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第1篇

>>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新生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 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保障策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策 透视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自主管理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管理分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模糊评价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杨连成.体制外高校“631自主招生”欲冲破高考录取旧制度[EB/OL].(2013-05-14)[2014-03-23].http:///2013-05/14/content_7620802.htm.

[3]席酉民,张晓军.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管理、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5-136.

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The Analysis on Unplanned Students’ English Difficultie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ZHAO Yu-h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China)

【Abstract】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have become a new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unplanned students meet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The essay analyzes these difficulties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students’ skills.

【Key words】English;Grammar;Teaching strategies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规模和层次上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只要在国内大学就读,毕业时就可以拿到国外合作大学所颁发的文凭。但是,对于自主招生学生来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会面临很大挑战。这是因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并由外方教师或中方教师全英文授课。显而易见,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最终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否则英语就会成为学业的一种障碍和制约。然而,自主招生学生往往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本文则通过对学生英语基础问题的分析,探究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的教学策略。

1 自主招生学生英语基础现状

大多数自助招生学生的高考英语分数较低,个别学生的分数还达不到50分(满分为150分)。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音标生疏,不能根据音标正确读音。音标是语音学的一部分,掌握好音标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发音,还能辅助单词的识记。但是很多自主招生学生对于教材中所标注的音标不熟悉,即使看着音标注释,也不能正确地读出单词。也就是说,这些音标几乎是没有作用的。对于个别认识的音标,存在发音不准、发音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分不清前元音音标([i:][i][e][?])的发音,导致很多单词发音错误。

第二, 掌握的词汇量小,用词不当。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能力。自主招生的学生英语词汇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英语听说读写的要求。比如,在英文写作课中,常常是心中有内容可写,但却不会英文表达,严重影响了写作水平。另外在用词方面,也出现很大问题。在这样一个句子中,“He often helps him classmates”,很明显,人称代词使用错误,混淆了“his”和“him”的用法。

第三, 语法知识薄弱。自主招生学生在英文表达中,常出现时态、语态混淆、人称错位、用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简单句和复合句使用错误等问题。语法知识上的薄弱,严重影响学生的英文表达。有些学生上课听不懂英语;有些学生听懂问题了,但不会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学生即使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也出现了多处语法错误。例如,在下面的句子中出现的问题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1)She have many friends.(主谓搭配不当)

(修正: She has many friends.)

2)In the past, people are quite poor.(时态使用不当)

(修正: In the past, people were quite poor.)

3)I miss she very much. (人称使用不当)

(修正:I miss her very much.)

4)There were many students learnt French. (从句使用不当)

(修正:There were many students who learnt French.)

总之,由于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都遇到巨大障碍。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信心,并且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于要通过多门不同英语课程考核的自助招生学生来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提高自主招生学生英语基础的策略

鉴于自主招生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2.1 加强学生的语音教学

大多数自主招生学生音标基础差,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也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单词的记忆效果。同时,英语听力的理解更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就应该尽早加强英语语音的教学,课时量也应加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般认为,国际音标比较难教,而且非常枯燥,学生对此也索然无趣。但是,如果在教学方法上加点“作料”,即在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游戏、朗读竞赛等活动,语音的学习同样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积极性大增。例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的顺口溜或绕口令:

例:区别[s]和[?蘩]的发音的绕口令:

She sells sea shells on the seashore.

The seashells she sells are seashells she is sure.

If 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

I’m sure she sells seashore shells.

根据“输入、输出理论(Input and output)”,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言的输入是相当重要的,即多进行听力变音的练习。听辨音游戏就是很好的方法,例如,书面练习,如listen and circle(圈出你所听到的音标);也可以利用音标卡片来举一反三地做出许多种游戏,如“听音举卡片”、“听音举音标排队”等等。这样,即加强了学生对音标的识记,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此外,还可以通过看电影学音标。即通过电影中的经典名句,强化音标的综合运用。例如,利用电影《怪物史莱克》中的台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标的认识。

-Are we there yet?

