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据分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分析 作用 探讨
一、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对企业会计的账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数据中反映的问题去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财务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
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客观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通过与同行企业的对比找出自身企业的问题和不足,以制定更好的发展策略。可以说,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指南针。财务分析有助于企业在经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财务分析的目标
企业的财务分析应该有明确的分析主体,不同分析主体有不同的财务分析目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
外部分析主体包括债权人、主要往来客户、投资者、政府部门以及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于这些主体来说,财务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分析企业的综合实力、盈利情况、信用水平、纳税水平和管理水平。健全的财务分析机制和先进的财务分析手段对于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品牌效应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市场拓展和资金的筹集。
内部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财务分析主要能够让他们判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待遇福利是否相适应。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财务分析能让他们清晰的了解经营状况,为制定经营策略和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三、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既可以对过去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又能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企业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中,财务分析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可以归纳为5点,具体如下:
1.财务分析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经营状况的规律性,辅助决策
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都有其独特的规律,要做好企业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总结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而财务分析,无疑是辅助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企业可以对过去的经营情况有着直观的了解,总结出问题并发现规律。财务分析以提供历史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等共同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对于企业的管理活动是重要的参考依据。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明确了责任人的义务关系,有助于企业优化管理结构,改善经营。利润表则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情况,利润的增减变化,投资者或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原因,结合市场实际情况,预测企业收益的发展趋势。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内现金或者是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总结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结合利润表,判断现金流量与利润的关系,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的有效性,为未来的经济活动决策提供依据。
3.反映企业综合财务实力
企业的财务信息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企业的生产规模、科技人员数量、科技创新能力、经济活动支出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等等,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实力,判断收益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管理者们依靠这些信息,可以着手制定更好的经营策略,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财务分析可以使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决策与时俱进
财务报表可以体现企业日常财务情况,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准确把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发现不足的地方。结合优势和不足,管理者可以及时修正企业的经营策略。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分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会有成熟的财务分析机制和先进的财务分析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管理者随时都有可能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对于企业生产、企业投资、企业结构调整等等,都需要准确的财务分析来提供客观合理的依据。
5.财务分析对于企业财务运行成果的检测有重要作用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运行成功进行考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考核,管理者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行成果,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科研水平、筹资能力等等有客观的认识。这对于企业的安全和高效运营意义重大,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了企业资本的积累,而雄厚的资本又能更好的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见,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道;沥青路面;路面病害;养护;微表处技术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远的进步。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国道通车里程迅猛发展。这一阶段的国道,建设过程中面层材料一般使用的是沥青面层,所以,关于沥青面层养护技术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学术意义。
