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储备基金

储备基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储备基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储备基金范文第1篇

(一)我国外汇储备与对外投资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持续的贸易顺差,成为外汇储备激增的直接原因。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达到3.04万亿美元,占对外资 产 总 额 的69.2% ,较2004年6099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了近4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官方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额增幅较快,但总量较小。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174亿美元,较2004年527亿美元增长5倍,但仅占对外资产总额7.22%。与高额外汇储备规模相比,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仅为外汇储备规模1/10左右,二者明显不相称(见图1)。

(二)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

在多年吸引外资政策鼓励下,外国来华直接投资额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53万亿美元,占国际总负债的62%,较2004年3690亿美元增长3倍多。同时,虽然我国对外投资增速较快,但与利用外资规模相比,差距显著(见图2)。 2004年~2010年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差距呈逐年拉大态势,从2004年相差3163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1.21万亿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成熟经济体系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比例为1∶1.1,较为适宜,而我国2010年这一比例为1∶0.4。

(三)外汇储备与利用外资的对比分析

通常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大致伴随三 种 情 况:一是外商进行了实物投资。二是外商注入外汇资金,然后中方按合同从国外购买投资品。三是外商仅注入 资 金,中方把注入的外汇资金换成 人 民 币,而并未用于进口外国投资品。前两种情况,都不会导致外汇储备发生变化,而第三种情况则因资本项目顺差而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对比我国外汇储备和利用外资情况,可以看出二者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见图3)。结合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可以推断,外商注入外汇资金被换成了人民币,但没有用于进口外国投资品或很少用于购买外国投资品。因此,在看到我国利用外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国际收支结构的不合理性。

二、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和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一)高额外汇储备成因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主要成因包括:

一是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导致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双顺差”。

二是外汇管理制度缺陷与政策导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被迫偏离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设计初衷,人民币实行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制。强制结售汇制度扭曲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对我国外汇储备基本功能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为储蓄而储蓄”的观念在一定程度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起到了助推作用。 2002年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大幅度贬值,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贸易顺差大量增加,国际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国际游资纷纷流入国内进行投机活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劲,外汇收入持续转化为外汇储备。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高额外

汇储备形成1979年~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累计达 到1.25万 亿 美元。其中,2010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出口加工业,外资企业的出口促进了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内资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同时,外资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成本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基于这种增长方式,我国宏观政策上倾向于“重出口、轻进口”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严格限制资本流出”,使我国涉外经济长期处于失衡状态,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正是这种失衡的结果。

(三)我国对外投资困境

1.面临大量不确定性政治风险和法规制度约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宣扬“中国”,将我国的崛起视为强有力挑战者,并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行政治干扰。

2.缺少跨国经营经验和发展战略。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经历的时间较短,对国际金融体系运作不熟悉。面对对外投资过程中的种种风险,我国企业存在经验缺乏、跨国经营高素质人才缺少、技术优势不足及诸多政策制约等问题。

3.缺乏适应国际竞争的经营者人才。首先,缺乏复合型人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其次,缺乏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人力资本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国际市场竞争。再次,难以留住人才。我国境外企业外派人员待遇大多没有属地化,缺少动力机制,难以留住人才。

三、高额外汇储备的主要经济风险

(一)通货膨胀与对冲成本增加的风险

在现行汇率制度和结售汇体制下,因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高额外汇储备直接导致了外汇占款的迅速增长,意味着央行将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长期会导致预期的通货膨胀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高额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达到23万亿元,月环比增长24%。为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必须通过发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冲销这种被动的货币增长。随着对冲额的增加,央行对冲成本支出也会不断增加。

(二)美元外汇储备贬值风险

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合力。

一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带来的拉力。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外汇储备获取的相对成本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贬值。同时,持有尚未汇给国家的外汇资产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还将承受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

二是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推力。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其中65%左右是美元资产。随着美元不断贬值,大量美元外汇储备随之贬值。

(三)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的风险

持续国际收支顺差形成的高额外汇储备,一方面,加强了国家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和成本,弱化了货币政策自主性。高额外汇储备不仅从总量上制约宏观调控效力,所释放的流动性还从结构上消弱了宏观调控效果。尽管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调高准备金率等举措来对冲被动投放的货币,但无法实现全额对冲。由此形成的流动性不断流入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削弱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四、运用外汇储备推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建议

