首页 > 文章中心 > 楚门的世界影评

楚门的世界影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楚门的世界影评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 群像 凝视 围观者 主体迷失

影片《楚门的世界》是1998年著名导演彼得・威尔的一部超现实作品。它讲述了主人公楚门(Truman,寓意真人)有一天吃惊地发现,自己竟处于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似乎是围着他在运转,在这个他生活了30年的世界中,周围的朋友、同事,甚至父母和妻子其实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演员。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家娱乐公司策划的一部极受欢迎的娱乐节目“真人秀”,唯一的主角就是30 年前被他们收养的孤儿楚门。影片告诉观众,有5000架数字摄像机隐匿对着主人公,每天24小时无间断记录他从出生开始经历的一切,并同时被全世界的观众观看着。影片以二重嵌套的模式为人们展示了当代电视“真人秀”关于媒介强权及“真实性”的问题的探讨,楚门也成为后工业化时代脱离媒体控制追寻主体意识的经典符号。在影片中,群体影响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即“真人秀”中除主角楚门以外的群演人员和作为节目观众的群体两个层面。作为影片中由双层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群体,他们所指涉和反映的更为复杂的权力与控制的命题值得探讨。

一、拟仿世界里被凝视的

鲍德里亚在《拟象的进程》一文中认为:“今天,抽象不再是地图、双体、镜像或者概念的抽象。拟仿不再是版图、某个指涉物或实体的拟仿。它是通过一种没有本源或真实性的现实模型来产生的,它是一种超现实。”[1]这种拟仿是超现实的,也是超真实的,表象即真实,甚至更为真实。也就是说,在这个“拟仿的时代”,现实被现实的指谓所取代,就如同主题公园,又比如“桃园岛”。这种拟仿是“复制”在后现代文化形态中的发展。也就是说,除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复制特点外,影片中的“拟仿”比比皆是:三重嵌套的结构模式;“真人秀”节目的现实“拟仿”性;还有就是媒介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体现。一方面观众们看到的楚门生活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拟仿;另一方面,这种拟仿是建立在观众对媒介权力的公认或者说信任上的。

站在一种视觉策略的研究立场上来看,电视和传媒是最能恰当地呈现这种时代的特征的。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断进行模式复制的拟仿世界中,《楚门的世界》中“真人秀”节目庞大的演员群体,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作为行动元与角色围绕主人公构建着整个叙事,同时以除导演外较为全知的视角接受着长达30年,多达200多个国家观众的全程注视。这种全然自知的“被凝视”事实上反映着一种复杂的视觉化问题。“如果我们进入视觉文化研究领域,便不难发现,看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所以,视觉文化现象也就带有复杂的文化意味。”[2]在影片一开始饰演楚门妻子美露的饰演者乔韩娜就说道:“我的生活不分公私,‘真人表演’是我全部的生活,‘真人表演’是典范的生活,是美满的生活。”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演员在自知的情况下,对这种媒介控制体系内的“被凝视”不仅不排斥,反而有一种体验,并将之看做是一种假象的“典范”,在这种幻觉中实现“移情”,主体性在某种程度上从真实环境中转移了。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影片中楚门父亲的突然“复生”,演员不满于导演安排的离世情节,故而在多年后再次闯入“真人秀”现场。这种对“被凝视”的强烈需求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在场”意识,想象逐渐取代了现实能够给予的满足感,自我通过象征寻求意义。“凝视被认为是一种统治力量和控制力量,一种认知和能力。拥有它,并不只是简单地拥有看的能力――它是主体对自身和他者合法化的一部分。凝视即存在,或者换句话说,他者的凝视的确认即在场……进而,他指出,这不是一个针对特定性别的过程,所有的主体都要陷入由他者决定主体的在场感这一过程。”[3](帕特里克・富瑞 《危险的增补与凝视的妒羡》)

二、隐蔽的围观者

“凝视的观念及其与主体的关系式在许多层面运作的,它具有一种定位的效果……它还具有一种欲望的作用,因为欲望系统被定位于捕捉、激发和刺激凝视;它是至少两种凝视层面的相互作用――主题自身的凝视和来自他者(如沙丁鱼罐头、电影、他人等等)的凝视;它有时被锁定在通过映射来捕捉凝视那自我反思的时刻――这是电影的一种原始功能。”[3](帕特里克・富瑞 《危险的增补与凝视的妒羡》)我们将影片中“真人秀”中的所有演员视作机械的活动角色,但事实上,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群体的隐蔽的“窥探”行为。这是由于出于节目导演策划和调配的需要,演员们的“围观”行为被淡化了,或者说,被角色的行动路线所掩盖了,而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也是在嵌套的模式中对楚门进行着更为隐蔽的围观与窥视。由于既能够参与到场景情节的推动中来,又能够以近距离的视角进行顺其自然的“凝视”,这使得他们对楚门拥有了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心理距离。

