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试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m4・m4=m8 B. m5・m5=2m25
C. m3・m3=m9 D. y6・y6=2y12
2. 实验表明,人体内某种细胞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作球,它的直径约为0.000 001 56 m,则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
A. 15.6×10-5 m B. 0.156×10-7 m
C. 1.56×10-6 m D. 1.56×10-7 m
3. 在等式a3・a2・( )=a11中,括号里面的代数式是( ).
A. a7 B. a8 C. a6 D. a3
4. 在下列括号中应填入a4的是( ).
A. a12=( )2 B. a12=( )3 C. a12=( )4 D. a12=( )6
5. (-an)2n的结果是( ).
A. -a3n B. a3n C. -a2n2 D. a2n2
6. 若am=2,an=3则am+n等于( ).
A. 5 B. 6 C. 8 D. 9
7. 若(xmyn)3=x9y15,则m、n的值分别为( ).
A. 9,5 B. 3,5 C. 5,3 D. 6,12
8. -xn与(-x)n的正确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当n为奇数时它们互为相反数,当n为偶数时相等
D. 当n为奇数时相等,当n为偶数时互为相反数
9. 如果a=-(-2010)0,b=(-0.1)-1,c=
--2,那么a,b,c三数的大小为( ).
A. c>a>b B. c>b>a C. a>c>b D. a>b>c
10. 8a・2b等于( ).
A. 16ab B. 16a+b C. 10a+b D. 23a+b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1. 计算:
(1) (x2y)3=______;(2) (a2)4・(-a)3=______;(3) (-a)4÷(-a)=______.
12. 填上适当的指数:
(1) a4・a( )=a5; (2) a5÷a( )=a4; (3) (a4)( )=a8.
13. 填上适当的代数式:
(1) x3・x4・( )=x8; (2) a12÷( )=a6.
14. 计算:
(1) xn+2÷x2=______. (2) (-ab)4÷ab4=______.
15. 用小数表示3.14×10-4=______.
16. 计算:(-π)0+2-2的结果是______.
17. 若a・a3・am=a8,则m=______.
18. 若a-b=3,则[(a-b)2]3・[(b-a)3]2=_______.(用幂的形式表示)
19. 计算:-82013×(-0.125)2014=______.
20. 已知am=3,an=9,则a3m-n=______.
三、 用心解答(共38分)
21. (本题16分)计算:
(1) (a2)3・(a2)4÷(-a2)5; (2) (-2a2b3)4+(-a)8・(2b4)3;
(3) 30-2-3+(-3)2-
-1; (4) (b-a)(b-a)3(a-b)5.
22. (本题10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 (-9)3×
-3×
3; (2) -0.2514×230.
23. (本题6分)已知272=a6=9b,求2a2+2ab的值.
24. (本题6分)三峡一期工程结束后的当年发电量为5.5×109度,某市有10万户居民,若平均每户每年用电2.75×103度,那么三峡工程该年所发的电能可供该市居民使用多少年?
参考答案
1. A 2. C 3. C 4. B 5. D 6. B 7. B 8. D 9. A 10. D
11. (1) x6y3 (2) -a11 (3) -a3 12. (1) 1 (2) 1 (3) 2
13. (1) x (2) a6 14. (1) xn (2) a3 15. 0.000 314 16.
17. 4 18. 312 19. -0.125 20. 3
21. (1) 解:原式=a6・a8÷(-a10)=a14÷(-a10)=-a4;(2) 解:原式=16a8b12+a8・8b12=24a8b12;
(3) 解:原式=1-+9-4=5;(4) 解:原式=(a-b)(a-b)3(a-b)5=(a-b)9.
22. (1) 解:原式=(-9)×
-
×3=23=8;
(2)解:原式=-
14×415=-4.
