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棍电影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在前一刻,我还捧着爆米花等待我的王子苏嘉一起看电影。我们约好了,在“光棍节”这一天,在众光棍的羡慕嫉妒恨当中,手牵手去看《失恋33天》。
“王小川你赶紧走,苏嘉马上就来了,我们要的是情侣座,你这个电灯泡在电影院里闪现什么呀你!”我嚷着。
“杨贝贝你个没义气的,当初谁帮你送情书的,过河拆桥也不带这样的。今天我一个孤家寡人的,你们必须犒劳犒劳我这个红娘。”说罢,王小川趁我愣神一把抢过我怀里的爆米花,大把大把扔进嘴里。不过听他这么一说好像有点道理,我心一软,勉强让他留下陪我等。
苏嘉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束玫瑰,粉红色的,特别好看。我立刻就激动了,抓着王小川的手小声地喊:“你看到了没?你看到了没?苏嘉要送我玫瑰花呢!”
王小川甩开我的手,不断地让我冷静,冷静。接着苏嘉开口说一句话,那的确让我冷静了。
“贝贝,我觉得我们不太合适,电影你和小川一起看吧,我一直觉得你们俩特合适,我还有事,先走了哈。”
我的笑容还没缓冲过来,苏嘉就逃离了我的视线。王小川过来拉我的手,却被我一把甩开,手中的爆米花狠狠地甩在了他的脸上。
大街上我看到苏嘉牵着另一个女孩的手,女孩手里还拿着粉红色的玫瑰花,特别好看,特别扎眼。
王小川来找我的时候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父母都出差了,家里被我搞成了垃圾场。
我冲他嚷:“王小川,你没事快走吧!”
“谁说我没事啊?我就是来给你做饭的!”
“这样吧王小川,我家只剩下一包方便面和一根火腿肠。你要是能把这两样东西做出个花来,我就吃。”
于是我很安心地睡了一觉,但是醒过来却不是被王小川叫醒的,而是闻着方便面的香味睁开眼睛的。
王小川系着围裙冲我笑,白色的瓷盘里,好几根方便面从一小截一小截的火腿肠中央穿过去,整齐又好看地被摆成一个心形。
那一刻我突然忘了失恋的痛楚,紧紧地抱住了王小川。
再去学校的时候,我认出了苏嘉的新欢是颜岚。
我坐在座位上,心里生起一个邪恶的小念头,玉指一勾,对王小川的耳朵说了什么。
放学之后,我一副看好戏的样子,跟着王小川和颜岚去了电影院。我掏出手机,快速地打了几个字,然后发送给了苏嘉。
半个小时以后,苏嘉成功地赶到了甩我的电影院,也成功地看到了他的新欢颜岚小鸟依人地挽着王小川的胳膊排队买电影票的情景。
苏嘉拉着我的手,大步离开了电影院。
那天,王小川在我家楼下站了很久很久,我知道他不高兴,因为我利用他抢回了苏嘉。
我给了王小川一个深情的拥抱,我说:“哥们,大恩不言谢,以后需要姐们帮忙的尽管开口。”
王小川反过来用力地抱住我:“贝贝,他不是真的爱你,别再错下去了。”
“我不,我就要和他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执著地抢回苏嘉,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不甘心。
王小川跳了级,连招呼都没打就跨过我们那栋楼进了“更高”的一栋。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颜岚上次被我摆了一道后很不甘心,不但危言耸听地把苏嘉又抢了回去,还暗地里去找王小川,一副“得不到就毁掉”的样子。
后来总听说学校有几起打架事件,里面总有苏嘉和王小川。
我终于忍不住在校门口等到十点,才见着一个月不见的王小川。
我抱着王小川大声地哭:“王小川你这个笨蛋,你跟他们解释不就完了吗?你说是我主谋的不就好了吗?你干吗和他们打架呀!你看看你的脸。”
我们坐在KFC里面,王小川等到纸杯里的冰块都化了,才缓缓开口。
“是这样的贝贝,我觉得,我应该是刚进班时就喜欢你了。但是那时候你的眼神都落在苏嘉身上,所以我就泡在你身边,当你的小跟班。”
王小川低着头,我刚吸进嘴里的可乐险些一口气喷出来。
我擦了擦嘴里溢出的可乐,看见王小川猛然抬头对我喊:“和我在一起,好不好?”
