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唯有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这个称谓有其耐人寻味的寓意。教师是绿叶,有了爱,才能一生与花相伴。“我将与家长一道陪伴孩子们走完这三年,见证他们的成长与成功。请你们相信我……”为了履行这一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李老师毅然作出了“残忍”的选择。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个真正的好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李老师不忍心因为生孩子而耽误学生,这份沉甸甸的“大爱”绝非出自个人“作秀”,而是源于高尚的师德,来自教师肩负的神圣责任。
也许李老师的行为并不值得仿效,却足以令人感动。这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毫无功利的善行。近年来,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有抬头之势,人们更关注能获得何种回报,而不是追求灵魂的自我净化,有关师德的负面报道也是不绝于耳甚嚣尘上。正因如此,对于像李老师这样真正的师者,所追寻的是教育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被崇高”与“被幸福”的伪善人生。
李老师身上折射出的恰是一种真正的师道风骨,一种忘我的浩然正气。它以一种对人生哲学进行审美的旨趣扣人心扉,其意义远远超出教育的边界,直指整个“人生”,引发我们重新反省: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幸福?
无论多么崇高的师德,都植根于微小的细节。许多人并非没有善念,而是自认为个体的力量太小而选择放弃。二战时,英国一位母亲给十岁儿子写了这样一个墓志铭:“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腊烛的光明!”李老师以自己纤弱之躯抒写了一个动人传奇。
教师是站立的事业,就像人梯,让学生们向上攀登,并通过捍卫道德,让个体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价值与尊严。李老师深知此举难免遭人非议,但不怕存在不道德,就怕以不道德戏弄道德,更怕的是不道德者不自知。她用实际行动表明:心中有真善美,你就是雷锋,否则,崇高永远只是遥不可及的幻象。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所谓的幸福,是每一个个体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那里有值得为之冒险的可能性。教师的存在价值,在教育中获得,教师的幸福人生亦然。李老师是幸福的,她以自己的“大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找寻到了教育生命的意义,获取了人的本源及归宿。
印象中,凡是以东厂锦衣卫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口碑似乎总还算可以。
不会太差,但也不会太好。
灰黑的色调,冷峻的风格,快准狠的出刀动作,像是恋人热吻一样绵密的故事推进,就连风格似乎也很一致。是谓锦衣卫电影。
如果说《绣春刀》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就是导演路阳对三个男人不可逃避、不可逆转的丝般的命运诠释。
飞鱼服、绣春刀。我老觉得锦衣卫的这套标配实在是太酷。而在好多同题材电影当中,杀人、密捕,虽然容易被骂做朝廷鹰犬,但当时的锦衣卫实在都是高大上的存在。在《绣春刀》中,却把高大上的锦衣卫从冷酷的神坛上拉了下来,让大家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的爱恨情仇,看到他们也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一具具玩偶而已,和那些被捕、被杀的大人物、小人物没什么区别。
大哥卢剑星,就像现在的一个职场小头头。他一心想要升职,做一个总经理,当时叫做千户。他接替父亲的班儿,进东厂当锦衣卫,现在好像也有接班一说,总之,他勤勤恳恳,但看上去又不善于变通,以至于连送礼打点都送得别别扭扭。其实他的死有点冤枉,没有杀死魏忠贤全是二哥沈炼自己的私自决定,但到最后,这个看上去忠厚老实、甚至有点窝囊的男人,却把三兄弟的罪名全担在了自己头上。当他血溅菜市口的时候,唯有他的兄弟记得他的义薄云天。
而当时,他实在是刚提上千户没有多久。
三弟靳一川就像一个纯情少年,去找老中医看病的时候,爱上了老中医的女儿。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你低头,我默默憨笑,那实在是我们每个人的某个年代纯到不能再纯的爱情。他没有自己的什么主意,凡事全凭两位哥哥做主,他只要守护好自己心中的女神就好。但他又是不坚定的,当东窗事发,他们兄弟三个打算要逃往南京的时候,他和自己女神的告别,虽有不舍,但总是缺少了一点点恣意杀伐的那种少年。但也是这位萌少年,在最后,却依然替自己的“仇人”师兄挡下了从房顶飞奔而至的火器弹药。他的死,又是为了什么?
