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春天的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情感因素 应用
一、话题的提出:直面信息技术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触电脑,基本上清楚上网冲浪的乐趣,一旦信息技术课堂缺少魅力,很多学生就会转向其他,所谓心不在焉,一部分学生(多为女生)学习比较感性,单纯从知识、技术层面难以撩拨他们的心弦,他们更希望学习建构在一个感性空间的基础上。
如何用情感元素调剂课堂,这就引发了一个新的话题。切合教材内容的情景交融,会更加促进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乐学”氛围。
二、情感因素作用于课堂的可行性实验
1.提出设想:“情牵一线”
现行条件下,学校分配给高一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是每周2个课时,如何让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从而到达1+1+1>3的效果。
曾有老师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按呈现给学生的明暗程度来比较课堂几条主线的关系:任务线是贯穿课堂的明线,教师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学习,从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知能与方法线即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过程线,重在通过学生的探究,也可以由教师讲授完成,可称为半明线。而情感线基本不直接呈现给学生,靠教师预设及在生成时把握机会,以“渗透”的方式积极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个人十分欣赏这位老师的设计:“情感线”贯穿着整个教学的始终。比较遗憾的地方是:没有指出课堂内怎样的情感发展可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的观点是:上一节课犹如唱一首歌,能调动全场的气氛,感染到在座的所有人,就能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我描述中,情感线以同一基调贯穿教学始终,并且围绕一个中心较高起点出场,唤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在这条情感线的引领下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当情感累积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学生学习获得显著的成效。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或多或少都有情感因素的参与,之所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原因主要在于情感投入的时间和广度上存在差别。情感线一旦产生断点,学生的学习热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2.尝试操作:情感体现与情境创设浑然一体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倍受青睐,但上一个任务与下一个任务如何自然过渡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我尝试了用情感线来连接,过程如下(实验用的两个班级分别冠以甲班、乙班):
教学内容:理解并学会应用Excel“自动筛选”的数据处理方式。操作要求:正确使用“自动筛选前10个”、“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中的“与”、“或”关系词及大于等于小于等关系。
两个班设计不同之处:甲班学生操作部分在不同的Excel文档中体验,文档与文档之间没必然的联系;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启发下,乙班设计了“搜捕罪犯”的教学情境,嫌疑犯的名单存放在Excel文档中,通过Excel文档的一次次筛选,排除不符合特征的嫌疑犯,最后确认一人为罪犯。确认罪犯的5条线索分别存放在5个不同的Word文档中(除了第一个文档,其他四个都加密),而打开Word文档的密码是上次筛选后重新确认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数。由于每次筛选方式都不一样,因此,经过5作基本上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学会了“自动筛选”的数据处理方式,同时也了解到Word文档还可以加密。
实验结论:甲班学生操作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由于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基本可以接受,但没多少乐趣可言,仅仅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效率不高,事后印象也不深刻。乙班在一个完整的情境教学环境中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学生完全沉静在“小柯南破案”的情境中,情感流露自然,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学效果显著。
三、情布机房,爱满课堂
1.以诚感人,以情动人
作为课堂中情绪的主导者――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成长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真心喜欢学生
套用一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老师应该跟学生互相沟通,多加关心、多点宽容,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如此就能获得学生的肯定与支持,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一句空话。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运用自身的行为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内蕴”的情感因素,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潜伏”的情感。
3.两个“一”工程倾情打造信息技术课堂
第一个“一”是认真上好第一课。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学生往往是抱着极大的热情的,尽管学生将信息技术狭隘地理解为计算机,甚至是网上冲浪,因为他们知道这门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种不同,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是我们教师的一件大事。另一个“一”比较长久――上好每节课的第一环节,说好每节课的第一句话。高情感投入的导语或情境创设可以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调。
4.好“设备”带给学生好心情
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调试机器,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不要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设备的故障而手忙脚乱,影响教学;其次,要做好环境的保洁。保持环境的整洁,既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又为他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科知识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从而达到知情结合、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有能力的教师可自行研发教学软件,在教研活动中,看到个别老师开发的教学平台很受学生喜欢。像一老师把课堂内所有的知识点、操作任务均放在同一平台上,操作界面与游戏设置类似,会累计“积分”,随着知识技能的提高,学生的等级也在不断上升。投其所好的学习评价机制,让学生做题乐趣横生,值得借鉴。
古人曾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课堂在老师尽心布置下,学生置身于一个想象的学习情境中,扮演某个角色,有了学习兴趣,肯定会付诸于实际行动,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难题。在不知不觉的时间流逝中,大家都获得了“丰收”。
关键词:动态生成;课堂;创造
一、开放思想,让动态生成创造课堂的自然之美
