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经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工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开发;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 Teaching Factory)是南洋理工学院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型工厂。 这种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非独立法人,承担的项目经费由学院支出,盈利归学院所有。学院的设施设备布局合理,便于教学,便于生产,便于设施更新,便于校企衔接。“教学工厂”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既不象学校的实验室,也不象企业的工厂,是企业的真实设备、场景在学校的再现。
“教学工厂”的特性:“教学工厂”的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南洋理工学院的使命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之发展需求,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学院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把工厂目前使用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装进实验室,让学生去学习,去操作,并能生产出合格产品。“教学工厂”的设施设备非常先进,主要靠学院购买,也有企业免费赠送,而且随市场的变化,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也快,需要学院大量的投入。“教学工厂”、项目部(中心)办公室、经理办公室、学生课堂等连在一起,便于项目设计开发。“教学工厂”的教师是教师也是工程师。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学历,而且要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具有项目开发能力。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带来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正是有了这些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才保证了“教学工厂”企业项目教学的实施。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提出了“终身学习、无货架寿命”的组织(企业)文化,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工厂”根据企业用人岗位需要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并随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修正。南洋理工学院采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来编制课程,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第一学年为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加学期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课加学期项目(企业实习+毕业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第三学年分为两组交叉进行。学生在这些学期项目中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磨炼的机会,学院的老师也能从中获得企业界科技需求动向。
“教学工厂”对IT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是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训为出发点,不但担负职业教育,而且肩负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重任。我国各地区基本都建立了公共实训基地,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是和技师学院融合在一起。IT公共实训基地是公共实训基地中的一部分,主要培养IT行业的高技能人才。
首先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基地可以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员开发不同的课程,课程体系要与企业的实际接轨,所以课程开发,一是要满足当地IT行业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信息科技发展需求,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培训课程。二是要满足IT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开发课程时第一件事就是做市场调研,了解IT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实施专业课程开发。三是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要提请有IT企业资深人士参与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论证、报请上级部门批准。这些措施保证了培训课程内容能够满足IT企业岗位需求,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在课程实施之后,还要定期研讨,随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正。
其次是通过项目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企业和科学界,项目指的是一种针对特定目标,不同的人或部门因需要紧密合作,依照慎密的计划,从事研究或设计,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作为IT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应该是实际的产品。项目可以分为毕业项目和学期项目、短期培训项目;而毕业项目可以分为企业创新项目和科研创新项目,科研创新项目又可以分为专利项目,竞赛项目,专能开发项目;学期项目可以是模拟企业项目。IT公共实训基地的项目开发顺序应该是先进行学期项目,开始可以先模拟企业项目进行开发,然后是技能竞赛,专能项目;毕业的时候完成企业项目。
教学模式可以借鉴“教学工厂”信息系的教学模式,即第一年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口径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并配合适量的模拟企业项目;第三年采用双行模式,即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三年第一学期第一组进行专项培训,第二组再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前半学期进行企业项目,第二小组前半学期去企业实习,到第二学期再将第一组和第二组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保证教学资源的均衡配备,其二配合企业项目的开发,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建立IT公共实训基地信息科技创新中心,管理项目开发,部门项目协调和师资的引进和培训,由专人负责,类似南洋理工学院的项目经理。实训基地结合学院实情,可以抽调全系20%的信息系教师从事项目开发,项目开发必须要有学生参加,项目可以是学院项目,模拟企业项目,企业项目,企业项目经费由学院承担,研发的成果和收入归学院所有,定期输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到IT企业的一线去工作学习,锻炼企业项目开发的能力,教师的薪酬由学院承担,不低于在学院工作标准。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包括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包括世界先进的计算机资讯等。教师的引进可以参考南洋理工学院教师引进制度,学历不要太高,本科及以上就可以,但必须在IT企业工作4年以上,有一定的企业项目开发能力。