那一刻我愣住了,不仅因为王小川的深情告白,还有王小川身后,刚进门的苏嘉。
苏嘉说颜岚一直都是喜欢王小川的,自己对于颜岚来说,一直都是利用工具。
我听着苏嘉安静地说着,不由得想起利用王小川的情景。
颜岚依旧对王小川穷追不舍,苏嘉也安安分分地待在我身边,我再也没有见过王小川。
再和苏嘉去看《失恋33天》,我在电影院里悄悄地流下了眼泪。看到最后,我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苏嘉问我为什么哭了,我却说不出一个字。是的,王小川就像电影里的王小贱,一直陪在我身边,任凭我发泄,想办法给我做饭,还帮我抢回男朋友。
可是,可是,这样的王小贱再也不存在了。看电影之前,王小川给我发了两条短信,一条是,我想恋爱了。还有一条,我和颜岚在一起了。
颜岚在天台上对我说:“每个女孩都有做过黄小仙的经历,但是,不是每个女孩都有机会在失恋的时候遇见王小贱,接受他的好。杨贝贝,你那么幸运,身边有个王小贱,但是你却没有珍惜他,你怪不了任何人。”
颜岚走得很骄傲,像一个女王一样嚣张跋扈。
我认定,王小川不会离开我。
我一次又一次十点钟在校门口等,等到的,总是王小川和颜岚两个人。
单独见到王小川,是在我家的楼下。
我怎么也没想到王小川会来找我,我有些激动,但是王小川风轻云淡,显然不想和我太过热情。
“贝贝,我要回哈尔滨读书了,在那里考大学,颜岚要和我一起走。贝贝,好好照顾自己,苏嘉还是不错的。”
“我不要苏嘉了,我不要你走。”
我抱住王小川,眼泪鼻涕一起往下流,我像个无赖一样拖住他,任他怎么反抗都不松手。
可是,不管我怎么挽留,王小川还是松开了我的手。我知道,一切都是我的错。
关键词:电影院 电影语言 演职人员 宣传 影院配备 票价
2012年中国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82.73亿元,占票房总额的48.46%。从横向看,全年21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6部影片达到2亿元以上票房,3部影片达到7亿元以上票房,数量超过历年。从纵向看,2012年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的国产影片与美国进口影片相比,数量偏少,竞争力相对低下;在5000万到2亿元的中等票房影片中,虽然国产影片比例占有一定优势,但质量参差不齐、口碑与票房不相称。①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在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必然要受到生产规律的支配和制约。电影需要相当规模的资金支持和专业团队的协作才能够完成,这中间必然存在着如何回收成本及获得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影片由制片方转入发行方时,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就转嫁为如何吸引观众通过各种消费渠道来回收资金,而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去影院观看电影。
当下,娱乐消费形式日益多元化,人们观影模式也日趋多样化,电影并不是一定在电影院中观看,电视电影、音像市场、网络平台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如何能让普通大众尤其是那些坐在电脑旁、电视旁的观影人走进电影院,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一、从电影语言出发提高电影的魅力和吸引力,这是吸引观众的首要因素。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据以对世俗生活观念的认可和推崇,越来越重视公众的审美趣味,注重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以满足公众情感的欢快宣泄为目的。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即使没有强势的宣传也会吸引人眼球。这时观众从电影院出来后的感觉就是物超所值,《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人在囧途之泰囧》就是此类电影的代表作。
电影作为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独特艺术,无论是银幕上那些恢弘的场面,或是局部的特写,无论是视觉效果的冲击力,还是音响效果的震撼力,逼真性与虚拟性融合在一起,所提供的经验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区别的广义的“奇观”。观众会惊叹《骇客帝国》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人类原来存在于一个由程序构成的虚拟世界中,在这里真假难以区分,抛开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意蕴,《骇客帝国》重构了观众的认知模式。《盗梦空间》梦中世界的构造、改写与崩塌通过影像直观的表达出来,也迥异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奇观化的表达。
二、演职人员的号召力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依据
现在很大一部分观众的观影喜好受制于一部影片的导演、编剧、演员等工作人员。而观众在欣赏的导演或演员有新作时,往往从影片开拍就开始关注和期待,一旦上映,他们可以预先忽略影片的叙事内容,迫不及待得走进电影院,像打开礼物一样,期盼着偶像带来的新体验。
