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课程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网络化平台;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空前的重视。为了培养具有信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药学人才,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高等院校加快了计算机教学向网络化迈进的步伐。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层次不同、学生自学能力差别大、依赖性强、计算机教学中缺乏药学专业特色等特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探索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并申请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设了基于Windows 2003 Server和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服务器,构建了功能齐全的Web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了适于网络环境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多媒体教学和无纸化考试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高等药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为系统地总结网络化教学模式规律,推进网络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发挥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优势,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的产物,它既要反映特定教学理念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指导教学实践,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构建基于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平台。计算机教学具有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多、实验多、教学参考资料多样化、知识更新快、音视频形式的实验素材为主等特点,同时存在实验结果需要电子存档处理、学生间易于相互抄袭、学生随意上传资料造成服务器存储容量不足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设备有一定投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对教学设备和资源的管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不够,有些已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资源,已开发的多媒体课程或网络课程的结构模式、构架不尽规范,很难在统一的教学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
为了创建一个简明高效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我们先后尝试了Windows 2003 Server、Linu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作为后台服务器,同时分别尝试了NetUse模式、Windows工作组模式、Windows域环境模式、Linux账户管理模式和SQL Server + Web管理模式等多种管理方式,最终定位于Windows 2003 Server + SQL Server2005 + Web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共配置了三台服务器,构建了通畅的局域网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每个学生设立一个独立账号、通过Web管理账号密码,为每个学生设定一个专属的磁盘空间,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等惰性现象的发生。该平台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网络化教学,在校学生作业及实验结果可随时上传/下载,学生也可异地访问教师教案、实验素材、参考资料等,学生还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讨论区及时相互展开讨论或由教师参与解答。在创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同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了开发,通过建设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把语音、图像和视听信息资源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这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构建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平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3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特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
成功的教学模式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以满足开放、网络、多种媒体、学生为中心等基本要求为目标,各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指导教学活动方面是统一的,但在具体方法、形式、模式建立的依据上又必须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性。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具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应用能力等特点,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实际可行的途径。
网络化教学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则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适应性较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实际操作易于组织,具有适于应用,便于检验;干扰因素少,负面效应少,成果显著等特点。网络化计算机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借鉴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和课程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应各自的学习环境。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从低层次学起,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采用异步教学方式,课堂以外拓展学习内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和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注重扩充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层次上增加难度大及应用广泛的开放性的计算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及结合药学专业自主开发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既增强了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信心,又增强了学习好的同学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了实事求是、注重发展、人文科学等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指导。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这种虚拟教学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让学生在课上共享教学资源以及课下利用业余时间上机,继续课堂中没有完成的有关开放性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知识;校外模式则是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在离开学校后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平台。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将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新型教育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是通过课件或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讲解,教师通过网络环境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解决;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网络平台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实现的;学生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
4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化教学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室里先进行课堂讲授,课后学生再上机实践。我们对在教室里连续2个学时上理论大课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30%的学生反映由于缺乏计算机环境,理论教学枯燥,后一个学时的听课效果明显不如第一个学时,注意力不能集中;50%的学生反映由于不能及时上机或间隔时间较长上机,许多教学内容已经淡忘,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一方面将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安排在机房中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边讲边练,理论和实验交叉进行,学生将所学内容及时消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把教学过程中主要知识点由一个更加贴近药学实际应用的实例来引出,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哪里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规范、准确的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打下了基础,案例教学的实践凸现了较强的优势。
5引入网络无纸化考试,完善网络环境下题库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笔答试卷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过大比例的选择、填空、简答题只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不但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则要求学生了解一门编程语言,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由于编程语言中对语句的细节格式要求较为严格,在传统的笔答试卷中学生丢分率非常高,因此不得不降低编程的难度。而在实际的程序语言环境中不但界面非常友好,而且还有功能强大的提示、调试、诊断系统,程序设计者可以从繁重的琐碎记忆中解脱出来,致力于程序功能的开发。传统的笔试考试模式对于计算机课程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不合适。为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教学工作,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在自主开发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上又设计完成了具有沈阳药科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自主产权的计算机技术基础(Visual Basic)无纸化考试系统,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更全面的双向考核, 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测试。
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需要进行题库建设。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分别为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两门课程设计了大量的考试题目,组成了适合各层次学生计算机课程考核的题库和管理规则,题库中的每一道试题都有相应的测量特征参数,用以保证试题的出处和权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试题出题策略和试卷模型,用以保证所组成的试卷与考核目标间的一致性,避免了人为经验命题带来的考试内容不一致
或出现各种偏差的可能,有效地减少了专家命题的繁复劳动,也保证了高质量的试题能够得到可靠的重复利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评阅功能也,也为试卷质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6结语
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信息科学课程更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及资源的优势,在狠抓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我校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基本建成。它强化了教育工作者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学科内涵的发展,促进了师资团队的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1):49-51.
