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生励志语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历过狼狈,才知道死不了就能爬起来,除非自己低头,否则脆弱都是借口。
每一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都会让人变得愈发坚强。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
一定要好好赚钱,人这一生能够用钱扞卫尊严的时刻,实在太多了。
少想没用的事,少理无所谓的人,让自己忙起来,去多挣点钱。
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段日子也许很长,也许只是一觉醒来。有时候,选择快乐,更需要勇气。
日益努力,而后风生水起。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认输。
多要求自己,你会更加独立,少要求别人,你会减少失望。宁愿花时间去修炼不完美的自己,也不要浪费时间去期待完美的别人。
生命是在一次次的突围中再生的。每一个太阳的升起又落下,都是人冲破自我的一种催促。阳光下,你容貌是这样的,到了月色里,你已是另一个崭新的自己。
眼泪不是答案,拼搏才是选择。只有回不了的过去,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趁着梦想还有温度,人生还有转机,抓紧时间去奋斗,不要等到中年时,只能叹息自己的碌碌无为。
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2、 要先打败任何事情得先学会打败自己。
3、 努力的意义:不要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一无所有。不要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一无所有。不要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一无所有。
4、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5、 身冷的人和衣裳亲近,有病的人和医生亲近,与其寻求灵丹妙药,不如堵截致病之源,与其得病托关系看病,不如平时找场地运动!
6、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7、 不必因昨天的眼泪,湿了今天的太阳。
8、 曾经为了他丢了一切,现在为了自己拾起一切。
9、 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关键词:胜任力;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基层央行青年员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99 -02
随着青年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基层央行青年队伍的稳定性及青年员工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已成为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职需要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这些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青年员工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及自我实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路径的选择对于帮助青年员工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增强集体认同感及归属感,形成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机制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基层央行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
基层央行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不同的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职位与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行政职务主要通过选拔、竞聘等方式获得,专业技术职务则通过考试、评审、聘用的方式进行认定。职务与职级并重的“双轨制”晋升法,开拓了新的晋升渠道,青年员工即使在行政职务上得不到提升,也能通过专业技术职级的晋升提高自己的待遇。
然而,由于受工作单位行政级别的限制,地市及以下基层央行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绝大部分只能在科级、科员这两个台阶上走完仕途,中高级职称也因为受到比例制约,并非人人可聘。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难以提高,青年员工对其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产生了不确定感和迷惘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央行青年员工队伍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高学历的青年员工跳槽商业银行、政府部门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近年来,央行各级分支机构逐步重视对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培养,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发掘青年潜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尝试引导青年员工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管理相关活动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相关行为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完整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职业生涯管理大多停留在注重整个队伍的层面,缺乏针对性。由于缺少针对胜任力切实有效的测评,部分青年员工存在能力及个性与工作岗位不匹配的现象,例如,适合在业务岗位工作的青年员工,却担任着综合管理类的职务,这种人职不匹配的现象对组织的发展来说是一种障碍,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讲更是一种扭曲。
二、基于胜任力规划职业生涯的优势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David C.McC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随后众多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胜任力的定义,试图以量化的方式找出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之间差异的个体特征。综合来看,胜任力是指“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以之在某些具体职位上取得优异绩效表现的内在的稳定特征或特点。”具体来讲,一个人对岗位的胜任力主要由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两部分构成。掌握符合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易于观察和测量的外在表现,这部分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价值观、自我定位、特质和动机则是个体所具备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虽然难以测量,但却对个体的行为与表现起关键性作用。
胜任力模型不仅可以明确青年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需求、岗位职责,为其提供清晰的职业标准和方向,帮助其不断修订职业目标,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有效识别满足不同岗位的胜任力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该岗位选拔合适的人员,为员工的继续培养和教育提供具体的参照标准,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下表列举了传统职业生涯管理与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职业生涯管理之间的主要区别。
概括来说,基于个人胜任力来规划其职业生涯至少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优秀个人的关键行为出发来确认职位要求,有助于员工客观分析自身优劣势,准确定位个人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有助于实现人―岗匹配。要求将管理的中心从“人―职”的匹配转移到“能―职”匹配上,保证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得到动态合理配置;三是有助于促进员工持续提升自我,以保持胜任能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挑战;四是有助于个人和组织间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着眼于优异绩效,而不仅仅是个人达到工作资格的要求,注重工作过程,促使员工自觉将自我成长与组织发展融为一体,从而在实现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升组织整体绩效水平。
