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复习 策略方法
一、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考试复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头脑清晰地站在掌握化学知识体系网络的高度领会化学科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账,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尺;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整个教学的部署,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如下的举措比较有效。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
二、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激励学生在复习中发扬主动精神,笔者在实践中感到以下的运作比较成功。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得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提高,重要的还应归结于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三、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构织网络的化学知识体系
复习开始,我们就将复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这份计划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纲规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五大块”为纲目,统摄各册课本,把各章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章复习。每章教材复习之初,又将考纲对该章内容规定的考点编织成教学目标印发给学生,使其成为贯穿全章复习始终的脉络。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考试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自如,启动灵活。
四、讲究复习策略
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
(一)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对考试题的特点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知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识的落实上。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每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
(二)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
化学考试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考试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对此,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三)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游戏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明确?如果事先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容易“为了游戏而游戏”,结果,形式多于内容,“热闹”多于“深刻”,到头来,只是“空欢喜一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方向。每一节课,每一个游戏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各个目标要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并且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和经验积累,以学生为本,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明白在这堂课中英语教学的五大基础板块(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如何起到应有的作用,怎样围绕该目标运用新课程理念设计游戏。教师在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让教学目标“四体现”即体现学生、体现任务、体现发展、体现人文。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在教学目标设计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社会背景、语言水平、语用能力等。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那边,或常回顾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确保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他们的需要)、能够完成的(他们的能力)、应该完成的(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上、中、下三个层面),每一堂课、每一个游戏目标的设计都应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二、立足语音、语调正确,确保游戏教学的科学性
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英语的发音是至关重要的,不规范的发音将会给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游戏运用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原本比较陌生呆板的语音转化为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熟悉活泼的语言,教师不应存在着片面的功利思想, 本末倒置地夸大游戏指导语的语音趣味性。保证英语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是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的必要前提。游戏的运用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对英语语音的亲和力,教师应该在语音、语调方面给学生做好榜样和示范, 切不可为了追求新奇有趣的效果而本末倒置。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应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英语语音、语调的正确性,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发音时要注意保持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发音后要检测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语言是游戏顺利进行的指示载体, 教师应通过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游戏规则及其注意事项, 运用规范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行为, 并且通过规范的语言来规划游戏进程中不可预期的课堂情境。教师应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来强化和巩固知识,从而增强游戏的科学性。只有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上的教学游戏才能被赋予有意义的价值。
三、立足朴实、关注落实,确保游戏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很多课堂教学被一系列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游戏充斥着, 如果说这些游戏真地促进了学生基础词句的掌握, 那倒也无可厚非, 但绝大多数的游戏都是热闹非凡, 成效不佳。游戏是教学的一种形式, 一种手段, 组织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如果只是为了兴趣而游戏,如果只是为了热闹而游戏, 或者干脆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基础内容, 本末倒置,随心所欲, 那么再漂亮的形式也只是花架子。我们提倡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提倡学生在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下学习, 然而这种学习必须有个“ 度”。这个“ 度”就是基础词句的掌握。教师一定要把立意放在“ 每个学生都能学会”上。如果经过一堂又一堂的英语课之后, 他们并没有学会什么,并不会真正地学以致用,只是徒增了几个游戏的样本,那么他们对英语本身的学习兴趣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操练的功能,应认真反馈基础词句的掌握程度,应将语言运用的基点定在基础词句上,引导学生在基础词句的学习中逐步发展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真正学会。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 他们才会建立学习自信心, 他们才会有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欲望, 他们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心理兴趣, 才有可能把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浓。所以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必须以立足朴实、关注落实,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确保游戏教学的实效性。
四、关注游戏细节调控,成就有效英语课堂
一、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1.课堂提问的目的。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前提和条件,反映了教师提问行为的自觉性、有意性和方向性水平。归纳起来,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课堂提问的关键是设法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产生适度的心理紧张,激发其智力活动。通过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通过提问一些对学生的思维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是学生在“发现”和“探究”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2)对教学进行调控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教学目标,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加强学生会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和理解,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的提问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其对规则的,并促进其知识的迁移。
(3)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提问是课堂中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课堂提问的作用。
(1)增进师生交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课堂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提问,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巧,就能保证师生交流渠道的畅通。
(2)集中学生注意。课堂提问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教师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3)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4)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及其相应的活动。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回答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在语言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课堂提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提问主体偏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提问主体集中为教师,忽视学生这一提问主体。有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内容,师生之间以设疑形式呈现,以交流方式进行,以引进师生双方反应互动的活动。可见,课堂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方面。
(2)提问过于频繁。提问的频率过高,是当前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呈现出“满堂问”的现象,教师提的问题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学生怎么能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实际上,在这众多的问题之中也鲜有具较大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这种“满堂问”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实质性激发,后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其主动性发展。
