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范文第1篇

奥运会开幕式引来众多评论,我已过了半夜爬起来看直播的年龄了,看完了开幕式的录像,评价就是六个字:节约、幽默、创新:

一、节约:

英国人称他们是在辉煌的时候拿到了主办权,是在陷入底谷时举办的奥运会,因此,节约成为了第一大亮点,伦敦奥组委自知无法在奢华程度、灯光焰火等方面与北京相抗衡,因而他们走了节约的路线,没有硕大的LED屏幕,见不到制作优良的大道具,没有精美的服装和高科技灯光,没有人海战术的对称美,群众演员的服装也没有整体划一的要求,我发现他们的服装甚至都可以从各个层次的演出团体借来使用即可,并且群众演员在所有的彩排时都必须自己化装,只有在正式演出时才能享受一次由专业化装师化装的待遇。总导演不愧是玩电影的,把现场和电影镜头一嫁接,既避免了转场时的混乱,又带着观众随意魔幻地穿越。省钱又省力,这种方式据称还是第一次广泛采用。

节约还体现在时间的分配上,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的时间与火炬绕场的时间叠放在一起,因为一定要在公交车辆收班前结束闭幕式,否则又要按他们的劳动法的规定发放一笔不菲的加班费了。

还有,吉祥物不像北京奥运会,一下子就设了五个,只有两个,比赛获奖者是没有吉祥物的,想要?掏钱!鲜花?对不起,(获奖者)只有很小的一束。免费的饮水?对不起,掏钱!

二、幽默:

屏幕上,由丹尼尔-克雷格扮演的007(他是007的第6任扮演者)突然出现,紧接着是英国女王受邀来到现场!怎么来的?007驾驶着直升飞机,在伦敦碗上空,尊贵的女王直接就跳伞下来了。你知道英女王高寿几何吗?实际上就在人们捏了一把冷汗时,伊丽莎白女王在现场庄严地出现。这个“包袱”引来现场观众的掌声。实际上女王是从通道直接进入现场的,而跳伞的是英女王的一个男性替身,他是42岁的英国人加里-康纳利。

憨豆先生的出现是最大的亮点。他在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中的经典旋律时“滥竽充数”,一会混着钢琴,一会打着喷嚏找纸巾,其揩鼻涕和放屁的动作十分搞笑,虽有点不那么绅士。但只要看看现场和电视观众的反应,你就知道休闲、放松的目的达到了。

先期举行的朝鲜女足与哥伦比亚女足的比赛中出现了“国旗”乌龙事件,组委会不得不向朝鲜队正式道歉。开幕式上,在朝鲜队出场时,BBC解说员还念念不忘再“幽一默”:希望我们这次用对了国旗……

三、创新:

在服装方面,中国队的一贯“中国红”受到了BBC的“厨房”式评价,而英国队的队服,却有大胆的创新,结合了西服、夹克和运动上衣的“三合一”式服装,特别点晴的是颈部、肩部的金色的拼块,突出地显现了尊贵的皇家风范,传统的贵族气质,对东道主服装的选择,我的评价只有一个字:绝!

动物进场参与表演,电影镜头和表演场面大量对接,都是可圈可点的尝试;得到了媒体、观众和专家一致好评的,则是其独到的火炬点火方式。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压轴的就是火炬点火,点火的方式和点火的人员一直就是开幕式的最大卖点。上届奥运会李宁用传统的中国功夫,绕着鸟巢飞奔一圈后,在高空点燃主火炬,震撼之极。(写到这里,我不禁纳闷,当时为什么不让他用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出场、甚至点火呢?)本届奥运会选择的点火方式突破了历届奥运会的点火方式,没有主火炬塔,也没有主火炬手,贝克汉姆也只有开着游艇护送火炬到现场的资格,由7名奥运英雄选出的7名90后火炬手,颇具代表性和深远的寓意。这7人中,有5名运动员,一名医生,一名海员,性别是四男三女;有白人,也有有色人种。他们在与6名火炬手完成火炬交接后,慢慢跑到场地中央,点燃了每个代表团聚集在一起的204个代表团的铜“花瓣”,随后铜“花瓣”慢慢竖起形成主火炬。通过这种全新的点火方式,充分诠释了本届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理念。

