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产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范文第1篇

新能源产业尽管被决策层视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但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天然的恶疾,如果不能认知并克服这一点,新能源产业最终也只能成为无根的浮萍而非参天大树。

 

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中国再次犯了很多错误。

归根结底是国家战略的错误,在产业体系的打造和发展上,中国仍然缺乏系统思考和一揽子设计,这使得旧产业破绽百出,除了被压制在低端和高消耗高污染端的板块以外,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无从谈起。

 

认知错误

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决定实施“跨越式发展”,在一些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产业方面大举投入,选择了一些有可能“弯道超车”的产业,如光通讯、基因科技、航天技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高铁、新一代核电技术以及新能源(如电动汽车,光伏,风能,储能技术)等等产业领域。一个新的起跑线,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堆积的技术优势并不像传统产业那样壁垒重重,在这些方面进行聚焦式投入,可能会导致中国穿越厚厚的产业壁垒和经济包围圈,最终实现虫洞逃逸式超越。

 

这种思维,认识和假设的背后,是一种学说在起作用,就是美国的克里斯滕森为代表的一类所谓的不连续式创新学说在作祟,该学说认为产业的发展是跳跃式的,非连续的,未来的创新往往并不基于现在的技术基础,所谓巨无霸往往被旁逸斜出的创新者颠覆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种学说是有其应用前提和适用边界的,这里暂且不论。但在中国急于用这种思维推进跨越式发展,硬生生的通过选择一些点去投资,去遮蔽昨日的错误,遮蔽在旧产业上不系统规划,产业治理失败,产业的技术梯次失序和秩序化发展管理缺位的种种错误。这些错误被“出口导向”进一步恶化后,埋单的代价太过沉重,比如半导体、高端装备产业。

 

如今,新能源产业犯了相同的错误,根源在于我们的思维范式和认识结构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归结为六个核心认识错误。

第一,比较优势思维,我们极力发挥资源禀赋,形成相对优势即可,无需打造绝对优势。

第二,秉持全球产业链分工,无需自身打造基础骨干产业,包括钢铁、化工、核工业、电子、装备、防务、航天、基因产业等大产业,不需要自身成体系的掌握,只要和其他国家分工,形成交易体系即可。

 

第三,局部产品创新,通过市场逐步连结成一个产业体系。

第四,出口导向,在国内形成海量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进出口,在连续扩大制造优势的前提之下,产业形成巨大积累,自然能够完成产业升级,梯级化,乃至掌握核心优势。

第五,通过压缩时间进程形成规模优势,导致发达国家产业加快向中国转移,最终掌握该产业核心优势。

第六,渐进式创新可以逐步超越发达国家,无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型研发,通过逆向工程,以及大量的软科学,工程层面创新,可以实现超越。

这些认识还在荼毒着中国的发展,同样荼毒着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短视背后的扭曲

当中国还在讲五年规划,大多数产业还在做五年发展战略。

甚至有人提出产业变化和发展太快,不确定性和风险太大,五年都用不着,可以做两三年战略,然后,强化规划滚动调整即可。但不要搞错,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是长周期产业,而其成功的关键就是长期战略规划,开阔的产业视野,和结构严密的产业体系。像新能源没有二三十年的规划,国家层面的基础课题的储备,攻关,产业层面的若干基础研发课题的突破,乃至合理的产业体系的打造,以及伴随产业发展全程的产业治理等等这些要素型体系就没法形成,往往是零敲碎打的,是不连续,前瞻性差的,结构松散的,形不成结构性优势。

 

短视背后,中国还需要管制各种扭曲性的力量。

第一种必须管制的力量是央企。以央企这么富裕的政商能量,国际化出不去又憋回来后,只能且必然基于原有存量优势,极力探寻所有可能的释放通道。在国内所有够得着的产业层面,进行可怕的横向扩张,而只要其政商资源强大,金融资源富余,能撬动地方资源的配置,优先获得省部对接优势,地方产业再整合优势,庞大的存量资产与省属国企之间的再重组优势,以及将强大的投资总量转化为与地方的合作筹码,接下来,其所能获得的资源,各种产业之间所能打造的超级循环,就不是省地属国企所能做到的,更不是民企所能参悟的。

 

央企的这种投资势必会形成强大的挤出效应,少数在新能源这么一个新跑道上,利用产业知识壁垒和先发优势的民企们,本身已经接受国际企业的系统优势,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竞争压力,以及被尾随者围追堵截,而央企的巨大的横向扩张行为就是在骆驼的脊梁上再装上一个万吨水压机,直接会把这个产业给玩残了。

