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夜的工作教案

一夜的工作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夜的工作教案

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第1篇

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小学语文除了姓“小”之外,它还有一个姓,它姓“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认知观、价值观,逐渐地掌握语言的特点。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营造出生本课堂。

一、多管齐下感悟为先,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上,我们观察到多数学生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深入地体会文字背后所鞔锍龅男畔,很难触摸到文字的“温度”。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触觉,充分地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语文材料的整体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通过言语典范去感受语言现象,体验言语能力,增加文化底蕴,培养语文感知力。

笔者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英法联军的可耻行径,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想象说话。

(4)总之一句话:英法联军是能掠走的都掠走,带不走的都破坏掉,甚至放火毁灭证据。在这里教师找到了一段真实的资料(出示资料),这时候,你的心中涌动的是怎样的情感,请拿起书,把你所有的感受送到文字中去。

(5)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在燃烧了4320分钟的大火中,我们仿佛看到什么被烧掉了,我仿佛看到( )被烧掉了,我仿佛看到( )被烧掉了,我仿佛看到( )被烧掉了。是啊,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也没有了( )。

(6)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7)此时,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片废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你们的眼前还是一片废墟吗?圆明园毁灭了,但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呢?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同时也要求填充文字资料,用音乐来渲染,丰富学生的感知,尊重学生内心感受,让学生置身于文字之中。

二、遵从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由于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都不一样。对于文本的认知,我们应该多元化地来解读,不应该一概而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个性化解读,不应该将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我们应该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地让学生了解到文本所透出的真知。

如《一夜的工作》这一课,我们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工作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生活很简朴,找出相关句子进行理解。

全国名师蒋军晶老师在设计的时候,充分地引导学生多元化地解读。他先带领学生研读审阅一份文件的情景,再追问学生:总理极其认真、细致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学生回答:“他审阅的是一夜的文件。”在学习了一夜的劳苦工作后,课外延伸到他一生的劳苦工作中。在蒋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下,学生对于这句“他是多么劳苦”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三、课堂生成因势利导,点拨引导“三本”合一

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预设,课堂上学生的情况随时都会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呈现的是“家常课”――一本书、一支粉笔。薛老师甚至能为了学生的一个错别字花上三分钟。在公开课上,在那么多听课老师面前,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这样的勇气让我们佩服,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为着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为了上给听课的教师看的,而不是为了博得听课教师的赞誉的。我相信这一节课后,那个学生肯定不会再读错那个字了,这一班的学生对这个字也不会再念错了。

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师;成长环境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教师也毫不例外地被带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必须尽快搭上信息化高速公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自己随网络一同发展,一同成长。

一、网络让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网络技术的出现,让教师开始真正意识到在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在教学上的力不从心。尤其是对中老年教师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对这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凭着已有的结构单一、狭窄的知识面,能不落伍吗,还能为人师吗?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各种培训和自学等方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不断给自己“充电”,用新的理念和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并不断地在教学中实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深造、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让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网络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汩汩的流水。教师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专业技能,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学习中来。然而,受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教师仅靠从书本上学习,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单一、有限的。网络却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繁多,便于我们广泛阅读学习,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查找相关教学资料,吸取精神养料,弥补自身的不足。在网络学习中,教师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快速地成长起来。

三、网络让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协作发展

网络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是教师备课的帮手。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优势,广泛搜集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删、修改,还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网上阅读名师的教案,就能发现传统教案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方向,找到最佳教学方法,从而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案,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愉快。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由于课文中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的孩子们的环境在时空上跨越比较大,学生很难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很难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备课时我在网上浏览名师的教案后,在设计教学“擦火柴”这部分时,改变了以往的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先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再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而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和“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自由朗读,边读边勾画出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景的句子和火柴熄灭后的现实的句子,感悟小女孩看到的幻景的美好和面临的现实的残酷,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书上,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这些幻景,再抽生汇报学习的情况)。由于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时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网络也为教师协同备课,相互学习、交流、研讨,创造了条件。在Internet上,同一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进行协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非常快捷地获得日常教学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Internet上的资源共享,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不同学校、同一年段、同一学科的教师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交流、探讨、互相学习,共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出一个全方位现代化教育环境,实现协作发展。