这些演职人员的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固定活跃于大荧幕之间,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电视剧。冯葛二人组作为中国贺岁片的开山鼻祖,多年的锤炼已让他们在国内积攒了很高的人气,现在基本上只要是冯葛出品不一定是佳品,但绝对是票房的保证,这是中国其他导演绝对不可比拟的。二是由电视剧、广告及平面媒体中输入的人才,他们往往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及人气的基础上转战大荧幕,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成效。在一些中小成本影片中,这一类演职人员的加入时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孤岛惊魂》的明星策略值得借鉴,中规中矩的情节却因为杨幂的加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三、 影片的宣传是吸引观众的必要前提
影片发行放映方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从平面到网络,从街头广告牌到广播电视台,调用了一切可调用的力量进行豪华的眼球轰炸,为电影的上映造势。电影本身宣传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度宣传,包括直接广告:人流密集处及影院周边硬广、视频广告;媒体广告: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等;电视媒体:各类新闻、专题节目、广告等;网络媒体:微博、论坛、门户网站。二是口碑宣传,包括论坛,电影评分网站,影评等。电影周边扩散宣传主要是主题曲、MV,公仔道具,人物漫画,纪念物品等。
《失恋33天》出众的网络营销,与世纪光棍节的最大程度结合;《让子弹飞》陆续推出的几款预告片水准极高,加上超强的阵容组合,映前的观影期待就很高;《普罗米修斯》借助网络营销中一种常见而有效的病毒式宣传来打响知名度;《二次曝光》首个与万达院线推出提前预售,首个与百度品牌携手开创二曝专区的电影,早期在大型音乐节宣传,提前近两个月,首创双官网模式,首创国内电影独立域名官网,而且官网设计质量很高。
四、影院配备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外在条件
前面三点主要分析的是影片如何吸引观众,后面两点主要针对的就是如何吸引观众走向影院。影院配备既包含影院的硬件配备和服务质量,也包括地域分布。
影院中银幕所营造的逼真视觉效果,高保真音响带来的听觉震撼,舒适独特的观影氛围等,是其他观影方式无法比拟的。除此以外也不能忘记影院服务的根本,那就是给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每一位初来乍到的观众,都是潜在的常客。只有享受到了良好的服务,有了满意的感觉,他们才会一而再的光顾影院进行消费。对观众服务不到位,造成观众正常观影的障碍,从而引起观众的不满甚至愤怒,其后果便是失去观众对影院的兴趣和支持。只有当观众欣赏完电影,走出放映厅和影院之时,对他的个人服务才算最后完成。
同时,可依据不同的观影需求,开发分级影院以发掘潜在的消费者。当下,环境宽敞视、听效果好的影院只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以及一些县级城市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有时间、精力、资金,却没有享受完美视听体验的电影院,看一部3D的影片还得将大把的精神耗费在路上。
五、电影票价是制约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电影院的正常票价在35-120之间,为了吸引客流,影院会推出各项优惠活动,包括会员价、网上团购、半价日、电影券、学生证打折等,打折票价在20-60中间。即使这样,一张普通的电影票差不多要占普通工薪阶层人均月收入的几十分之一,远高于欧美国家,如果想多看几部影片也会觉得有所吃力。
电影与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是以愉悦观众的精神和心理为其内在价值的。因此,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类别等个人生活状况和经历的差异对观众的观影需求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城市、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收入的观众,他们的观影频率、对票价的接受程度、对影片类型的喜好等都有着明显不同。电影市场的正确定价,应该在充分了解不同的细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电影票价作更为合理的划分和确定,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不同观众走进影院,实现影院利润的最大化。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冲破了的低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春天,中国电影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者只有抓紧时机,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成长,真正接受来自国际竞争的冲击和挑战。(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还是土
还是方言
还是男人和女人”
(2011-12-20 21:10:16 摘自郝杰博客)
谁是郝杰
