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监测方法
1环境监测和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是指监测部门利用监测技术设备,依照规定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对环境质量或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各个关键项的监测,并且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做出合理的分析,以全面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1-3]。首先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并取样调查,取样监测水源、土壤以及大气中的粉尘颗粒含量;然后,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监控布点,监控布点必须均匀,有代表性;之后,采集各阶段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含量的数据;最后,将监测采集到的数据与以往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出当地环境污染状况和发展形势,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环境监测一般采用间断性或不间断的监测方式,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或浓度,分析污染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按照监测原理,环境监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4-6]。物理法、化学法可以直接测定污染物,环境监测更加有效,而生物法则根据某些敏感性生物反应来判定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虽然比较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操作形式来看,环境监测方法又分为四种。一是常规监测,又称简易法,主要有检气管法、比色分析法以及专业环境检测器监测法。二是连续自动监测,采用一整套完善的连续监测系统对环境进行监测,该方法常用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监测中。三是遥感监测,常常利用不同色谱相位和红外线探测,利用气相色谱有效分析苯、二甲苯、多环芳烃、酚类、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四是生物监测法,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环境污染,可以直接地反映环境问题,在大气监测和水质监测中运用较多。其中,大气监测是通过观察大气中某些植物的生理反应,测定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估测大气污染状况;水质监测则是根据水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为遏制污染源,控制污染物,降低污染物含量,制定环境标准和环境预测预警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根据[7-8]。
2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确定环境治理的方向和目标
环境治理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生态环境部门、环境保护团体和大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治理前,人们必须明确环境治理方向,因为盲目治理只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也大大降低治理难度,让治理工作者明确要治理什么,从哪方面治理,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环境探测器作为环境工作的先驱设备,它可以有效地反馈污染物的源头、污染物的组分和含量,反映污染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以便生态环境部门有效应对。我国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大气、土壤、水三大板块,通过监测分析,生态环境部门便可制定治理策略、环保规划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以明确治理方向。例如,监测数据表明,颗粒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部门要遏制颗粒物的来源,控制颗粒物的排放量,还人们碧水蓝天。
2.2促进环境治理有条不紊地开展
每个城市具有各自的发展特色,有的城市以重工业为主,有的城市以旅游业为主,有的城市以轻工业为主,造成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因素各不相同。所以,环境治理不能以偏概全,人们要针对不同地区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环境治理不单单要明确治理方向,还要有条不紊地实施。环境监测就是对环境的“体检”,人们通过“体检”可以发现环境问题,将污染问题依主次、类型和特点进行分类,实现有序治理,重点清理危害大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危害较弱的污染物,以改善环境治理方法,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因此,人们要立足于环境监测,分析污染物的类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有序开展环境治理工作[9-11]。
2.3提高环境治理的实效性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整体比较严重,环境治理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往往是发现一项问题,开展一项治理工作,对于尚未造成严重影响的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会增加环境治理的重复性,治理效率大大降低,最终收效甚微。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将污染问题反馈给生态环境部门,后者可以根据污染特点,快速做出反应,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环境监测不仅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实效性,也能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消耗。例如,有的农民环保意识薄弱,为了节省成本,直接焚烧秸秆,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每年生态环境部门都会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甚至安排人员轮流值班,但是效果很不理想,直接原因是人员有限、监测区域范围大。各个区域可以配置连续自动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秸秆焚烧,一旦发现监测数据波动,马上出动人员制止秸秆焚烧行为,提高环境治理的实时性[12-14]。
2.4为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费征收提供可靠依据
城市经济发展要依靠重工业、轻工业、餐饮业和旅游业等的支持。它们虽然可以促进城市发展,但是也会影响城市环境。因此,在治理环境时,每个城市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和处罚制度。其间,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费征收和处罚标准制定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只有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降低经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每个项目的实施建设都必须经过生态环境部门的严格评估,符合要求的才能得到审批。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高效地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环境影响评价要素,使环评工作有理有据地进行。此外,排污费的征收标准不是随意设置的,人们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进行合理划分,按污染物级别征收相应费用,这些数据同样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来获得。征收排污费可以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让企业明白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也可用于环境治理,改善环境。