四、网络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了课程整合

网络为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出现,结束了教师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枝粉笔”教学的时代。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设计能力培养过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各学校的教师们都在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很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创作模拟仿真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直观,让学生多个感官并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我校一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的过程中,教学开始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展示画像和《这就是你》的诗歌,教师深情朗读,学生听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总理?通过初步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来进入课文的学习。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你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总理?并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书上作批注,然后交流。在交流总理审阅稿子的句子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总理审阅稿子的句子和总理工作的画面,反复引读总理审阅稿子的句子,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总理在审稿时在想些什么。在教学结束前,又出示大屏幕,演示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让学生真切地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激发学生为有这样的总理感到激动、自豪,在感情上与作者达到共鸣。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网”、“教”和“学”有机结融合在了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了提升。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知识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适应网络这个新环境,并随它一起发展,一同成长,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我相信,我们的教师在网络这个新环境中都能战胜挑战,迅速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学习型教师。

【参考文献】

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我们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语文教学。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充分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知识,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如何使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呢?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能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学内容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板书、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为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导课时播放描绘春天的风景片,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从视觉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文章描写春的三个阶段,分别设计不同的图片和音乐,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Internet上的信息包罗万象、充满时代气息,几乎囊括各领域、各学科的最新内容和成果。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也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我在教授《秃鹰之死》这篇课文时,发动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图片、新闻,让学生在上课时交流,然后谈体会,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东西受到良好的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良好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实现。又如在教学《鲸》一文时,我先设计出课件,展现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然后用“关于鲸,你想了解什么”的问题诱发学生。学生顷刻间活跃起来:我想知道鲸是怎样捕食?鲸有哪些种类?鲸是怎样喷潮的?鲸到底有多大?……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为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创设情境,激感,使学生受到高尚品质的感染,受到良好的教育。

创设教学情境其实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如讲授《一夜的工作》时,我从网上搜集大量的生前劳苦工作和俭朴生活的图片,在刘欢《你就是这样的人》的歌曲中播放这些图片,从而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伟人的高尚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文延伸处,出示总理去世前的感人工作事迹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举国同悲的场面,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学生,让学生无不为之动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以多媒体为学习工具,拓展写作的写作素材。

一夜的工作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对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着”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复习并总结,独立地完成作业,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反之“苦学着”,学习态度消极,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因此总结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学习兴趣的对策,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寻根溯源

1.社会环境因素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间接原因

(1)通信、网络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通信、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现在学生人手一机,“整天低头玩手机”成了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生活基本模式。除了手机上网聊天,刷微信微博、打游戏外,电视娱乐节目的泛滥,超女、快男快女的一夜成名,明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谈到学习,他们索然无味、顿生厌烦。

(2)“读书无用论”及“读书实用论”的观点仍然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点现在仍然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脑体倒挂”现象、“教书匠不如卖茶叶蛋”、文盲发财现象、工作分配和升职加薪等不靠能力靠后门等歪风邪气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强有力佐证“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形势更加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将来也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趁着衣食无忧的时候痛痛快快玩几年。此外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不少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生、中职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且工资待遇差别不大,更有高学历者拿低工资现象,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此外当前“读书实用论”的观点有着崛起的趋势,学生在学习时带有浓厚的功利性思想,对当前可用、实用和技能性强的知识则趋之若骛,对基础理论学科知识则冷漠对待,势必造成基础学科的地位下降,人文精神呈现荒漠,严重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用人观念和制度的缺失。社会用人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前社会用人制度弊端依然存在,如权钱交易、重智育不重德育及重文凭、重资历不重能力。不良的社会用人制度使学生对知识价值判断失误、会误导学生学习观念以及挫伤他们学习兴趣。

2.当前中职学校因素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还是满怀信心与希望,欲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重整旗鼓,好好学习,试图做个好学生。但往往在进入中职校一段时间后,面对一次次地受挫,他们很快又重复以往的经历,严重者直接辍学了。有数据表明中职生在第一学年的辍学率在10%以上。主要有以下因素所造成:

(1)学科因素。中职生物化学学科教材本着“使用、够用”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已力求简单、易懂、实用。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仍显得枯燥乏味抽象、涉及代谢反应机理多反应过程庞杂难记,且以文字叙述为主,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对于底子本已薄弱中职学生上课就像听天书,容易发生倦怠,难以持久保持高度注意力,在发现收效甚微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老师授课方法、手段单一。针对目前中职生的状况,教师应该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但事与愿违,很多老师一方面总在唉声叹气、满腹牢骚、毫无教学成就感;另一方面却固步自封、“和尚撞钟”、不思进取。老教材、老教案、老方法,不分对象,不讲效果,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了事为目的,反正工资不减,先进能评。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知之甚少,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就是他的全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造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好处。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要么看玩手机看小说、刷微信,“忙得不亦乐乎”。