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中从教者要开放思想,大胆放开手脚,给学生以广阔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为所欲为”,高度发挥其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上不再只能是教师提问学生了,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随机向老师提出问题,向同学提出疑问;而教师则不再是课堂简单的主宰者,而是以民主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出现,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释疑问难,可组织学生间集思广益、互相问答,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究学习,解决难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方法,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毫不藏拙,哪怕是出现“难堪”的场面,亦能在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中得以化解,师生定能一起体验攻克难关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尽展课堂的自然之美。
二、春风化雨,让动态生成创造课堂的人文之美
《辞海》中说,所谓动态即“运动变化的状态”。所谓“生成”,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它与预设相对应。它没有既定的、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见动态生成具有偶发性、不确定性、随机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成机会来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人文思想熏陶教育,必将产生良好的效果,展现课堂的人文之美。
如,作者教学《四季》一课,学习第一节“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师问:从“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你体会到了些什么?沉默片刻后,生1答:我体会到了小草刚刚钻出地面,他很高兴,因为这是生命的开始。生2:我体会到小草刚刚出生和春天一样充满希望,他很幸福,很兴奋。生3:我体会到了小草是在春天里长出来的,他是春天的一部分,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爱春天,所以他说,他是春天。师:真不错,听同学们的陈述,我们感受到了满堂的春意,那么除了草芽说“我是春天”外,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我是春天”?生1:桃花说:“我是春天。”生2:白云说:“我是春天。”师问:可以吗?生4:不可以,因为白云是不会说话的。生3:不可以,因为白云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师:真好,白云不是春天独有的特征。生5:小朋友说:“我是春天!”生1:不对,小朋友也是一年四季都有的。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老师抓住“小朋友就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这个生成性的教育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过程,马上加以引导,问:“小朋友可以说‘我是春天’吗?”激发学生思考、讨论,我想学生的观点会非常丰富,最后老师小结:“对啊,小朋友就是春天,你们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生机――勃――勃!”让学生得到生命的真实成长感受,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正是春天,更是祖国的希望,对学生渗透了人文素养,同时对“春天”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个教学过程可谓是“在不经意间见真意”,教师顺势而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情感教育、思想熏陶,如春风化雨般付诸无形之中,真是润物无声。
三、文本对话,让动态生成创造课堂的智慧之美
1围绕课题,设计巧妙
题目是眼睛,老师从课题入手,直奔中心,设计教学,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她围绕“春天来了”,设计了“找春天―看春天―听春天―闻春天―演春天―说春天”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如在找春天环节中,老师说:“春姐姐回来了,你在哪里见到了她?她是什么样子?想一想,请告诉大家。”由于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发言特别积极,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说:“春天来了,小溪又唱起了快乐的歌。”有的说:“春天来了,解放广场上的风筝飞起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做游戏。”有的说:“草绿了,花开了,白河边的柳枝拖着长长的发辫随风跳舞”。总之,学生的发言精彩不断,使听课的老师都感到惊讶,不断为学生的出色表现鼓掌叫好,老师匠心独运,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即语文,效果显而易见。再如“说春天”环节中,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学生按提供的思路:找―听―闻―想―说进行口语交际,要求是(电脑出示):①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得一颗星;②能说几句完整的话,得一颗星;③能用上打比方或拟人的方法,得一颗星;④说的时候能带上动作,得一颗星;⑤能用上老师提供的词句,得一颗星(电脑出示许多词句)。学生明白要求后,看着出示的画面,小组内互相交流,有些学生在交流时按耐不住高兴的心情,手舞足蹈,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学生互评,个性张扬。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有意识的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春天景物特征的内容,用儿童的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到春天美,老师的语言美,老师说,学生听评,学生听得很认真,评价切中要点,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的语言优美,但表情不自然,不能得五颗星。”话语刚落,教室里又是一阵热烈掌声。其他环节也各不相同,学生在每个环节中都能积极参与,快乐着,收获着。
2创设情境,重在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如课一开始,老师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然后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边拍手边唱,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听春天环节中,老师配乐播放了有小鸟、春雨、春风、青蛙、小蜜蜂等学生熟悉的春景画面,且有小动物的鸣叫声,让学生倾听感受,学生通过看听,知道春天来了,小动物们也很高兴,张开喉咙,尽情欢歌,为春光增添乐趣,观察之后,老师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位学生说:“我看到一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春天多美呀,我可以在树枝上做早操了。”学生在直观体验的基础上,说了许多优美充满童趣的语句,老师穿梭在学生中间,不断鼓励表扬,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非常快乐。
3方法灵活,重在学法指导
以观察春天为载体,运用创画途径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主题:
依据我校《动态课堂的生成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这一国家级实验课题,确立了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低年级配画写话的有效指导促成动态课堂的生成”。
设计理念:
构建开放的课堂运行体系,把适合时节、适合学生写话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准备(课件)与学生自身实践体验、再创造相结合,感受春天景色的美,激发学生表达的意愿。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培养观察力。
