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信息管理 技术 整合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世界已经进入全新的科技时代,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从内容,到种类都获得了空前的丰富。计算机技术的水平甚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展现。信息的丰富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空前的方便。但是怎么让信息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水平,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信息管理组织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从整合计算机应用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意义与具体整合策略做简要的论述。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积极意义
(一)能够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信息管理工作的命脉,就是信息管理的应用系统,信息管理的应用系统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只有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成为一个完善的应用系统,才能够保障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的高效有秩序的进行。一个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就需要信息管理的企业员工对计算机各国环节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技术有十分熟练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员工自身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性。在企业需求的驱动下,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源库,及时更新内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而使信息的管理工作高效而准确的运行。进一步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能够拓展信息的搜集渠道
如今社会信息飞速传播发展,信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众多的信息资源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很难分辨其中的真伪。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正好适应了今天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需要,能够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拓宽更广阔的信息搜集渠道,使企业管理者在搜集内部的资料信息时,能够快捷有效,并且搜集到更加优质丰富的资源信息,方便工作的展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能够保障企业采集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三)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管理概念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内部信息是否安全,不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盗取利用,已经成为今天很多企业能够生存和继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化,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获得十分充分的信息,保障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和信息的管理十分重要。因此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能够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运用到信息管理工作中坚,从而使企业的信息资源能够合理有序。一旦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信息的搜集,在信息管理工作的安排下,一切管理工作能有序的进行。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过硬的信息素养,是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的必备条件。只有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便利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想全面实现信息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信息相关人员全体的努力。在把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和信息管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之后,所有的相关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去努力的学习如何使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掌握的信息管理的专业技能,并且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和稳定,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相关工作者来说,必须熟练操作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使得信息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对于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讲,必须有真实有效、丰富充足的大量数据,以备后期的检索和查询。
