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泰戈尔爱情诗

泰戈尔爱情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泰戈尔爱情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泰戈尔爱情诗

泰戈尔爱情诗范文第1篇

这是诗人泰戈尔的故乡,他的诗句传流于岁月而给这个城市带来不朽。

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三大城市,虽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留下来的却是几百年英国殖民的痕迹。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把所有思乡情绪都化为建筑的力量,将日不落帝国最有情调的生活都引进这座城市。融合文艺复兴时期和回教建筑风格的维多利亚纪念馆,被称作是伦敦海德公园翻版之作的梅德公园,以及辉煌的哥特式圣保罗大教堂。中产家庭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喝英式下午茶,骑马和玩板球。若不是偶尔几只牛或几只乌鸦令人讨厌的出现在画面中,这就是一派悠闲自乐的伦敦公园里的光阴。

英国的骄傲和自满在加尔各答人身上仍然得以完整体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作家奈保尔用深爱故乡的语调形容加尔各答:暮色时分走进市中心,会以为闯入了伦敦城,那座烟雾弥漫、草木茏葱的梅德公园似曾相识,俨然英国海德公园的翻版再现;城市中心的胡格利河,不就是一条更加宽阔而混浊的泰晤士河吗?

英国人离开后,带走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留下一副城市的空壳。人们欢喜的住进原本只有高贵的英国人才能住上的建筑,却又无法充盈和维护建筑的生命力,而管理和建设这座城市也是当局者头痛的问题,“哗啦”一下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失去了秩序,谁都可以来,谁也可以走。

女作家郭良蕙曾根据自己在加尔各答停留近半个月的经历撰写了小说《加尔各答的陌生客》,笔下的加尔各答“杂乱无章、肮脏无比、充满欺诈与贿赂风气,总之加尔各答一无是处”。另一位女作家尤今在去印度后,对郭良蕙书中对加尔各答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赞同。两位女作家无独有偶的感受,也引起我极大的认同感。

加尔各答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人一座城的地方。泰戈尔宽泛了城市的宽度,从容了爱的深意。青少年时期的泰戈尔爱极了自己的故乡,一直到十八岁远赴英国留学才离开生他养他的城市,也是在这一年邂逅了致命的爱情。

为了准备去英国留学,父母将他送去孟买一户人家学习英语。那户人家的女儿安娜从小在英国长大,自然成为泰戈尔的英语老师。两人年纪相仿,性情相投,很快迸发出热情的爱情,彼此深深相爱并私定终身,泰戈尔也为安娜写下了大量动人的爱情诗篇。尽管两情相悦,泰戈尔与安娜的恋情也很私密。在拥有严格等级制度的印度社会,爱情卑微到令人可笑,人们只关心门第和等级。泰戈尔去英国留学,安娜被迫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男人,两人自此永别,但曾经发生过的爱情始终铭刻在泰戈尔心底,令他写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诗情浪漫的泰戈尔,从英国留学归来后也只能屈于父母压力走进婚姻,即便在诗界名声大噪,低等婆罗门种姓地位的泰戈尔只能娶同一种姓和等级的女子,联姻的结果是一位先生家仅十岁的女孩。不知是否是对爱情的绝望,泰戈尔默许了这门婚事,在近二十年的婚姻中有了五个孩子。在泰戈尔的回忆录中,他没有提这段婚姻,也不描写妻子。其实泰戈尔是个非常激情浪漫的人,从他出版的50多部诗集中时刻读得到惊心动情的句子,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你宛如缀满繁花的绿树,因我对你天赋的赞美而诧异”, “你若即若离的爱以翅梢轻拂我的向日葵,从未询问它是否即将奉献它的花蜜。”……

也许,注定他的爱在十八岁那个夏天燃尽,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

走出泰戈尔故居,走出他的故事,胡格利河近在眼前。如恒河于印度,作为恒河支流的胡格利河是加尔各答人心中的圣河,也是城市的生命河流。人们每天到河边淋浴祈祷,或等待生命灰飞烟灭时,会幸运的顺流而去。

我碰见骑摩托车的亚汗。原本只是问路,他却好心的一直带路到河边。站在河边,他用纯正的英腔英语指着河上铁桥,说那是让他骄傲的胡格利大桥。雾气的胡格利河和铁桥,简直就是翻版的泰晤士河。

河边有不少人,有人在围观,有人在乞讨。或许在加尔各答,无论是在火车站、汽车站或旅馆区,乞丐几十人或上百人聚居在露天街边,一旦给出十卢比就会围上很多人伸手要钱,很快会发觉自己被一群人包围,他们都伸出手,围住你。我试着让自己面对乞讨者更冷淡些,转身去凑围观的热闹。

