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蒙教育论文

启蒙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启蒙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启蒙教育论文

启蒙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执行方法之一是“打”。从出发点来看,打是因为犯了错。从目的性来看,打是为了改变。然而,犯错是人之常情,何况孩子。根据犯错不同的程度选择宽容、提醒、教导可能会有更好效果。“打”的错误性还在于其引导性弱,因为其本身不具有教育性,甚至具有严重误导性,不讲道理只是单纯的暴力会造成子女的反叛心理,敌对父母并走上极端道路而犯罪。“打”还会对子女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奴性心理、自卑心理等的产生跟父母的“棍棒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二、女权意识下的责任意识缺失

随着女性解放,女权意识的加强,我国女性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对权利意识的不正确把握,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未婚先孕。根据对烟台市200名市民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24%的人认为未婚先孕可以理解,有6%的人认为未婚先孕是正确的。未婚先孕对启蒙教育的危害,一方面表现在,她们没有成为母亲的思想准备,同时背负着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压力之下,很多人做出了不利于自己子女的决定,比如将婴儿卖掉,有的甚至结束自己子女的生命。另一方面,她们也不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她们给不了子女一个充分的生存条件,因而错过了子女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另外,女权意识下,女性开始追求良好的教育背景,但同时,不难发现的是,在高学历的教育背景下,现代母亲在育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从现今教育发展来看,义务教育下女性的教育水平差距不大,并和以往历史时期比相对较高。但调查研究后,却发现学历的差距对做母亲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由于大部分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过如何做母亲的专门教育,在如何养育子女方面又没有经验,她们对子女的教育是实验型教育。这样,子女就成了母亲教育过程中的试验品,母亲教育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启蒙教育下的母亲教育意识缺失

启蒙教育现状下,母亲教育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母亲个体意识缺失。女性在成为母亲后,会有一定的母亲角色意识,这种角色的代入,使其能以母亲的身份来对待自己的子女。但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根深蒂固,由于个人意识过强,适应不了从子女到母亲这种身份的转换。当身份突然转换的时候,并不能很容易的接受这一生活的改变,而对子女的教育就被对自己的关注度而挤占。另一方面,相关教育机制不完善。我国母亲专业教育问题没有一个比较贴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进行维护,缺乏最直接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在没有相当实力的外力帮助下的母教组织运行具有较大难度,发展不成熟。以烟台母亲教育中心为例,组织活动内容主要以宣传为主,大多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母亲和母亲教育的宣传层面上,而对母亲培育子女的实践教育由于各种局限并没有很好的得以实现。其他的类似组织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问题背后是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没有直接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因素所共同制约的。其中,国家政策对其投入的有限是最重要的原因。加强相关政策制定,加大投入力度,相关的人才培养,教育结构,企业支持都会有相应的转变。

四、结语

启蒙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尊重是思想启蒙教育的基础,是人与人契约意识的最具体的表现,我国自古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初中二年级教材第九课中也强调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尊重的前提是理解,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课堂内外的启蒙教育都应该以青少年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不仅要言传,更需要身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青少年的基本权益;尊重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例如,严禁各种诸如“好生、差生”等有歧视性的区分和对待;不搞表演式团会和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读四平八稳的稿子、背僵化作秀的成人话。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在课堂内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学生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践行,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尊重意识的培养中注重学生们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培育,以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名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勉励大家包容异己,让他们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至理名言,并开展课堂小型辩论会,训练学生既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能尊重他们发言权,取长补短的能力。

2思想品德课的启蒙教育培养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应该肩负起责任,大力推行启蒙教育。初中三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主题篇章,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细致深入地讲解现代国家、社会与公民的定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懂得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对国家的义务以及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基于对家园天然眷恋而生的初级爱国情感升华和落实到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之间的关系上来。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比如“假如我成为镇人大代表”的主题班会,比如班级委员会的选举,让他们养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此外,要多多引导学生阅读青少年古今中外启蒙著作,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增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现代意识。

3思想品德课的启蒙教育应强调情感体验化,提升道德素质

有学者说过,过有道德的生活,在方法上强调体验。哲学家狄尔泰说,人们生活在体验中,生活表达在体验中,并通过体验而生活。所以,道德的生活必须注重道德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情感,也就是说道德的学习是一种情感的学习,是入“心”的,必须以体验为基础。而体验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在书本的学习和理性的推理中完成的,体验是一种移情和理解,它使他人、他物融入我心,浸染生命,撼动心灵。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在与外部世界的多方接触中,得到大量的信息,受到大量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他们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价值等因素加以碰撞、组合,把从外界获得的所有的概念、知识、印象等因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价值、能力和习惯,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正确理解体验教育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为了发掘同学们对弱者或者社会底层人士的同情心,教师可以对网络上的海量资源进行筛选,获取相关文字和图片信息,让同学切身体会弱者的生活不易,从不同视角去了解社会和民情;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的义工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把体验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文明修身。