(二)提升信息质量
要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还必须保证信息的高质量。在信息整合过程中,由于网络信息繁多杂乱,很可能出现重复的信息或者相似度很高的信息,这种信息会严重影响管理工作,造成管理工作效率地下,甚至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过程中,应该十分关注信息的质量,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信息的价值质量。要做到如此,首先一个完备的数据库建立使十分必要的,把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谨慎小心的输入到企业的数据库之中,并存储下来,形成一个完备的数据系统,为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同时针对不同的企业或者高职院校,信息管理实现计算机化,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提出要求规范,并督促管理者完成信息化的目标。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管理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但是一旦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就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减少,使信息管理工作更加准确高效。所以,应该从各方面努力,来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参考文献:
[1]刘欣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初探[J].科技风,2015,06.
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利”
数学是一门讲求精密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的基础学科,网络教学的进入,改变了以往单一书本教学的线性逻辑。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教学,在以下方面对于单一线性书本教学是一种补充和进步,其“利”非常明显。
1.突出信息时效性。从数学理论到系统化的数学课本和相关知识,期间要经历繁琐的过程,大致上需要经过校对、排版、印刷、货物运送到书本发放和教师讲解这一必然过程。而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常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经过不断地自我修正而发展变化到日趋成熟稳定的。数学学科体系也必然经历如此过程,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知识精英在不断地研究和努力过程中,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填充,最终为了更便捷地为人服务,更好地发挥它的功效。新知识新理论的创生和对旧知识、理论的修正,在以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中需要经历上述的一段必然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知识更新和教学效果来说,其弊端显而易见。但对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教学而言,因为其天生所具备的时效性,所以在对待知识更新等诸问题时,能随即迎刃而解。通过网际网路,教师首先了解到需要更新或革新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师资远程教育等技术,和专家学者或资深同行进行相关探讨,随后到付诸教学实践,这个过程既迅速又达到了良好效果。
2.客观生动,便于理解识记。数学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对于图像和图形的利用较为频繁,而学生对图像和图形的敏感度也是教学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测评因素。新课程几经改革,几何知识越来越走向通识化。小学数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几何学的相关知识。几何是和图像、图形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的。在传统以书本为主的教学中,纸质媒介在表达图形的空间感和形象感方面有其自身的天然“缺陷性”,学生往往依靠识记的方法去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并不能很好地识记和运用,所以会出现同样类型的题型因为条件的变换而令学生头痛。如何讲求生动、便于理解,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历史难题”。但伴随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学课件”的出现是计算机教学的伴生产物,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中,通过显示设备对声、像方面的多维度表达,学生的视、听感官能充分得到满足。多感官的接受,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是起催化加强作用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言,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3.互动性强,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礼记・学记》指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相长”自古以来都是教育从业者所力争达到的。在传统书本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以书本为中介的,教师通过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反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书为媒”的互动性已经充分说明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更是将这种互动性进一步增强。通过网际网路,以及即时通讯工具,学生随时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教师进行互动性的反馈和学习,通过计算机,授受双方在知识讨教和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进一步增强。