2.5可以为公众提供参与环境治理的平台
环境治理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成为一句空话,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心里,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治理环境。当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公众号,适时环境监测数据,让人们了解环境状况和环境治理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人员可以将每日的监测数据到公众平台,收集大众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6可以提供破坏环境行为的量刑标准
环境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与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绝不姑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已将破坏环境的行为纳入刑法范围,而环境监测就为环境破坏行为判断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以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判决。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治理迫在眉睫,但部分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用落后设备,导致工业废气未经充分处理便直接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一些制造行业排污设备本该每年一检,但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较差,直接忽略排污设备检修,导致周边土壤、水质受到污染。这都属于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要运用环境监测设备测定污染物的浓度或含量,对涉污企业做出违法评定后进行相应处罚。环境监测可以监督和警示工业企业,使其增强环保意识,规范运营,重视环保设备检修,防止发生环境污染。
长时间以来,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通常忽视了环境资源,没有把它当做企业的一种资产进行核算。忽略了对“自然成本”的计算,只计算人工成本。矿业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往往没有计算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的成本,而只是对制造成本进行简单核算。这种忽视矿产资源的做法导致矿业企业为减少制造成本,大量占用生态资源,从而陷入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困境,这不仅直接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对城市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处理这些环境问题,政府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要求严格执行矿山复垦保证金制度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依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充分披露环境信息的体系。因此,实行环境会计对于矿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环境会计在矿业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关于实行环境会计,目前存在两种主张,其中一种认为可将环境项目添加到原有会计报表中,并且通过运用财务报表附注以及相关说明来反映非货币化会计信息;另有一种主张单独反映环境会计信息,可通过重新设计会计报表体系来实现。但由于我国传统会计报表已经比较成熟,体系较完善,而当前的环境会计仍然处在试点阶段,缺乏完善的相关制度,如果将两者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很不协调,不仅影响了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的比较,而且报告的会计信息也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构建矿业城市环境会计体系时,可将传统的会计体系作为依据,利用原有的会计报表来反映有关环境会计的货币化信息,通过环境信息报告形式来反映环境会计的非货币化信息。在该会计报表体系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再合并传统会计报表和环境会计报表,对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工作进行适当简化。在环境会计相关信息中,环境会计要素相关信息是最主要的内容。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反映的是在环境财务报告中正式反映的、和环境因素直接联系的、并且能够通过货币化形式计量的信息。以下是环境会计要素信息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指的是企业在已经取得的,并且可能会产生效益的、以货币形式计量的环境资源。在会计工作中,可通过设立具体的科目来反映或确认环境资产。在资产类科目中按照保护环境的各项投入设立“环境资产”、“环境资源投资”和“自然资产”等,例如用于反映矿业企业应从环境污染方取得的赔偿款的“应收环境破坏赔偿款”;用于反映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矿业企业由于提供了相关环境治理服务应取得款项的“应收环境治理款”;用于反映由于环境保护应取得的“环保补贴款”;此外,还要增添环境保护固定资产、环境保护无形资产、待摊环境费用、资产累计折旧等。
(二)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指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和环境成本有关的、并且符合复杂确认标准的义务。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企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企业应当因此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形成负债。而且在当前矿业城市环境治理任务非常艰巨的形势下,环境治理的支出成本费用通常较高,所以,在会计报表信息中,应当全面反映出债务。同时,还要通过有效手段对企业以后有可能出现的负债进行报告。在矿业城市环境会计中,这些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做法是:设置具体的科目来披露矿业企业的环境负债,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反映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并给其他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害时,所应赔偿的的“应付环境破坏支出”;反映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矿业企业应当支付的相关费用的“应付环保费”;用于反映企业因环境治理投资而从外部借入的款项的“环境治理投资借款”。还要增添应交资源税、应交环保税、环境污染预计负债等相关科目。
(三)环境收入