1.1沥青面层养护技术研究意义
公路沥青路面是指采用沥青材料作为主要结合料,将混合料或者其他矿料相结合后作为面层修筑于基层与垫层之上的一种路面结构[1]。沥青路面自身具有表面平整、舒适性高、抗滑性好以及施工养护简便的优点[2]。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逐渐会产生大量的公路路面病害,这些病害会直接导致公路的服务水平下降与工作效率降低等现象[3]的出现。所以对于国道沥青面层养护技术进行相应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针对国道沥青路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疲劳开裂、坑槽以及车辙这三种形式上[4]。但是由于我国大量的沥青路面采用的是半刚性材料,所以反射裂缝[5]作为一项科研难题仍然难以解决。但是根据学者们长期对于沥青路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沥青路面的所有病害均由裂缝引起,所以裂缝作为养护技术研究的关键点现在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2国道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由于我国的国道沥青面层会受到地理、养护技术、气候、使用情况等不同的因素影响,发生的病害种类以及诱发病害的原因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国道中沥青路面病害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调查,有益于总结病害种类与产生病害的原因。
2.1国道沥青面层病害调查分析
再对国道沥青路面的使用现状具有全面的了解后,针对省内几条损毁较为严重的国道路段进行病害调查分析,主要调查现场的病害形式、病害程度、交通量组成结构等。经过调查,省内国道路面的主要病害有以下集中主要形似:裂缝、坑槽、麻面、车辙以及磨光等。其中路面裂缝、坑槽以及车辙是导致国道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并对车辆通行产生严重影响的主要病害结构。通过对病害结构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在国道沥青面层的病害形式中。裂缝等病害形式占到了所有病害形式的80%以上,是国道病害的主要组成部分。
2.2病害成因调查分析
裂缝作为国道沥青面层重要病害形式,直接决定了国道沥青面层的养护技术使用。针对调查结果针对国道沥青面层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相应的研究,有利于养护技术的选择。裂缝一般分为以下四种:横缝、纵缝、龟裂以及不规则裂缝。通过对裂缝产生的主要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横缝产生机理:横缝主要沿着国道行车方向垂直分布,主要产生原因为温度变化、施工接缝施工质量差以及路基的反射裂缝;(2)纵缝产生机理:纵向裂缝一半沿着行车方向分布,一般在主缝周围会存在一部分支缝。主要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荷载过大以及施工搭接顺序不当等;(3)龟缝及不规则裂缝产生机理:主要产生原因为面层质量差,使用时间长未及时进行养护,从而导致沥青面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龟缝。
3国道沥青面层病害预防及养护技术研究
针对国道沥青面层产生的主要形式以及产生机理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后,结合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养护技术,对国道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针对每种病害相关的预防与养护处治措施。
3.1国道沥青面层病害预防措施研究
国道沥青路面主要存在的病害形式为裂缝、坑槽以及车辙。针对国道沥青面层的病害形式以及病害产生原因,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裂缝预防措施:尽量减少施工缝数量,必须采用施工缝时,尽量采用三缝合一的形式,并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针对反射裂缝,应该在面层与基层之间甚至有级配碎石铺筑的应力吸收层;(2)坑槽预防措施:坑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混合料自身性质导致的,所以针对坑槽病害形式要保证沥青材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材料检验检测程序,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空隙率与粘接力;(3)车辙预防措施: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面层材料的配制,在进行混合料配制过程中应当严格注意抗车辙剂的使用。并且在选用材料级配时应采用S型级配。
3.2国道沥青面层病害养护处治方法研究
针对国道中存在的主要病害形式,经过对病害机理的研究,结合实际中工作经验总结,并结合养护处治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病害条件下相应的处理与养护方法。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针对裂缝、坑槽等病害形式提出以下几点养护处治建议:(1)沥青面层裂缝养护处治方法:针对国道裂缝出现的形式以及原因可以采用压浆法进行相应的处治。通过对破损部位采用压浆补缝,从而对公路沥青面层进行深层养护。使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保证交通开放时间,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养护费用。在压浆过程中,对于浆液材料以及配合比要进行试验测试,保证压浆的性质;(2)坑槽病害养护处治方法:针对国道中出现的坑槽病害可以采用喷射式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修补。喷射式修补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对病害部位进行定点处治,具有干扰少,开放交通速度快的特点。采用这种养护处治方法时,要保证设备配合合理,施工间距小;(3)车辙养护处治方法:国道中沥青路面车辙主要为失稳型车辙,所以针对路面中出现大量车辙的病害形式可以采用半柔性路面技术进行处治。这一技术可以有效抵抗疲劳裂缝的出现。采用半柔性路面结构可以使路面具有混凝土的刚度与沥青面层的柔性,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保证疲劳性。
4结束语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国道中沥青路面存在的主要病害形式为裂缝、坑槽以及车辙这几种形式。并根据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病害的主要机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与理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该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康敬东.沥青路面裂缝和坑槽养护维修技术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2,5.
[4]任拴哲,等.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方法及设备的配备[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0(1).
