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蜀道难的作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创设情境,歌咏成诵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诸如李白的《蜀道难》等古典诗词是高度凝练、字字玑珠、便于人们口传心授、朗朗上口的纯粹的语言艺术。因为相比于戏剧、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它既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富有张力的人物形象,也没有严格的“三一律”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更缺少对场景的铺写或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等,它所具备的仅仅是高度凝练和高度概括的语言、优美的节奏韵律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而这种语言文字中的美学韵味,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咏诵读才能感知与体会。此外,古典诗词从来到人间的第一天起就与音乐成为一对难舍难分的孪生姐妹,因而它所具有的独特的铿锵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优雅的韵律等美学特质,学生也只有通过用心吟诵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所以,在李白的《蜀道难》等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的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艺术风格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诵读、涵泳之兴趣,以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品鉴其美学特质。
讲解李白《蜀道难》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文化大百科・蜀道难》,当学生美美地享受了精美的视听觉盛宴后,急于走进文本的心情溢于言表。随之,再为学生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的配乐朗诵,这样在音视频的导引下,学生不约而同抑扬顿挫地高声诵读起了《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二、品鉴意境,领略风光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电教设备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设施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符号等于一体,能够将无声、静止、抽象的古典诗词文本有声化、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在视频的声、光、色、图像等元素的综合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将他们带入亦真亦幻、精彩纷呈的古典诗词文本中,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中难以处理的诸如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极为深远广阔、形象极为生动、时空跨度极大、情感跳跃极大等难题。所以,语文教师该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将古典诗词的美学特质全方位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诗中精心描绘的诸多画面亦真亦幻、此隐彼现,山之高峻、水之湍急、河山之相互映衬、林木之荒芜沉寂、悬崖峭壁之险要等均有摄人心魄之势,全诗所描绘的山川景色气象宏伟、境界阔大、意境深远,沈德潜评价其语言“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然而,《蜀道难》上述的众多美学意象和美丽画面,如果仅借古典诗词传统教学中的简介作者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掌握理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借用的典故、诗人的情感意向等方法显然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得到的。所以,在李白的《蜀道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本中描述的画面精心制作成PPT课件,并将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据李白的《蜀道难》创作的交响乐《蜀道难》做为背景音乐。在学生用心体会诗中诸多审美意象所构成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深邃意境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获得借描述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而带来回肠荡气之感,同时,也会被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所深深感染。
三、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意境含蓄美、语言凝练美、意蕴深邃美、情感丰富美、时空跨度大等美学特质。在诸如李白的《蜀道难》等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只用几个字来表现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幻化无穷的自然景观、辽阔深远的意境等,一首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犹如一幅用寥寥几笔勾勒而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山水写意画,其间留有的大量“空白”给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与联想空间。古典诗词中这一具有含蓄蕴藉韵味的美学特点,显然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带来了诸多不便。因为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尚欠丰富,对于诸如李白《蜀道难》等古典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作者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意蕴等有时还无法准确、深刻地理解和体味,而古典诗词具有的无穷意蕴本身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至上境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古典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进行再度创作,就可以顺利解决古典诗词因具有上述美学特质而给学生的阅读、品鉴等带来的诸多不便。
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教学,可以在引导学生诵读体味诗歌的韵律美,理解品鉴诗歌的丰富意蕴,细品深究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丰富情感等美学意蕴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挥动生花之妙笔或者挥洒灵动之画笔在文本中选择自己觉得最能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最有再度创作价值之处进行补写或者描绘,以期在此过程中既加深学生对文本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的感知、理解、鉴赏等,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随后,大家一个个从书堆里探出头来,用“四只眼”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他扫视全场,把书放在讲台上,然后发话了。
“你们语文老师有事外出,我来代课。”他略作停顿,“今天,我们学白的诗――《蜀道难》。”
下面传来一阵阵议论声:“好像在某本杂志上看见过这位老师的光辉形象。”“不管谁上,古诗课,都没劲!”“还是去会会周公吧……”
他在黑板上写下“蜀道难”三个字,字写得很大,很有劲,跟他说话的声音一样厚实沉稳,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睡意跑了三分之一。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5页,大家先来读一下。”
“噫――吁―― ,危乎高哉……”拖泥带水,有气无力,好像都是饿着肚子来上学的。读到“飞湍瀑流争喧……”时全班六十余人,居然“凝绝不通声暂歇”,卡壳了!原来“”是个生僻字,大家预习得不仔细,哪会读啊!
“在正式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先‘知人’,了解一下李白。李白,我们是很熟悉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我们有同学就会背诵他的《静夜思》了。大家知道,唐朝是诗的时代,诗人是很吃香的,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走到哪里都可能受到热烈欢迎。他的崇拜者,也可能像现在的追星族见了小沈阳大喊‘阳仔,我爱你’一样,见了李白就大喊:‘白哥,我想你!’‘白哥,再来一首!’”