印度人将河流当作圣河,可以洗涤今生来世,有钱人可以在死后举行庄重的火葬仪式,穷人只能在火葬台等死或在河边等死,更有甚者在垃圾堆边等死。一旦死后便会有做善事的人来处理他们的尸体。所以,在河边常能碰见貌似尸体实则等死的人,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泰戈尔爱情诗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比较文学是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的一类艺术研究形式,对诗歌来说,采取比较文学视阈的核心正是跨文化体系的艺术分析和研判。中英爱情诗歌因其各自悠久的历史进程而产生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化发展特征,但同属诗歌领域的艺术本质却又使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尝试从中英爱情诗歌的相似与不同处着手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分析,从而得以更好地鉴赏与品评东西方爱情诗歌艺术跨文化的个性特质。

关键词:比较文学;中英;爱情;诗歌

一、比较文学视阈下中英诗歌跨文化影响因素

同样属于诗歌艺术领域,中英爱情诗歌之所以在内在关联性之上存在种种不同,本质原因正是跨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要英语国家都是起源于海洋文化的岛屿或半岛国家,如英伦三岛,在其本土文化发展及其后来向外扩张占领一个个殖民地的过程中,海洋都是其开疆拓土的主要路径甚至唯一通道。于是海洋成为其区域文明、民族文化最核心的组成甚至主导,而在与喜怒无常的大海争夺生存权、控制权的历程中,勇往直前、热爱冒险、敢闯敢拼渐渐成为了欧美地区最主要的民族个性,并且对其包括诗歌在内的各项艺术领域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体来说,英语诗歌创作往往直抒胸臆、简单直白,情感浓烈到一目了然、无所掩藏,且绝大多数在形式上长短不一,虽在每句结尾处常以相同韵律的词结束,但整句用字数量相对随意等。反观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为主的大陆文化属性诞生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华夏文明,“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贯穿了儒家文化始终。“君子戒慎乎其所不暏,恐惧乎其所不闻”的谨小慎微决定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格律近乎苛刻的要求,无论五言或七言,古典诗歌在字数上讲究完全一致,在韵律则要求对仗工整。即便是以长短句闻名的宋代,词的创作也受制于严格的上、下阙规制。于是,诗歌作者在表情达意时也就含蓄多过奔放、委婉甚于直接。

二、中英爱情诗歌的相似

(一)擅长比喻、夸张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

诗歌与散文或小说等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最大的差异之处在于其只能在短小的篇幅内表达足够丰富的情感诉求,这决定了诗歌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必须远超日常生活的平淡无奇,才能充分表达创作者内心强烈的艺术冲动。而这便使中英爱情诗歌在创作过程中极其擅长比喻、夸张等非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比如《上邪》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自然界不可能出现的奇异现象成为了“乃敢与君绝”的条件。而这些非自然现象呈现出逐层递进状态,不仅一个比一个异常,且让深陷爱恋中人特有的情感绝对化特点一览无余,可谓夸张到无与伦比。而这在拜伦《雅典的少女》中也有类似的表达,“雅典的少女啊!在我们临别以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或者,既然它已经和我脱离,那就,那就留着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请听一句我临别前的誓言: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二)大量意象的充分使用

诗歌创作中要使用比喻或夸张等表达方式就离不开大量意象的运用,各种相关或无关的意象组合而成了诗人心目中理想的意境。比如秦观在《鹊桥仙》中用到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的“云、星、银汉、风、露”等都是寻常生活的意象,将其组合到诗歌中,“云、星”对应的“巧、恨”暗合了古人在历七夕节日有“乞巧”的习俗以及“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故事。诗人借此赞颂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并在最后点明了自己“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同理,在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中也有诸如“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等,这正是诗人心中对爱情的神往,“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

三、中英爱情诗歌的不同

(一)表达风格的不同处

这一点其实可以从若干年前一位外国友人以图示法展示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窥见一二。当时这位外国人以从A到B之间的线路状态展示东西方人意见表达的不同。西方人是从A到B间的一段直线,中国人则是在A和B之间出现一团乱麻似的线路。类似的道理,中英爱情诗歌表达风格也存在这种不同。中国诗习惯于隐晦含蓄且曲折的表达,英诗则有一说一、直白清楚地全盘托出。比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漫漫长江万里长流永不停歇,而一头一尾的“我”和“君”首先在物理距离上已远隔重山不得相见,便愈发衬托出心头情丝绵绵无处倾诉的悲苦。而无法相见的情感落差惟有凭借共饮一江水稍得慰藉。如此丝丝缕缕的深情厚意偏偏只以一种近乎淡漠的含蓄表达出来,貌似压抑克制,却反而给予观者以无尽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将情到深处的浓烈从诗人转到了观者一端,妙不可言。同时,正因初始表达的隐晦,又给了后续“只愿君心似我心”以厚重的铺垫,让“不负相思意”被前半段的淡漠描绘得反而激烈与坚定起来。而在与此类似的情况下,英诗则直截了当得多,观者往往只需要跟随诗歌字面意思阅读理解即可。比如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类似的相爱却无法相守的表达则采取了层层递进的直白描写,首先从“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开始,接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然而是逐渐深邃、恳切甚至哀痛的“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直至最终的“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这是一种起于痛苦终于绝望的爱情直白,读来令人仿佛产生了切肤之痛。

