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出版社编辑

出版社编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出版社编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出版社编辑

出版社编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出版社;编制;素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随着我国出版传媒业改革不断深化,在战略、财务、人力以及信息等管理上进行全面的调整,这对出版行业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编辑在整个出版行业占有核心地位,决定着出版社发展的成败,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出版单位的竞争能力是每个出版社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有效提高编辑素质展开论述。

编辑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因为如果固步自封,缺乏创新能力,就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在有的出版单位中,有的编辑认知模式比较刻板,观念比较传统,在心理上缺乏效能感,面对新思想和潮流的冲击,不敢迎接新的挑战,更多的是跟着别人后面,采取跟风的策略,被动的接受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出版单位要加强对编辑的培训,不断培养他们的新思路和新思想,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社会变化发展过程中发现新的题材,寻找新亮点,汲取新血液,预测新趋势,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激励、薪酬机制

有的出版社的编辑墨守成规,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严,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因为如果编辑出现错误,就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就导致编辑在编著过程中,选题都是不偏不倚,缺乏创新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因此,出版社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编辑员工的激励机制,做好精神和物质以及事业方面的激励,不断营造新的环境,对于积极创新的编辑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资金奖励;另外,在薪酬制度方面,要不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必要的时候可以推行年薪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编辑给予额外的奖励,保证一流的人才能够得到一流的待遇,实现职工的利益与单位的收益挂钩,采用悬赏的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编辑在工作中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出版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比如年薪制、利润提成制或者股权分配制度等,不断创新制度,不断增加单位效益。

二、要提高编辑职业道德素质,完善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益激烈,出版行业经常出现东拼西凑和简单重复的书,在论文评定过程中,存在严重抄袭的情况,严重影响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健康运行。有的编辑为了满足一己之私,不遵守行业规范,在选题过程中不断超出规定范围,在审稿和加工材料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甚至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进行文章和钱之间的交易,通过卖书号和刊号获得利益,使得部分编辑出现道德缺失的情况,主要因为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自律性比较差。因此,出版社要不断完善各项监督机制,提高他们的责任心。首先,要对编辑进行小班培训和外派学习,努力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素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完善道德监督体系;同时,出版社要根据编辑的特点对编辑进行专业的道德职业培训,比如通过举办各种座谈会,开展相关的活动和比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完善各种评价体系,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良好的道德模范,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出现腐败现象。

另外,出版社还要不断建立健全编辑工作制度,做好编辑的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完善道德遵守规范,构建完整的道德体系,在落实过程中,要控制和每一个细节和过程,不断规范编辑的行为,完善整个学术的评审制度,做好职业编辑的道德建设,作为编辑个人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杜绝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保证出版行业健康有序的进行。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编辑进行鼓励和奖励,同时要做好宣传和退关,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为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可靠的平台。对于出现错误和失误的编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批评和惩罚,不能进行包庇和迁就,保证编辑者最基本的素质;要灌输正确的道德思想,保护人才,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因刺激,出版社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有效提高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编辑工作过程中,心理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属于核心素质。在出版行业,编辑要具有比较强的社交能力、市场变动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编辑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整个市场走向,做好作者的联系和抚慰工作。同时,出版社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人员组成结构,建立必要的心理咨询平台,对编辑进行必要的健康心理疏导,保证每个编辑达到健康的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心态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解除编辑心理方面的压力,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正常情绪。出版社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状态低落的员工和编辑进行必要的安抚,避免过重的任务,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保证他们能够做好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另外,作为出版社,要帮助编辑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整,不能因为心理方面影响到正常工作;同时还要帮助编辑了解作者和读者的心理特征,为以后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帮助,为单位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编辑在出版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出版社单位要根据实际过程编辑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对编辑的培训,提升创新能力,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激励、薪酬机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最大限度的提高提高编辑的心理素质;同时作为编辑,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思考和创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选出好的题材和概念,同时要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促进出版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勇.论编辑素质与杂志质量[J].广东科技.2013(24)

[2]邓玲,刘斌.加强编辑继续教育提高编辑素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3]万小燕.论期刊责任编辑的职业敏感[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

