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无良猫

世无良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无良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无良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寡毛类生物;污泥减量;生物捕食;活性污泥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27-02

一、概述

污水生物处理的弊端就是会产生大量生物污泥,以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为例,一般产泥率在0.3~0.5gMLVSS/gBOD。污泥终端处置一般采用土地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发电等。从处理到处置,污泥运行费用一般占污水处理厂运行总费用的40%(烘干)~65%(焚烧)左右。但由于当今土地资源紧缺,而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成本越来越高,所以谋求在污水生化处理的终端或者过程中实现污泥减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污泥减量化研究主要其中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三个方面。物理法包括热解、超声波法、压力法等;化学法包括利用臭氧、化学解联耦剂、投加强氧化性物质、投加酸碱等;生物方法主要集中于投加生物工程酶,生物处理工艺上的改进,如OSA工艺、淹没式生物膜工艺法、MBR法等,以及利用生物捕食的方法达到污泥减量目的。物理、化学方法的联用能有效的实现污泥减量化,一般减量化程度达到30%~90%。本文以生物捕食污泥减量作用阐述生物捕食法污泥减量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通过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捕食是生物捕食降低污泥产量的理论依据,即通过能量从低级向高级传递时大部分能量损失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使能量损失最大化从而实现污泥减量最优化。目前研究集中于原生动物,如纤毛虫(Ciliate),和后生生物,如轮虫(Rotifers)、寡毛类(Oligochaeta)、卷贝(Phusa Acuta)等,而原生动物的污泥减量效果不明显,本文不做介绍。

二、寡毛类

寡毛类蠕虫是活性污泥中观察到的最大后生动物,可能比其它原后生动物具有更大的污泥减量能力。所以,近来人们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寡毛类蠕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进行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寡毛类后生动物分布非常广,不管在淡水还是在内陆盐水湖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控制着河流群落生境,在河水中占有50%~60%,在底泥中更能达到100%。寡毛类后生动物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指示性生物,一般不同的水体存在不同种类的寡毛类后生动物。应用于污泥减量化作用的寡毛类包括小型的红斑体虫(Aeolosoma hemprichi)以及中型的仙女虫(Naididae)、颤蚓(Tubifex)和大型的蚯蚓(Earthworm)等。此外还有带丝蚓(Lumbriculus Variegatus)等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将来寡毛类污泥减量研究提供参考。

(一)红斑体虫(Aeolosoma hemprichi)

红斑体虫是活性污泥中体型较大、分化较高级的一种多细胞动物。它口前叶圆而宽,口在腹侧如吸盘,上有纤毛,为捕食器官;身体分支不明显,每体节背腹有4束刚毛,体表有绿色或黄色油点。研究表明,在合建式曝气池中,不同污泥龄(15~34d)条件下,红斑体虫均可对污泥进行减量,相对减量值为39%~58%,污泥减量的相对值在污泥负荷较小时要大于污泥负荷较高时,污泥减量的绝对值在污泥负荷较大时要大于污泥负荷较小时。也发现当F/M小于0.7mg-COD・(mg-VSS・d)-1时,红斑螵体虫大量出现,并且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增强了污泥的沉降性能。研究表明,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活性污泥法(CAS)两种工艺经接种红斑螵体虫连续运行345天发现:红斑体虫在CAS工艺中比在MBR中生长的更好,使CAS中的产泥率仅仅为0.17KgMLSS/KgCOD,SVI降至60mL/g。在红斑体虫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对基本出水水质没有影响。

(二)颤蚓(Tubifex)

