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幸福感调查问卷

幸福感调查问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幸福感调查问卷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第1篇

关键词:“80后”员工 工作幸福感 建筑行业

一、工作幸福感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80后”的定义,从最简单的字面理解即1980―1989年间出生的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奎对“80后”的定义是:1980年以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处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和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1]。李琳和谢蓓(2007)则认为:“80后”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伴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2]。

二、研究样本

根据之前的研究框架,我们对本文的研究主题“工作幸福感”有着更加深刻而具体的了解,但是全面薪酬、工作安全感、家庭支持、组织承诺、和心理所有权和工作幸福感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根据上述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5个假设条件,

即 H1:全面薪酬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2:家庭支持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3:组织承诺和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4:心理所有权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H5:工作安全感和工作幸福感正相关。

企业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性复杂性的心理感知,必须通过工作人员从获取的工作和工作环境信息中得以产生。在本文引入的工作幸福量表中,选取了5个题目,采用5分制计分方法,其中符合度最高的分值为5分,符合度最低的分值为1分。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要求工作人员要参与全部答题过程。

调查问卷进行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对调查问卷的题量质量设计要适度、有针对性。对于调查问卷,它的问题数量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进行仔细周密的设计。

(2)保证受访对象能尽快理解问卷的真实意义,防止和受访对象的思维产生矛盾,据逻辑结构对问题进行排序,由易到难,以确保问题受访者有个较为清晰的层次,达到调研效果。

(3)要保证能够向受访对象转述问卷的真实目的,避免问卷中的问题和受访对象发生分歧。

三、研究样本人口特征统计

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性别比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对问卷进行填写的大部分为男性,比例高达82%,女性比例只占到了18%。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行业性质所决定的。在建筑行业内,男性员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女性,图1也是对现实情况的充分反映。

四、员工工作幸福感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通过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组织里最核心是人力资源。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依靠技术、资金,更需要人力资源的保证。本文研究把“80后”员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省建筑企业员工为例,以员工工作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通过spss方法分析组织承诺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通过分析可得出,当显著水平的值为0.001时,工作幸福感同组织承诺的相关系数为0.54大于零,这表明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F的值为81.592,这表明两者相关性的显著性比较高,当回归系数为0.665时,其回归方程为:y=0.665x+1.067,所以,假设成立,即员工工作幸福感和组织承诺成正相关的关系。可见,企业若想让员工工作幸福感得到提升,提高组织承诺将是一个确效的方法。

1.心理所有权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渐渐深入,心里所有权测量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很多学者在探讨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下,提出很多新见解新思路。

2.全面薪酬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本文收集了安徽省部分建筑企业员工的调查问卷,通过对他们所填写问卷数据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说明,我们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测评得出结论:组织承诺、心理所有权、全面薪酬、工作安全感、家庭支持都对工作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显著相关性为正相关。企业员工幸福感越强。根据此相关关系,我们可以得到改善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方法和切入点。要提高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幸福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员工的心理归属感和工作安全感,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员工家庭与工作的和谐,保证家庭的支持。

参考文献: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总体幸福感

[作者简介]曾 亮(1983—),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13)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大学生已失去了以往象牙塔里的那份熠熠闪光的荣耀,他们不仅要承受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同时随着身心的进一步成熟,还得经历性格、情感等各方面的纠葛。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如何呢?江西作为中部地区发展中的大省,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较之国内其它省份和地区,具有较明显的自身特色,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掌握当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更好地促进中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江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与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五个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相关程度如何,并分析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策略。

2.问卷的来源

研究调查问卷改编自汪向东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程度越高②。国内段建华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修订后的量表测查了中国部分大学生。

问卷的信效度为: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生为0.91、在女生为0.95。间隔3个月后重新测查了其中的41名被试,发现重测一致性为0.85。因此,本次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较高,能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3.被试的选择

调查的对象为江西省某两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确保调查的客观性,研究者对被试的选择,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所有问卷都是在被试所在学校的食堂发放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排除主观选择被试的人为因素,二是为了使样本更具代表性。被试或是等待用餐,或是正在用餐的同学。每份问卷,都是研究者在场的情况下完成的,且被试在进行问卷答题前,研究者都给予了较充分的解释,以使答题尽量规范。发出问卷140份,回收140份。经初步筛查,一份问卷无效,主要原因是能明显看出被试答题时,未经思索,答案具有明显规律。

4.统计方法

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一律使用SPSS17.0 Statistic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样本有效性数据情况分析,结果如表1

2.对被调查的被试基本背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3.因为性别项有2人缺失,对其余137人进行男女前18题总分、所有题总分的均值比较发现:前18题总分平均分为81.30,总分平均分为116.14,标准差分别为8.293和9.096。男生前十八题的总分平均分为81.44,总分平均分为116.44,标准差分别为9.128和9.770。女生前十八题的总分平均分为81.19,总分平均分为115.90,标准差分别为7.827和8.786,如表3

对性别——总分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男女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如表4

分别对男生、女生前18题总分平均分进行单样本的T检验,得出男、女生与常模均有显著性差异。

4.对139名所在年级不同的学生进行总分均值和标准差比较发现,前18题总分平均分为81.72,总分平均分为116.59,标准差分别为8.316和9.118。各年级学生情况如表6:

为检验不同年级高职学生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对不同年级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二与大三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显著。

5.用家庭所在地、所在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分别作为自变量,对总分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设置95%的置信区间,检验结果如下:

分析后发现,家庭所在地、所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三个维度不同的高职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分析

1.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幸福感较高

与原始问卷经过测试后所提供的常模(男生75分,女生71分,标准差分别为15和18分)相比,本调查男生平均分为81.44±9.128分,女生为81.19±7.827分,高于全国的常模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经过十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较之以前变化明显,人们的幸福感水平均有提升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江西高职院校学生对现实生活比较满意,其幸福观是积极向上的。

2.性别、家庭所在地、所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对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幸福感影响不大

女生与男生在社会、家庭、学校所处的地位相同,因此总体幸福感性别方面差异不大不难理解。专业方面,江西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以往研究表明:个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职业会影响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何瑛提出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最明显的六个学科,排序依次为:艺术科、文科、农科、工科、理科、医科③。本研究结果与以往不一致,首先可能是由于所选样本的类别和数量限制造成的;其次,因为被试的选择不同,何瑛的研究对象为普通高校大学生,而本研究的对象为高职生。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幸福感影响因素 社会保障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1)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2)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题上有创新,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一)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二)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三)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四)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五)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六)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没有特定对象;(七)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但转工频率也较高,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八)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九)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十)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45%的人是7~8分,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感受到,庞大民工群体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高强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高频率的工作转换,不公平的工作待遇,给了这个群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又由于他们学历低,技术水平有限,所以一些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但大多民工明确表示在大城市生活缺乏安全感,甚至有的已经对社会失去了信心,认为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庞大的民工群体潜藏着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低收入又保障不足,背井离乡,必然存在心理失衡,接而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安。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学校认同感,影响因素

 

1.问题的提出

研究生在进入新的校园之后,都要经历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如果学生对学校有较强的认同感,则有助于其对新环境的适应。学校认同程度较高的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的评价更为积极,在学业上更为专注和努力。他们往往更愿意自发的调试自己的状态,接触周围的人群,努力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作为研究生,笔者对研究生群体的学校认同感有着深厚的兴趣。笔者认为,本科阶段就在本校就读的研究生,对于学校的认同高过本科不在该校就读的研究生;学校的校园环境、后勤服务、学习和学术氛围、校园人际关系等影响研究生的学校认同感。因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2.研究的意义

在一所大学中,学生对学校认同程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潜在的影响这所学校的文化塑造和精神传承。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校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个体来说,既可以帮助他在校期间学到更多知识,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可以为他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有利于学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对学校发展也将产生重要意义。

3.学校认同感的界定

通过查阅文献,一般认为学生的学校认同感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的价值观、学校精神及文化传统的承认和接受并产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的养成有助于增加对学校环境的适应,积极的影响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及责任感。本文将学校认同感界定为研究生对所属学校学生身份的知悉、情感上的接纳,对所属学校的评价,以及由于这些认知和情感而产生的外在表现。

4.研究的假设

根据笔者的日常观察和访谈分析,本文进行了以下假设:

(1)学生对校园环境、后勤服务、学习学术氛围、校园人际关系四个方面的评价是否满意的几率基本相当。

(2)学校认同感在性别、年龄、是否有工作经验、所学专业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学校认同感在本科是否本校学生、生源地两个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为本校学生或者生源地为本区、本省的学生学校认同感高论文服务。

5.研究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校研究生,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个人访谈获取更为详尽的信息。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88%,有效率94%。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学校认同感的总分和四个影响因素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结果进一步对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评价最低的影响因素。本文还分别对学生的性别、生源地、本科是否本校就读和是否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变量上对学校认同感总分进行独立双样本T检验,考察这些变量在学校认同感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专业和年龄在认同感总分上进行方差分析,考察这两个变量对认同感影响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6.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学校认同感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研究生的人口学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这两部分的题项均采用表述性文字。学校认同感调查着重在以下四个主要因素上:校园环境、后勤服务、学习学术氛围和校园人际关系。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无法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本文调查问卷参照硕士论文比较成熟的调查问卷编写,测量了所要测试的研究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具有良好的效度。将问卷的结果按总分高低排序,前后25(100×25%=25)名受试者作为高、低分组,计算两组受试者在各个项目上的差异。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各项目高低分组差异显著影响因素,说明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问卷的信都进行分析,校园环境的问卷的Cronbachа系数是.768,学术学习氛围问卷的Cronbachа系数为.765,后勤服务问卷的Cronbachа系数为.788,校园人际关系问卷的Cronbachа系数为.786。问卷总体信度均属良好。

7.统计分析结果与解释

7.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问卷结果人口学基本信息

性别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41

41.0

41.0

41.0

女 59

59.0

59.0

100.0

Total 100

100.0

100.0

幸福感调查问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实施策略

一、研究目的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涯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价值观形成以及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关注这一阶段人的成长,对整个人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取样法,采用自编的《关于我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形式,主要测量被试者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学习和生活环境四个维度,共20题。选太原理工大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被试学生331名,在对全部问卷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共获取有效问卷299份。

三、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被试小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82%的学生认为和同学在一起最快乐,有27%的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19%的学生的自卑是由于自己的性格,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幸福感指数不高,这和许多因素都有关。

四、讨论与分析

1.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

2.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小学生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3.学习压力是影响小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4.小学生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对小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五、实施策略

第一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幸福

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掌握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大多喜动。因此,课内,教师在设计教学双边活动中,应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幸福感,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第三步,在实践中鼓励学生传播幸福

就教师而言,要给学生被关心、关注、关爱的幸福;要给学生语言亲近、亲切、幽默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