(一)设立外汇储备专项进口基金,鼓励急需设备技术进口和国外大宗商品投资

1.大力进口高附加值设备和技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主要经济体的设备和技术都处于低价位。利用外汇储备在海外购买用于改善国内科技、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安全生产、排污环保等事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动设立海外研发基地。利用外汇储备支持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研发资源,使研发国际化,取得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提高我国技术体系的创新能力,为摆脱产业“低端锁定”创造条件。

3.加快战略物资投资和储备。通过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利用外汇储备,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储备。政府划拨一部分外汇储备设立海外能源勘探开发专项基金,用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内紧缺矿产品的储备,如石油、铜、铁矿石、铝、钾盐等。开展建立国家铁矿石、石油、煤炭等战略资源储备与营销体系,加强战略物资进口和进口流向管理体制建设。

(二)发行外汇储备债券,重点推进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股权并购

1.面向发达国家,重点推进相关领域的股权并购和研发投资。通过注资、发债等多种方式,将部分外汇储备分流至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其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引导作用。

2.面向资源类国家,重点是资源类企业的股权并购。在海外收购资源时,我国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财团式的投资团体,特别是获得东道国财团的支持,通过与东道主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交流,能减少交易风险,提高成功几率。

3.面向新兴国家,主要是市场的推广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通过利用外汇储备,加大我国企业融资力度,大力拓展俄罗斯、巴西、印度、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由单一加工环节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三)通过银行“转贷”和“内保外贷”等形式,利用外汇储备支持重点民营企业“走出去”

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可按照略高于境外同期限美元借款利率水平,经由相关商业银行平台,将一定规模外汇储备转贷给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完善“内保外贷”政策,通过境内股权质押、固定资产抵押和无形资产担保等形式,使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用于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此外,应鼓励民营企业自行购买外汇用于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战略性物资。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的紧急和重要程度对民企外汇购买价格予以不同程度的优惠。借助我国香港国际化平台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四)通过“援助 + 投资”方式,重点支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通道工程建设和农林开发建设

一是围绕国家及沿边省区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部署,建立专属商贸流通集散区和公共信息平台,共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大交通运输网络。

二是加强矿产资源加工、生物资源开发、新型能源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三是共同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配套功能。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建立外贸加工或保税仓储园区,支持两地企业“走出去”,参与周边国家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

储备基金范文第2篇

旅游储备金一般应用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为:旅游业监管部门对具备一定运营实力和较好信誉的旅游企业进行信用授信,使得该类旅游企业具备吸纳旅游储备金的行业资质。有远期或短期旅游消费需求的旅游者将少量的闲余资金交付给取得旅游业监管部门授信的旅游企业,当旅游者未来发生旅游消费行为时,再按一定的优惠比例冲减旅游费用,并且在旅游行为发生时可以获得更优质更完善的服务。旅游储备金的所有权仍归旅游者,使用权则归旅游企业。旅游企业对旅游储备金的自主使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用作旅游服务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还可以用作旅游中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的改善,以提高服务质量的品质;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委托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将旅游储备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给旅游消费地,进一步解决旅游消费地相关产业的资金困难,支持和增加旅游消费低的各项投入,以此改善旅游设施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提高旅游消费地的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旅游企业还可以从融资中获得一定的贷款利息所产生的资金回报,不但可以持续增加企业的资金量,还可更有力地保证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服务品质的投入资金,进一步使旅游者得到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旅游储备金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的应用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各经济实体业务往来实际方式来看,要想真正将旅游储备金应用到一个比较完善的程度,需要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这样才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使这一应用真正有效、健康地实施。从一般认识上讲,参与的实体越权威,人们对其的信任度越大。比如,人们往往最信任的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参与得越多,信誉度也就越高。但我国经济法、公司法等诸多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界定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不得进行担保等经营性活动。因此,我们把诚信保障体系纳入旅游储备金的引用系统的时候,可以将旅游业监管部门去除,使这类政府部门虽然在旅游储备金的这个大系统中,但是并不直接参与到诚信担保体制这个小系统中。这也保障了旅游储备金体系真正规范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在担保各方对象确认的问题上,本文认为应遵从一般市场规则,即和谁发生主要业务资金往来,就同谁担保。很明显,旅游储备金应用的体系中,担保双方是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在旅游储备金的一般应用模式上,引入具有极强诚信保障功能的担保公司,才能使得旅游者交付给旅游企业的的资金有第三方的保障。诚信担保体制的具体操作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通过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协议,主要担保内容应为服务升级。如果旅游客户在发生旅游行为时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则发生旅游储备金相关合同的违约,旅游企业负责按照相关合同向旅游者赔偿。如果旅游企业无力或者以各种理由不履行赔偿行为,则达到第三方担保公司履行担保合同中赔偿的条件,担保公司须进行赔偿。另一方面,旅游者交付给旅游企业的旅游储备金是预付消费款,是归旅游企业支配的资金,通俗的说,旅游储备金是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投资,是旅游企业的负债。因此,旅游企业无需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担保。