 

第二种必须管制的力量是地方政府用人造经济的手法制造新能源产业的热情。

中国各地政府还在用比较优势的办法来打造新能源产业,用烧钱堆产业的手法来算地方的“大账”,引导新能源企业烧钱给地方堆个产业出来。而新能源企业也就将计就计,利用地方政府为了打造新能源企业,舍得豁出土地,财政政策,以及其他资源的心态,形成一种玩综合成本式的运作。其手法从低端切入,逐步引进消化吸收,在模仿,局部优化,抄袭,逆向工程等做法混合的研发战略上大行其道,通过组装放量制造,通过多项溢出性资源——土地,低息贷款,政府采购,新能源形象工程等等,通过把这些溢出资源整合到新能源产业里面去。改变资产状况,现金流,以及通过营业外收入,转移支付等等,最终变戏法似的把一个亏损产业变成高成长企业,并最终基于以上运作形成政商综合成本优势后大举出口。

 

这种力量的坏就在于纵容了那些不肯认真做实业,更长于用腾挪转移的手法玩大循环的企业,而当地在用财税和土地等资源把一个新能源企业,乃至一个新产业培育起来以后,哪怕明知有问题,也只能用地方保护和进一步注入资源等手法去维系其存在。

 

当然,地方政府宝贵的可赋予资源也被稀释和浪费了,机会成本巨大。是个真正的双输。

第三种需要管制的力量就是必须去除一种长期盘绕在新能源领域,使得我们无法正视外部,并产生坚毅行动的“怨妇心理”。

新能源必须去除自身弱势被边缘化,不受重视的心理,必须发展自身的绝对竞争力,要么在成本上超越传统能源,要么在应用上有传统能源无法替代的优势,要么对场地等外部环境适应性极强,要么对当地的禀赋发挥的及其充分。新能源产业不能靠道德力量活着,不能靠简单算环境账活着,不能依赖产业政策,更不能被依附为传统能源企业美化自己的胸部的硅胶填充物。

新能源产业范文第2篇

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储能产业所扮演的“电力硬盘”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关注,电力公司、高科技公司、政府和电力用户都开始关注电力储存技术的潜力。目前,储能产业已经从概念发展成为智能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电网都在积极参与推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储能产业在新电改的刺激下正在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由于储能产业的发掘将解决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发展难题,储能产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的投资热点。与此同时,中国也加紧对储能新技术的研发,力图将各种储能新技术加速应用到电力体系中,以此来促进中国能源体系的变革。

储能产业受到全球关注

美国能源企业特斯拉在今年4月推出了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引起了各国的广泛注意。据称,Powerwall可以将电费低廉时储存的电能在电费高昂时释放,并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电)配套使用,所以其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这也成为Powerwall储能电池大规模推广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由于储能技术在发输配用环节可以实现调峰、调频、调压、容量调节等价值,所以先进储能产业正受到全球关注,很多先进储能电池生产商都相继在美国、亚洲和欧洲建立新工厂,欧盟、韩国、日本等国也都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比如美国政府已将大规模储能技术定位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并在政策制订、 资金扶持、补贴机制、投资税收抵扣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日本政府除直接支持前期研发外,还扶持了大量示范性项目,以鼓励大容量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国政府也十分了解储能技术和储能产业发展对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作用。并且早就在该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据悉,目前中国的铅酸电池技术和抽水蓄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已经开发使用超过10年;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性的第二代化学电池正在完成从实验室研发到大规模商业化的过程,目前正积极致力于储能及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技术正处于研发的过程中,但很多企业或研究单位的产品已经展示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进入到2015年,国内储能产业在新电改政策的刺激下,正在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网的建设亟需储能技术的支持。由于储能技术可以为电力发、输、配、用各环节提供了有效的能量缓冲和能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使用进行更合理的二次调配,所以可以大大改进电力使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智能电网所强调的电网能量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对电力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对新能源接纳的要求都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储能应用示范项目正在呈现爆发发展的态势。其中一个方向是分布式发电及微网的建设所带动的储能项目的建设,另外是再生能源并网也带动了储能项目的发展。随着中国微电网电价及补贴方案进入征求意见稿讨论阶段,微网项目或有望获得70%的系统补贴。若该政策得到落实,将会激活中国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甚至撬动全球储能市场。

解决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发展难题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我国经济多年依靠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同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让我国的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环境污染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经济正在向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阶段转型。新能源发展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给人类提供了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来源,电动汽车的崛起则为石油大规模替代提供了可能。此外,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涉及的产业链长,波及面广,所以这两个产业在我国产业转型过程中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不过,新能源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电网无法大规模消纳并网。新能源在运行过程中很多是“靠天吃饭”,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在没有风的阴天,如何保证居民的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电网的运营需要稳定频率,风能和太阳能每天大起大落,如何防止波动引发停电事故?