颤蚓一般出现于水中污染负荷较低的生物滤池末端,同时也是河湖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将颤蚓接种到有塑料载体的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剩余污泥量0.40gMLSS/gCOD下降到0.15gMLSS/gCOD。由于污泥频繁地通过蚓类的肠道,污泥特征大大改变,SVI从90下降到45,污泥的脱水性提高了27%。采用直接投加颤蚓至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方法,实现颤蚓摄食效率研究表明:颤蚓在投加初始阶段具有强大的摄食能力,比减速率高达0.31mg・(mg・d)-1,但随时间的推移比减速率降低;将颤蚓摄食与厌氧消化结合对污泥进行减量,可在2d左右使污泥减量比例提高至30%,减量比速率0.25mg・(mg・d)-1。采用一体式竖直流氧化沟与颤蚓反应器结合处理外排污泥与回来污泥的两段式研究表明:颤蚓反应器处理外排污泥时污泥总量下降46.4%;使用颤蚓反应器处理回流污泥后可使系统产泥量降至6.19×10-5KgSS/KgCOD;同时不改变系统污泥粘度、电阻率和污泥颗粒粒径。利用CAS工艺与回流污泥经颤蚓反应器减量后回流的研究表明:颤蚓的污泥捕食率大约为0.18~0.81mgVSS・(mg虫体・d)-1,颤蚓反应器的污泥减量能力650~1080mg-VSS・(L・d)-1,颤蚓在反应器中的最佳浓度是2500mg/L,当颤蚓浓度大于3300mg/L将影响污泥SVI值,颤蚓作用后对系统出水COD、氨氮去除没有明显影响,总磷去除率略微降低。

(三)蚯蚓(Earthworm)

蚯蚓生长在土壤中,以土壤中微生物为食,接种蚯蚓于以污泥为主的腐殖质中转化有机肥料研究表明蚯蚓具有污泥减量化作用。可采用微生物-人工生态系统对剩余污泥做稳定化处理,进入生态床的剩余污泥绝大部分可被蚯蚓生态滤床吸收和稳定。当污泥负荷为0.28~0.42Kg・(m3・d)-1、COD负荷为0.32~0.48Kg・(m3・d)-1时,SS去除率可达99%以上,COD去除率均可达到90%左右。该系统可以将全部剩余污泥转化成少量增值的蚯蚓和蚓粪,而蚯蚓可作为农牧业饲料,蚓粪可作为高效农肥和土壤改良剂,达到污泥减量最优化目的。采用蚯蚓生物滤池(BVF)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系统有较强的COD、BOD和SS去除能力,且还具有较强的污泥分解能力,只有极少的污泥排放量。利用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厌氧和污泥堆肥为一体的绿色生态滤池引入蚯蚓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表明:使用该系统可得到与活性污泥法相当的处理效果,同时污泥产率最大可达到2mg/L,是活性污泥法的1/20~1/30。

(四)仙女虫(Naididae)

仙女虫虫体较细,一般具鳃,具有比红斑螵体虫、颤蚓等更具抗污能力,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种群。活性污泥法自生污泥减量因素研究表明,仙女虫比红斑螵体虫更具污泥减量能力,但当仙女虫占优势时,处理系统磷去除率略微升高,影响出水水质。在深圳市布吉河水质净化厂生化系统中,多次出现仙女虫大爆发,严重影响出水水质,其中主要是指鳃尾盘蚓(Dero Digitata)为主。通过四个活性污泥模型检验哑口仙女虫(Naiselinguis)对活性系统的影响表明,水温是控制仙女虫生长的因素;有大量仙女虫存在的情况下,污泥减量率可达到25%~50%。

三、结语

随着现阶段生物污泥产量的提高,污泥减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将进一步深入。生物捕食法降低污泥产率还将是污泥减量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寡毛类后生动物具有污泥减量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和部分应用,其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减量机理和控制因素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面,也是本方法大量工业化应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峥嵘,黄少斌.污水处理中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J].广州环境科学,2006,(3).

世无良猫范文第2篇

一是送订单。为方便粮农签订“粮食储备订单”,采取集中办理和到种粮大户家中上门签订“粮食储备订单”

二是送政策。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和粮食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印制粮食收购政策,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到重点种粮户手中,使种粮大户了解粮食收购价格和相关政策,把各项惠农、利农、扶农政策送到全市乡村角落,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力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改善。

三是送定金。根据种粮大户申请,并通过一定的手续,将早稻“粮食储备订单”收购金额的50%预付给种粮大户,作为粮农购买农资等生产资料的资金,待交售粮食时收回。

四是送信息。积极搜集市内外有关粮油供需情况及价格变化信息,以及各行业的先进方法和经验提供给种粮农户,引导他们种植优质高产粮食。

五是送技术。会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深入企业、农村,上门指导、咨询,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把科学种粮、科学保粮等技术送到农户家中等。

