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故事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章程》和《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细则》有关规定,现就报送参评第二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项设置
本届金鸡奖作品奖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儿童片、最佳数字电影片(原最佳电视电影片)、最佳纪录片、最佳戏曲片、最佳科教片和最佳美术片。
本届金鸡奖单项奖设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最佳音乐、最佳录音、导演处女作奖。
二、报名范围
(一)2007年6月31日前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审查通过在国内外发行的影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送参评本届金鸡奖作品奖:
1、内地(大陆)电影制片机构拍摄的影片。
2、内地(大陆)电影制片机构与港澳台电影制片机构合作拍摄的影片。
3、内地(大陆)电影制片机构与外国电影制片机构合作拍摄的影片。
4、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审查通过在内地(大陆)发行的港澳台影片(不含港澳台电影制片机构与外国电影制片机构合作拍摄的影片)。
(二)上述条款所述影片中申报单项奖者,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三、报名程序
目前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奖已改为每两年评选一次,因此报名参评的各片种数量增多,为了便于评奖工作的顺利开展,参评报名工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1)数字电影片、科教片、纪录片、戏曲片、美术片报名日期为2007年3月28日――5月31日。
(2)故事片、儿童片报名日期为2007年5月31日――7月31日。
各制片单位报名参评可直接报送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办公室。
四、注意事项
(一)请各申报机构和审核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严格筛选择优申报。
(二)参评作品奖的影片,须认真填写影片参评申报表中所列各项,出品单位名称及其排序、创作人员名称及其排序应与影片字幕一致。
(三)高清数字设备拍摄且已转成胶片的数字电影片,按故事片报名参评。
(四)报送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1、中国电影金鸡奖参评影片申报表和参评单项申报表,以及需详细推荐的材料请打印32份(其中一份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原件);剧照(包括影片剧照、申报参评单项者的剧照或照片)、简要故事梗概(300字以内)、影片拷贝(随拷贝附该影片DVD光盘一张)、数字电影片BEATCOM带(随带附该影片DVD光盘一张)。申报参评最佳编剧奖者,请附电影文学剧本一式两份。
2、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的《电影片发行公映许可证》和数字电影片审查通过证书。
3、报名文字材料(A4规格)以影片为单位(包括影片申报表、单项申报表)装订成册。
(四)影片申报表和单项申报表请登陆.cn下载。
(五)申报时按每本(小本)拷贝100元收取拷贝运输费。拷贝运输费可直接送交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办公室或汇入下列帐户:
户名:中国电影家协会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朝阳区支行樱花分理处(请注明金鸡奖影片拷贝运输费)。
帐号:2610066129
特此通知。
中国电影家协会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联系人:中国影协金鸡奖办公室
孙崇磊 赵华 宋展翎
电话:(010)64210166
(010)64296023
(010)64296016
有这样一名选手,她是连续三届获得世界级选美比赛冠军的第一人;
有这样一位艺人,她是敦煌城市形象的第一位代言人,她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南泥湾》荣获中美电影节“最佳年度导演奖”;
她是一位拥有娇艳的面容、傲人的身姿,又怀揣报国之心的红色艺人;
她是――彭丹。
成长之路
彭丹祖籍山东菏泽,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军人家庭,外公是一名老。在彭丹小时候,外公经常给她讲很多、艰苦奋斗的故事,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畏艰苦、努力勤奋的种子在小彭丹心里慢慢萌芽,为她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丹成长在北京,从小学习芭蕾舞,后成功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凭借过人的天赋加孜孜不倦的努力,14岁时彭丹被公派到全球顶级的艺术学院茱莉亚学院留学,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茱莉亚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成为该院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裔学生。