一、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论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可以定义为:化工相关企业在开始工程决策投资的初期,针对化工工程项目的技术选择、经济环境、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和方面做出的具体分析和调查研究,并最终形成的书面调查报告。在具体调查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通过使用数据搜集、归纳,资料汇总和整理,为化工企业预期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出具数据支持和经验论证,并最终得到完整的化工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投资是否可行、投资数额是否合理、投资收益是否充分做出估算和预期。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涵盖了社会资源、市场环境、技术应用、经济水平等多方面。
1.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根本依据
普遍而言,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当参照下列各项法规和文件:国际法、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部门和各级政府规章、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其他文件、国家和各省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与工作规划、化工工程投资项目有关书目、资料和合同等等。
2.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一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够为化工企业未来工作提供预期参考。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化工专业领域的项目工程经验、有关资料,对化工项目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预期发展变化做出估算和评测,并最终得到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收入。二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化工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事实为根据,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坚持以历史数据和专业科学资料为论证基础,通过查找、分析数据和资料得出合理的预测和估算结论。三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稳定性。由于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历史经验总结和真实数据分析之上的,因此该报告以现实情况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相对稳定、准确的实现对化工工程投资项目方案的分析。四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合理性。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使用了数据研究分析技术和资料归纳分析技术,参照了化工专业领域的变化规律,根据化工工程的经济市场发展情况,合理预测出化工项目工程的预期经济利润。
二、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完善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参照化工工程的总体运行情况,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分析化工工程的决策阶段、技术和资金投入阶段、操作运行阶段和最终回报收入阶段,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化工工程项目中可能会遭遇的困难,评估项目工程投资的风险系数,帮助化工企业的运营决策者筛选避让风险的方法和路径,为化工项目工程的安全、稳定、顺利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效益保证。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时效性资料,不能省略诸如项目工程施工场地、科技条件、市场环境等要素的具体分析过程,要注意将研究报告分清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要注意突出研究报告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实用性,一方面要分析化工工程投资项目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化工工程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弊端和风险,让可行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
2.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不科学
一般而言,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有多种,既要从化工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化工企业的生存特性进行分析,也需要动态地分析化工专业未来即将迎接的挑战和机遇,要动态地看到化工企业在日后可能面临的经营策略方面的调整。一次具有时效性的、科学合理的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涵盖多方要素,首先需要顾及化工企业的投入资金比重和生产成本与支出之间的比例,其次要寻找和制定便捷的投资经营策略,在单位计量范围内,以最少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赢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兼顾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要对照其解构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较多种方案之后,进行最终选择。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不仅仅应当从实践经验出发,面对企业现实生产与经验过程中的问题,也应当全面性、重点性的考察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即将面对的物资财力限制、科研技术限制、技术人才缺乏限制,尽可能缩小化工企业现实经验情况与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之间的差距。
三、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改善策略
1.彻底分析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综合考察、比较投资项目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隐患、承担风险,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对化工工程投资项目中所选取的科学技术提供两个以上的替代计划方案和参考,在可行性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必须真实、有效,符合现实化工生产经营的实践情况,为化工工程投资项目中所选择的原材料、设备列明可靠、可供选择的供货商,对拟定方案和备选方案中的弊端进行全面解释并提供数据、资料、技术支持。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需要详细列出有关项目资料、合同书、企划书等全部书面文件,并附上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书面证明。
2.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应急管理 应急流程 知识 知识管理体系