创新还表现在注重对参与者付出辛勤劳动后所应得的尊重,表演者有专门接受掌声的时间,志愿者也得到了全场山呼海啸般的致意,为伦敦奥运场馆出力的施工人员组成列队迎接圣火入场……现场和全世界的掌声都献给了他们!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范文第2篇

时钟终于敲了8下,奥运会闭幕式开始了。闭幕式在大型的舞蹈中拉开了帷幕。演出阵容气势宏大,演员众多,配合特大屏幕。那一个个夺冠的精彩的瞬间,一个个英雄的笑脸,把我带入这激动人心的十六天的回忆之中。

接着,是运动员们进场。和开幕式不一样的是,运动员们自由进场。他们欢笑着,做着各种手势,有的扭着身子。有的戴着获得的奖牌,但没有获得的同样高兴。好多运动员争先恐后地跑到镜头前和我们打招呼。虽然语言不通,但我想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这短短的16个日日夜夜中,中国人的好客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鸟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紧接着,是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先升希腊国旗,唱希腊国歌。再升中国国旗,唱中国国歌。最后是庄重的降奥运会会旗,唱奥运会会歌。中国奥组委主席刘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式演讲词,奥运会主席罗格也对2008奥运会做了高度的评价。接着升英国国旗,罗格从刘淇手中接过会旗,再把奥运会旗交给伦敦市市长。

英国政府给我们带来了8分钟表演节目。鸟巢里开来一辆红色的大巴士,这时又来了一个盲人,人们组成楼梯给他上车。象征着奥运的关爱之情。突然间,巴士的车顶部分自动地解开了,变成了绿色的草坪,从里面顶上一位漂亮的女歌手。她的歌声动听又嘹亮,虽然我听不懂,但我知道是在欢迎我们。

接下来是熄火炬仪式,在庄严的圣歌声中,熊熊的火炬熄灭了,这表示奥运会圆满结束。观众席上一阵欢腾。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范文第3篇

在距离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还有两周的7月14日,宝马在鸟巢举办了规格堪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BMW悦盛典”。此次“盛典”由张艺谋担任艺术指导,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开幕式总音响师金少刚、总灯光师沙晓岚等联合“操刀”。在宝马标志性的“双肾”格栅造型做背景的舞台上,流光溢彩、酷炫十足。本次活动也是今年3月在广州举行的宝马奥林匹克计划启动盛典的精彩延续。

从3月广州举办“BMW奥林匹克计划启动盛典”活动,到7月的一系列BMw奥运之悦嘉年华活动,宝马借奥运圣火点燃了一波又一波“BMW之悦”的品牌热浪。但在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博士看来,品牌和奥运的结合不仅仅存在于简单的“借势”之上,关键仍在于要将奥运精神与品牌内涵,将品牌精神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连接并相互融合,从中挖掘品牌价值与市场价值。

借奥运再传播品牌定位

戴雷所说,宝马希望通过赞助奥运会,让受众更好地了解“BMW之悦”的品牌定位。“2012年是奥运年,我们有很多市场工作都是围绕奥运这个平台来诠释和传播BMW之悦。针对奥运,宝马提出了‘ALL FOR JOY(为悦,全力以赴)’的口号。最重要的是,将长期进行品牌宣传,并加大力度将奥运精神和宝马精神联系在一起。”戴雷说。

2010年11月,宝马(中国)与中国奥委会结盟,获得了长达6年(2011~2016)的中国奥委会和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合作伙伴资格。据悉,与中国奥委会结盟是宝马集团在全球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伦敦)已成为2012年伦敦奥组委汽车合作伙伴,将为伦敦奥运会运动员和赛事官员提供近4000辆BMW和MINI汽车。与往届奥运会汽车赞助商不同的是,宝马集团提供的车辆将全部采用BMW高效动力(Efficient Dynamics)技术,其中包括纯电动车MINI E。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上,BMW与MINI品牌分别赞助了两支中国奥运队伍。其中,BMW品牌赞助中国击剑队和中国帆船帆板队,助其征战伦敦奥运会及其他各大赛事;MINI品牌则赞助了中国自由式滑雪队和中国单板滑雪队。