不得不说说他的师兄。靳一川的师兄就像个武功高强的牛皮糖一样,抓住靳一川的一点把柄,还想敲诈他吃一辈子。为了钱财,他又接下了要杀死自己师弟的“黑活儿”。但是在他要把长刀捅入自己师弟身体的那一刻,他说了一句话:“杀了你,我在这世上可真就一个人了。”在那个乱世,人人都要想法活命,人人都不得不去做一些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也许就是这句话,悄悄给观众打开了一个了解这位似乎很讨厌的师兄的内心真面目的窗口。而最后,这位师兄和二哥沈炼联手杀敌复仇,为了赢得时间,依然单人单骑杀入敌军的那种豪气,似乎才是他原本的英雄本色。
下面就要说到核心人物二哥沈炼了。沈炼就是一情种,他热烈地爱着教坊司的女妓周妙彤。但是他又不动周妙彤,周妙彤说他是暖香阁里唯一一个花了银子却不干事的人。沈炼的全部目的似乎就是攒足了银子、开了特赦信给周妙彤赎身。以至于让我怀疑,他当时私自放过魏忠贤,也是为了私藏了钱财好替周妙彤赎身。但他又的确是个悲剧。因为周妙彤只是一直在欺骗他,周妙彤不但不爱沈炼,还对沈炼又恨又怕。因为周妙彤的父亲当时就是沈炼亲手抓的,就连沈炼穿的飞鱼服、佩戴的绣春刀,对周妙彤而言,看到就是一种恐惧。周妙彤真正爱的是严公子,但最后严公子的一条手臂却是沈炼砍下来的,自己心上人儿的死在周妙彤的心里大约就是拜沈炼所赐。你要周妙彤怎么去爱沈炼?你要沈炼怎么去不爱周妙彤?到了最后,沈炼给周妙彤挡枪,背着红衣红服的周妙彤出走京城,对周妙彤而言,她明白这所有的爱恨情仇可能全是因为她而起吗?
但,事实是周妙彤可能并不明白。她应该不会彻底明白沈炼为了她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与其说我沉醉在这样的文字中,不如说我沉醉在这样的场景中。面对大自然的美,孩子们感到惊讶、迷惑,他们在思考,成长,感受生命的短暂和永恒。在米什科和瓦利娅的眼睛中,生命就是这样慢慢地揭开了面纱,展露出美丽的容颜。而帮助他们做到这一切的,是他们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
着眼于人的发展
只要我们心中有“人”,只要我们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当下种种坚硬的壁垒,就能在这个日益纷繁、喧嚣的世界上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和途径。
这个美好的乌克兰夏日的黄昏,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迷醉,更让我不断地反思、审视当下我们所处的教育困境。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中叶所展现出的教育真实,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却几乎成了一个童话?事实上,在2009年我写作《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时,这个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我。但是,当我不断地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不断地走近苏霍姆林斯基,执着地写作这些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时,我慢慢地明白了:当教育真正地回到人本身,就会发现教育的过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十分单纯的,那就是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苏霍姆林斯基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根本核心,那就是“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浸满了爱,那些用文字记录的岁月里也浸满了爱。他给每一个来到帕夫雷什学校的孩子营造了一片真挚的爱的天空。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里,我试图把闪耀在这片天空里的每一颗美丽的星星都勾画出来。
对孩子发自心灵的爱
即使是伟大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疲倦的时刻。而他摆脱疲倦的方式恰恰是回到孩子们身边。把心灵献给孩子,那便是教师力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为了爱孩子,我们做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应当首先拥有的是热爱孩子的才能,以便能长年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印象清鲜、感情敏锐,否则,教师的劳动就会变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和受难。