以楚门的好友马龙为例,再以每天见面打招呼的邻居们为例,构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同时也表达出围观者的姿态――不亚于无处不在的摄像机。几次出现的街上行人定格画面事实上表达的正是隐蔽围观者的一个截取面,以此带来的恐慌对于被围观者来说是空前的。这也许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对于人类“围观”欲望的解读,有观点认为,人类有围观他人“痛苦”的隐秘欲望:“桑塔格于拍摄战争影像反映出的人类苦难以及这些影像的观看伦理感到困惑:‘遭受痛苦是一回事,与拍摄下来的痛苦的影像生活在一起是另一回事,后者不一定会强化良心和强化同情的能力。它也可能会腐蚀良心和同情……影像会使人麻木。’”[4]群演人员需要在积极的表演中掩饰自己的窥视欲望,或者在这一过程中寄寓自我的想象。

三、控制模式下群像的主体迷失

“路人笨拙、虚假地迈着冷漠的步伐在哪里兜圈子,就像老B级片中的临时演员那样。他们的衣着、发型,女人们的妆容都是稍显夸张的1950年代样式……电影复活了那个年代的多疑妄想症,但却改变了它的方向……对唐・西格尔(Don Siegel)电影的参考在最后的追捕场景中尤为明显――演员和群众演员组织起来扫荡接到、寻找楚门,以防他逃走。”[5]楚门明确的、执著的逃离意识反衬了群演的集体迷失,在近乎狂热地守卫霸权式的游戏规则,人成为了现代媒体的俘虏,成为了传播中的媒介符号,且这种符号自身是矛盾的。

楚门好友马龙的饰演者高路易在影片一开始就说:“(‘真人秀’节目)内容真真实实,原原本本,各位所见的,绝无虚假,有的只是调控。”但正是“调控”一词道出了叙事背后暗含的控制模式。现代社会控制模式随处可见,城市便是典型的控制模式之一。而在“桃源岛”,控制的概念被合理化了,呈现为一种必要性的措施。导演操控着这个虚假的“真实世界”,看似合理有序的生活,人们乐在其中。而在这里要探讨的是,“真人秀”节目中群体影像的主体迷失,即在媒介操控之下,群演处在一种自认为有迹可循、有事可做的幻想中,群体无意识表现为对现有“支配力量”的完全臣服,每个演员都在全力扮演“真实”中的“虚假”角色,以至于消解了自身的主体性,群像被集体“异化”了,毋庸置疑,这种“异化”正是大众传媒的产物。而真正的问题是,这种深入大众文化中的统治行为被完全合理化了,它以一种被极度宽容的态度接纳。而群像却还沉浸在“独立自由”、“虚假的需要”中。正如马尔库塞所说:“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即要求从尚可忍受的、有好处的和舒适的情况中摆脱出来的需要,同时它容忍和宽恕富裕社会的破坏力量和抑制功能……在抑制性总体的统治之下,自由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何况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6]在日复一日的“桃源岛”生活中,群演人员以重复性来强调控制模式的稳固,自然景物也参与到控制的范畴中来,“大海、风浪、太阳、月亮”被统治意义指代的象征所操控,甚至是在楚门消失的时候,“日出”的提前显示了特殊时刻支配力量的强硬态度。而对于这种被定义的“现实”,群演人员显示出的是高度的配合。“相机把现实主观化和把现实客观化的双重功能被利用来满足并加强这些需要,它以作为奇观(对大众而言)和作为监视对象(对统治者而言)这两种对先进工业社会的运作来说必不可少的方式来定义现实。”[4]群演自觉并积极地成为了奇观和监视活动的一部分,甘愿在现实的真实与拟仿的“真实”中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 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9-80.

[2] 周宪.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3] 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仔,等.凝视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3,98.