二、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弊”
网络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实践,在其利处得到彰显的同时,我们亦应看到现今存在的种种问题。
1.从使用方面来讲,技术使用上的参差不齐造成了技术推进上的瓶颈。任何技术的创生,从根本上来讲是要操作者娴熟地去掌握它,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技术亦如此。而对于在教学方面卓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讲,鉴于接受新事物能力和原有知识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技术的掌握和操作不容乐观。由此,对于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来讲,网络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步伐和应用程度欠佳。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新技术掌握方面的“落伍”,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新鲜技术的瓶颈。
2.教学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是对刚刚所述的第一点的补充和解释。教学人员重视程度不高,概括来讲就是一点,即是对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兴趣”不大。细分来说,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就是自身不加强对网络和计算机教学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国家教育部门开展有关网络和计算机教学的师资培训中敷衍了事。脑袋、纸和笔是数学学习的“法宝”这种固有观念还存在于部分数学教师的潜意识中并影响深刻。
3.新一轮“知沟”的渐生。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鸿沟”理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其天然具备传播者的角色特点,“知沟”理论是对于不同经济阶层对于媒介的占有程度不同的概括,“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建立在“本土化”的研究取向和客观实际的数学教学应用实际中,网络和计算机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出了新一轮的“知沟”:由于地区和技术差异,一线或较为发达城市的学校在这一技术的利用程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偏远地区或农村的教育机构,不同地区之间的师生对于这一新教学技术的知悉和掌握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多贫困地区的师生没有利用这一新技术的客观条件。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完善都需要经历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国家和相关部门正在卓有成效地推进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实施和应用。在目前的教学领域中,就这一技术已取得的成绩来看,我们对其发展前景有充分的信心。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初中数学教育,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金效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 恢复
中图分类号:P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27-02
1.概述
数据恢复简单地说,就是把遭受破坏或者硬件缺陷导致不可访问或由于误操作等各种原因导致丢失的数据,通过还原成正常的数据,即恢复至它本来的“面目”。
数据恢复不仅对已丢失的文件进行恢复,还可以恢复物理损伤的磁盘数据,也可以恢复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据。数据恢复是出现问题之后的一种补救措施,既不是预防措施,也不是备份。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数据将很难被恢复,如数据被覆盖、低级格式化清零、磁盘盘片严重损伤等。
数据出现丢失和破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恶意的程序
最常见的恶意程序就是病毒。有些时候恶意程序造成的数据丢失是极其严重的,比如CIH病毒造成的数据丢失就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2)其他恶意的破坏
常见的是系统正常的删除、移动、格式化等操作,还有的是网络上的非法用户对该系统进行任何操作。
(3)硬件失效
这也是数据丢失的最大原因之一。在磁盘失效、电压不稳造成自动重起。硬件失效往往是最严重的问题,包括物理损坏、失窃等,将是数据恢复的可能性降为零。
由于数据丢失和破坏的方式不同,所以数据恢复分为软恢复和硬恢复。所谓软恢复,指的是一切可以通过“软”的方式进行的恢复(如通过Final Data、WinHex进行的数据恢复),不涉及硬件修理的数据恢复操作,其故障原因不是由于硬件失效造成的。对应地,一切涉及硬件修理,由硬件损坏或失效造成的数据恢复均是硬恢复。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存储介质本身是否需要修理或者更换部件才可以正常地进行访问。
