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修改病句练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次外出听课的偶然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一文中,遇到了?@样一个句子“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教师让学生美美地读出这个句子,学生是这样读的“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发现这个情况后,授课教师以示范朗读的方式及时纠正了学生,把“披散在……上”读在一起,但是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按原来的断句方式读了几遍。现场听课教师一丝无奈的笑声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二、原因简析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断句错误,并且在教师的反复纠正下还是继续自己的错误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点理由:
1.受到来自固定搭配的干扰
“在……上”是学生熟知的介词固定搭配,学生还熟悉简单动词加“在……上”,如:放在……上,写在……上,坐在……上等。“披散”一词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又受到之前学习的简单动词加介词结构的干扰,因此把句子错断为“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在教师示范朗读之后,仍受到固有思维的干扰,未能及时纠正过来。
2.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缺失
学生显然对这个句子不熟悉,更详细地说,他们对“披散在……上”这个动词加介词的结构不够熟悉,而被“散在……上”给误导了。回家之后,我忍不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动词加介词的结构。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互联网上关于语法的介绍竟都是关于英语的。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其本身含有大量的语法规律,这些语法知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极少单独出现的。然而,及时补充相应的语法知识是极其必要的。
三、补充汉语语法知识的必要性
1.补充语法知识有利于增强朗读的流畅性
学生熟悉了相应的语法知识以后,能够更好地对文中的句子尤其是长句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停顿,降低把句子读破的几率。如,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第五段的一个长句: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这句话,最开始很多学生读不顺畅。假如学生知道句子的构成是主谓宾,那么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句子的主干是“他们救出了周运兰”。他们救出了怎样的周运兰?分析句子中的定语,即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这样一来,句子成分相当清晰,读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2.补充语法知识能帮助理解文意
再如,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第五段的一个长句:在?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这个句子有点长,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一眼看到,只要能一口气读完就算不错了。原因是学生并未理解到底是谁的希望。假如他们知道“给”后面是一大串的定语,只有“希望”是真正的宾语的话,我相信句子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是“他们给希望”,给谁希望?给小江珊希望。给怎样的小江珊希望?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希望。给小江珊怎样的希望?以生的希望。明确了句子的成分,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非但不会将句子读破,还帮助理解了文意。
3.补充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写作流畅,自主修改病句
语法知识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病句的几率大大提升。因为学生既不清楚一个句子能构成句子的基本成分,也不明白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一些病句:早上我起床,我把裤子穿反了,把衣服穿正了;我有乌黑的眉毛,下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此基础上,小学高年级所提倡的自主修改作文、学生互改作文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自己都不清楚哪些句子可以算对,哪些句子一看就是错的,常常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不断向老师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除此之外,在考卷上作为考试项目之一的修改病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而修改病句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从未在教材中正式地、循序渐进地介绍过,这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未能在思想上正视过这个知识点。学习基础的汉语语法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在自己行文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在修改病句这一考试项目中顺利地过关。
4.学科间的关联性使补充语法知识成为必要
记得笔者小学时学语文,老师就没有系统地说过语法知识,甚至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笔者都是到初中才知晓的。十几年过去了,我所执教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仍然不知道何为主语、谓语、宾语,令我大为震惊。那么可以想见,当英语老师在课上给他们介绍英语语法知识时,说到主格、宾格、所有格的时候,他们更是一脸茫然。试问,连汉语句子基本构成成分都没搞清楚的他们,怎么去欣然接受由汉语翻译出来的英语语法呢?因此,笔者认为,语言学科间的关联性使得补充母语语法成为必要。
四、小学语文基础语法知识补充内容建议
小学正是夯实朗读、说话、写作基础的重要阶段,为了引起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笔者建议老师把需要补充的语法知识以小结的形式穿插在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补充的内容笔者建议如下:
1.关于词类、词性的补充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有六种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也有六种词性: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在词性的补充中,小学语文应以补充实词为主,因为实词的六种词性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是普遍存在并被广泛运用的。熟悉词性,无论对组词造句还是写作修改都将大有裨益。
2.关于句法成分的补充