[wi:]

-That’s not funny. That’s really immature.

['f?蘧ni] [ im?藜'tju?藜]

-This is why nobody likes ogres.

['n?藜ubdi]

-All right, your loss!

[ju?藜] [l?蘅s]

-I’m gonna(=going to) stop talking!

['t?蘅ki?]

-Finally!

['fain?藜li]

音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学生学会音标的认读及拼读,还要学生去体会音、形、义之间的规律,逐步学会听音知形、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训练,也能培养学生速记单词的能力,语音才会越来越好。

2.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语言。学生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进行英语交流。单词就如同盖楼时所用的砖块,只有有了足够的砖块,才能盖好高大、坚固的楼房。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也有助于提高说话者的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学习英语的效果就会越好。由于自主招生学生单词量过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利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拓展思维。比如,在学习“动物”(animal)一词时,可以让学生想出更多的常见的动物词汇,如“snake, dog, wolf, lion, whale, dolphin”等。同时,还可以利用派生词、同义词、反义词等方式扩展词汇,增强学生的记忆。以形容词“possible(可能的)”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想出该词的同义词(probable)、反义词(impossible)以及它的名词形式(possibility)等,这样“举一反三”的方法,既能复习已学的词汇,又能强调新的词汇,一举两得。

拥有一定词汇量的同时,更要学会这些单词的用法,这样才能在英语使用过程中正确地表达含义。心理学家提出了“组块”理论,即把词块分为单词和词组、搭配、惯用词组和句子框架,例如固定搭配:make up one’s mind, look forward to, get used to, it’s reported that等。这种词块学习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同时在使用时,也大大降低了词语使用不当等问题的出现。

2.3 强化语法知识

自主招生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能把握好人称、数、时态等等的关系,影响了交际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由于没有正确的语法知识,学生在口语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对一些必要的笔头练习,更加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语法教学很重要!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语法教学方面常用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包含该语法内容的实例句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在教“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的时候,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

I can swim.

You can ski.

Lucy can sing.

The bird can fly.

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一步步提示,学生会逐渐发现情态动词“can”的使用规律,最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这中归纳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外,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影视剧流行元素、经典名句等,运用多媒体,通过场景的展示和切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渐领会各种语法现象的含义,对学生来说可能就不再那么难。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时,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或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带进课堂,可以这样设计:

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部分图片并提出问题:“Which one is Harry Porter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并强调其中的定语从句:The boy who is wearing glasses is Harry Porter。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模式下的自主招生学生在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加强,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英语才不会成为自主招生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

【参考文献】

[1]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李明勇,罗国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改革与创新,2012,8.

[3]乔梦铎,金晓玲,王立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中国外语,2010,5.

[4]王黎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

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第3篇

一、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现状

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近年先后引进几位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加入到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从2008级、2010级和2011级学生的外籍教师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中,我们发现,外籍教师教授大学英语并不像中国老师和学生最初所期待的那样。2009年我们的第一位外教来了之后,我们尝试请她给参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三级起点的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分级教学中的三级班学生英语直接从三级学起,到外教来授课时已经用一年的时间修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而同一届一级起点的学生刚刚学到三级。这也是我们分级教学改革后高起点的学生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一个积极尝试。地道标准的语音语调,英语文化背景的有效理解,在授课中举出鲜活的方言和习语,以及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外籍教师在授课之初倍受学生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籍教师对高级视听说课程设置的理解、对学生英语水平及需要的了解上的欠缺,使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出现茫然和误解,尤其是外教授课的随意性及对教材的选择令一部分学生大呼不适应。我们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三学期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置是选修课,是国内大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和外籍教师对选修课的认识有很大的出入造成的。