在美留学期间,彭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取生活费,最多的时候同时做四份兼职。全球顶尖艺术学府的课程压力本就不轻松,又要同时打四份工,很难想象一个只身漂泊异乡的十几岁女孩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在美深造的八年期间,彭丹先后获得了美国华裔小姐冠军,美国中国小姐冠军和世界亚裔小姐总冠军。成为唯一一位在世界选美舞台上荣获三连冠的东方女性。
成名之路
1995年,彭丹参与了由李安监制的英语影片《落鸟》,饰演了女主角林娜。这是彭丹的处女作,该片荣获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片奖”和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七项大奖。在拍完《落鸟》后,彭丹被黄百鸣赏识,应邀到香港拍摄由黄百鸣执导的喜剧惊悚片《狼吻夜惊魂》,彭丹饰演女主角周美诗。出众的身形比例,美艳的外表,加上成熟大方的举止,彭丹立刻在香港走红。此后又主演了《赌圣2》、《运财五福星》、《六魔女》、《三合会》等多部卖座影片,并在香港迅速走红。
名与利并不是彭丹真正想要得到的,她的内心还有对家国的眷恋和深沉的热爱。正在她香港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彭丹毅然选择放弃眼前的名与利,选择回到内地,回到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开始了中国主旋律题材影视剧的拍摄和创作。2000年,彭丹主演了国庆献礼片《开着火车上北京》,饰演第一代内燃机车女司机李秀凤,因此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此后又主演了军事历史题材影片《黄埔军人》、抗战剧《铁道游击队》、《张思德》、《可爱的中国》等,并荣获了国内外的多项大奖,其中《张思德》在业界广受好评,荣获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再现《南泥湾》
凭借多年的积淀与稳扎稳打,彭丹在2012年开始制作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南泥湾》。这部由彭丹编剧、导演和主演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史诗故事片,主要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八路军三五九旅广大指战员在缺衣少粮的条件下,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为保障供给、保卫延安而发生的真实悲壮的故事。该片一经推出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不但被确定为“党的十重点献礼影片”,更先后斩获“2013年最佳新锐导演奖”和“第五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大奖”等殊荣,彭丹更是凭借此部影片在中美国际电视节上摘得“最佳女主角”奖项。彭丹得奖后说:“自己从小在美国学习戏剧和舞蹈,多次在林肯中心、百老汇剧院演出,但在她心中一直有个中国梦,就是凭借一部中国题材的作品在美国获奖,这个梦想终于在洛杉矶得以实现。”
在采访中彭丹说:“电影《南泥湾》中的镜头99%都是实拍,我们选择的外景地在深山老林里,车辆根本没法进去,无路可走,我们每天都要走四十分钟山路才能到达拍摄场地,所有的器械都是靠人力搬运至山里,晚上收工了再搬下山。当时拍摄的时候正是冬天,冰天雪地,艰苦程度不言而喻。等我们拍摄结束回北京后,剧组的每个人都瘦了至少30斤。可以说,我们拍摄的过程,还原了南泥湾,也还原了南泥湾精神。”由于电影的时长限制,在《南泥湾》剪辑时彭丹不得不放弃拍摄过程中留下的许多经典画面、素材,这让许多看过样片的专家、学者感到遗憾和可惜。于是,在电影之外再创作一部电视剧版《南泥湾》,便成了大家和粉丝们对她的期待。如今,心愿也即将成为现实,电视剧版《南泥湾》将在不久后登上荧屏。
众所周知,南泥湾精神浓缩为八个字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在了解彭丹的经历后,不禁慨叹,彭丹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现实版教科书。为人低调、不爱炒作,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彭丹说:“我需要大量时间看书、采风、研究作品,军事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往往很厚重,我需要大量的精力去查资料,根本无瑕顾及其他。”
助力公益
在拍摄主旋律影片、弘扬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的同时,彭丹还致力于公益事业。自1996年至2014年,彭丹连续十八年向四川省金堂县阳光小学十四名贫困失学儿童提供无偿资助。2001年至2010年,彭丹先后两次对四川省康骨医院捐赠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成立了“彭丹爱心基金会”,救助了很多残疾儿童,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该康骨医院收治了大量受伤群众,使灾区百姓在震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2004年,彭丹被聘任为国际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活动“健康形象大使”。