有一位中学班主任,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有任课教师向他反映,班里竟然出现了抄袭现象。更令他气愤的是,老师所反映的抄袭学生中竟有几个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虽然因为“证据不足”没有被当场抓出来,但他觉得这件事性质特别严重,必须进行处理。他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看看究竟都有哪些人参与了抄袭。一时间,班里“阴云密布”。这时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封没有寄送地址的信。拆开一看,竟是班里的一个叫张锐的学生寄来的。张锐是个学习成绩很不错的男孩,可这次被反映抄袭的学生中就有他。信里他承认了抄袭的事实,主要是因为考试前他压力太大,他不忍心辜负爸爸的期望……最后他请求老师不要在班里公布这件事,如果那样他就没脸见人了。这封既是检讨又是请求原谅的信,在班主任看来,完全就是狡辩,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这位老师将男孩的爸爸找来,当着办公室其他教师的面,把男孩的信给他爸爸看了,还数落了那个做父亲的一顿。结果,没出几天,不但办公室里的老师都知道了男孩抄袭的事,全班同学也都知道了这件事。从那以后,一向自信、活泼的男孩沉默了,他很少再跟老师接触,不得不与老师面对的时候,他那冷冷地看着老师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
虽然对学生抄袭的行为必须进行教育,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却值得研究。我想说的是,学生信赖老师,就是交给你他的一颗心,当我们摧毁了这种信赖,这颗心也就破碎了。
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那一番无比坦诚而深情的告白,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教师对孩子发自心灵的爱:
“5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尽快到你们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
滋润生命的“美疗”
感受大自然,聆听音乐,在“美疗”的熏染下,孩子们不羁的眼神开始变得宁静。苏霍姆林斯基还千方百计促进阅读,因为他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美应该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美是滋润善良、热诚和爱情的一条小溪,可以唤醒孩子心灵中对有生命的、美的东西的爱护和关心的态度。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美疗”的案例。“美疗”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也是他做班主任工作,尤其在教育问题生方面极其重要的一种创造。让美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苏霍姆林斯基作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他主张以天地为课堂,充分运用大自然的美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训练思维,开启智慧。在炎热的夏季,他带领孩子们到森林里去旅行,感受森林的黄昏,寻找人们从未涉及过的一些角落。孩子们屏息静听森林中野鸽子的歌声,树木簌簌的响声,还有小溪的潺潺流水声……苏霍姆林斯基给孩子们讲述森林里的泉水和神秘的森林生活,美丽的语言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进入少年们的心灵和情感记忆。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学生爱上书籍,终身与书籍为伴,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孩子、教师和家长爱上阅读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喜欢给孩子们朗读童话、诗歌,还有自己创作的一些小故事。他向孩子们开放他的藏书室,让孩子在那里能找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他激发起孩子们面对知识海洋的那种惊奇感,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子。他也鼓励孩子们要有家庭藏书,要不断补充新的图书,还鼓励帕夫雷什中学的每一位教师都要热爱读书,把书作为与学生精神交往的重要媒介。在那些用美丽的语言编织起来的美丽的故事中,善与恶、真理与谬误、诚实与虚伪,都化作滋润孩子心灵深处的泉水,成为孩子道德信念中最宝贵的个人财富。
阅读这些温馨的教育故事,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温暖。当我意识到在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的教师生涯里,这些早已化为一条条坚定的信念,就像他头顶的星空一样永恒地照耀前方的路,在这条路上,他捧着一颗爱孩子的心,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执着,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当我意识到世界教育史因为有了苏霍姆林斯基而倍添光彩,而这个世界上不会出现第二个苏霍姆林斯基了,我就忍不住落下泪来。