反复研讨之后,世界各国都把“突围”的重担压在了储能产业的建设上。主要原因就是储能既作为能量来源,也作为负载,特别是平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当然,储能技术对电网的运行还有其他好处,比如帮助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促进分布式(微电网)发电的发展,通过电价设计,促进电力市场自由化(比如前述的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

所以,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其应用的中短期目标是让电池储电系统充当电网“稳压器”,当可再生发电能力超过用电需求时,把多余的电力储存起来,晚上风力不足或没有太阳的时候,释放储存的电力。长期目标则是建设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可以让原来“刚性”的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柔性,所以其在确保大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区域电网峰谷负荷调节能力、提高输变电能力、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储能技术对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性则比较直观。

电动汽车以电力代替石油产品,没有尾气污染,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投入到电动汽车的发展行列中,新的电动汽车企业不断涌现。而作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我国政府把电动汽车的发展作为汽车产业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以及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仍受诸多技术因素影响,比如电池的电量、充换电技术、服务定价机制、商业推广模式等。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仍然是电池能量。2000年以来,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突破,也与电池能量,即储能技术进步迅速密切相关。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等让电动汽车不断获得越来越高的动力支持。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使用锂电池,比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镍钴铝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以日本汽车为代表的锰酸锂电池。但是由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低,目前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一般只有150-300公里之间。

新的储能技术似乎出现了曙光。据西方媒体2014年末报道,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发的石墨烯电池,一次充电时间只需8分钟,可行驶1000公里,被石墨烯研究者称做“超级电池”。按照西班牙上述机构的数据,石墨烯也可能大幅度增加电池的容量。“超级电池”参数显示,其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是目前动力锂电池的5倍;使用寿命是目前锂电池两倍;其成本将比目前锂电池降低77%。这有望解决新能源汽车长期面临的充电速度和巡航里程问题。

电动汽车的充电、巡航里程和安全问题都涉及电池。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技术突破将改变整个世界的能源格局。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必将为人类打开一扇通往新能源时代的门。对于中国而言,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和风电、太阳能的有效结合,除了清洁发展,还可以形成对石油的有效替代,保障能源安全,这正是政府重视储能技术的发展的原因。

中国加紧研发储能新技术

当今世界,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成为国际智力和经济力竞争的新焦点和主要手段。目前世界储能技术发展和研究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储能研发基础,并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因此在研究上也往往比较超前和完善。

比如目前世界上超级电容的市场份额基本被日本、美国、俄罗斯占据,其中日本超级电容的生产量占全球超级电容生产总量的5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国内从事小容量超级电容生产的厂家有20-30家,但能实现批量生产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并达到实用化水平的厂家只有5、6家;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成熟装Z和产品,以国外企业为主。即使是水电储能领域,虽然我国水电设备企业有产业基础,但技术和市场份额远远落后国外企业。

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在能源互联网、规模化储能、微电网储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通讯基站储能、工业节能用储能技术、家庭储能、电动汽车风光储充(换)电站等应用领域需求,积极组织实施储能产业技术研究,推动前瞻性关键技术、产业标准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比如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储能容量大、电能转换效率高、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特性,被视为继抽水蓄能电站之后一种极具潜力的大规模储能系统。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制的“500kW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示范系统”在安徽芜湖成功实现励磁发电,完成100kW发电的阶段目标。此次系统发电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这对推进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适用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的大容量蓄电储能装备,能够克服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课题组利用该研究成果已经开发成功5 kW、10 kW两种规格的电堆,能量效率超过73%,进入批量试制阶段。该电池具有容量大、寿命长、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据悉,该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大规模蓄电储能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与装备”采用自主创新的质子传导膜、电解液、电堆设计与制造技术,在电池性能与性价比方面十分具有竞争力。该项目还在去年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奖,是我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与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大型奖项,对我国储能技术与产品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具有里程碑意义。