[4]万小燕.推动期刊出版创新提升文化传播力[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5]赵立芹,王健,邢宝山,田红志,李桂英.科技期刊责任编辑的素质亟待提高[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

出版社编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出版社编辑部门 平衡计分卡 绩效考核

图书出版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才更是重中之重。采用合适的测评体系来衡量员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并将其反馈给员工,不仅可以让员工了解出版社的发展目标以及出版社对其个人发展的愿望,还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但是出版社改制之后,出版企业自负盈亏,经营压力大,难免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因此,构建一个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编辑部门考核体系是目前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平衡计分卡理论恰恰是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考核方法,本文将采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为指导来构建出版社编辑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简介及其应用

平衡计分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诺顿诺兰执行总裁戴维·诺顿两人共同开发。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维度来保持企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保持企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

博意门咨询公司在1996年首次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中国,随后引发了各行业实施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的热潮。本文将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出版社编辑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构建,来解决本文提出的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

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是指出版社根据绩效目标,参照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对编辑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数量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编辑部门绩效考核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考察图书的盈利能力,即销售图书所得扣除掉各项成本之后的所得利润。社会效益方面,主要考察图书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认可度等。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出版社编辑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图书出版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参考目前管理学著作中的平衡计分卡基本指标体系,并结合出版行业的特点,在分析出版社编辑的工作职能之后,形成了以下指标分析:

(一)财务维度

对于出版社编辑部门财务维度的考核应该从提高收益和节约成本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即所谓开源节流。“开源”方面要考核编辑图书所创造的利润,包括当年创造的利润和累积创造的利润;“节流”方面要考核在图书制作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率。同时为保证编辑工作的高效性,编辑字数完成率也应该是被考核的指标之一。具体指标如下:

(1)图书净利润。该指标考核的是当年编辑部门推出的图书所创造的利润,以考核编辑部门在当年的工作成果。

(2)连续两年图书净利润。该指标的设定主要是考察所编辑图书持续获利的能力。图书并非快速消费品,其所产生的价值是长远的,因而需要持续地考察其在市场上的表现。

(3)部门费用预算控制率。该指标主要考核编辑部门对于成本的控制能力,编辑一本高质量的图书,并非是耗费过于高档的质才去充门面,而更注重其内涵价值。另一方面来看,控制图书的成本,也是创造利润的另一来源。

(4)编辑字数完成率。该指标主要考核编辑部门的基础工作。编辑部门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编辑图书,该指标旨在保证编辑部门每年一定的产出量,以保证部门乃至出版社的持续性发展。

(二)顾客维度

出版社乃至企业的存在,即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在顾客维度考核的具体指标如下:

(1)市场占有率。该指标考核的是图书走入市场之后的整体反应,不仅包括图书本身的内容质量问题,还包括图书的排版、编帧等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2)再版率。该指标考核图书进入市场之后的长期表现,属于加分项。图书的价值体现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地接受市场的考验。因此在图书投入市场之后,若多次被再版,则需要出版社更加重视其品牌价值。

(三)内部流程维度

图书制作是一个需要编印发三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因此为了保证图书制作的质量,减少编印发部门之间的矛盾,需要在源头上保证出版质量、成本和周期。具体的指标如下:

(1)编校节点完成率。该指标考核编辑部门按照项目安排按时向后续部门提交工作的完成率,作为图书编辑的源头,唯有编辑部门按时提交工作,才能保证项目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减少印发部门和发行部门的工作压力。

(2)编校质量合格率。该指标主要考核编辑部门提交给后续部门的工作的质量。编辑部门将书稿提交给印刷部门之后要将其付诸印刷,之后发行部门会将其推向市场。如果编辑部门提交的图书质量不合格,则会加重印刷部门和发行部门的工作负担,影响出版社的运转。因此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图书的编辑质量。

(四)学习和成长维度

参考文献:

出版社编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编辑出版学 学科体系 分支学科 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on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China

LiJianwe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is urgen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all is to value and study the four main points of this construction, which are, namel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ubject stablishment,sub-disciplines and related subject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Key wordsediting and publishingprofessional educationsub-disciplinessubjectestablishment