因此2010级新生入校后,我们请第二位加入到大学英语教学队伍中的外籍教师,全权负责分级教学后三级班学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授。这一次我们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外籍教师授课有固定的课本教材,教授的是学校设置的必修课程,但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效果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该外籍教师在美国刚刚大学毕业,来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做外教之前,在国内没有从事过英语教学工作,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虽然她备课很认真,授课也很卖力,但在教学中有时不能系统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只能做出感性的介绍,特别注重单词的讲解,忽略听力理解能力等英语应试能力的提高。另外,中外教育文化的差别和教育的差别性造成了外籍教师在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思维方面的差异性。对于课本的内容,外籍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标准来选择讲授内容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有时会出现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的情况。虽然给外教配备的有助手,但助手主要负责外教教学之外的一些事情,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少深入交换意见和讨论。课堂上仅扮演听课老师角色,没有和外教、学生互动。2011级新生入校前,针对前两次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调查表中所提出的合理建议,我们决定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中方和外籍教师的教学优点,最大限度让学生受益。迄今,该方法已实施两个学期,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果维茨基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单纯的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语言习得的发生,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考虑相应的情境、行为、动机等因素。在果维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发展中有四个重要的概念被引入,即活动理论、调节论、内在/自我话语和最近发展区。其中调节论是指个体通过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将外界的社会语言通过语言这一中介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并在这一心理机能驱动下借助语言的调节机制进行社会人际交流。 中外教师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创设的语言环境更具有真实性,并且在课堂教学外,外教还会定期参加学生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进行人际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效提高其英语交际技能。

2.教育行动研究理论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正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真实体现。如何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特长,避免其局限性,正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由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实际工作者和专家)提出了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并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即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在克拉申(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说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入”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得水平,用i+1来表示。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这是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必要条件。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习得过程便自动产生。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输入假说的四个要素:(1)输入数量。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入。中外教师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共同的输入量不言而喻:1+1>2。(2)输入质量。必须是可理解的,即i+1。中外教师合作的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是由外籍教师、中方教师和学生三方构成的,语言的输入质量有保障。(3)输入方式。自然环境输入。中外教师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与外教的沟通,可以接触到真正的语言交际样本和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创设出自然而又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环境。(4)输入条件。焦虑低的条件。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课堂上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师生比。从学习者的心理角度出发,较低的师生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再加上宽松的课堂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与途径

1.中外教师共同备课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前提

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中方教师对课本和教参过分依赖,授课时常常会按照课本内容安排顺序进行讲授,对教材内容不能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但是中方教师备课内容非常具体化,授课内容、举例、授课步骤等在教案中非常翔实。而外籍教师的备课教案则非常粗线条化,教学内容多为自选内容,富有时代信息和趣味性,极易引起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的兴趣,但是相对缺乏系统性,每一次课的内容跳跃性大,中国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定期共同备课是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前提和保证。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中外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双方在备课方法上的差异,更可以取长补短,让外籍教师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共同设计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订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把握好各自在课堂上的角色,尽可能保证课堂上中方教师和外教能够达到默契协调的合作状态,从而有效地把外教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中方教师教学的系统性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中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求教学最佳结合点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

因为外语是外籍教师的母语,他们流利、准确、地道的口语表达,良好的外语文化背景和理解力,轻松、自然而活泼的授课方式,使他们在视听说课程口语教学方面有中方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理解上,在所教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的了解上,在听力技巧和听力测试的讲解上,中方教师因为有和学生相似的成长学习历程,凭借自身英语学习的经历和长期的英语教学经验,比外籍教师有更深刻的认识。

因此,实现优势互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努力寻求最佳教学结合点,是实现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以河南大学2011级参加中外教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合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为例,每个班级每周的2学时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第1课时进行口语教学,主要由外教负责,中方教师是外籍教师的教学助手。而第2课时听力技巧讲解和训练方面则由中方教师负责,外籍教师起到西方文化知识的补充和阐述的作用。

针对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大学生活、教育、成功之道、友谊、校园爱情、读书、运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中外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一起设计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口语课堂上的活动:个人观点陈述、对话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专题辩论等,能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里,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改善学习方法。