[2] 潘洪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195(4):116-118.
[3] 余善云.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4] 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6):3-7.
[5] 杨起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高教探索,2006(1):65-67.
论文摘要:近年来,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与之对应的课程,然而由于该课程为新开设的前沿课程,很多教学内容值得探讨。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设网络学堂,从课程建设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的过程和具体内容、课程特色创新及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给出了大量实际案例分析,为培养更多高尖端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前沿课程。其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网络学堂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本文就该课程网络学堂建设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一、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计划
网络课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明确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 “了解”、“掌握”、“重点”三个层次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授课前广泛收集资料,仔细备课,充分组织教案,以保证信息量,电子教案内容丰富生动,给出动画说明、视频、音频等信息,例如对于馈线自动化的发展情况,以手拉手环网结构为例给出动画说明,在scada、gis等内容介绍上给出视音频等信息,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给出丰富的相关资源,如图书期刊、学科网站等。由于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及时将技术的新进展引入课堂,[1]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有:做一次问卷调查;布置3次网上作业、4次在线测试,建立完善试题库工作;积极开展答疑讨论,发起多于2次网上专题讨论,专题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本课程相关前沿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主动回复他人的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教学博客,根据情况开展“主题教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二、课程建设过程和内容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开设在第7学期。先修课程主要为电力系统分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并修课程主要为建筑供配电、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等。
2.支持教学的资源
(1)网上提供了全部的教学课件。
(2)课程面向大四学生,结合毕生生就业的特点,网上为大家提供了与课程有关的公司、科研结构的网站信息等。
(3)课程实践性很强,网上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实例照片。
(4)课程讲授中提供了动画演示。例如介绍馈线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及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的过程等等。
(5)课程讲授中提供了视频、音频信息。例如在介绍gis系统时,负荷密度分析、设备管理、用户报装参考等等均提供了视音频信息,利于学生理解。
(6)购买了国家电网公司电化教育中心制作的农电大课堂光盘。例如在介绍断路器的知识时,为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其原理、结构等内容,广泛搜集信息,购买了介绍真空断路器、断路器操动机构的光盘。
3.学习动机激励
(1)参与学生人数。课程内“学生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授课的学生数量,学生进入课程的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授课学生数量的5倍。每一位学生都多次参与到了网络学堂的建设中,特别包括一些留降级、跟班试读的学生都补办了相关手续,参与进来,并积极发言,另外,从课程日访问排行记录看,也常常居于学校前三的位置。
(2)学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能主动回复其他人提出的疑问。
例1:学生主动提问,并且同学能积极回复。例如高峰同学发表的《一道面试题,关于开闭所》,将课程内容与毕业面试内容结合起来,同学能积极回复探讨,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再如孙宇同学发表的《提问!一个身边的实例》,还配有图片,张博超、孙宇、程旭、朱月征等积极回复,大家一起探讨。
例2: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将课程的相关知识上传,实现大家共享。例如魏尧同学上传的《配电网知识共享》、杨宇同学上传的《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及其发展》等等。
4.教学评价
(1)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希望同学提出他们的一些想法、建议。实际发放33份,实际收回33份,均为有效问卷。
(2)网上作业:除作业本作业外,网上还布置了3次作业,3次作业上交人数分别是77、56、76,3次作业均全部批改。
(3)在线测试:共了4次在线测试。4次学生提交人数分别为75、75、76、76,4次在线测试均全部批改且公布成绩。
5.教学交互
(1)教师会经常在答疑讨论区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例如笔者发表的《pq进一步》等,很多同学跟贴;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提供了及时、具体、有启发意义的反馈。
(2)专题讨论:笔者发起了2次大型的专题讨论,2次专题讨论学生参与的人数均远超过了1/2,学生自主也发起了几次讨论。
三、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1.支持教学的资源丰富
课件、网站、照片、动画、视音频、教学光盘。例如不同配网结构形式fa的故障定位、隔离、恢复供电过程的动画演示等;gis的视音频信息;断路器教学光盘的应用等等。
2.学习动机激励
学生能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结合讨论专题、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结合就业面试等主动提问,同学们积极回复探讨;二是能主动上传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共享使用。
四、自我评价及后续建设
1.自我评价
在这次“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课程的网络学堂建设中,笔者按照《网络学堂课程建设验收指标》一项一项具体实施,对于指标要求的基本项均达到要求,同时,对于指标要求的4个达优选项,也完成了其中的两个,即指标“支持教学的资源”和指标“学生经常在讨论区发言,能主动回复其他人提出的疑问”。