4让青少年了解世界,了解时事,跟上时代潮流

同志指出:“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在当今经济、政治和生态环境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的壁垒越来越弱,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只有让学生了解世界,关心时事,才可能让我们的青少年有胸怀和眼光去面对未来,才可能去肩负祖国和时代交付的使命。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把下一代送出国门留学培养或者短期考察,以扩大孩子的视野。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把现代的先进文明成果和信息教授给国家的下一代。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案例,介绍各科思维方式和习惯。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发现作为当今思想品德课启蒙教育的一章重要内容,“让青少年了解世界,了解时事”的教育方向上教材涉及得少,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生世界意识薄弱,应该成为今后一个重要的教改方向。思想品德课的启蒙教育是新时期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德育体现其本来的价值功能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形成及实现其人生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

5结语

启蒙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缺乏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现在的幼儿均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平日里对其关爱有加,而爷爷奶奶更是对其溺爱,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教师不敢采用严格的态度对待幼儿,这种有意迎合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导致舞蹈启蒙教育效果不佳。另外,有些舞蹈启蒙教育教师过分配合家长的要求来开展舞蹈教学,为了能让幼儿展现一段完整的舞蹈,不顾幼儿的舞蹈兴趣、年龄特征和认知行为,一味将舞蹈动作强加于幼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外不良思想理念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们逐渐重视眼前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加上许多不懂得舞蹈教育的家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至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机构也纷纷将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放在了教育核心地位,只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全置之不理,例如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让幼儿参加相关的舞蹈比赛,进而专门训练相关的舞蹈,为了比赛一味机械地模仿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也偏离了《指南》的轨道。

(三)缺乏一支高素质舞蹈启蒙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的舞蹈启蒙教育教师大多数比较年轻,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理念缺乏一定的认识,以至于其开展舞蹈教育活动的时候,只是依据自身喜好来选择舞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其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另外,任教于幼儿园以及一些艺术培训机构的舞蹈教师,平时舞蹈教学中缺少教学研讨,且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缺少正确的导向,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走向不良发展道路。

二、开展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措施以及建议

(一)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当前幼儿舞蹈教育教师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目的,并且了解《指南》的精神要领,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又要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才标准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应用长远的目光启发幼儿的智力、人格、技能等,从而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升,使其将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有用人才。

(二)明确教材选择核心

在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情况,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选用充满艺术性和兴趣感的舞蹈,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的骨骼相对娇弱但具有可塑的柔韧性特质,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应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教材选择的核心思想。

(三)音乐启迪作为源泉

启蒙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在很多学生看来,科学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在学生初学之时,教师一定要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呈现、讲解和揭秘,让学生在感受科学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不同层面,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以学生科学经验的形成来看,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前了解的科学知识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孩子在潮湿的天气下偶尔发现了蚯蚓,他们会对其外形以及其行动进行观察,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经验。儿童形成科学素养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在现实生活中随机感受,引导他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及时进行感知了解。这样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鉴于此,作为科学老师,就不能死守着一本教材,按照固有的课表和内容进行教学,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体验他们的生活经历,从而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科学,从而形成最为有效的科学体验。例如,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柳絮漫天飞舞,这些就会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如果这些生活中的资源与教材的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和顺序,不拘一格地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体悟自然是小学科学启蒙的关键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实验材料。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最为贴切有效的实践材料不是教师精心制作的,也不是随教材发放的,而是源自于自然。只有源自于真实自然状态的资源,才是学生最佳的实践操作材料。但这些对于城市中的学生而言,却又是非常难得的。曾有有识之士指出:自然社会才是学生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最佳课堂。科学教学就必须链接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社会,感受自然生活中最纯粹的科学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在科学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和善于想象的,面对大自然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善于从自然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和关注力聚焦到自然生活之中。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可谓丰富多彩,从天气谚语中感受不同的自然现象所蕴含的天气预征,从仰望星空引导学生思索宇宙的无穷魅力,从天气的变化中感受四季的轮回……

三、学会探究是小学启蒙教育的保障

启蒙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在此课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三个关键的问题:(1)本课程是一年级学生的第一个专业课程,如何从对形体的表面认识进入到对空间的深刻了解,是本课程最为关键的问题。(2)如何形成设计理念,并通过空间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是第二个重要问题。(3)如何有意识地联系和运用所学的设计手法,以达到设计目的,是第三个重要问题。

2课程思路

1)针对以上的问题,我提出了课程的三大思路:(1)以“名作复原”与为基础,提升学生对空间的理解;(2)以“名作解读”为突破口,剖析空间设计理念;(3)强调动手能力,以模型来推敲和展示空间设计的手法和效果。

2)整个课程分成了五大模块:(1)初步认识空间;(2)名作解读与名作复原;(3)空间设计原理;(4)建筑空间与建筑外部形态的关系;(5)空间设计实践。

3教学成果

为了配合前面四大模块的学习,我设置了“湖滨咖啡厅”专题设计作业。经过引导,大部分同学的课程作业成果令人满意。这些优秀作业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空间设计理念,并掌握了一定的空间设计手法,不仅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能较好地解决了功能、环境、结构等空间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了四点:

(1)建筑和环境的呼应关系;

(2)外部形体与内部空间密不可分;

(3)光影和虚实在建筑中的的重要作用;

(4)加法和减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运用。经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们开始领略到空间设计的真意,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空间思考。同学们开始自觉地构建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通过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构思进行到底。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