(二)意境营造的差异性

中国传统诗歌在意境营造上与西方诗歌最典型的差异之处当属其虚实相间、虚从实来,这里的“虚”是意,“实”为境,正如同传统中国画中常常有大量“留白”存在一样,中国传统爱情诗歌格外注重营造意境,明知是虚幻,然而观者却又确可感知,由此形成“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状态。比如元慎《离思》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以实物的描绘托情。“沧海”源自于《孟子.尽心》,用在此处的字面意为见过沧海之广阔无垠后,其他的水就失了气度。巫山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高峰,宋玉曾在其《高唐赋序》中称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胜过世间一切美颜。故而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在这里代表人世间致胜之美,此诗中指代的正是元慎夫妻情深已经到了堪比沧海与巫山的程度。由于已经拥有过如此美妙至极的爱情,故而当遭遇丧妻的落差后,巨大的冲击自然会让生者对俗世间的其他美色再无心肠,于是有了“取次花丛懒回顾”,且为了抚慰极度的伤痛,诗人不得不以“修道”为由聊以,转移一些丧妻后无法解脱的悲苦之情。而英诗则在意境营造方面略显逊色,虽然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爱人或爱情的热切向往与追逐,但在表相的情感冲击之下,似乎其间可供观者回味之处稍有不足。比如爱尔兰的叶芝在《当你年老时》描绘了一幅真正的爱人会在年老色衰后依然怀有真爱之心的图景:“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四、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英爱情诗歌鉴赏策略

在比较文学视阈下鉴赏中英爱情诗歌应当注意兼顾爱情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宗教等综合性背景。比如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从古至今都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故而其社会发展史中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而文化层面的男女地位也相对平等,因此英诗中有不少男性追求女性、倾慕和颂扬爱情的形式与内容。比如拜伦在《雅典的少女》中所写“我要依偎着那些定情的鲜花,它们胜过一切言语的表达,依偎着爱情的一串悲喜,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欣赏这类爱情诗歌时,常常带给人喜悦、激动甚至振奋的体验。但在众多中国传统爱情诗歌中,表达离愁别绪的形式与内容则占了相当比重。比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则显然侧重于女性被动的等待。这显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地位低下的问题,其在爱情与婚姻中缺乏自主选择权,而是不得不受制于“三从四德”的禁锢与约束。因此这类爱情诗歌往往相对沉郁和压抑,在欣赏时需要有所分辨。

五、结束语:

爱情诗歌作为以诗言志、以歌抒情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诚然会具有相当的共通性与关联性。然而东西方漫长的历史演进也必然会在各自区域内爱情诗歌的内在属性方面烙印上质的差异。在比较文学视阈下研究中英爱情诗歌既要了解二者同样作为诗歌艺术内在的共性特点,也要充分把握其受到各自传统区域文化深刻影响而存在的独特个性。这不仅是为认识中英爱情诗歌在形式、结构、内容、状态诸方面存在的相似与不同,更是为了通过对诗歌的比较进一步开展跨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对已经进入全球化的当代人来说,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人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品评诗歌艺术,并通过比较文学视阈下中英爱情诗歌的异同分析提升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诗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论中英古典爱情诗之诗学差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8)06:12.

[2]陈兰玉.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3:2.

[3]魏阳莉.浅析古代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J].北方文学(上旬刊),2015(8):27.

[4]聂珍钏.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5(21):7.

泰戈尔爱情诗范文第3篇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和往常一样,我夹着书本,微笑着走进教室上早读,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王××同学又没来上课。我赶紧拨通了她家长的手机,“王××已经去学校了,今天早上我把她送到学校门口,她进了大门我才离开的。”电话那头的父亲显然非常吃惊。王××会在哪里?她不会出什么意外吧?我顾不得上课,赶紧去校园里找她。“王××……”任凭我一声又一声的呼唤,也没有回音,我找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可连个人影也没有。正在这时,手机响了,原来是王××的爸爸打过来的,我赶紧接通。“刘老师,对不起,王××在她外婆家,我下午送过去,哎,这孩子……”我压抑着心中的怒气说:“没关系,孩子找到就好。”下午王××和他的爸爸来到了学校,我把他们叫到僻静的地方,说:“王××,你今天怎么啦?”她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缓和了点关切地问:“告诉老师,好吗?”王××慢慢抬起头,红着眼圈。