[4] 周明太.伦理的、政治的影像――试析苏珊・ 桑塔格的影像评论[J].电影评介,2012.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在云端》;“背包理论”;隐喻

导演贾森•雷特曼的作品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有刻意求奇的特点:如果说《朱诺》涉及的是题材的特别――早孕,那么《感谢你抽烟》和《在云端》则在主人公的职业上“做手脚”:前者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也最富有争议的行业――烟草业的代言人,后者则是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传递“坏消息”的使者――专门为其他公司裁员。《在云端》上映后,赢得了国家影评学会和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影片奖,并顺利进入奥斯卡提名名单。应当说,影片的隐喻意味为该剧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以隐喻为切入点,就影片男主人公瑞恩的“背包理论”来对影片的内在意蕴作出阐释。

一、关于电影中的隐喻

“隐喻在传统修辞学中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是正常语言使用的偏离,仅仅局限于文学、修辞学和艺术领域。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思维和行动中。”[1]黑格尔曾经谈到艺术的象征:“什么是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这里的表现,即感性、事物或形象,很少让人只就它本身来看,而更多地使人想起一种本来外在于它的内容意义。”[2]象征和隐喻常常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并存于一个形象体系之中。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隐喻:一切隐喻都具有一种具象化、符号化的性质,它是用一个形象来象征一种意图、观念,表达对世界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电影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但它通过镜头和影像记录现实,同样可以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主题意蕴,取得有力效果:“在叙事的基础上大力发挥隐喻的功能,使它不仅为体现主题、刻画性格服务,而且能起到相对独立的作用,直接抒发电影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直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个人态度与评价。”[3]

《在云端》的男主角瑞恩有一套“背包理论”,即放下一切责任、剪裁一切不必要的关系,避免做出任何承诺,才能轻装上阵。从某种程度上,整部影片可以被看作是其“背包理论”从建立到破产的过程。毫无疑问,这里的“背包”隐喻了责任和关系,是影片的重要意象,正是在“背包”的舍弃和选择中,在人生各种各样的境遇中,导演贾森•雷特曼用一种新的角度去理解生命,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诸个主题。

二、“背包理论”的建立和倡导

影片男主人公瑞恩从事为其他公司裁员的工作,一年有300多天辗转于全国各地解雇他人。他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生活的“背包理论”:“你的生活有多重?假设生活就是你肩上的背包,朋友、同事、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父母、妻子、丈夫、男朋友、女朋友每天都会给你一定的期望与托付,感受一下这个背包,想象一下肩上的背包嵌入你双肩之中,你和他们的约定、争辩、秘密、承诺,这些都是你需要承担的重量,需要你忍受的痛苦。再作个比喻,看看你背包里都有些什么?从小的开始,牙膏、牙刷、衣服、台灯、毛巾、枕头;一直到大的,电视机、沙发、床、餐桌、汽车,甚至是你的房子,而且重量还在不断地增加,你背着这样一个沉重的背包走在人生的路上,感觉累吧?那么像我一样,放下背包,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烧掉,背起那个空着的背包继续上路,你的感觉会非常好!”

瑞恩本人在生活中也是这么实践的:不相信爱情,年逾中年却没有爱人、没有小孩,与家人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飞机头等舱和高档旅店中,积累一千万英里的飞行里程是他的人生目标。瑞恩似乎不去思考或者根本无暇思考生活的意义,如果说有,他也有自己的结论:每个人最终都将独自死去。而他本人也很享受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并没有因为和凡夫俗子的居家男人不同而不快乐,他自由、潇洒、快活,甚至不时发表一些励志演说,运用语言技巧抚慰那些沮丧的心灵,倡导他的“背包理论”。

三、“背包理论”的逐渐瓦解

三个女人的出现和存在使瑞恩的生活哲学渐渐有所改变。

同样在空中走南闯北的艾丽克斯有着出色的美貌,独立、知性、事业有成,成为瑞恩情感世界中的第一个“入侵者”。他们一拍即合,并相约在后续的旅行中再见。在参加瑞恩妹妹婚礼其间,瑞恩与艾丽克斯一起翻窗回到母校曾经的教室、楼梯的转角……在敞开心灵的交谈中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瑞恩开始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同事娜塔莉是心理学专业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她对工作充满激情,力求革新一切冗余的工作方式,有着初入职场的盲目自信。她想找个喜欢狗的男人,然后结婚、生孩子,对生活怀有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娜塔莉纯真的家庭观,她对责任、情感和恋人的执著也不断感染着瑞恩。

第三个女人是瑞恩的妹妹,她即将结婚,因为没有能力负担蜜月旅行的费用,便把她与男友的大幅合影寄给瑞恩,要他将“合影”置于各著名景点前拍照。虽然瑞恩对此不置可否,但他确实每次出行都带着妹妹和妹夫的纸架大照片,并在各种景点前拍合照。照片掉进河里时他不顾一切地去捞纸架照片的场景,揭示着他与家人关系的逐渐融洽。