2.学生评价
摘自《学生调查问卷》:配电网这门课与我们的专业结合很紧密,对我们在知识储备上和找工作时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体谅了我们的难处,充分的利用了网络学堂这个平台,帮助同学答疑解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
摘自《学生调查问卷》:尤其是课上的ppt做的非常不错,动态效果及其视图效果都非常好,让人很直观的可以理解到在配电网上的知识。而且有很多知识在供配电中出现,比如开始断路器的一个幻灯片模型,直接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可以很好的理解配电网的这方面知识,而且也是进一步的复习理解了供配电知识。
3.后续建设
(1)教材建设:由于课程内容很新,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本较好的经典配套教材,针对此问题,笔者已经于2008年主编教材《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实验室建设:[2]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很有必要对学生开设实验,2007年成功申报了北京市的实验专项资金90万并获得批准,已经开设出配套实验三个:网络结构变化电网监控设计实验、网络结构变化电网监控设计实验、配电自动化四遥实验。
(3)实践建设:本课程应用性很强,安排一些实地参观,校企联合,建设实习基地。
五、结束语
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近年来随着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它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扩大供电能力、降低线路损耗和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3]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该门课程网络学堂建设中的诸多关键问题,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范明天,张祖平.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在当前课程开放与资源共享运动潮下,在线学习效果优化方法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点。文章通过对当前网络课程应用现状的分析,发现众多课程存在知识模块庞大和聚合度过高等问题,不能有效适应网络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地保证。针对当前网络课程知识块过于“臃肿”的弊端,文章提出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的方法:根据知识细化理论对较大知识块进行重新切割、选择、排序,并按层次进行组织,以符合不同学习者学习需求。在微型学习理念与细化理论指导下,文章对微型网络课程特点、设计原则、知识细化方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基于Moodle平台设计与开发了一门微型化的网络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微型化;网络课程;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4―0089―06
当前网络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国家精品课程、各大院校网络课程相继被大量开发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尤其近期以Coursera、Udacity和EdX 三驾马车为代表的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似乎也满载美国名校的精英课程驶往世界各地。但是现实状况是怎样的?据调查发现,学习者每次登陆精品课程网站学习的时间量不足,76.92%的学习者每次登陆精品课程网站学习的时间“不到1 小时”,而“1-2 小时”者也占总样本的23.08%[1]。 Katy Jordan 博士对MOOC课程完成率调查结果显示:MOOC课程的平均完成率低于7%,且完成率最高的课程是“Scala函数式编程原则”,由瑞士洛桑理工学院在Coursera平台提供,在5万名注册该课程的学生中,约19.2%完成课程;而普林斯顿大学的“1300年后的世界史”,在83000名注册学生中只有0.8%完成该课程 ,完成率最低[2] 。
无论是国家精品课程,还是MOOC课程都难以具有较高的课程质量,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相关调查得知网络学习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自控能力差,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学习依赖性强;学习者信息素养或知识管理能力较低等[3]。通过对相关网络课程的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网络课程都具有知识模块聚合度过高的特点,需要学习者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将知识点学习才能完成,而在嘈杂的网络环境中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见,高聚合度的知识模块并不能有效适应网络学习者特征。
我国网络教育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成人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要求更高。成人学习者具有如下特点:① 对于成人学习者,更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确认其成就感、所获得的能力、寻求工作的意义以及从社会责任中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② 成人学习者时间松散、不紧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问题需要针对性强、易操作等性质的课程[4]。传统教育体制中的某些知识、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成人学习者,网络课程中高聚合的知识模块同样不适合于快节奏生活的成人学习者。相对于在校学生,成人学习者已经参加工作、组建家庭,工学矛盾使其没有过多集中的时间进行学习,其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微型化学习能够适应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以现有大学的课时结构,作为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尺度,显然会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负荷超载。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学习者的记忆识记能力出现衰退,这就意味着需要通过及时学习反馈和增加记忆次数进行知识的保持,如何对知识点及时反馈和多次记忆,微型化网络课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微型化的知识主题与学习任务构成的网络课程是能够适应成人学习者特征的课程学习方式。
一、微型化设计相关理论与理念简介
(一)微型学习理念
Theo Hug 是较早界定微型学习概念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微型学习是处理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 微型学习所秉持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信息被拆分成为更小的学习单元,如果学习以小步子进行,那么人们的学习就会更好、更有效、更简便、更加充满乐趣[5]。微型学习(Micro learning)被看作是数字化网络学习环境中一种新型、实用的学习理念。对其更全面的认识是理解其英文原词中“Micro”所具有的微、小、轻、快等多个含义,Micro 既表示学习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也蕴含对这种学习的品性格调特征的描述[6]。基于微型学习理念,根据成人学习者特征,本课程将宏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计微型学习活动,以主题与任务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内容的呈现。