“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我们赞助奥运会。事实上,如果我们只让大家知道宝马是奥运赞助商,意义并不大。我们更希望通过奥运会,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宝马的‘BMW之悦’的内涵。”戴雷说,“‘BMW之悦’所代表的品牌精神正是在体验激情的同时,心怀对梦想的追求、对不屈不挠精神的尊重,这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非常契合。”

“体验”是营销品牌的核心

2012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大陆的销量为158956辆,同比增长30.7%,中国市场再次超越美国,成为宝马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2012年的中国车市正在从井喷状态趋于理性,整体增速从30%回落到个位数。虽然豪华车细分市场依然保持平均30%左右的增速,但从终端市场的表现看,各豪华车品牌经销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价格战此起彼伏。但是在市场有变化的时候,宝马的战略性决策并不是通过价格调整来适应这个变化,而是“当市场遇到挑战时,一定要靠品牌,可定会继续加大品牌投入。”戴雷表示。

于是,一方面,我们看到宝马深耕四、五线城市,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宝马借奥运年的奥运营销之势,大力推广宝马之“悦”的品牌主张。

著名营销大师舒尔茨曾经说过,“当你要开发或者维护你的品牌时,应该先从消费者着手,而不是先从竞争对手着手”。事实上,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多年前就提出了要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并一直延续至今,被不断完善和创新。在宝马看来,品牌和奥运的结合不应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借势”上;奥运营销的核心是要把奥运精神、品牌内涵和消费者连成一体,从产品体验到品牌体验,从而真正挖掘其中的价值。

“体验”二字,一直是宝马的主张。“通过体验才能让大家感觉到什么是‘BMW之悦’,比如,体验一次活动大家发自内心的快乐就是悦,宝马的品牌理念也决定了它更需要通过体验来宣品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市场活动高级经理刘旭介绍说。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范文第4篇

2008年,这个振奋人心的一年;2008年,这个令全国人民悲痛的一年;2008年,这个让世界欢呼雀跃的一年;2008年,这个让世界永远不能忘怀的一年。

“当!当!”吉缶在响着。奥运会开幕式徐徐拉开帷幕。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的时间与电视右上角的时间分毫不差,充分显示了主创人员的独具匠心和绝妙构思。时间到了,二十九个成功足迹向鸟巢走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现中国风采的:中国毛笔画、中国古书、中国字……无一不展现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历史,灿烂文化。随后是刘欢与莎拉.布莱曼共唱《我和你》等一系列更精彩的节目。这足以让现场的观众和使人为之振奋!

开幕式精彩,奥运赛事更精彩。我国的金牌数位于榜首。人们欢呼雀跃,都为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取得的丰功伟绩赞叹道:“我们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已经冲出了亚洲,冲出了世界,冲向更美好的明天!”随着大家的阵阵喝彩声,北京奥运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相信,不,我坚信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人的脚步能走在世界的顶峰,我们中国人的身影能出现在世界各地。

五月十二日一时二十分,只听“嘭”地一声,汶川县发生了里氏八级地震,这是一个突然的袭击。原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县,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现如今这些景象,这些建筑已不覆存在。昔日的天府之国变成了一片废墟。地震虽然可怕,但并没有使人们退缩,爱心与奉献在这场灾难中演绎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地震发生时,北川中学教学楼摇摇欲坠,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曾长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变形的教室门,学生逃离了,他却永远留在废墟中;当张家聪老师看到吓呆了的学生不知所措时,他冲上前去将学生们一个个地往外拽。十多个学生得救了,他却被轰然倒塌的建筑物吞噬了……国务院总理得知此消息后,离召开了紧急会议,在大会中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就出所有灾民。这命令掷地有声。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坚信一个信念:灾民一定能被救出。在地震期间,到处写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出了中国五千年的魅力—团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种精神,天灾怕了!人祸怕了!中国人民赢了!难怪外国记者在报道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总理是无法复制的!

