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新人说

时代新人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时代新人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代新人说

时代新人说范文第1篇

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三句话。

第一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句话从一个传统媒体人的嘴里说出,好像跟当下一片唱衰的论调格格不入。为什么是“最好的时代”?如何看待我们所处的趋势?

首先,中国正处在一个文化饥渴、行业井喷的时期,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居民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重要拐点。2011年,中国人均GDP就已经达到5000美元,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消费已经具备了起飞的基础。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在资本市场得到了验证,我们看到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进军文化产业。从国家的大格局来看,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将会带来制度的变革,制度的变革又会形成政策红利,推动经济增长和行业繁荣。所以,我想首先从国家、社会、市场的需要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其次,中国正处在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为包括报业在内的一切传统行业的转型提供了人才、技术、资本的土壤。在“互联网+”如此迅猛的今天,对于转型,我们已经不需要再上下统一共识,而是确确实实到了该拿出顶层设计和具体行动方案的时候,当用传统思维,在原有的理念、模式上靠局部的改良、提升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下决心,用创新的、颠覆式的方法让自己归零、破局,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原住民”去引领我们的企业转型、去做互联网时代的东西,用创新和二次创业来对冲传统产业的衰退下行。所以,我认为,从各种创新要素的供给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第二句话是,主动选择、勇于出击。上海报业集团从2013年10月28日重组成立以来,重点出击了三个新媒体项目——上海观察、澎湃、界面。其实,我们是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做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从内容原创切入,把优质的内容通过技术支撑、渠道运营,转化为激发流量的入口,最终是希望通过广告、服务等不同方式实现流量变现。在这条产业逻辑中,我们现在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初步证明:在这个信息嘈杂过剩的时代,由专业团队生产的优质内容可能成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流量入口。

过去一年,我接待了很多业内同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上报的这些项目和今日头条、搜狐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技术公司起家的产品有什么区别。我常常用“南壤、北坡”论来打比方。大家熟知的BAT,包括后起之秀的小米、360等从技术、渠道、硬件、大数据起步,通过购买或合作获得版权内容,吸附海量用户,再以广告、游戏、电商等形式变现。如果我们把这条路径比作“南坡”的话,那么我们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则是主动选择了相对的“北坡”,一切围绕内容原创这个核心,结合新闻牌照和品牌公信力的优势,以联盟的方式把移动互联网上海量但分散的优秀原创内容聚合在平台上,从而实现内容生产和用户的规模化。当然南坡、北坡,能否殊途同归,需要时间来证明。

过去一年,上海报业主动调结构,关闭过剩的报纸、印刷产能,组建文化新媒体投资和金融地产投资两大平台,来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跟传统报业的结合。未来,围绕核心主业,我们想做好两件事。

第一是内容产业。我所说的内容产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不仅要继续原创内容,也要探索技术手段与人工方法相结合,探索对全网内容的集成编辑,探索面对海量年轻的草根用户和基于强技术条件下的强运营,探索个性化推送资讯内容和社会化关系营销。我们希望通过自建或并购,从集团“现象级”的新媒体项目中诞生未来“平台级”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是大文化产业。这些行业、领域未必要与内容生产直接相关,而是能够结合上海的区位优势,能够通过报业集团作为“国家队”在品牌、公信力、牌照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确保发展的新媒体项目。去年,上海报业作为基石投资人之一,发起八二五新媒体基金,主要投资符合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新媒体内容生产、消费转型及技术支撑环节相关的潜力型、成长型项目,投资领域涉及数字阅读、互联网金融、内容制作、在线教育、020服务等多个领域。我们的目的正是要利用基金投资的模式,克服自身体制、机制、人才、技术上的障碍和壁垒,分享新媒体、大文化产业高速成长带来的收益。成立近一年来,八二五基金与报业集团及其上市公司新华传媒战略转型的协同效应正在体现。

想说的最后一句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重新学习的勇气。

时代新人说范文第2篇

刚毕业时,孙楠还只是一个穿梭于各个办公区间的丫头片子,给同事跑跑腿、帮帮忙、送送图纸。

认识她时,她已经毕业1年,不过还未出师。她告诉记者,很庆幸自己在职场有个好老师。因为从事的是工科性质的结构专业,在学校只学了理论知识,所以在无人带领的情况下,根本无所适从。目前,她在师傅的指点下,也可以设计完成CAD图纸。

两年后,她就可以正式出师,有资格参加单位项目的招标会,独自承担某条线某个站点的结构设计。

而孙楠口中的好老师,则是她技术上的师傅,也是她的职场导师。在她们公司,培训新人的传统一直沿用的是“师带徒”,每年的毕业季,她们公司都会按指标招收一些应届毕业生,不过,由于新人未从事任何相关的设计工作,公司就会给新人指配一位老师,教一些入门知识及技术上的技巧。

师带徒遇两难

师带徒,也叫师徒制、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的模式。在记者记忆中,小时候就常听人说要学裁缝,其实质就是“以老带新”。而在技术型岗位中,师徒制也是最为常见的培训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职场中的师傅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传授型,而且也是职场上的导师,帮助所带新人规划好职业生涯。

