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辞职信的写法

辞职信的写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辞职信的写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辞职信的写法

辞职信的写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 股静脉穿刺 直刺法 斜刺法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79-02

出生后具有合并症的新生儿常常需要进行股静脉穿刺抽血化验,以辅助诊断和治疗。但新生儿静脉较细,且常常哭闹不配合,这就导致常常不能抽取足够的血液用于检验,或导致穿刺局部出现血肿、淤血等不良反应[1]。我科选择60例新生儿,随即分组,分别给予斜刺法和直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的穿刺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需进行股静脉穿刺的新生儿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日龄1h~4d,出生体重2400~4020g。其中新生儿重度窒息17例,新生儿溶血15例,新生儿重度黄疸28例。随即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两组患儿日龄、男女比例、病种构成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

1.2.1 穿刺点选择 患儿仰卧位,臀部略垫高。穿刺侧下肢微屈曲,外旋外展,在股三角区可触及股动脉波动,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作为进针点[2]。

1.2.2 观察组 以与肢体呈20~30°的角度进针,有滑落感后,边抽吸边退针,当有静脉血抽出后,穿刺成功,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要的血量。1.2.3 对照组 穿刺点垂直刺入,然后逐渐退针,并同时抽吸,当有静脉血抽出后,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要的血量。

1.3 效果观察

观察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血液溶血率、穿刺部位血肿及淤血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29例,占96.7%,对照组25例,占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局部血肿病例,淤血、渗血各1例,各占3.3%;对照组局部血肿3例,占10.0%,淤血4例,占13.3%,渗血3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 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新生儿因血管细,股静脉是主要的进行静脉穿刺抽血的血管[3]。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约0.5cm处,这是进行穿刺点定位的主要依据。在股三角触及股动脉波动后,在其内侧0.5cm进针穿刺。

常用的股静脉穿刺有直刺法和斜刺法。我们通过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高(96.7%),局部血肿、淤血、渗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合研究结果,我们分析斜刺法具有以下优点:(1)斜刺法进入静脉的针头部分较长,在新生儿哭闹时较直刺法不易滑出静脉血管,同时斜刺是右手有一个支撑点,较直刺法更容易固定穿刺针,结合以上两点,增加了斜刺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2)斜刺法楔形穿刺皮下各层组织,当穿刺结束拔出穿刺针后,各层组织逐层覆盖穿刺孔[4],且斜形穿刺不易导致静脉穿透伤,所以其穿刺局部血肿、淤血、渗血发生率较直刺法少。

综上所述,斜刺法进行新生儿股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程田志,刘荣志,马丽. 新生儿经皮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置管术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893,897.

[2] 高国辉.小儿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J].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8(6):48.

[3] 李瑞娟,黄宜志.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111-112.

[4] 蔡珊,王芳.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致局部血肿3例分析[J]. 实用护理学杂志,2010,20(10):99.

辞职信的写法范文第2篇

1、写清楚需要知会的主管部门或上司

辞职信的收受方通常是公司里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你的部门主管。因此,你的辞职信开头称呼要写接收人及职务。如尊敬的李经理,等。

2、清楚写出辞职理由

虽然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吐露你的真实想法,你可以把对企业、对直接上司的不满一吐为快,但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使你一时的心情舒畅,但对紧接着的工作交接和未来在行业内口碑都是不利的。

所以,离职的理由通常要写成客观原因,如搬家、结婚、脱产进修等等。记住,你辞职或跳槽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报复谁。

3、感谢公司给予你工作机会,及在工作上获得的工作技能及经验

这是起码的礼貌,无论如何,你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你付出过努力,做出过贡献,同时,你也得到了待遇、工作技能和行业内的同事关系。

4、对工作交接做出说明

这点很重要,要知道你的辞职最让老板担心的是:你所承担的工作,如何安全地继续进行下去,他的企业如何不因为你的离开而受到影响。对工作交接进行说明,就可以让老板安心,你提出的辞职请求,他也不会难为你了。

5、祝愿公司将来发展顺利及作亲笔签署

这也是礼貌的一部分。辞职信可以是打印的,但签名一定要手签,这才是有法律效力的辞职信。

其次,写辞职信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辞职信的写法有讲究

首先,写辞职信并不是写辞职申请,申请是要双方达成一致才有效的,也就是说企业批准了你的申请,你才可以辞职,而劳动法赋予的辞职权是绝对的,辞职信其实是一种通知,告诉企业你将在三十天后解除劳动合同,离开企业,不需要企业批准,当然如果企业同意你提前离开就另当别论了。

其次,不要在辞职信中透露个人的不满情绪,如果辞职的意见非常大,一定要反应出来,不妨采用面对面交淡的方式,在白纸黑字上面写出自己的愤怒是不恰当的。

注意事项二:辞职过程中不要散布对所在单位不利的言论

在作出辞职的决定或者办理辞职的过程中,不要在企业大肆宣扬个人要辞职的事情,不要散布一些对企业不利的言论,反正都要离开了,留一个好的印象给企业,总比留一个不好的印象好一些。