随意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当瑞恩与艾丽克斯情感暧昧升温的过程中,在他作为前辈努力化解娜塔莉在裁员时所受到的情感压力时,当他带着其妹妹与妹夫的大照片一路奔走拍照时,他内心所坚持的“背包理论”的冰山在爱情、友情、亲情的入侵下已经渐渐在融解。瑞恩在与三个女人的周旋、交往中经历着生活价值的蜕变。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春风细雨般一步一步进入瑞恩的内心,他由惧怕固定关系和逃避责任慢慢转为喜欢这样一种交往,并开始寻求自己的情感归属。

四、“背包理论”的彻底破产

瑞恩妹妹的婚礼一波三折,其未婚夫因为惧怕婚姻带来的压力而临阵脱逃,瑞恩感到有义务为妹妹挽救即将功亏一篑的婚礼。我们看到,从来不相信婚姻的瑞恩劝说妹夫勇敢走进婚姻的殿堂――虽然这实则与其自身极端的单身信仰不可兼容。但最终,他还是成功说服了其妹夫,同时我们可以认为,这也是瑞恩对自己的一次说服,因为他发现并承认自己爱上了艾丽克斯。

劝说妹夫这一过程可以说是瑞恩内心转变的关键,在此之后,他彻底否定了自己过去的信仰。伴随着这种否定,被重新提上日程的是爱情、友情和以往被漠视的家庭纽带关系。与此同时,瑞恩自然而然地也就对结束流浪、相濡以沫有了满心的期待。影片中,瑞恩后来于风雪夜中去找艾丽克斯,作为裁员“达人”的他为娜塔莉写推荐信,以及最后他在演讲“背包理论”时落荒而逃,则宣告了其“背包理论”的彻底破产。

瑞恩想象过无数次飞行里程达到一千万英里后的场景,然而当他真的完成了一千万英里目标,拿到美航的白金卡时,他却说不出什么话来。这时的他才发现人生的盲区――也许人生背包中真的必须要装上一些什么才能够使自己走得更远。“而所谓‘在云端’,其实就是男主角瑞恩生活的最精确指代,过分忙碌、脚不着地的工作带给他的,除了积攒里程达到一千万英里的终极目标之外,更多的也许是无法派遣的孤独和寂寞。”[4]

五、“背包理论”的反思

经济崩溃、失恋、和家人的关系日渐疏远、名目繁多的裁员――导演贾森•雷特曼为我们堆砌了一个现代噩梦后,又力图以亲情、友情、爱情来温暖我们,让灰色的底子泛出阵阵彩色。虽然这种“安慰”跟瑞恩的“背包理论”相比,似乎力道不足,却启发人们去秉持这样的“背包理论”:因为“背包”里有爱、有责任、有承担,它有重量;正是因为这重量,才使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当然以上是从理想的角度出发的,除此以外,影片中所揭示的社会经济现实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影片中那些被裁的员工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他们没有特殊职业,他们只是普通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们需要一份工作,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要看病,小孩要上学,家人要吃饭,还有房贷……他们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下被“背包”压得喘不过气而步履沉重的人。而这些人,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整日打拼于职场的最为庞大的中下层群体。对于他们来说,会不会希望“背包”里的东西少一点,“背包”的重量轻一点?所幸的是,导演贾森•雷特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让瑞恩“回到地上”,因为艾丽克斯是拥有温暖家庭的有夫之妇;最终,瑞恩依然要继续在云端的生活。这是个遗憾,但也不失为一种保存美好幻想的方式――正因为如此,至少他心中对爱情、亲情、家庭、责任是有所期待的。我们不愿意设想,如果瑞恩真的从云端走到人间,他会不会渐渐为现实所累、感觉到“背包”的沉重而重新怀念“空背包”的日子?我们也不敢确定,对那些需要养家糊口的被裁的员工来说,瑞恩在云端的轻松日子是不是一种天堂?

影片的最后,瑞恩继续他一个人孤独地在云层上飞来飞去的旅程。“今天大多数人都将回到自己温暖的小家,迎接家里闹腾的小狗,吵闹的孩童,他们的伴侣会关切地打听白天的事情,晚上,他们在夜幕中安然入睡。星星从白天隐藏的角落,慢慢地爬升出来,而在那些天边的微光中,会有一个更为明亮,它就是我的翼翅,祝福着其他人,悄然拂过。”瑞恩的这段内心独白揭示了他心灵深处对“背包”的真正理解和真实情感,基调与影片一开头他宣称“想要认识我,就跟我同乘一班飞机”的自豪和傲慢截然不同。这也从侧面表明瑞恩“背包理论”的全面溃败――他的心灵不再信奉“空背包”,从而树立起全新的人生价值观。