(二)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主要用于对原有知识的重新选择、排序,使之适应学习者特征。细化理论是由瑞格鲁斯提出的,该理论的基础是认知理论。通常教学组织策略可以分为“宏策略”和“微策略”,宏策略教学原则是揭示学科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7]。宏策略在教学中用于对各知识内容的组织和排序,从全局的视角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以及部分之间进行联系。
细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顺序安排策略是基于教学内容之间不同的关系,内容之间的不同关系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是按层次进行组织的,处于较高层次的概念往往抽象程度较高,抽象层次降低则知识层次也降低。细化理论对知识的组织有两个明显特征:知识概念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关注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知识类型与知识层次,来决定最能促进学习的顺序安排[8]。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9] 。
本课程根据细化理论所倡导的知识层次化与微型学习相结合,在微型学习理念指导下根据细化理论对学习内容进行微型化设计。
二、微型化网络课程的设计
(一)开发平台选择
本课程是基于二次深化设计的Moo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进行设计与开发的。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由于它是一个开源、免费的应用软件系统,并且教育理念先进、开放,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得到了国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10]。Moodle课程平台的开放性、灵活性、建构性等特点为实现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支架。本课程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课程架构
由于网络平台架构已经建设完成,只需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制作即可,本文重点探讨基于Moodle的微型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制作。
(二)微型化网络课程特征
微型化设计的的网络课程除了具有一般性网络课程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如下特征:
1. 课程学习内容片段化
课程中所要学习内容是微小的知识模块与学习片段,微小的学习片段具有自包性、相对独立性,片段之间具有较为松散的联系。
2. 课程学习时间微型化、离散化
微型化网络课程知识模块学习时间较短,并且学习时间灵活,广泛散布于日常生活之中,一项学习任务可以在多个短的、间隔的时间段之中完成。
3. 学习形式与学习环境个性化
在微型化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地接入互联网进行学习,可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三)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原则
一般性的数字化课程设计方法对微型网络课程设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微型网络课程设计具有其独到性,内容设计不仅要迎合不同层次的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还要从系统的视角兼顾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以保持前后设计一致。基于此,微型化网络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非正式学习原则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式学习所提出的学习形式。正式学习( Formal Learning) 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学习形态, 它通常是有计划性的, 有明确的目标和课程知识体系,并依托规范化的学习材料实现的[11]。而与之相对的非正式学习通常是非官方的学习,没有正式的课堂、固定的上课时间、非常明确的知识课程体系的学习形态。本网络课程所面向的对象是早已离开学校多年的成年学习者,学习形式通常是没有固定学习空间、时间、课程体系的非正式学习形式。
2.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强调方法手段与教育理念的一致性。正如乔纳森所提出的,贯一设计并不提倡和假设某种特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设计具有内在的优先权,而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将不同的设计实践和相关思想的基本信条系统地融合在一起[12]。在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中,一致性原则有利于将方法、理念、手段等统合在一起,运用系统化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强调方法、手段、理念的统一性,将关注点聚焦于学习活动与任务上。
3. 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原则强调课程界面和知识架构的简洁性。界面的简洁性可以使学习者迅速将注意力聚焦于知识内容上,而不是被界面的形式所吸引。知识架构的简洁性强调知识呈现顺序与知识之间联系的简洁性,过于复杂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加重学习者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效果。
4.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主要指学习活动、学习主题层次的多样性,就主题性质而言,更多的是与学习者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具有一定开放性。就其难度而言,针对不同学习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与主题,既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又具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学习者进行探索。
(四)网络课程微型化关键内容设计
1. 知识模块的细化设计