随着“轰”的一声,神舟七号发射了,人们的心情已经到了澎湃的极点,因为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指挥中心发出了阵阵掌声,这是庆祝的掌声。指挥人员与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随时保持通话。在九月二十七日十六时三十九分许,通过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翟志刚顺利出舱;十六时四十八分许,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这时指挥中心里又发出一阵掌声;十九时二十四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三十一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指挥中心又传出一阵掌声,因为这是中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实验。在九月二十八日飞船“回家”了。第一次中国人在太空上漫步,表明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之强!

还有……

悲伤、激动、兴奋组成了丰富多彩的2008!

让世人难忘!

指导老师:沈宇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评价范文第5篇

奥林匹克精神挫折教育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很难做到事事如意,很少能够一帆风顺。面对复杂多变的时局与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难免会出现始料不及的困难与挫折。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进一步深入与新旧体制变革的加快,使不少学生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方面发生脱节造成挫折;并且,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独生子女多,在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容易对新的环境、人际关系和教学模式不适应造成挫折,产生困惑并导致心理失衡。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以及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一系列的压力,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应对挫折情境,惊慌失措,陷入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拨,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有的甚至会走入极端,造成严重后果。

据调查,大学生对“近一年内在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生活、家庭等方面遭遇挫折的频率”问题中,有21.8%的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仅仅只有15.6%的学生说没有遇到过挫折。有19.5%的学生有较强或很强的挫折感,仅仅只有14.8%的学生说没有挫折感。而大学生遭遇挫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学习方法与现状、家庭及个人经济地位、恋爱、生理健康以及就业等方面,就挫折感的高峰期而言,主要集中在入学的大一时期和毕业班;不同年级挫折感轻重也不相同,大一新生挫折感主要源于人际交往和学习方法,毕业生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就业和家庭及个人经济地位。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由于挫折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已日趋严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所以,该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挫折引发的原因,如何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克服挫折中奋起。这是我们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生产生挫折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大学生产生挫折的成因主要是由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形成的合力所造成。

1.传统应试教育仍为中国教育的主要形式。虽然全社会都在呼吁推行素质教育,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听见了“雷声”响,不见“素质”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重智能轻情感和意志、重文化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传承轻创新、重言教轻身教等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大学生素质的评价往往受重智育的影响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短期需求,学校和大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技能学习和训练上,这样的人才培养必然不能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是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导致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容易在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稍不如意时就出现挫折感,并不易得到缓解,影响大学生以后发展。

2.在多年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家长通常会忽略孩子的情绪,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学习的轨道上推,孩子的成绩好了,入了名校,就是“好孩子”,形成单一的评价标准。由于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习惯性把孩子置于家庭的保护圈中,致使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使大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孤独、任性、意志力薄弱和依赖性强等弱点。他们不懂得如果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这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学生,或是经历挫折也有家长负责解决的学生,带着在高考的压力下没有来得及爆发的各种问题进入大学,很可能就会在大学相对自由、但人际关系也相对淡漠的环境下,大学生对专业认知的不足,学习方法的缺陷以及对自我认知的不正确或不完全,容易导致一遇到挫折事件,众多不适应问题就可能爆发出来,影响其身心健康。

3.激烈的社会竞争,已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倍感就业压力。再加上当前社会用人和用工仍多以学历和文凭为标准,盲目追求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之风盛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也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挫折感强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事一定要有本科生做,本科生做的事要硕士生做。这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大学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经验,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导致大学生形成“毕业即失业”挫折心理。

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

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多数大学生挫折感增大,身心健康受损。因此,如何以正确心态应对这些竞争和压力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它可以通过体育竞赛的形式教育大学生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不幸,不怕竞争,不怕挑战,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超越自我,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遇到挫折、困难或者不称心就畏缩不前。

