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语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98-001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说话。在口语交际中,许多学生胆子小、不想说,甚至不敢说。因此,要让学生开口说话,就必须充分激发兴趣,引起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地说,自由地说。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口语重要性,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在思想上,要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的讲解不单纯是对学生说教,那样只会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枯燥,强制性学习使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口语是一个人在思想上的重要表现,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条件,让学生抽象理解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引导。如:可以让学生每天说一件事,讲一句话,同教师谈一次心,把每天学习情况向家长汇报等等。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既联系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同学之间的感情,又锻炼了一个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箭双雕”的好方法,何不去试一试呢?
二、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是口语交际的前提
1.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
在口语交际课中,新课标建议我们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学生生活中他们经历过、感受过的就非常有兴趣,他们非常乐意说,而且还说得挺多、挺好的。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春节后开学上活动课《压岁钱怎么用》。上这一课时学生还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中,他们对长辈给的压岁钱还记忆犹新,钱是谁给的?给了多少?给了之后怎么用的?学生在交谈时根据实际,谈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整个课堂十分活跃。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多种方式激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口语交际中,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在口语交际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笔者认为在口语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比赛竞争法。学生有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生怕自己或小组输给别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地提高口语效果。
3.设置良好的情境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环境渲染。根据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环境。让学生亲临现场,使其意思表达更逼真、生动。在阅读读本《在家里》一课中,就可以在教室里摆上沙发,拿出茶杯,摆上鲜花等来营造一个家的氛围。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2角色表演。学生天性好动,表现欲望很强。有很多的口语课都适合分角色表演,利用这种形式,把课堂变成欢东的海洋,成为学生说的动力。如:口语课《小熊真可爱》中可分别扮演小熊、熊爸爸、小松鼠、小鸟、小白兔等,戴上它们的头饰,演绎他们说话的内容、表情、动作等。在角色表演中学生感到亲切、新鲜,甚至紧张、害怕,这样充分让学生真正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来。
3.3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对学生有着深厚的吸引力。他们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谴责坏人的卑劣行径,希望正义得到伸张,好人得到好报。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生动、好听的故事让他们非常感兴趣。在有的口语交际课中,对说话内容就可以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
三、强调口语交际的目的性,做到有条有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做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一堂口语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说话的中心。但学生在兴奋的同时,说话就不着边际,东拉西扯的。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回到说话的主题中来。如:口语交际课《保护有益的动物》中,学生开始都在说这些动物是怎样捉害虫的,说着说着话题一转,学生就说出生活中有许多动物是如何如何可爱的,这样就没有把话题落实在保护动物中来。这时,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地提问:“小朋友,这些动物这么可爱,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想象回答。因此,在口语交际中学生的思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四、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加强口语交际中的文明礼貌教育
语文的素养包含语文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普通话是口语的前提,也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课标指出: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我校地处两站,语言环境是十分糟糕的,学生们在这一语言环境中,耳熏目染,惹上说脏话的坏习惯。因此,口语课中,要避免说脏话,在交谈中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如:在采访同学时用上“你好、请”,讲完说“谢谢”,说错话用上“对不起”等等,良好的语言和和谐的姿体动作,如春风一般沐浴学生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灵之间的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各方位刺激学生