环境收入指的是在会计报告中用来表示企业积极做好控制环境污染工作、积极保护环境,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收入充分反映矿业企业在减少对环境不良影响,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中获得的经济效果。按照计量依据的确定情况来划分,可将环境保护收入分为两种:推定收入与实质收入。实质收入主要是指可通过现有的财务会计数据计量的收入,其中包括:因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而获得的能源节约收入、因生产经营环保产品或绿色产品而带来的经济效果、资源回收利用带来的收入等。而推定收入主要是指没有相关的财务数据作为参照,只能按照环境经济学、环境统计学等进行推算的经济收入,其中包括:矿业企业因树立保护环境形成的公众形象而增加的销售收入、企业因降低“工业三废”而节约的环境治理费用或赔偿款等。此外,其他的环境收入还包含有:国家对环境保护过程中有突出成就的矿业企业发放的奖金、利用“工业三废”减免的所得税额、企业在控制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取得的政府补贴等。
(四)环境费用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人们在核算环境费用时,只是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费用进行简单计算,但实际上这只是环境费用的很小的部分,无法全面地反映环境费用的。在完整的会计核算中,环境费用还应当包含以下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生态资源保护费用、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等。只有全面准确地计算环境费用,才能够真实地披露环境保护所需的成本费用。
三、结束语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生态保护;治理对策
1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污染问题及成因
1.1污染问题
1.1.1水污染
农村的水污染除了有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客观因素外,还有城市污染转移、乡镇企业粗放发展,农民耕田种地过程中使用化肥和农药、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等人为因素,而这些综合因素导致的农村水污染问题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1.1.2土壤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迅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提高可用耕地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某些地区的农民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以及农药,土壤沙化、重金属污染越来越重,严重造成土壤污染。
1.1.3固体废弃物污染
近年来,在农村工业化速度加快的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形势也日益严峻,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畜禽粪便等。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有扩大态势,对农村环境造成的破坏亟待解决。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浙江省嘉兴市的平湖市,2016年农村垃圾处置量占比达到了市区生活垃圾的2倍多,大量农业垃圾、工业垃圾混入其中,随之而来的是畜禽粪便堆积所带来的污染,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1.1.4大气污染
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等不良行为,目前节能环保农村拆建工作较为频繁,产生了大量的粉尘。近几年秋冬季节频繁出现的灰霾天气,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科学治理农村大气环境是保护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1.2污染成因
1.2.1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大为改善,但资金存在很大缺口,用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更加少,就以株洲为例,大多乡镇就是简单建几个垃圾集中点。这些都制约着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的发展。另外,农村环保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大多数街道乡镇缺少环保执法力量,相应环保检测设备比较缺乏,无法发挥出其自身的检测监管作用。以上多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1.2.2城市工业污染的转移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农村地区的污染往往是综合性的,这些污染当中,工业污染确实是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一些造纸、化工等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被逐渐淘汰并逐步迁建至城郊及农村,虽然给农村带来了投资,给农民提供了方便的就业机会,但这些企业的污染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加上农村本来的基础设施并不健全,因此城市工业污染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1.2.3农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
虽然社会舆论、管理层已经将环保问题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作为基层的部分领导及农民大众并未提高认识,其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究其原因:①部分基层管理者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②部分乡镇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经营模式尚未转型升级,在粗放的管理下时常出现私自排污的现象;③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当淡薄,群众对于破坏自身及周边环境的行为缺乏举报意识和渠道。
1.2.4农业生产中的综合污染
由于当前农村农民缺少化肥施肥方面专业的技术指导,往往是按照传统经验进行施肥,所以很容易出现大量使用化肥情况。同时,由于肥料没有被合理使用,氮、钾等化学成分使用比例不正确,会直接造成土壤有机物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不足,进而出现板结现象。另外农村畜牧养殖不规范排泄物直排、稻麦秸秆缺乏科学方法有效处理也进一步导致土壤以外的水环境、空气等出现污染。
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2.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统筹生态保护
(1)坚持依法治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农村体制机制的束缚,让农村不为转型发展拖后腿。(2)实施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立农村生态保护红线体系,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和精神,切实加强农村生态修复。(3)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创建。(4)加强成熟的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重点加强农村农民的农业生产教育,同时大力推广和宣传污染处理技术,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2.2强化环境管理,提升环境监督
(1)推进先进治理模式进入农村。目前有部分省市街道的污染源治理设施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不仅明显提高了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而且降低了排污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成本,值得大力在乡镇企业较多的农村推广。(2)严格执行环境功能区划。政府应继续坚持“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行”的原则。实施阶梯式的管控措施和负面清单,全面把握城市和农村等环境区划的生态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3)鼓励农村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农民个人及环保组织以及社区等基层单位的作用。