2006年,她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捐款,帮助西北地区的贫困家庭。2010年,彭丹向“增爱公益基金会”捐赠了人民币一百万元,并成立了“增爱彭丹专项基金”,为矿难孤残人士和儿童福利事业作出贡献。2013年1月,彭丹当选为甘肃省政协“文化艺术界别”19位委员之一;同年甘肃地震,彭丹自费购买了总值40万元的帐篷、被褥、折叠床等物资救助当地百姓,并在第一时间亲身前往地震灾区,与受难群众吃住同在一起,从心灵上去陪伴他们,在经济上和心理上同时帮助他们完成灾后重建。2014年5月,彭丹被聘任为“一带一路”敦煌市形象代言人。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部儿童故事片,影片名叫《浅蓝深蓝》。这部影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才能取得好成绩。
电影主要讲的是:豆丁与凯文比赛,豆丁输了,也没有朋友了。后来,体育老师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最终,豆丁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豆丁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朋友。
看完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自信加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之处。我的长处是聪明,好学;不足之处是做是马虎和骄傲,特别是期末数学没有考好,但我会努力的。我要向豆丁学习,做事不怕失败;在失败中找回自信。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纪录片 商业化 消费文化 档期营销 营销模式
历经七年艰辛拍摄的“中国首部原生态鸟类故事片”《天赐》于2011年1月21日全国公映,但在春节档硝烟弥漫的众多大片中,《天赐》成了“炮灰”。这部以鸟类为主角的故事化纪录片在德国科隆电影节上曾获“最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奖,在欧洲其他国家反响也很好,在美国卖出了3000万美元的版权,在国内却遭到了不被排片和排在上午场的冷落。导演孙宪无奈发微博向知名导演和影评人求援。其实《天赐》不是第一部遭到冷遇的纪录片,贾樟柯在戛纳电影节上备受称赞的纪录片《海上传奇》也遭遇了票房惨淡的尴尬。可见,目前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举步维艰。
商业化语境中纪录片的尴尬面世
在日益商业化、产业化的电影制作发行过程中,纪录片注定成不了投资人的宠儿。贾樟柯曾坦言:“投资人其实比较反感我拍纪录片,因为市场预见不好。你看‘云之南’纪录片就很难进市场,因为商业电影、娱乐电影已经占了很大的空间。”《天赐》的冷遇也让导演孙宪感慨良多:“现在《天赐》在各地排片场次很不佳,影院理由是观众压根不会喜欢,可我不这么认为,德国科隆电影节上感动了欧洲人的影片为什么不让来感动中国观众呢。恳请影院能多排一场。”在资金和设备都不充分的状况下,海岛上蹲守七年历经生死考验,“拿命换回来的片子”,从一诞生就成了市场的弃儿。“当然这些(艰辛的经历)不足以说明一个影片的品质,不过经历了多少,最后还是用作品说话。如果观众不接受,那我们毫无怨言,但观众没有机会见到,这是影片的一个悲哀。”孙宪一语道出了所有纪录片人的无奈。
与此同时,2011年贺岁片《让子弹飞》、《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则在短短数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相比贺岁片的宣传力度,《天赐》显然远远不够,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该片,而拍摄资金本就严重欠缺的《天赐》更无力去造势宣传。在票房利益驱使下,影院排片自然把票房收入放在首位,明星效应、悬念迭出、宣传造势成就了贺岁片的高票房。而以鸟类为题材的纪录片《天赐》在春节档贺岁片打造的一道道饕餮视觉盛宴中愈发显得单薄。在影院需要票房、媒体需要收视率和广告、观众埋单才是硬道理的市场为先的商业化语境中,纪录片难免尴尬面世的命运。
然而,电影业内流传的“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的艺术标杆又使得孙宪们尽管如履薄冰般踏在纪录片之途的探索中,却依然在执著地坚守,本着对艺术的痴迷和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天赐》制作团队勇敢地在商业化语境中涂上了自己另类的一笔,这一笔诚如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所言:“这部影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讲是一个‘惊喜’,它不是纪录片,而是以鸟类为主体、拟人化的故事片,这为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多类型、多品种创作带来了全新种类,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或许,这是对商业化语境中尴尬生存的纪录片的些许安慰。
