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歌颂祖国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从不惊叹火轮高吐的艳日,从不欣赏潇潇暮雨的满片江天,更从不应和着说什么高山的锋利,谈什么流水的清澈。因为我知道,在这天地茫茫的广阔土地上,最值得惊叹的,不是日月,最值得歌颂的,不是山川,最值得庆贺的,不是逢年过节的喜事,不是众人的欢呼……。
我要说,热爱国家的人,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角。如果没有了他们,日月再辉煌,也不会有人赏识,山河再壮丽,也只能孤零地立在那里,爱国者用他们“万物皆我友”的情怀,铸就了这山河的妖娆,这鱼的鲜活,万物的富丽。
中国人,是雄伟的传奇,他们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把生命绽放的如此美妙——人民当家做主了,把物质生活的理想大门打开了。在我的记忆中,奥运、神六、疾病、地震……有喜也有忧,自然的灾害一次次席卷了华夏大地,无数人在这黑夜里起誓:“中国既然发展起来了,就是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
“挺住,挺住!”这是一个中国人最伟大的勇气,看远天上粘住的枯草,能让人痛苦也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中国人,就是不断在喜悦中鼓励自己,在哀伤中激励自己。岁月的悠悠鉴定了这一切,中国人自信,乐观,有梦想,不怕困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名言鉴定了这一切,在这披荆斩棘的岁月里,在每个爱国者的劳动下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着。这一切的变化,至今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伟大的志愿,“我们会永远的报建设祖国的重任传递下去!”
如果要问中国的发展为什么会如此朝气,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有追求。这是一种伟力,能让人历尽万难而无悔,可以带着中国人拼出了辉煌。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追求?——“我们都是爱国人,他们都期望自己的祖国有朝气,这样我们才能抬得起头,可以扬眉吐气,感到振奋自豪”
一、主题班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主题
1、中学生早恋主题班会
2、维护祖国统一主题班会
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4、中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
5、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6、中学生社会道德主题班会(2组)
7、环境教育主题班会
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社会自然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之变得纯洁高尚,积极进取,在思想感情、理想追求上全面健康成长。我们知道,整个美学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美学理论的提高,而在于发挥美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其中包括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是非常统一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结合音乐欣赏进行审美教育,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审美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是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学习文化,增进科学知识。学生科学文化的修养越高,审美能力也越强。审美情趣可以促使他们对科学事业和职业技术的热爱,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与追求,让他们从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马克思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可见审美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审美教育在我国古已有之。《尚书・舜典》中就有“典乐教曾子”的说法。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兴于诗、主于礼、成于乐”。荀子专门写《乐论》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乐记》中更特别指出:“乐也者,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我国后来在重视“诗教、礼教、乐教”的教育方式。通过文学艺术和生活的行为规范对人进行审美教育的。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知识及相关情况如何呢?据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矿山、牧区等边远地区,那里因长期受到地域文化、教育教学、科技发展的制约,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甚至没有正规上过音乐课,对于音乐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片空白。有些学生在思想上有个大误区,把音乐欣赏课与唱歌混淆起来,片面地认为音乐欣赏就是嘴里面哼哼唧唧而已。连基本的简谱都不识,更不知道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基本要素。绝大部分同学对于流行音乐以外的高雅音乐从未接触过,对于中外的经典音乐全然不知,音乐知识相当匮乏。不懂得欣赏音乐的美,不懂得在美的旋律中获得知识,不懂得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不懂得中外音乐发展史和音乐究竟给人的生活带来些什么,更谈不上体会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深刻道理。
一、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早在1999年,根据李岚清副总理关于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审美教育的讲话精神,国家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此纲要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欣赏作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提升他们的素质。那么,音乐欣赏课作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实践性、易操作性和人文性,是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开拓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背景视野,使他们喜欢音乐、感受音乐,提高艺术修养、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净化心理,再造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让学生真正懂得: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独特功能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思想情操