23. 解:由272=a6,得36=a6,a=3;由272=9b,得36=32b,2b=6,b=3. 所以2a2+2ab=2×32+2×3×3=3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大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点,大学教师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办法。实现计算机基础传统笔试到无纸化考试的转换,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相关改革。
1.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现状分析
目前普通高校计算机考核方式大部分采用的是笔试与机试结合,因此,每次出题试,老师总是在出考题上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充分考虑题目能否考查课程知识点,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考虑与以往试卷相似度,考虑能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选好试题后,后续还要进行排版等制卷工作,考试完成后,还要进行评分、统计,这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
而且即使是这一门课程,因为计算机应用知识(软件)的会更新,教学任务也会发生改变,这样又要重新出题。
传统笔试考试不足之处:(1)传统考试需要制作纸质的试卷,从而需要进行排版、印刷,纸张需求量大。(2)由于传统考试的试卷通常只有一、二套,学生试卷相同概率大,作弊行为多。
(3)试题是由人工设置的,在公平性上难以达到高标准,不能高效地展现学生的优势,不便于教师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
2.无纸化计算机课程课程考试系统的优势
无纸化计算机课程课程考试系统可以避免出题时主观性太强,而且不再是追求片面的理论,有效地将命题老师的工作量降低,同时使考试内容更公平和客观,从而大大提高考试质量。无纸化课程考试的优点如下:
(1)安全性、保密性强。相对于传统考试,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题目采用的是题库抽题,考试前无任何试卷,所有试卷都是考试开始时由计算机考试系统随机生成,而且每一位考生的试卷都不相同,安全性高,保密性强。
(2)客观性较强。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抽卷方式通常是B/S模式、C/S模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试卷抽取题面广,试卷的覆盖面大,同时又可生成多套试卷,这样可以全面地反映考生的实力,更客观地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3)迅速快捷。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评分系统是自动进行的,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无纸化考试具有更准确和迅速的优点,无人为因素,从而使得整个考试评分过程更公平和公正。
3.无纸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研究
(1)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指导思想。无纸化考试系统是实现自动组卷、自动阅卷、具有考试系统管理功能的考试系统,并且这种考试系统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不同需求,管理不同类型试卷的题目编制、审阅试卷、评分等。
(2)无纸化考试系统试题库的建设。在这个环节中有很多基本要素,像题型的多样化,内容的全面化,题量的海量化等,这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才可以得到全面考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特点是覆盖面广,涉及的内容很多,这是建题库所要考虑的。
(3)计算机组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无纸化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时,随机产生学生的试卷,因此每一位学生的考试试卷都不会相同,这增加了系统软件开发的难度,出题时老师要为试题设置难度系数,每套试卷的难易要相当,才不失对学生的公平性、公正性。
(4)考试试题答案的多样性。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中,绝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客观固定的,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像一题多解的情况,例如cpu与中央处理器应视为同一内容,因此,在设计计算机自动阅卷程序时应充分考虑到此类问题,这个考试系统能非常方便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计算机基础无纸化考试系统设计目标
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建立一套功能上设置齐全、管理上灵活规范、运行上稳定、操作上简单方便、界面非常友好的考试系统。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安全性高。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考试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一件事情,因此整个系统需要有非常强的安全保证机制,不但要保证考试系统中考试数据的完整性、认证性、机密性,还要保证整个考试系统是可控的。
(2)实用性好。系统要同时支持局域网或互联网中使用,同一试题在考试当中准许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即分配相同的试卷,从考试文件中导入考试试题,而且可以在校园局域网中使用,从而加快考试试题的考试操作。将试题按照需要生成相应的文件,便于考试系统进行修改、保存,或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数据完整性高。考试系统能实现对试题的录入、试题的编辑、试卷的生成、网络在线考试、登记成绩和试卷分析等功能。
(4)界面友好、易用。需要采用目前较普遍的简易操作方法,系统界面力求友好,更具有易用性,系统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5.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实现流程
(1)建设标准的考试环境。包括组建局域网、连接互联网及安装相应考试系统。
(2)组建考试题库、导入学生相关信息。包括教师出题组建考试题库,导入学生信息到学生信息库。
(3)组织考试。考生均凭自己的学号登录到课程考试系统当中,并且要求学生输入验证信息;在系统随机生成试题后,然后系统自动开始进行考试倒计时。
(4)考试交卷。在学生答题交卷结束时或时间结束时,考试系统会进行相应交卷处理,从而有效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5)答题提交。学生交卷后,学生考试试题会自动提交到考试服务器。
(6)阅卷评分。考试系统最后完成对考试试卷的阅卷功能。
随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无纸化考试优点与效率越来越明显,这将加速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发展。因此,不断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无纸化考试,是大势所趋,只有加快研究并实施无纸化课程考试,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衡量广大学生的计算机学识水平。
关键词:教学案例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79-02
Abstract:Aiming at the existing computer basic curriculum in our university, we practiced for the integration refor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We propos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case oriented teaching, practic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Students study in the multimedia network classroom from the classroom . Teacher use case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acti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automatic test paper.It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Teaching cas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先导课程,是该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1]。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改革的背景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各种原因,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往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理论都在教室,以投影加黑板方式上课,而实践在机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但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教学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学生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2]。