3旅游储备金体系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文通过对实际旅游经济产业市场各方业务方式分析,当旅游储备金体系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可能会遇到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服务费用分配问题。当第三方金融信用保障担保机构纳入到旅游储备金体系中后,会增加一个比较重要的服务方,因此,针对担保方的服务费用问题,就突显出来。从市场运行机制上来看,付给担保方的服务费用,即可以是旅游企业,也可以是旅游者。如果旅游企业负责支付给担保方服务费用,则会增加旅游企业的资金负担,消减旅游储备金对旅游者提升服务的作用。如果旅游者负责支付给担保方服务费用,则会增加旅游者的资金投入,直接消减旅游者参与旅游储备金体系的积极性。因此,针对这一双重矛盾问题,本文认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为旅游企业从旅游储备金的融资贷款利息中,支付给第三方担保公司的服务费用。这样一来,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旅行者,都不会因为第三方信用保障担保公司的引入,而多支付资金,保障了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使得完善的旅游储备金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和健康。二是旅游行为更加繁琐。第三方金融信用保障担保机构纳入旅游储备金体系后,会直接使旅游者发生旅游行为时和旅游企业提供旅游服务时的往来行为繁琐。旅游企业、旅游者和担保公司三方均需要签订相应的服务合同,首先旅游者同旅游企业签订旅游储备金服务合同,其次旅游企业同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合同,最后担保公司要同旅游者签订担保履行合同,这就使得旅游储备金体系的实施非常繁冗。因此本文认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是,首先旅游企业同担保公司签订标准担保合同,这一合同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缴纳旅游储备金的旅游者,即针对旅游储备金业务服务的一揽子合同;然后旅游企业同旅游者签订旅游储备金服务合同。这样一来,既不存在繁琐的服务程序,也使得旅游者得到的升级服务有了保障。

4旅游储备金体系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旅游储备金体系引入金融信用保障机制后,对旅游经济的发展除具有一般推动作用外,本文认为更突出的作用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完善了旅游储备金的一般应用,符合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旅游客户来说,在和旅游企业发生预付资金业务时,有第三方专业金融信用保障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储备金体系中来;对于旅游企业方面来说,担保机构的参与,不但可以使旅游储备金的收拢更加顺畅,而且可以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和提高服务水平。其次是担保公司的引入,可以使“大旅游”概念得以实施,不但提高了旅游行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储备基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课程教学;技能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7-01

一、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无人化操作奠定了基础。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化工企业不断的发展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化工人才所必设的一门必修主干学科,该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环境、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类、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制图、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容器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类型,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综合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化工设备的设计等[1]。完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对化工生产产生感性的认识与客观的了解,并能够为以后生产技术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的认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理论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知识面广且分散。其次该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例如蒸馏塔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来想象内部气液交换与精馏提纯的过程及原理。再者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而实际现场危险性大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充分的融合。基于上述特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缺乏该类课程专业化教师的投入,该类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对化工生产具有清楚地认识或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高校教师科班出身比较多,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较严重;其次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应注意与实验相结合,但由于实验机械较大且危险性高,部分学校未能有效安排实验内容。再者由于该类课程属于偏实践类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而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知识进行全面考察[2]。因此,作为学校与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关于高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及方法