2010年,凭借一部电影《光棍儿》,郝杰开始为人所知。在浮夸的商业泡沫之下,这个从张家口万全县山沟沟里走出来的草根导演,以 30万的制作成本和不专业的草台班子拍摄了这部不起眼的电影,却一举夺得东京 FILMEX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以及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亚洲电影节促进奖。电影讲述了张家口顾家沟村,四个老光棍的故事。掩藏在黄土窠窠里的村落、从村里走出来的非专业演员、原汁原味的张家口土话,男人和女人的交缠,让这部真实的像纪录片一样的电影直入人心。
如一股夹杂着黄土气息的凉风。
三年之后,郝杰怀揣着他的第二部作品《美姐》出现。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大银幕。面对观众愈发狗血的口味和黄土地题材在商业市场“零票房”的压力,郝杰脸上透露出一丝淡定。
还是土,还是方言,还是男人和女人。郝杰的电影里没有传统的商业元素,没有华丽百变的都会场景。《美姐》上映之前,就已获得 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并得到著名剧作家芦苇、资深评论石述思、著名音乐人三宝等人的推介和圈内人的肯定。
二十年来,观众已经忘了,除了“小时代”和“大制作”,中国还有这种低成本的黄土地电影。郝杰把裤腰带一勒,抛出了就算零票房也要坚持上映的狠话。因为对他来说,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我们这帮黑暗中的舞者。
可以看不见,可以跌跌撞撞,
可以是傻逼,可以是无意义,
但是继续。”
(2008-03-05 21:43:33摘自郝杰博客)
我不像个导演
2011年《美姐》杀青的时候,导演郝杰长喘了一口粗气。
相比《光棍儿》的小作坊模式,《美姐》开始尝试与专业的电影公司合作的专业套路。这种团队构成虽然比之前更加正规,但合作起来并不顺畅。
在《美姐》的剧照中,刚刚而立之年的郝杰明显苍老了许多,在拍摄《光棍儿》时,他还像个青涩的学生。仅仅过去两年。
郝杰曾在博客里写道:“一路走来,千辛万苦,其中任何一条阻力都足以让这部电影毁灭。”拍摄《光棍儿》是找来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玩儿,虽然没钱,但甘之如饴。《美姐》的拍摄过程中亦如《光棍儿》般辛苦——“住的是窑洞,我妈和我们家亲戚给剧组做饭,不花钱。”按照郝杰的性格,电影就是他的孩子,这个孩子要了,就得把他养好。
但真正艰苦的是,电影公司的人并不理解郝杰的小作坊模式——“他们用拍摄电视电影的标准,只让我拍了 40天。”在一些人眼里,郝杰实在不像个导演,他会做一些导演之外的事情,有时不知蹲在什么角落干起活儿来——“我也不太在意导演的身份和面子。我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道具和布景,我会亲力亲为。我没有导演的范儿,这更加导致了其他人对我的不理解和失望。”
拍摄完成后,上院线也是难上加难。原本应是 2012年末的贺岁档,但上映档期的安排几经调整。“很多人担心会没票房,二十年来,观众几乎看不到这样的片子了,现在的利益链里容不下一个原创性特别强的作品,整个产业都太急功近利了。什么最能卖钱,什么投入产出比最高?这才是被人关注的。” 钱,成了理想主义的郝杰的心头之障。
“当人类不存在了,我们拍摄的影像,会定格在某一个时空里面,那里面有我们活着的尊严和魅力。” 这是郝杰在 FIRST影展上的感言,也是他拍摄电影的初衷——除了钱,还有更重要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卖命。
“等着看我们的电影
会让你感受到
比钱和女人舒服”
(2011-10-24 11:05:42摘自郝杰博客 )
美姐,美姐
《美姐》,这名字乍听上去有那么几分诱惑与直白,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它起初的名字叫做《铁蛋的情歌》。这像黄土一样厚重、像山风一样缠绵的情歌,源自郝杰童年的记忆——坝上一带的地方戏曲二人台。和《光棍儿》一脉相承,《美姐》讲述的是张家口的一个小村里,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的故事,黄土窑下面是人们对性的渴望和爱的追求。
《光棍儿》之后,难免有短平快的“赚钱”电影找到郝杰导演, 但被郝杰全部推掉了。“聊不通啊。他们的既定经验都来自《小时代》和《泰囧》,他们希望有现存商业片的元素,但我受不了。我想做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张家口依旧是郝杰难解的乡愁。记录自己的村子,记录家乡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才会让他心动。在《美姐》里,二人台成为了贯穿始终的重要元素。
有多少人知道二人转?又有多少人知道二人台?把自己家乡的生活状态用影像展示给世人,用最美最真的二人台把故事唱出来。对于郝杰来说,他割舍不下好的东西。让他心动的,他相信观众也会心动。
不少人想问:《美姐》到底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郝杰答:“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诉求肯定不一样,但我希望今后能够做到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融合。我要做的是一种郝杰式商业片,人们走出电影院来说,这部电影好看,但它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元素。我只要抓住那个核:好看。”在郝杰心中,商业片无需套路。“人人都在榨传统商业片的油,把商业片的元素进行归纳,成了现在有框架的商业片。商业片也是趟出来的啊。如果人人都吃老本,那样我们的电影怎么进步啊?”
