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带动物的成语

带动物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带动物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带动物的成语

带动物的成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语 中英文差异 翻译一、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对应相同动物名称

由于人类生活的环境大致相同,从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也就会赋予动物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用“鹦鹉学舌”来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这么说。也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在英语中也正好是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此类人,表达为“repeat the words of others like a parrot”;又如“狼子野心”在英语中也是相同表达,可表达为“as cruel as a wolf”。再如“浑水摸鱼”可表达为“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的人们对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认识存在着相同的看法,因此,用动物组成的成语来表达人们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相同的态度。

二、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对应不同动物名称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下的人们存在着相同的看法,但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差异甚大,因此,对同一种动物的看法也会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同一喻意在中英文中所用动物名称就完全不同。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1)传统文化差异使人们用不同的动物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牛从中国古代社会到今天很多地方,依然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人们的感觉总是很好的,因此人们赋予了它很多好的成语来比喻人类,比如“身壮如牛”的说法。而在西方早期农耕中,却是用马作生产工具,所以在表达“身壮如牛”这一成语时,英语中用的是“as strong as a horse”。但牛也存在不好的一面,如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是白费口舌,而在西方家他们认为猪是很蠢的,英语中比喻这类人就用“cast peals before swine”来表达。这就是每个国家和地方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对同一个意思所用的表达对象不一样。从“牛”到“swine”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2)审美价值取向不同赋予同一种动物不同的感彩

对同一种动物由于每个人的审视点不一样,因此,给予该动物的评价也就是不同的。如“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狐群狗党”。中国人提到狗多半是厌恶的态度,而在英国人眼中却刚好相反,英国人把狗看作人的伴侣和爱物。英语的这类例子有:top dog 重要的人 ,lucky dog 幸运儿,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三、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无对应动物名称

(1)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有类似喻义的表达

汉语成语“画蛇添足”在英语中的表达不对应任何动物名称,而是英语中刚好有一喻义相近的既定表达“paint the lily”。“一丘之貉”的表达为“birds of a feather”。“挂羊头卖狗肉”的表达为“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2)汉语带动物名称成语在英语中无类似喻义的表达

带动物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3-0100-09

一、引 言

产业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都表明,现代服务业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且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不仅如此,现代服务业因其能耗低、污染少,也成为我国优化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低碳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定性分析的视角,从定量的角度通过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入手,对某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存在的优势及劣势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的研究还较少,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的定量研究更是鲜见。此外,学者们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问题上尚未取得共识。目前的状态不利于准确把握不同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难以有针对性地为山东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对策建议。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寻找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劣势,并依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通过降维方法简化数据,把多个变量(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的综合变量,从而实现简化数据和揭示变量间关系目的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过程如下:

1.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择

带动物的成语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俄语中动物词汇被视为成语及俗语的一部分,而成语、俗语本身源于俄罗斯民族的日常生活,因此动物词汇具备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主要以动物词汇所体现的修辞特点及俄罗斯传统文学作品中这类词汇的运用为切入点,以实例论述了动物词汇的来源,运用及特点。

【关键词】动物词汇;修辞;比喻;童话;寓言

俄语中相当多的成语与动物有关,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往往与人类周边的人、物、现象等休戚相关。人类古老的祖先认为人和动物之间总存在着一种亲缘关系,因此,各部落、民族的人为自己选定了某种动物,将其奉为祖先,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图腾文化,被奉为祖先和神灵的动物自此便不能被随意杀戮和食用。图腾文化在一段时间内盛行于欧洲各民族文化中,现今与此相关的民俗也渐渐融入各民族的文化或宗教当中。此外,在历史长河中,人类和动物的各种频繁接触也使得人类得以观察研究动物,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与动物相关的词语、表达方式。

一、动物词汇在俄语中的修辞特点

俄语中的动物词汇在构成上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转义,借喻,对比,夸张,押韵等。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状态,行为方式的好坏,甚至人的面部特征也在动物词汇中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必要的感彩。如:мокраякурица(湿漉漉的母鸡),指人可笑又可悲的样子;драннаякошка(被剥皮的猫),指极度瘦弱憔悴的女人;слон в посуднойлавке(餐具店的大象)指笨拙、行动迟缓的人;змея в корсете(穿紧身衣的蛇)则指代身材过于瘦小的人。

动物词汇中的比喻手法可以以语义对比的方式,在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组中得以呈现,通常会使用喻词“似乎”“好比”(какбудто, словно и т.д.),例如:человекбезродинычтосоловейбезпесни(没有祖国的人就好比不会唱歌的夜莺);матьпридеткахчтоптица в клетке(有孩子的母亲就如同笼中鸟)。这类句子中前半部分的语义并不带任何感彩,只是一个简单的陈述,而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评价及感彩。当对比围绕两种语义之间某种共有的特征或行为时,在句中或词组中则会出现形容词或动词,如:онголоденкакволк(饥饿如狼);онпоеткаккурскийсоловей(他唱歌犹如库尔斯克夜莺)。俄语中另一种比较固定的对比方式则借助了情态副词нужен(需要、要求):нуженкаксобакепятаянога(就好比狗要求第五条腿);нуженкакрыбезонтик(就如同鱼需要伞一样);нуженкакслонуперчатки(就像大象需要手套般)等等。