粮食收购期间,对新河、箬横、滨海等重点产粮区的种粮大户提供稻谷应急烘干服务;为方便农户售粮,在塘下中心库,对种粮大户免费进行整车过磅、机械输送上仓;对粮食交售数量10万公斤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预约上门收购服务。

二、开展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公务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为主要内容的“两提高、两降低”效能建设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人民满意机关”建设。

一是深入企业调研。扎实开展“人民满意机关”和“企业服务年”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下企业调研,征求意见,沟通思想,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帮助企业研究发展对策。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履行职责,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核速度,严格办事时限,确保政令畅通,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热情真诚为企业发展服务。依法开展对生猪定点屠宰、粮食流通、酒类流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等的监管,切实转变监管方式,做到多指导帮助,少检查处罚。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以朴实的作风和规范的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世无良猫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贯通测量 误差预计 技术总结

中图分类号:TD1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071-02

1 工程概况

该项贯通工程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2240中段运输系统问题。由于十五区二次提升运输矿石、矿渣,增加运输成本及斜坡维护费,通过系统优化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斜坡维护费,因此,决定由2250中段贯通2240中段平巷。

该项工程设计由2250中段贯通2240中段,属独头横向掘进贯通,属两套系统贯通,技术难度大,贯通要求高。详见贯通示意图。

接到该项任务后,对测量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开口点和贯通点进行实地测量,同时做出测量方案。为了和2240中段平巷衔接一致,根据实地测量资料及原来Ⅲ#斜坡设计形成的方位角及坡度进行改算。为了保证该项工程的准确贯通,在人员少,工作量大,又没有复测组的情况下,只能在工作中做到认真细致,精心测量,加强施工指导及管理,才能有效地使此项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

2.1 平面控制测量

该工程布设方案为一个已知边,点开始的环形导线,按支导线布点原则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误差预计的。贯通技术参数为水平位置允许偏差为±0.5 m,竖直面允许偏差为±0.3 m,两套系统闭合差为Δx:+0.73,Δy:+0.045,Δz:+0.621,按此要求进行贯通设计。(见表1)

导线量边采用钢尺丈量,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经过检校,计算成果必须两人对算检查,其它要求按云锡公司《矿山测量技术规定》执行,边长应进行各种改正。

2.2 高程控制测量

该工程由于距离长,又形成支导线闭合环,因此,应布设坑内Ⅱ级水准和三角高程。具体要求如下:

平巷: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往观测高差较差小于3mm,闭合差

斜井:采用精密经纬仪,测垂直角两测回,量取仪高、觇高、距离,通过计算而得。三角高程闭合差

3 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3.1 根据工程的布设和施工要求,贯通点选在斜井K号点,测角中误

mβ =±8″,a =+0.00016(取自老厂地区分析值)

①井下测角误差的影响

MXβ=±mβ/ρ ∑R2yi

=±8″/206265×=±0.0851864m

式中:mβ---井下导线的测角误差,mβ =±8″

ρ---206065″

RYi---井下导线第i点与K点联线在假定的Y轴上的投影长度,它从贯通测量设计图上量取。

②井下导线量边误差的影响

MXl=±∑m2Li.cos2αi

=±a2∑Licos2αi

=±0.000162×1021.423918

=±0.0051136

式中:αi---井下导线第i边与假定的x轴间之夹角;

li---井下导线第i边的长度;

a---量边的偶然误差影响系数(a =+0.00016)。

③上述各项误差的综合影响

MX =±M2Xβ+ M2Xl

=±0.08518642+0.00511362

=0.085339742

④贯通相遇点在水平重要方向的预计误差

MX预 =±2 MX=±2×0.085334742 =±0.170679485

3.2 预计竖直重要方向的贯通偏差

影响K点在竖直方向的误差,即高程误差的因素有:上、下平巷的水准测量误差;Ⅰ号、Ⅱ号斜井中进行的三角高程测量误差。

①井下几何水准测量误差的影响

MH水=±mh

=±11×

=±50.4336505mm=±0.05043365m

式中:mh=±30/2×=±11mm

R---水准路线长,以百米计算。

②井下三角高程测量误差的影响

MH经下=±30/2=±30×/2

=±12.6619904mm=±0.0126620m

③上述两次误差的综合影响

MH =± M2H水+ M2H经下

=± 0.050433652+0.01266202

=±0.0519988m

④贯通点K在垂直重要方向的预计误差

MH预=±2 MH=±2×0.0519988=±0.1039977m

4 技术措施

⑴按云锡公司发的矿山测量技术规定及有关测量工作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⑵按设计的坐标高程方位角坡度及有关技术要求,反复验算,精心施测。

