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肉鸡养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根据无公害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着力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行肉鸡生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商品肉鸡的质量,增加了会员收入,更开拓了新的合作市场,实现了农户、协会、社会的三赢。
二、发挥桥梁作用,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协会成立后,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会员需要,按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多方位、多层次对会员进行科技培训,让新技术、新品种通过协会渠道迅速地传递到养殖户手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用科技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一年来协会先后5次聘请省市科研院所专家教授讲授科学养殖技术和肉鸡疾病预防等专业技术知识,培训100多人次,免费发放科技资料2000份,为广大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产品供求信息等。通过培训,会员的生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降低了养殖风险,也提高了养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组织做好防疫工作,保障肉鸡养殖业的安全发展
科学防疫对发展壮大规模养鸡至关重要,而开展防疫工作不是一户两户的事,需要做到全面的综合防治,因此,协会对养鸡会员定期提供防疫指导、编辑简报防疫信息,为进一步确保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安全发展,定期请专家和教授做诊,一方面传授科学防疫及疾病预防技术,一方面传授无公害商品肉鸡的饲养知识及保护周围环境的深远意义,为健康、安全发展肉鸡养殖业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促进会员增收
协会以群众性的实验示范、推广活动为载体,经常组织会员进行生产实践经验方面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并引进、推广肉鸡饲养新技术、新品种及应用新成果,积极宣传普及科学饲养知识,使技术、信息服务全面覆盖。
五、协调利益关系,帮扶贫困会员
【关键词】肉鸡;养殖;雏鸡饲养;疾病预防
0.前言
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化,人们对于餐饮方面的要求越拉越高,餐桌越来越丰富,对于各类家禽、家畜的需求量逐步攀升。许多农户抓住这一良好的社会机遇,大力开展养殖业。养殖肉鸡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份部分,其优势在于投资成本较低,效率高,管理方便等,因此我国的肉鸡产业不断的发展,逐步成为了广大农户提高收入、发家致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养殖的效益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推广肉鸡高效养殖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雏鸡的培养
1.1光照条件
雏鸡对光照较为敏感,日龄在3日以内,需要进行24小时光照,强度需要保持在每平方米4瓦左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需要缩短1小时的光照时间,直至最后其能够承受自然光照。
1.2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
雏鸡的保温也十分重要,需要育雏舍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一般育雏舍的方为应是坐北朝南,具备通风和升温设备,在购进雏鸡前一天即可以开始将温度升高至37℃。鸡苗进舍后应先将其放置于包装箱内约半个小时,使之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后,才能将其取出,并小心的放置到育雏舍。在雏鸡在育雏舍生活的第1周,温度需要保持在35℃,一周后开始降低温度,降低幅度为每个星期3℃,最后降低至20℃左右。育雏培养的前10天,需要对雏鸡实施密切的观察,注意鸡群的动态,适当调整环境情况,注意下半夜的温度,需要半个小时观察一次,避免出现低温而造成雏鸡死亡,带来较大的损失。湿度需要逐渐降低,其第一周需要将湿度保持在68%左右,第二周需要降低至63%左右,第三周则降低至53%,另外还需要结合雏鸡的实际情况、季节变化及雏鸡的体制进行相应的调节[1]。
1.3具体喂养
雏鸡在经过长途运输后,需要先饮水半个小时,水中需要加入电解多维及抗生素,如赐益、雏鸡开食补液盐等,才能够喂养饲料。雏鸡需要分开喂养,如果采用网上饲养的方式,密度则需要保持在55只/平方米,如果是采用地面平养的方式,则密度需要保持在45只/平方米,每一栏雏鸡的数量保持在300只,成鸡养殖密度一般为8-10只/平方米,每一栏成鸡的数量保持在800只左右管理较为方便,且个体较为均匀。
2.分类养殖
养鸡场需要专门设置不同饲养栏,雏鸡在育雏舍脱温后,则需要选择在傍晚的时候将其转场至中鸡栏或者大鸡舍。转栏结束后,需要彻底清洗雏鸡舍,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一般需要进行三次消毒,之后应将其空置20天左右。成鸡即将出售时,既可以购进下一批雏鸡,成鸡全面销售完毕和鸡舍消毒空置的一段时间后,后一批小鸡已经脱温结束,则可以转入育成栏。在严格进行消毒隔离的条件下,该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利用鸡舍,提升经济效益。另外各种不同品种的肉鸡管理方式也不相同,需要在购进雏鸡时,向供应商详细咨询该类品种的详细情况,包括特征、外形、生长速度、营养标准、肉料比、抗病能力、常见疾病、市场潜力等。根据具体的情况,遵循相应的饲养及管理标的准,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并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适应市场情况。家禽市场供求关系会出现波动,如果肉鸡的价格较高,可应适当调整营养素,采用质量良好的饲料,并精心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缩短出栏的周期,提高其经济价值;如果肉鸡价格较低,可以在后期适当控制饲料喂养量,或者使用成本较低的饲料,能够适当的拖延出栏时间[2]。
