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韩愈进学解

韩愈进学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韩愈进学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韩愈进学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焊接冶金学 课程改革 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汽车、船舶等制造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而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等制造行业焊接工艺。是这些行业必不可少的工艺技术,它是一种可靠、精确、低成本的连接金属材料工艺方法。《焊接冶金学》是金属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他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焊接专业理论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环境的不断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较以往有所不同,需要基础知识掌管过硬的综合人才。因此,如何不断改革《焊接冶金学》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一定自身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地位及目的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必备的焊接理论与技术课程 ,该课程在培养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之后 ,学生才开始具备对焊接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 良好的基础 ,因而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程目的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而普遍性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各种具体条件下具体金属材料的焊接性,为工业生产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寻找新的途径和提供理论依据。

2.传统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在以往的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实行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给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背熟相关知识 ,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课堂中通常是采用黑板课教学,教学方法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内容,课堂中没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整个课堂教学只是学生跟着老师的套路教学。其实,焊接冶金学这门课程本身内容较枯燥、空洞、抽象,加上在课堂中教师理论讲述效果欠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开设焊接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而使得相关专业教材、辅助教材很少,更新速度慢,实践课时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而,不可避免地给专业教师备课或者学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等带来一定困难。

3.焊接冶金学课程改革与教学策略

3.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每一个举动、每一种思维方式都将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专业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责,充分感受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因为,最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师只有把握好授课、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通过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不断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科研成果融人到教学环节中,应当深信教书只是一个过程,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以开放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学生。更注重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在教会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2强化实验教学

强调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每组的实验人数,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进行焊接前准备红酢及实际焊接操作,对实验现象及本质的理解更加透彻,收获和体会也更多。建立实验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发表建议的机会,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好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实施。

此外,增加综合性实验环节,使实验内容紧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对很难焊接的紫铜进行焊接性的综合评价实验,从实验准备、焊接操作,到焊后的试样制备、缺陷分析及性能测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学生能够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工艺,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3改革实践环节

《焊接冶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原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目的的实验课进行改革,改成创新性实验课。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课题式的自主实验,激发创新欲望、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将课内实验改成不限时间的全天开放性实验,随来随做,解决实验设备不足问题;将实验报告改成实验论文,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训练;实验成绩根据从“结果的对错”改为“过程的创新程度和实践能力表现”。

3.4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放弃过去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根据所讲 内容列举相关的工程实例 ,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然后指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进而导出要讲的内容。另外 ,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每章内容讲解结束后都给学生留有一定量的作业,还有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5改革教学手段

韩愈进学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焊接物理冶金;能力本位;互动与启迪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1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06

一、前沿

《焊接物理冶金》讲授材料受焊后组织、性能、化学成分变化和产生缺陷的原因,旨在透过内在规律,探明材料受焊过程和受焊后物理、化学和微观的变化行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防止各种焊接缺陷,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因此,我们以2014、2015级焊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对象,从能力本位出发,探索互动与启迪教学方法,增加知识储备、丰富知识体系,启迪思维,开启智慧,提供正确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高层次、研究和应用型人才。

二、能力本位模式的基本理念

能力本位模式起源于二战时的美国,用来培训技术工人。20世纪80年代后被逐渐推广到许多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进行实验试验。能力本位模式的内涵是以具体任务为动机,注重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教学活动为主,重视学生执行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为用而学,在用中学”的“互动”理念,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然而,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教学中还存在不足:(1)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研究生被动接受,懒得参与互动。(2)教材上经典理论与十多年前的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3)课程考试的目的性太强,启示性较差,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能力本位模式在焊接物理冶金中的应用

(一)优化教学内容,利用互动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了解了往届毕业生工作岗位、具体任务、具备技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情况后,我们以教材为理论基础,优化课程内容,并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对热点、难点、重点及争议的问题展开讲授,加强与拓宽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同时,对于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且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以PPT呈现给学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钻研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目前,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等不断涌现,我们在以课程大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课程内容,插入焊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焊接技术研究新进展、新热点,使课程内容具有新颖性、现代气息性,保证了课程一定的先进性和工程应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注重创新,启迪思维