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必须经过检校,符合技术要求时方可使用。

⑷一切测量资料成果,必须有两人独立对算或检算。

⑸生产导线跟上迎头,满足施工指导,按技术规定标定中腰线,并做到勤检查。

⑹加强与施工队组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及时解决,严把工程质量关。

5 贯通后测量

工程贯通后,及时进行了贯通偏差的测定工作,中线偏差0.055m,腰线偏差0.060m。根据两套系统闭合差为Δx:+0.73,Δy:+0.045,Δz:+0.621。(见表2)

点位闭合差m=± Δx2+Δy2=±0.205m

导线全长2102.11m

闭合精度 fD= fx2+fy2/∑D=1/10255>1/8000

6 总结说明

这次2240中段与2250中段Ⅲ斜坡正确贯通,充分说明贯通测量技术设计方案和所采取的技术要求及措施是科学、合理、可行的。对于多中段、两套系统贯通闭合或附合的贯通测量,无论在天井,斜井或平巷贯通,只要每项测量工作都按测量规程严格实施,加强复测和检查工作,贯通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测量工作中,要做好贯通测量工作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的选择,每一项贯通工程都有其本身的特点,除了根据生产的需要和运输的要求合理地确定贯通的限差之外,还必须认真分析影响贯通质量的因素,并在施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提高贯通的精度。

(2)注意原始资料的可靠性,起算数据准确无误是搞好斜井贯通的首要保证。

(3)各项测量工作都要有可靠的检查,要进行复测和复算,防止产生差错。

(4)施工过程当中与施工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保证贯通质量。

(5)测量工作是一项群体性的工作,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团结协作和工作联系。

(6)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世无良猫范文第4篇

一、市场采购商品质量监管现状分析

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商品市场是以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对外贸易方式,通常是由出口商品发货人或其人在国内流通领域商品市场,以现货方式采购,办理相关报检、报关、货运出口等手续后商品出境的贸易方式。新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交易方式独特。交易方式大多为看样订货,国外客商直接在市场采购,人民币现金交易,采购商支付货款后,商品所有权即转移为采购商所有。二是涉及商品繁杂。一位采购商可能采购多种商品,但每种商品数量有限,不同的采购商往往选择使用同一集装箱出口商品。三是出口主体多样。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的采购、报检、报关、订舱、货运等出口环节基本上由中介机构完成。四是物流时间求快。时间就是效益,只有快速通关,便利流通,才能实现效益的进一步优化。

(1)质量水平现状。目前义乌商贸市场的商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而言依然不高,特别是部分涉及安全、卫生、环保项目的商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是多数市场采购商,以低价为首选目标,忽视质量标准,直接导致采购商品长期处于低价低质水平。加上市场本身准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加剧了质量风险不断积聚。据统计,2011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677?郾85亿元,同比增长9?郾1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15?郾12亿元,同比增长12?郾95%,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义乌检验检疫局共受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62155批,货值11?郾79亿美元,检出不合格批次715批,不合格检出率为1?郾15%。不合格产品主要有鞋靴类、纺织品、食用包装容器等。同期对义乌市场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出口商品抽样检测情况也显示,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在完成抽样检测的13381批商品中,不合格1304批,合格率仅为90?郾25%。