2.3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要解决农村环保问题,应切实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把提升环保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只有这样,农村的环境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首先要对农村管理者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将环境保护作为工作考核重要指标,改变以往单纯谋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识。(2)利用社区公告、活动及新媒体等传播手段普及环境保护知识,通过持续的的宣传教导,让农民建立起科学地、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环保工作中。只有管理者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建立起来,才能将环境保护的工作更好的落实到实处。
2.4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农村、农民要全面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科学可持续发展。(1)加快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提升改造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点,大力培育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教育培训、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农业+”新业态。(2)推广应用粮经轮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给农村引进和培育综合利用市场主体。(3)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低毒高效农药,扩大农家肥、有机肥施用面积,使区域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3结论
农村曾是迁居城市的一代人美好的回忆,倘若因为农村工业化加速,使得农村自然风景遭到破坏,则得不偿失。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应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方针政策,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强势推进城乡一体化治理进程,加强治污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建设并更要保护好美丽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张长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大河报,2015:44~56.
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特点。然而,如今苏州的水环境问题与其秀丽的江南水乡的形象极不相称。本文在了解苏州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水质恶化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水环境;治理;对策
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进程的加快,人们排入河网水体的污染物大量增加,河道水质恶化常年处于“劣V类”状态,这严重减弱了江南的风情韵味。因此,从源头遏制住水质的进一步恶化迫在眉睫,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是相当必要的。
1苏州市水环境现状及原因
苏州一直以来都有“东方水城”的美誉,但是近些年来为了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过度使用,排污量增大,这些都使得全市的水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1.1苏州市水环境问题
苏州市现在的水环境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就是除饮用取水口、沿太湖个别断面维持在较好水平外,内河水质仍在不断恶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其次,由于居民水患意识淡薄,垃圾、污水随便排放,这些都导致苏州城区周边河道的水质变差,加剧河道的污染程度;最后根据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研究表明太湖水域局部水质污染仍然较重,因为目前污水治理力度跟不上污染的速度。
1.2水体污染原因
苏州市的水体污染成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改革开放之后,苏州市的城镇建设加快,城市人口增加,这就逐渐形成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供水聚集、排水聚集的新格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都成为制约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物资消耗高等原因,即使我国对工业废水排放提出了严格标准还是不能很好得实施;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不适应如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使得管道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城市每天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垃圾,这些垃圾由于处理不当,大量高浓度渗滤液渗透进地下水或注入地表水体中,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在农村,农药、化肥过度使用,这些以及生活污水、家禽粪便等都会直接排入河道,加速水环境恶化;不当的水利工程建设破坏了水体的自然循环和净污能力。
1.3污染源介绍
首先是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在水污染总量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需要重点监督治理的,然后是生活污染源,随着城市人口总量的增加,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最后还有农业面污染源和水产养殖污染等。
2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结合不同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制定适合不同水域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可以达到遏制水质恶化的目标,逐渐恢复河湖的生态环境。
2.1完善规划和法规体系
首先,可以针对苏州市水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各类治水规划,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完善规划以控制水质污染,保护水资源;然后对于原有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水务发展需要的相关法规和规章,要修改和完善,以形成完备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最后,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来宣传水资源治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同时还要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减少甚至杜绝污染水体行为的发生。