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动力锂电池在大功率输出和安全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立的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开发出新一代全固态聚合物锂电池,已经与山东威能环保电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据悉,青岛储能院利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湿法抄造、界面耦合和功能化修饰等技术,成功研制出高安全性和耐高电压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同时,研究人员以自主研发的阻燃纤维素为基材,通过功能化改性和耦合等相关工艺,研制出一款新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优异的倍率充放电性能以及较宽的温度使用范围,应用前景广阔。

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既具有电容器可以快速充放电的特点,又具有电化学电池储能高的特点,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核心动力储能设备。由中国工程院周国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发生产的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在安全性、记忆性、充电时间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容量、寿命、充放电效率、安全性能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的标准检测寿命5万次以上,实际使用充放电循环已达1.5万次,是普通蓄电池的25~100倍。充放电效率方面,该电池充电10分钟即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大电流放电能力强,能量转换效率高。而由于独特的工艺,高能镍碳超级电容电池在遇到过充或短路也不会导致危险,外部剧烈撞击或燃烧也不会爆炸,而且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与环境适应性,可在零下40℃至零上70℃之间正常使用。

另外,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和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研发的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也获得重要突破,他们成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

总体来看,随着技术上的突破和新材料的引入,储能产品性能上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是整体的趋势。我国当前已经在储能技术研究不断获得突破,中国电力科学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宁波南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英格海德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也取得了很多突破。

应用示范项目引导储能市场建设

储能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成本因素的制约,当前户用储能系统的市场仍然没有完全打开。为了打开市场,扩展应用范围和工程规模,众多应用示范项目正在引导着储能市场的建设。

国家电网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通路”作用。在很多微网的建设中,储能项目是必须建设的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评估我国储能产品的性能和减少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冲击,国家电网先后建设了多个储能系统和解决方案,以求抢占户用储能市场的先机。这些项目不仅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的风电储能、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储能项目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海岛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储能项目也有很多。这些示范项目可帮助分布式能源实现独立微网运营,有效解决目前的新能源弃电问题。另外还可以有效解决风电、光伏等间歇性能源并网的问题,提升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在微网的应用端,储能装Z可以使分布式能源在不接入大电网的前提下独立、全天候运营发电。

不少新能源企业为进入储能市场,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示范项目。比如比亚迪已经在坪山新区比亚迪厂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用户侧铁电池储能电站,这也标志该电站全面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据了解,新落成的储能电站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设容量为20MW/40MVH,由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承建,于2013年9月开始建设,2014年7月竣工。该储能电站可实现工业园用电负荷自主调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用户侧铁电池储能电站。据比亚迪公司副总裁、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罗红斌介绍,根据公司规划,比亚迪还将在深圳、长沙、西安等工业园区建设总规模为100MW/200MWH的储能电站。

还有一部分示范项目来自于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比如上海硅酸盐所等“钠硫电池”开展电站应用工程示范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面向新能源、智能电网的战略需求,按照“产研用”模式推进的储能技术产业化项目。该项目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攻关才完成了电池性能提升与产品化研制、规模制备技术路线论证等主要工作,贯通生产线,形成定型产品并下线。目前该电站首组堆仓已经成功并网,进入现场试运行阶段。国家科技部、国家电网公司等有关负责人、专家到崇明实地调研,对钠硫电站工程化应用进展给予高度肯定。

这些示范项目正在为储能市场尤其是储能系统集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储能成本不断走低以及国家储能补贴政策落实,毫无疑问,储能大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目前我国的储能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试验阶段逐步向示范工程建设阶段以及商业化运营快速发展。未来十年,我国储能产业将达到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储能技术诱人的应用前景正吸引着国内众多科研人员以及投资人的注意。

能源储能将开启黄金十年

各类型储能在技术特性和经济性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在电力系统中也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随着我国电网大区域互联电网的形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快速增长,大规模储能系统对确保大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区域电网峰谷负荷调节能力、提高输变电能力、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新能源储能技术的应用于 2011年开始起步,截至2014年末储能技术累积装机量约81MW。2014年末,国务院出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要“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储能作为新能源建设的配套设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开启黄金十年。有关部门预计中国储能市场(不包含抽蓄,压缩空气及储热)的容量有望于2020年超过1吉瓦,对应65%的复合增长率。