(2)质量监管现状。多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商品市场实际,遵循“严格管理、管而不死,适度放宽、放而不乱,方法灵活、操作规范”的原则,不断探索市场采购商品检验监管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初步形成了“检验、监管、稽查”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工作依据。出台了《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规范(试行)》,制定了针对外贸仓库规范化管理的规定,以及玩具、鞋类、纺织品、陶瓷等大宗商品检验的作业指导书。二是突出重点,加强了高风险、敏感商品的检验监管。将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敏感商品作为管理的重点,按不同风险等级,确定不同的抽样检测频率,以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作为判定商品合格与否的依据。三是大力推进诚信管理。确定报检主体,按照守法便利、违法惩戒原则,试行实施分类管理。四是实施视频监控管理。对部分外贸仓库,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提高了监管效率,缓解了监管压力。五是强化溯源管理。探索建立了“供货商——报检主体——出口公司——船运公司——进口商”的监管系统,建立数据库,对市场经营单位进行全备案;要求每个报检主体建立商品出口台帐;实行出口供货商店(铺)备案管理,建立索证索票、进货登记、验收记录、商品流向记录。六是加强执法稽查力度。实施有针对性、不间断的执法稽查,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七是推进大通关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科学性,推出了集中审单一站式服务,提高了通关效率。八是探索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负总责、报检主体是第一责任人、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大环境。

(3)质量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对义乌国际商贸市场商品的质量监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郾关于检验检疫部门。一是政策滞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主要围绕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生产企业来设定一整套检验监管措施和手段,对于特定的新型国际商贸方式存在滞后性。针对制造商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品种多、批量小、主体杂、通关时间紧”特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具有更大的质量风险。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这就导致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操作程序、执法尺度上不统一、不明确、不规范。二是资源不足。检验检疫监管压力与日俱增。面对滚滚物流,检验检疫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捉襟见肘,执法力量无法满足现行按批检验模式的规定要求,“检不快,检不完,检不了”,甚至是“检不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三是检测水平有限。小商品种类极其丰富。据统计,目前义乌商贸市场共有市场经营商位6?郾2万余个,拥有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商品,其中60%以上商品出口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海量的商品,检验检疫检测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受检测用房、设备、人员等因素限制,部分商品必须经过繁琐手续和一定时间周期送达外地检测,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制约了市场采购商品的顺利出口。

2?郾关于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各部门间尚未建立统一互信的协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最多仅是部门之间建立的合作机制,缺乏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监管效能。各部门在联合执法、信用监管、法律责任追究等方面,改进空间很大。

3?郾关于监管对象。主要是出口主体复杂,商品溯源难,责任追究难。义乌市场出口主体多,中介机构多,外商多,由于缺少严格的准入机制,给市场的有序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具体表现在:供货商素质良莠不齐,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外贸专业知识缺乏;异地公司违规操作,扰乱贸易秩序;另外,还有大量无证国际货代组货、揽货出口,扰乱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组货单位中介多、外贸仓库不固定、不集中、不规范,而且对于中介人员和中介机构约束少,缺少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监管难度大,存在“飞单”、“虚假申报”等风险,出口商品难以追溯,商品质量难以控制,责任难以追究。

4?郾关于监管效果。一是法检商品逃漏检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历年业务统计数据及检验监管、执法稽查实际情况表明,义乌市场采购商品出口存在严重的逃漏检现象,市场采购出口的法检商品中仅有三成左右做到依法报检。逃漏检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商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侵犯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国外关于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因质量或者安全问题而通报、召回、退货的案例逐年上升,2008年32起,2009年51起,2010年52起,2011年达82起,占全省系统的比例由2008年的22?郾4%上升到今年的51?郾3%以上。国外通报召回案例的居高不下,已经影响了义乌市场商品乃至整个浙江出口产品的声誉,对义乌市场采购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市场质量监管的基本原则

针对当前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市场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立足实际,全面改进质量监管工作。为此,要牢牢把握以下四项原则。

(1)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度。构建新型国际商贸市场政府监管方式的目标,就是要“管得住、通得快,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终究”。“管得住”是前提,“通得快”是手段,质量保证是目的。

(2)先行先试。针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问题,可采取先行先试办法,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对重点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计划,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形成检验、监管、通关新机制,探索新的监管模式,为检验检疫系统改革积累经验。

(3)以质取胜。目前市场商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不尽人意,另外由于各国安全质量标准不一,多数情况下,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国内强制标准和非洲、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的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呈现梯次递减的状况。建议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落实参与市场采购贸易各方的质量责任,共同唱响做强“义乌小商品”品牌的大合唱,为义乌市场采购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4)创新机制。从创新角度考虑,可把检验检疫监管改革目标定位如下:首先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必须“管得住”。与此同时,完善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水平,也就是要“通得快”。辨证妥善地解决“管得住”与“通得快”的矛盾,是解决市场采购出口检验检疫监管难点的关键,需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浙江检验检疫局已经针对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监管新措施,正在陆续推行之中。