今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提到一部电影,由英国导演休·赫德森执导的《火的战车》,主要讲述了由两位运动员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故事。该故事发生在1919年,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这位青年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得主的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与此同时,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的青年利德尔。他父亲是传教士,本人是个虔诚的教徒。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这和基督的教义是一致的,既然天赐他一双跑得快的腿,就是要他为上帝争光。为了达成目标,两人不断刻苦训练,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两人奋力争先,一圆奥运之梦,取得冠军和打破了世界纪录。在这部影片里,并不是简单叙述了体育和运动会的故事,而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运动员在奋争中面对的压力、偏见和接受荣誉时的心理。这是一部关于勇气、意志力和信仰的影片,30年前曾激发起观众们的斗志和激情,30年后的今天,由于伦敦奥运会的召开,这部影片再次回到大银幕,其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激励每个大学生坚毅、勇敢、为实现梦想而不断的超越自我,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像巴尔扎克曾经说过的一样,“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当代大学生如果想学业与事业上创出佳绩,实现自我目标,就需要他们发挥奥林匹克坚持、进取的精神,在艰苦的岁月中,正视困难,积极主动地解决困难,战胜挫折;否则在面对困难时畏缩不前,就会影响了身心健康,降低了创造思维活动的水平,影响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从而在人生的舞台上消沉、低迷,无所作为。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胜利召开,其在开幕式的点火方式超出了所有人的猜测。整个点火仪式紧紧围绕着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一代人这个主题,由7名名不见经传的青少年共同点燃由204片铜花瓣组成的主火炬塔。燃烧的铜花瓣慢慢汇聚起来,在空中组成一朵英国玫瑰,融合成一团巨大的火焰,象征世界各国和平团结在了一起,体现了公平公正、志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使它在遭遇到众多的困难与挫折中发展壮大。而众多即使得不到奖牌的国家、地区运动员排除各式困难参加奥运会的举措,又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诠释。“奥运会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胜利。”这是奥林匹克的信念,这是重在参与的精神,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跑第一还是第二,而是尽力做到最好,不畏失败。所以,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你可以看到“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和健全人站在同一个赛场。也可以看到美国队的“钢铁战士”曼泰奥·米切尔断腿完成4×400米接力预赛。韩国射箭选手林东贤10岁拿弓,17岁视力逐渐下降,现在只有0.1。但即使双眼视力只有0.1,也无法阻止林东贤把箭射向靶心,刷新了他个人保持的男子个人射箭世界纪录,成为伦敦奥运会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奥运会赛场上这种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进取精神鼓励不但鼓励着运动员不断参加奥运会,超越自己,同时,这种精神也是人类自强不息、克服并战胜一切困难、自我提高的支柱。因此,可以通过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来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改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生活态度,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敢于吃苦、坚持不懈、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提高抗挫折的承受能力,更好适应学校与社会的变化、要求,达到成人、成材的目标。

据专家估计,伦敦奥运会有49亿人观看,占世界人口的70%!奥运会以体育竞技为形式,以电视转播、现场观看等为依托,向全球传达了奥林匹克精神。而奥林匹克精神不仅能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而且能教育和培养人的德性品质。奥林匹克运动中“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解读,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个口号,不单只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并以其巨大魅力激励人们去进取、去奋斗、去苦练、去突破、去冲击人的极限、去创造新的记录,激励人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战胜困难,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去夺取胜利。赛场上的运动健儿正是靠这种精神,在顽强拼搏的体育赛场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纪录,或是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中,努力实现着对美好目标的追求。不少运动员明知夺冠希望渺茫,仍付出辛勤的汗水来实现着自我极限的超越。大学生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自信、自强、自尊、顽强、参与”的精神,催己奋进,不断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缨,黄基秉.奥林匹克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

[2]余水,马雷.论奥林匹克精神对国人的教育意义.科技信息,2011,(1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物流与采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国内外香化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香料研究所

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