(3)提问对象“窄化”。有时课堂提问时,基本上集中在较好层次的学生的范围之内,中下层学生鲜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一来,就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既懒于思考,又积攒了敌对情绪,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2.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良的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重教师权威而忽视学生主体;重表面而轻实质。课堂提问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课堂表面的气氛并不等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师不良的课堂提问观。只提问自愿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等于掌握了内容;学生不会回答时应给与提示;鼓励学生猜测;不知道等于不理解。
三、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1.树立平等的提问教学观。
教师课堂提问时,应鼓励多数学生参与,特别要鼓励中下等学生大胆发言,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收获自信,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安全、宽松的提问氛围。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1.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教材、资料、练习本、草稿等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2.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数学课没有动手训练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数学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在数学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课后练习题,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在数学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数学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反复练习到变式练习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的过程分析,在新课、习题课、复习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和训练。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提高了,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的习惯。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
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理的理解,领悟公式推导过程中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数学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数学活动中揭示和暴露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数学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强调解题模式,强调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的使用范围及应注意的事项,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体育游戏;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是以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以游戏为形式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把智力溶于体力,即有针对性又有娱乐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它是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则的趣味性体育活动。在高职学校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游戏及其教学意义
1.体育游戏的涵义
游戏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项活动,原始时期的游戏是人们为了生存的一项活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安全等)得到基本的满足,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比生存需要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游戏的原始涵义已经慢慢蜕化,保存下来的是游戏的增强体质、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娱乐内容。那么,什么是体育游戏呢?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也称为活动性游戏。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它没有竞技体育那样严格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与人数的限制,适应性广。
2.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的意义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个作用就是体育游戏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往往起到的就是强身健体的作用,体育游戏教学和其他的体育教学活动一样,往往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作为进行体育教学的一个方法,尽管这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是经过刻意设计完成的,因此可以说这种活动往往还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预见性在其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项活动能量很大的游戏,这种游戏往往能够将学生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协调起来。所以说能够对身体起到很好的锻炼的效果。
其次,体育游戏还能够在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人格,体育教师通过一些具有集体活动的游戏的设计,将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那种独生子女的性格上的缺陷给弥补过来。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当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难题就是,难以改变学生的人格魅力,在体育游戏过程中通过教师对于游戏当中的角色定位和角色互换,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对于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通过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的人格魅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完善。最后,在体育游戏教学当中,还可以将德育教育的理念不断地完善到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当中,同时通过这种体育游戏教学往往可以培养学生的那种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体育游戏往往是一种集体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这个体育游戏,所以说,体育游戏教学还可以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游戏教学当中完成自己优良的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
二、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不能代替体育教学的常规教学,一定要适度、适时地运用好体育游戏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效应。因此,广大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游戏内容,将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条件。在进行体育游戏项目的选择上,应该做好相关游戏内容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充分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游戏的活动中,要想有效达到游戏的预期效果,重要的是要做好合理引导。
1.讲解和示范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讲解内容和具体示范的作用,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对体育游戏有全方位的掌握和了解,在教学中要运用相应的语言技巧充分讲解有关游戏的知识以及规则,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游戏,并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具体学习中,使学生能够明白体育教学的方法、目的以及游戏活动相关规则和技巧。讲解的时候应该将学生带到游戏场地上进行游戏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们都能看到所示范的内容,并认真听取这些游戏的规则技巧知识。如果在游戏的实行中需要分组来进行活动,则应该将活动小组进行细致划分,并且在分组中使小组的各个成员实力相当,这样在游戏中才能体现竞争性,并在竞争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到小组各成员进入就定位置时,教师要再次进行详细的规则讲解,并要进行具体的示范,示范的有效性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动技能更为规范化,同时为学生在活动学习节省了摸索阶段的时间,同时活动效率大为提升。
教师在讲解和示范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游戏的具体方法和规范,并在游戏规定的要求下做到清楚讲解。教师在进行活动示范讲解时运用的语言要准确、简洁并流畅,具体的示范动作也要做到位,而且姿体要优美、形象生动。为了使学生在教师具体的示范中真正学到东西,并对游戏规则做到了解掌握,教师可以边进行示范边讲解,直到所有的学生能够明白所要教授的游戏内容和具体规范时,再开始游戏。
2.组织和引导
体育的游戏教学必须要在老师的引导带领下进行,因此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其主导带领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如果在游戏中不小心出现问题,老师应该及时加以纠正和指导,并教授其正确的示范动作。如果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违反了规则,老师要及时加以制止,并确保游戏的规范公平性。在实际的体育游戏活动下,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而且要对学生在体育场地的活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并根据游戏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游戏中,增加比赛次数,或是减少某些活动量大的游戏次数,对游戏所需场地应及时加以扩大或者缩小,在游戏中遇到安全问题或是其他难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对游戏做出调整,或者喊停,以此来达到游戏的最佳活动效果。在体育游戏的进行中,老师应该不断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鼓励掉队的学生发扬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形成互相比较、互相超越的活动氛围,使实际中的体育活动能够积极向上。
三、体育游戏教学总结
在体育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实际活动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并对游戏活动进行结束的总结,总结中通常会采用分数制或是优劣评价制来对游戏的成绩作出评价,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整个活动中的个人表现作出实际评价。在对游戏活动中各个分组进行评价时,应对活动中各组的具体技术运用情况以及整体成绩做客观评价,指出每组的集体团结能力以及执行规则时的规范性、活动中是否遵守纪律等等作出全面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对游戏中获得胜利的小组予以奖励和表扬,并提出相应的希望和要求,而在游戏中失败的另一方,对其失败的原因做客观分析,并加以纠正和指导,指出分组游戏中最重要的还是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失败的小组要以积极的态度来争取下一次活动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任晓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