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建设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包括: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黄太福老师的主题班会——感谢父母,生动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并响起了阵阵掌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1 2 3 4 5 6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广播室每天广播时间1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珍爱生命,拒绝”、“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六一游园活动”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1 2 3 4 5 6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 是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通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及校规、班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品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
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形成“他律”。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受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言行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我们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言行习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良好的言行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二是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在师生中广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等古训和格言,提倡 “寓卓越于平凡,寓成功于细节”等理念,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2 3 4 5 6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全体师生讲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已蔚然成风,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人人是赤小形象,个个是赤小环境的保护者”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创建优美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
我们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以创建“县级名校”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对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已完全分开,新建了特色鲜明、寓意深远的学校大门和硬化了宽敞美丽的校道;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
2、重视人文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处处是教育之地” ,是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底蕴的校园建设原则。走近校门,“改变自己从今天开始,良好习惯成功的起点”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校园,“文明、自信、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自强、奋进”的校训,“博爱、严谨、敬业、奉献”的教风和“自主、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奋斗改变人生,拼搏创造辉煌”等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提醒着学生;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同学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 2 3 4 5 6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的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经过一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又成为了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1 2 3 4 5 6四、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
榜样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激励是第一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作用必然更大。我们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的积极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在文化长廊中开辟专栏展示“教师风采”;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劳动积极分子,及时通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并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公开表彰;各年级,各班也成立了“进步之星”、“星光灿烂”等宣传栏,及时表扬在年级、班上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可追赶的榜样,让师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让榜样成为鞭策自己和激励他人的力量,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和校园。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会实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1综述
目前本研究的现状:到目前为止,据我们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尚未发现本课题在国内外有比较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更为欠缺。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主要有不多的几篇: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改变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使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与建设进行了探析;张进竞,我国中职学生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以及知识的丰富性,能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促进中职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从而带动中职学校整体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中职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但在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上还存在较大的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2本课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特色与创新之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以在校大学生和高职学校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对兰州市三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试图将理论与实证调查相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可供操作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用的新举措,即“以院系班级三级活动相融合、以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双翼,最终实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体要求”的“一体两翼三级”的新型体制机制。以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2)兰内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典型做法;(3)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4)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进行研究;(5)构建创新型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级”体制机制。
2.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省内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典型做法;难点:(1)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2)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径进行研究;(3)构建创新型的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级”体制机制。
2.3特色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充分借鉴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突出。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石化类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改革,提升文化育人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4基本思路和方法
2.4.1基本思路(1)通过调查问卷,对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2)实地访谈,对兰内三所高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归纳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绩,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3)在调研石化类高职院校和兰内高校的基础上,勾勒了目前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现状及其原因。(4)在对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研究。
2.4.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查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和各种应对策略。(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全国石化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3)实地访谈法通过实地访谈,对兰内三所高校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并归纳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4)经验总结法对国内外石化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成功地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归纳总结,选择性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并推广。