2.2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第一,结合苏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实施外来污水入侵控制工程,以隔断大运河来水的影响,在重要河道建设水闸,将外来污水拒之城外;第二,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如完善排水管网,以有效提高污水截流处理率,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排放量的处理要求;第三,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包括理顺河网水系,拓浚引水河道,疏浚各级河道三个过程,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河道的有效管理办法和措施,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的状况;第四,引水改善水环境,引水稀释能激活水流,使水体的自净系数增大,增加水中氧气浓度,水生微生物、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相应增加,通过多种生物的新城代谢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第五,生态修复水环境,比如建设河道生态护岸,恢复水生植被,投加微生物制剂,投放微型浮游动物,深层曝气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恶劣的水环境。
2.3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首先,可以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将全市的水源保护区划定水功能区,对水功能区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强化管理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其次,优化配置水资源,比如将优质水源水净化后供给居民生活饮用水,将一般河湖水水供给工业冷却用水,按照水资源的质量等级来确定供水对象,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再次,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确定排污权交易范围,建立排污交易市场,促进排污权有偿转让;最后,加强水质监管,逐步建立健全自动测报和预警系统,提高对突发污染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2.4积极推行节约用水
中水具有量大稳定、成本低等特点,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冷却水、喷泉用水等,开发利用中水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为城镇供水开辟第二水源。改善水环境最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总结
苏州市经济发达又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苏州的美好形象。因此,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刻不容缓。只要弄清造成苏州水污染的原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治理,相信苏州市的水环境面貌会有较大改善,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作者:严佳 单位: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杨积德,沈桢,陈美丹等.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与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6):6-10.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危害的物质含量进行监测,以此来确定环境的质量水平。通过环境监测将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最基本的保证,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背景调查、现场采样、优化布点以及数据收集等,主要是通过计划环境监测方案然后对该区域环境进行采样,然后根据采样得到的数据加以分析,最后获得环境的综合信息。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环境监测的范围很广,例如对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都能有很好的检测作用。本文将详述环境监测的意义、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目的及任务、环境监测的技术以及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1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意义及其分类
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时,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例如为了建立大型厂区而开山毁林造成了绿色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得空气中的CO2含量升高,从而造成了酸雨以及全球变暖等恶劣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但是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话就可以分析得到那些地区的CO2或其他有危害物质的含量超标,然后对于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地区进行综合治理,例如进行植树造林或关闭能够产生有害物质的工厂。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对环境有高污染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对于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所以要通过环境监测对于这样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测,监测其排出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如果超标排放应停工整改,整改不合格应予以关闭。所以环境监测为我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保障,两者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的共同协作将能够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1]。
环境监测有很多种方式,其主要是按照监测目的、监测介质对象、监测区域以及检测性质等来进行分类,通过对环境监测的分类将能够更好的实施环境监测工作。
1.1 依照监测目的分类
1.1.1 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其检测范围包括对污染物的检测、污染物排放量的检测以及对污染的检测。监视性监测的主要方式是对检测的区域进行长期定点的检测,并记录所检测的数据,通过和以往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便可以得到现阶段的环境污染趋势,如果环境有恶化现象,则对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2]。
1.1.2 定点性检测
在环境发生污染事故时,需要对事故区域予以及时检测,方便确定污染源的大致位置。并通过检测得到有害物质的扩散情况,例如及时掌握有害物质的扩散速度及方向,并预计污染的波及区域。环境监测将能够为国家对于污染事故实施仲裁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预告近期的环境污染情况。
1.1.3 研究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主要用于科研,即所从事的环境监测是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的,其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对于这种环境监测要求更加严格,监测的任务也非常单一,研究性监测所测定的数据也更加准确[3]。
1.2 依照监测介质的分类
由于环境监测的范围很广,所以其检测的介质也不尽相同。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常用的检测介质有声音、震动、固体废物、水质、土质、气体、热能以及光,环境的变化可以引起上述因素的变化,通过检测这些介质含量或成分的改变就能够确定环境是否遭受污染,并可以得到环境遭受污染的严重程度。监测介质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个角落,一旦某一地区的环境遭受污染便可以通过监测介质得到的相应的信息。