3.改善环境
肉鸡对于生存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优化通风条件,及时清理粪便并将其转化农家肥,提高利用率。鸡舍内通风情况与环境污染程度、疫病情况及肉鸡的生长状况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需要饲养人员对其予以重视。如果鸡舍通风换气条件不佳,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超标,持续一段时间后,鸡会出现生理紊乱,体质不良,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等情况,并极易出现慢性呼吸道病或者新城疫等疫病。如果冬天在育雏舍使用火炉保温,通风条件不佳还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气温较高的中午打开窗户,通风透气,不仅能够保持舍内温度,也能够达到通风的效果。肉鸡的粪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及时进行清理,收集后,利用自然条件将其进行晒干、杀灭细菌过后,能够作为鱼类的饲料,或者作为农家肥使用,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优化经济效益。
4.预防啄羽
在肉鸡达到断啄日龄前,需要在其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或者多种维生素,避免出现大量出血,并消除其应激反应。当其日龄在13日左右时,可以使用切嘴机或电烙铁将其上啄的1/2,下啄的1/3切除,预防其啄羽。饲养人员也可以加大青绿新鲜饲料的投入量,使其自由食用,可以减少啄羽现象。喂养时间达到40天左右时,需要按照性别将其分群。母鸡的管理需要根基其的身体发育状况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喂养管理。如果在饲养的中途需要更换饲料,应有一个过渡的过程,避免骤然更换企业型号或者品牌的饲料,引起其不适应的问题,增加了过渡过程后,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啄羽现象,鸡群出现应激异常。
5.疾病防治
在疾病预防方面最为直接的方式即是接种疫苗,疫苗的选择需要养殖人员结合当地疫病的发生归路及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并确认接种疫苗的时间、操作等具体问题,不能够疏忽大意或者照搬其他人的方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疫病高峰前10天左右,即需要开始进行投药,做药物预防工作,避免在疫病出现后才开始大量用药,而造成损失扩大或者成本升高。某些疾病极易引起传染或者继发感染等,出现病症后需要及时用药,控制病情发展,还需要强化饲养及管理,强化肉鸡的体质,增强抵抗力。在疫病的治疗方面,首先需要对症下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及用药途径。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的治疗试验,观察效果,如果效果较好,则可以在鸡群中推广,按照疗程进行用药,不能频繁的更换药物。用药剂量需要适当,药物剂量较小,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过大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肉鸡中毒。某些药物单独治疗疫病的效果一般,但是其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则效果良好,但是某些药物的药性有冲突,要注意配伍禁忌,因此需要掌握药物的特点,结合疫病情况合理进行配伍,优化治疗效果。
6.总结
肉鸡的养殖是许多人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传统养殖技术效率较低,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的学习高效的肉鸡养殖技术,克服传统养殖的困难与缺陷,提高肉鸡的产量及质量。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肉鸡的高效养殖技术,在实际的养殖活动中,还需要饲养人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技术,增加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扩大就业从而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肉鸡品种、品质
我国肉鸡生产量虽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种多为“舶来”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如艾维茵、双a
等,中国本地品种较少。在白羽肉鸡育种、饲养生产等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弱势明显,表现在生产成本过高和鸡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外国廉价鸡肉势必大量涌入,给国内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生产造成更大压力。
2饲养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肉鸡养殖基地主要在农村,因此,饲养的基本条件、饲养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与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较大。肉鸡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长型禽类,要求在高度集约化生产状态下进行养殖。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我国农村肉鸡生产中,缺乏合理而又规范化建筑的鸡舍,没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缺乏降温系统,缺乏机械通风设施等。这些都是造成鸡舍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而导致疫病发生的原因,直接影响到肉鸡的品质。另外饲养管理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气净化、限制饲养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确执行,有些养殖户随意操作,构成对鸡群健康的威胁,造成较高的发病率。这些都是鸡体携带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3药残超标