二人台是我的乡愁
BQ:从《光棍儿》,到《美姐》,你的故事一直没离开张家口?
H:那是我的家乡,我就从那儿长大,离那儿越远,年纪越大,越会想那儿,越会显得那里重要。我看到的影像作品跟我家乡基本上是无关的,无论是他们的生活状态,还是他们的文化和方言。所以特别有种冲动,想做一些有关家乡的电影。
BQ:电影里讲的是“”期间曾取缔二人台。改革开放以后到今天,二人台有断裂吗?
H:二人台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坝上的民间戏曲。但现在越来越少了。应该说城镇化的变化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断裂,农村的孩子会去城里上学,方言变了,人们都不说土话了,民歌和戏曲也变了,演二人台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现在听二人台的人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年轻人和孩子没有喜欢二人台的了,我这代人应该是最后一批听二人台的。
BQ:男主角是当地的二人台名角,你当时怎么找到他的?
H:二人台之所以没绝迹,是因为一些有钱人在红白喜事的时候还会搭戏台请人唱二人台。冯四在内蒙古和山西地区都是家喻户晓的。我找到他演这个戏的时候,他很快就答应了,我在雪中送炭啊。之前从来没人觉得二人台会上的了台面,上春晚的肯定不是他啊。
BQ:面对非专业的电影演员和民间艺人,怎么让他们迅速进入状态?
H:首先,我懂他们。我知道,他们能在我的镜头面前把生活还原到什么程度。其次,我的电影审美是为了把我电影的剧情植入到生活中,植入到普通人的状态里,我让我的演员也要调整到那种状态。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的电影有点像纪录片。我电影中有的情节真的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他们说话的状态,他们的动作,那就是生活。
BQ:他们会接受你的故事吗?
H:会,我选的演员和我的故事一脉相承。他们很熟悉那种状态,一说就明白。
BQ:以后还会用非职业演员吗?
H:我的下一部电影讲的是山里人进城之后的故事,也许会考虑邀请一些明星,因为我的故事跨出来了。但以后肯定还会使用非职业演员。他们的真实是我喜欢的。
我拍电影像谈恋爱
BQ:刚开始学电影的时候,你曾经也有过很宏大的目标吗?
H:以前有,但现在没了。小时候不懂事,现在知道了,那些东西跟你的电影没关系啊。这就像谈恋爱一样,你有心动的感觉就行了,而不是她身材一定要怎样,脸蛋一定要怎样。从普世价值的标准选出一个“好老婆”,那不是我想要的。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冠冕堂皇像那么回事。连我自己都心动不了,观众怎么会喜欢?
BQ:所以你心里好电影的标准就像谈恋爱?
H:对,我先得心动,我一想到要见她我就幸福。我希望观众看电影时也是这状态。我希望第三部电影,观众能够扶着墙离开电影院。
BQ:你的电影为什么总离不开性?
H:我的电影不擅长学习别人的东西,我是在燃烧荷尔蒙的状态,这是为什么我在拍电影时有谈恋爱的感觉。这是一个男生的生命感受。首先我们是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听大人说话,接触的观念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娶媳妇、生孩子。我虽然现在从山里出来了,但我想我骨子里还是那副德行。所以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BQ:你在拍一部电影之前,有预期会给谁看吗?