3本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关键词】中学校园;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建设措施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虽然校园文化并没有明文对其进行规定,但它却是学校办学的特色所在,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校园风纪,学风建设,师生关系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等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得好,会对学生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和平台,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化学习意识,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中成长并学到知识,同时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推动作用。由此可见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主要包括:
(一)学校规划无主题,配套设施不到位。我国现在虽然存在地区和贫富差别,但应该办校和如何办校已不是问题,现在主要问题是学校建设在办校初基本处于无规划、没主题的状态,思想相对保守,仅仅认识到政府投点资,学校就建栋楼,只要有学生,招个老师就办班;学校把教学楼、图书馆等建得高大上就可作为炫耀的资本,但是它发挥物质文化的作用的效率比较低。例如一些图书馆,没有对学生整天开放,不更新书籍,书籍的类型学生不喜欢等。学校把追求升学率当做办校的目标,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学校建设没有激发老师的潜能,使得老师的教学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主题,老师和学生对学校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学校管理重教育,校园文化不重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中学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是缺乏专门的研究和部署,也将局限于仅仅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受到了显示,存在着计划不能完全实现的情况,因此,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例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成立时间,对发生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也知之甚少。
(三)学校活动重形式,素质教育没体现。校园人更多的校园文化的被动接受,主动消化的比较少。校园文化活动只是一些节日期间组织的活动,一些因为科学知识组织的活动较少,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计划,通常是一个临时安排,更少的长期规划战略思想;设计从学校活动的角度,忽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设计。例如,学校活动大多以特长生参与为主,普通学生参与不多。
(四)学校建设缺特色,历史沉淀实在少。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整体设计和长远来看,缺乏长期规划,短期目标和实施计划随意性比较强,建设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而不是一个系统。大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反映学校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所有学校特色趋于相同。例如,作为校园文化的校训和校徽,大多数校训流于形式,内容相似。
二、如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落实
针对目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明确主题,加大投入。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抓住“投入”和“规划”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增加财政支持,提高物质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通过融资,提高学校的经济实力,以构建一个美丽的校园,实现物质文化的目的。第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依靠资金支持是不够的,但也应加强内涵的修养,提高物质的品质量实现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思想统一,建管共抓。学校党和各级管理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纳入日常工作当中,整体设计和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为主要驱动力,形成上下齐抓的新模式。建立和发展一个更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普及,高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方向。
(三)健全机制,形式多样。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做到内容丰富和效果长久的目的。首先,学校的丰富的文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文化活动质量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应该进一步扩大范围和内容,尤其应注意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社会的“走出去”的能力。第二,建立长效机制,听学生的建议,总结活动的效果和经验。努力做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组织的每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得到生长。
(四)特色明显,便于传承。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魅力。决定学校园文化生活的风格,影响学生的气质特征。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结合校园的地理位置、教师教学研究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优秀的教学风格,学习风格和学校精神为核心,通过学习,以开放的态度,发展多元化、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文化环境,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这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常大。
参考文献:
[1]陈蕊,马宁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为依托[J].科技资讯.2009(01).
[2]高伟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 2010.
【关键词】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由于每个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有不同,所以也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校园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存在,当你深处两个校园中的时候就能深刻的得到体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犹如小草缺少了雨水的滋润,失去了盎然的生机,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
那么,何谓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呢?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表现出一所学校校风校貌,更能深层次的反映学校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不可复制且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校园文化建设在“制度”与“管理”上失去平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更加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显得无力,并不能完全达到制定目标。这就直接导致了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失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无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脱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并不能与物质文化建设并驾齐驱,忽视了深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近年来学院尽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但往往忽视了深层的文化建设,不能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使得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媚俗文化、模仿文化、荒诞文化在校园内流传,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本末倒置和不同步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
3.学院部门分工不明确,自我定位模糊化
学院部门分工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活动进行开展,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队伍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就在无形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而校园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分工不明确以及认识不到位,也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4.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造力,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与人文教育教育相整合,无法承载人文教育责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教育脱节。
二、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1.加强学院校园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生活环境
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还是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丰富优秀的校园文化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功能