在每一堂口语教学课堂上,外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尽可能长时间、近距离、全方位地接触学生;和外籍教师相比较而言,中方教师似乎是远离了学生,但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随时要帮外籍教师“救场”:一旦学生理解外教语言出现困难或产生歧义时,认为需要自己出面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启发和提示时,在学生对外教提问的问题反应消极,课堂气氛沉闷时……中方教师需要马上启动介入教学。中方教师一般会采取向外教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或者进行简单的黑板板书、必要时甚至进行适量的中文翻译,使用鼓励法或激将法及时有效地清除外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把学生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

听力教学是由中方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外教为辅助教师。在中国教育这个大背景下,等级考试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是中国在校大学生都要参加的考试,外教对此类考试不是很了解,在了解学生学习外语需求和困难方面、在讲授听力技巧和应试方面,中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外教可以通过观摩中方教师的课堂,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对于听力教材中出现的背景文化知识和相关社会习俗及时进行阐释,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化、更具体化地了解和领会英语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加听力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中方教师和外教在教室里所处的位置,以及中方教师和外教及时领会彼此间的目光交流,也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讲,一个教师在前,另一个教师在后;或者一个教师在左,另一位教师在右,随时通过目光接触进行交流、传递和反馈信息,这样两位教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及时帮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找到教学最佳结合点,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中外教师合作指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有益补充

河南大学外籍教师除承担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话剧大赛、英语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中方教师根据外籍教师的生活经历、专业和工作背景,不定期安排外籍教师进行文化讲座。讲座的主题由中方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向学生征集,再由外籍教师从中挑选。此类讲座既可充分开发和利用外教资源,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西方文化和教育的途径,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和英语文化素养。

另外,中方教师还利用外籍教师在校园中的“明星效应”,邀请外籍教师一起合作对校园英语文化活动进行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参与英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加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广泛度,营造全校学习英语的氛围,对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效果进行有益补充。

四、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效果

1.合作教师均受益

果维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者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得到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施,对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获得、教学技巧的提高、教学态度的转变和合作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教师座谈会和个人访谈的反馈信息来看,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都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以教学能力为例,中方教师认为在与外籍教师合作备课、制作教学课件、课堂上合作授课和课外共同执导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外籍教师高度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新颖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估方法,以及与学生之间构建起的师生友谊,对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与外籍教师接触和合作的过程中,中方教师无疑比其他没有参与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教师获得了更多的用英语与外教交流的机会,英语口语得到了锻炼和实践,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跨文化意识也大大增强,授课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更明显了。

而外籍教师也在访谈中表示,非常满意和中方教师进行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备课、教研室集体讨论、课堂上合作授课等诸多环节,外教表示自己获得了一种归属感。除和中方教师增进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之外,外籍教师还表示从这种特殊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对中西方的教育制度的差异、中国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方式,尤其是中国特色文化的认识有了深入了解,从中方教师那里学会了怎样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测试技巧,如何驾驭课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展教学,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受益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对合作的教师有益,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和非语言能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合作教学课堂上,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有益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深度和广度。外籍教师的授课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真实性很强,中方教师的授课语言教学和学习实效性很强,双方合作教学取长补短,使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功转变为英语语言的实践者和操纵者,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另外,学生的非语言能力(非智力因素)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和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胜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和焦虑。外籍教师授课的课堂上中方教师的适时参与和合作,会大大减少学生理解上和心理情感上的障碍,中方教师的桥梁作用增强了外籍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畅通性,学生在外籍教师授课课堂上的焦虑感大大降低,学生“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得以顺利建立;另一方面,合作教学课堂上外籍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以及幽默而极具鼓励性的语言,有利于克服学生忧虑、焦急、缺乏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负面因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会充满自信,以一种愉快的情绪参与授课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五、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前景展望