2.常用恢复技术介绍
2.1 寻址恢复技术
寻址是数据恢复技术的基础,是定位数据和扇区的关键。寻址这个概念比较抽象,简单的说是磁头在盘片上定位数据的一个过程。如果你想找到你的计算机中的一个文件,你可能会在Windows中先打开我的电脑、分区、文件夹,再打开你要找的文件。这是表面的寻找文件的过程,而磁头在盘片的寻找过程就是寻址在数据恢复中为什么非常重要?因为当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后,你在我的电脑、分区、文件夹下就找不到这个文件了,甚至找不到文件夹和分区。要恢复分区、文件夹、文件就要抛开正常的寻找文件的方式,使用底层的寻址技术来找到分区、文件夹、文件等等,从而把他们恢复回来。
2.2 系统文件丢失的数据恢复
系统文件丢失将间接导致系统无法进入或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数据读取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覆盖安装系统或将此硬盘作为另一硬盘的从盘,再进行数据转移的方法来完成数据的恢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校园网络,这种方法就显得非常繁琐且不适合,所以本文强烈建议您使用“还原精灵”这款软件,它可以在特殊环境中使用“软件数据还原技术”使系统文件保持永不丢失“还原精灵”在安装后预先将系统内容做好全部或部分备份,当系统崩溃或者混乱需要重新安装的时候,用户即可使用该软件将原来的备份进行恢复,将系统内容还原到备份那个时点的内容,且备份和恢复数据时所花费的时间只有几秒钟,并且占用的空间只有整个硬盘空间的万分之一大小(相对于克隆软件的1:l来说显得占有极大的优势,从而比较适合于校园教室中硬盘较小的特点)。
2.3 误格式化的数据恢复
高级格式化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D0S下使用F0rmat命令;另一种是在Windows环境下针对从盘进行格式化。格式化的数据恢复可以针对系统盘也可以针对从盘,我们只需要知道高级格式化的作并没有把硬盘上的文件数据清除,而仅是重写了FAT表就行了,由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有效恢复已经被高级格式化过的硬盘上的数据。如果是用DOS下的Format命令将硬盘格式化,那么针对FAT或FAT32格式,我们可以在启动盘中拷贝著名的UNFormat命令进行恢复磁盘格式化功能。此时系统会将计算机的所有磁盘驱动器全部列表显示出来,从中选择需要恢复的硬盘分区后,单击“0K”按钮,UNFormat即会自动对磁盘进行检测,查找有关恢复格式化信息,最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对错误格式化的磁盘进行恢复,随后只需在UNFormat恢复完成后重新使用磁盘扫描程序对恢复后的磁盘进行扫描,排除因恢复过程所造成的磁盘软故障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2.4 当硬盘出现坏道时的数据恢复
在电脑日常使用中,常常会因存储介质本身的损坏,使我们无法正常从软盘、硬盘、光盘中读取数据,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你使用Windows的复制功能,那么它会在任一个字节读不出来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放弃整个文件,因此导致整个文件报废。如果硬盘出现坏道,但系统及文件仍在,可以在纯DOS状态下尝试是否可读取,DOS读取软件的能力相对Windows较强,遇到读不出的文件,有时在出现提示后按几下“R”键多试几次或许就可以读出了。要是这种方法不行,那么可以判断此扇区确已损坏。不过软件是由一个个的扇区组成,一般来说,软件损坏多数是连续的几个扇区损坏,只要能跳过这几个扇区,其他资料仍可救出。此时应将该硬盘作为从盘挂附在另一台电脑中,再使用BadCopy进行数据读取。
2.5 文件误删拯救的恢复技术
由于需要恢复的数据都极具价值,而且通过别的方法恢复要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因此数据恢复的费用一般都很高,花费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找回一只价值几百元的硬盘上的数据的事情并不少见。其实并非如此。随着数据恢复技术的进步,以及大量功能强大的数据恢复软件的面世,往常不可企及的事现在非专业人员也可以问津了。对常见的数据丢失或损坏情况,如误删除或误格式化、分区丢失、磁盘产生坏道、中低强度加密等,在一定条件下,普通用户就可以借助数据恢复软件或密码破解软件进行数据的恢复或修复。
当我们发现文件丢失或文件被同名文件覆盖,甚至分区被误操作格式化以及误克隆之后,就需要采用磁盘扫描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恢复。
常见的恢复软件有EasyRecovery、Final Data、RecoverNT等,这里推荐大家使用EasyRecovery和Final Data。由于Easy Recovery和FinalData在针对分区表等故障时有着一套独特的处理方法,可以自动使用内定的方式来扫描文件,因此结合起来使用往往可以带来惊喜。
2.6 利用EasyRecovery来恢复文件
EasyRecovery使用Ontrack公司复杂的模式识别技术找回分布在硬盘上不同地方的文件碎块,并根据统计信息对这些文件碎块进行重整。接着EasyRecovery在内存中建立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并列出所有的文件和目录。哪怕整个分区都不可见或者硬盘上只有非常少的分区维护信息,EasyRecovery仍然可以高质量地找回文件。
能用EasyRecovery找回数据、文件的前提就是硬盘中还保留有文件的信息和数据块。但在进行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等操作后,再对该分区内写入大量新信息时,这些需要恢复的数据就很有可能被覆盖了!这时,无论如何都是找不回想要的数据了。所以,为了提高数据的修复率,就不要再对要修复的分区或硬盘进行新的读写操作。如果要修复的分区恰恰是系统启动分区,就要马上退出系统,用另外一个硬盘来启动系统(即采用主/从硬盘结构)。
3.自动修复与手动修复
3.1 自动修复
