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堂常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堂常规无需强求一律,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如“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这一条,我校只作如下要求:上课须穿适合运动的鞋,布鞋、软胶鞋也可以。常规条文应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其内容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要求。因此,拟订好体育课堂常规,提交校领导研究、批准后,就应该成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共同准则,且不宜经常变动,必须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二、常规的公布与实施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新入学的学生安排专门的体育常规教育课,让新生了解常规的内容,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在校的老生,则要先总结他们上学期执行常规的情况,然后指出不足,并提出新要求,希望学生在新的学期里保持原来遵守常规的行为,改变不遵守常规或违规的行为。教师在口头上强调体育常规内容的同时,将常规打印出来,发放到各班级进行张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常规内容的了解,增强他们遵守常规的自觉性。
三、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落实工作
1.教师以身作则。一个常规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常规是贴在墙上的、抽象的内容,而教师却是一个具体的、时时影响他们行为的范例。可以说,教师就是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制度。因此,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规定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指定地点上课,教师不管严寒酷暑,都要提前到操场等待学生的到来。如果教师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处处以身作则,对提高自身的威信、更好地落实常规会积极的作用。
2.学生间互相监督。在我所任教的班级,有关体育课上服装方面的规定是不需要我多费心的。如有的同学穿了皮鞋,上课前其他同学或体委就会提醒他去跟别班的学生换一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提前跑过来报告:“老师,某某今天穿皮鞋上体育课。”学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全靠他们平时对常规的了解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间更自觉、更好地执行常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
3、安排练习时有趣。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3、安排练习时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2、学生练习的方法
一、队列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要达到有序有效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学会快速、安静地列队,明确老师发出的指令,因此列队课是基础。对于如何调控列队课堂常规,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四路纵队“找同桌”
一年级的学生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很模糊,活动的随意性很强,快速集合整队的能力还未建立,排队时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位置,争先恐后、大声嚷嚷,容易乱成一团。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按座位排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
按座位排队即座位与站队的位置一致。教室里的位置就有四组,刚好一组组成一队,从前往后排,位置靠近过道的学生排在坐在里面的学生的前面,前后的同学就是自己的同桌或是前后桌,一队依次站好,四路纵队很快就能排好,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效果也非常好。
2.集合解散“记记牢”
集合:围绕“快快来排队”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小组排队四路纵队四列横队的方法。由易到难:小组的排队没有顺序要求,只需要记住自己在哪个小组;然后加强要求,记住自己前后的同学,并认清自己在小组的位置,排成四路纵队;最后加大难度,先排成四列横队,记牢自己在第几排,再记清左右的同学,解散后,听到老师吹响集合哨,四位排头同学根据老师的集合手势迅速依次站到教师的左手处前方,其他学生根据排头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四列横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好队完成集合。
解散:听到教师发出“解散”口令后,迅速一齐击掌“嗒,嗒,嗒嗒嗒”,再迅速离开原位。一开始练习时,学生击掌时机不一致,导致不整齐,可先让学生喊出声音配上手的动作,熟悉节奏后,在心里默喊。
3.巧用哨声“嘟嘟嘟”
哨子可以丰富教学语言,代替老师的口令。在体育课上,清脆有力的哨声有较强的号召力,可以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哨声的运用也不同。
例如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哨声的运用:“嘟嘟-!”短音转长音,召集所有的学生到老师面前迅速集合;“嘟-嘟-嘟!”原地踏步中,哨声从高到低再转高,代替口令“1-2-1”;“嘟-嘟!”哨声从长音转短音,表示原地踏步的结束-立定。在课堂教学中哨声的运用:“嘟-!”一声长音,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嘟嘟!”教师平缓短促地吹两声哨声,提醒引起学生注意,暂停所有的动作,保持安静。哨声可以有效地规范课堂纪律,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哨子的运用不宜太多种,部分学生会记混乱;同样哨子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会导致学生对哨子声音失去敏感度,要恰当地使用哨子。
4.持之以恒“练练练”
在体育课堂教?W中,准备活动、队伍的调动以及各种教学内容的变换都需要运用到队列队形,可以说队列队形是体育课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队列队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形成的。但是练习的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意志薄弱又好动,容易散漫和懈怠。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步入课堂常规,教师要坚持每节课都要规范队列队形,抓好每一次训练的机会,不要单单在体育课上抓,更要在大课间做操等机会中抓。只有这样天天抓,时时抓,处处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常规。
二、教学课堂常规
在排好队列的基础上,体育课堂进一步强调各种教育常规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方面我的想法如下。
1.丰富教学口令
体育课的教学口令很多,但大部分让人感觉很严肃,没有趣味性。为了吸引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把口令设计得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缓解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致。
如集合排队时,教师喊:“哪组最快最整齐”,学生一边迅速排队一边回应:“我组最快最整齐”,再表扬排队静齐快的小组,极大地提高了集合整队的效率;或练习原地踏步时,枯燥地喊“1-2-1”和“左-右-左”,学生很容易走得垂头丧气毫无精神,这时候生动的口令就非常需要了,教师喊:“抬头挺胸”,学生回应:“1-2-1”,教师喊:“双手握拳”“双手摆臂”“小脚抬高”,学生回应:“1-2-1”,就在教师口令提示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原地踏步的要求;还可以在慢跑中加入口令,先教导学生学会在教师喊“1-2-3-4”之后大声地喊出“123-4”,再指定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在慢跑过程喊出口令“1-2-3-4”,其余学生喊“123-4”,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慢跑过程中的精气神。
2.创设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如果长时间地做重复一样的动作,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就容易产生疲劳,训练情绪低落,纪律也容易涣散。想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兴致地进行学习、锻炼,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在情境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情境,垫子是荷叶,学生模仿小青蛙轻轻地跳在垫子上。学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情绪非常高涨,在玩中学、学中玩,无意中更好地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消除了单一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3.创设表现舞台
每个学生都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表现欲。在体育课堂上更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通过创设表现舞台可以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1)培养骨干
设置大小组长,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当中来。四个小组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大组长和一位小组长同时管理这个小组。大组长由优秀并有管理能力的学生长期担任;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每节课轮换,这样学生们个个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并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大组长和小组长相互合作的方式,不仅保证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又能把部分自控能力不够好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在相互学习、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养成听从教师指挥的课堂习惯。