生命在延续,留住的是爱,是呼唤、是亲切的问候。我不知道梦想流动的方向,但我知道,梦想一直在追逐光明,它追逐着,向着有爱的地方驶去。
因为有爱,这不是一句轻易的脱口秀。有光明的地方就有爱,爱,存在于人的心底,它呼唤着,引发动力。盲人的呼唤的却是铿锵有力,这不是夸大其词,而是感恩的互动。生命中因为有了爱才有了光明。光明造就了生命,造就了人的信念,同时将感恩永驻。
感恩你的亲人,即使他们善恶美丑,无论高低贵贱、贫富差异。因为有爱,让生命垂危变得不再可怕,让黑暗的到来没有了恐惧。亲人的爱似流水,潺潺流淌。那抛出的满腔热血如奔流的瀑布,飞流直下!那些历经岁月蹉跎最终留在心底刻骨铭心的是爱,是无尽的回忆。
让生命充满感恩,感恩那些突如其来的各种不公平的灾难吧!天灾人祸,虽不是人之常情,但在所难免。如今,我们经历着暴风雨的侵害,遭受着洪涝灾害,历经地震的威胁,多少和睦的家庭,变得流离失所。可是,你最后发现,很多以前想不开是事情,历经磨难,变得豁然开朗。许多自私自利的阴霾,由于灾难变得好转。人的自私是一种可怕的慢性毒药,它侵蚀着时间的美好的一切,自私自利,让世界变得冷淡乏味,人的眼里折射着可怕的贪念。而今,灾难降临,人们发现,钱买不到一切,唯有爱可以战胜一切。爱让我们团结一致,爱,留住了昔日的欢笑,因为有爱,所以感恩。
让问候充满真谛,感恩那些善意的谎言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明明知错却继续的一错再错,却不是绝对的错误。有些时候,一句谎言充满了善意的爱。当你知道亲人与世长辞,你会明白谎言的价值,它抚平人的创伤,谎言是抚平欣慰的一剂良药。美丽的谎言,遍地开花,开在兄妹间,开在父母心里。你应该懂得,省吃俭用来满足我们虚荣心的是父母,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满足了我们的虚伪。美丽的谎言,你会明白,那个一吃饭,老往我们碗里夹菜,自己对美食深恶痛绝的人,冥冥中隐藏了多少关爱的谎言。他们让我们听着幸福,暖暖地,暖在心里,暖在每个人的心底。谎言因为有爱变得美妙,我们为之感恩。
让危险充满感恩。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但能力无限。我们应该记得曾经的报道,一块千金重的石块,在大家铁定的认为这就是结束生命的圣旨的时候,为人父母的我们,却能推开身边的孩子,“轻易”的给孩子避开灾难,那时的危险里充满着爱的呼唤。因为爱所以活着,生存让我们知道,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够体会感恩。
生命之花总在延续,人的意念有邪恶也有愚蠢,可是更多的是爱。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哭泣,那是春之生机勃勃;因为有爱,我们不再疲惫,那是夏之礼花绽放;因为有爱,生命不再凋落,那是秋之硕果累累;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孤独,那是冬之洁白无暇。因为有爱,生命中多了些许感恩,因为有爱,回忆中多了更多甜蜜,因为有爱,世界到处充满了奇迹……
一、爱之慧眼用爱的眼睛发掘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既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又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智能结构,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智能强项,让它成为孩子的闪光点,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事例一:在开学初的两个月里,小一班的茅茅每天在幼儿园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奶奶,我要奶奶,奶奶什么时候来?用茅茅奶奶的话来说:我们茅茅从生下来开始一分钟也没离开过我,正是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料使他产生了安全的依恋,从而使他一下子很难适应陌生的群体生活,在班里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却常常是老师的小尾巴。在茅茅与老师的交往中,我们发现茅茅非常喜欢唱歌,而且对歌曲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准确,只要唱起歌来,茅茅是全情投入。抓住茅茅爱唱歌的特点,我们开始一步一步引导茅茅融入集体活动,遇到音乐活动,就会请茅茅一起参与演唱与表演,茅茅对自己的强项显然很有信心,在尝到了歌唱活动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后,我们慢慢又引导他参与其他的集体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茅茅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每天来园后和奶奶平静地说再见,在幼儿园里常常能听到他自己快乐地哼着歌曲我是小宝贝,我不怕累,唱歌跳舞我都会??