当然,《在云端》所运用的隐喻除了瑞恩的“背包理论”,还有很多。例如,各种各样的VIP卡、高级酒店暗示着人物的特殊身份和成就,快速滚动的行李箱轮子和不断变换的城市名称隐喻着现代人的高速生活和各种压力……而片名《在云端》本身也充满隐喻的意味:在云端,是一个远离现实的理想世界,置身其中的人轻松自在;但唯有在云端以下的人间烟火中才充满温情;然而,一旦脚踏实地回归到现实,又不可避免现实的沉重与复杂、残酷与无奈。《在云端》利用各种隐喻来表达理想与现实的二律背反,电影本身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留给观众去思考。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最终目标之一就是探究人类的心灵,帮助观众理解生活、解释生活、更好地去生活。导演贾森•雷特曼从主人公从事的特殊职业入手展开叙述,并融汇自身的理性思考,借“背包理论”隐喻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描述了孤独和爱,同时表达了残酷和温情。在运用视听语言、通过镜头淋漓尽致地发挥电影无与伦比的表现优势的同时,《在云端》又利用隐喻来表达更深层更广泛的意义,由此大大扩宽了电影的艺术“空间”。对于观众来说,读懂“背包”的隐喻和象征,能更有效地进入电影,避免停留在看热闹的浅薄层面,从而读取影片的丰厚意蕴和深层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影,刘芳.《我的青春谁做主》的隐喻语言研究[J].电影文学,2009(19).

[2] [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罗慧生.现代电影美学论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3篇

创投会合作项目多元

闭幕式当晚,身为浙江人的评委会主席周迅携曹保平、马楚成、薛小路、述平、倪震、范志忠等评委出席。世界电影联盟主席、波兰电影协会主席亚采克・布罗姆斯基,韩国导演许秦豪,釜山国际电影节创始人及首席选片人金智],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及青年女导演金依萌等诸多海内外电影界人士也前来捧场。

本届电影节组委会从40多部影片中遴选出了16部入围“麒麟奖”竞赛单元。最终,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赵小溪导演、王大治主演的影片《我不是王毛》脱颖而出,斩获“麒麟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项大奖。据悉,这部战争题材影片将于明年上映。

为了鼓励此次入围竞赛单元的青年演员,评委会还特别颁发了"最佳表演新秀奖",该奖项最终由开幕片《青涩日记》的女主角季纯伊摘得。今年的最佳男女演员奖最终空缺。评委会主席周迅称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结果。评委马楚成也表示,由于此次参赛影片中的表演鲜有出挑的,所以评委会一致决定:为了保持青年电影节的高水准,将这两个奖项定为空缺,也希望这一“留白”能够激励演员未来有更好的表演。

电影节期间,除了16部竞赛影片,还有2部波兰电影也一起参加了展映。在11月5日-11月11日,这18部电影在杭州市的10家影城共举行了122场放映。展映期间,《奈河》《花咒》《青涩日记》和《换爱七日》的出品方还举办了观众见面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与此同时,青年导演们最关心的创投会于11月6日举办。该单元由杭州西溪湿地创意园区管委会与《综艺报》社共同承办。创投会上,不仅有年轻锐气的青年导演、“经验老道”的影视企业,还有“财大气粗”的金融投资机构,现场碰撞出不少“火花”。

据创投会主办方介绍,本届电影节共征集到电影项目80个,涵盖爱情、惊悚、魔幻、古装等多种题材,亦不乏表达个人情怀的文艺片。其中有9个优秀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包括都市喜剧《淑女养成记》《头等》《美丽游戏》,直击现实生活的《去日无多》《提前出狱》,聚焦中国留学生的《美漂》,关爱冰冻人的公益电影《融化渐冻的心》,以及《地心英雄》《少年师爷》2部动画片。

此外,东海集团、浙江横店影视、华策影视、杭州南广影视、杭州中闻影视、浙江新长城动漫等多家影视公司还签约了16个创投项目。其中既有《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这样的魔幻题材大片,也有《我的非常婚礼》《提前出狱之逆天拯救》等国际合作项目,还有《梦想者》《一部“恐怖片”的诞生》《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等特色国产片,以及《济公之神魔浩劫》和《锦衣之下》等古装戏。

本次创投会还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即签约项目不仅包含常规的电影制作,还包括影视基地的建设、动画衍生品开发与合作等,合作项目向多元化发展。