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第4篇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为大多数学习成绩在高中时处于中等的学生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从整体分析具有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应做到扬长补短。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可是由于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没有重视培养学生对自我的感知和对职业的认识,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仅限于零碎的知识和方法而无体系框架,对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理解仅限于零碎的观点而无基本概念。已有的计划或目标仅限于短时的想法,只是在本能和心理水平上自然而然地发生和直接单一的外露,效果难以控制。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设想,由于自身的实践意识不强和外部实践条件不足,大多停留在假想之中,成为职业生涯难以实施的影响因素。因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无从把握,对未来职业环境的变化更加无从预测。在上述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生存技能的培养,更是帮助大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上的判断,做出促进他们自立、自信、自强的,将未来和现实结合的,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说过,“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职业和工作岗位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从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职业人加入社会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大学毕业时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些大学生能提前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通过四年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另一些人却始终迷茫,到离校的那一天还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作为拥有大学学历的高端人力资源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将会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和大楼,还在于每一个学生对其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能让每一个同学再上一次大学,他一定会比现在做的更好;如果能早一点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他就会少一些成长中的烦恼,就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只留下不该有的叹息和后悔。大学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立志,二是成才。“立志”既是尽早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成才”也既是根据理想和目标合理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有针对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呢?正在在此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才显得尤其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

由于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清晰认识,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盲目跟风,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这就造成了有的岗位很多人在竞争,有的岗位无人问津。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待业,表面上好像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已经过剩,其实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缺乏自我认知和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能顺利毕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引导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特长、能力以及不足,找准人生价值,正确对待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找到与自己主客观条件相符合的职业,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挑三拣四,要求高的职位进不去,待遇低的职位不愿去,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的现象。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在职业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就要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平台。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分析与规划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或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实践,充分发挥和挖掘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克服自身缺点,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有利于他们根据社会职业需求以及自身条件适应性学习,提高专业理论和职业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质,在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实现平衡处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需求中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无论是公立院校还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因为转专业的途径更加便利,不管是因为家人原因还是自己的美好期望,大学生都能在自己可能调整的范围内,首先调整自己的职业取向,继而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出规划。但是,在专业选择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因为对行业的了解不足和对自身的认识不足,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联系紧密的、步步促进的且具有执行力和监察力的实施步骤,他们马上就陷入到了一个新的迷茫,就像当初刚上大学面临选专业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这种迷茫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补充所需的职业“营养”,再加上家长监管的远离和学校的开放式管理,学生就会选择逃避现实,最终的结果就是离开学校后依然需要漫长的职业学习和规划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认识。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初入学校进行职业测评和规划时敷衍了事,把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仅仅等同于做心理测试,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查资料和思考,没有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从而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正确规划。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大一新生刚入学校,一方面对学校的生活还未适应,另一方面刚走过辛苦学习的高三阶段,普遍会感觉择业、就业对自己来说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其次,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基本上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也还没有体会过就业方面的压力;第三,目前,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普遍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但是这些指导往往是粗放型的、大班式的或是以作报告形式进行,这些指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学生在入高校学习之前就应该开始接受系统的生涯辅导和职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全过程。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能够更好地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要从事什么职业以及怎样为实现这样的人生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缺乏专业、有效、持续的指导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时比较肤浅、表面化,没有对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特长准确定位;有的学生则在职业选择时仅依赖于职业测评工具,或仅凭个人兴趣,或把职业规划等同于学历规划等;还有的学生即使选择了将来的职业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却不清楚,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措施也不明确。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方式的是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或报告。传授的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而每个学生对于应该怎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怎样去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行情以及在确定职业目标之后怎样去实现规则并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时缺乏全方位、个性化和一对一的辅导。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上课方式仍有待改进