考试方式也是采用卷面考试,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试成绩往往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近年来,计算机基础课程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即设计典型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钻研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力和思考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4]。基于对高校现状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从2014年下半年起,学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以案例为导向,讲授、实践”一体化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即有机整合课堂内讲授、课堂外实践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层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成多方面的理论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切实促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2 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和教学效果
2.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
从2014年起,大学计算机基础上课全部在机房上课,机房里每台机器都安装了多媒体控制软件。学生可以接收观看教师的每个操作步骤,学生也可以演示,也可以立即操作实践,便于互动。不再是单纯地在教室上课,以教师为中心,黑板加投影,而是以学生以中心,以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为中心,学生边上课,边实验,边操作,可以马上提交操作结果给教师,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上睡觉的没有了,玩手机的没有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改革考试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升
以往计算机公共课考核,都是采用卷面考试,卷面考试要求老师打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复杂而容易出错的过程,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对于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操作过程,调试过程,不能在传统的卷面考试体现出来。因此,教师专门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软件,计算机公共课全部采用机考。这样,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我们强调学生要会操作,要会用计算机。采用机考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他们都反映这样更能体现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不是在考前突击背下知识点,更注重实际能力。而且,正因为采用机考,很多学生课余也会到机房练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上升。采用机考模式,教师也欢迎,教师做了计算机考试题库,计算机从已建立的题库中调题组卷,考生一人一机一卷,根据显示的题目用键盘或鼠标输入答案,考试结束后,计算机自动阅卷、评分等。考试内容丰富,提高了考试质量。减轻了教师考试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考试的公平性和严密性更有保障。
2.3 抓好课堂内外,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好的教学案例的应用,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计算机基础是一种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课内,充分利用在机房上课的优势,以案例为导向,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外,课程组教师专门开发了学习训练平台,鼓励学生课外到机房学习实践。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成绩显著提高。表1是近2年的平均成绩统计。
3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以应用和操作为主的一门课程,通过一年多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虽然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组委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郑勇明,彭凤梅,张叶.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0-8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专转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1-0052-03
Discussion on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from the aspect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Zhou F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st papers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in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lan from five aspects.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courses;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theoretical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
1引言
江苏省从1999年开始选拔优秀专科生升入本科学习 (以下简称专转本),从2005年开始,专转本入学考试只考三门公共课,每位考生都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从近三年来的考试成绩看,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试卷分析
作者对2006年专转本入学考试“计算机基础”试卷作了结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专转本“计算机基础”考试目前只采用笔试形式,上机操作的测试内容也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必要去记忆所有的方法和命令。考试中的一些命令在上机时完全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完成,而这正是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精髓所在;另外,有些同学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Windows操作和基本软件的使用,但计算机理论知识却很缺乏。
3教学改革
专转本考试的升学率,是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宣传的重点,也是吸引考生和家长的一个亮点。而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水平,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提高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专转本入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3.1教材的选取
江苏省专转本入学考试的各门课程都没有大纲,没有指定教材。在2007年的选拔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准。目前一般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是自编教材,或者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为例,其涵盖的内容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此教材的基础理论部分只占了28%,而操作部分占了72%;其次,在基础理论部分没有涉及到多媒体和数据库部分;操作部分缺少PowerPoint和FrontPage的内容。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采用的自编教材基本上都与这个教材的体系类似。此类教材的所缺部分,正是2007年专转本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原有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充实多媒体和数据库等部分的内容;二是直接采用能够包括以上内容的教材。这样既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避免学生在复习应试过程中到处购买涵盖不同内容的教材。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各个学校开设的课时数不尽相同。