事例二:一天午餐后,思豪由于拉肚子,不小心将自己的裤子弄脏了,由于他抽屉里没有可更换的裤子,我们便打电话给他妈妈让她送一条裤子过来。眼看午睡的时间也快到了,于是我们便让思豪脱掉了裤子先睡觉。没过多久,思豪妈妈就来了,我接过妈妈手里的棉毛裤给思豪穿上,思豪开心地看着自己妈妈,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拉肚子了。妈妈说:没事的,男子汉,穿了睡觉吧,说完妈妈就挥挥手对思豪说再见。思豪看到妈妈要走,撒起娇来:妈妈,抱一下再走吧。思豪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过后妈妈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只听见被子里有隐隐的抽泣声,我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思豪在轻轻的哭,我问:思豪,你怎么啦?肚子不舒服吗?思豪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忘了和妈妈说路上注意安全。看着孩子的眼泪,听着孩子的话语,我的心里一惊,这个平时调皮捣蛋、脾气火爆的小男孩也会有如此细腻丰富的内心,在他的心里装着家人,他用拥抱、关心来表达他对家人的关爱,以后的每天早晨,他都会对妈妈说这样两句话:妈妈再见,路上注意安全。妈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走了。孩子稚嫩贴心的话语不仅将温暖带给了妈妈也将感动带给了我们老师。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爱之巧言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和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因此,作为老师,就需要我们调动起孩子的那颗积极向上的心,鼓励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事例一:小崔是我们班个子最矮的小男孩,胳膊和腿都细细的,小小的脑袋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抱起来感觉也很轻,通过和小崔奶奶的交流知道小崔是个早产儿,从小就不怎么吃东西,在家里常常是家人东一口西一口地追着喂,来到幼儿园,小崔根本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为了使他自己动手吃饭,我在无意间和他玩的一个游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游戏是根据送信改编的,我舀起一勺饭和菜,递到他的嘴边,然后故作神秘地对小崔说:咚咚咚,小狗来敲门啦,快把门打开吧,小崔很开心地就张开了一大口吃了下去,于是,我马上又换了一种小动物,让小崔的小嘴巴开门,小崔又一大口吃了下去,眼看游戏挺有效果,我就让他自己拿着勺子,然后我念儿歌开始吃饭,一碗饭很快就吃完了。后来,在敲门后,我又使用了挖土机小老虎的游戏,小崔在和我一起做游戏的过程中养成了快快吃饭的好习惯,一学期下来,小崔变胖了,小手也变能干了。在午餐开放时,他的妈妈看到他在幼儿园里能快快吃饭并能来添饭,觉得很开心。
事例二:书航是个沉默内向的小男孩,平时在班里他总是一声不吭,默默无闻。只有和同住一个小区的喆喆才有些话题,看到老师总是低下头去,仿佛像做错了事一样。在集体活动中,他也从来不举手发言,我们抛给他最简单的问题,他站起来也是一脸尴尬的表情,用手搓着衣角,红着脸不肯开口。为此,我们和他的家人都很着急,但无论我们怎么引导,他依然如故,金口难开。在一次叠高的能力竞赛中,我介绍完竞赛规则,说:现在老师要请能干的小朋友来试一试,当我抬起头,只见书航高高举起了手,我心里很高兴,马上请他上来示范,他沉着冷静的完成了叠高比赛,我马上奖励给他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孩子们也以热烈的掌声来表扬他,活动结束后,我找到书航,对他说:书航,今天你真勇敢,下次代表我们班去参加能力竞赛,为我们班赢奖状回来,好吗?他羞涩地点头答应了。第二天,书航的奶奶跟我说:我们书航回来说老师要我去参加比赛,是不是真的呀?我告诉了她书航主动参加比赛的事,奶奶很高兴,说那我回家让他多练练,让他得第一名,有了这次参加能力竞赛的经历,书航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还参加了搓团圆扣纽扣等能力竞赛,由于他细心、沉着的个性,团圆被搓得又小又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得了不少奖状。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细细体会,用赏识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孩子们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上表扬某个孩子时,其他孩子的目光会齐刷刷地看着他,并向他学习,这个时候教室里会比任何时候都安静,孩子们这种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变化,都是期望老师能给他一个表扬,期望得到老师一份赏识的目光,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老师、家长、同伴的鼓励就像孩子前进路上的助推器,牵引着他们不断向前走,