汉语的句法成分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几种。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对这六种成分都可以略作介绍,而不必面面俱到。其中,主谓宾是需要详细介绍的,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构成的最基本的成分,是判断一个句子正确与否的基本依据。老师在教学生修改病句方法的时候,往往采用主干法,主干法就是要提取句子的主谓宾,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分析。此外,很多学生对“的、地、得”的用法搞不清楚,知道了句法成分就简单多了。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既容易理解,又简单实用。
3.各类句式的系统介绍和补充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设问句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在试卷中比较常见,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进行系统介绍,学生对这两种句式的互换全凭语感。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试卷中也常常不明确指出,而用“换一种说法”来替代,皆因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个知识点。这些语法知识点,教材中往往一带而过不作详细介绍,学生和教师也只把它作为一个考点来准备。其实,这些变化多端的句式正是小学语文写作中所缺少的。
五、如何在课堂中处理语法问题
关键词:作文;能力;学习方式;活水
一、循序渐进,授之以渔据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改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发于低年级,发展于中年级,形成于高年级。因此教师有必要把握三个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扎实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局部入手。低年级习作自改应侧重从局部段落入手,这是初学写作者常用的修改程序。初稿完成后,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然后从整体着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真实,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等。
(2)即时点拨。低年级习作亦讲究即时点拨,也就是学生习作时,教师应深入走进学生,及时了解学生作文的撰写情况,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修改与优化的建议,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修改。
(3)下水示范。到中年级时应多进行下水示范,就是提供例文,引导学生进行赏读与批阅。从学生的习作或教师的收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示范修改,根据习作的重点要求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自改。
(4)读读改改。这也是学生到了中年级时常用的方法。读,至少读两遍,可小声读,也可以不出声。在阅读中寻找疏忽与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重复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发现与纠正。这就是“以有声语言支持思考活跃”。
(5)对话交流。高年级时采取的对话交流就会频繁起来。有时候,学生的作文写得概括而不够具体,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分清写作的重点在哪里,哪些应该详写,怎样写,哪些应该略写,如何处理详略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可以就学生文章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唤起学生对素材的回忆,再现场景,认识不足,重新选材构思,安排详略,补充完善。
(6)合作修改。随着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高年级时进行有效的合作修改是一个重要的训练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找到要修改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或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小组对这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议,加以修改。在互评互议互改中,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鉴赏能力又提高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注意细节,不断反思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不断增强,习惯不断地养成,有了成功的喜悦。但是在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时也应积极反思,注意一些细微的问题引发出影响学生写作的矛盾,解决了就能在小细节中收获大效果。
(1)关于错别字的修改。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错别字时,如果只是给打个圈圈或让学生把错字重抄数遍,这往往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错字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是这样处理的:估计学生是由于马虎而出现的错别字,一般只给暗示,让他自己把含错别字的段落再用心读下,这样学生大部分均能自己找到并修正;而估计学生由于积累不够或比较疑难的字词,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查字典、查看课文的策略解决;估计确实难解决的教师就必须施以援手了。
(2)关于病句和错句的修改。作文中病句多,是不少同学觉得头疼的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多读好书入手。书读得多了,就会对语言有一种直觉的感知能力,写出来的句子也就通顺了。其次,把有病句或错句的内容划出来,让学生自己朗读几遍,在默读中不易发现的病句,在学生的大声朗读中识别出来。再者,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修改病句练习的过关训练,让学生知道哪些句子是有毛病的,患的是什么病,应当怎样修改。
一、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作文批改,总是教师“独家包办”,改错别字、病句,改章法、下批语,都一一做好。大部分学生拿过作文本,看看分数,便没事做了。至于教者辛辛苦苦写的评语,一般不看,即使看了,也是不甚了然。这样的批改活动,学生哪来兴趣?自然也互动不起来,与其白费这一番苦工,学生受益也不大,不如改变批改模式,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更能让学生从中提高习作能力。
二、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探索
1. 树立榜样,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互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2. 掌握方法,学会修改。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掌握自改互评要领及方法,从而举一反三。
(1)明确修改对象。要让学生学会自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要修改哪些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2)熟记修改符号。修改文章,如果乱涂乱画,就会影响整洁;如果随意用一些符号,人家又看不懂,因此,在修改文章时,一定要教给学生规范、统一的修改符号。