1.3 依照监测区域的分类
环境监测有许多环境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分布很广泛,但是可以大致的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厂区监测主要是针对一些对环境存在污染情况的厂区,这些厂区可能超量排放有毒物质,通过对厂区进行环境监测将能够有效的控制厂区对于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经常超量排放有害物质的厂区应予以关闭。而区域监测主要是对于某一较大面积的区域进行环境监测,区域监测主要用于旅游景区或是大气的检测[4]。
2 环境监测的对象与技术
环境监测主要是利用气体、水质、土质、热能、光能以及声音等介质为对象,利用现代化的化学、地质学以及生物学对这些介质的变化予以检测。这些学科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析便可以得到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通过这些学科严密的科学实验可以得到污染物的具体成分以及各成分的含量。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治理以及环境保护都有很大的作用,而环境对于生态平衡以及稳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环境监测在现阶段的检测内容包括气体环境监测、水质环境监测、固体废物检测、土质环境监测、放射性污染检测以及噪声和光检测,这些监测手段几乎能够对所有危害环境的因素加以检测,通过对全球的监测对象加以环境检测将能够有效的预防环境被进一步破坏。
由于环境的监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环境监测首先要能够对监测区域的各种检测对象加以采集,通过对比采集到的数据和原有的正常数据将能够分析出该区域环境被破坏的原因,而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却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且有很好的化学成分分析能力。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同时还有具备良好的物理学、地质学以及生物学知识,这些学科知识被广泛运用到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只有得到准确的数据分析才能够对比得出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范围并对污染后造成的灾害程度加以评估。
现今的环境监测技术有很多,并且随着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中化学知识被运用的最广泛,其中用到化学知识的分析法有重量法、色谱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以及电化学分析法。这些方法可以对采集到的样本加以严密的分析,得出环境中的污染物以及各污染物的含量。在现阶段的环境监测中运用的最广泛的环境监测技术是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氧化速率来对污染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生物传感器有可多次使用、监测速率快以及准确度高的特点,通过生物传感器将能够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更好的检测[5]。
3 环境监测的任务及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包括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以及对环境综合防治的对策。
通过评价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可以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到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同时还可以大致了解污染物的分布情况。预测污染的扩散趋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环境监测还可以判断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对受污染较严重区域提出防治对策以及治理手段。通过对比前后大量的检测数据,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环境进行保护。环境监测的任务就是在某一时刻对某一区域的某一污染或多种污染进行污染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然后依照分析得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环境监测的目的就是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并通过环境治理来确保生态圈的相对稳定。
4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虽然我国现在正大力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观战略,但是仍然还有不少企业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治理的工作势在必行,可要进行环境治理必须要对环境的灾害程度做出了解和评价,环境监理便可以利用自身的高科技技术以及遍布全国的4000余各环境监测站对所在的区域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测。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得到一个较大区域内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包括该区域内的污染指数、分布规律以及污染物的含量,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会首先监测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危害程度很大的有害物质,通过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20世纪80~90年代,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大厂镇采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废水、废渣直接排放,使处于下游的刁江受到严重污染,经过河池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长期对刁江水质和污染源的定点监测,为刁江治理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加快了刁江治理工作的进度。经检测,目前刁江水质已稳定达标。
另外,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其中包括人们正常的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农膜等,这些因素都使得自然环境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我们必须通过进行系统地监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地治理。因此,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能为环境治理提供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实时全方位的环境监测将能得到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能够为环境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瑜.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09).
[2] 王秀娟.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的促进意义问题研究[J].绿色科技,2012(10).
[3] 赵精明.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4] 王英,龚起.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之间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