[分类号]G30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重大灾害损失就达到2113.9亿元。面对频繁发生的灾害事件及其产生的严重的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加强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工作。知识管理作为一门新的管理科学,其理论和技术方法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郭强(2005年)提出采用知识评估、知识预见和知识普及三大知识化策略应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初步体现了应用知识管理研究的思路,但尚不具备系统性。尚士雄(2006年)建立了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政府环境危机管理系统,但是系统中仅仅体现了一些知识片段,并没有将知识管理过程与危机管理系统整合起来。李志宏(2009年)从知识需求角度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危机“三层”管理模式框架。王庆全(2009年)从知识供给角度评价了应急决策支持的敏捷程度。本文尝试梳理应急管理中的知识活动,分析其特性,并面向应急流程构建应急知识管理体系,以期提高应急管理绩效水平。
1 知识、知识管理及应急知识管理的涵义
有关知识的认识,需要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数据是一种度量的形式,表现为原始文本、数字、图像等。信息是关于数据的事实叙述,是有意义的数据。知识是将信息与数据化为行动的能力、信息及其被处理的过程。知识是依赖于人的,脱离人的意识就没有知识而只有信息。
人类知识早已存在,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才被正式提出来,到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综合起来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知识管理的内涵:①知识管理以知识为管理对象,主要任务是合理配置组织的知识资源,按照某一目标来组织知识的运营,促进知识的转化;②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通过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应用和创新提高组织的绩效;③知识、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实践,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同样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
应急管理就是要在突发事件爆发前、爆发后和消亡后的整个时期内,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干预和控制,使其造成的损失最小。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紧急性要求应急部门快速利用各种技术资料与信息,指挥调度人力物力解决问题。其中信息和知识是最关键的要素。信息反映了问题是什么,知识反映了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应急管理中的知识在应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知识管理,是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知识这一特定领域的知识类别为研究对象,对应急组织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以提高应急管理效率减少损失的过程。
2 应急流程及其重要知识活动分析
2.1 应急流程分析
突发事件通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过程的描述不尽相同,著名的有:①希斯的4R模式(减轻、就绪、响应、恢复);②奥斯古汀的危机管理六阶段模型(危机的避免,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机中获利);③米特罗夫的五阶段(信号侦测、探测预防、控制损害、恢复阶段、学习阶段);④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MPRR模式(缓和、准备、反应、恢复);⑤我国学者陈安提出的四阶段模型(信息获知、有效反应、重点应对、快速恢复)。本文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应急管理流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但是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演变迅速,各个阶段之间的划分有时不一定很容易确认,而且很多时候是不同的阶段相互交织、循环往复,从而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特定的流程体系。
2.2 应急流程中重要知识活动
应急流程与知识流程具有密切的关系。突发事件的发生前后过程都蕴涵着知识和知识的流动,并体现为一系列的知识活动。知识盘点是知识梳理的一种方式,一般观点认为,知识盘点是指透过有计划的流程设计与检视,针对企业内部的专业领域与企业外部的顺客需求,进行系统式的调查与分析。通过知识盘点,企业可以有效发现其竞争优势和劣势,为知识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对应急流程中主要阶段的知识进行盘点,找出应急管理领域的知识需求及知识存量,识别知识的表现形式,为构建应急知识管理体系做准备。如表1所示:
2.3 应急流程中知识特征分析
2.3.1 知识载体的多样性 知识是非物质形态的无形资源,它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物质形态的介质来存储和交换知识,这就是知识载体。应急流程中的知识载体可以分为三类:①文档化的纸质载体,主要有应急预案、技术文件、应急案例库、法律法规等。②计算机系统,即通过计算机电子文件、数据库等存储知识。通过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知识传递,并且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可以产生知识,从而指导应急实践,提高应急动态决策能力。③人脑或群体意识,即隐性知识的载体。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指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应急专家和应急团队拥有大量的来自于专业、工作经验、协作能力所获取的隐性知识。
2.3.2 知识表达不统一 以应急预案为例,纵向方面,我国自上而下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应急响应方案。横向方面,各级应急部门如公安、消防、水利、交通、气象等专项应急预案也一应俱全。各类预案会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地域特点、实践经验而编制,呈现表达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对于同一类型的突发事件各级预案的文本描述会有差别,响应级别不同,处置方式可能也会不同。
2.3.3 专业性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有不同的知识域,这些知识域呈现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如突发自然灾害知识域包括地震知识、台风知识、洪水知识、海啸知识等。其中地震知识又可延伸出很多知识单元,如地震基础知识、地震监测、地震救援、地震灾害等。
2.3.4 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如果把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消亡看作是一个项目的话,应急管理则具有项目管理的特点,即一次性、独特性,这使得应急管理没有标准模式可循。因此,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
中,隐性知识的存储,挖掘和转化就非常重要了。
3 构建面向应急流程的知识管理体系
3.1 应急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
知识管理体系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按照系统分析的逻辑过程,从解决问题的范围看,我们要明确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确定知识管理系统的框架模型。应急知识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知识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应急管理流程中的各阶段相关知识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提升应急知识管理能力,保障应急管理的有效进行,实现总体损失最小。从管理角度,构建应急知识管理体系,就是实现应急知识的整合。应急管理知识存在于应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文档、流程、专家、应急小组为载体,系统性较差。构建应急知识管理体系,对应急过程中需要和产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获取、存储、交流、应用和创新,提高应急管理效果。