据了解,储能作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目前已被写入中国国家级能源规划文件,有望形成“十三五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从2015年投运、规划和在建项目的统计情况来看,中国的储能已经形成两个应用热点,其中一个是分布式发电及微网,另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并网。此外,随着中国微电网电价及补贴方案进入征求意见稿讨论阶段,微网项目或有望获得70%的系统补贴。若该政策得到落实,将会激活中国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甚至撬动全球储能市场。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系列能源材料及高能电池产品的产业集群,比如宜春、承德、长沙等产业基地建设已经颇具规模。其中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于2011年年初正式揭牌,该基地为提升锂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集聚力,沿着锂矿原料-碳酸锂-锂电池材料-锂电池-锂电汽车的产业链进行布局。承德则是以钒电池项目为核心,力争建设“中国储能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钒谷”。长沙以储能材料为节点,以“新动力”和“新储能”为核心,正在打造成为中国的“储能材料之都”。目前长沙已建成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集聚10名院士,超过两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开发出100多项科技成果。

新能源产业范文第3篇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大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规范性文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法律支持。

那么就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企业,在企业准入、产品准入以及参与政策资金补贴方面,应符合哪些条件和程序,同时应注意该领域存在的哪些法律风险呢,下面将结合新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介绍。

一、企业获准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条件

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必须是纳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或改装类商用车生产企业,或具备相应的设计开发、生产、产品一致性保证以及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并建立相应的零部件采购体系,另外,新建汽车生产企业或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的,应按有关规定完成项目核准或备案工作。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讲,需进行备案的情况是现有汽车企业自筹资金扩大同类别产品生产能力和增加品种(包括异地新建同类别产品的非独立法人生产单位)。需要进行核准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包括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异地建设新的独立法人生产企业;二是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汽车整车产品。

除了上述原则性要求外,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还分别从企业生产能力和条件、设计开发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及零部件采购管理等方面列出了更为具体的十七项审核条件。这些条件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企业必须满足全部否决项的要求和五分之四以上一般项的要求。在这些具体条件中,企业应重点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至少要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并理解,享有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的技术原理、结构、功能和性能要求、控制方法、通讯和数据交换、失效模式和安全风险以及测试评价方法、主要故障模式的诊断和解决措施等。此外还应理解、制定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各系统的边界划分与接口定义等。对于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应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至少包括设计更改权和使用权);

2、进入正式生产阶段的产品还应当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当企业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包括人员能力、生产/检验设备、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总成及其供方、生产工艺、工作环境、管理体系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产品仍能满足原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必须经过工信部指定的中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准入。

二、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的报批材料

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及产品准入的审查批准工作,已经从原来的国家发改委转由工信部负责。企业应按照工信部的要求报送审批材料。

(一)产品准入申报材料

1、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的说明;

2、新能源汽车产品情况简介,包括对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的原理的说明并附有关佐证材料;

3、《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参数;

4、《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配置备案表》;

5、《车辆产品强制性检测项目方案表》;

6、检测机构出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报告;

7、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整车及动力、驱动、控制系统)的企业标准或技术规范,以及检验规范(至少包括试验方法、判定准则、检验项目与样车对应表、路况及里程分配等);

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产品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技术阶段的,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售后服务承诺(至少包括产品质量保证承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对售后服务人员和产品使用人员的培训、售后服务项目及内容、备件提供及质量保证期限、售后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整车和零部件(如电池)回收,以及索赔处理、在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时的应对措施等内容);

2、对拟销售区域的说明,产品使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关于示范运行区域、范围的批准文件。

对处于起步期产品,还要提供与拟使用单位签订的协议,使用单位车辆运行管理规定、使用数量说明。

根据工信部的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目前处于成熟期的有: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混合动力乘用车、铅酸蓄电池混合动力乘用车、铅酸蓄电池纯电动乘用车和铅酸蓄电池纯电动商用车。其他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均处于起步期或发展期。

(二)企业准入申报材料

1、《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

2、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能力、零部件供应体系,以及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等的说明;

3、企业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进行自我评估的报告;

4、新建汽车企业或现有汽车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别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先行办理的项目核准或备案手续;

另外,根据工信部的要求,已经获得企业准人的,如果新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产品类别与已获得准入的产品类别不同时,应当再次提交企业准入申请材料。

三、目前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各项政策补贴

(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

目前,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的试点城市有20个,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

根据2009年1月23日国家财政部、科技部联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该项财政补助涉及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且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纳入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

2、混合动力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与同类传统车型相比节油率必须达到5%以上,混合动力客车节油率必须达到10%以上;