关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前面已经提到若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不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学生对机器、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使得学完后学生仍然停留在学初的状态,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而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学生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实行教学,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推理性课程如数学等,老师通过黑板与粉笔板书和讲解来进行授课,步骤条理清晰,老师讲课轻松,学生看的明白,能够系统性的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思维。但对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由于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图标及设备内部构造等,教师板书困难,画图浪费时间且不能直观反映图示意思。如教师只对着书讲图表,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若采用多媒体资源对课程讲述内容中涉及的图标进行形象的列出并做适当的引申,必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加大课程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建立的学生实践基地可供学生实验,基本满足实验要求却无法达到实践目的。如一些进行实验的小型干燥实验设备、蒸馏设备及一些小型的中试实验场所等。因此学校还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深入车间了解具体情况[3]。再者可邀请从事一线工作的化工生产技术人员开展讲座也可以起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些人员由于其久居生产技术岗位,对车间技术管理及设备管理比较熟悉,生产经验丰富且贴合实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结合教师的理论教学必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应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在实际考核中的比例设置。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化工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辅助学生加强考核。同时也加大了课堂考核力度及笔试考核难度。学校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考核的目的,更加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再者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迫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避免考前猛学带来的负担。

四、结语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属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所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化工原理等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在实际教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加大多媒体资源及网路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形象的掌握更多的化工设备知识;并且教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使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武耐英,郭保国.《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储备基金范文第4篇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重大挑战,河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逆势上扬。2010年,河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1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44%,高于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增幅9.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3,43亿美元,同比增长44.2%,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13.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全部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37‰进1:1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38.2%,比全国机电产品进口高3.8个百分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机电产业商务工作,对于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促进机电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河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机电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部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在全部外贸出口中所占比重,河北商务厅将从以下寻求突破。

夯实机电产品出口的产业基础

河北省商务厅重点加强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光伏太阳能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出口基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廊坊电子信息、唐山装备制造、安平丝网等省级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依据国家政策导向,重点培育风电装备、石油装备、冶金装备、建材装备、轨道交通以及船舶出口,力争建设一批新的出口基地。加强特色产业出口聚集区建设,引导聚集区企业提高质量,创出品牌,形成特色出口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支持、工作服务上向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倾斜,完善出口基地和出口产业聚集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配套水平,完善配套链条,发挥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出口潜力和示范效应,做大做强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

扩大出口企业规模

加大对中小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孵化培育力度,不断壮大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队伍。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产品检测。用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境外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担保等实际问题,创造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河北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整体规模。

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努力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鼓励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太阳能、工程机械、石油勘探管道设备、电子信息、机车车辆、风电装备、船舶修造等产品出口,占领高端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引导丝网、铸造等金属制品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物质消耗,再造出口新优势。确保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机电产品出口的稳定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坚持巩固传统市场与开辟新兴市场并重,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德国科隆国际五金工具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和“中国(北京)国际汽车配件展览会”。协同有关市(县)办好“中国(沧州)国际管道博览会”、“中国(安平)丝网博览会”。帮助企业重点开拓非洲、中东、东欧、欧盟、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积极扩大外需,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出口市场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依据政策资金的支持方向,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一是支持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基地建设为出口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支持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和出口产品研发;三是支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政、银、企协调工作力度,协调进出口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重点出口企业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引导企业积极投保,降低企业收汇风险。

做好机电产品国际招投标工作

做好机电产品进口自动许可证办理工作,协调各市许可证打印终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证时间,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对国家限制类及必招类进口机电产品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把握好政策界限。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进口机电产品招投标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审查备案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招投标质疑纠纷,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做好进口机电产品贴息资金申报和争取工作,引导企业扩大对先进技术和重大装备的进口。

储备基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虽然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企业运行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企业经营状况监测,提高资本运营效益,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未来经济形势浅析

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之后,宏观经济形势有明显好转。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会趋于稳定。但在看到好的方面的同时,不必须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十分脆弱,金融领域相关风险仍旧没有完全消除,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延续性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增强,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如总理《政治工作报告》指出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这些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企业还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运行的监测,提高财务预警等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效益,超前做好应对各种经营风险和挑战的相关准备,保持企业健康发展。

二、目前企业主要潜在财务风险

研究企业主要潜在财务风险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

1.经营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2.投融资风险。主要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投融资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也会导致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对策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强化风险预警。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监测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在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强化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及时提出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报告,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