建立IT公共实训基地经验积累与分享系统,将IT工业案例,项目的知识产权,开发的过程,项目开发的经验总结,项目开发的源代码,教师外出学习的内容,资料,教学中的讲义,课件,教师下企业实习的工作经历等保存到经验积累与分享数据库中, 供教职员工和学生学习,同时也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中资源的重复利用。
建立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的项目引入IT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提供免费的实施设备让IT企业的工程师进入校园研发自己的产品,但研发的过程中必须有学生和计算机专业老师参加,学生可以观摩或者但任项目工程师的助手,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学生也能学到一技之长。
小 结
“教学工厂”理念在IT公共实训基地中的应用研究是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期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我院IT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的前任院长林靖东先生创立的,今天已经成为南洋理工学院最大的财富,也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作者文采有限,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峰,浅谈新时期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一、基本情况
宁夏电力公司下辖6个地市级供电局、24个县级供电企业,现有供电所(站)312个,其中供电所207个,营业站105个。
二、供电所管理工作情况
自*年以来,我公司开展了以农电规范化建设为标志的供电所管理工作,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年供电所初步规范化建设阶段。根据国家和国网农电体改的政策规定和标准制度,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规范了农电管理行为。第二阶段,即*年的巩固调整阶段。针对前两年供电所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基层单位自行建设造成的不统一性,在总结工作经验后,*年提出了进一步规范供电所管理,重点从规范管理体制,规范机构设置,规范人员管理进行加强管理。在统一工作内容,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工作标准;加强基础管理,精简基础资料,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建设。第三阶段,即*年的样板供电所建设及*年的全面推广阶段。*年开展了高标准的规范化供电所建设试点,率先启动了供电所专业化作业工作。*年,开展了农电“四项规范化”建设工作。第四阶段,即2007年的总结提高阶段,重点强化农电内质建设,以实现“管好农村电网资产,把农网管理水平提高到全国先进行列,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电队伍”为目标,为全面建立农电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三、开展工作的一些做法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农电工作,充分肯定农电在社会发展中的政治地位,在宁夏电力公司整个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公司总经理马力克曾多次亲临供电所现场指导、检查工作;曾多次现场办公,为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工作高屋建瓴做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电队伍,从农电资产入手,全面加强农网设备运行管理,争取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重要指示。2007年,对供电所管理以前的工作进行了“回头看”检查,认为农电规范化建设还存在着工作不平衡问题,突出表现在农电内质建设和外形建设不能同步进行。为推进供电所内质外形建设,2007年上半年,根据公司领导指示和调研情况,提出了工作要求。2007年下半年,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和提高人员素质”为核心,在全区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强化农电内质建设工作。主要在农网运行、缺陷消除、资料完整、制度建设、经验总结等方面作了大量细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在公司所属各供电所中,开展了供电所“一流班组”和“一流班组长”评选定级,有效地促进了供电所管理工作,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顺体制,健全机构。按照“岗位健全、分工明确、职能清晰、职责到位、运转高效”的标准,制定了《宁夏电力公司乡(镇)供电所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供电所人员管理、岗位设置,有效整合了供电所人力资源。并在供电所内部,全部实行专业分工和定岗定责,按营销与生产分离的原则,设置营销组和运检组,设置所长、副所长、营业站站长等13个专职岗位,规范人员配置。按照公司对农网界定划分,供电所承担辖区内10千伏及以下配网的设备运行和营销管理工作,印发了《确认宁夏电力公司县城与乡镇设备分界点》和《宁夏电力公司农电营销业务划分规定》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供电所与县供电企业、供电所与供电所、供电所与营业站之间的业务界面,使供电所设备运行和营销管理工作更加清晰。为便于用户办理营销业务和处理报修任务,在营业区域较大的供电所下设了供电营业站,主要负责营业区内营销业务和事故报修任务,从而方便了用户办理业务和缩短了报修时限。通过对供电所机构统一设置,初步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机制。