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课程设置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比如邀请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传授求职技巧,这些形式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此类讲座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讲。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对于现代大学生,价值合理性的思想感情、言论和行动并非是他们现阶段生活实践的常态,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更倾向于对工具合理性的思想感情、言论和行动的接受。因为,工具合理性有时比价值合理性更切合大学生的心理实际,更能现成地直接进入他们内心深处而引发共鸣;也更直接迅速地反映他们的自身价值存在。所有大学毕业生产生职业问题的共同点在于,变幻莫测的职业社会环境与热切期望的自我独特性之间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反差,不确定性总是伴随着他们某种选择的结果。大学生的职涯规划正是为他们前瞻性地解决这一基本问题而诞生和发展的。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报告等形式给学生以足够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辅导员或班主任利用班级活动或主题班会等方式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普及到每一个同学,同时可以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感恩教育等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目标明确地度过大学阶段。

2.目前,大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来指导的。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很繁杂,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非常有限;同时,一个辅导员通常要面对200多个学生,如果要一对一辅导的话,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再者,辅导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非常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老师的意见,因为只有专业老师才了解学生所选择行业的动态和行情。笔者认为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效果的关键。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学校还应加大对辅导员培训的力度,包括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专职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职业心理辅导师师资匮乏、素质参差不齐等不足,可以壮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各学科专业教师的参与度,只有他们的参与才可以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各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并给学生提供如何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建议。

3.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授课最好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在教师的主导下,还可多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重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对接,请企业管理人员编写就业指导教材或者教学大纲,或者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授课,这样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的实际,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学生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有效机制

为了帮助当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长期有效机制,具体如下:

(一)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当今社会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教育学生具有危机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足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触和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让学生客观、冷静的评估自己,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从而制定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另一方面,要综合学生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来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把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指导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融入到思想教育中,融入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可行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职业倾向、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涯心态和优秀的人格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根据工作和生活实际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等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指导者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以参与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大学生做平等互动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能力对大学生提出一些行为要求,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兴趣和意愿来规划职业生涯。

(三)健全制度机制,确保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必须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上明晰工作机制。首先,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一入学就有个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来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做到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其次,完善保障机制。高校应设立职业发展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购置或研发软件、采购相关书籍、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再次,健全评估机制。学校应定期测评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以及生涯发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以此鉴定职业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成效。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更好的成绩。

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学生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公立中外合作商学院,2013年底已确认要展开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申请,在课程设置、教学、学生服务等各方面将更加紧密与合作方悉尼科技大学的对接,和国内外已经被AACSB认证了的院校也将开展更多的交流学习,中外文化交流将变得更加频繁直接,大学生们处在中西思想文化碰撞的前沿。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先生1997年提出的,他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处处体现,深入骨髓,没有理由。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通过个别访谈,了解悉尼工商学院学生对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归纳分析中外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彼此文化的动机、途径及认识和理解,以期探寻合作办学日益深入的环境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013年4月至5月,《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调查问卷,在学院4个年级共发放300 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80份。以下选取几组调查数据阐述本文主题。

首先,对于大学生自认为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文化,有近30%学生表示“知道一些,但不了解”,而对西方文化不了解者更多,约占调研对象的70%。问及“是否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时,30%学生表示“很感兴趣”,另62%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少数表示“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对中国传统文化于当今世界的价值有自己的判断。在“您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最大意义是什么”一题中,60%学生认为,它是“塑造当代公民性格的精神资源”,23%学生认为它“对现代生活观念具有引导价值”。为更细致了解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有排序题“您认为对中国而言,西方文化有何可供借鉴地方?”结果显示,学生最为认可的西方文化内容是“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同时认为“市场至上、效益决定一切”的观点最不值得借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机遇主要有: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文化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西方文化给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不少借鉴;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直面的挑战也显而易见,被问及“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存在哪些显著问题和挑战”时,大多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主要地位不保,中国文化安全受到挑战”;较多学生忧虑“文化建设跟不上时展要求”。大学生们尽管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但更多忧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及由此引发的文化安全问题。