当前我国鸡肉出口受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药物残留超标或含违禁药物。由于肉鸡饲养周期短、密度大、发病率高,在饲养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预防疾病,这导致我国鸡肉药残事件屡屡发生,降低了我国鸡肉在国际市场的信誉。这主要是源于我国政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源头———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监督不力所致。我国现有2000多家兽药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而美国仅有1000多家,且均达到gmp标准。
关键词:肉鸡养殖;规模化;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45-01
肉鸡规模养殖是实现鸡场现代化养殖的关键,需要不断加强规模养殖的管理方式。在养殖过程中,对鸡舍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如舍内温度、湿度、通风,以及鸡舍消毒、鸡群分群等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肉鸡规模化养殖的开展。养殖的每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不容忽视,这关系到鸡场养殖的成败。规模化养殖必须要注意各个方面发生的问题,才能实现养殖场的成本控制与良好发展。
1 合理选择肉鸡规模养殖场的场地
在选择肉鸡规模化养殖场的场地时,要远离人口密集地,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干燥处。一般选在人口较少的地方,与其他养殖场有一定的间隔。
2 选择健康的肉苗
不论规模大小的养殖场,对肉苗的选择要保证其健康,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的鸡苗,必须要对该供苗地的鸡苗纯度与健康进行评价,若鸡苗的质量存在问题,则要及时更换供苗地并调整鸡苗数量计划,使损失降到最小。
3 科学管理肉鸡规模养殖场[1]
(1)加强对鸡场的管理。对鸡场的光照、温度以及养殖数量等都应科学合理,在夏天要防止鸡舍过热产生热病,要对养殖场进行降温处理;冬天要避免冷风吹入,需要对鸡舍进行保温,以增加鸡群的整体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
(2)要有严格的消毒意识。车辆或人员进入养鸡场内部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消毒,可以在养鸡场的门口设置一个消毒池,方便饲养员或其他外来人员进入鸡舍前进行消毒。对鸡舍内部的环境以及的环境都要进行定期消毒。
(3)合理、科学地选择用药。如果肉鸡发生病需要用药时,要选择无毒、残留少的药物,不可乱用药物。高效合理地使用药物,不但可以减轻肉鸡病情,而且能够节省购买药物的成本。
(4)对鸡群要实施全体免疫。一般通过免疫的肉鸡都对相应的疫病具有较高、持续的抵抗力,能够在疫情发生时有效地避免疫病。免疫时要按照程序严格进行。可以使用的免疫方式:1日龄肉鸡使用喷雾进行免疫;7~8日龄肉鸡可以选择注射、滴鼻或点眼进行免疫,年龄大点的可以选择饮水进行免疫。对疫苗的选择要慎重,必须保证疫苗的安全与有效。
4 对鸡群进行合理分群[2]
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分群养殖是为了优化养殖结构,控制养殖成本。在育雏养殖过程中,要考虑季节的变化,优先选择用鸡舍的近端来进行育雏,在寒冷的冬季要选择密度小一点空间来育雏,在炎热的夏季则要选择密度大一点的空间进行育雏,这种限制性育雏的方式能节约养殖空间,如果有足够空间,在夏季进行全舍育雏最好。分群养殖时要注意让鸡群逐渐适应,避免鸡群突然间的冷热变换而导致生长缓慢或发病,尤其在冬季分群时必须要进行预温。
5 及时清除病死禽和粪便等污物
在养殖过程中如出现病死禽,不能对病死禽随意处理,否则会污染鸡场内、外部环境并会滋生较多的病原微生物,以此导致鸡群受到感染而发病。要对病死禽进行立即处理,如在离养鸡场较远的地方挖深坑,将病死禽用生石灰处理后填埋。同时,将鸡粪运至鸡场较远处进行堆肥处理。
6 对鸡群实施整体进出
为了防止鸡群发病后互相交叉感染、传播,要对不同时期鸡群进行分栏饲养,因为不同生长日龄鸡群对生长环境和喂养方式的要求不同,如鸡的光照、饲料、温度、湿度等。不同生长日龄的鸡群对免疫接种的要求亦不同,因此,在饲养方式上要严格管控,实施鸡群的整体进与出,尽量切断传播疾病的病原。在每批鸡出栏以后,对鸡舍、使用工具进行全面消毒。
综上所述,肉鸡规模养殖成为现代化鸡场养殖的重要部分,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标准并认真开展工作。从场地选择和鸡苗的选择,到鸡场的管理、分群、处理病体与实施整体进出中,每一步的工作都需要认真完成,才能提高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规模化白羽肉鸡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异常,养殖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呼吸道疾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发生情况日趋严重,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冬春寒冷季节,气温较低,标准化鸡舍通风就很有问题,再加上饲养密度较大,造成鸡群呼吸道疾病多发、高发。
( 一) 流行情况
近几年,该病一年四季都发,但以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造成损失最为惨重。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疾病的病理变化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要想彻底治疗该疾病都是非常难的。
(二)发病原因
1. 饲养管理方面。
(1)温度。冬春季节,温度较低,鸡舍保温性能较差,供暖不足,可造成鸡群受凉,诱发呼吸道系统疾病。
