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画春天

儿童画春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画春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画春天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想象;儿童;绘画;观察能力;扩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01-01

想象力是儿童画的翅膀。所谓儿童画,即是能够反映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能反映儿童天性,反映儿童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因此,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加上学生主观的想象所表现出来的图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因此引导、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是教好儿童画的关键。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首要问题

科学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感受的重要途径。不会观察,便无从表现。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条件决定了他们观察目的的不明确性和随意性,容易被事物的局部细节所吸引,缺乏分析和比较,整体观察能力差。同时,也正是由于学生观察的随意习惯,才造就出儿童绘画的特有的稚拙之美,这是儿童画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运用继承和创新的观点指导学生作画。

1.1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视觉观察的随意性尤为突出,缺乏整体意识,因此记忆画是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力的良好途径。如带领学生观察描绘春天的景色,观察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观察春天所特有的现象,分辨各事物的特点,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用画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低龄儿童的整体观察和记忆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抛开对事物的观察,只看几眼凭主观印象和认识来作画,会把人物画成没脖子,两条腿分开生长的现象,或只注意细节而忽视整体。进行课堂写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明确观察任务之后,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基本形状和主要结构,在写生时不断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有比较才会有真实难受。

1.2 教师明确观察任务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顺序和方法:

(1)整体的观察。先观察整体,再深入局部仔细观察,然后回到整体关系上的观察。即:整体--局部--整体。指导学生用最简单的平面几何形体概括整体形象,然后顾及整体逐步深入。

(2)审美的观察。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体验各种形式美法则,如观察一束花,可以让学生感受红花绿叶衬托之美,以及宁静、生动之美等。

(3)比较地观察。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实物间的大小、比例、位置的比较,以及实物本身各部分间比例及基本形比较,同时还要进行色彩比较。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观察训练,有意识地搜集和积累创作素材,供学生观察和表现,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2.想象力的丰富,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

想象力是儿童画固不可少的属性,更是儿童画创作的重要成分。想象力源于见识多广,对周围事物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印象积累越多,就越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当然,培养想象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学生用日记画的形式把所见、所感、所想及时记录描绘下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在尊重学生主观想法的提前下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想象的源泉才不会枯竭和泯灭。

例如: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反映家乡,宣传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如开展“海”系列创作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渔村、港口、码头、海滩等。用写生和默写的方法记录所见、所感,并用日记画的形式围绕创作主体,图文并茂予以记载。这样可以积累创作素材,如果再加上学生主观上的大胆设想,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表现,可以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3.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3.1 添画,教师可以提供不完整的图画,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添加使其更具意义,如采取漫画形式进行添画。这里表现出答案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达到培养兴趣、发展想象力的目的。

3.2 续画,教师先开个头,让学生接着画下去,这不仅是形象构图的一种继续,而且是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同样能够促进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对小学生来说主要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续画。这种一个线头、多种结局的手法,无疑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命题画,即教师设立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想象。通过启发引导,打开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束缚,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成为情境中的主人。如三年级美术教材《太空旅行》,茫茫太空,神秘莫测,学生很难进行具象描绘,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充当小小宇航员,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想象出太空神秘而又美好的一切。在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及观点,予以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4.艺术的生命力贵在创新

创造精神和才能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儿童学画可以启迪智慧提高创造力,是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过程。可以说儿童画的创造过程,就是创造思维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不妨就绘画创作课来作一次尝试(内容为表现儿童生活为主的创作画):

A 、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生活情节。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跳绳、拔河、捉迷藏等,这些内容虽很普通,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最能反映学生的童年特色。

B.让学生回忆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最精彩、最有意义的瞬间。

C.说出学生各自所喜爱的活动场所,具体有哪些事物等。

D.让学生作简单描绘。教师提醒学生,你喜欢哪一种活动就表现哪一种,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且表现形式多样化。

E.最后,教师进行个别的指导和启发。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原创性;儿童绘画;教育;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63-01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绘画是美术的其中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任何年龄阶段的艺术家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画的形式表达,其实这不仅是艺术家们的事情,也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在儿童阶段,儿童们会寻找工具和材料来表现自己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虽说是一种冲动,但却包含着真诚;虽说是一种稚拙,但却流露着艺术的本质,这种行为是儿童绘画发展中最可贵的。