有些高职院校地处苏北地区,生源大部分来自苏北农村,这类生源在中小学阶段基本没能涉及到电脑知识。对于这样的生源,高职院校通常开设的课时数较多,而且理论课时较少,实验课时较多,一般比例为1:2。
而对于苏南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学生一般在中学阶段学习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和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学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此类高职院校开设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一般为1:1。
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基础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大部分内容学生都没接触过,所以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讲解。而实践部分的内容是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各个软件之间的相通性很强。同时,这类软件的在线帮助功能很强大。基于以上考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学时数可以定为72课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以2:1分配为宜。另外,在课余时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引导学生以“一本书一台电脑”方式自学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3理论教学的重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教学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不区分文理科。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广度优先”的原则,即教学内容覆盖的范围较广,包括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热点知识。所以,目前理论教学的重点主要有三:
一是进制的表示与转换。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都习惯了十进制,而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里,却要学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同时,在十六进制里还用字母表示数值,这两点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各项考试中,进制的转换几乎是必考的内容。例如,在2006年的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有一填空题:
已知某进制的运算765+1231=2216,则此进制为________进制。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不同进制的理解。
二是计算机硬件部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常用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等等。而且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的外部设备在有些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因此,教师要重点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及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结合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技术,介绍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及设备。在2006年的试卷中,计算机硬件部分的分值为11分,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三是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接触过计算机网络,主要形式是浏览网络新闻、计算机游戏及网络聊天,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以及网络上数据传送的方法和过程,几乎没有了解。另外,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性也很强。很多学生在机房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不能上网,一般是换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继续使用,而不会去考虑这台计算机为什么不能上网,更不会去主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计算机网络知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和过程,以及因特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2007年的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有一选择题:
下列IP地址中,非法的IP地址组是______。
A. 202.197.184.144与259.197.184.2
B. 127.0.0.1与192.168.0.21
C. 202.196.64.1与202.197.176.16
D. 172.24.35.68与10.10.3.1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对IP地址表示范围的了解程度。
3.4实践教学的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任何专业的技能型高级人才,都必须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专转本考试试卷中,操作部分也占了50%的分值。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 理论课讲授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理论课时,重点讲解Office套件中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要点及操作技巧,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功能的菜单位置以及快捷键的组合,比如复制、粘贴等常用功能的组合键。对于套件中的其他软件,只要讲解特有的功能,而一般功能留给学生上机的时候自己去摸索。
(2)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既要安排学生去学习Office套件中各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又要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以“人文奥运”为题设计一份简报,要求有文字和图片,还要有图表及版面修饰。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题目,需要到因特网上查找有关“人文奥运”的资料,同时要掌握Word的版面设计技巧,还要用Excel将查到的数据做成图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主动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的乐趣。
(3)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英语自主学习室,一些专业实验室也有开放式实验室。为提高计算机的上机操作能力,可以设立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里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在各类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来验证一些习题的解答过程。
3.5师资队伍的建设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也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但与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是分开的,甚至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这样,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与计算机专业的结合不是太紧密,也就不能更好地了解计算机专业中的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