编辑出版学是由许多个知识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4年,胡乔木同志致信教育部,倡议在高等学校设立编辑学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据调查,截至2007年7月,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的高校有68个以上,硕士研究生办学点38个,博士点5个,教育水平和办学层次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问题成为编辑出版学教育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虽然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硕士和博士办学点多挂靠在别的学科之下,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还需更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迫在眉睫,本文将从编辑出版学的相关学科、分支学科、学科设置、专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如何建设科学的编辑出版学科体系加以思考。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编辑出版学与其相关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编辑出版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按其联系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编辑出版学的基础学科,即为编辑出版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在众多的此类学科中,与编辑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联系紧密的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二是编辑出版学的交叉学科,即与编辑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学科。与编辑出版学有此类型联系的学科主要有新闻学、版本学、目录学、图书馆学、市场营销学等。

二、对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的理性认识

所谓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是指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某一层次上探讨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成果能构成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的学科。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是构成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成分。

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的构成,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要形成由众多的知识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某类单一的零散的知识的简单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分支学科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内容;知识体系是相对独立的,即与其他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排斥性和不兼容性,这就意味着这些知识不能被包容在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范畴之内,也意味着这些知识独立存在很有必要。其次,其研究对象应与编辑出版学研究对象紧紧相关,不应该脱离编辑出版学这个大的主干学科而单打独斗。编辑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编辑出版的理论、应用和历史的相关内容,这样,从理论上讲,凡与编辑出版的理论、应用和历史相关的各项内容,都可能成为编辑出版学某一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再次,作为编辑出版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应该能构成对编辑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即对编辑出版学这个主干学科有贡献性共识性的认识。

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形成的具体标志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在我国编辑出版界有着一定影响的、关于某一专门主题的学术专著或一系列研究论文的出现,是衡量某门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已初步形成的具体标志。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出版学基础、出版史学、出版文化学、出版资源学、读者学、出版人才学、出版法学、书刊校对学、期刊出版学、电子与网络出版学、出版计算机应用学、出版物营销学、物流组织学、出版物发行学、出版经济学、出版信息学、版权贸易学、出版对外贸易学、出版物印制与管理、出版业宏观管理学、企业经营学等分支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对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设置的具体构想

王振铎在1999年第4期的《编辑之友》上谈到,“新修订的本科高校各专业学科目录中, 增设了一个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 下设五个二级学科: 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图书发行学。这里我们可以将编辑出版学理解为编辑学与出版学, 编辑学研究各种出版物或各种传播媒介中的编辑活动, 出版学则主要研究出版社与报刊社的出版经营活动。如果这样理解不错的话, 就不如干脆把二者分别列为编辑学与出版学。”

笔者认为,编辑出版学是编辑学与出版学紧密结合的学科,既不能脱离编辑学谈出版学,也不能撇开出版学单论编辑学,它们不是相互对抗或者是包含的关系,而应该是对等的平衡发展的关系。基于此,若想设置编辑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根据对全国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来看,编辑出版学的分支学科的划分应按照以下构想:

1.按照编辑出版产品的类型来划分分支学科。就是先按编辑出版产品类型划分为若干类分支学科,然后再在每类分支下按基础理论、编辑、生产制作、流通组织、读者、技术等来设置各个分支学科,由此可以组构如此的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图1):

2.按编辑出版活动的不同性质层面划分编辑出版学分支学科。据此,我们可以将编辑出版学的分支学科划分为(图2):

3.从编辑出版活动的形成条件角度来划分分支学科。

首先是探讨编辑出版学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的学科,如编辑学概论、编辑史学、编辑美学、编辑文化学和出版学概论、出版史学、出版美学、出版经济学、出版文化学等(图3)。

其次是研究编辑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科,如图书商品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出版信息学、出版资源学、读者学等(图4)。