(2)设置领操员
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可以挑选三到四名平时表现好、广播操也做得比较标准的学生当领操员。领操员可以每节课都不同,不断地轮换,谁表现好、学习得最认真,谁就可以当下一节课的领操员。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当领操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广播操的积极性,也很好地督促学生自觉地在课后练习广播操。
(3)学生示范
每节课学习体育技能时,请技能练得好的学生来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这是对示范学生认真学习的表扬以及肯定,增加其信心,更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看到自己的同学给大家做示范并完成得很好,会增强其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在好奇心和不服输心理地驱动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大大地激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体育技能并相互赶超。
(4)给潜能生布置任务
潜能生或许在体育技能方面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可以让潜能生负责器械的拿放以及场地的布置,做教师的小助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体育潜能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本身的意义。
三、安全课堂常规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差,而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体育课堂难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在体育课上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做到两全其美,这给每个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就此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可以进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可以进行的,以及这些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例如不能随身携带尖锐物品,会戳伤自己或同学;在操场上慢跑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不能串跑道,更不能推拉同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剧烈运动后要及时原地踏步调整呼吸,而运动结束立即就停下来休息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症状。通过课堂常规的训练,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课前?J真备课
课前,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做一个安全状况分析,尽可能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教师在课前要先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同时,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适,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以避免扭伤关节;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要酌情安排运动量。再者,在同一个场地不能同时安排几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踢球、打篮球,这样项目互相干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3.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后,要充分做好放松工作,让学生在紧张的练习中尽快解除疲劳,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活动要针对课的基本内容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安静情绪、松弛身体、达到身静心静的目的。
一、做好课前准备,规范体育队列
首先,鉴于小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差,体育教师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且指导学生仔细看课程表,弄清每周有几节体育课时及具体时间,要求学生着宽松的衣服和运动鞋,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以规范队列作为体育课堂的重要开端,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难题,尤其体现在对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完成队列常规训练,以使学生保持统一的集合站队。
以苏教版二年级体育教学为例,某教师先讲述了自己在军训期间紧急集合中的趣事,旨在告诉小学生在列队时应做到静、齐、快;然后,该教师组织了“抓手指”的小游戏,指导学生先将手放平,使自己的食指最尖端顶着手掌的中心位置,当听到体育教师的指令后立即抓手指。教师亲自示范具体步骤,帮助小学生准确把握游戏规则;随后,该教师让选定的体育委员检查全班学生的着装,以四列横队为基础队形,准确报告人数,并喊出“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常规口令,重点观察学生是否抬头挺胸、腿是否伸直,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确保体育队列整齐一致;最后,体育教师应注重各项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在列横队或纵队过程中,须强调排头的重要作用,要求各排其他学生找好间距,向排头的学生看齐。
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教师可根据各排人数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各组反复练习诸多项目,后对各组整队情况进行评比,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增加彼此的熟悉度。
二、强化听课能力,鼓励超越自我
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多设于室外,此为“大教室”或“大课堂”,通常供几个班级共同使用。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整个体育课堂变成自由活动课,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尤其是阴雨天气,不适合室外活动,室内体育课堂则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应狠抓体育课堂的常规教学,强化自身听课能力,以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教师在狠抓课堂纪律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平时成绩,亲自示范具有针对性的动作,使抽象的动作口令更加直观,鼓励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
某教师在苏教版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基于学生在上节体育课中跳、跑、体操及投掷情况,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畅谈自身锻炼情况,认清各项锻炼对身体的重要作用。课前,体育教师须执行课堂常规,检查班级情况,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提出“大家认为跳、跑、体操及投掷有哪些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图表内容,认真思考该问题后举手作答;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设计填空题及判断题,并示范乒乓球的具体操作动作,指导学生跟随口令完成左推右攻、正手攻球、推挡、并步练习等动作,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锻炼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引入一系列课堂游戏,譬如“支援前线”、“迎面接力”等,可有效调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体育课堂,且强化了学生的跳跃及奔跑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体育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团结协作,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养成10秒习惯,构建高效课堂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缓慢渗透“10秒教学法”,让学生在听到口令后10秒钟之内做出反应,以免学生精力涣散,使其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0秒习惯即为一个潜在的体育教学目标,譬如学生须在体育课,上课铃声响起后,10秒钟内迅速列队,确保各队列整齐划一;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协作时,应在10秒内完成,严令禁止四处乱窜,长时间无法进入活动状态的不良行为;当体育教师喊出“集合”的口令时,学生应迅速集中并安静下来;在体育课结束前,教师应将学生集中起来,空出10秒时间对全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予以表扬,以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
需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应做好榜样,保证提前5min到达上课地点,给全班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体育课堂中一些懈怠的行为予以提醒且帮助其改正,监督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