(3)没有升学压力。在许多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缺少了升学压力。即使有升学欲望的学生也只对升学要测试的学科感到些兴趣。对于中职药学类考生而言,生物化学是非考试科目,那么学习的乐情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中职学科测试一般由授课教师自行命卷,很多教师会在考前给学生划重点,势必学生产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更有甚者抱着“学不学生化都能毕业”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3.早期教育偏差是造成中职生厌学的隐形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取的学生中大批都是中招考试成绩极低或没有成绩“后进生”。他们的共同点是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素质低,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缺陷。一方面与我国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相生相伴,“淘汰式”、“筛选式”、“精英式”教育,使得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常成为被老师训斥或遗忘的对象。“我不行,我不会”成为了他们的座右铭。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自信渐渐地变坏,逐步染上恶习。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的缺陷密切相关。俗语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问题家庭”常产生“问题孩子”,特别是单亲家庭、教育方式粗暴、冷漠的家庭。在这些“后进生”看来,学业是繁重的,不值得努力追求的;老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应当尊重的“长者”,课堂上他们常常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二、应对策略

1.关注时政,为中职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2009年周济部长说过,“将来有一半或者一半多一点的初中毕业学生,将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之后,进入工厂或农村,进入劳动力市场。当然他们将来还可以继续学习”。2014年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升学渠道。关注时政,教师应宣传“进中职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照样升入大学”,消除大多数学生脑子里只有读普高才能上大学的意识,为还想读书但又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努力的方向。

2.关注用人要求,让中职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对于数药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将来他们有一大部分是从事药学工作,进药企、开药店,生产、销售药品,而这些工作对知识、学历、资格的要求都较高。2013年实施的《GSP》第十九条规定药品经营的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分别规定了企业质量负责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及养护等岗位人员、从事销售、储存等工作的人员的学历要求,最低的也要求应当具有高中(包括中职)以上文化程度。2015年起新开的零售药店的负责人也必需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即使进药物生产企业,新版《GMP》也做了学历要求。关注并实时介绍药企单位用人的要求,让中职学生产生危机感,从而表现出我要学的欲望。

3.关注学生个性,恢复中职学生学习的信心

“先做人,后做事”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雨果曾经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对于厌学的中职生,我们应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学校可通过电视电影、报告演讲等多种方式宣传药学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如2015年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介绍药学专业发展史及其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与所承担的责任、义务等,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来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与自豪感,促使学生迅速确立努力学好药学专业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明辩是非美丑善恶,把对真、善、美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由点滴行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由良好习惯培植良好个性。此外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爱心来呵护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以耐心来艺术性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有所得,让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应上好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尽量深入浅出阐释生化的概念,结合现代医学、药学研究中生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习方法,恢复学习信心。

4.挖掘学科内容,激活中职学生兴趣的源泉

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应努力挖掘生化学科的特色,针对性培养中职学生的学科的学习兴趣。针对生物化学知识以理论为主,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缺少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可采用通俗易懂、紧靠生活、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西红柿、橘子、柿子、香蕉、山楂等都不能空腹吃?”、“糖尿病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隔夜的茶能喝吗”等在授课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记忆必须氨基酸时,用顺口溜“笨蛋来宿舍亮一亮鞋”来记忆八种氨基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设计“有的同学小的时候有偏食现象时,为什么家长总会告诫他们,不要偏食、不要挑食,并且荤素搭配要适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因素?”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解决,最后还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了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避免照本宣科,造成授课内容空乏味无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在讲到酶促反应的温度因素时,可设计“如何合理使用加酶洗衣粉?”等。例如对“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核酸的基本结构”等抽象内容,教学中就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结构彩图,引发学生感官认知;对于“三羧酸循环”等较为繁杂的代谢过程采用视频和图示相结合;对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可以采用3D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这样的教学就可使复杂过程简单化,使学生的认知单凭想象到直观感受,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顿时就会大大增加,迅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讲授《氨基酸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时可设计“体检时为什么通过验血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肝炎?”“高血氨病人如何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症是如何形成的?”等;在讲授各类生化药物时,可设计“口服SOD能抗衰老吗?”、“降压药常见的哪些及其作用机理?”、“使用哪些药物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努力挖掘生化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点,使深奥的知识点浅显化,激活中职学生兴趣的源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改变评价机制,维持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

目前,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学分制”。教师可以把出勤、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期中考与期末考的成绩纳入综合成绩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适当用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用信任的目光、商量的语气,用发自内心的微笑、表情去牵动着学生的心,让学生乐于接受评价,使学生充满信心地融人课堂互动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予以记录,作为成绩总评的一项,贯彻学期始终,以维持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

相关期刊更多

校园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检察风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出版经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