原创,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别人教出来的。那么儿童是否有这种与生俱来的不用教的能力呢?的确是有的。一般正常儿童在两岁左右就开始涂鸦,他们会选择一些符号表示个人的认识。这时儿童正按自己的“大纲”学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确不用教或教不会。在儿童所能形成的普遍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范围内,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儿童随心所欲地自由表达,不需要采用教学的形式进行。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通过特殊的审美刺激,以系统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其中美术教学仍然必不可少。

要解决教学与儿童原创之间的矛盾,首先必须改革我们的教学,克服艺术表现和艺术感受分离、美术知识技能和艺术想象与创造分离的弊端,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儿童喜爱艺术,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而不是某种划一的知识技能。正如“我眼中的京剧”,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绘画活动,而是社会认知、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经验的积累和相互补充,是家长、教师、幼儿的共同参与,是各种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不断丰富,是以丰富幼儿的感情、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师生在活动中那样投入,那样兴致勃勃,又那样轻松自如。

作为教师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这样的声音:“你怎么画得一点都不像呢?你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书本上是怎么表现的?而你呢?画得真差!”就这样批评着自己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有点寒心,难道非要让孩子模仿的一模一样,才算成功?我们绘画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图画是孩子们的交流方式,儿童画之所以有别于成人画,其重要的差异在于它的童真、童趣,如果失掉这些也就失去了儿童画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原创性。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坚守这块圣地,不能污染了孩子成长过程的真实。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尊重儿童画原创的重要性

原创性是儿童内在力的驱动,是任何外部因素不可替代的,其原创价值源于儿童的童真童趣,这是儿童画的精髓。但是每到比赛展览之际,好心的老师总是废寝忘食地强化指导,既有主题内容的去留和改造,也有构图、造型和技能的“提升”,其结果是丢失了原本儿童的天真与童趣,成为假儿童画。坚持孩子心中的想法,让孩子能用画笔画出心中所想,不加任何修饰,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儿童画的“春天”,孩子们也更加相信自己的实力,或许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更愿意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二、原创性绘画的指导方法

画的选材,选材要贴近生活,挖掘题材。在教学中选择孩子喜闻乐见的主题内容,追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在平时绘画教学中多引导孩子注重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多带孩子去动物园、广场等地方观察动物、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让生活成为孩子的绘画源泉。

其次就是绘画的工具材料,材料是表现主题内容的载体,是发泄情感表达思想的媒介,因此,儿童画创作与绘画材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创作过程中是否使用油棒、水墨、水粉或版画,应视其内容和自己的特长而定。事实上,任何时候孩子都喜欢尝试新材料,尝试对他们始终充满着神秘和挑战。教师要善于引导开发尝试新材料,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儿童自己的独特儿童画。

最后还有原创性绘画的环境,营造宽松气氛,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创造,将故事和游戏引入绘画教学,拓宽孩子的思维和想象,注重孩子求异思维的培养并且改变只在室内作画的形式,让水泥地,瓷砖壁、大白纸等都成为孩子作画的材料。

三、原创性绘画的评价方式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3篇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  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中线索的提供,即向幼儿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鱼》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4篇

人的创造精神的造就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尤其对青少年学生,富于启发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

美术教学属于美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美”,这与当前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一致性。

美是有着情感性的,是灵动的。审美主体由于历史、民族、文化、修养、心理、情绪、环境与体验的种种差异,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欲望也因此而千差万别。这既决定着表现美的多样性,也决定着创造美的丰富性。因此,对美术教育来说,这里蕴含着极为广阔的实践开掘空间。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教师中心论”。即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儿童则处于消极从属地位。如儿童美术教育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儿童按老师示范画临摹,单纯进行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儿童创造性与创造思维的发展。所以,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是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讲改为主导,以启发引导为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儿童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进行开放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儿童大胆探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对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启发训练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作思维能力是创造的核心,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启发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力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到户外“儿童乐园”活动,或打雪仗、堆雪人、讲故事、唱歌等,这些生活中的游戏大大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和绘画兴趣,使学生在玩的乐趣中构思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有故事情节的幼稚可爱、忠实于自然的新奇画面。

例如,以“种太阳”这首歌为题材教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结合歌词内容中的太阳、南极、北极、北冰洋、冬天、夏天等内容,在老师肢体语言的启发下让学生联想太阳是宇宙万物生长之本,夏天百花盛开、树木茂密,地面如同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冬天的雪景晶莹剔透,南极的企鹅憨态可掬,北极的熊又是那样的可爱,就像放电影一般。这种贴近自然,富于变化和色彩感染的教学思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实扩大了画面内容,训练儿童发散性思维,“同中求异”使儿童思路灵活、开阔,促进了创作思维的发展。