三、爱之明理用爱的理性拒绝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古人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们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家长的溺爱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幸福。爱孩子要有原则,迁就孩子并不是爱,而是害。
事例一:小众的爸爸妈妈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爸爸对宝贝儿子非常疼爱,对小众的任何要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小众每天都要在学校门口的小店里买一样玩具才肯来上学,在我们老师的暗示下爸爸开始不买玩具,于是小众就在学校门口大哭大闹起来,爸爸一生气,抓起小众的衣领就往班里一扔,留下了小众一人在教室里没完没了的哭闹和孩子们看热闹似的七嘴八舌的乱糟糟的环境。为此,我与小朋友们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买玩具,孩子们都知道玩具很好玩,去超市、商店有很多玩具,玩具要用钱买,于是我们就围绕着钱从哪儿来开始谈,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钱都是爸爸妈妈通过辛苦工作而赚来的,天天买玩具会浪费爸爸妈妈的钱,小朋友说:幼儿园里也有很多玩具,大家一起玩,还有的说:小宝宝才玩玩具,我们长大了要学本领,孩子们小大人似的议论似乎让小众也明白了很多,通过做家长的工作,小众现在已能高高兴兴不买玩具就上幼儿园了。每当孩子们有喝不完牛奶、剩饭时,孩子们自己就会告诉同伴说:不能浪费,这是爸爸妈妈辛苦赚钱买来的。我想,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关爱家人、感恩自然的情怀,那么,他们的人生定会是积极向上的。
事例二:午睡起床,孩子们都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唯有茅茅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茅茅,快穿毛衣,当心感冒。茅茅马上回答说:老师帮我穿。你的小手最能干了,自己穿。我没有小手呀。那你的手呢?在家里,没带来他回答地干脆利落,听着他的回答,我是又好气又好笑。那你吃饭时用的是什么?用什么拿的蜡笔?他顿时没了声音。不过,他并不泄气,依然坐在床上,高高举起毛衣对我说:老师,你来帮我穿呀。我知道你会穿衣服的,你看小朋友都是自己穿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茅茅说:我的事情老师做。老师已经把穿衣服的本领教给你了,你不做自己的小手也生气了。你生气了吗?他看看自己的小手,你看,小手红红的,就像生气时的脸一样。听了这话,他不声不响地拿起毛衣自己穿了起来,很快就穿好了。
在与孩子们的斗智斗勇中,逐渐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有规可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也许开始培养时,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理解,而是单纯地反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在培养孩子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孩子们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句话说得好孩子小时给他们深根,孩子大了给他们翅膀,只有给他们深厚的生命滋养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飞翔。
四、爱之善行用爱的热情回报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爱是热情的源泉,热情是爱的表达。教师要引导孩子向真,向善,向美,向高尚靠拢,引导孩子获得充分发展,为他们将来打基础,而这一切,都需要情感的火热,情绪的高涨。
事例一:还记得在上学期我的一节片级公开课《幸福的大桌子》备课过程中,我调动大脑中的知识储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我会想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吸引孩子,做什么样的游戏会让他们乐在其中。在充分准备过后,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百花齐放,孩子们的脸上是发现知识奥秘时惊喜的神情,是通过努力驾驭知识后那自豪的眼神。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时,领导、同事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用自己的经验来帮我出谋划策,毫无吝啬,让我的心中充满感动,这份感动也化作了我工作的动力,用我每一天的工作来回报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