3.2 应急知识管理体系框架
第二代知识管理(SGKM)主张把知识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流程中,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架构。也就是构建一个独立于应急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此,汲取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要在考虑应急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体系。鉴于此,本文构建了面向应急流程的知识管理体系,如图1。
3.2.1 应急预防知识体系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①危机预警知识,表现为潜在的危机信息,主要通过采集、监控和预测方式,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获取关于外部环境的最新信息,并从现有知识库和专家中获取危机知识,利用数据挖掘、智能系统等知识管理工具对已有的危机知识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早期对危机事件的防范和准备。我国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最大的教训是没有做好预警和避险工作,而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风险管理尚不到位,未进行系统风险预警设施的建设,这次灾害再次给我国风险预警敲响了警钟。②危机防范和应对知识,包括危机知识的传授和普及,目的是提高政府机构及公众的危机应对意识和技能。
3.2.2 应急准备知识体系 应急准备是指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从组织、资源、文化等几方面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应急准备知识体系主要包括:①虚急机构的组织与建设知识,这里的应急机构主要指应急指挥中心和专业救援队。分析应急机构的组织架构、体制和管理方式,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应急演练方式内容等。②应急资源管理知识,包括研究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分配、使用方式等;应急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等;应急志愿者的招募、组织方式等。以上主要知识内容将以应急预案的文件形式存入应急知识库。另外,研究应急准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升应急准备到战略高度,研究促进全社会参与应急准备活动的方法。
3.2.3 应急响应知识体系 主要包括应急指挥方式方法、现场救援知识、各应急组织间的协作知识等。由于突发事件呈现的动态性、危害的衍生性及不确定等特点,高效科学的应急决策不仅依靠突发事件发生前的知识储备,更取决于发生时的知识获取、整合、共享和应用。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这是应急知识管理重点和今后工作的重心。
3.2.4 应急恢复知识体系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恢复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包括应急恢复计划、可能发生的疫病防治知识、心理干预知识及灾后的经验总结。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灾后重建往往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如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历时6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灾后重建长达7年,日本阪神地震重建耗时近10年之久。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坚持自强自立与外部援助相结合,多部门协同与多渠道筹资相结合,重建法制化与科学化相结合,高度集中与充分授权相结合,硬件设施与软件制度相结合,探索出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4 应急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应急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要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发挥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其目标,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4.1 以信息集成推进应急知识管理体系协同
应急知识管理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协同管理。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的、非常规的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是由该区域政府部门组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统筹部署,各应急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联合行动。因此,在构建应急知识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建立知识管理的协同机制,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各知识管理子系统之间的协同;②应急知识管理体系与常态下政府知识管理体系协同;③各应急组织知识管理体系的协同。信息集成是提升知识管理体系协同的基础,它是通过网络集成技术实现系统问信息的无缝联结、交换和共享,使整个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并使其总体效能达到最佳。信息集成解决了知识管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共享网络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企业的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为知识管理提供信息源,充分实现显性知识的获取、共享、转移和应用。
4.2 重视应急恢复阶段,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
突发事件除了在爆发时的社会危害性之外,在其消亡的一段时期内,仍会对社会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应急管理的恢复工作同样重要,主要目的是恢复正常秩序,消除负面影响,为将来类似的突发事件总结经验。就像本文前面提到的那样,应急知识中的隐性知识非常重要。在应急恢复阶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形式如工作总结、报告会议、案例讨论、走访调查等把人们头脑中的经验、体会表述出来。然后通过有目的的分析,表述出背后的规律和意义,最后沉淀下来,成为可读、可见、可听的显性知识,充实应急知识库。我国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救援就吸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应急经验,救灾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3 提升应急知识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
应急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计算机网络这种新的渠道、方法和工具来辅助。建立一套用来支持知识管理活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今后应急管理发展和研究的力向。应急信息系统的功能应该包括知识库管理、知识管理过程的实现等,并为应急多部门协同应对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持。
5 结论
1.1遥感影像基本定义及介绍