3、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电功率比和节油率必须经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GB/T19753-2005《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等检测后确定;

4、生产企业对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必须提供不低于3年或15

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限;

5、汽车生产企业和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

中央财政对20个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汽车生产企业须通过投标形式参与该项政策资金补助项目。

(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财政补助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自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对发动机排量为1.6升以下、已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且综合燃料消耗量限值符合规定的燃用汽油、柴油的乘用车(含混合动力汽车和双燃料汽车)施行财政补助。补贴标准为人民币3000元/辆,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

申请该项节能汽车推广资格的企业须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约定的质量及服务,同时须具有完备的产品销售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节能汽车生产企业首先要按照有关要求提出推广资格申请,经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根据申请情况组织节能汽车推广资格审查,确定并公告节能汽车推广目录。

(三)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

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10年至2012年。

l、补贴方式: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包括整车租赁和电池租赁)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的,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企业按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汽车租赁企业。

2、补贴标准:补贴标准按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补贴上限为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补贴上限为6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试点期内,每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3、申请补助须具备的条件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该项补助资金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1)产品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企业保证销售汽车与目录产品的一致性;

(2)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km)。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新能源产业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增速较快,新能源企业迎来海外并购良机,“走出去”步伐加快。

光伏产业迎来艳阳天

目前,尽管欧洲光伏产品价格已经接连下滑3个月,价格也屡创近2年新低,但多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晶硅制造商以及台湾地区的电池制造商与薄膜厂商。各大光伏厂商最新公布至2011年底的产能目标分别为,晶澳太阳能3GW、天和光能1.9GW、新日光(台湾地区)1.8GW、以及晶科能源1.5GW。此外,薄膜太阳能技术迎来新一轮投资潮。2011年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有多达65个薄膜电池扩产计划,薄膜制造商总产能预计将增长70%,达到4.8GW。

为扩大产能,电池制造商在设备引进方面的投资将较上年增长31%,而薄膜设备投资增长可达71%。其中,基于非晶硅薄膜与CIGS技术的投资增长最快,占据计划扩产的薄膜技术市场份额的78%。一季度,全球光伏设备支出创新高,达到37亿美元,预计第二季度将会是本轮光伏设备支出周期的最高点。

中国新能源行业大整合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增风电装机250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394万千瓦。多家风电上市公司集中2011年一季报,季报显示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负增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大幅缩减,这预示行业大规模整合将不可避免。

华锐风电4月27日一季报,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微增1.02%;而此前另一风电整机制造巨头金风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则较去年同期下降16.99%,为2.06亿元。风机叶片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的中材科技净利同比缩减28.37%。为2631万元。

各风电设备公司一季度业绩滑坡并非偶然,而是近年来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暗流所积之“沉疴”开始发酵的直接体现。而这一势头如果延续,将加速目前已渐渐开启的产业整合进程。

说完风电设备企业,再看光伏产业。2011年初,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2010年的高位,价格在68-76万元之间震荡。1~2月,由于国内多晶硅大厂纷纷进入例行检修期,全国产量降入低谷,现货供应十分紧张,市场上一度出现了有价无货的行情。3月中下旬后,多晶硅价格出现一定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各国补贴政策摇摆不定令投资者感到疑虑,减少了光伏产品出货量,光伏组件及电池片的集体降价令多晶硅涨价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目前欧洲光伏产品较2010年末降幅已达到4%左右,在下游产品大幅降价的束缚下,国内多晶硅价格继续往上试探可能性很小,而国内产量增加也将进一步削弱多晶硅涨价动力。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分别为5521及3316吨。前2月进口总量为8837吨,同比上升52.2%。其中1、2月份从美国进口2626吨,占进口总量的29.7%;从韩国进152516吨,占比为28.4%;从德国进口1758吨,占比19.8%。我国多晶硅前三大主要进口国的所占比例基本与2010年持平。3月,多晶硅进1215921吨,同比上升82.8%,环比上升78.6%。1-3月,累计进口14759吨。3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韩国、德国,进口量分别为1830吨、1559吨及1125吨。3月,我国出口多晶硅136吨,1~3月累计出15386吨。