自动修复分区表的操作一般就是通过查找备份的分区表并复制相应扇区。这里推荐大家使用由国人编写的DiskGenius软件。该软件可以直接在纯DOS环境下运行,而且采用直观的中文界面,因此它对于英文不好的用户而言是最佳的选择。将DiskGenius软件复制到DOS启动盘之后可以直接运行,进入DiskGenius的主界面后,按下F10就能轻松地自动恢复硬盘分区表,而且这一招非常有效。
DiskGenius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然后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其中搜索过程可以采用“自动”与“交互”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建议大家选择这种方案。通过以上对主引导区以及分区表的修复,大家才可能让一个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正确看到分区,进而为其他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手动修复
在部分情况下,可能任何软件都无法找到备份的分区表,此时只能手动修改。手动修改将完全凭借经验,在WinHex等软件下直接操作分区表数据。以一块东芝30GB笔记本硬盘为例,使用WinHex打开磁盘后看到如下界面。其中从“80”开始到“55AA”结束的DPT硬盘分区表相当关键。
我们这里截图展示的硬盘分区表是完好的,因此并不需要修改。但是对于一个已经被破坏的分区表而言,其结束位置可能完全错乱,此时大家可以通过寻找下一个“55AA”标志来确定,因为下一个分区开始的位置向前推移一个扇区就是上一个分区的结束的位置。根据所得到的磁头、扇区和柱面数字再折算成16进制,然后使用WinHex回写即可。此外,在寻找下一个“55AA”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很多干扰项,建议根据硬盘分区的容量结合判断。手写恢复分区表的整个过程需要拥有大量的实战经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
根据我们前面对DBR(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介绍可知,它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的,因此也是一段信息代码,同样可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无法进入操作系统,部分文件夹信息也会丢失。
关于DRB的底层原理,大家不必去了解,而很多网上所介绍的DiskEdit方法并不奏效,应该直接使用WinHex改写DBR模板。使用时建议将存在问题的硬盘作为从盘挂接。随后直接打开WinHex时选择该磁盘,而不要选择分区,这样就能使用硬盘中分区表信息来处理分区,从而巧妙绕过DRB信息。接下来的任务就非常简单了,直接在右上方的“访问”下拉列表中选择DBR故障的分区,然后打开“起始扇区模板”。对于FAT32和NTFS分区,其标准模板都是不同的,大家可以根据我们的截图一一加以对应,这样就能很轻松地解决问题动手恢复数据前应具备心态及基本功。针对一些简单的软件类数据丢失,我们自己动手就能解决问题,不仅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而且对自己的电脑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于硬件数据恢复以及复杂的服务器磁盘阵列数据恢复,了解其过程也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数据恢复服务商,并且可具备最基本的应急能力。掌握数据恢复的基本手段会使你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更加镇定,此时合理的解决方法自然能够成功挽救数据。
面对危机心态也很重要,一旦遭遇数据危机,保持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非常重要,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则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让本来可以恢复的数据变得无法挽救。事实上,自己独立挽救百万元价值的数据并非是天方谭谈,只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并方法得当,大家完全可能会扮演拯救数据危机的英雄角色。下面我们将帮助大家了解哪些数据是可以恢复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有效的修复步骤,将濒临毁灭的数据一步一步挽救回来。
4.结束语
拯救数据还存商机,因特网的普及,使计算机暴露在更加“险恶”的环境中,存储于其中的数据受到的威胁成倍增加。而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人数据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对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既缺乏了解又信任过了头,以致连起码的数据备份也疏于做或懒得做,于是数据轻易丢失又费尽周折找回的悲喜剧每天都在上演。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数据恢复有着巨大的商机。许多专做数据恢复的公司先后冒了出来,一些技术精湛的个人也涉足其中,本报以前就介绍过一位数据恢复高手和他的拯救数据的事业。如果掌握了各种情况下数据丢失后的恢复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回丢失的数据,这就意味着有机会抓住这个具有潜力的商机。在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等)都有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它们专门帮助用户恢复丢失的数据,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并没有专业帮助用户进行数据恢复的公司。而在国内,中小城市的比率大,换句话说,即使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但是这块硕大的蛋糕只有很小一块已经被别人占有,剩下的却是大块头。
尽管大多数数据恢复软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恢复软件并掌握一定的技巧,仍然可以将绝大多数数据恢复过来。
参考文献
[1] 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曾华《论信息系统集成的实施》计算机应用1997.