口语表达作为一种能力要靠训练来获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教学生学说话,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目前,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他们的口语往往是辞不达意、条理不清,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要事事、处处做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有心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与学生交谈,凡在学生接触中,都应重视培养学生说话,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帮助指导他们说好每一句话。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组织学生春游,因下雨,故没去成,学生情绪低沉,精力分散,这时我提议让他们谈谈因下雨不能春游的心情。一句话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响,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讲自己昨晚做好了一切准备,急切盼望天明的焦急心情;有的说担心天下雨,到处询问懂气象的大人,听到人说下雨不愿相信,听到人说也许天晴就高兴的矛盾心情;还有的说了自己昨晚美丽的梦,及在梦中尽情欢乐的情景。同学们的发言情感真实,各有特色,他们一扫懊恼心情,又精神焕发地投入了新的学习当中。口语表达便于师生沟通感情,而且使学生有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说的次数多了,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也就明显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眼点应放在能力培养上,而“口语”不仅可以带动听、读、写,而且可促进听、读、写,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了学生口语的表达。
1.通过对课文的复述及对古诗的解说,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如《暮江吟》一诗,有的学生说:“傍晚的江边多么幽静、多么美丽,令人流连忘返。看!快要落山的太阳,她那美丽的面庞已被青翠的高山遮掩半个脸面,而她的余光却把西边的天空映得通红通红。那清清的江水,一半被染成红色,一半仍绿得像无暇的翡翠,红绿相映,色彩绚丽,真是大自然的奇观。我漫步江边,尽情欣赏这秋天江边的美景,一阵清风吹来,稍感凉意,这才意识到天色已晚。抬头望见,晴空中挂着弓儿似的一弯新月,低头一瞧,草叶上的露珠似珍珠般晶莹圆润,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啊!”这种练习,说明学生已经把感受到的能够通过语言较正确、流利地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说的能力。
2.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中,插图有象山、骆驼山、老人峰。在基础训练1中,有一段有关象山的描写,十分精彩,我让学生看着插图背课文,边读边想,脑海中再现象山的美景,感受文字之美,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插图,仿照象山的写作手法说说骆驼山。学生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这样说:“桂林以甲天下的山水吸引了多少国内外游人,而那活灵活现的骆驼山更使多少游人流连忘返。清晨,山间灰蒙蒙,浓浓的雾在飘动,这时山后微微发白,慢慢变红,模模糊糊地看见了骆驼山,它高高的背,细长的脖,昂着头驮着货物安详地走着,时隐时现。侧耳倾听,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清脆悦耳的驼铃声。在云雾的陪伴下它慢慢走近了,不知什么时候浓雾消失了,红红的太阳撩起了面纱,整座骆驼山清晰地跳入你的眼帘,打断你的幻想,这时你才真正看清骆驼山的真面目。”通过看图说话,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三、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借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稳定学生心态,调动学生讲英语的积极性
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英语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课文,还是课堂提问,有些学生不是不会读,也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爱发言。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年级,主动发言的程度呈下降趋势。低年级学生抢着发言,毫无顾虑,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气。高年级学生能够发言,但大都采取观望态度,大有随波逐流之势。如果举手的同学少或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没有举手,就不愿意甚至不打算发言。教师提问时只能凭对学生的印象点名让某学生回答。这种现象都是由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的。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了心理封闭时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爱面子思想等使他们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针对以上情况,我按客观规律办事,抓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对爱发言的同学及时表扬。即使回答问题不太准确,我也会对全班同学说,“他虽然没有准确地回答问题,但积极思考、敢于发言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样,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说话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只是集中在要表达的内容上。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稳定心态,我设法让他们发言前情绪放松,引导学生自我暗示“别着急”,努力克服发言中手足无措的习惯,目视听众或提问者,双手自然放松,放慢语速,想好完整的一句话再说,尽量不间断、不重复,有始有终,发言后给人一种内容很完整的感觉,有效克服紧张、害羞的心理,增强了课堂发言积极性。
二、培养朗读和背诵习惯,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朗读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础工程。许多同学已经进入高年级了,还不会朗读,读课文没有感彩,不注意甚至不会连读、弱读、意群、停顿等,而这些都是朗读必须具备的知识。这与英语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朗读方面的训练有关,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针对上述情况,我先范读,再教给学生们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标点符号、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停顿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课文,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训练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使他们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有感情地进行英语朗读和会话。
三、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强化英语口语训练