本课程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需要重新对原教材中复杂认知任务和复杂认知结构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分解与排序。对于教学内容的重新分解和组织,通常有两种做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过程分块,每次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按照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进行分解组织,每次虽然教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内容细化与复杂程度不一 样[13]。同时,细化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任务知识(比如课件制作、脚本编写)与领域知识(比如物理、生物领域),领域知识又可分为关于“是什么”的概念和“为什么”的理论。第一种分解方法比较适用于概念理论知识,第二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任务知识的分解细化。细化完成后,最末节的知识内容就是所要学习的微型化知识内容,并且每个微型知识模块就是一个完整学习系统。为保证细化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教学设计“选择”“排序”“综合”“总结”四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其中选择是选取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点;排序是使教学内容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次序组织安排;综合是为了维护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总结是对知识内容学习完之后所做的保持迁移活动,包括知识点、知识单元的总结。对概念知识的细化排序方法就是产生概念结构图,先学习比较宽泛的概念, 然后逐渐学习更细化的知识内容, 直至所要求的细节为止[14]。对于概念图所列知识内容则按照单元主题的学习顺序,首先学习较为宽泛的概念知识,将某一概念的分支一直细化,直到所要求细节,然后再进行其他知识单元的细化学习,概念知识类细化设计如图2所示。
图2概念知识细化设计
对理论知识的细化方法与概念细化方法类似,首先学习比较宽泛通用的规则,然后学习那些更具体的规则。对理论知识细化的结果同样是产生理论结构图,说明个细化规则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按主题顺序进行,将某一理论的分支一直细化,直到所要求细节为止,然后再学习下一主题。使用知识细化简化条件法(SCM:Simplifying Conditions Method)对任务知识进行细化。使用SCM对任务知识进行细化并非是简单的知识模块的分割,SCM从最简单的版本开始,尽量贴近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逐渐增加任务难度,随着具有不同难度条件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逐渐达到教学目标。在使用简化条件法的时候基本都要做两件事情:一是确定现实任务的最简单版本;二是要基于整体性和图式同化的概念,增加复杂限定条件,产生后继完整的、真实的、与前面版本等价的更复杂的任务版本[15]。SCM方法实施步骤如图3所示[16] 。
图3SCM方法实施步骤
2. 微型化学习目标设计
谢幼如老师给出学习目标定义,“学习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能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习者在网络教学活动实施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17]学习目标同时也能为教材课程的分析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指明方向,并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分析是教学或学习的第一步。微型化学习目标是针对细化完成的末端知识模块所设计,为每个微型知识块提供学习目标。
本课程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部行为变化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外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既克服了行为目标只注重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传统方法陈述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教学目标采用不同层次设计,目标层次设计分为目标细化和知识点难度层次设计两个维度。学习目标层次的划分是以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的,学习内容分析的愈细致,学习目标层次的确定就愈简单,学习目标愈容易达成[18]。本课程将学习目标分为课程目标、章节学习目标、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目标,学习活动目标即是微型知识模块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若干下层目标组合成为上层次学习目标,下层学习目标全部达成,则上层次学习目标也随之完成。难度层次设计为学习者达到基本要求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拓展的目标。
3. 微型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网络课程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自主运用和调控学习动机、元认知以及其他一切相关学习行为的学习形式[19]。微型自主学习活动是依据微型化知识模块和微型化学习目标组织起来的学习时间较短的自主学习活动,微型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细化完成的微型知识模块和微型学习目标进行。微型自主学习活动是完整的教学系统,活动基本流程按照启动阶段(明确任务、激发动机)、准备阶段(回忆先决技能、学习需要的方法、明确评价指标、准备学习材料等)、知识内化阶段(阅读或观看学习资源)、活动的总结综合评价阶段,四部分进行。为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和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理解,本课程中设计大量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资源,正如迈耶所认为“多媒体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是意义获得的向导,是知识建构的助手”。[20]不同类型学习资源帮助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思维,适应不同学习者各异的学习风格,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4. 微型学习评价设计
网络学习评价在网络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质量管理的核心模块,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21]。本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互动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是设计重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就是将课程任务、作业、测验与期末总结测结合的评价方式。本课程中,形成性评价镶嵌于每一个微型学习活动中,在完成每个知识点学习后,应及时进行知识检测并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习者巩固学习内容,由于所针对的是微型化知识模块,所以测试试题通常数量少、难度较低。总结性评价针对章节、单元设计,用于知识体系的检测,试题量较大、难度也较大。设计形成性评价所占分值比重大于总结性评价分值。Moodle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踪迹进行全程记录,包括学习时间、登陆次数、发帖回帖数量等,并汇集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是一种适合于网络学习的评价方式。对发帖回帖、回答问题、学习交流等活动,对每种活动类型赋予分值,方便成绩管理与反馈。互动评价包括学习者自我反思评价、学习者之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使用有利于完整、有效地对学习者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进行检测、管理与反馈。