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健全的人格,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集体意识。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品格。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这一群体存在很多方面的矛盾,他们既是学生又是一个成年人,具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活动。他们所要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科学习,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就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各种问题,心理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此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咨询、学术讲座、以及技能训练等来增长大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例如,我院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近年来系内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2004年-2012年共获得各类奖项6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30余项。2008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分赛区大赛、珠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活动;2009年,学院成功承办了“青春乐章”珠海市金秋艺术节高校专场晚会和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构建出我院一派和谐的景象,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4.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并表现出学院的文化品位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人文环境指的是校园文化,学风学貌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偏重与主观意识的构建;校园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客观生活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把握好这两方面的建设,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入手,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树立优秀独立学院品牌。
三、如何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呢?构建符合校园实际、显现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拓新型文化传播载体
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事物的发现具有很强的触感,例如网络微博、BBS、论坛等。因此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除此,大学生社团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和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和提倡兴趣爱好型社团,以及社会公益型社团。
2、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发展不同步
精神文化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精神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集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到校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不可出现脱节或者精神文化建设跟不上物质文化建设的步伐等现象。
3、校园文化建设中改善“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维系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这些制度体系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制度都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二是刚柔相济,也就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三是适时而变,即制度具有灵活性、困时制宜。四是开放包容,即制度创新既能立足校情、符合国情,又能博采众长。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校园制度文化。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和教师之中展开调研,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学生对人生未来的发展动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与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本着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有机结合的理念,以创新促进校园和谐制度文化的建设。
4、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创新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院应紧抓创新这一主题,创新办学思想、培养创新人才,抓住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脉搏,突破传统、单一的办学教学意识。既要以现有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着力于特色立校,以特色确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方向,体现学院文化特色,不断提升并明确学院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上是结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而进行的总结和思考。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冗杂而长期的工程,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手段,因各个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造,将原有模式进行深化,符合自己的校情,使建设工作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郭玉玲《加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对策》2008年7月
[2]周永亮《浅析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007年12月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一、总体思路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总方针,以服务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总目标,开创性地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范畴,大胆地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就业创业实践等方面相结合,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走在时展最前沿,努力开创出大学校园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突出党团组织指导的重要职能,提升校园文化风气,正确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潮流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思想作为指导,要有党团组织落实指导职责,保证校园文化活动主题不跑遍方向,内容不低级趣味,形式不极端出格,效果不引起争议。只有活动本身树立起“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地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强化党团组织对活动指导的重要职能,切实加强各类文化活动的规范与监督。通过组织开展团学干部培训、社团文化研究论坛、高雅文化成果作品展等多样的培训活动形式,努力将培训对象范围涵盖到全校各单位、各组织、各领域,从而达到培养活动组织者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净化校园文化风气,健康、正确地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学生思想潮流的目的。
(二)大力开展以信仰教育为核心的主题团日活动,重在培养青年学生高尚的信仰主义情怀
大力倡导爱国主义和感恩主义教育,努力将信仰主义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从学生一入大学起就应结合军训开展好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党的新进性教育;在大学期间要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清明烈士扫墓、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纪念、重走路、共话中国梦等多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高度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也真正使他们体验到信仰赐予的强大正能量。
(三)以规范基层团支部为突破口,保障校园文化活动落实在基层、开展在基层、出彩在基层
班级团支部作为大学的最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好基层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形成校有通知,院有号召,系有组织,班有落实的基本运作体制。因此,把校园文化活动落实在基层、开展在基层、出彩在基层是实现校园文化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四)着力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达到扩影响、受教育、创品牌的良好效果
在大力开展好各类活动的同时更要重视对活动的宣传作用和效果。改版升级校园官方网站,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和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最新、最及时的新闻报道。充分利用现在最流行的网络新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起校园文化活动展播平台,这必将成为校园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同时高校宣传机构还要善于与社会主流媒体机构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并联合这些媒体机构共同创作校园文化题材的微电影、宣传片等。这些宣传举措将对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展现校园文化成果具有深远意义。
三、经验总结
结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围绕中心是根本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要始终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着眼青年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重点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倡导互学共勉、互助友爱风尚,突出抓好学风建设,努力打造以“弘扬主旋律,有特色、创品牌”为中心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框架。
(二)组织建设是保障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三级”组织运作体制,要将每项活动落实到最基层开展,要着力完善班级团支部的自身体制机制建设,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真正使每项的活动开展接地气、形式有创意、效果惠学生、营造好氛围,真正发挥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求真务实是关键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始终秉承 “严谨、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以“真挚服务于广大师生”为原则,以加强校园文化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活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断地求真务实,真正架起学校与广大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坚定地维护起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