聚焦青年电影创作

除了帮助青年导演与资本和市场对接,今年电影节主办方还举办了“名家进校园――电影评论发展论坛”活动,从学术角度深入分析青年导演的电影创作。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青年电影创作与多媒体的跨界融合”,与会嘉宾结合当下热议的“跨界”“新媒体”等话题展开讨论。

“现在电影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打开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看电影,电影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游戏、电视节目也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与电影融合。传统电影受到了冲击。在上述背景之下,一批青年导演横空出世,成为多媒体时代的破冰者。”《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在论坛上感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可以分为“延续传统”“依托互联网”“依托纸媒”,以及以《泰濉泛汀缎幕路放》为代表的对于轻喜剧类型的开拓,后者符合中国电影的市场趣味;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评价《心花路放》,“把今天青年的亚文化景观呈现出来的同时,也是对当下中国权力关系的某种隐喻,和对当下青年生活的某种深切关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导演的电影创作,并提出“是该严守窠臼,还是超越传统”这一思考话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林玮认为,互联网虽然极大地影响了电影的发行营销模式,但是并未对电影的创作内容产生影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黄钟军则深入分析了“弹幕电影”在市场中的应用,他认为弹幕对于电影本体的破坏非常大,对于观影仪式感的破坏也很大,比较适合第二次观影。

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总经理周铁东站在市场的角度,他认为“类型决定了故事情节的走向,内容的取舍,将创作者和观众关联起来。”

本届电影节期间,首届“西溪湿地・影人会”也在杭州西溪湿地举办。20多名青年导演与国家和浙江省电影主管部门的领导、媒体,以及电影编剧、影视公司负责人等行业内人士汇聚于此。不少青年导演在影人会上吐露心声。《今天明天》导演杨惠龙自2009年决定要拍电影之后,就似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我倾囊而出,也没考虑院线放映、资本回收,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拍出来。”时至今日,该片虽在不少电影节获得了奖项,但投资依然没能收回。“即使到现在我依然很崩溃。很多人不会相信青年导演,我们往往是单打独斗。”

虽然青年导演在创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面对市场,不少人也在努力探索着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花咒》导演李克龙将拍电影比作“爬泰山”,“要一级一级爬。做小片有小片的难,但做大片其实更难。”1989年出生的谢悠认为,大导演可能拿5个亿的投资拍出5000万元的效果,年轻导演融资困难,要拿500万元的成本拍出5000万元的效果。《青春小说》导演郭奎勇也表示,“类型是创作者与观众沟通的渠道。”

影人会最后,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社长王卫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分别站在创作与市场的角度为青年导演“支招”。王卫平认为电影最核心的东西在于精神,“要扑面而来,直透人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陆亮则指出青年导演要更多为投资人着想,不要拿着“搞艺术”的心态去找投资。

热议国产动画电影

11月8日,第二届浙年电影节另一主体活动――“聚焦浙江动画电影主题论坛”举办。动画电影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制发放各环节的业内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并与浙江影视动画公司代表对话交流,探讨当前本地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和突破方向。

中国动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金德龙指出,做好动画电影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高度重视动画电影的内容和故事,精心打磨剧本;二要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内涵;三要遵循动画艺术的创作规律;四要充分运用现代动画的制作技术,提高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

美国好莱坞短片电影协会会长、美国国际动漫产业协会执行长戴维・伍迪认为,“动画电影最主要的是创意”。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王雷认为,目前国内动画院校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并透露有关管理部门已在考虑关闭一部分教学质量较差的动画院校。他还分享了中国传媒大学“分层次和有特色地培养动画人才”的教学经验。

楚门的世界影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恋50次》;天长地久;记忆;生活

天长地久有没有?这是太多男男女女心中最大的问题。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想不清楚,所以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花花公子过着浪荡的日子,也永远有一些姑娘相信自己注定会漂泊一生。其实,天长地久未必有,但是找个能连续爱自己10年乃至20年的人并不难。

对大多数人而言,初恋都是美好而且无法重来的。那么如果一个人的初恋随时可以重来,他/她是否就会成为我们羡慕的对象呢?其实说初恋并不恰当,因为电影的英文原名是“50 first dates”,而date是约会的意思。于是问题便应该是:“如果两个人每天都是初次约会的感觉,那是好还是不好呢?”