“老师,我总是不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惹您生气,昨天您让我叫家长,如果家长不来就不要进教室。我怕爸爸打我,没敢告诉他。今天爸爸送我进校门以后,我不敢进教室,自己又出来了,怕上课时会被您从教室里赶出来。”王××边哭边说。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说了那些话吗?仔细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昨天王××的作业又没完成,我生气地说了一句“明天找不来家长,你就不要进教室了”,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造成今天如此不堪的局面。

事后,我主动向王××道歉,并经常找她谈心,使用“放大镜”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当她有点滴进步时,我着力表扬、鼓励,让她产生一点“成功感”。

这件事过去快一年了,但王××那一双哭泣的眼睛却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引发我许多的思考。

首先,谨防祸从口出。我们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罚学生是为他们好,只不过是好心办了坏事,问题不大;也有的教师得到了家长管得严一点的授意,就认为罚学生是分内之事。另外,“我只是说了学生几句,没打没骂,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若不警惕,这种侥幸心理必酿成大祸。想想我们的教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真是笨死了”……诸如这样的语言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口无遮拦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心灵施暴”,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打板子、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可实际上讽刺、挖苦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所以老师千万要注意,要手下留情,嘴下留德,莫让祸从口出。

其次,允许学生出错。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动,犯错误往往是他们天真的表现,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一想,不要总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联系我们的教育,有些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只要稍有错,教师动辄叫家长,有时和学生谈心。但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往往教师说得苦口婆心,学生听得心烦意乱,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的教师只满足于把心掏出来,而不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一片痴心至于学生的腹中,使其真切地感到教师的关爱;面对后进的、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当用发现的眼光看学生的世界。即使在最难教育的学生面前,教师也要信心百倍,透过学生气人的一面,看到他可爱的一面,看到他的热情上进,看到他的正直善良,看到他纯洁的心灵天空。交流时,教师的话语应少一分“理”,多一分“情”,添一分“趣”。只有这样,师生思想上才会产生共鸣,感情上才能得到沟通,心灵才会碰撞出火花来。

泰戈尔爱情诗范文第4篇

一、班主任要爱学生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爱因斯坦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班主任要用真心、真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最高教育境界。

1.爱要有原则性。教师爱学生不是整天和学生泡在一

起,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教师要做到爱有度,爱有格。教师应该在“严”的前提下真正地爱学生。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内向、自尊心强的好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形式,在适当的场合来加以教育引导,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如果放任自流、轻描淡写地说两句,而不认真地教育学生,他们会无的放矢。

俗话说:温室里养不出万年青,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我们班有个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但他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爱卫生,自己的东西随便乱放,严重地影响了宿舍的卫生。一天中午,别人都在休息时,我把他叫到宿舍,和他一起整理他的衣物,并告诉他应该注意集体影响,怎样和同学相处,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快乐,学习更好。这样做既照顾了他的自尊,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爱要有博大性。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发展也一样。教育要大爱,爱优生是人,爱学困生是神。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要长期的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有一个男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老师批评他时他不理,有时还顶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长期关心他,并多次找他谈话。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引起他的触动。一次他肚子疼,于是我陪他去医院,还给他补课,并不断地安慰他。最后这种关爱终于感化了他,他哭着说:“老师,我闯了那么多的祸,你还这么关心我、照顾我。我会好好学习成为好学生的。”我自信地对他笑了笑,点点头。从此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也很努力,成了班里的好学生。

3.爱要有可感性。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对于教师的爱他们未必都能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使他们感到我们在关心、爱护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爱,而不让他们误解我们的爱。

比如我们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他的肩膀,同时对他点头微笑,还可以告诉他这么冷的天要多穿点衣服,多喝水,预防感冒。这些足可以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爱。作为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举动。

二、班主任对学生要严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因为一味地慈爱久了,学生就会感到老师软弱无能,管理不严,以致失去自我约束,甚至行动随便、纪律涣散,所以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老师一定要从严抓起,严格要求管理。对学生表现出的任何不良习惯教师都应该及时纠正,加以引导。

1.严要有理性。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

例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和其他班的同学打架,我发现后,想了几种方法:(1)把他狠狠地训一顿。(2)罚他扫一周地。(3)让他写检讨。(4)叫家长来学校。(5)让他思考自己的过错,和他谈心,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过错。最后我选择了第五种方案,既没有伤学生的自尊又让他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严要有透明性。打骂是最无能的办法。在教育中老师应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而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对于犯错的学生,肯定害怕、担心,甚至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哪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其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

记得有人曾这么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要有示范性。“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语文学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英语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