在美术学习中,观察、描绘、加工、创造所需要的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和社会。高山大川、奇花异草是大自然神工鬼斧、天造地设的创造物。人化自然是人类巧夺天工、奇思妙想的智能结晶;社会中异彩纷呈的万千事物更是人类科学思维和艺术构想的产物。美术教学所传授的内容无不和吸取大自然的营养与人类的创造的能力有关。

在《春天的色彩》这节课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示范画临摹课堂教学模式,把绘画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摄影图片、动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欣赏,并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有趣的声调来吸引、启发、诱导学生。春天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柳树新叶圆圆的形体,正在伸展它美丽的身影,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小手,在向你招手致意。各种各样的树木都穿著绿装披着融融春光,在绿色的地毯上迎着悠悠的春风翩翩起舞。黄色的迎春花早也等不得了,仿佛急不可待地告诉人们春天到了。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天空是那样的蔚蓝,河水是那样的清澈,芳草是那样的鲜美,阳光是那样的明媚,春风和煦,森林茂密。以故事、图片的形式将学生带进故事中去,到自然中去自由联想,并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技法表现出来。通过“自由的我”无拘无束地把心灵中所想的美好的事物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出现了一幅“生动鲜活、情趣各异”的儿童画。在这样的艺术教学中,儿童的天性被诱发出来,在一定的环境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使儿童的审美力、敏感力、观察力、创造和道德情操能够健康发展。

儿童画春天范文第5篇

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多了幼儿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又会常常看见幼儿因技巧的足而感到学习的过程只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二者间的矛盾成了幼儿园美术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

尊重幼儿美术发展规律,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幼儿要经过2-3岁的涂鸦期,4-5岁的象征期和6岁以后的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也就是说幼儿的美术才能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技能技巧的掌握、社会阅历的丰富等诸方面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我们从幼儿最初的美术作品中不难看出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案和那些夸张变形的物体,都是幼儿为了表达某些偶然的意向之作,由于这些最初的画面受外界影响较小,自然成熟的成分也就更少,因为这种浅层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因此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美术目标也从简单的传达上升到了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高度上来了,也就是说己将原来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了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了,为了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是这样做的。注重美术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幼儿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美丽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对事物的热爱,激发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符号去展现事物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新力。

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

有人称儿童画是唯一没有被完全污染的领域,是儿童所特有的“原生命形态”。是一种“儿童原生命活动的显现和投射”。它伴随儿童的成长,反应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和思想情感。

现在社会到处充斥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商、情商”是说法。因此,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了解孩子本我的需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活动能真正愉悦人的心灵才是最有意义的,孩子能用不同的线条,花费很长的时间涂满整面墙,这期间他得到多少的愉悦和满足,这些是我们无法体会,同时也是他们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儿童画更是孩子们纯真思想、强烈感情的直接流露,因其不受任何功利影响及思维特点的原创性。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目前许多家长和教师过分强调幼儿在语言,计算方面的发展,认为孩子只要多识字,会数数,能做题,就是聪明的好学生。

其实不然,幼儿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我们应该让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美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人格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识。

1、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如美术欣赏"民族服饰娃娃"使幼儿不仅对连续图案和对比色彩有了认识,而且还懂得了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是多姿多彩的。

2、美术教育还可以开发幼儿智力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这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如教幼儿画火车,可以让幼儿仔细看看车厢的形状像什么?当幼儿看出一节节车厢像一个个大面包时,他们就会用长方形来概括。

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剪贴“小鸟”,幼儿须先把印有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彩纸,沿线剪下来,然后在纸上拼出小鸟飞的不同姿态,最后再用浆糊粘在纸上,还画上嘴和眼睛。

3、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幼儿在绘画时,能灵活地运用三者.如大班画"春天",可以先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戏,教师启发幼儿用眼睛在天空,花丛,草坪上寻找春已来到人间,幼儿也朗诵《春姑娘来了》的诗歌,一边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所见,所知和所想的事物,这样他们在创造过程中会表现得想象力充分,情感丰富,思维积极性高,操作能力强。

4、美术教育可以塑造幼儿良好个性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