对于刚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有个师傅带绝对事半功倍,但现实中的“师带徒”往往遭遇两难。作为师傅,既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从而留一手,也怕徒弟变成自己上司而尴尬。很多“老人”都有带“新人”的经历,但问及愿不愿意带时,多数人都表示不愿意。“因为是领导指派的,没办法才带的。”

而作为新人,尤其是“90后”,心气高,个性强,不愿意屈尊去对师傅唯命是从,从而让师傅觉得新人难带。

寻找职场导师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她)耐心地指点着你该去的方向、该走的道路?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有时候,你甚至觉得他(她)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更知道什么样的岗位适合你?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你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或者连话也没说过几句,但他(她)的存在、他(她)的一言一行一直默默影响着你?职场上,我们将“这样一个人”统称为“职场导师”。

然而,职场导师并不是每个公司人在职场上的标配。的确,如果能碰到一个好的导师,会少走很多“弯路”。但“职场导师”可遇不可求。能遇上是一种幸运,如果遇不到怎么办?其实也可以自己去寻找发现。

杭州一家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俞天表示,只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职场导师”也许就在你身边。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办公室,总有一个同事身上会有值得你学习的优秀的“职场品质”,“比如,有的人口才好善于沟通,有的人说得少做得多,有的人非常好学,乐于接受新事物......只要你愿意发现、挖掘,导师无处不在”。

如果身边恰巧没有适合的职场导师存在,又对工作存有迷惑的时候怎么办?IBM汉高中国及香港地区人力资源总监朱珏表示,现在很多网站都提供一些性格测试和职业性向测试,上面都有优缺点分析,能看到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借助这些网上的工具和科普读物,能够大概梳理出一个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然后找一些长辈或者老板去聊,也许目的并不是要给自己多明确的方向,而是能够有一些启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向职场前辈学习

7月毕业季来袭,一大批新人涌入职场。渤海证券培训师吕洪云表示,现代职场中,大多会遇到“老带新”的情况,也就是师父带徒弟。而充当职场中导师的人,大多是在本行业具有多年工作经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因此,无论在职场中遇到的导师是否是自己心中理想的人选,作为职场新人,都要抱有感恩的心。

首先,摆正自己的角色,以谦虚的态度去接受。要认清在职场中,大家将来可能互为对手,没有谁是有责任教你的,如果想让别人有意愿教你,就要学会与前辈相处的艺术。要对所有教过你的人抱有感激的心态,包括你的前辈,甚至是你的对手。

其次,要主动去了解行业,先去自我学习,发现自己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去请教你的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你渴望进步的意愿。

最后,要对学到的内容进行转化,形成自己的能力体系,这些内容,有些是从导师那里学来的,有些是需要自己进行延伸的,而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是需要自己来努力完成的。

把对手变导师

时代新人说范文第3篇

学生时代那会,忙着念书,忙着神游,忙着干各种跟学习有关或者无关的事,每次都有理由不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是,大学那会,自己远在外地,也没有专程回来参加过谁的婚礼。

毕业以后,忙着结婚,忙着柴米油盐酱醋的过日子,忙着看孩子,忙着各种有生活有关的日子。一开始孩子太小,后来工作太忙,好像除了小弟小妹的婚礼,还没有真二八经的参加过谁的婚礼。

今天是某人二姑家闺女的结婚的日子。正好也在县城,也就去了。

听着婚礼进行曲的音乐响起,看着新郎新娘携手走上婚礼台,说实话,自己还是有些小感动的。毕竟,自己曾经的婚礼,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我跟某人说,还是这样的婚礼比较好,某人说,咱那也不错!我们那会是在村里过得,可以说,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所以,内心深处也是有些羡慕的吧!

饭桌上,某人一个劲的给我夹菜,让我感觉有些心酸。大概,在某人的内心深处,也有些感慨吧。

时代新人说范文第4篇

夕阳欲止而光不熄,在深紫与红的对撞中,是谁用穿透岁月的深邃眼神洞察着我,洞悉着这个世界,就像我的执著,凝视着沧桑,追溯上古的洪流。

八达岭长城是旅途的第一站。在这里,不是我注视长城,而是这城墙对我投来历史的厚重的目光,那是一种询问:莫非你看不见我满身的伤使中华民族生命史愈演愈长?那是一种诘难:此时站在眼前的人啊,你怎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担,以浮云般的眼神翻动历史的书页,以拈花的手指掸拂历史的尘灰?夕阳下,沉重的影落在地上,沉重的责任悄然挂在心上。

我想,我终于明白“手印”下的辉煌。诗人说:纵使翻动得艰难,但这手印便见证一代人的辉煌。在这里,这面墙,每一只手印下都盛满韶光,伴着墙下的束束白菊散发出醉人的馨香。

在纪念馆,我面对着那堵墙,墙上有成百上千的手印,而将这手印烙下的人,曾期待新时代的曙光照亮旧时代最黑暗的坟场。这里,是旅途的第二站。这里,不仅旧人走得艰难,新人依旧举步维艰,因为鲜血浸染着沃土,白菊告慰着英魂,因为生命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鲜血书写下时代的篇章。因为,这里有一代人,他们的手印在墙上。晨曦中,我的目光和他们找到一种契合,有种力量在心底,潜滋暗长。墙期盼着祖国富强。

新月,弯弯长长,鬼魅般的身影。夜之精灵在这城市里扭动,踏出比心跳更富节奏的律动。你为何身着七彩仍觉秀不出年轻的张扬?你为何变化多端仍觉舞不出青春的乐章?