(2)通风。目前规模化养殖密度普遍较大,寒冷季节,由于温度原因造成通风换气不足,鸡舍空气浑浊、缺氧和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将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3)湿度。冬春季节湿度较低,再加上没有有效的加湿设备,鸡舍内湿度很难达到要求,鸡舍内的灰尘及病原微生物会侵害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疾病。
(4)营养。饲养场给鸡群饲喂的饲料质量比较差,严重缺乏必要营养元素,如氨基酸、维生素等;给鸡群饮用的水质卫生不达标,细菌含量超标等。
(5)其他因素。饲养员的管理不到位,对免疫程序不了解,从而导致各种操作不正确,给鸡群接种方法不当,管理鸡群的方式错误,对鸡群没有进行定期的消毒等等,从而导致鸡群出现各种病变。
2. 病原方面。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大肠杆菌病等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往往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相互混合感染,从而引发呼吸道综合征。
3. 免疫方面。免疫会带来或高或低的免疫反应,疫苗本身可以增加呼吸道病的病情。鸡雏的早期免疫途径,也就是免疫受体,即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一旦感染支原体,呼吸道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造成免疫失败,然后会出现多种疾病的混感发生,即呼吸道综合征。鸡群潜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道系统病的重要因素,如传贫、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呼肠弧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IBD 等。IBD 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因过早使用强毒株疫苗,会破坏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使其他免疫也受到抑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三)防治措施
1. 饲养管理方面。
(1)温度。在大风天气和降温时,必须增加保温、取暖的措施。(见表1)
(2)通风。加强通风,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冬季育雏应协调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一般0 ~ 2 周龄时以保温为主,2 ~ 4 周龄时适当通风,4 周龄以后以通风为主。
(3)湿度。冬春寒冷干燥季节,湿度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尤其中后期通风加大,受外界气候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还是需要采取喷雾、洒水等方式对鸡舍进行加湿。(见表2)
(4)营养。保证饲料营养平衡,使用优质全价的饲料,杜绝霉变。保证鸡群饮水充足干净卫生。
(5)免疫。实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病毒性因素所造成的损失较大,必须靠免疫来控制,所以一定要做好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对于白羽肉鸡的免疫程序要坚持“弱毒苗+ 灭活苗”的原则,弱毒疫苗能提供局部黏膜免疫,早期、快速、广泛的建立起阻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防治呼吸道病的特殊需要。而灭活苗能提供持久的体液免疫,中和其余的病毒。定期监测鸡群抗体,确保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结合抗体情况和鸡群健康状况决定免疫时机。(见表3)
(6)用药方案。正确的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各种传染病的治疗都要分清主次,分清原发、继发,综合考虑,科学配伍药物。
对于病毒性呼吸道病,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处理对于病初鸡群,一般可考虑紧急预防接种;同时投服足量的VC 与抗生素防治并发症,对症投药;对于病程较长、症状严重的鸡群,应首先应用解表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继发症,待鸡群症状平息后,再接种疫苗。
对于以慢呼、鼻炎为主的呼吸道病,临床用药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如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也可选用强力霉素或喹诺酮类,如乳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用药剂量要准,疗程要足,特别对于慢呼、鼻炎等疾病疗程需四天以上。
对于病程较长的鸡群,应避免同种药物反复使用,以造成耐药;最好配合使用通咽利喉类中草药,往往事半功倍。
改进给药途径,对于慢呼、鼻炎类疾病,传统的饮水给药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是因为禽类特有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造成的;而通过喷雾吸入法,药物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病灶,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大量临床证明,此法对于缓解、消除呼吸道症状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只是选择药物时应避免刺激性药物,以免造成异物性肺炎。
(7)生物安全。必须要从饲料生产、鸡场运作、一般维护和员工管理等方面来制定预防引入和传播疾病或污染的措施。进鸡遵守“全进全出”制度,如果不能在同一天进鸡时,尽量缩小进、出鸡拖延时间,管理者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不同的鸡舍。平时应注意鸡舍及环境的消毒,尽量控制人员的流动, 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每天死鸡做好无害化处理等。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