问卷调查后,还组织了中外有海外交流经历的学生代表做访谈。访谈发现,留学生虽然在学院学习、活动时间不长,但对设计的课程和实践活动颇满意。总体上他们对中国文化了解较贫乏,但对中国历史、旅游名胜、饮食文化、教育思想充满了浓厚兴趣。绝大多数留学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的国际化程度感到惊讶。对于西方文化,不少留学生表示欧美人也存在较浓厚的信仰危机和人生空虚感,认为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和文明充满了神秘感与吸引力。

根据调研与访谈反映的情况,结合大学生工作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兹认为,置身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我们要找准方向,提高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树立文化自信。伴随AACSB认证体系与悉尼工商学院师生的亲密接触,西方的思想文化、教育机构和教育理念更近一步引入,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而言,确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加强和注重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提高大学生文化认知水平与层次,拓宽文化教育途径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更应通过文化熏陶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对于中外文化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客观清晰的判断,内化为个人健全人格和独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全方位成才。

大学生主要在初、高中通过语文、历史课堂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但认知还很不够,许多并不理解其中内涵,更无从将理解付诸行动。所以,大学里应多开设人文素养课堂、讲座,除了类课程,还应开设其他哲学、人文学科课堂,也许不能教化所有人,至少以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引导思考,关心国家和自身的问题。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丰富的文化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汲取知识养分的平台。悉尼工商学院平时的课程与课外实践更偏重于应用,文化教育课程、人文素养类课堂与讲座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文化教育还要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合。在大学生礼仪素养,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个人道德修养教育中自然融入中国文化的积极、优秀因素,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新媒体平台中有意识融入文化元素,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文化视野。在大学生参加国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总结,思考个人经历中体验到的文化差异及对此的认知,而不是让学生只把目标停留在上完课、练好外语、修够学分层面。学院开展过一些游学和海外实习主题交流会,但多局限于学分经验与海外生活提示,深度与广度略显不足。非常有必要加强文化元素分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交流等,交流国际活动见闻和文化感受,启发更多学生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进行思考。大学生个人层面,应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要努力拓宽文化历史视野,还要与时俱进,提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能力。

二、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

开放是从大学内部发出的一种自发、理性、真诚的诉求。学院务必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培养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的大学文化品格。大学生既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途径,积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也要怀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理念积极吸收世界他国文化中的精髓。高校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国际交流,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专题讨论、网络交流、新媒体互动等方式对大学生展开积极引导。大学生自组织蓬勃发展,积极弘扬社团文化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文化自信能起极大的促进作用。悉尼工商学院的学生社团文化缤纷出彩,辩论协会、商贸协会、创行社等学术型、文化型社团在上海大学都有较高知名度。学生们经过社团活动和其他实践型、公益志愿者活动等历练,竞争、协作、包容、开放等意识将不断激发与内化。

培养、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育其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当今以文化为重要内核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明暗交错,唯西方为尊的思想有可能出现步步惊心的情况。为此,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工作教师,都不能放松对大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培育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

2012年秋,悉尼工商学院在党委书记李双的带领下启动了文化建设工作,成立了文化建设工作组,征集“悉商文化故事”,倡议悉商人从学习和工作经历中寻找悉商文化精神。20周年院庆时,几十篇人、物、事的悉商文化小故事在前期网站的基础上,编定印制成册,较好地宣传了悉商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与昂扬的风貌,有力激发了学院师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培育并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承担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

调研分析数据表明,需要把握机遇,使大学生认识到“我不仅仅为自己代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每一个中国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中外合作办学力度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使外国留学生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或通过文化类双语课程加强中国大学生用英语等外语流畅表达和解说中国文化内涵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中外学生在课余活动、社会实践中的交流,使他们在实际的接触中了解到不同层面文化的共性与不同。对于中国大学生,除了必须加强其外事教育和涉外礼仪教育外,更应充分关注其参与国际交流后对本国文化态度和兴趣的变化。从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不少中国学生在与外国学生交流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本国文化知之甚少,或者发现本国文化原来存在如此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我们应及时把握契机引导大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培育其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和主体意识。

总之,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办学的规模与形式会越发丰富多彩,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对此持续关注,并不断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