很快,我结识了谢新。
谢新比我晚一年进厂,也是接父亲班。整日吊儿郎当,一个灯泡换半天。工友们都很眼馋。据说,谢新的父亲曾救过厂长的命,靠这份交情,厂长自然安排谢新干电工。
谢新接班的目的很简单,贪图找个对象。他长得小鼻子小眼,浑身黑如锅底,在乡下耽搁到二十四五,仍光棍一条。为此,谢新一进厂就死皮赖脸地朝女工堆里凑。可十几个女工,除名花有主,就是估身待嫁。
谢新爱在女工中间扯着公鸭嗓,哼着:我的爱情鸟,她已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来到……
工友们都起哄,有鸟也被你一嗓子给吓飞了。
张花还戏谑他一回,叫声姐,给你逮只爱情鸟。
没成想,谢新还当了真。有事没事就到张花身边蹭,姐,我的爱情鸟呢。很快,惹得张花一见他来,就往我身后躲。
我没吃醋,还劝张花,啥鸟不鸟的,这家伙让媳妇馋疯了。
张花跟我一个车间,进厂的时候,那清秀的小模样硬把厂长小秘书比下去了。一帮爷们,蠢蠢欲动,虎视眈眈。我虽人长得顺眼,是个正式工,可家在农村,让那些对我有过一段好感的女孩,最终都一个个拜拜了。二十六七的我,有些迫不及待,张花一来,便先下手为强。好在她有意,两人就谈上了。
不过,张花是个临时工。我总觉得委实不甘。因此,心里一直没有放弃找一个正式工的奢望。
谢新一直说我艳福不浅。几次问我跟张花的关系进展到什么程度。我卖弄地说跟张花如何如何了,他听得脸红脖子粗。
谢新在一次意外漏电事故中,救过我一命,我一直拿他当哥们。他也不把我跟张花当外人,凑伙吃饭,下棋打牌,有事没事就往我宿舍钻,我跟张花亲昵或搞点小动作,他也不知趣避开。电影院来了新电影,他总是提前买好三张连号的票,看不花钱的电影当然是好事,可身边有个电灯泡亮着,我跟张花就要规规矩矩。
后来,也不知怎么搞的,张花宿舍的电灯泡三天两头总坏,谢新也就有了十分充足的理由,得以进出张花那间充满馨香的房间。
秋叶枯黄的时候,城里的表姨又给我介绍了一个服装厂的正式女工,叫马兰。约好周末晚上在电影院见面。我当时异常兴奋,表姨说马兰长得漂亮,原先条件高,岁数大了些,怕耽搁下,才打算下嫁工人。
准备妥当,怕张花来找我,就把这事,告诉谢新。谢新一怔,你不是跟张花谈着?我说,见谁谈恋爱,谈一个就中,要学会脚踏两只船,懂吗?
谢新傻愣着。我顾不上开导他,编了一个不在的理由,让他在张花前替我打打掩护。
约会很理想,马兰似乎对我有些好感,主动跟我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我幸福的心情难以控制,哼着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回到厂里,发现厂区乱作一锅粥,女宿舍楼前还停着两辆消防车。
一问,张花出事了。她宿舍失火,火势封门,人堵在里面,危在旦夕。慌乱中,谢新找来一床被子披在身上,让人浇上两盆水,撞开门冲进去,将张花抱了出来。
工友们围着,又问,当时火那么大,你跑哪里去了?
我窘态无语,脸上比火烧火燎还难受。
跑到医院,张花躺在病床上,脸上裹满绷带,只露着两只眼睛。我做贼心虚,假惺惺地安慰她。可张花双眼一直无望地盯着天花板,不理睬我。渐渐地,就见她眼里泛出泪花。最后,护士把我赶走了,说病人怕流泪。
此时,有种预感,我就像张花心里一直亮着的电灯泡,在关键时候灭了,而谢新的光芒已乘虚而入透射进了她心里。
我灰溜溜地来到谢新的病房。他脸上手上也裹着绷带,一见我,反而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惴惴不安地说,大哥,都怪我啊!
我说,怪啥?你小子有种,张花的命可是你捡的啊!
可……我是罪魁祸首啊。谢新懊悔地摇着头,透出实情,原来他把张花宿舍的电线三天两头故意短路,烧毁电灯泡。出事那天,也是这么做的,没成想线路承不住,酿成火灾。
原来是你小子捣的鬼啊!我恍然大悟。
谢新不敢抬头看我,许久才声若蚊蝇地说,灯泡烧坏,就……能跟张花……单独……
谢新呜呜哭出声。我有些可怜起他,说,这事发生了,就烂在肚子里吧!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心中那种沉重的负罪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没等两人出院,我就托人匆匆调到了面粉厂。听说,张花出院后,右脸颊留下了铜钱大小的一块疤。仅过了两个月,谢新就跟她结婚了。
一、中华文化需要全球化
“全球化”一词已经全球化,并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文化全球化。但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使人们不免质疑:真的需要创造一种全球文化,为球上约70亿人所接受吗?中华文化有必要为饱受质疑的文化全球化“增砖添瓦”吗?