3.建章立制,统一管理。为完善供电所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全方位的制度建设,打造以“五个一流”为核心的农电品牌,重点开展了9项统一工作(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定岗定编、统一工作职能、统一专业分工、统一内部环境、统一外在形象、统一基础资料),制订了农电各项规章制度,整合形成了以《宁夏电力公司农电管理规定》为核心的,包括农电基础管理、供电所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农网维管费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优质服务管理、科技进步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及一流县企业管理等一整套13种30余万字的农电管理基础体系,并全面规范和统一了全公司农电管理方面的110种基础资料,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科学、标准的供电所管理基础体系,有效地指导了样板规范化供电所的建设。已建成的供电所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秩序井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幅度提升。经过了一年多的推广实践,2007年初,我公司进一步修订了农电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规定,使新制定的管理标准更趋于合理、实用、方便。同时补充下发了有关文件规定,重新修订了《宁夏电力公司农电合同工工资管理办法》,对供电所农电工工资管理的职能、工资构成及标准、工资考核及发放管理又作出了具体规定,目前全区农电工月平均工资水平达到了1200元,更好地为供电所管理提供了保障。通过制度的完善,有效规范了我公司供电所各项管理工作。
4.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大力推行全员上岗培训,持证上岗管理,积极提倡在岗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学历教育,进行计算机等辅助工具方面的培训。结合供电所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技术业务,优质服务等各类专项培训。2007年,通过开展强化内质建设活动,利用新建成的教育培训实训基地,首次按专业对农电工分管理类、营销类、生产类,并对骨干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强化培训,将以前理论授课为主,改为实战技能传授为主,注重培训实效。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农电合同工考核奖金考核管理的意见》,对农电员工的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以制度的方式鼓励学习、考核学习,从而调动了农电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励农电工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制订了《农电合同工岗位技术标兵选拔管理暂行办法》,于2007年首次开展了农电工岗位技术标兵选拔活动,对选拔出的省级技术标兵、地市级技术能手分别给予每月600元和300元津贴的奖励;技术标兵和能手的有效期规定为一年,以便被命名的标兵有压力,主动加强学习,也使其他农电工能够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标兵资格。此举在广大农电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个人自学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5.建立机制,严格考核。为建立农电规范化常态运行机制,我公司加强了对供电所及农电工工作考核,出台了《宁夏电力公司农电合同工考核奖金考核管理的意见》。通过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在供电所内部开展专业化分工,成立专门运行维护农网设备的运检组,以及将供电所、农电工对农网设备的巡视维护等纳入考核范围,使供电所管理的核心内容有了制度保障,通过工作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的奖惩兑现,保证了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规范了供电所的工作行为,促使农电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对供电所各项管理工作按周期、有计划的进行,初步建立了供电所管理的常态运行机制。
6.开展组织专业化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农村供电所标准化作业流程》,结合实际,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所有供电所开展了标准化作业工作,进一步规范和统一了供电所各项专业管理。同时,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电业务扩充工作的通知》、《关于在供电所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的通知》等文件,促进了供电所专业化管理。通过在供电所开展专业化、标准化作业,供电所各项专业工作流程得到了全面统一,各项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7.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运行维护的10kV及以下线路长度、配电变压器台数、营业户数、年度售电量等供电营业区相关参数,对供电所实行了定位分类,将供电所分为Ⅰ、Ⅱ、Ⅲ类进行管理。根据供电所类别划分,制定了《农村供电所典型设计造价指标》和《农村供电所房屋典型设计图集》,统一规范了各类供电所房屋建设标准和结构,同时按照《宁夏电力公司农村供电所基础管理标准》,对新建的供电所营业场所按照“规范统一、经济实用、满足需要”的原则组织建设,对供电所和营业站按照功能需求进行了统一设置,使全区供电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现统一。
8.开展农电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统筹规划、强化整合、整体推进、持续提升”的工作方针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工作原则,组织开发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农电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覆盖省、地、县、供电所四级。
9.统一建设国网品牌。在供电所推广“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时,按照《国家电网品牌推广应用手册》要求,统一编制了《国家电网品牌宁夏电力公司农电推广应用手册》,该手册涉及范围全面、唯一,为基层单位在国家电网品牌推广应用上提供依据。为了杜绝各基层单位在具体工作中制作随意、应用不规范等问题,对供电所铭牌、营业厅门楣、双面小型灯箱、主要场所背景墙等16项和供电所基础资料封面、上墙图标、员工服装等22项外形建设,均进行了统一制作,避免了制作工艺、色标不统一的问题。目前,100%的供电所推广应用了“国家电网”品牌标识。
四、主要成效
通过这些年对供电所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供电所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正迈入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轨道。
1.供电所管理体制已全面理顺。通过体制改革,我公司各级农电管理机构全面理顺,工作职能得到加强,特别是县供电企业农电管理部门对供电所各项工作内容的管理得到全面规范,使供电所各项工作更趋高效。
2.供电所具体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通过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以《宁夏电力公司农电管理规定》等一整套农电管理标准和一系列办法规定在供电所管理中得到全面实施,供电所内部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得到全面开展,所有基础资料得到全面统一,从而有效地规范了供电所的工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