《初恋50次》这部好莱坞制作的浪漫喜剧爱情片,或许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它无非同其他的好莱坞爱情电影一样,具有爱情片必不可少的几大元素:少男少女的痴心断肠、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以及颠簸起伏过后的美好结局,再加上若干搞笑的噱头。然而这些元素在影片中却并不使人感觉老套,新瓶装旧酒,影片比较恰当地处理了这些元素在影片中的比重,再加上较为强烈的悬念设置,大大提高了电影的可观性。

这是一部讲述初恋的喜剧爱情电影,谈到初恋,多数人心中泛起的都是美好回忆,究其原因,可能是它的惟一性吧,人们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往往刻骨铭心,不管是欣喜还是悲伤。而此片却是一个颠覆初恋概念的影片,往往只有一次的初恋变成了50次,能感受50次初恋的感觉一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种现实与梦想的平衡点在此片中得以无数次的找回。

本片主演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和德鲁•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既算不上帅哥美女,也不是所谓超一线明星,但他们的表演却真诚有佳,让人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情让人羡慕。

每个人都有一次初恋,不管结局是完美还是凄惨,初恋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生之中最美的回忆之一。如果这一生,你有机会体验50次初恋,你的感觉将会如何呢?这部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就经历了50次的初恋。亨利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以不同的身份,让女孩们迷恋上他,并在事后迅速从关系中脱身。在那些与他谈过恋爱的女人眼中,亨利是个拥有气调与神秘感于一身的魅力男子。身为夏威夷海洋馆的兽医,亨利有着无尽的浪漫情怀来感染到此休闲的美女。这一次他看上了在餐馆独自用餐的露西。结识美女是亨利的强项,很快他便与这个名叫露西的女孩熟了起来,聊得投机之处两人似乎都觉得相见恨晚,并相约第二天还要共进早餐。分手之后,亨利对生活提不起兴趣,因为他始终无法忘记露西可爱的样子,对他这样一个情感杀手来说,还真的是少有的事情。

然而,第二天清晨,当亨利在餐馆里热情地与露西打招呼的时候,露西却宛如陌生人一般冷淡。原来女孩由于车祸患上了奇怪的短期记忆丧失症,记忆永远停留在车祸的前一天。

“情圣”亨利遇到了自己的难题,他坠入了情网,却爱上了一个不断对爱情失忆的女孩儿……其实,说到底,女人和男人的战争,从来就不是女人和男人的争斗,而只是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争斗。女人想要拥有自己独享的爱情,就要至少在一点上胜过其他女人。《初恋50次》就是一个很悲情也很浪漫的故事,每天都在恋爱,永远需要新意。

一、男人喜欢的好女人:不戳穿他的借口

当《初恋50次》中女主角的父亲和哥哥,为了让她不会因感觉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惊异,而每天认真刷墙,准备许多旧报纸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两个做错事情的男人。

这是许多男人都有的心态,其实他们害怕记忆力特别强的女人,她们如果发现生活与她们熟知的不同,就会感到不安。然而一个只能记得一天事情的女人,却会让一个花花公子不惜各种手段,不惜每天想各种新花招,来和她保持长久的恋爱关系。不要单纯以为那只是一个男人的痴情,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一个记忆力不好的女人,才是一个让男人感觉生活很轻松的女人。至少,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她不会说“十年前,我刚认识你的时候……”这种翻旧账的尴尬。

情侣间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应该说得一清二楚,谁心里都有些小疙瘩不想直说的时候,比如对方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想找个台阶下,编个借口出来的时候,此时当个“笨家伙”绝对比当场戳穿他更精明,而且也会让双方的心情都比较好。相反,什么都看穿的人,得到的将是一场场针锋相对的争吵。而一个表面又“健忘”又“可爱”的人所得到的将会是心底的怜惜。所以,恋爱中的人不应该时刻都表现得那么精明,有时候适当装傻未尝不是好事。学会做个“经常忘记”的人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所以《初恋50次》的女主角露西――一个记忆力很糟糕但性格却很开朗的女人,反而能让亨利这个花花公子对她充满迷恋。因为在知道,无论自己出了什么洋相都没关系,她记得的永远是前一刻的美好,第二天就忘记一切琐碎的往事。与不断重复昨天的问题相比,即使同时忘掉了浪漫的努力,从头开始也是值得的。

而恋爱中的人们,也应该学会这份开朗和这种仿佛天赋一般的遗忘。记忆力的好坏不是幸福的关键,幸福的记忆力是该记得就记得,该忘记就忘记。

在《初恋50次》里,女主角的父亲和哥哥最终接受亨利这个花花公子来追求露西的关键原因就是,每当露西遇到亨利之后,她回来画画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哼歌来表示自己的快乐。