消费文化语境中观众“明星期待”感、盲从化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纪录片一度陷入低谷,这固然与纪录片本身选材单调、缺乏创造性有关,但更多的是与电影电视产业化、娱乐元素迅速膨胀、大众媒体强势介入有关。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影视节目的定位和制作受制于经济效益,收视率和票房的高低成为广告收入的直接衡量砝码,因此,迎合观众的喜好和需求成为影视制作的首要考虑因素。“明星效应”成为众多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如2009年邀请172位明星参与创造了4.2亿票房奇迹的《建国大业》,使观众从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明星身上找到了消费,在主流宣传片中添加偶像和娱乐元素,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猎奇和探寻“陌生的熟悉”感心理,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无论是历史题材的《花木兰》、《孔子》、《赵氏孤儿》,还是武打片《十月围城》、《叶问》等都是大牌明星联袂演出,很好地迎合了观众娱乐消费的“明星期待”心理。相比之下,纪录片则显得势单力薄,尤其是国产动物纪录片,没有明星压阵,没有娱乐噱头,即使历经艰辛制作,将原生态的动物世界拍成一部温情的故事片也很难打动绝大部分观众去消费,这也是面对当今消费文化语境《天赐》遭受冷遇的症结所在。
另一方面,很多观众紧跟消费文化的潮流,被媒体牵着走,面对媒体的强势宣传纷纷走进影院,产生盲从化倾向。这与国人的好奇心理不无关系,似乎不跟着消费潮流走就落伍了,加上网络媒体的强大宣传力量,人们对热点问题更是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反映在电影消费方面即“跟着热映走”。而纪录片往往被认为是“一些精英拍给另一些精英看”的,一些纪录片因为对历史和人文的厚重反映与思考,在人们心目中被打上了启蒙教化的烙印,观众很难在消费文化众人皆醉中保持清醒去为纪录片埋单。央视纪录片频道副总监周艳曾说,据她所知,不只是中国,在全世界绝大部分地方,影院放映纪录片能有很大票房的非常少见。纪录片的创作与观众的收看尚未达成良性互动。
对于当今观众电影文化消费心理的变化,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陈山说道:“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疲乏和人际温情的缺失,也由于‘跟着感觉走’的新的文化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的兴起,更由于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介所带来的电子游戏、连环动漫、网络小说、手机短剧等娱乐方式在青少年圈中的流行,21世纪的人们文化欣赏心理也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也是对消费文化语境中《天赐》类纪录片的巨大冲击。
档期营销模式下纪录片与商业片的龟兔赛跑
电影档期作为影响票房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被电影营销者所重视。而我国电影档期的现状是电影经营者对档期经营还停留在粗放阶段,经营各方基本依赖自然档期,因而会出现有时影片扎堆,有时青黄不接的现象。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影片扎堆,抢占档期和避开档期成为很多影片上映所采取的策略。档期营销的结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天赐》由于贺岁档的巨大冲击成了“炮灰”,充分反映出档期营销模式下纪录片与商业片的龟兔赛跑。观众在感情、情绪、理智和信任四种购票动机下,显然由广告、宣传等外界刺激引起感情冲动而产生的“感情动机”在暑期档、国庆档和贺岁档中占很大优势,因此,选在了贺岁档并且几乎零宣传的《天赐》败给贺岁大片也是意料中的。档期营销模式下,商业片的竞争已是异常激烈尚需要合理策划,更不用说以动物为主角的纪录片。比如2008年《画皮》避开暑期档和贺岁档,选择了相对休闲的国庆档,在奥运刚刚结束国人正需要新的口味来享受国庆假期时采用电视、网络、平面媒体、交通视频等全方位广告来造势,激发了观众的“感情冲动”的购票动机从而获得成功。
对于需要长线放映的纪录片来说,观众的购票动机大多是由自身的好奇、快乐、感激等情绪引起的“情绪动机”和建立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中产生的对影片的客观认识后经过主观思维分析产生的“理智动机”,针对这两种动机,发行方应当避开三大黄金档期,进行必要的宣传引导,全面刺激“情绪动机”和“理智动机”人群的购票欲望。
综上可见,在商业化、消费文化、档期营销模式等多元语境中,纪录片的生存困境重重,而纪录片要想突出重围,就需要借鉴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成功经验,探寻多种营销模式。
口碑式的营销策略
在商业社会里,寸时寸金,人人都想用最短的时间赢得最大的利润,影片的发行同样如此。纪录片要想避免在档期营销的大海中沉船,就需要以口碑赢得成功。例如《疯狂的石头》:选择全国网络论坛最具话语权的版主为首批观众,形成话语攻势,营销人员用BBS和博客等阵地进行宣传,并请搜狐网站在首页做了一期热点话题,半日内访问量超过百万,口碑营销策略为《疯狂的石头》带来了潮水般的观众群。由于纪录片的广告宣传很难达到商业大片的高度,而采取口碑式营销策略则可以扬长避短,抓住因“情绪动机”和“理智动机”购票的观众,在影片上映前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造势,请知名影评人和论坛版主观影作评,有了一定网络口碑后再上映。
从“刚刚看了,挺好的,比快餐式的电影给人的思考多”、“如果有朋友问起对电影比较精通的您最近除了喜羊羊还有什么适合儿童看的影片,您不妨推荐《天赐》――通过威海某孤岛上的一只黑尾鸥的成长历程讲述成长、勇气、感恩、亲情,是一个可以边看边回答孩子各种可爱问题的电影”、“所谓‘中国首部×××’往往都是个噱头,但这一次,我为这个‘首部’鼓掌”等部分看了《天赐》的网上影评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能够赢得口碑的影片,然而它的档期却选择失误,并且在营销上缺乏策略,如果它选择在上映前请知名影评人观影评论进行舆论造势,就不至于上映后在微博上求助。