三、微型化网络课程的实现
在图1所示中,本课程内容分为七大模块,本课程着重对学习资源开发、微型学习目标、微型学习活动、微型学习评价进行实现。
(一)学习资源的开发
从网络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上看,一类是新编网络课程,所有课程内容都是重新开发, 并非以己有的课程材料为基础。另一类是改编学校课程,就是从现有的课程材料中选择适当的成分加以改进,例如课程内容的选择、补充、拓宽、加深、整合等[22]。本课程采用重新开发与改编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针对成人学习者特点,对相关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开发,并且针对网络学习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再设计,力求使其效果达到最好。本课程下学习资源包含两部分课程内容、扩展资源(研究案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将二者内容有机融合与教学活动中。
本课程在细化理论的指导下对概念知识、理论知识、任务性知识进行细化。例如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学习中:第一步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宽泛概念;第二部对其子概念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别进行学习;第三部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链接进行综合总结,加深学习者对概念的意义理解。对任务性知识采用SCM法,例如在Dreamweaver网站建设学习过程中采用任务简化法,在网站制作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主页制作、链接制作、多媒体表格等制作,知识结构如图4所示。每一次任务所完成的都是完整任务,每一步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在上一主题基础上增加了复杂限定条件之后的任务。
图4 SCM知识简化示例
(二)微型学习目标实现
本课程中学习目标使用内外结合的编写方法,同时兼顾学习者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使用层次目标分析法制定学习目标,不仅可以充分将知识目标层层细化,还可以对重点学习模块的目标进行不同难度层次的设计。例如对教学媒体选择单元的学习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根据完成的知识模块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同时兼顾多层次与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设计,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三)微型学习活动实施
微型学习活动是完整的学习活动,活动基本流程按照启动阶段、准备阶段、知识内化阶段、活动的总结综合评价阶段四部分进行。微型学习活动围绕细化知识块和微型化层次学习目标进行组织,并以视频、文本、多媒体课件、知识结构图等多种方式对内容进行呈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习惯。以教学媒体的功能与特性学习主题为例,如图5所示。包含学习目标、多种类型学习资源、总结测验、知识扩展等完整的教学单元,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微型知识块的学习并进行测验与及时反馈。
图5微型学习活动示例
(四)微型评价活动实施
在学习评价设计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理论等知识设计为具有固定答案的封闭性测验,针对有多重答案或可能性的知识点则设计成为开放型作业。如图5所示,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微型学习活动中,每个知识块学习完成都要经过测验评价,并及即时反馈,如测验回答错误则给出错误提示并指出需要再次学习的知识点,如图6所示。及时了解自己的检测结果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具有更好的效果。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图6微型学习活动评价示例
总之,本文针对当前网络课程的弊端提出了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思路,并在细化理论、微型学习理念指导下针对成年学习者设计与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通过对已有教学内容的重新选择、排序对知识模块进行细化处理,生成微型化知识块,在此基础上对微型化学习目标、微型化学习活动、微型化评价活动进行设计与实现。本网络课程是针对成年学习者开发设计,但是笔者认为微型化网络课程对于普通学习者同样适用,因为其非正式、微小化、分散化、个性化特征适应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非正式、非连续的状态。当然,微型化网络课程还处于设计分析和实际感觉阶段,缺乏系统、严谨的论证与研究。微型化网络课程的有效性究竟如何?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应用过程中应用准实验设计、调查与研究,开发科学规范的工具与技术,就微型化网络课程的有效性开展系列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2] Katy Jordan .Not Staying the Course[DB/OL]/news/2013/05/10/new-study-low-mooc-completion-rates,2013-05-10.
[3] 李海龙. 网络学习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模式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12.
[4] 孙越. Moodle环境下成人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 河南大学,2011.
[5] Theo Hug.Micro learning and narration [R].Fourth Media in Transition conference: The Work of Stories,2005,5.
[6] 张浩. 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J]. 现代教育技术,2009,(04):50-52.
[7][9][18]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13][14][15][16] 查尔斯・M・瑞戈鲁斯. 细化理论:学习内容选择和排序的指南[J]. 开放教育研究,2004,(2):23-26.
[10] 汪基德,张莉. Moodle国内研究新进展[J]. 远程教育杂志,2009,(05):15-18.
[11]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02):10―13.
[12] 戴维・H・乔纳森. 郑太年,任友群译.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7] 谢幼如,尹睿. 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9] 张筱兰,欧阳汝梅. 高校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41.
[20] 理查德・E・迈耶. 多媒体学习[M]. 牛勇,邱香译.商务印书馆,2006.
[21] 闫英琪,阿不来提,郭绍青. 基于Moodle 平台的学习活动设 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08,(6):70-74.