云计算包含了控制、分层架构、虚拟、负载平衡等各种计算机常用的技术,也融入了网络技术,将互联网上大量搁置在一边暂时不用的设备和资源合理利用起来,使得存储空间指数被扩大。云计算论文的开拓为数据存储带来了福音,让各种资源设备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 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一种计算的模式,主要是基于网络来实现的,在云计算技术发展中,将分布式与并行处理的思维充分融合到一起,结合网络的计算与存储功能,运用虚拟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在云计算中,数据不再依赖于本地的计算机或其它的终端来进行存储,而是运用网络技术,移驾到网络上大量的闲置资源上,这是资源运用的改革创新,通过云计算大大解放了本地设备的资源占用率,释放了大量的存储运算空间。“云”作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用手中的设备终端通过网络与“云”相连,实现资源的管理,免去了购买更多存储空间。“云”实际上包含了巨大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空间都是由无数的计算机和服务器构成的,云计算的方式相当于一个资源合理分配的过程。
2 云计算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式
2.1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云计算的体系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各个结构的功能不同将其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最基层的就是提供资源共享的基础管理层;其次,云需要与外界的设备进行连接,为其提供服务,我们将这一层次称为应用接口层;再就是运用云计算来实现具体的操作层次——访问层。这三个层次之间看似独立运作,各自实现一定的功能,实则具备相互递进的关系,由下到上依次深入云计算的核心功能。
2.2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云计算有三种不同的服务模式,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基础设施又可称为服务IaaS,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它使用起来没有特别的严格规范,适用于一些基础设备,例如虚拟的服务设备;平台服务即PaaS,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服务将自己的一些应用进行托管,平台服务不想基础设施服务那样自由,在使用中需要按照具体的细则要求来开展;软件服务也称SaaS,它通过浏览器将完整的软件输送到用户,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实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用到这样的软件服务模式。
3 云计算关键技术问题
3.1 访问控制管理
访问控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数据的匹配性,不同的用户将数据存储到云端,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那么云计算的安全性就岌岌可危,云计算所构造的美好蓝图也将沦为泡影。为了控制访问权限,需要对于每一位用户做一个安全保障,这就需要密码学的应用,通过加密的方式将每一份数据资源存储起来唯一面对一个用户开放。在密码钥匙设置中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密码忘记,有效时限等,这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
3.2 数据安全问题
用户需要通过云端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及运算,这就涉及到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清理、数据隔离等多种相关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核心都是保障数据在云计算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需要进行加密处理,但是在加密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数据可能会出现丢失情况;相反的,如果保证数据传输完整性,那么数据的安全性能又将降低。因此,如何协调安全保密与完整不丢失的关系式数据传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数据存储技术有GFS和HDFS两种,为了保证存储的安全,以及数据在读入与写出之间的流畅有序,相关的存储计算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发展。数据隔离技术是对数据动态变化过程的一个控制,可以有效的隔绝病毒的入侵,保证数据的安全,因为云计算利用成百上千的计算机及服务器,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空间都是绝对安全的,因此相应的隔离技术是必须的。当数据删除之后,如果还存在残留不但占用存储空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还可以对其进行恢复,这将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因此,云计算技术发展需要开发一定的残留鉴定并清除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放心的使用云计算。
3.3 虚拟技术
虚拟技术是云计算的支撑技术,正是基于虚拟技术的使用才使得用户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及运算。在云计算中,用户在实现资源的共享时,一些不法之徒可能利用虚拟技术的漏洞进行文件破坏,这将有损用户的利益,使得云计算处于不安全的地位。因此,虚拟技术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关于虚拟化软件和虚拟化服务器都需要做很多的防护工作,虚拟化层在满足云计算功能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完整性,减少漏洞出现的可能性,即使出现漏洞也要能进行即时的恢复。虚拟技术是云计算可行性的保障,正是虚拟技术才使得广大的资源空间能够实现充分利用,但是虚拟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可攻陷的漏洞,因此,解决好可行性与完整性是云计算的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嵌入式计算机 特点 运动仿真系统