在旅途的第三站――上海,我看到了怎样的一面墙!紧紧张张拼凑起一张张匆忙的脸,一段段律动的音乐,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比月亮还大的灯和试比天高壮的楼宇。此刻的心已包容不下这份年轻的冲动,此刻的梦已承载不了这份宏阔的理想。在这里,我嗅出很久以前就弥漫的金属气息,也嗅出很久以来不曾出现的味道,叫做希望或梦想。

或许,最真实的便是空白。哲人说:别人的色彩是别人的心,你需要的不是一幅既成的名作,而是一张可供自由发挥的白纸。

现在,眼前就有一面墙,纯净的白,有如白纸一般矗立在眼前,久久地等待,等着我落笔,留下浓墨重彩。

旅途中,遇见许多的墙,

有的哭,有的笑,

有的欢欣,有的烦恼。

我从其中走过,

看见的,

是历史,还有自己的轮廓,

时代新人说范文第5篇

觥筹交错之时,惩罚一个接着一个。要是谁迟到了,那是要自罚三杯;要是谁说错话了,也要罚酒的。还有歌厅骰子游戏,还有行酒令,就是为了惩罚而设置的游戏,惩罚就是游戏,就是取乐。

曾经看到摄影家雍和在1980年代拍的一张照片,我在《上海女人》一书中也用了。照片题材是共青团组织在公园里活动,一群团员青年团团坐,在玩击鼓传花游戏。有蒙眼击鼓的,照片拍得真好,是花落一个女孩的瞬间,女孩大窘,两旁则是幸灾乐祸的,落井下石的。

当年的击鼓传花,大家最怕的是花落我家,常常鼓已停而花不止,最终的护花使者,实际上是游戏的失败者,受到的惩罚就是表演节目。可怜哪,贫瘠时代,人人只会大鸣大放大辩论,短于小琴小调小歌唱。其实也不是不会唱歌跳舞,但是那一个时代人都羞于表现。于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千呼万唤始出来,是上台者的共同造型。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朗诵?不会……没有十几分钟的起哄,是惩罚不了被罚者的。惩罚与反惩罚,起哄与突破重围,活动要的就是这个味儿。照片这一个瞬间,在当年极其普遍。团组织也就是在公园里活动,活动也就是击鼓传花,再没有别的花样。回忆起来,惩罚还真是开心的事情。

如果现在的团组织也在公园里活动,也击鼓传花,会有什么后果?照样要惩罚,只是时代变了,惩罚的内容也不得不变变,那时候是惩罚唱歌,如今真要惩罚,是惩罚她不许唱歌,至少半小时――因为如今人人都是“麦霸”,那么多的歌厅歌厅里那么多的包房,都是出了钱去唱歌的。常有歌厅活动,刚刚开唱,已经有人点了一长串的歌了。风水轮流转,当年的惩罚如今变成了福利。在卡拉OK时代,花钱唱歌都足以通宵达旦,一唱雄鸡天下白;稍稍谦逊一点没有很快点歌,冷板凳上就会坐上个把小时――歌者在作秀,不歌者在受罚。

惩罚脱胎换骨为一场秀,于是人人不惧惩罚,人人又爱看人家受罚,这实在也是一道看似简单却难以解答的社会学课题。去闹新房的时候,这种惩罚与作秀的心里角色交换,更加明显。以前闹新房的时候,垂下一个苹果让两个新人去咬,趁机让他们亲个嘴,都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新郎新娘的扭捏,当然会让闹新房的人不扎劲,于是就有人起哄,要把预先准备的闹新房节目一个一个闹一遍才会收场,所以闹新房会闹到半夜。

如今也闹心房,但是咬苹果之类的小“凯斯”是没人玩了,大家追求更刺激,更生猛。新郎新娘钻在被窝里,在众人吆喝之中,一件件的衣服脱下来往外扔,有一点点零星抵抗,很快,领带、衬衫、胸罩、内裤,都一一缴了出来,于是众人也算是将闹新房进行到了底,知趣地退出了新房。闹新房者还未走远,里边的新人笑将起来,他们的肢体早就不陌生了,宽衣解带不是惩罚,是表演,更是正中下怀的喜悦,巴不得早点开始这个程序,所以面无赧然地三下五处二。有一句成语仿佛是为这样的闹新房度身定制:半推半就,甚至还可以进一步: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