她虽然没有记住爱情的经历,但是记住了爱情的感觉。她们是相信直觉的女人,简单而深情。

二、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在《初恋50次》的最后一个段落,露西早上醒来,看到身边的日记和照片还有录像。然而,在她走出房间的时候,她看见亨利带着他们的孩子正在甲板上。原来他们已经度过了好多年的婚姻生活,而且是在每天清晨都要从头开始的环境下,还怀孕了。这个场景和之前的剧情配合会让人感觉浪漫,然而如果是一个普通女人,在醒来之后,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为人妻,也许会惊声尖叫。其实,这正是露西让男人爱的地方:她很相信男人告诉她的生活,而不是总是问为什么我的生活会是这样。而这种反问生活的习惯,正是大多数人觉得生活很纠结的根源。

所以在影片结尾,女主人公可以只在起床的时候,看一下电视录像和自己写的日记就相信,自己和面前这个好像第一次见到的男人,其实已经是多年的伴侣。

其实天长地久有没有,到最终不是在问别人肯不肯和你长相厮守,而是你自己在问自己,你肯不肯长久过着简静的生活,守着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甚至了解了他一切缺点的人?

一个把爱情永远想象成浪漫的人,是无法拥有天长地久的。因为,生活归根到底是平淡寻常,柴米油盐,每天让自己相信自己过得很美满。人们最终要相信的,不过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句深情又市侩的爱情语言。其实我们怀念过去,不是因为过去多美好,只是因为那时我们还年轻,想得更少,压力更小,爱起来天崩地裂,而现在的所谓幸福爱情生活,其实反而是以温和平稳为主要标志的。所以如果想天长地久,就要敢于面对不可思议的生活,永远相信“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相信那个和你一起在逐步成长的那个人。当然,这种相信不是天长地久的保证,却是在漫长的爱情婚姻生活中,让你自己始终能感到幸福的保障。如果这样的话,哪怕真的某一天生活有了变数,你也是一直生活在幸福中的,而不是诚惶诚恐。

三、让每天都是新的恋情

《初恋50次》其实就像是每天起床开始谈恋爱,和同一个人,只不过你不记得你们曾经有过过去。婚姻生活也是这样,生活注定让我们学会天天都要像是在第一次谈恋爱。所以人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怎样与一个人长相厮守,还要学习怎样以仿佛每天都能谈恋爱的浪漫气氛营造,这样才能忘记你们在一起已经7年,也许还要70年的无尽漫长。这种成功率来自三个关键点:想谈恋爱的心情,浪漫的想法,对每一个适合浪漫的时间的共同把握。

《初恋50次》中,亨利使出来的那些讨人喜欢的招数,我们其实也应该牢记,因为,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敌人。漫长的生活可能使人变得忧郁。如果能像女主角那样学会忘记,反而会让生活充满惊喜。

根据调查,多数情况下真正主动提出离婚的都是女人,大多数男人都是懒得离婚,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无论理由是什么,当一个女人成为他们的老婆,再不可爱都是正常,他都要对她负责一辈子,那已经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一种男人的责任在里面。所以,能不能天长地久,就在于女人是否找对了一个很喜欢、本质又很有责任感的男人。一个甘愿放弃很多记忆力的人才会幸福。

总的来说,虽然《初恋50次》是一部类似于童话的电影,却能给人们带来一份不同以往的感动。这部电影并不粗制滥造。虽然故事想象力丰富奇特,但是由于细节铺垫得细致周到,不但并无生硬堆砌之感,反而觉得情节发展流畅至极。而当电影结束之时,笔者更是呆呆地沉浸在这场美丽的成人童话之中无法回神。影片画面唯美,色彩明快,轻松感人,集幽默、轻松、圆满、纯美、感人、浪漫于一体。它适合在恋爱中的情侣观看,如果在情人节约上亲爱的对方一起观看,相信这个情人节一定会很浪漫的。不过,它更适合于那些恋爱多年、结婚多年、激情不再的男女观看。当我们每天面对自己的爱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每天反复说着早已过时的言语,我们是否感到已被感情所累?每天清晨出门时给心爱的人一个吻,每天下班回来给对方一个拥抱,这是不是一个让我们已经疲惫的程序?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一天恋情的开始?我们不妨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每天都在初恋中度过,用真诚的爱情去对待爱情,对待婚姻!

[参考文献]

[1] 康尽欢.爱的电影练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荻野千寻.陪他看电影[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3] 吴痕.让初恋重复50次[J].上海戏剧,2006(09).

[4] 麦子.初恋50次[J].绿色中国,2008(06).

[5] 莫林.每天都是新开始[J].绿色中国,2008(06).

相关期刊更多

中原文物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博物院

风机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机械工业局

校园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