再次是研究编辑出版活动过程的学科,如校对学、出版发行学、出版策划学、物流组织学、印刷学等(图5)。

第四是研究编辑出版活动环境的学科,如编辑法学、编辑管理学、编辑社会学和出版法学、出版宏观管理学、出版社会学等(图6)。

第五是研究编辑出版活动的组织技术与方法的学科,如编辑应用写作学、现代编辑技术学和出版会计学、出版统计学、计算机应用学、现代出版技术学等(图7)。

4.按照研究内容的性质来划分支学科

首先是编辑出版学理论,着重研究编辑出版学原理,从整体上把握各种编辑出版活动性质特征与规律的学科。其中编辑学包括编辑学概论、编辑社会学、编辑文化学等,出版学包括出版学概论、出版经济学、出版资源学等。

其次是编辑出版学应用,即研究局部的具体的出版活动规律的分支学科。其中编辑学包括编辑学概论、编辑社会学、编辑文化学等,出版学包括出版学概论、出版经济学、出版资源学等。

再次是编辑出版学历史,即研究与编辑出版活动有关的历史的分支学科,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其中编辑学包括编辑学概论、编辑社会学、编辑文化学等,出版学包括出版学概论、出版经济学、出版资源学等。(图8)。

编辑学与出版学也是不可分离的,以上四种构建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的分支学科设置模式,是环环相扣的。同时,编辑出版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用孤立的眼光看待编辑学或者是出版学问题,而应该将其放在社会发展这个大系统中综合考虑。这就离不开对编辑出版学业务与教育的研究考察。

1998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审定,将编辑学、图书发行学整合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以来,编辑出版学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的初步调查,我国编辑出版学初步形成了一个多专业、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专业教育体系,但在以下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结果显示:

1.教师――队伍建设高标准、严要求

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将一些有影响的编辑出版单位作为教师的实习单位,派专业教师去实习锻炼,了解编辑出版环节和操作的情况,解决教师在业内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其次要聘请业内人士做兼职教授;还要引进业界一些高层次的人才,在引进师资方面,要优先考虑有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

2.课程――设置科学化、规范化

由于编辑出版学最初是挂靠在其他学科和专业之下,因此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多依托原挂靠专业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科学和规范,编辑出版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文理结合,要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规范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设置比例, 标准必修课与选修课包含的内容等。编辑出版学教育迫切要求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媒介传播产业对新型编辑出版人才的需要。

将一些有影响的编辑出版单位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并使其制度化。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实习实践量化标准,明确教育单位和编辑出版单位在学生和教师在学生实习和实践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从制度层面解决实践难的问题,平衡全国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实践资源。

3.产学研相结合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与教学不可分离,而教学与研究也优势互补,我们不应该将其孤立开来。对在岗的编辑出版从业人员,要对其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实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引入编辑出版队伍竞争上岗冗员分流的办法,从而提高效率。对于编辑出版学的教育单位来说,应该从校内外编辑出版部门借聘有一定编辑实践经验的编辑作为专业教师, 鼓励教师联系编辑出版业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教育要面向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把握出版业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为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编辑出版学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根据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不同特点,编辑出版学教育有必要控制本科发展规模,将本科教育重点放在网络编辑、电子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方向上;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理论深度和专业研究水准。

希望编辑出版教育界和业界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加强沟通,产业、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科学化、规范化,使编辑出版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振铎,刘娟.我国编辑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J].编辑之友.1999(4).

[2]罗紫初.论出版学的学科体系[J].出版发行研究.2004(7).

[3]共商课程设置,同谋学科发展――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讨会纪要[J].出版发行研究.2006(10).

出版社编辑范文第4篇

——陆费逵

在出版活动中,文化是目的,经济是手段。出版业是重要的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经济领域的产业。出版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物质载体承载的精神产品。出版业对社会的重大贡献是文化力,是舆论导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是出版的灵魂。文化建设才是出版活动的根本目的,而经济运作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遵循这个原则,在出版活动中,出版者对文化价值取向和商业价值取向不断进行协调和平衡。

——刘杲

文化建设服务是编辑出版业的根本功能。文化力是人类开发和应用的所有力量中最深厚、最强大也是最持久的力量。时光匆匆,文化不朽。出版和编辑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服务,具体是通过为文化服务来实现的。出版物价值评价体系的核心是文化价值。离开了文化,出版和编辑工作就没有价值,也不可能获得发展。文化自觉是编辑工作的起点。