(3)掌握修改方法。①读中改。这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叶圣陶老先生提倡“念改”。“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念改”时要注意多读多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②思中改:让学生在自行修改习作时,运用“反思法”去发现习作的写作要求,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选材是否符合习作要求、主要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写出真情实感、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有无病句,在“反思”中精心修改。学生的评改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在修改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③练中改:为了培养学生的批改能力,让学生会改,习作批改训练刚开始时,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了“补标点”、“排查错别字”、“怎样写好人物对话”、等多个批改专项练习,让学生摸到改文的路子,学会修改的具体方法,提高习作修改的质量。
3. 鼓励学生写批语。“批语”即作文的评语,是教师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一般采用“眉批”和“总批”。也可将这项本领教给学生。①眉批,就是在作文一侧空白处写的评注,是针对某一个词句或段落的,因此,它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突出重点。②总批是对学生整篇作文优缺点的总结。评语要简明,富有启发性,总批要针对全篇,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肯定优点,坦诚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学生写批语不作过高的要求,要视学生的习作能力而定,如学生能点评出他人习作的优缺点,说明其本身的习作能力也达到一定水平了。
三、实践教学把握“六个环节”
1. 根据要求,制定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要根据习作要求和同学们的习作能力来定。标准制定之后,同学们就有理可依了。
2. 示范批改,教给方法。学生自改、互改不是教师撒手不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用中等水平以上的习作为范例,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同时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理评改,克服学生自改、互改的畏难情绪。
3. 互改互评,双向交流。这段时间要充分放手给学生去亲身感受批改的辛苦和乐趣。首先让学生自选批改的对象,相互换读,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相互批改完毕后,再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而教者在这里只是起着点拨或裁判的作用。
4. 佳作欣赏,进行点评。学生批改完之后,可以选用1~2篇习作进行点评一下。一方面来看看大家修改的水平如何,从中学习优点,改掉不当之处,同时更是鼓励和促进大家今后能更好的进行批改。
5. 交换习作,完善习作。交换回自己的习作,根据对方的意见再进行完善,如有疑惑之处可以再进行商讨。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针对农村小学生在习作中存在写作兴趣不浓、作文内容空洞、作文修改意识淡薄、写作能力低下的状况,结合教学实践,从修改内容、修改方法、修改步骤及课外阅读等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修改;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在教学中,学生作文所表现出的语句不通、文不达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现象层出不穷,虽然老师采取多种方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但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作文修改的“局外人”角色,转变为“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修改作文,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提升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作为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应积极引导学生从作文修改的“局外人”成为作文修改的“参与者”。努力调动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写作、修改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写作、修改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习作指导中,要营造易于动笔的氛围,创设乐于表达的空间。把抽象枯燥的习作课堂变成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不再是“苦咖啡”而是一杯“可乐汁”。因此,在写作前要创设出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情境。从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人、事、景、物中寻找素材搜集资料写作;在写作中坚持“全面参与,示范引路,以好促差”的原则。通过讲评、修改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词语,一段话……)都有亮相的机会,真正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习作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如学校组织的作文展示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与氛围,使之尝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作文是写出来的,写作文的能力是改出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修改”环节。鲁迅先生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都强调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作为小学生的习作“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呢?笔者认为从修改内容及目标、修改步骤、修改方式等方面引导,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示范着带学生走一程,学会修改方法。管建刚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因此,一方面以作文讲评课为平台,师生共同评改作文:选取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和较差的作文,把习作草稿用幻灯投影在大屏幕上,从文章的内容、选材、字、词、句、段等多方面指导修改。一看习作是否紧扣要求,选材是否恰当。二看有无错别字、病句和用错的标点。内容不具体的地方,把作文内容写具体。三看积累别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学会运用。
二、开展小组互修互改活动
1.合作修改,学生互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4至7人)推荐一名小组长,对该组作文逐一朗读,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Y对子评改
作文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共同完成“差生”的作文。
3.自我修改
在合作修改、互改的基础上,练习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逐步提高修改的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评、修改,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发对下一次习作的欲望。
