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思想教育

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知道,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来岁的小朋友,他们天性好动,活泼可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因此,教師应该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课文中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能借助音乐,视频来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更容易被这些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思维和知识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和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积累作为基础

要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期的积累才能取得成效,语文学习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取得实效。要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几种基本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要重视读的作用,读可以采用大声的朗读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出声的默读,还可以采用微声的轻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所读的内容也要力求丰富,既可以是对课文的背诵与朗读,也可以是对诗词的朗读,还可以针对大量的成语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朗读,对一些充满启发的名人名言也要展开大量日积月累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多动笔,引导学生经常把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记在固定的笔记本上,在需要的时候经常翻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做到生活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并且,作为老师,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老师为了鼓励六年级的学生勤于动笔,也应该在平时树立一个多动笔的榜样,要以促进学生的动笔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动笔,积累自身的写作经验,以教师的榜样树立调动学生动笔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基础更加丰厚,才能更具创造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常进行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积累才是学生创造的重要基础。

三、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语文素质的教育,也承载着思想教育的功能,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这些内容除了具有极强的文学欣赏性以外,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其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语文教学从其本质来看,既是一门语文知识学习的科目,也是一门思想教育的科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一些优良的思想,以美好的思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要用大语文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内容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教学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从不足的方面加以反思,以期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结合实际,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来反思。

教师应该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应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处于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采用整体---感知---合作研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选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教师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者质疑,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生活进入课堂,学生互动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的掌握了知识,有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它应有的活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用心交流,把学生当成朋友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步入中学,所以对中学的环境还很难适应,对新的授课教师和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过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对于适应环境比较快的优等生,教师要适时地表扬,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接受能力差的中等生,要积极引导,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差等生,要给予他们信任,培养他们的上进心。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下简单地剖析,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地交流,以便使每个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对于课堂之外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下摸索,然后进行朋友式的对话,或者和他们进行一些互动。把学生当作朋友,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能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角色。

二、让学生作为课堂主角

课堂进度的安排要考虑学生接收能力的强弱,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教学设计也要围绕学生进行。在导读提纲的指引下,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听得懂、学得会,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知识点的归纳,也要学生参与进行,主动解答一下问题,也可以适时地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一下学生授课。课堂作业的布置,也要参考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科学设计,难易适中,必要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作业的修改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让学生在批判和自我批判中成长。

三、实践中成长,实践中完善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而由于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许多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刚刚形成,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成果最大化。

四、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增加一些趣味性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 语文教学 衔接

本人从事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我认为抓好七年级的过渡和衔接是关键,因为语文版教材容量大,篇目、体例变化大,对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也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这一阶段的过渡和衔接,有待于教师主动积极地尽快做好过渡期的衔接工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语文常规的课前预习、课上主动参与、课后自我复习与总结的三个环节,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2.坚持积累词语、名言名句、格言等。3.细心观察、发现并及时纠正在小学阶段养成而又不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读写听说的习惯。4.悉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判断、选择、反馈信息和互助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5.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形成观察、感知和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全方位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尽快完成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差、慢、低效向准、快、高效转化的过渡。如在学生最先接触的第一单元阅读教学中,我就四篇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展开了查字典、词典的比赛。增教了“四角号码检字法”,进行了运用多种检字方法准确快速查字的阶段性专题训练,既解决了阅读中的字、词典的方法,提高了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的能力。

2.在教学中注意学科思想和学科研究方法的渗透

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方法的运用与完善中形成学习能力。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我都视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读写听说的方法与技巧。在新授课上,为了引导学生对课文思路、结构、表达方式进行探索分析,我灵活运用以归纳法为主、演绎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独立地对课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选择信息的自我阅读。如同题的《我的教师》两篇课文的阅读,因魏巍写的简短浅显,我就引导学生圈点阅读,而海伦凯勒写的篇幅较长,我就引导学生与前文比较阅读,力求学生自己得出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我只在学生发问和讨论的关键处适当点拨,让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读、钻研、探求的主体意识。这样,尽快完成了学生在阅读方式上的由听、记为主的被动式阅读转向主动性阅读的过渡。

3.根据教学内容和处于小学阶段思维状况的学生实际,把培养理解、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着力点

以科学的思维过程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降低思维起点,减少思维跨度,创设思维情境,为学生内化处理所获思维信息和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逐步自觉地、独立地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与判断推理,并及时纠正他们不合逻辑的判断推理,使学生通过学与思的结合发挥多种思维能力。如:《春》一课的阅读,我一反常规教学,以结尾“春天像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一组比喻为切入点进行质疑设问: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各有什么特点?这样,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一切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深入的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灵活地看待问题。尽快完成学生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三、加强语文教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