“哈哈哈……”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有的还伏到桌子上揉着肚子……老师这简短而难得的段子让我们的睡意荡然无存。
他却板着面孔,没有丝毫绽放的神态。等大家笑完,他便拉亮嗓门。
“‘噫吁’,这是一个惊叹词,相当于现在新新人类使用的前卫词语‘哇噻’……”
又笑倒了一大片,我摸摸自己的嘴巴,感觉有点疼,平时锻炼得太少了。
几分钟工夫,同学们对这首诗来了兴趣,个个竖起耳朵,握住笔杆,专心致志起来。过去一天到晚都趴在“城墙”(书堆)下面的瞌睡虫也大眼圆睁,饶有兴趣地点头,摇头。
这老师能耐不小,读诗的声音,洪亮而且有磁性,很有味道,高亢低回,抑扬顿挫,我们一个个都跟着在底下轻轻地念,静静地回味,默默地想象……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走出教室,我意犹未尽,感觉这节课太短,好像没有45分钟,便又摇头晃脑起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哇噻!我居然背出了一大半。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他们都说这节课太有趣了,效率挺高的,课后再花点工夫,这首诗就能默写出来了。
蜀道难,李白仕途难,语文课不打瞌睡难。而如今,老李的这首诗在我们班早已是“大道如青天,个个背得出”了。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现代文阅读
“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中国古代史学家范晔的一句话为我们讲述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在如今这个社会中,终身教育已经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同时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一个人一辈子都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新课改中的高中现代文阅读不仅是一个提高学生阅读知识储备量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不断更新学生审美观念的过程。
一、当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1 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
现代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多年的现代文教育,但是他们本身的知识存储并不能够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那份韵味、那份灵气。现在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并不关注现代文谋篇布局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遣词造句的灵气,以及人文内蕴等,而是把把完整的情节简单地“肢解”,把其分为若干零散部分,并把一些抽象符号和琐碎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地模糊掉已经感知到的完整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最终学生学到的却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现代文的兴趣吗?
2 现代文阅读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
如今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也由板书教学逐渐向多媒体教学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此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思维体系中,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还是值得鼓励的教学手段。但我们的教师却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标准,一种时尚来运用。尤其是对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及有效的课堂互动来进行教学。
二、提高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创设阅读教学情景,激发现代文阅读兴趣
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以此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蜀道难》时,如果学生没有亲自见过蜀道的险、奇,又如何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蜀道难呢?最多只能是在心里想:“蜀道难啊。”但是如何个难法。他们却又说不出口?因此,教师可以找一些蜀道天险的视频或者图片给学生们看,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蜀道难。
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那种“故都的秋味”?如何去体会作者的沉静、寡淡的心境?这时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秋的图片,特别是具有特色的北京的秋的图片。以此来体会作者的那种深切的眷念之意。
2 创新现代文阅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同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习惯的培养。对于现代文的阅读。如果没有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那么想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妻吟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基于精心选择之上,其目的应是增加学生在课文中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数量。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去指导学生长期去收集课内外的词汇,以及注重对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勤摘抄习惯的培养。优秀文字段落的摘抄是现代文阅读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那么不仅能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效率。
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在亲身经历和目睹这样的诗歌教学现状之后,我结合近几年对诗歌教学方法的摸索尝试,积累了一些粗浅的体会,现提出“吟诵,体验,研习,改创”诗歌教学模式,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1.吟诵。吟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策略。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的音乐美就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
在吟诵诗歌时,我要求学生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小声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句读;这是学习诗歌的最起码的一点,先解决语言上的障碍,使学生能够识字。第二步,大声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和音韵,注意停顿和语气;教师可从声音的轻重,语调的缓急,停顿的长短等方面指导学生,这能使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第三步,吟诵诗歌。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诗歌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对诗歌的感情也有了一定的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来吟诵诗歌,这可以使学生自由自主地理解把握诗歌。我在教学《氓》《蜀道难》《登高》时,让学生先吟诵诗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诗歌教学无论是诗歌内容还是思想情感,我们都是愿意把现成的教参的答案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一直使学生处于接受的被动位置。学生的不参与直接导致了诗歌教学的失败。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对所学的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诗歌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作者的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诗歌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体验是吟诵的升华,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体验诗歌时,一定要注意找准切入点。在教授《蜀道难》时,我让学生从找出诗中相互照应的句子以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且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之危;在教授《登高》时,我让学生找准表示作者情感的词“悲”入手,体验诗人的悲伤情怀。