三、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央行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开展以胜任力模型为关键环节的职业生涯管理,需统筹协调青年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与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发展,从岗位分析、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着手,评估青年员工的胜任力现状和当前工作状态,帮助他们充分了解个人行为特质,设计出与基层央行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
(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岗位分析
根据胜任力冰山理论,通过确定绩效评估指标、制定样本、识别关键行为、确认胜任力要求、确定模型检验等5个步骤,采用行为事件法,在对优秀青年具有的关键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青年员工胜任力标准。岗位分析既要体现显性的知识技能,又要体现能够决定行为及表现的深层特征。要针对具体部门分门别类制定细化胜任力标准。根据人民银行三定方案,可将基层央行岗位划分为五大类:货币政策类、外汇管理类、国库会计类、金融服务类、系统建设类,如货币政策类岗位强调宏观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系统建设类偏重沟通协调能力等,每大类再根据岗位归属相应设立子岗位,明确各岗位性质、职责等,编制《基层央行岗位胜任力指南》,发放给青年员工。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开发
依据分析结果,对青年员工的能力现状和胜任力模型所要求的岗位胜任力要素进行对比,评估二者的匹配程度,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并确定培训方案。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计划同组织需求、目标协调起来,根据能力分析的结果对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早期基本胜任力和岗位特征胜任力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兼顾通用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在对满足岗位胜任力需求的岗位技能和工作态度进行培训的同时,强调对员工个性特征、工作动机和自我评价等潜在胜任力因素的培养。
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学习培训档案,记录青年员工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培训考试考核结果,并作为奖惩、定级、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引导青年员工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激发青年员工自觉学习、积极参训的内在动力。
三是完善质量评估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通过青年员工在工作时间或情景模拟中的具体表现,检验其岗位特征胜任力要素掌握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结果帮助青年员工关注自身欠缺的胜任力因素,强化培训效果。逐步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度,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绩效管理
按照“目标设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沟通反馈”的环节对青年员工进行评估考核。在充分考虑基层央行发展目标在不同岗位中的职能分解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工作分析定义法,按照从部门到个人的方向设定考核目标;在日常工作中,当青年员工完成某项任务时,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反馈完成情况,指出问题并一起探讨改进对策,帮助青年员工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运用量化指标对青年员工的德、能、勤、绩、廉等进行全面分析测量,先分项评分,再综合评分,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四)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职业发展路径
充分遵循职业发展中能力增长的轨迹,为不同能力、不同特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青年员工提供既有利于培养和积累能力,又能实现个人和组织双赢目标的职业发展路径。
一是分类别的职业通道。建立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并重的双通道发展模式,基于青年员工能力和个性的客观差异,帮助其确立不同的职业定位和取向,指导走管理通道的青年员工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走专业技术通道的青年员工通过技能和经验的提升,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
二是多岗位的复合培养方式。建立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为优秀青年的内部流动创造条件。以培养复合型青年员工为目的,有意识地安排轮换不同工作,让其学会多种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如新行员在实习期,在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定时间,最后将其安排到适宜的工作岗位上。
三是分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在引入阶段,可以通过安排实习导师的方式帮助新行员走出早期职业困境。在此阶段,要重点对职业要求、规章制度、岗位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注重集体荣誉感的培育,帮助其尽快融入工作环境、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在成长阶段,通过建立职业档案和个人职业愿景申报等制度,准确把握这个阶段青年员工的特点和他们对于培训、成长、晋升等方面的需求,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路径,帮助其解决工作难题,开展以加深专业程度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由于受到学历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以及科学知识的领域中掌握的有限。这就出现了在中职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实际的文化程度十分有限,针对这种现状,就能够看出,在职院校学生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学习比较差,学习的能力不足,但是在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受到自身的影响,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指责。因此针对这种教育情境,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学生之间产生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要重视对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日常的表现,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况,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此制定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法,以便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状况进行分析,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1)极度自负或者是出现了自卑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在专业水平中的能力等方面,不能正确的分析自身。(2)缺乏自信,焦虑悲观。由于受到学历的影响,当求职目标与客观的现实出现了矛盾后,学生会由于多次的求职失败,自身的情绪受到影响,对现实就失去了信心,造成了悲观的心理。(3)盲从与观望。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的严峻,因此在职院校学生当中容易出现盲从的心理,或者是依靠家人以及父母等关系来为自己找工作。这种求职的过程就是对现实的观望,完全的失去了自身在职场上的发挥。不仅是在求职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另外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以及学习方面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为了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结合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具体的思想动态以及各项行为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心理辅导,加强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专业技能与就业的有效结合,为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出有效的研究。其具体的表现是:
1.做好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教育。为了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校教育,这就需要在入学教育中做好各项措施,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构建育人的目标: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有梦想”的技能人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带领学生做好各项教育工作,这就需要从班主任自身开始,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未来需要建立整体的规划,在职业的选择中要明确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感。另外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做好主题班会,进一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垫。班主任在入学教育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为班会的切入点,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班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学习习惯问题上,班主任有责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结合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爱好进行入手,将良好的习惯贯穿到整个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明确班级的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教育体系中,良好的班风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基础,这就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明确班级目标,为创建优秀班级共同努力,因此这就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努力,在教育中,学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团结努力,共同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对于目标的设定是为了促进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用目标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自身满足感以及责任感中不断的进步,在学习和技能中逐渐的提高。
3.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平等对待学生,换位思考。身为班主任,在自身的工作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够从具体的环境中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理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认清自身的问题,以便较快的解决。因此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出现偏见的现象,用热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内心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的肯定,对于缺点要及时的指出,这样在科学的教育氛围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充分的保障,提高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关键词】医务人员 控烟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05-03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中国目前的烟民有3.2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先有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才有全民吸烟率下降[2,3]。目前,我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其参与戒烟、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为了解本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参与控烟的态度和控烟能力;为制定医务人员参与控烟工作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于2009年6月对全市10家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行政单位和公立医院展开基线调查。通过近半年的干预,于2009年11月对参加调查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乌鲁木齐市4家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和6所公立医院医院的相关人员。
1.2 抽样方法
每家医疗卫生机构调查在职人员(包括医护、行政及后勤人员)100人,机构人员不足100(含100)则全部调查,机构人员超过100人则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00人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
干预前后分两次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由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访谈式调查,质控员进行核对后统一回收。
1.4 统计方法
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干预前基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6份。干预后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3份。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性别和工作岗位构成基本相同。见表1
表1 干预组前后调查人口学特征
干预组前后调查人口学特征
2.2 干预前后医疗工作者的吸烟状况
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结果显示,只有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乌鲁木齐市中医院、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的吸烟医务人员比例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干预前后卫生医疗工作者吸烟行为的情况
对医疗卫生工作者吸烟行为干预前后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吸烟人群在走廊和办公室吸烟的行为有明显减少。见表3
2.4 干预前后被动吸烟状况
根据干预前后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动吸烟人数和被动吸烟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干预前后卫生医疗工作者控烟知识的情况
通过干预前后控烟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基本知识知晓率、吸烟与疾病关系知晓率、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知晓率三方面均有提高的单位只有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治区中医院。见表 5
3 讨论
调查果显示,针对吸烟的卫生医疗工作人员采取的行政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干预策略有一定效果。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室内办公场所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不同机构差异非常明显,再一次印证对吸烟者进行控烟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干预时问不足、为吸烟者提供的戒烟服务和宣传力度不够及控烟制度不完善3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下一年度继续加强对吸烟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控烟工作,结合戒烟门诊,我们将对有戒烟意向者提供全程的戒烟服务,并通过一系列控烟活动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戒烟率,减少吸烟量。通过制定细化的控烟制度和奖惩标准,要求吸烟的医务人员履行维护医院无烟场所的职责,提高卫生医疗工作人员在控烟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焱.烟草的危害、流行特点及控制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