三、进一步改进义乌国际贸易市场质量监管方式的措施探讨

在上述四项原则的指导下,政府各部门应携手合作,从多角度入手,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改进对义乌新型国际贸易市场商品的质量监管。具体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眼,采取相应的措施。

(1)从“便利化”着眼。一是扩大报检主体。将在义乌从事进出口相关业务的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允许各类经营主体直接报检。通过扩大报检主体,节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建立新型检验检疫口岸放行机制。在保证质量安全前提下,根据出口企业的诚信等级、商品风险等情况建立口岸分类放行模式,改变检验放行的单一模式,实施检验放行、验证放行、信用放行,加快通关速度。三是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实施预检验制度,实行入库预检、装箱报检、审核放行的工作机制,提高检验检疫放行效率。四是实现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直通放行。减少成本,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五是建立进口商品转检工作机制。减少进口商品在口岸滞留时间。六是提高检验检疫监管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市场采购商品质量信息数据库,实行检验检疫流程电子化和监管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应用,企业可以在办公室实现报检、签证,减少企业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七是建立适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检测体系。加快建立检测重点突出、覆盖面广的实验室体系,满足进口商品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测需求,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加强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八是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应对机制。建立技术研究机构,及时收集、跟踪、调查、研究、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建立国外技术法规信息平台,增强贸易壁垒的技术应对能力;配合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的进出口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对能力;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信用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构筑统一的信用监管网络。

(2)从“规范化”着眼。一是建立经营主体监管机制。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全备案,对市场采购进出口商品的经营主体和高风险敏感商品的市场经营商,实施备案管理,掌握相关经营主体的真实信息,为有效监管奠定基础。实施动态分类管理,落实质量责任,根据备案主体诚信程度、遭到国外通报召回情况、违法情况、检验检疫中发现问题、质量保证能力和商品风险等级等因素综合评定,实施动态分类监管。建立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机制,综合检验检疫监管、国外通报和执法稽查等信息,开展信用评价,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信用监管,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检验向监管转变。二是建立商品集中仓储、封闭管理。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和进口、转口商品实行指定区域集中仓储,封闭式管理。三是建立全申报管理。对市场采购进出口商品经营主体实行联网监管,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全申报、如实申报。四是建立商品来源信息登记制。要求进出口经营主体建立商品验收、购销、出口台帐,建立商品来源信息登记等制度,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无缝监管系统。建立健全“生产—经销—仓储—货代—外贸—船运”出口各环节信息全申报机制。在口岸查验放行环节,验证企业申报信息,确保商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3)从“监管创新”着眼。一是建立采购地检验制度。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由市场采购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监管,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验。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机制。按照产品特性、质量数据、敏感因子三类要素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商品质量状况、潜在风险、国内外质量安全风险预警、退货及索赔投诉情况、进口国标准技术法规要求、商品社会关注度、贸易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动态调整检验检疫监管重点,按风险程度实施不同的检验方式。三是完善法检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采购出口商品预检验制度,对入库商品实施预检验,实现由事后检验向事前把关转变;建立和完善样品、展品和自带品等非贸易物品检验检疫措施,制订拼装、少量法检商品检验监管办法,确保市场出口商品质量;探索不合格品处置办法,实现闭环管理。四是建立进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机制。配合、支持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市场进口馆及“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专区建设,根据不同的贸易方式、商品种类、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监管。五是建立非法检商品监督抽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采购出口非法检商品抽查制度,定期调整抽(查)验目录,有针对性开展抽查活动,及时掌握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六是建立内陆口岸查验监管机制。在内陆口岸设置进出卡口和查验平台,派驻人员开展口岸查验,实行“进区申报、分类监管、查验出单、卡口放行”的口岸查验运行模式。

世无良猫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工业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119-2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范围内工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中国凭借人口红利、政策红利以及较低的环境规制成本,成为了承接发达国家基础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力量,快速融入到了全球的工业分工体系中。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中国工业位居世界第一位,故被称作“世界工厂”。