契柯夫说过:“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在大多数情形中,都是由环境培养出来。那么,在他念书的地方,他无论走到哪里,所看见的,都应当不是别的,而是宏大的,强壮的,优雅的东西才对。”冼星海也说过:“音乐对于学生,犹如盐对于人类,有重要的作用。盐能增加人体的体力,歌曲能增加学习能力。”音乐能产生一种民族精神,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比如,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黄水谣》《保卫黄河》等歌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是深入生活的,这些歌曲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为新音乐运动开辟了道路。这些歌曲,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反映了共和国的辉煌历程,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新颖,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鼓舞着人民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情,纵情讴歌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德国的舒曼说:“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他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欣赏记忆里。要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要记住乐曲的旋律,而且要记住它的和声。”格鲁克说:“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美的伟大原则。”我们应在音乐欣赏中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让他们先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具备起码的音乐欣赏能力,然后从中去深刻体会领悟审美。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知音》《辽阔的草原》《上去高山望平川》《沂蒙山小调》《幸福颂》及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等曲目。让学生通过优美的旋律,了解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献身精神;从《悲怆交响曲》中了解到柴可夫斯基充满前期明朗、乐观、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后期一种苦闷彷徨的思想情绪;《长江之歌》热情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欣赏审美中,还可让学生拓展与研究,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曲目的对比欣赏。如根据对京剧唱腔二黄和西皮的对比欣赏,学生总结出: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表现沉郁、肃穆的感情;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此外,还可给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曲目,器乐曲的创作及多种器乐的基本常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又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思想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学生探索进取、乐观向上、无私奉献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品质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罗马奥维德说:“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要超出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以上这些名言警句都对大学生有人生的启迪。比如,通过《祝酒歌》《花好月圆》、歌剧《小二黑结婚》《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曲以及《走进新时代》《祖国颂》等曲目的欣赏,让学生领悟到这些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的表现出我国人民奋勇杀敌、奋发进取、屡建战功、乐观向上的精神,有的反映了同封建迷信思想和旧习俗进行抗争,追求真善美、争得婚姻自主的权力;有的反映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和重新审视。
一、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以环境育人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阅读的兴趣有巨大的作用,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环境可以从室内的布置、清洁做起,可利用名言警句进行陶冶。名言和警句有的是伟人、名家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出来的,有的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这些语句结构严谨、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在欣赏佳句的同时,能悟出其中的道理、美的情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警句能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得到陶冶。至于室内的卫生当然要清洁干净,要经常开窗通风,使人坐在那里感到清新、爽快。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时代是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黄金时代,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要。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须让他们自身有阅读的需要。我和班主任、团委书记、科任老师密切配合,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一些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引导老师们在班队会上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故事会》等活动。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提出一定的探究性的问题,如在物理课中提出:为什么鱼在水中总是交替地向上游动与向下游动?在语文课中寻找课内外知识的结合点。学习名胜古迹的文章时,让教师们引导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的读物来阅读。这样,学生们踊跃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查阅资料,主动做好了读书笔记。
2.让教师们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一个有生命力的校园应该是书声琅琅、充溢书香的。我针对清明节,让教师们组织学生阅读革命先烈的书籍,并写出读书心得,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针对国庆节,阅读歌颂祖国的书籍,并写出演讲稿在全校进行《我爱祖国》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春暖花开的春季学期和果实累累的秋季学期,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学生们的作品在各种刊物上频频获奖。通过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三、多形式,提高图书室的开放率和借阅率
学校藏书的目的是为了流通,只有广大师生积极借阅,藏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才能提高图书开放率和借阅率。为了提高学校图书的借阅率,除我们图书室开放借阅图书外,还采取了班级集体借阅的方式。每班培养2名小图书管理员,定期到图书室集体借阅图书。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由学生自由借阅,小图书管理员协助班主任负责学生借阅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按期归还和调换图书。这样,学生借阅图书灵活方便,大大缩短了全校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的排队时间,有效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