[22] 武法提. 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J]. 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现状;自主学习
根据行为理论研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行为不但包括如交流、查找和训练等经过观察研究和测量的外在行为,还包括记忆、分析等内在的隐性思维[1].网络自主学习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学习者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促进大学生的个人专业成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297份,回收279份,问卷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为267份,问卷有效率为96%.性别、专业、年级分布合理,符合研究需要.从登陆网络教学平台的频率看,学生们投入了一定的精力来进行网络学习,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还有待提高.从平均每次在线学习时长来看,63.3%的学生可以保持在0.5~1h.网络学习的质量与在线时间没有必然的决定关系,但在线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学习质量.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学生能够保持1h以上的原因是:教师将登陆时间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目的看,“学习感兴趣的课程”、“浏览教师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和“查找作业信息或上传作业”是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目的,其中“浏览教师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所占百分比最高,达到了86.1%.关于网络学习的接受和适应程度,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50%以上的人对于网络学习很感兴趣,只有很少一部分,约10%的学生仍习惯于传统课堂的面授.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时,仅有16%的学生能够完全不受无关信息的干扰,完成网络自主学习任务;74%的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网络信息的影响;其余10%的学生则由于缺乏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学习专注力较差,经受不住网络其他内容的诱惑,疏远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计划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下去.调查者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同时分别有72%,66%的学生偏向于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度,46.7%的学生认为课程平台的功能存在欠缺致使平台使用率不高,师生互动不充分,学习效率不高;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媒体资源的重要性具有非常高的认同,但32%的学生认为课程平台提供的资源种类单一、更新缓慢.
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水平不高
从调查中发现,建设水平不高是制约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率的关键因素.由于校园网络连接速度及稳定性的因素,常常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更新速度缓慢等现象的出现.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并未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受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及操作水平限制,多数课程平台仅限于提供各类型的学习资源下载,通知及问卷发放等简单功能.研究型学习、学习论坛等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块并没有得到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再者,平台的资源建设往往优于教学,而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更多是依据知识结构,并非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设计出的学习资源经常是与传统课堂授课内容与形式相差无几.
2.2自主学习计划不合理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学习时间和方式,但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导致了学生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即使部分课程的教师在课前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指导,但网络学习往往缺乏教师实时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律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难以有效实施.尤其当面对网络游戏、聊天和视频等诱惑,常常会迷失在网络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3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脱节
根据调查发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的使用目的是完成作业和浏览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教学内容为主,而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则以下载资源进行复习,完成作业为主.尽管多数教师会将课程内容的扩展资源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但主要的学习资源内容仍与课堂教学内容类似.这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反复学习,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另外,网络学习的教学环节缺失,若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常常无法明确学习目标,不能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面对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束手无策,这成为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1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大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及自我评价一系列的行为无疑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应用[2].如何提高资源的 丰富度,及时地更新和管理信息资源,对提高教学平台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相关模块的开发和使用,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度,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考评及对课程的有效管理,如教师培训、奖励政策和监管手段等,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规划和建设.
3.2制定可靠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
网络学习计划要科学、周密和切实可行,既讲究原则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定计划主要是针对课余时间而言的.因此,制订学习计划必须从科学、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入手.网络学习过程中,不能盲目毫无章法地学习,由于不能及时地获得教师实时的学习指导,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网络自主学习计划尤为重要[3-4].作为网络自主学习的主体,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教师的相关学习指导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功能模块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探究和协作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
3.3注重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整合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这是以前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所欠缺的.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因此,面对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可能会面临来自自主学习能力和经验不足的挑战,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建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搭建桥梁,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理论和方法外,适当增加远程实时教学、网上异步交流、实验教学、基于任务的小组协作、集体讨论与交流等形式的活动[6-7],不但能够使学生有机会体验网络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实践技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及大量的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学生可以通过课上和课下的网络学习重新组织和反思所学,并与其他的学习者协作建构知识.面对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变,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各个阶段,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有效性[8].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帮助教师获取相关教学信息,对教学进度及相关问题进行处理,以应对全新教学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朱文龙 杨双双 朱玲 刘彦忠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参考文献:
[1]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1
[2]潘庆红.Web2.0环境下学习行为的基础——网络自主学习形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21):35-39
[3]吴耀宇,吴凡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144-145
[4]史先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5):107-110
[5]林秀曼,谢舒潇,吴芸.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9):57-61
[6]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网络自主学习 培养
教育部在2004年初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辅以多媒体及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新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与元认知策略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元认知策略把握的好坏直接决定网络自主学习的成败。然而,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少数民族高校,网络自主学习改革刚刚起步,加快改革使少数民族大学英语学习者掌握元认知的策略迫在眉睫。
1 定义和内涵
1.1 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美国自主学习研究专家Zimmerman指出,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中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是一种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即能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效果,并能根据这种反馈信息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Zimmerman B. J. & Bonner,S. & Kovach. R.,2001)。我国学者孙小孟则根据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制作了以下网络自主学习流程图。