计算机已遍布各个角落,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且计算机技术和系统更新速度快,是提高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在不断发展中,嵌入式计算机迅速兴起,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所谓嵌入式计算机,是一种针对特定用途的系统,其体积、功耗等因数与普通计算机都有明显的差别,且软硬件可以裁剪。此系统配以网络技术,用于军事、工业、民用等领域,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带有故障诊断功能,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值得推荐。
1 嵌入式计算机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改进,很多行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其专用性越来越受重视。为满足专用设备和系统的需要,嵌入式计算机迅速发展,不但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还逐渐向民用行业渗透,在计算机家族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任何设备要想提高系统性能和运行效率,都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这也是嵌入式计算机生存的基础,它能够在相应的系统中隐藏。需注意的是,嵌入式计算机并不能算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与专用设备系统相配套的设备,虽也是计算机,但往往并不具备普通计算机的全部功能。
从物理机构的角度讲,嵌入式计算机属于宿主系统的一部分;从功能的角度讲,它是针对系统的某一方面而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用户不能对其编程进行改动。所以对于那些体积较小却是独立编程工具的计算机,其实并不属于嵌入式计算机;相反,如果某些计算机体积较大,但只是在更大的系统中执行某项任务,本身不具备独立性,也应属于嵌入式计算机。按其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军事、网络、工业和家用电器系统四类。以军用嵌入式计算机为例,美国将手持式加固机和加固型笔记本都划分至嵌入式计算机运用,这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主流。此类计算机必须能够完成双向无线通信,包括和GPS相配合通信,能够完成一些特定任务,这是其应用的基础条件。若能够移动或与宿主系统没有直接关联,则不能列入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所以说并非所有的应用于军事的笔记本都能在嵌入式计算机中列入。
2 关于嵌入式计算机的特点
2.1 接口和形式的多样性
因为在实际中,对接收信号和控制信号处理较为复杂,且各个行业关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接口数量、规格也有不同,所以接口要具有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在形式方面同样如此,应用嵌入式计算机的设备和系统有着很大不同,所以要求形式的多样性。就目前而言,有单片式嵌入、整机形式嵌入、单板嵌入等多种形式。大型系统往往应用的嵌入式计算机体积较大。
2.2 专用性及综合性强
嵌入式计算机集通信、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等技术于一体,是一个技术密集、不断创新的集成系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它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应用而设计的,可将CPU中本来由其他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
2.3 软件硬件的一体化
嵌入式计算机体积通常较小,其软件和硬件一体,且以软件(即嵌入式系统主体)为主。另外,为提高运行效率,可对其硬件软件进一步改革,以最小的空间实现更多的功能。由于具有专用性,任务对象有限,为节约成本,通常不会采用通用的CPU,所以结构更加简单,管理资源也比通用的计算机少。
2.4 需开发专门的工具
嵌入式计算机实时性强,工艺先进,系统配置要求较低,但其自身并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用户不能在应用中改变其程序功能,所以必须有一套相应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3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在运动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针对那些在体积和功耗上有着严格要求的产品,往往会采用PC/104总线,在此设计的嵌入式计算机即采用的是PC/104总线结构。除了外型结构较小,PC/104和PC总线的硬件软件完全兼容,在小型化设备中有着广泛应用。
嵌入式计算机选用某公司研发的UN0-2160产品,为缩短开发时间,设计为嵌入式应用预装平台。同时考虑到各项任务的不同要求,还提供有丰富的通讯网络接口,包括Wireless LAN,RS-232/422等。嵌入式运动仿真系统采用针孔式叠层结构,空间体积小、紧凑、易于安放,采集运动信号的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放在顶层。该系统选用的无线网卡为 MLAN一3325A,是一种标准PCMCIA网络适配器,完全兼容IEEE802.11b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为l Mbps,能与以太网和PC局域网实现快速、便捷的无缝连接,传输距离达到270m左右,具有即插即拔、支持各种操作系统(win98/wince/NT20O0/XP)和低功耗等特点。
该公司的 PCM-3718HG卡是具有高性能、多功能的数据采集模块,接于P C/104接口,提供16个单通道或8个差分式通道的12-bit A/D 转换和数字输入输出。
本系统的无线网卡MLAN -3325A的I/O端口基地址为0x300H,IRQ为7,而PCM-3718HG卡的I/O端口基地址经跳线设为 0x200H( 原缺省为0x300H),这样可避免与MLAN-3325A卡发生I/O端口地址冲突,IRQ为5。
4 结束语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成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今后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还需对此技术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志敏.关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J].消费电子,2014,20(4):115-117
[2]刘大纹,肖英奎,于海业.运动仿真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7,24(6):115-117
[3]倪明.综合电子嵌入式计算机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8,24(B0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