——桂晓风

文风背后是思想,思想来源是实践,因此对文风的改进其实是一个切入点,背后有广阔纵深。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这句话深中肯綮。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文风无从真切;不联系群众、体恤民生,文风无从生动;不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文风无从新颖;不勤于思考、孜孜不倦,文风无从深刻。因此,文风也是镜鉴——于事,文章上的穿靴戴帽,空洞无物,照见的是作风上的慵懒散奢,人浮于事;于人,文章上的装腔作势、矫情做作,照见的是党性不强、修养不足。

——《光明日报》评论员

我不认为编辑是一种最具创造性的天才,那是非常难得的……人们从我身上发现的作为编辑的那些品质,譬如眼光、善意、品味、耐心,以及旺盛的精力啊什么的,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对这些素质反倒不看重……我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护和培育一个艺术家的才华。我的工作就是呵护这些美妙的天才。

——美国文学编辑及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利布(系《第二十二条军规》一书的编辑)

蒋孔阳先生在《美学新论》中讲了一段话,我想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个编辑具有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意义。他说:美向着高处走,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以致超出了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象中形成了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的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高。

我们编辑就应该通过我们编辑的图书,我们写的文章,“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编辑自己也会因此而感到职业的神圣与崇高。

——杨牧之

如果说电影是有魅力的,期刊是有利可图的,报纸是有影响力的,电视是强大的,那么对许多人来说,图书业则是整个大众传媒业受人尊敬的基石。

——《21世纪出版业的文化和商业属性》、

《出版业》等著作的作者阿尔伯特·格雷柯

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能充实人生的行业,编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样的具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还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

《给有志于编辑工作者的一封公开信》中说

为编辑者,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职业追求,一旦脱离自身的轨道和追求,除了会感到孤独、恐惧之外,将会坠入为生活而生活,为编书而编书的循环,徘徊在无所适从,了无生趣的巷口,与快乐与满足无缘。

——海猫

出版,是在用凝重的情感和专业的态度来礼遇文化,致敬文化。出版,要求视角开阔,兼容并包,须知知识和意识,恰是人生本质的体现,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审美。出版人尽己之职,致力于提供宽广的平台,传播争鸣的声音,唯有如此,才能让读者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心存警觉地分析、鉴别和采择各种论述,通过博弈、冲突和调和,以知识求实,循逻辑求是,从而不为偏见所惑,接近事实的本来面目。

——吴航斌

出版社编辑范文第5篇

本着这个初衷,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出版社,对这一与每个出版社编辑都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然而,在采访过程中,原有的想法不断受到挑战,针对编辑绩效考核的优势和弊端,业内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多数出版社认为,编辑考核是在出版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以及出版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在过去20年间,这种简单的量化考核方式,对于激发编辑热情、推动出版社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考核制度的指挥之下,编辑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得以不断加强,同时编辑也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切实分享到了出版社效益增长的成果,收入水平能够保持不断的增长。

当前不少出版社在探索编辑考核时,比较重视编辑业绩的量化要求,按照编辑策划与文案的不同类型分别拟定利润与字数等指标,但是忽略了相同数量的业绩对出版社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价值差别,忽视了质。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徐益民认为,根据编辑策划文案专业分工的现实,可以分别设置针对策划编辑的“项目质量”和适合文案编辑的“编校质量”两个导向性指标,来引导编辑将主要精力放在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业绩创造上,这对出版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极为重要。

另一方面,一批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出版社,恰恰认为不应该对编辑进行绩效考核。认为绩效考核会抑制甚至扼杀编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由于出版是内容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为了更加全面激发编辑的创造力,生发更多源源不断的资源,编辑应该被滋养起来。

有位行业外人士甚至例举出“唯绩效主义”的“七宗罪”,即:切断员工和公司的情感联系;数字全面作假;部门之间对立,形成隔热墙;效率奇低,成本奇高;策略短视,漏洞百出;固步自封,创新一个死一个;离心离德,人才流失。从各个方面剖析过度绩效考核如何导致国内一家转型中的大型传统企业一步步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