能力本位模式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转变,因此,以课本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知识传授已经不适用于研究生授课模式。研究生在读期间,不仅有课程学习,更要完成学位论文,要真正提高科研能力,将课堂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自位本能要求出发,要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互动与启迪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研究精神,从而逐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还要在PPT讲授或是课堂讨论阶段,抓住“设疑”“析疑”“重点突破”和“难点分解”等环节,发挥民主性、组织性、生动性和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保证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力求达到课前有复习、课上有认知、课后有复习,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钻研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

(三)互动模式提高实践教学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学方式,以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为了继承经典理论,又兼顾创新知识获取,因此,实践教学形式应有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课题研究、教育调查、课堂观摩等多种形式。而且,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材大纲,让学生明确课程目的、目标、内容。教师还应以精讲多思为主,强调原理、方法和分析过程,结合某一案例,简化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以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等研究方法获得结论,再以分组讨论形式,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提供教师的看法和建议,学生则根据教师建议可对结论进行修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术交流能力,更培养了学术论文规范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校企互动与启迪,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能力的提升,学校应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把学生储备理论知识与生产结合起来,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例如,在讲授力学行为分析时,关于夹紧力的位置及大小确定问题,教师可以结合于某单位联合建立的实验室,让学生接触多种企业使用的焊接夹具,了解了夹紧力。这样结合某汽车上臂手弧焊接夹具,根据焊件夹紧位置、夹紧装置及实际变形情况,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就能很快掌握知识点。此外,学生结合焊接热源特点,可以拓宽到焊接夹具作业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等知识面。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合作,检验了知识储备量,参与了企业生产、研发环节,检验了研究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锻炼了研究生操作能力、软件的应用能力,还为研究生获得了直观的职业信息和机会。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培养资源,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结语

科技飞速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性、高素质、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教学的目标。因此,我们应以能力本位模式为基础,不断总结、探索、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并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创新精神、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写作能力等,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韩愈进学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韩愈;教育实践;《师说》;《进学解》;地方教化;教育管理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卒后谥曰文,世称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昌黎先生,又曾官居吏部侍郎,后世亦称韩吏部。韩愈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宦海沉浮,但一心卫道,著述颇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唐时期,正兴佛、道教,儒教独尊地位有所下降,世风日下,人们都“耻学于师”、“不耻为师”,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韩愈敢为人先、敢为人言,力排佛老,学为儒道,劝诫人们尊师重道,尤其他借《师说》、《进学解》等著作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所做出的教育实践,对中唐以后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的教育思想体系在学术界已经有了一番整理,而本文试图从现代教育视野的角度却分析其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以期对现代教育有所启示

1 《师说》——论“师道”,提倡“教学相长”

《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从理论角度较为全面地诠释“师道”的文章。韩愈,25岁举进士第,初任四门博士,提议恢复国子监生徒,积极推荐文学青年,在世风日下的情况下撰写了《师说》,一举奠定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崇高地位。韩愈通过《师说》阐述了教师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职责、教师标准、师生关系等内容,倡导尊师重道、能者为师、学无常师,师生之间要教学相长、互相学习、相互尊重,摒弃了传统中“弟子一定不比老师高明,老师一定比弟子贤明”的腐朽观念。

韩愈关于“师道”的论述,直至当代都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有“道”、“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现代教育推行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这与韩愈所提到的“道”、“业”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宗旨都是人才培养。首先都是关注人、发展人,其次是进一步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然后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最后才是传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技巧等,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教学相长”,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的擅长的东西都可能不同。简单的说,韩愈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勇于肯定学生的长处,并向其学习,共同进步。这一教学方式直到今日也一直被人们所提倡。当然,韩愈对弟子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广纳贤才”,既是自己的门生,又是自己的老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现代教育看,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的弊端,明显突出了学生的核心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利于养成好学、乐学的学习习惯。

2 《进学解》——论“教与学”,鼓励后生求学

初任四门博士之后,韩愈两任国子博士,此官职在当时属于最高教育职位。在任期间,韩愈总结了个人多年的求学经历和前人的治学经验,撰写了《进学解》,对教学、学习做了更为精进的论述,以此来鼓励后生多多求学。在《进学解》中,韩愈针对“教与学”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教育实践理论。