2.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并画下与写下自己的发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乐于感受生活,再现生活的能力,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通过画画与写话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加强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观察与创画、说话、写话中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促成动态课堂的生成。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周末观察春天的校园、小河、公园等并画一幅《春景图》。
2.教师实拍春景及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与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让兴趣成为写话的催化剂
1.播放动漫《春天在哪里》。
2.同桌交流:从歌曲中,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并悄悄告诉同桌。
3.我是成语小富翁:师生共同说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4.试用一个词联想美丽的春景。
二、走进春天――让交流成为写话的前奏
1.出示课件:播放老师踏春的视频与图片。(老师配下水文)
2.学生展示自己画的《春景图》。
3.小组评画并选出有优秀的作品展示。[评画指标:整洁,色彩感强,有代表春天特征的事物(景、物、人),构思巧妙。]
4.说画。
(1)说自己画得最得意的一处。找一处画得最得意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要求语言能打动别人。(示例:发现了什么样的景物+它想干什么,如:校园里迎春花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开心地看着做游戏的小朋友。)
(2)添画。允许你借别人的新发现来充实自己的画面。
(3)说自己整张的画。
■
三、我手写我心――以文绘春
师:最有能耐和最值得奖励的是把依照图画说的话记录下来。
■
四、评改为写话添彩
1.自读自评。用愉快的心情把自己的写话美美地读上两遍并修改。
2.小组交换,按“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的思路评说。
3.推荐优秀代表作品宣读。师生合作评议。
板书设计:
配画写话――春景图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美术兴趣
美术课程作为“副科”,本应摆脱掉枯燥的学习模式。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必须利用符合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情境创设的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情境创设,等等。在情境的刺激下,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自然参与课堂。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罐和壶”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与“罐和壶”这一主题相适宜的音乐,再利用幻灯片呈现各种各样的古代的罐。与之相配的音乐,再加上古代罐的图片的刺激,将学生的情绪带起来,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其次,为了将美术课堂推向,教师设计简单的问题,促进学生互动:这些古代的罐有什么特点?他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最后,学生结合刚刚所看到的图片和美术认知,一起互动交流讨论罐的特点、罐的制作材料,美术课堂极为热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断浓厚起来。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美术课堂的应用能够取到激趣的作用。
2.丰富教学方式,调动参与课堂
“教”和“学”的方式要不断变化,才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以全面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调动学生参与美术课堂。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春天的色彩”这一课时,教师以丰富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为了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情,教师与学生一起欢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春天的色彩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快点分头行动吧,快点找找春天在哪里。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活动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在规定的区域内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感知春天的色彩。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走回教室,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的色彩。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呈现有关春天的色彩的绘画作品,促进直观感知。室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彻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变得更高。
3.设计美术活动,满足兴趣需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定的美术活动。小学生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美术学习方式,他们需要平台施展自己的美术才能;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认可;他们的兴趣需求也需要通过活动来得到满足。为此,教师必须结合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设计美术活动,并利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刺激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我也能造飞机”这一课时,教师设计“美术创造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次美术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了解完飞机的基本造型之后,旨在发挥学生想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利用美术的方式创作具有特色、与众不同的飞机。奖励方法:从班上抽选几名学生,担任学生“评委”,一起评出最佳创意、最具特色的飞机作品,教师奖励水彩笔一盒。在创作中,学生可以想象飞机造型,还可以利用组合拼装方式创作。灵活开放的美术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作品层出不穷。
4.注重激励评价,强化美术兴趣
在实施兴趣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注重激励评价的实施,以强化学生的美术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激励性评价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得到鼓励、赞美,才会有更强的动力、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为此,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对苏少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我也能造飞机”这一课进行评价时,教师采取激励评价,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本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飞机作品。对于层出不穷、各具创意的飞机作品,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并挖掘“闪光点”。例如,有的学生的飞机作品融合了直升机、客机的特点,利用组合拼装方式设计出全新的飞机,非常具有创意,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作品非常创意,融合了不同飞机的组成部分,使其变成让人眼前一亮的飞机。无论是外观还是实用方面,都非常棒。在评价时,多赞扬、鼓励学生,同时也要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但要注意口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