宏观层面看来,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脱离全球分工体系,这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仍处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同服务型经济融会贯通,并相互扶持进步的势头日益明显。我国在目前服务型经济,特别是服务型行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状况下,用引进技术水平较高、技术生产工艺较复杂的商品,来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是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展、优化发展模式、推动工业型经济发展的方法。

然而,中国的工业经济一直处于一个较为低下的全球地位中,粗放的工业方式带来了极高的环境代价和极低的附加利润,不过,我国的服务型贸易虽然从加入WTO开始就十分迅速地发展,但是却仍旧没有办法规避贸易逆差带来的各种巨大负面影响,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经济议题。

在日益繁杂而又十分现实残酷的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竞争中,中国想要在自己始终没有发展壮大起来的服务型产业上同世界接轨,促进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学界已有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如江飞涛、武鹏、李晓平、昊智慧的《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赵文军、于津平的《贸易开放、FDI 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尚涛、陶蕴芳的《中国生产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等。

然而,国内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货物贸易的视角,对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工业经济和服务贸易为主要研究讨论对象,细致探索对于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来说,服务型贸易进口的技术含量能够与之产生的关系与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是对前人研究的补充和延伸。

2 理论框架

2.1 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它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增长,最主要的三个来源分别为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对于工业生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服务中所内涵的隐性知识、技术和信息能够有效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并且促进效率提升、提高产出,因而能够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2.2 要素重组效应

在全球工业细分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服务环节正从传统的工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形成中间投入品的专业化服务,为工业提供更为细化且优化的服务。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其服务性工作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使企业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部门接受这类外来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是舍弃了传统流程中自给自足的模式,将生产资源集中到产出更为密集的步骤中,从而更大地提升产出总额,得到利润提升,因而服务外包对于工业内部而言相当于进行了生产要素的重组。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仍位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的限制。由于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有限的能力限制了企业提升自身的业务空间和利润空间,而要想提高技术水平,就需要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能力。

2.3 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的概念是,在交易、贸易以及其他各种经济行为中,一些高端科技技术的掌握者和拥有者,或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自己手中的技术进行转让和传播。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因而知识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经济也会由于其内生的技术上的发展而不断增长。

“服务”因为包含着不低的人力成本以及一定的技术含量,它作为一种“中间投入品”,会比较容易在产业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前后联系中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由于缺少过硬的技术水平,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品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的产生上不是十分显著;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进口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品则会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为复杂的技术工艺水平而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问题上起到积极的影响。

3 总结

3.1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受到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提升的正向促进

从正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的我国来看,工业虽然已经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但是同很多在工业发展商更突出、更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产品的精致化程度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依旧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从总体来看,提升进口服务贸易产品的技术水平,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工业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于我国利用全球经济化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通过对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中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型。

3.2 不同特性的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存在差异性

对于不同特性的服务贸易部门,进口技术含量对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存在着差异性。对于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也相对较弱,而对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服务行业,诸如电子信息行业、特许新兴服务贸易的进口,对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则较为显著。

具体而言,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于我国工业发展转变影响最大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工业行业,其次为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然后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这种现象,较为理性的解释是,由于不同的工业行业有着不同的要素密集特征,因此他们对生产过程中的服务性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服务投入的需求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我们希望转变为更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方式,因而对于此种生产的需求就更高了,并进而展现出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状况,对于我国工业方式转变的影响程度越大。

因而,我国在实际的服务贸易进口实施中,也应当考虑这些行业影响因子的高低,进行有效地把控。

4 启示与建议

对于我国目前国情而言,提升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时,不仅应注重内部的整体提升,更要在国际分工中把握好有利的契机,特别是在服务业发展呈现“碎片化”特征的国际贸易格局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全球优质的服务资源,着重于具有高溢出性产业的进口,通过服务贸易进口带动国内高端生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从而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长久的正面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江飞涛,武鹏,李晓平,昊智慧.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4(5):5-17.

[2] 赵文军,于津平.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J].经济研究,2012(8).

[3] 尚涛,陶蕴芳.中国生产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J].英语学报,2005(5):38-41.

相关期刊更多

青少年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保定市文联

现代科学仪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部

城市地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