3.研习。诗歌的研习主要是学生在体验把握作者的感情之后,对诗歌进行的有效解读,包括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赏析,语言的品评以及技巧手法的赏析。诗歌的研习应注意整体解读与特色解读相结合。诗歌的整体解读有时需要联系时代背景,有时需要知人论世,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内容印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根据相关内容解读诗歌。
诗歌的特色解读一般是对本诗区别于其他诗歌的地方,或者是同一诗中本句区别于其他诗句的地方进行的有效解读。比如,《琵琶行》区别于其他诗歌的地方在于诗中对音乐部分的描写,那么我们就要重点赏析这一部分诗句,看诗人如何描写音乐。这就涉及到语言、手法、情感等内容。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蕴涵着丰富的意蕴情感,就很值得揣摩推敲,我们就要对其进行重点研读。
诗歌的研习在组织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为主,以教师的辅导为辅,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读、品、研中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4.改创。诗歌学完后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感觉意犹未尽而“蠢蠢欲动”,提笔赋诗。当然我们不主张我们的学生全部会写诗作赋,但适当进行诗歌改创对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有着积极的意义。
史建筑老师在诗歌教学时,常常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改创。他称之为“文本变奏”。他的学生将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改创为一首词《钗头凤》:“高堂口,明镜头,容颜永驻何时有?世事恶,人情薄,白发满眼,肝肠满愁。叹!叹!叹!朝青丝,暮白首,无奈饮尽杯中酒。韶光流,志难酬,吾欲从头,天时不留。过!过!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让学生用诗歌进行过改创,不过学生更喜欢用散文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改创。在学了《琵琶行》之后,学生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改写为:“傍晚,浔阳江头。漫山荻花随风起舞,吹散的白花斜躺在红枫叶中,红色中点缀的白那么醒目,那样凄凉。远处山无生机,近处江水悠悠。我的心情犹如这江,这山。”虽不是上乘佳作,但常练定会有更大收获。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也是时代造就的一位伟人。其诗大多数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善于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主题想象丰富,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往往以豪迈旷达的襟怀、奔腾澎湃的感情、傲视人生的个性、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其诗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不拘以往格局,摒弃消极婉约的手法,以强烈抒情,善于夸张的艺术特色,为中国古代浪漫诗歌立下典范,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尤其在山水诗方面独树一帜,颇值得研究。
一、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充分地表现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诗歌的想象,奇特惊人,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他那种洒脱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象的。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诗歌大胆运用恰当的艺术夸张,给诗歌带来神奇的魅力。李白的夸张手法是很富有创造性的,对于事物的美好和丑恶具有爱憎分明的态度,非夸张就很难表现他那巨大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夸张都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使人觉得非如此不可。如《蜀道难》,他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来形容蜀道的险峻。
二、形式自由,题材广阔,浪漫主义范围比较广泛
李白诗歌突破了形式的束缚,自由活跃,摒弃了建安以来柔靡婉约消极的风格,使其诗风更为雄浑,积极向上,情感更加真挚。如七言乐府《蜀道难》全诗气势盘郁,声调铿锵,一气呵成,句法从三字句、四字句直到七字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同时,作者善于以奇特想象,奇幻无穷的笔锋,勾画出奇特景象,渲染浓烈气氛,又能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例如:作者要抒发对世路艰难的感叹时用“行路难、行路难!”三字句咏叹调;要表现紧张气势的气氛及奇特景象时,用“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样的4字句表示紧张的节奏;要表现绵长的秋思时,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样的11字句,连续不断。使其感情更加悠然绵长,令人回味无穷,充分表现了诗人杰出的才能。
三、语言自由流畅,清新自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李白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他在诗歌中论诗时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说“雕虫丧天真”,都是这主张的说明。他反对浮华雕琢的作创风格。在《白话文学史》中着重评价李白的特别长处其中之一:他是有意用“清新”来救“倚丽”之弊的,所以他大胆地运用民间的语言,容纳民歌的风格,很少雕饰,亲近自然。李白不仅批判地继承了汉魏以来优秀诗人的语言技巧,同时,他又是继屈原之后能认真而多方面地向民间诗歌努力学习的伟大诗人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他在这种继承和学习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诗歌语言上的卓越成就,从而形成他生动、明净、华美自然的语言风格。
李白在摒弃六朝时期华靡诗风的同时,积极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和庾信等人的语言艺术。杜甫赞美他的作品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曾经称赞或引用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山水含清辉”以及谢朓的“澄江静如练”、“朔风吹飞雨”这些清新、自然而富有创造性的名字,说明他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的确受了二谢的影响。由于他在吸取民歌语言艺术的同时,又批判地继承了诗人特有的优良的艺术传统,所以他的语言,在生动、自然之外,又具有明净、华美的特点,加上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豪迈奔放的热情,使他的语言具有如前人所说的“豪华”和“豪放”的特色,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国李白研究会 马鞍山李白研究所 合编《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林家英《李白研究》。
[4]游国恩 王起 等《中国文学史》.1963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