迎来海外并购良机

当前,不少本土新能源企业对境外企业战略投资、收购境外资产跃跃欲试。

全球领先的多晶硅片和光伏产品生产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4月1日宣布,以近3300万美元价格完成对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SPI)70%股份的收购,此举无疑是中国光伏企业深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作为在南非影响较大的光伏发电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则从2010年开始在南非运作一个装机容量为10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南飞雁”,还在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其它国家拥有零星的、规模较小的项目。其他国内光伏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南非市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也早在去年即准备联合南非当地企业共建一个100兆瓦级别的太阳能电站,总投资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并已与南非方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4月18日,澳交所上市的CBDEnergy Ltd.宣布,将与两家中国企业――大唐新能源及天威保变组建合资公司AusChina Energy Group,在澳大利亚发展风电场运营业务。根据CBD Energy的公告,合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风电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初步计划在3年内建成一家价值30亿澳元的风能及太阳能发电厂,而未来8年的总投资计划更高达60亿澳元(约合412亿元人民币),其发展目标是希望获得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的33%。

而在此之前的4月13日,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运营商,国电集团旗下龙源电力也与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西班牙歌美飒(Gamesa)公司在北京签署了风电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歌美飒将和龙源在国际市场合作开发风能项目。双方目前已着手研究在美国、欧洲及南美等地区联合开发风场。

除风电运营商之外,国内几乎所有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都正在谋划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不管是比较成熟的欧洲或者北美市场,还是澳大利亚、南美等市场,我们都在看。”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表示,“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终有放缓的一天,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创造利润,而且可以使企业客户市场多元化,东边不亮西边亮,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何抓住时机

中国新能源行业如何抓住时机,快速壮大呢?这里,以本土光伏产业作为典型案例去分析,或许对其他新能源产业有所借鉴。

由于多晶硅为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而备受市场关注,利润丰厚、进入门槛低也促使众多企业蜂拥而入,但对于利益的追逐也使得大部分小企业不顾环境污染,高能运转,超额排放,而且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370家光伏企业,多晶硅企业占到了80多家,而就在这80多家企业中,小企业就占到了80%,这些小企业产能普遍在几百吨规模左右。

为了有效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摆脱行业低端无序竞争的市场状态,工信部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多晶硅行业准人条件》(下简称《准入条件》),要求行业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信贷融资、生产许可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中的标准执行。这将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壮大,《准入条件》将从市场上挤出那些资质贫乏的小企业。

3月以来,受日本地震,日本多晶硅厂商停产,出口锐减与去年年底国内多晶硅厂商放缓生产的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高涨较去年年底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新能源产业范文第5篇

作为能源专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已经在这一研究领域里浸泡了几十年间,在中国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重点、投资新宠之时,韩文科作为能源经济研究专家、能源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在对专业领域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之外,也对这些征战产业一线的从业者颇有了解和赞叹。中国乃至世界正在能源大转折时期

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人韩文科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进入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当时能源所要建立能源数据库,韩文科的专业是计算机,因此专业对口。只是限于那时为他们配备的计算机内存太小、处理功能也跟不上,数据库最终没有建起来。韩文科却从此走上能源研究之路。

韩文科到能源研究所的时候,这里还是发改委的一个新部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为各国敲响了能源警钟。虽然这次危机最终以中东大规模油田发现为主要缓解途径,并最终促进了核电产业的发展,但是各国还是从中嗅到了未来能源危机的信息。在中国,一些老科学家建言国家开始进行能源研究,保持对能源领域经济问题的关注,国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从中科院热能所抽调人员,组建了发改委能源所。

初期,发改委能源所的研究员和专家们主要研究传统能源,不久,属于非化石能源的各种新能源开始陆续跃入视野。此时,韩文科也已转入研究工作,新能源也从此成为他长期关注的对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国际会逐渐认识并日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化石能源的储量减少日益加剧,似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时间也屈指可数。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先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都议定书》。

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已经陆续抛出不同形式的室气体减排承诺方案:目前欧盟已经正式提出了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在达成国际协议的情况下减排30%的目标。澳大利亚已承诺2020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排5%――15%,美国亦表态到2020年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的水平,日本亦表示将于今年宣布其2020年的量化减排目标,其他发达国家的承诺方案预计也将陆续抛出。与此同时,发展中大国也抛出了承诺方案,如南非承诺其排放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韩国宣布将在今年公布其2020年的减排目标。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案,世界各国均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室气体和延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业已成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y,--重要推动力量。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油价引发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环境问题也使许多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和鼓励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新能源应用中,中国在很多方面其实起步都是比较早的。新疆的达坂城风力电场、的羊八井地热电站等等,都是出现在学生课本中的新能源应用样本。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在中国还是停留在试验田、样板间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改革初期制定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依赖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资源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截至2009年,中国能源消耗中,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依赖依然严重。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占20%,天然气仅占3.4%,而水电、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全加一起才占7%。