注意事项三:认真负责地完成辞职交接前的工作

站好最后一班岗,在离开企业的最后时间里,你仍是企业的一员,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协助企业做好交接。

注意事项四:保持与原就职企业的良好关系

过往的就职经历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而且不定在什么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原来的企业为我们写推荐信或介绍信,新的企业也许会打电话到过往企业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因此要保持与原就职企业的良好关系。

注意事项五:勿与前老板同事失去联系

在你开始新的工作后,你可以给你的前任老板或同事发一封信,告诉他们你现在的有关信息,这样你们可以保持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关系。

辞职信的写法范文第3篇

第一段:写出辞职的心理(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写一些客套的句子。例如: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打算辞掉目前所从事的职位……,或者:因家中变故,我打算申请辞去我现在的工作。因此整个第一段可以这么写:

尊敬的人力资源经理: 您好!

经过深思熟虑地思考,我决定辞去我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我知道这对于您来说,是非常难以作决定的事情。

第二段:说明您自己考虑的辞职的时间(尽管您提出辞职经公司同意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将按照固定的离职日程办理离职手续,但这样说并不是画蛇添足,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够争取到提早离开的时间)。例如: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觉得我在某个时间段内离职比较适合,不妨给我个建议或尽早告知我。

第三段:说明您在这个公司里的经验积累,尽可能地去赞扬公司对您的栽培(不论您有多么大的委屈和气愤,都不应该在辞职信里表露)。例如:

辞职信的写法范文第4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BCD2 score combined with head and neck CT angiography (CTA) in predi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I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 From January 2010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158 patients with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IA after onset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TA and ABCD2 scores, recorded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degree. Result: In patients with ABCD2 score and TIA after 2, 7, and 30 days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e of risk group and low risk group the ABCD2 score in TIA, 2 and 30 day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betwee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ABCD2 score; TIA; CTA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反复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脑、脊髓和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导致的短暂性、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1-2]。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避免进展为脑梗死,从而降低致残率[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被用来作为脑卒中发生的极重要的预报信号,并且大约1/3的TIA患者会继发为脑梗死,同时继发患者中的2/3发生在7 d内[4]。因此,对TIA患者进行早期的危险分层至关重要。Johnston等[5]对ABCD评分量表进行改良,建立了ABCD2评分量表,可以预测TIA患者近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来本院神经内科因TIA发作住院和TIA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158例为观察对象,通过ABCD2评分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方法对TIA发生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本院神经内科因TIA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15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98例,女60例,平均年龄(67.35±11.02)岁。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CTA检查及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纳入本研究。TIA的诊断标准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6]。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入组患者住院时间不少于7 d,患者突发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且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全部患者均完成CTA检查及ABCD2评分调查,症状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6]。

1.2.2 排除标准 排除住院时间少于7 d或发作仅1次者,排除意识不清者,排除美尼埃病或者有部分性癫痫间发作者,排除最终确诊为脑卒中者,排除非脑血管事件者,排除代谢性疾病或青光眼病者,排除未完成CTA检查及ABCD2评分调查或病史资料不完全者。

1.3 方法 ABCD2评分法:总分为7分,具体的评分标准包括年龄、血压、临床特点、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5项共7分。根据分值分三组: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6],见表1。根据管腔直径减小和信号丢失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正常或轻度狭窄(75%或信号完全丢失)[7]。

1.4 终点事件与随访 TIA发生后的第2、7、30天作为终点事件的时间点,记录各时间点的脑梗死发生率情况。第2和7天的随访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第30天的随访选择以面对面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患者ABCD2评分与TIA后2、7及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中危组与低危组在TIA后2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患者TIA后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TIA后2、7及30 d内脑梗死发生率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中度颈内动脉狭窄与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在TIA后7及30 d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不同ABCD2评分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闭塞)不同ABCD2评分(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患者TIA后2、7及30 d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TIA由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一过性缺血所致,以突发短暂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8-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会影响大脑功能,而很少会影响到脊髓,研究证实了在大脑区域的影响,TIA可导致在钙化性主动脉疾病和主动脉缩窄的血栓形成。TIA后90 d内的脑梗死发病率高达10.5%~14.6%,其中50%发生于24 h内,国外研究显示7 d内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达8.0%~10.5%[10]。ABCD系统(ABCD和随后的ABCD2)[6,11],被开发预测TIA后急性期卒中风险的预后工具。该系统开发的目的是通过识别高危人群,以方便患者分流到专科进行护理和二级预防。它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基于自身临床状况识别和初步评估为特点,一般在专家评估前进行,故不包括脑成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