这种状况不利于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主动作用,也不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在全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效益。有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分配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教研室中。他们的任务首先是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同时也参与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以提高公共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计算机专业的院校可以定期将教师送到高校计算机系进修,让他们能够接触到计算机专业的最新技术。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既要为学生创造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又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这类课程的改革是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也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谌新年.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8):23-24.
[2] 梅园、江永和. 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增刊:25-27.
[3]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Z]. 2005,7.
关键词:自动组卷;质量评价;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457-03
Research on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ing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LU Jun-wei, CHEN Jie
(Ori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to that building database and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 by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course tests. But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process have an important problem must be solved that how assures quantify and optimization by machine. In this paper, the correctness of detec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math model,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 then make the examination more standardized, objective, authentic, comprehensive to reflect the actual effect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est paper auto-production; quality evaluation; math modeling
在教育领域中,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评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一种教育测量手段。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己进入现代教育领域并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计算机在自动组卷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庞大的试题库,并且采用各种数学算法利用计算机完成自动生成试卷和计算机的阅卷工作,不仅能节省教师的宝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消除出卷人主观意志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客观题更加方便。但是,自动组成的试卷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需要我们对试卷质量进行质量评价。
由于在前期的自动组卷过程中,题库中的信息是预先设定的,并不一定能够客观地描述该题的属性,而且对于不同的考核对象,该题目的属性值会不一样,这些都要通过计算机自动阅卷,统计之后通过相应的模型和算法来评估。这一评估可以反映计算机自动组卷算法的优劣,也可以为下一次自动组卷提供借鉴。因此,可以在自动组卷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统计分析模型,让计算机自动地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考试的结果做出合理的修正。
1 模型建立
测量试卷的主要检验指标是:难度、信度、区分度和覆盖度。假设我们考察M份试卷的考试结果(假设这M份试卷的结果符合或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自动生成的试卷由n道题目组成,每道题目的总分为[Ai],样本值为[Xj],各题的实际得分为[Xij(i=1,2,3…n,j=1,2,3…M)]。很容易得出试卷的如下信息:
[Xj=i=1nXij第i道题的平均得分Xi=1Mj=1nXij]
[第i道题的方差Si=1Mj=1n(Xij-Xi)2]
1.1 试卷的难度系数
题目的难度是衡量题目难易水平的数量指标,通常以题目的答错比率Pj 来表示:
[Pi=1-XiAi]
于是,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
[P=1Ni=1nAiPi]
[其中,N=i=1nAi,表示整套试卷的总分。]
1.2 试卷的区分度
题目的区分度也叫题目的鉴别力,它是衡量题目对不同水平被测试者的心理特质的区分程度的指标。区分度的取值范围于0-1之间,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佳。一般0.4-0.6 为佳。
我们定义区分度为该题目的高分组平均得分与低分组平均得分之差在该题目满分中的比例,由于我们只考虑组卷中的客观题,故而对于第i道题目的区分度,
[δi=1MNj=1nXij]
从而,整套试卷的区分度
[δ=1Ni=1nAiδi]
1.3 试卷的可信度
可信度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它是表明考试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信度一般规定是真分数的方差在总体方差S (M个学生总分的方差) 中所占的比例。测量信度系数的方法较多,这里采用[α]系数法[1](该公式由克朗巴赫提出)。
[α=MM-1(1-S1+S2+…+SnS)]
[其中,S表示总分的方差,Si表示第i道题目的方差。]
评测标准:0.9以上:好;0.8-0.9:较好;0.6-0.8:一般;0.6 以下:较差。
1.4 试题的相关性
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广度的重要指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题应尽量多的反映该门课的知识点。一般用各题的相关系数矩阵表示:
[R=(Rij)n×n]
[其中,Rij表示第i道题目的得分与j得分的相关关系。]
[Rij=Xij-XiXij-XjSiSj(i,j=1,2,3…n)]
1.5 试卷的整体评价
在上述的统计的基础之上,我们对试卷的难度系数、试卷的区分度、试卷的可信度、试题的相关性做了评价,但是对试卷的整体分析并不只是这些基本因素的简单代数之和,因为每个因素对整体的影响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套试卷,我们采用了一种很重要且十分常用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3]。
1.5.1 因素的评分
前面对各个单因素的评价是基于统计与计算得出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直观比较性。但是对于数学模型分析却很不方便,在不影响对试卷评估结果的前提下,结合试卷评价自身的特点,我们对各个因素进行重新评分。
表1 对试卷的难度系数的评分
[试卷难度系数\&0-0.2\&0.2-0.4\&0.4-0.5\&0.5-0.6\&0.6-0.8\&0.8-0.9\&0.9-1\&评分(满分为1)\&0.15\&0.35\&0.5\&0.7\&0.85\&0.7\&0.4\&]
表2 对试卷的区分度的评分
[试卷区分度\&0-0.2\&0.2-0.4\&0.4-0.6\&0.6-0.8\&0.8-0.9\&0.9-1\&评分(满分为1)\&0.1\&0.45\&0.8\&0.85\&0.9\&0.95\&]
表3 对试卷的可信度的评分
[试卷可信度\&0-0.3\&0.3-0.5\&0.5-0.6\&0.6-0.8\&0.8-0.9\&0.9-1\&评分(满分为1)\&0.15\&0.5\&0.6\&0.7\&0.8\&0.9\&]
对于试题的相关性的评分需要对相关性矩阵作分析,然后合理评分。不妨假设对上述四个因素的评分结果分别为[ω1,,ω2,ω3,ω4。分数向量为:]
[ω=ω1,,ω2,ω3,ω4]
[四个要素分别用A试卷的难度系数、B试卷的区分度、C试卷的可信度、][D(试题的相关性)表示,]而四个要素在整体中的比重的影响因子分别为3、5、9、2。于是我们考虑到比分矩阵为
[J=33353932539355955999529223252922]
利用迭代法[3]可以求出[J]的权向量为[α=0.1689,0.2765,0.4983,0.1246T]。
则,试卷的整体评分为
[ω?α=0.1689ω1,+0.2765ω2+0.4983ω3+0.1246ω4]
2 结束语
上述的对试卷的四个方面的评价,均是在对考试结果的统计的基础之上,对数据的相应计算,并建立模型来评价自动生成的试卷。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自动组卷算法的优劣,同时,通过开发技术手段实现试题库中各试题的综合系数的自动更新,对今后的组卷过程的优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一,冉忠,郭永林.试题库中自动组卷的算法及试卷测评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6):3024-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