从语句所表达的感彩来看,俄语中借用动物词汇的传统比喻手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带正面及负面色彩的比喻。其中带正面色彩的比喻又分为两类:诗意化的比喻;生活化的比喻。诗意化的比喻力求向读者描绘一幅极具表现力的画面,使得读者能产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例如:плыветкаклебедьбелая(像白天鹅般游荡在水面)。而后者则旨在向读者展现出生活化的画面,帮助读者从逻辑上理解本体,如:воеткакволкнаморозе(如同冬日里的狼嚎);крутитсякакбелка в колесе(忙活得如同车轮上的松鼠);плаваеткакрыба в воде(如鱼得水)等。

带负面色彩的比喻也是以惯用结构常见,其中动物词汇会带有指责性、讽刺性或嘲笑等修辞色彩,从比喻的字面意思便能体会出对本体的贬低或是斥责。比如:грязенкаксвинья(脏得跟猪样);любиткаксобакапалку(喜欢的跟狗改不了吃屎一般);зверемсмотреть(禽兽般观望着);надулсякакмышьнакрупу(生气到犹如老鼠对大米发火样)。当然俄语中也会借助动物的一些特征对本体予以有表现力的讽刺:устойчивкаккорованальду(笨拙得像头冰上的牛);говориткаклошадьхомуттащит(跟老马拖枷锁般不紧不慢地说着)。

俄语中带动物的词汇对于其修饰的人或物而言本身具有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功能,且这种性质特点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而不是偶然或暂时的特征。因此相对于与其他人、物等个体相比较而言,以动物为喻体的成语、俗语中具备了通用性、固定性、情景再现性、准确的表达性等特点,在情感表现力上也极具优势。在俄罗斯的日常用语及文学作品中常能看到以下隐喻的用法:пуститькрасногопетуха(松开红公鸡)代指“纵火”;птицаневысокогополета(飞不高的鸟)代指“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不足为题的人物”;горародиламышь(大山里的小老鼠)代指“空予承诺,却鲜少实现或做到的人”;гусьлапчатый(有蹼的鹅)代指“狡猾的人”;медвежийугол(熊的角落)代指“偏远之地”;канцелярскаякрыса(办公室的老鼠)代指“因循守旧的政府或其它企业办公人员”;свинья в ермолке(戴着帽子的猪)代指“贪婪、龌龊、不学无术的人”。这些带有隐喻的成语、俗语就好像给我们所要描述的人、物、现象穿上了衣服,让他们立刻有了物理触感,更加形象化,能让人更好的理解。

在俄语中还存在与动物相关的特殊动词,比如:обезъяничать(模仿),该动词源于名词обезьян(猴子);лисить(耍心计、耍诈、狡猾)与лиса(狐狸)是同根词。这些特有的动词在俄语中被视为人类和地球相互关联下产生的言语符号,也就是说他们将活生生的大自然与人类联系在一起。此外,这些动词也大多源自斯拉夫语,除了带有动词特征,还同时展现了动作的方式、目的、强度等信息。例如:ишачить这个词除了字面上的“如牛马般的劳作”之外,还暗指工作繁重而劳作者却无怨无悔地顺从着;павлиниться(自高自大),源自павлин(孔雀);бычиться(闷闷不乐),源自бык(公牛);петушиться(怒火中烧),源自петух(公鸡)。这些动词在发展过程中也无一例外的借助了比喻、比较等修辞手法。

二、动物词汇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动物词汇,尤其是与动物有关的寓言和童话故事中,作者借助动物词汇形象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虽然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中动物的生活习性,但由于作品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的对动物的性格特点有程式化的认定。就好比俄罗斯童话和寓言中常将狐狸描述成狡猾奸诈的动物,却没有一个动物学家能准确说出狐狸之所以具备该性格的依据,实际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狡猾的一面。然而,正是这些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反应出了人类的真实世界:激情、贪婪、机警、蠢笨、奸诈、友爱、信任、感激等一切与人类的情感和性格甚至习俗相关的东西。俄罗斯童话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不仅具有原始的特点,还有独具一格的性格特点。俄罗斯人认为他们所描绘的动物都保存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因此通过动物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则更为鲜明、中立,总是充满了善良、怜悯和无私,而西方童话故事中却时常会出现互相仇恨和敌视的场景。可以说,与动物相关的童话故事是基于现实基础上按照人类意识编纂的反应人类一定心理和愿望的故事。