现实逼着人们为未来发展找出路,科技的发展也为新能源的登台亮相提供了更大可能。韩文科经常跑企业、搞调研。在一线,他看到科技为能源利用带来的变化。新疆达坂城风力电场,韩文科去过很多次。上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看到这里的风车时,风车离地很低,这种情况下,风力就很小。而今,达坂城风力电场的风车高度已经达到了一百多米。科技为新能源尽快替代传统能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发展新能源承载着国家战略意义

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为此,“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其中包括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换句话说,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能源发展将备受关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步伐加速,节能减排与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地位将愈加突出。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要求五年后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到12%至13%。在规划中,关于能源的很多提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水电的政策是“积极推进水电开发”,代替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有序开发水电”。火电是“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上大压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不同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优化发展火电”。

有关新能源的提法则是“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也与以往提出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所不同。核电能源发展政策,从“适度”到“积极”,再变为“大力发展”。

韩文科解释道:“我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圈定了几个重点,有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同时也没有放弃对其他方面的探索,比如潮汐能、地热等方面,我们都在跟踪。”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引导,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上世纪90年代,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之时,国内百姓对太阳能还知之甚少,大家都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琢磨这个陌生的名词。而今,太阳能早已从容走进百姓生活,成为成熟较早的新能源产业类型。而到了2004年,大唐集团派胡永生带着员工走进塞罕坝草原,开始建立风力电场时,新能源早已成为一个热词,各种新能源企业遍地开花,胡永生有了更多的“战友”并肩作战。

从政策上的缺失到专门出台规定重视新能源领域,近几年新能源也迅速变成各地发展经济的重头戏,各种新能源项目被飞快地立项、上马,投资蜂拥而来。中国是继德国之后第二个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国家。法律出台后,中国又陆续出台了多个细则,涵盖上网电价、太阳能光伏补贴、新能源项目特许招标等多方面。新能源产业似乎一夜间如火如荼,一窝蜂地进行新能源项目投资。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能源规划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据了解,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

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大批企业纷纷上马新能源及相关产业。

其实,与传统能源发展路径相比,新能源有着自己的特点。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进行下去,关于新能源产业泡沫问题的担忧声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局面,国家的思路与梳理显得格外重要。

韩文科并不否认这种担心,但并不担心这种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已经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所以会把大量的投资投在新能源的技术革命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因此对未来投资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对新能源要有个准确的认识,既要投资现在又要投资未来,在这个里面要做一个平衡。”毕竟已经走过计划经济时代,在以市场为主导的当下,很难再用国家的指挥棒单纯地为某一个项目圈地、拨款,盈利成了一个项目存在与否的重要条件。而新能源产业发展,也不能绕过市场经济的检验,“也不排除个别项目是盲目上马的,但是当它持续不盈利的时候,投资方自然就不会再继续做下去了。”韩文科认为,国家只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指导,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让收益说话,“况且,在中国能源消耗比例中,新能源产业所占比例远远够不上过热。新能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必须继续往前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只能引导,不能强制。”

不过韩文科也补充,“补贴式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只能作为新能源开发的引发剂而非长久之计。新能源产业要真正成为未来各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寻找新的科技、资本手段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对话・新能源发展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北京西城,离长安街、金融街都很近。韩文科的所长办公室在十几层上,向外望去视野很开阔。这很像新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一边是政治导向、政策方向,另―方面是经济效益、商业化程度。

《中华儿女》:新能源应用成本过高,似乎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有什么解决的途径?

韩文科:初期政府有效扶持,产业化之后用科技手段努力降低成本,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有效保证。

《中华儿女》:有人说中国新能源发展就是在作秀,从长远来看也难以真正与传统能源一起分担能源消耗的重任,您怎么看?

韩文科: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能源供应严重依赖高碳能源,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水平高,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尚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今后较长时期(20-30年)内能源消费仍将继续增长,面临的室气体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地抵消高碳能源的排放,才会有效减缓我国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增长压力。因此,这是我们国家未来能源发展必须经过的路径。我们别无选择。

《中华儿女》:对比我们自身来讲,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很迅速了。但实际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市场成熟度低,可再生能源还缺乏广泛的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未来国家怎样解决这些保障问题?

韩文科:从真正长远的目标来看,最终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不是单纯的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