遥感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应用逐步延伸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1943年德国开始利用航空相片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影像地图。1945年前后美国开始产生影像地图,我国在20世界70年代开始研制影像地图。[1]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接触到遥感影像,谈及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那么具体是指什么呢?所谓遥感影像,是指纪录各种地物电磁波数据而生成的各种格式的影像数据,在遥感中主要是指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目前遥感影像图无论在农业的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还是在林业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森林病虫害、沙漠化或是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2]
1.2遥感影像的四个基本特征
遥感影像有其四个基本的影像特征: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通常意义上,我们平时最多谈及精度的问题,常常是指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又称地面分辨率。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前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它们均反映对两个非常靠近的目标物的识别、区分能力,有时也称分辨力或解像力。光谱分辨率(SpectralResolution)指遥感器接受目标辐射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面对大量多波段信息以及它所提供的这些微小的差异,人们要直接地将它们与地物特征联系起来,综合解译是比较困准的,而多波段的数据分析,可以改善识别和提取信息特征的概率和精度。辐射分辨率(RadiantResolution)指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最暗——最亮灰度值(亮度值)间分级的数目——量化级数。它对于目标识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元素。时间分辨率(TemporalResolution)是关于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能指标。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它是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栘系数等参数所决定。这种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2常用遥感影像
2.1一般遥感影像
目前,常用的中分辨率资源卫星有LandsateTM5、中巴资源卫星;以及常用的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Rapideye、Alos、QuickBird、WorldviewⅠ、WorldviewⅡ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信息丰富、成本低、可读性和可量测性强、客观真实的反映地理空间状况,充分表现出遥感影像和地图的双重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LandsateTM5、中巴资源卫星对大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变化、国土资源变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环境污染、矿藏勘探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因为分辨率低,所以在林业遥感判读中误判率相较于其他几种高精度遥感影像高,适合大面积地区的使用,譬如内蒙草原的退化变化以及荒漠化变化的监测等。其中ALOS因卫星故障已经于2011年4月开始较少使用。QuickBird虽然精度较高,但它一般对城区影像的覆盖较多较集中,对山区覆盖较少,而且存档数据很少,需要提前预定。不仅如此,QuickBird数据费用较高,综合以上原因,QuickBird数据一般很难大范围使用,所以在林业项目中使用较少。
2.2前沿遥感影像
WorldviewⅠ、WorldviewⅡ均为Digitalglobe公司的商业成像卫星系统,被认为是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这两颗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地进行同轨立体成像。其中WorldviewⅠ为0.5米分辨率。相较于WorldviewⅠ,WorldviewⅡ载有多光谱遥感器不仅将具有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还将包括四个额外谱段(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Ⅱ),能够提供0.4米全色图像和1.8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需要特别一提的是,WorldviewⅡ提供的四个额外谱段(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Ⅱ)可进行新的彩色波段分析:(1)海岸波段,这个波段支持植物鉴定和分析,也支持基于叶绿素和渗水的规格参数表的深海探测研究。由于该波段经常受到大气散射的影响,已经应用于大气层纠正技术。(2)黄色波段,过去经常被说成是yellow-ness特征指标,是重要的植物应用波段。该波段将被作为辅助纠正真色度的波段,以符合人类视觉的欣赏习惯。(3)红色边缘波段,辅助分析有关植物生长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植物健康状况有关信息。(4)近红外Ⅱ波段,这个波段部分重叠在NIR1波段上,但较少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该波段支持植物分析和单位面积内生物数量的研究。林业工作对遥感影像的植被信息较为关注,以上提及的四个额外谱段能提供较多的植被信息。国外相关机构已经将四个特色谱段应用于前沿科学研究,譬如生物量遥感估测应用等等。美中不足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遥感影像,WorldviewⅠ,WorldviewⅡ影像费用较高,在质量和技术上领先但价格上不占优势,不易于大范围的使用。
2.3林业工作中应用较多遥感影像
除去以上谈及的几种类型的遥感影像,在工作中较多使用到的是Spot5和Rapideye这2种遥感影像。Spot5是由法国发射的一颗卫星,常规提供2.5米全色影像和10米多光谱影像。SPOT5卫星影像的专业制图比例尺为1:25,000,概览成图比例尺极限为1:10,000。工作中,我们通常将2.5米全色影像与10米多光谱影像在正射纠正完后进行融合,生成2.5米空间精度的影像用于林业应用。Rapideye卫星为德国所有的商用卫星,主要性能优势:大范围覆盖、高重访率、高分辨率、5米的多光谱获取数据方式,省去了其他种类遥感影像需要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的步骤,这些优点整合在一起,让RapidEye拥有了空前的优势。RapidEye是第一颗提供“红边”波段的商业卫星,结合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适用于监测植被状况和检测生长异常情况,在林业领域应用中较为有利。
3遥感影像准备及处理过程
3.1遥感影像准备
每种遥感卫星对地面覆盖范围不同,轨道不同,重访周期不同,拍摄时间、角度不同等等原因,还常受天气影响。因此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的日期,来查询各景遥感影像是一件颇费周章的工作,一般需要向影像公司提前预定。实际工作中往往要求前后两期遥感影像对比,前后两期遥感影像对时间上的要求较为苛刻,因而这些工作往往经由熟悉遥感业务的高级技术人员执行。另外,遥感影像的购买、使用、存储需要考虑到保密工作,这一点也是需要谨慎对待。工作经验总结出Spot5、Rapideye有时因侧视角度过大原因,导致某些区域拉伸变形,尤其是高海拔山区部分;影像角度需要提前检查,侧视角度最佳保持在20以下。而较小侧视角可以保证邻近2景影像良好的接边,并能保证正射纠正后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3.2遥感影像处理
3.2.1DOM及DEM数据准备通常,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工作中使用1∶10000或更高精度的航片或是已经经过处理的高精度卫片作为DOM参考;但也可以使用的是1∶50000或1∶10000地形图作为参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DOM参考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不一致。在参考选用时,应该按照优先使用高精度DOM参考影像,然后再退而求其次的原则,保证校准的精度。一般地形图需要通过扫描形成DRG数据,在扫描图基础上进行逐公里网定位纠正处理,以达到精确的地理定位。DEM数据一般采用国家标准的1:50000DEM,或采用1∶10000、1∶50000矢量数据生成。DEM覆盖范围要大于遥感影像覆盖范围,这样才能保证遥感影像的有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