对于教师教学用书,我按年级、学科特点、知识点分类建立了专档。在教师办公室设立了书柜,图书管理员把该年级适用书籍放于办公室内,由该办公室负责人对书籍进行具体管理。教师自由借阅,随用随取,自己登记。图书管理员每周整理一次书柜,防止乱架。同时,根据教师借阅情况,适时更换图书,以保证教师的教学、学习需求。这种灵活简便的借阅方法,既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流通量,又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
四、恰当安排工作时间,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
学校图书室如果按正常行政上班时间或上课时间开室,必然与师生的借阅时间形成一个错位。因此,图书室必须在满足学校阅读课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放,以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和利用率。学校图书室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借书时间集中,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人流量大,相互挤压,秩序混乱,给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乱抽乱放创造了外部条件。另外还会出现同架同排上同时抽出几本图书,这样容易出现图书倒伏,学生之间的书位牌与图书位置相互换错,造成乱架。因此,应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分散学生进库的人数,让学生有充分的浏览、挑选时间,避免相互错误,降低图书乱架率。图书管理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主体,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图书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此,我们要使学生进入图书室后对藏书的布置一目了然,能够迅速找到目标。
五、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感受读书之乐
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显性素材,因势利导,培育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总是带有一定的人文性,寄寓一定的褒贬、爱憎。其中不乏主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歌颂革命,颂扬廉洁为民,以死事国,忠贞不渝等内容。对于教材中一些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及时、充分的予以开发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常情况下,中学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的课文中,显性素材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一)反映祖国山河壮丽、资源丰富的。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郦道元的《三峡》等。《黄河颂》中,作者在赞颂黄河对中华儿女的哺育之情及其雄浑壮阔的气势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伟大坚强,表达了对黄河、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的情感;《三峡》中,郦道元则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以上内容的学习,足以激发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反映眷念祖国、热爱故土的。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都德的《最后一课》等。《土地的誓言》中,作者通过忧伤、舒缓的回忆,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言,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来热血男儿誓死为假想敌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跃然纸上;而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则是借助小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这两个典型形象,真实的反应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力法国人民崇高而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课文都是对爱国主义情感最直接的抒写。
(三)反映爱国志士忠心为国、尽忠尽力的。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让我们看到了陆游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集中体现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的情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虽将满腔爱国热情和慷慨激昂、牢骚不平之气熔铸于诗词之中,抒发了其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悲愤。却又在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语句中在县里自己的豪迈;这些大诗人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诗词同样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
可见,充分利用教材中显性的爱国主义素材去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是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途径。
二、挖掘隐性资源,潜移默化,引发爱国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用形象的语言像我们介绍了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有较强的趣味性;有些课文则通过故事的形式叙述事请,哲理性较强。这些课文从内容上看,似乎与爱国主义没有什么关系,但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独具慧眼,挖掘隐性资源,仍能够从这些隐性资源中发现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常见以下两种类型。
(一)借助民俗介绍,抒发爱国情感。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等。在《云南的歌会》中,作者通过对云南民俗风情的介绍,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既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而《端午的鸭蛋》一文中,作者以朴实淡雅的笔调描写了家乡端午节煮鸭蛋的风俗。小孩子戴上又黄又大的鸭蛋,不只是为了吃,而是过节的象征,胸前鸭蛋也是过节漂亮的装饰品。这和西方国家过圣诞节挂圣诞树,将礼物藏在袜子里是一样的道理。教师多分析课文中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浓郁风情的民俗,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安塞腰鼓》中作者刻意描写黄土高原沙尘漫天,西北汉子齐敲腰鼓这样一种雄浑壮丽的场面,体现安塞腰鼓这种民俗是男人团结力量的展现,是西北汉子表达人定胜天的特有方式,在感受和体会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