教学时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尽量与生活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到阅读和作文都是再现生活,只不过课文是作者生活的再现。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有计划地向学生不断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激发学生观察问题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机会,并渗透一定的观察知识与方法知识;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生活,写好观察、感知生活的记录。因此阅读教学时,我悉心引导学生融己于作者再现的生活里,顺着作者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和理解生活。如《小巷深处》的阅读,我带领学生将自己融进养女与盲母纯朴而真挚无私的生活中,入情动感的阅读。作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打开平时观察积累的储存库,根据写作的中心与要求精选材料,教给学生表达生活的方法与技巧,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如学用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片段写作训练,写作前,我以舞台上的人物脸谱为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人的脸谱、衣着、神情、让学生明白大千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般情况下之所以不会张冠李戴,是因为人的外貌各有其特征。动笔前,我让学生获得肖像描写的基本知识,引课文《背影》中对父亲买橘时的衣着、体态描写为范例,再如学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片段写作训练,我引课文《风筝》中弟弟做风筝的动作为例,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怎样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促使学生在感知课文、感知生活中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这样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读得欣然,写得轻松,尽快完成学生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

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过渡期的实际情况,注重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方位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将语文教学和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就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孙春成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更新的周期明显缩短,这样的形式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才可以学好语文,怎样才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是摆在许多语文老师面前急需处理的问题,也成为了他们持续研究及探讨的方向。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1.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透过各种形式以及途径,让教学水准得到最好、效率得到最好的教学方式。透过有效教学可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实现教学规定的目标,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一般包含了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明确让学生透过不断的努力而实现目标,教学的产出和投入具有高效比,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经验背景相结合,通过反思性教学,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教学,采取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具备了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师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给未来学习打基础的阶段,这关联到未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当前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比较乏味,延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学内容毫无乐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出现厌烦的情绪,教学效率无法提升。

由于当前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有效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例如: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异常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一定会为乏味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一股新的活力,一定会为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形成非常大的改变。

三、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理地开展语文学习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成为了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初中生已步入了青春期,所以在教学活动里,老师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里,要将学生隐藏的积极情感因素激发出来。其次,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教学活动里,要完全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不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的影响。最后,要在语文教学里提倡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里建立自信心,互帮互助,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并且,语文老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里出现的问题和困扰。

2.透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里,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设置悬念,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拥有巨大的热情进行学习,也非常有利于提升课堂的质量。并且,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和课内有关的珍闻轶事,必要时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片等。透过这些珍闻轶事和小影片等,学生可以明显地提升学习的兴趣,自觉地进行参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为课堂添加趣味性

初中生生活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一定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革新,为语文课的课堂添加一些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令初中生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初中语文老师如果是通过提问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创建一个讨论环节,透过提问题、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言,论述自己对“父爱无言”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里通过提问法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给课堂带来了趣味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让课后作业多样化

课后作业是验证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的准则之一。以往的课后作业形式大多是理解生词、背诵课文、写话题作文等方式,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度明显下降,课堂效果在课后没有保障。如果是将课后作业采取灵活设置,将课后作业开放化,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增强实践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共安排了三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七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配备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问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小,又太旧、太烂,破损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不但需要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还需要通过当代科技给语文课堂添加一丝新的气息。追寻真理的道路还非常漫长,可是只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寻和探索,就一定会成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应当持续地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贡献,持续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让初中语文教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闫学荣.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学生在课堂中有所领悟时,通过语言鼓励或引导其他学生来表扬该同学来让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感,促使其继续发展;在学习上的引导则需要教师不仅要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还要舍得花时间。如在七年级的古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文言虚词、倒装句式、通假字等较为模糊,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还需在课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去辅导。如在《郑人买履》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何不试之以足”一句能翻译但却不知道其中道理,教学后教师针对这些同学通过一个一个字引导翻译,再将“何不试之以足”换为“何不以足试之”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建立其自信。

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感恩

生命、生存、生活是中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容,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学习、实现人生目标。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很明显,这还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如在七年级上的第三单元的“民俗风情”的《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来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以“中秋大团圆”的方式来进行“座谈”,通过让学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父母生活和工作的了解等内容,围绕“思念”来述说感恩,借助中秋而引发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在节日中感悟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

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