每节课前,我充分利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演讲的内容不作硬性规定,只要他们感兴趣的,愿意说的,都可以讲。讲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国内外新闻,甚至可以讲笑话。演讲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如:Myclassmate,Myfriend,Myfamily,Myschoolday,Mytriptoaplaceofinterest,NewYear’sDay等。当然这些内容中的词汇、语法等必须简单易行,而且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当遇到生词或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点拨或引导。并要求他们说完整句子,表达完整意思,语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讲完之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对演讲过程中出现的词汇、语法等错误我耐心讲解,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那些演讲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他们演讲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许多同学在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一反平日的内向和拘谨,说得有声有色。他们可以在几分钟内,把他们喜欢的人或了解的事情介绍给大家。通过演讲,不但训练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而且创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努力消除那种“我讲你听,我讲你写”的沉闷课堂气氛,消除一言堂、满堂灌的思想,消除那种“学生呆坐,思维呆滞”的教学局面。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所提问题,让问题简洁明了,切中要害,给学生预留思考、讨论的时间。提问时,学生回答正确,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给予启发并点拨。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主线。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许琳艳 单位: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口语能力 层次 语文素养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养成语言这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新课改的今天,更是将口语交际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加上我们的学生从小受广东方言影响较深,其说话的语序、发音都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语言习惯一时难以改变,造成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自始至终贯穿于口语能力的培养上,我把口语能力的培养确定为三个层次:即奠基层次,上升层次,高端层次。
一、清晰、洪亮—奠基层次
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此话虽说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或是老师点名回答也是声音“细若了了”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是良好氛围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让学生敢于表达,扫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使大胆的越说越会说,使木讷的走进说话的领地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达到这一目标层次,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将目标与压力并举。具体目标是:说话仪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基本能控制语音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基本能顺利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具体压力是:指定专人把每天说话没达到上述目标的同学的名字登记下来,每周集中时间让被登记三次以上的同学上讲台朗诵课文。我教的一个学生平时说话吞吞吐吐,让其发表见解常欲言又止,思维比较迟钝,后经集中训练朗诵课文,却表现得口齿清晰,声音洪亮,从而树立了自信意识,增强了说话欲望。以后即使上课思考不全面的问题也答得清晰、洪亮。
2.以教学为实施阵地。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材,进行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解释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与表达作用;用课文中的主要词语或关联词语说一段话;朗读课文的精彩语段等。?此外,还可以设计成复述课文这样的问题形式。这种训练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教学中可以因文而异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复述训练。如记叙文,可要求学生叙述故事情节;说明文,可要求学生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点;议论文,可要求学生清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散文,可要求学生归纳出整篇的主旨,并能明白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来表情达意的等等。这样在具体的目标下,在不大的压力下就容易完成任务。锻炼的时间一长,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自然就容易迈出“清晰、洪亮”这一步。
二、流利、通畅—上升层次
打通了“清晰洪亮”这一关节,就为说得通畅、说得流利奠定了基础。“流利、通畅”这一层次的核心,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尽量使口语表达保持准确、顺畅。目标上,要求说话内容中心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语基本上达到简明、连贯、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节奏、重音、语调的变化,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要达到这一目标层次,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创造氛围,提倡辩论。杰出者的故事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孔子、孟子、梁启超、林肯等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都是以“语言”为武器,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的典型。平时,教师可以多利用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他们的演讲、辩论,使学生从感受中模仿、从模仿中学习。教学时,教师备课时把课文要讲授的内容要点,设计成各种样式的思考题,让学生预习、质疑、讨论并进行辩论。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爱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相互争论辩驳,这对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思维密度大有好处。使那些说话清晰、记忆力强、擅长描述、有概括能力的各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在辩驳中互相学习,在争辩中发展了思维,锻炼了口才。
2.创造机遇,展示口才。口语能力的培养重在课堂,应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而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另外,设置形形的锻炼口才的机会:①课前三分钟自定内容演讲:可讲述一个故事;亦可当记者播报新闻;还可是自己的阅读或是见闻感受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抓住中心,流利通畅就及时肯定、鼓励。这样做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扬起“想说”的风帆。②评价、欣赏文章。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就发现的美点进行自由赏析,这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有很好的进行了说话训练。教学中多进行评价欣赏诗词、文章的活动,就等于拿了一把打开学生“金口”的钥匙。
