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长江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文中的优美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常考的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4.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灵活运用的能力。
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卡片制作等学习方法。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意蕴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强化记忆。
【能力训练】
一、识记型默写
(一)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问渠那得清如许, 。
3.知汝远来应有意,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6.求之不得, 。
7.飞来山上千寻塔, 。
8.几处早莺争暖树, 。
9.惶恐滩头说惶恐, 。
10. ,五十弦翻塞外声。
11. ?归雁洛阳边。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
13.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二)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世事洞明皆学问, 。
7.共看明月应垂泪, 。
8.两岸猿声啼不住, 。
9. , ,山河表里潼关路。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11.牧人驱犊返, 。
12. ,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 。
13.行到水穷处, 。
14.因思杜陵梦, 。
二、理解型默写
(一)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
3.《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 。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
6.《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7.《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
8.《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 。
9.《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 。
11.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 , 。
12.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绪的两句诗是: , 。
1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
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 , 。
(二)比较默写。
1.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句是: , 。
2.李白《把酒问月》中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 。
4.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6.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8.《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义相反的语句是 , 。
10.《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 ,
。
11.《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 ,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 ”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三)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
2.《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
。
3.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 。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能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 。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家无期的处境是: ? 。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 ,
; , 。
8.《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
。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 ,
。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
。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
? 。
1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
。
13.《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
14.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著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
, 。
15.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
, 。
三、运用型默写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 , ”,那么,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
3.《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 ,
。
4.2011年8月15日,卡马乔在中国男足陷入低谷之际,出任国家男足主教练,可谓“ ,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5. 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最好的对联是: ,
。(用李商隐《无题》句)
6. “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 , 。
7.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 ”衍化而来。
8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9.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
, 。
10.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 , 。”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11.广州亚运会以《论语》所说“ ,
”迎来了亚洲各国的朋友。
四、开放型默写(除第5题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1.请写出两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2.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1)
(2)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1)
(2)
(3)
4.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1)
(2)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6.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1)
(2)
7.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1)
(2)
(3)
8.美国NCC对问题的歪曲报道,再一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爱国名言、诗句或歌词。
(1)
(2)
9.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雪”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再写出两句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1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句子是 , 。
12.“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一联诗句:
13.古诗词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联。
14.调动你的积累,从古诗词中撷取一联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15.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枫丹露白,冰封雪飘。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曲)中,写出描写某一季节景物的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 。
作者或题目:
16.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7.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8.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9.古诗词中常借“鸟”来写景抒情,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2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各写出两句。(课内外不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对待生死:
对待别离:
一、地理知识解诗意,活学妙用,兴趣无穷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时巧借一句趣语,授课会增加几分诙谐;妙用一句诗词,课堂更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极高,课堂会更加深化;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中国气候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又如,同学们也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直减率知识,充分理解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诗词中,包含的因海拔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的地理意义。
通过以上的地理教学活动,同学们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巧解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使地理知识正向迁移。学生们既获得了一份地理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极大兴趣。
二、诗词巧用,贴切生动,教学生花
例如,《黄河的治理》“地上河”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过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识图,试用一句诗词来描述黄河‘地上河’的情景。”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真是:七嘴八舌不停口,妙语如珠说黄河。在众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本来这句诗,是形容黄河发源地之高,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上。今天用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描述,既形象生动,又言简意赅。把黄河下游高出地面7米甚至10米的感觉,表达的淋漓尽致,加上黄河“地上河”图片的帮助,学生们想象力的发挥,便对黄河“地上河”的意境,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再者,这句熟悉诗词的运用,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十足,而且学生对黄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河”的理解,成为易事。更值一提的是:语文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形式,成为学生们津津乐道、久久不忘之事。
另外,在《天气及其影响》部分的学习中,我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整理有关描写天气现象的诗词,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展示。”待到课上,学生们兴致极高地拿出了收集到的诗词资料,踊跃而自豪地展示,同样收到了满意的教学实效。例如,描写雨的诗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写风的诗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月春风似剪刀”、“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雪的诗词:“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天气“阴晴”的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描写“霜”的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晴”的诗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样,使学生们在极高的学习兴趣中,很快掌握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又把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达到了知识间的整合,又促进了二学科的共同提高;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巧妙地把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图书馆、阅览室,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培养了学生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合作、主体参与的精神。
三、引用诗词,深化知识,探究趣味更浓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的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的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而在高山古寺之中,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主要是平原与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山顶气温远远低于山脚气温。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摄氏度及海拔高低引起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变化这些地理知识。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育
一、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适时提示,“点”“面”结合,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生“厌”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一)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二)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三)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三、读中感悟
(一) 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李白正年轻快意,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柱。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二)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烟花三月”是春意最浓的时候,这样景美,人也美,情呢?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三)精读
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四、注重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一) 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
(二)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
山路梅花
冯 山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指出本诗描绘梅花的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丛花令
张 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本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答:
2.词的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②吹:通“炊”。
1.本诗颈联“直”“弯”二字,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直”“圆”二字,在营造意境上,作用有何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答:
2.前人论诗,“作诗要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简要赏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与景会”的。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结合全诗,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独不见
沈期
卢家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
[注]①白狼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南乡子 送述古[注]
苏 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咏梧桐
郑板桥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金山寺
王 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