总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只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改,把每次作文都当作习作提高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学生的作文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体现着语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意识和能力,应该重视阅读习惯,加强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本文就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思考探讨
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是一大难题,主要是学生们缺少一定的素材积累、没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不能很好运用语言、有效布局和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加强阅读,让学生有米可成炊
读写不分家,写是建立的广泛的阅读基础上的,一些优秀作品都应该是阅读的厚积薄发的结果。我们阅读课堂要加强学生朗读技巧、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语言感受能力,学生能够读出优秀作品语言组织、运用以及表达意思和情感,就能感受其中的强烈感染力,获得滋养熏陶,也能提高写的能力。
1.重视课内阅读的吸收
《庐山的云雾》学习时,我们可以运用看图,让学生看看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谈谈自己见过的一些云雾的样子和感受,培养他们对一种自然现象有条理、有层次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再如《桂花雨》学习中,让学生反复阅读文中“摇桂花”的段落,读读描写的顺序,感受其中的“抱着”“使劲地摇”“纷纷落下”等动作描写,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之后,我们先和学生一起回忆自己经历过的这样的事情,如到果园摘草莓,到菜园拔草、摘黄瓜等等。这样,我们通过阅读,并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提炼;这样,他们既能有内容,也能有写的方法。
2.重视课外阅读的丰厚
小学生天真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还要让他们广泛的阅读,挑选一些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少儿书籍,也要求他们阅读规定的必读书目。如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周锐的《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法国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意大利科洛狄《木偶奇遇记》,以及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和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诸如《科学幻想篇》《成语故事》《名人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书籍。开展一些讲故事、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有读和说的兴趣,从而为写作丰富内容,找到写出优秀作文的路径。
另外,还要重视积累和应用,比如做摘抄,记下阅读中自己感觉比较好的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引导他们运用到写作中,让作文有亮点。
二、指导写法,让学生习作可圈可点
小学生主要是写一写简单的记叙文,需要把故事写完整,人物能够准确、生动和形象,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描法等等。这样的写法可以在阅读学习中指导,也可以在专题作文中强调。
1.重视阅读教学写的拓展
教材较多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写一写相似的生活感受和思考。如《灰椋鸟》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通过作者的观察、描述和敢想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与对林场工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仰情感。在教学中,我们重点学习第四小节,让学生反复阅读,先是圈划关键词,然后思考可能出现的画面,再想想作者写的顺序和方法,之后与学生互动,感受这段文字的精妙之处。可以让学生就文中内容进行想想,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说些什么?(提示学生从鸟的所见、鸟一天的经历、人对鸟的影响等方面)这里训练了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也能提高他们感受生活,从灰椋鸟的角度进行思考。
当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作文的指导要求侧重,《灰椋鸟》学习,我们就让学生学会联想作文,《秦兵马俑》学习,我们就让学生学会对所见的人或事物进行描写。也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后,总结单元的主题,找出经典篇章的共同写作特点,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值
重视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平时课堂作文片段练习,学生周记练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作文布局、主题凸显、情感表达等方面做专题的讲练评。如写景文章的写作教学,我们先让学生读一些写景的记叙文和散文,让他们学会这类文章通常的写法,然后,让他们将自己游玩过的地方,按照一定的条理,将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要求写出观察顺序或角度,能够多角度描写和景物的细腻描写,恰当地表达和流露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
我们要开展二次作文,自评互改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得写好作文的方法。如一些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标点符号不正确,出现病句,错别字,可以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作文中发现并修改,也可以合作修改。让学生有发声朗读作文,用语感修改的习惯;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作文的典型问题拿出来,进行集体指导。将学生的优秀句子、片段和文章跳出来,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好在什么地方,循序渐进得提升,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给自己作文润色和增色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我们的课堂教学还要注意赏识教育,鼓励他们有个性的思维。只要学生努力写了,我们都要肯定他们,找出他们作文中哪怕一两处的亮点。这样,学生们就不会畏惧写作,也会在一定的积累和写作方法掌握之后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重视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基础抓起,要从平时落实,将平时阅读教学与作文专题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开展,赏识关爱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修改中获得作文能力的提升,将能写出内容丰富、感情真实真挚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