与动物相关的成语、俗语在俄罗斯寓言、童话故事中的运用也不在少数,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克雷洛夫寓言集》,在他之前莱蒙诺索夫,苏马罗科夫,茹科夫斯基都从事过类似的创作,但只有克雷洛夫让寓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正是这些成语、俗语让创作者得以全方位、深入地描绘出了俄罗斯民族勤劳智慧的性格特点。最值得一提的是,克雷洛夫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并不单单是某一个或某些人的化身,而是反映出了特定的社会人群的性格特征。作品中的狮子、熊、狼表现出了统治阶级的行为特征,蜜蜂、绵羊则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创作者睿智地借鉴民间俗语、成语、行话创作出了更多的惯用表达语句:попрыгунья-стрекоза(草蜢-蜻蜓)代指轻浮、粗心大意之人,源自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слонанеприметить(没注意到大象)代指粗心大意之人,源自《好奇的人》;собачьядружба(狗之间的友谊)指代不牢固的友情、关系,源自《隐士和熊》;свиньяподдубом(橡树下的猪)代指蠢笨、没文化的人,源自《橡树下的猪》;кукушкахвалитпетуха(布谷鸟夸奖公鸡)代指虚假的阿谀奉承,源自《布谷鸟和公鸡》等。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不论从修辞角度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俄语中的动物词汇都体现了其民族和地域特色,对该类词汇的研究既有利于俄语学习者对俄罗斯民族性格、风俗等的了解,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与之相应的大量实例。

参考文献

[1] Брославская Е. М. Этнокультурныеособенностизооморфизмов в русском, украинском и английскомязыках.

带动物的成语范文第4篇

童话剧表演,幼儿是主角,他们天生是导演、剧作家和演员的集合体。对于表演主题、剧本改编、道具制作、表演创作,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自觉导向课程的走向,并吸引家长的协同合作,挖掘亲子活动的魅力。这样多通道协作,让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更多体验,获得能力提升。

一、前期铺垫,三位一体参与课程

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切入点,进行课程的选题、计划、实施这一系列过程。如果再加上家长的积极参与,则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从而丰富课程内涵,也无形中有效引导了家长的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用前期铺垫,吸引多方参与。比如,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课程主题,改编剧本,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班级QQ群,组织小型沙龙,探讨课程的走向,吸纳有效建议,丰富课程内容。

例如,大一班沫沫小朋友的爸爸是房产公司职员,曾邀请全班小朋友参观楼盘销售处和开发的新楼盘,结合绘本《青蛙卖池塘》,该班主题课程应运而生。再比如,小一班有家长推荐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并积极提供该绘本用于班级“图书漂流”。家长反映孩子们不但对绘本感兴趣,还开始尝试研究小动物的“嗯嗯”,于是教师审时度势,倡议推动了相关有意义的主题课程,《嗯嗯》表演活动也非常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很好。

二、过程丰富,多种形式调动兴趣

童话剧表演,幼儿当仁不让,担任主体。从剧本到道具、表演、创作,这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兴趣,挖掘他们已有经验,发挥各自的能力水平,获得快乐体验,发现、挖掘自己潜能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发展。

我们可以依据主题开发相关活动,用实地参观、邀请特约嘉宾进课堂等方式拓展幼儿经验;用区域游戏、小组活动为幼儿提供发挥自己创意和潜能的机会;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挖掘社区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等等。

例如《青蛙卖池塘》,沫沫一家发挥优势,在班级表演区场景设置、道具制作方面大显身手;班上的一个学习小组在表演创作环节,于火花撞击中,提议用当地方言植入剧本,显得生活化,更添谐趣感;而班级建构区的相关主题活动中,有小朋友搭建出可以开小门、可以移动的背景小楼,真是创意无限。

三、持续记录,师幼共同展示成果

童话剧表演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成长与收获可以巧妙地使用多样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幼儿个案记录,教师用心观察,本真记录与反思,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追踪记录一个孩子的过程性资料,关注该幼儿的变化与发展;也可以记录一组幼儿的互动,了解本班幼儿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关注幼儿的交往,以便及时调整课程。持续记录,促使教师走进孩子,观察孩子,不断反思调整,不仅积累了资料,也无形中增长了“内功”。

再比如,组织幼儿制作“表演海报”,或完成“调查表”,用以布置主题墙,让幼儿通过参与记录,亲身感受活动过程,分享同伴间的创作成果。大六班表演主题活动《螳螂捕蝉》,依托更大的主题《走进成语世界》,他们设置完成了“我了解的成语”调查表,内容有“带动物的成语”“带数字的成语”,需要亲子完成,里面的动物或者数字让幼儿绘成,其他文字部分由家长完成。孩子们兴趣浓厚,主题墙的呈现,吸引了大家来相互介绍,分享了解彼此的调查发现。