第一,勤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在《进学解》中论述的学习方式。这句话的意思“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败毁在于因循苟且。”在韩愈的眼中,一个人的成功固然与先天因素分不开,但是与后天的勤奋、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他鼓励后生要孜孜不倦,努力学习,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成为有用之人。同时,这句话也蕴藏着另外两层含义。其一,倡导反思学习。学生要经常反思,实现对自我的再认识,促进自我促进成长;其二,反对因循守旧,要有真知灼见。创新是人进步的动力,如果不创新,就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第二,博学专精。在教学上,韩愈指出教师既要传授学生广播的知识,又要从中提炼出精华,这一见解在当时可谓是振聋发聩的,即使是现代教育理念支撑的当下,这一独到的见解也是十分有益的。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全面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又要精通自己的本专业,正与韩愈的“博学专精”不谋而合。

3 贬任潮州刺史期间——兴地方教化

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得罪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当时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潮州任刺史。一般情况下,朝廷大员被贬至地方任小官,往往都是甩手掌柜,也不追求什么政绩,可是韩愈不是,由最初的惶恐不安转为励精图治,十分关心当地政务。在任期间,韩愈驱鳄、兴学、勤农、释奴等,尤其兴学育才,启用贤人,极大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由于潮州地处边陲,经济、文化等事业尚不繁华,虽然此地之前有学校,但是读书人甚少,官府衙役、普通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韩愈看到这种情况后,在当地大兴“乡学”,经费不足甚至自掏腰包。在他的种种努力下,儒家文化在当地得以传播。据史料调查,韩愈任潮州刺史之前,当地只出了三位进士,可是在他到任之后,再到宋代之前,登科及第不下百人,从此,潮州便有了“海滨邹鲁”之美称。

4 时任国子祭酒期间——严格教育管理

在唐代,国子祭酒属于国家最高教育行政官员,也是最高学府校长。唐穆宗长庆元年,韩愈任国子祭酒,成为当时最高教育管理者。“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经济由盛转衰,官学亦十分没落。所以韩愈在任期间,积极整顿国学,严肃学风,严选教官,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振兴官学。当然,韩愈一生钟爱于教育事业,他不仅做了以上尝试,更经常举行会讲和辩诘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并深受学生喜爱,因而才有了“韩公来为祭酒,国子监不寂寞矣”之语。韩愈之所以能如此受到学生欢迎,主要是他平易近人,从来不以尊卑、美丑来衡量人、对待人,学生们十分喜爱听他的演讲。

5 结束语

韩愈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不仅结合个人经验编撰了多本教育方面的名作,更做了许多多教育实践活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直至今日,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顾乃武.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0(5):7-9.

[2]闰永利丁全贵《韩愈对儒家文艺思想的强调与突破一论唐代古文运动的文艺思想基础》,《滨州教育学院学报》第5卷,1999年9月第3期.

[3]刘昫.旧唐书·韩愈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75.

韩愈进学解范文第4篇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代陆游《书愤》)。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

韩愈进学解范文第5篇

有关尊师重道造句【1】

1、尊师重道在中国传统社会蔚然成风。

2、张承业这个人的性格其实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爱美女和喝酒,处事狂放不羁;另外一方面,他对艺术非常执著,而且十分尊师重道。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4、推动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尊师重道尊重是相互的,如果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劳动,那么长期以往,教师就因讨厌学生而讨厌教学,即使教师有心教学,结果落得对牛弹琴,教师也逐渐厌教了。

5、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6、在学习中,专业不求上进,不懂得尊师重道,缺乏道德修养。

7、这种精神,就是人说的尊师重道的精神。

8、我们应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

9、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

10、而评教,则成了对服务员满意与否的问卷调查,完全扭曲了传统的尊师重道的宗旨。

11、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12、包括训练礼仪马步套拳护身术脚法体能训练自我控制增加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速度锻?力量锻?及教导学生尊师重道。

13、陈坤耀教授七十年代的学生,为表尊师重道,以他名义成立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14、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15、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为基本内容。

16、所以在此特别提醒诸位同学,佛法是师道,一定要尊师重道,依照老师的教导去修学,我们才能够获得究竟圆满不思议的功德利益。

16、因为那样的话,她每天打交道的将会是有自己价值观的成年人,他们不需要对她尊师重道。

有关尊师重道造句【2】

1、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8、疾学在于尊师。

9、古之学者必有师。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15、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16、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1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18、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20、若要好,问三老。

2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2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2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3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3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3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37、圣人无常师。韩愈

38、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9、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40、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41、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相关期刊更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外国语学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