曾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全社会引起不小的讨论,至今尚有余波。有人长舒一口气:莫言获奖说明中华文化有自己的个性,不一定要“全球化”。这样的论断固然获得不少赞同的声音,人们的心情着实可以理解。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迁,真切地塑造了无数熠熠闪光的生命个体。说中华文化是璀璨而博大精深的,丝毫不过分,它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的确从一个角度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将中华文化发展得更加灿烂,充满“中国味儿”。
有些人害怕外来不良文化将我们的文化玷污。太多例证也说明中华文化可能会受到外来事物的伤害。近代中国,列强侵占了中国人的广袤土地,霸占了中国人的物质财富,连中国人的灵魂也不放过。“全盘西化论”和“民族虚无主义”开始甚嚣尘上:西方文化都是优质的,传统文化都是劣等的。直至今天,我们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了列强,却无法从文化上完全赶走他们。打开电视机,看的是韩剧;走进电影院,看的是美国片;步入图书馆,看的是英文书。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似乎又被挤到了不知名的角落。
凡此种种,让我们怎能敞开胸怀,放心地接纳外来的文化,而不管是敌是友呢?那不是大度,是糊涂。有史为鉴,中国人再也不会糊涂了:全球化的大风大浪里,中华文化会受到冲击,乃至摧残。但是面对可能的挑战和危机,中华文化又要走上“闭关锁国”之路吗?其实此情此景下,中华文化完全可以借助全球化学习他国优秀文化,取长补短,充实自我。中华文化需要全球化。
二、中华文化必须全球化
因为相信自己,因为担忧对方,有些人才会说中国文化不需要全球化。可“文化全球化”岂是说不需要就不存在?这一发展趋势,人们无法阻挡;这一速度,人们无法减缓。我们甚至想不出比全球化更好更迅速的方式来发展中华文化。
莫言曾不止一次以自己为例说明外来文化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很忌讳别人说他的文学作品受到外国作家的影响。他希望有本我的、土生土长的文字。但如今他觉得,“如果想写出有个性有原创性的作品,就必须尽可能多地阅读外国作家的作品,了解世界文学的动态”。
莫言有些无奈地被动地接受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样的举动,却使他受益万分。如果说“受到影响而没有留下痕迹的才是高手”,那么现在的莫言无疑是高手中的高手。
原来我们无法回避,必须接受文化全球化的现实。
三、中华文化直面全球化
全球化时扬中华文化,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化被动为主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直面“文化全球化”的现实。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一些误区:
1.“文化霸权”不是“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正如先生所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幻想创造一种可以挟制全世界70亿人的所谓“全球文化”,只不过是一个带有“文化霸权”色彩的可笑想法。
曾经中国人饱受“文化霸权”之苦,以至于现在仍心有余悸。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仍然意图打着“文化全球化”的幌子,继续行“文化霸权”之实。通过文化传播,西方势力“极力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及三权分立、多党制、自由民主筹资本本义制度。同时,他们借助在全世界的话语霸权猛力抨击社会主义制度及价值观”。对此,除了给予针锋相对的还击,我们更多的还是要使自身尽快做大做强。
2.“文化趋同化”不是“文化全球化”。“文化趋同化”是一个事实。全球文化似乎都采用统一标准,影视是这样,图书是这样,甚至优秀学校的标准都趋于雷同。其实世界上每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一朵奇葩。假如世界的大花园只开一种花,即便不是霸权主义作祟,终归也不是好事。中华文化从来都有其独特性,我们更是为此着迷。大家应该集体抵制“文化趋同化”,保留并发展自己的特色。
3.“一味送出去”不是“文化全球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天朝大国,太喜欢“帮助”友邦了。以至于我们不太接受有时“被帮助”的现实。诚然奉献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一味“送出去”有时是因为我们渴望展示自己的优秀之处,还因为我们不想向别人“露短儿”。
中华人素来讲究自尊自爱,但也形成了不愿“露短儿”、“露怯”的陋习。不少人觉得,向别人“露短儿”,似乎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会招来嘲讽。中国人想让那些历史成为尘封的不再开启的片段。苦水,我们自己咽下,然后向别人展示自己熠熠闪光的一面。迎来赞誉了吗?或许吧。但也招来另一种评价,“假”。
我们不妨让自己勇敢一点。因为苦难是相通的。这是莫言的作品能够在西方世界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理解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中的苦难、真情和伟大,并且为之触动,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