三、优美、灵动—高端层次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哭。口语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活和工作的技能,更高层次的实在可以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技能。
“优美、灵动”是口语表达高端层次的培养目标。这一层次要求达到:语言运用方面能文采飞扬;声音运用方面能善用发音技巧表达情感;情态运用方面能妙用表情、体态来感染听众。这一层次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要经过持之以恒地积累和实践,要经过踏踏实实地训练和指导。下面试举几种可以让口语表达优美、灵动的简便之法:
1.引用诗文熟语,使语言雅起来。这种方法如同建筑需要装璜。巧妙地引用诗文,能使文章的语言灵动鲜活,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这将远远胜过自己的琐言碎语。
2.借用广告用语,使语言新起来。优秀的广告语往往能起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它已经形成人类的一座文化宝库,许多精彩的广告语往往富有哲理、含蓄,像陈年老酒,经久流传,口味悠长,令人难忘。
3.善用修辞,使语言活起来。可以说修辞是语言最好的包装,是语言的一种剂。善用修辞会使语言活泼生动,富有感染力。
4.多用富有哲理的语言,使语言深起来。语言贵在平中见奇,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的话得以表达,那是最上等的语言。
总之,口语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过程。只有通过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实践,像蜜蜂采蜜那样勤奋地采集,才能酿出鲜活而甜蜜的语言,其口语能力才能日趋完善,流畅、优美的话语也才能如黄河之水从他们的口中奔涌而出。让口语能力成为学生打开语文学门的金钥匙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设情境 灵活训练 提高能力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带来了生机。新课程理念为语文功能的充分发挥填补了空白,其中尤为突出的“口语交际”项目的出现,独树一帜,占有语文教学显著的重要一席,有力地体现语文教学之素质教育。
因为我们知道,学习语文的落脚点一般地表现在“说”和“写”。而且常是“说”于“写”前的逻辑表现。而口语交际所引发和具备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它需要机敏的思维、丰富的词汇,恰到好处的外在表露如言谈举止、表情达意、待人处事。它是一种动态中的语言活动。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中,素养是不容忽视的。
过去的传统教学,虽把“听说读写”挂嘴边,却因应试教育作梗,“四大金刚”往往被遗忘,排挤,甚至被放弃“说”这一“大”问题。那种课堂上的问答式,只是形式,单调与呆板的。即使渗透了“复述课文”这一招也是非不得已的。这便是语文教学的失误与教训。而今是现代社会,多么需要包括口语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我们再也不能误人子弟,贻误时机。小学之所以设置口语交际课,正是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此必须上好口语交际课,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我想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打破沉默,动起来
应试教育让学生沉默了太久太多。“一言堂”充斥教室,“题海战术”围绕左右。“一分定高低”、“一考定终身”束缚学生手脚,让他们无所适从,无可奈何,课堂气氛沉闷!只有教师的口沫飞溅,滔滔不绝,剩下只有学生的“仰人鼻息”般听从。这种沉闷,这种沉默该打破了,而且要彻底地打破。让学生动起来,同时要人人真的动起来。一破一动,关键在于动。而要动起来,切入点在于寻求学生的动因,这动因就是信心和兴趣,有了信心就有胆量,有了兴趣就有了钻劲。信心与兴趣源于成功尝试。学期初学校召开了一次“防治碘缺乏病”的报告会。会后,我以此为契机,在班上展开一次“防治碘缺乏病”口语交际活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和询问大人们的相关意见,并发给学生一份材料,同时要求学生结成小组交流看法,到时要带上百克食盐及自己书面写成的材料。课上教师自带试剂,也同样打来百克食盐,临时调整学生在课桌椅排放,围成正方形,让学生围在一起面对面对话,组与组对话,师生对话,围绕议题,开展口语交际,当面锣当面敲,畅所欲言;当面质疑和释疑,集思广益。还现场每人一试自家食盐,了解含碘情况,一睹为快,自身体验,自我认识。
2、走出课堂,活起来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与体现是为了让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学习、工作与和生活所用。从手段入手,从目的着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不应该只囿于课堂完成,虽然通常办法是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但它毕竟有局限性,至少会束缚学生手脚,表现出“失真”的味道,即使情景入情入理,也有不实之嫌,这或许是一种潜意识的“共识”。寻求解脱的办法很简单且也很复杂,那就是与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到大自然界里去,到实实在在、活生生的生活中去。这一走出去,可真的把口语交际搞活了,活得五花入门、异彩纷呈。遇到什么事总会想,遇到什么事总会说,遇到什么问题总会解决。通过各自的口语表达,不仅能表情达意,口语流畅,迅速传递信息,而且能从态度、情感、行为、举止、仪表、神态恰如其分地流露,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希冀的吗?
有一回,班上以“我到困难家庭中去”为主题进行一次口语交际体验,要求每组四人同往一个家庭,注意到家后要察言观色,开展对话,返校后梳理交流等等。
果真不出所料,一个班学生竟然似炸开了锅,一出教室,学生中就沸扬起这些话题:“我们到驼背爷家去”……一阵喧哗后,学生们都各就各位了。我作为老师有意掺和到几位平时“金口难开”的小组中,可到了一户单身老汉家,学生们都亲昵地老汉打起了招呼,入门落了座后,很有礼貌又很善谈地与老汉攀谈在一块。攀谈中把单身老汉的孤独与寂寞驱尽,学生们的话语在屋内回荡。出乎意料,在班沉默寡言的孩子一到实际生活中有如此表现。在我心中蒸腾出学生的思想,行为、言谈要在于实践运用中去学习、锻造。这正是迎合实践创新教育的需要,所以走出课堂,大有裨益,真的活化了口语交际啦!
3、平起平坐,亲起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总把“生活即教育”一再告诫我们,这种教育观应该深信不疑地让我们接受。试想,倘若不能与学生平起平坐,何谈生活即教育呢?其实只要进一层地思考,我们会发现“生活即教育”已经是新课程理念的先见之明了。因为现代的教育观要求的是与学生一道走进学习情景中。师生共同去探索,去研讨,去寻宝。这样不就是要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心里感觉到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学才是唯一要追求的。打破“教师、教材、考试”为中心的沉闷。可不就是生活即教育吗?岂能不与学生平起平坐吗?
如此这说,平起平坐和学生们亲密起来,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水准、更高的人格形象,更贴近学生的细枝末节。学生才能信任你、尊重你,才能和你亲密起来,才会从你那里学到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终身受用的本领。如此这般,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会顺水推舟,水涨船高。
4、给予些方法,变出来
学生学习语文大多以口头表达进行的。所以学习口语交际,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充满机会,而要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很有必要提供一般的方法给学生去思考、学习与运用。就拿按照顺序说话吧!
(1)抓时间顺序去想去说。如第七册《四季的美》就以春夏秋冬四季美的地方展开思考和表达。
(2)抓住空间变换顺序去理解去介绍。如游记一类文章,则思绪随作者走,似一路走来,同时告知他人,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