“细水长流型”的排映方式
“细水长流型”的排映方式适于开始观众面不宽广,而越映观众会越多的影片。山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暖春》可以看做“细水长流型”排映的成功典范,影片先从山西开始放映,一个月票房收入150万元;然后又在河北放映,观众热度超过了同期热映的进口大片;转战到新疆仍是热度不减,在乌鲁木齐创下60万元票房的纪录,并有了当地媒体“3天哭出10万”的报道;之后又用一年的时间在上海联和院线做了300多万元票房,可谓收获不小。
中国有句谚语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开始不为人知的优秀纪录片来说,应当尝试“细水长流型”的排映方式,逐步积累票房和口碑。面对影院的档期排片,冷静对待商业片的“生逢其时”和自身的“生不逢时”,用精耕细作、细水长流的发行方式,确保自身票房收入,从慢慢积累开始,积少成多,在旷日持久的时间战和空间战发行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受众定位”的营销方案
在经济化社会消费文化结构中,通过定位受众人群来确保票房成为电影营销者的策略之一,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堪称典范。投资2000万元而票房过亿的《杜拉拉升职记》在融资过程中就拉来了企业圈和时尚圈两大人群,即邀请十来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做荣誉编辑和《穿Prada的女魔头》的造型师加盟,使精英与时尚阶层同时成为本片的受众。同时,虽为内地制作,但请来莫文蔚、黄立行、吴佩慈以确保香港和台湾市场的票房,可谓将受众面覆盖到最大化。
纪录片因娱乐元素少和故事性不强而使受众面相对较小,然而也并非难以开拓。拿《天赐》来说,它以拟人化手法讲述一只失去亲人的小黑尾鸥艰难成长的故事,因饱含着亲情、感恩、成长而感人至深,因此可以将受众定位在儿童和学生群体,甚至包括导演剪辑时删除的片头语“此片献给身处逆境的人”这一群体。有了受众定位,就需要在放映时将潜在受众变为现实受众,选择较有影响力的青少年读物进行介绍,锁定中小学生家长和大学生群体进行宣传,使之有兴趣通过一只小鸟的真实成长去体味人生成长的快乐和不易,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总之,虽然纪录片在多元语境中生存困境重重,但随着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开播和自身营销模式的突围,相信国产纪录片的春天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贺滟波:《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国产贺岁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许苏、胡海华:《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生存困境与对策》,《新闻爱好者》,2009(10)。
3.倪震:《大众文化心理的满足和扩展――中国主流商业片的回顾》,《当代电影》,2010(2)。
我女儿今年10岁,她大约五六岁时也曾抱着电视看“喜羊羊”,如今我问她当年为什么喜欢看,她答说:“年纪小,傻呗。”现在女儿在电脑上追看日本动画片,因为她觉得那些动画片“画得好看”“故事精彩”“有想象力”。是的,“画得好看”是她选择动画片时排在第一位的标准。
作为“70后”,我小时候也常看那些如今已被称为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其中最有名的几部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乃至稍晚些的《葫芦兄弟》,仔细想来,若按今日有些朋友的评价标准,都是有暴力的。打与杀、斗争与消灭的片段,几乎是这些作品故事主线上开出的最诱人观赏的花朵。但也就在那一串火烧雷劈抽筋剥皮之中,经典成为了经典。
在我小的时候,似乎没有人说这是儿童不宜的,也鲜闻有孩子是因受这些动画片的鼓舞而成了暴力的崇拜者。
但我确也不喜欢“喜羊羊”或者“熊出没”。我厌恶它们不是因为宣扬了暴力或愚笨,而是因为缺乏美感。在我看来,缺乏美感与想象力,才是如今这些国产动画最大之罪。它们不会教小朋友打或烧,却会让小朋友对美的事物渐渐失去判断力。是为隐毒,尤其可憎。
在中国,动画片最早是被称为“美术片”的。在词典上查“美术”的定义,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是艺术,首先应该是美的。
上世纪50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厂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其后便有了《大闹天宫》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当时有外国的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因为美,才可能称为经典,才有资格被流传。
我问女儿为什么从不看“熊出没”,她说那画得太丑了,“大树树根居然是平的!”
如今的许多国产动画片是不美的,甚至是丑的,丑到稍微有点自己想法的孩子,都会主动放弃它们,转而寻找在他们看来富有美感的动画片,不管它来自日本还是美国。在我看来,其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这种群体性的追寻和期待中,缺少了来自中国的传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