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在表演活动中的即兴创编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鼓励幼儿有更多的创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升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四、拓展表演,亲子演绎增进感情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在幼儿熟悉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用开放式场景和道具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比如传统儿童剧《拔萝卜》,我们提供的服饰道具不拘泥于原故事内容中的角色形象,幼儿自然而然将新角色植入进去,用提供的自然物、半成品,稍加改造,就成了他们需要的道具,结果,幼儿熟悉的“熊大”“灰太狼”等形象也参与进来拔萝卜,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主题精髓。

我们还邀请家长朋友参与亲子表演,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选择角色和道具,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做老师”,即时培训家长,共同参与表演。

带动物的成语范文第5篇

狗是人类的朋友,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英语中的许多表达就与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方人把狗当成人类的朋友,这从英语的很多形容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一般用狗来形容一个人的可爱、友善、忠诚;在很大程度上含有褒义,英语中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和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这样的说法。而中国人把狗看成是下贱的畜生,在中文中跟狗有关的成语和词汇大多是贬义的,如“走狗”、“狗腿子”等。

这样的词汇在含义上有同有异,容易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误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强调和区别,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评价。

那么在教“dog”这个词时,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和英语文化的对比来拓宽知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guard dog(看守人)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可以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在教学“cat”时,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中国人喜欢猫,用“谗猫”比喻人贪嘴,常含有一种亲昵的成分,而在英文中,“cat”却被比喻为包藏祸心的女人。

下面就总结了一些跟狗有关的常用语,希望对学习者学习英语有所帮助:My boss is a jolly dog.(我的老板是一个风趣的家伙。);David works like a dog.(David工作真卖劲儿。);The film must be a real dog.(这部电影一定很糟糕。);Your partner is a dirty dog.(你的合伙人是个卑鄙小人。);The poet died like a dog.(这位诗人潦倒而死。);They treated him like a dog.(他们把他看得粪土不如。);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人难改变。);He is really a dead dog.(他是个没用的东西。);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同时不操戈。);go to the dogs(每况愈下);hang-dog look(愁眉苦脸);If the old dog barks,he give the counsel.(老狗叫,是忠告。);Let sleeping dogs lie./Don’t wake a sleeping dog.(别多事,别惹麻烦。);teach the dog to bark(教狗怎么叫,意指多此一举);Dumb dogs are dangerous.(不叫的狗咬人。);Fight dog,fight bear.(打个青红皂白,一决雌雄。);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own door.(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凶。);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除此之外,与dog有关的词组也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比如:

A:We are just making a living here and I think there is no point in having a dog-eat-dog attitude.

B:You are absolutely right.We should be more cooperative.

A:我们都是在这里谋生,我想采取相互攻击的态度是没有意义的。

B:你是对的,我们应该精诚合作。

但是,在英语中也并非每一个跟dog有关的词汇都是褒义的,我在上文中也提到了因受其他文化影响的缘故,英语中dog一词有时含有贬义,比如俚语going to the dogs,表示“糟糕透顶”;dog in the manger,表示“犬占马槽、自私自利”的意思;dog in the manger表示“占着茅坑不拉屎”;to put on the dog表示“耍派头;卖弄”;to put on the dog表示“耍阔”的影响;go to the dogs意思是“潦倒;破产”。如:

I always thought my friend Pete had a good future.But then he got hooked on heroin and lost his job and his wife――I never saw a man go to the dogs so fast!(我总以为我的朋友皮特是很有前途的,但是后来他吸上了,失去了工作,妻子也走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人落魄得这么快!)

而bitch(母狗),则指泼妇。比如:

Don’t talk to me like that,you bitch!你这泼妇,别跟我这样说话。(慎用)

如果你正在have your day,那么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但如果你on dog days,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dog days指的是the hot test weeks of the summer(夏天最热的几个星期),通常指的是七月第三周到八月第四周这段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三伏天。

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努力工作常用牛马来比喻,而英语中则用狗来表示,短语work like a dog指一个人努力卖命的工作。

这些带动物名称的成语或俗语无疑给英语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表达效果,令语言生色不少,也给学习者学习英语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语言作为人类创造发明的工具之一,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人与动物相依共存,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必然存在大量反映动物名称的词汇,存在着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比喻性短语,并依据动物的外貌及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英汉两种语言中语义间的关系表现在很多方面,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迹。动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一方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动物被人们赋予神性,这些动物形象积淀着特定的民族心理,负载着人们的感情,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动物文化。由于汉英两大民族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习俗,甚至于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上虽然有些类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这就要求语言工作者在学习和传授的过程中,密切结合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社会背景,力求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各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参考文献:

[1]宁亦文.多元语境中的精神图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