图清晰地指明了网络自主学习的环节:①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自学;②学生尝试练习和自查小结,不断达到目标要求;③学生进行讨论,解决自学中的遗留问题;④教师重点讲授,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尝试练习、自查小结以及讨论后仍然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学习目标。董奇和周勇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调节、修正和制约。笔者认为,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体,主动运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对英语学习前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中的监督,以及学习后的反馈、评价、调节和修正,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1.2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 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随着元认知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相当数量的语言学家将其引入到学习策略的概念中,将之称为元认知策略。O’Malley和Chamot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起到对学习进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的作用。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指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以及认知活动完成后对其进行的自我评估,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调节策略。计划策略(planning)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根据自身实际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如设置学习目标,计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等。监控调节策略(self-monitoring)指在学习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监测和评价,如查看计划阶段性完成情况,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有效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节。评价策略(self-evaluation)是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一步加以调节和修正,从而达到更好的认知效果。
2 元认知策略在民族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地、互动地、开放性地学习。元认知策略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在自觉的意识状态下学习,使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选择并运用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策略,真正做到会学习。掌握元认知策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元认知策略的深刻认识对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计划策略作用。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因此,确定学习任务必然成为保证学习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环节。运用计划策略能有效地帮助网络学习者为自己布置适合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提高网络学习者的定位感。
2.2 监控调节策略作用。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拥有更大的自和控制权。如何有效地控制学习过程,监控调节策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听力、词汇、阅读或写作过程中,学习者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认知活动的变化,同时运用监控调节策略不断对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为调节过程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学习者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2.3 评估策略作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对认知过程的要求,增加了学习的复杂性和难度。这就需要学习者有能力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和生成自己的学习策略、监控和评价学习效果。评估策略使学习者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者的内归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动机。
3 网络自主学习者元认知策略培养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明确: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要想获得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必须掌握元认知策略。研究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元认知策略培养是卓有成效的。如何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帮助学习者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多年来,我国的学习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学习者,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并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被动接受教学模式。进入大学,要转变为网络自主学习,这种角色的转变或者定位,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师、实施者、管理者以及评估者,即自己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不再是学习者所有学习活动的主宰,只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为组织、检测、敦促提供帮助的人。
3.2 导入元认知策略理论知识
理论是实践活动的指导。少数民族学习者大部分来自信息较为闭塞的地区,他们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元认知策略理论知识。首先应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元认知,什么是元认知策略,他们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明确自己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导入元认知策略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开讲座的形式进行,让学习者初步认识和了解元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其次,在元认知策略培养的过程中结合实践进行讲解或示范。
3.3 在实践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养
3.3.1 计划策略。培养学习者的计划管理能力,协助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语言学习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有选择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目标上。民族学习者进入大学,对网络自主学习不甚了解。教师应该帮助他们了解教学大纲、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懂得自主学习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包括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在制定计划前教师应该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明白要为使用而学,激活民族学习者的自觉性,增进教、学互动。
3.3.2 监控调节策略。监控调节策略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学习者对自身进行的学习活动不断进行观察、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包括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对自己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行监控。一般来说,在学习前后、在学习中都需要运用监控调节策略。教师应帮助学习者监控自己的学习,包括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等,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醒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况调节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策略,帮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适当调整。如提醒学习者对照学习目标和计划,检查每个阶段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笔记;总结学习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撰写学习心得,检验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找出近阶段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总结,特别要注意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通过对近期学习过程的全面检查,适度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使其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进程。何时运用监控策略,教师对学习者进行直接指导是关键。
3.3.3 评估策略。自我评估策略是指反思自己的学习,在完成一项语言活动后,总结经验,自我评价得与失。例如,完成某项语言学习任务做得怎样?学习者只了解学习过程还不够,还要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评估,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展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自我评估可以用标准试卷进行测试。测试后要对试卷难度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列出今后打算,为下一步制定目标和计划做好准备。教师应帮助学习者评估学习效果、策略使用及计划完成情况,找出长处与不足,有意识地加以发扬和改进,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网络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习者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教育平台为少数民族学习者提供的仅仅是外部学习环境,而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实施有效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学习者自身掌握较强的元认知策略,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更要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使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课程对他们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 Metacognitive Aspect of Problem Solving[A]. In L.B.Resnick (Ed.).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C]. Hillsdale,NJ: Eribaum, 1976
[2]Nunan, D. Strategy trai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RELC Journal, 1997
[3]O’Malley, J. &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Rowley: Newbury House, 1990
[5]Zimmerman,B.J.&Bonner,S.& Kovach,R.自我调节学习[M].姚海林,徐守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