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桌上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桌上的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餐桌上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范文第1篇

不再是密闭的办公室、面对面的对话、与FR经理斗智斗勇,要从中层步向高层的你面对的面试,可能是和大老板的一次聚会,也可能是看似不经意的商务晚宴,你要让对方看到你的什么?《品位》帮你设计望闻问切四法,解决非正式考场上的礼仪问题。

大型公司或跨国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对方的价值观、道德观,为人处世和家庭关系,都可能是考察目标。他们不再选择boring的面对面、一问一答的方式,而往往会通过宴席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作为高管的你,在这样看似春风抚面、轻松愉快,实则处处机锋、隐形试题不断抛出的面试里,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在被观察的时候,完美胜出?如何从互动中发掘对方传达的信息?

望着装信息

金融危机一来,职场着装的风向标也变了,精心打扮振作精神,成了新的流行。参加商务宴席,自然从着装到态度都得严阵以待。

1、礼服和休闲服NG,套装上场。如果你像从前一样穿着休闲随意,别人可能会联想到你对工作的态度也有点漫不经心。太鲜艳的服饰,太低领口的衣服和豪华礼服,则会让人误会你别有所图。

2、花哨和枪眼的皮鞋也会让人觉得你不够干练。性感的光脚,在职场上也不那么受欢迎了:配上黑色和肉色丝袜会让你显得正式。

3、简洁高档的品牌手镯和胸针等配饰,都是提升你职业观感、自信度和魅力的重要武器。能够带出亮眼效果的品牌丝巾,尤其是你在套装的干练之外体现自己女性成就与妩媚的key。

4、商务餐会不是展示个人风情的场所,尤其是女性,头发切忌凌乱。如果头发长过肩膀,最好扎起来或者梳成干练的发式。

5、一些淡妆总是必要的,会让人觉得你看起来神气并得体。气味清淡的香水,也会让你显得更魅力自信,太浓的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6、一只品牌腕表,能让人注意到你是一个注重时间观念并且有生活品位和质感的人,必然好过不断看手机或者问别人时间。

闻情绪细节

表情总是毫无保留地说出人们心中的想法,那将是你见风使舵的重要暗示。而你,也要注意别让错误的情绪细节,送出你不想传达的意思。

1、眨眼:通常是表示对方在思考,或者对你不是太有信心,如果眨眼时间过长,则说明对你或者你的话题没有兴趣;需要及时调整话题,或者让对方对你建立信心。

2、对方身体前倾:这可能表示他对你的话将信将疑,或者认为你不够成熟稳重。如果你摆出这样的pose,自然会让对方觉得你小看了他们。

3、不断看手表,变换坐姿,这些动作则会让对方认为你很不耐烦,或者对他们没兴趣。

4、老是摸鼻子,很多时候是因为说的话含有水分,或者是对当时的交流漫不经心。

5、过于夸张、过于尊敬、过于兴奋的语调,会让人一眼看透你的虚假和紧张,或者你的不够历练。

问对话沟通

衣着细节可能帮助你加分,但谈话,永远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优秀的交流能力,有效的沟通,对于话题的理解和追踪能力,都很重要。

1、通过观察,发掘一些感性而轻松的话题,打开交流的僵局,或者令常规的谈话豁然开朗;如果能够发现别人的喜好更能提升别人对自己的兴趣,也会让对方对你的观察力刮目相看。

2、冷餐会上,提及你以前的工作和老板是不可避免的,千万不要以为是不正式的场合就放松警惕。在谈到从前的老板和自己的失败的时候,要留下一个诚恳有能力、踏实做事、不爱抢风头且具备自我改善能力的印象。

3、邀请你参加冷餐会,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高层管理入选进行筛选,说明对方很愿意与你就个人和公司的发展、对行业的理解做一些交流。此前需要多做一些调查,提出一些能够击中要害的问题,而不是以餐桌闲聊、拉近感情为主打。

4、餐前,如果不认识身边的人,应该主动介绍自己;就餐的过程中,切忌只顾与身边的人或者自己认识的人开小会。

切身体语言

餐桌上的考试,你的餐桌肢体语言,自然是考察内容。除了最基本的用餐礼仪会说明你的举止风度,细节也能说明你的性格。

1、商务宴席中,自然要注意用餐礼仪,听别人说话,或者自己发表意见时,都不要咀嚼食物,也不要用刀叉做手势。

2、不要挑食,免得给人娇气、挑剔的印象。遇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也切忌一次取太多,以免让人觉得不懂节制。

3、如果别人有别的活动,比如去接电话,也不能转移了注意力,东看西看或者埋头苦吃都不见大方。

4、吃得太慢,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办事拖拉,适应能力差,身体不够健康等。

5、即使餐桌是不太正式的考场,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或眉间,不要回避视线。否则会让人觉得你胆怯,或者不够坦荡。

6、如果是自助餐,为方便起见,最好不要取咀嚼起来过于费劲的,或者吃起来比较麻烦的食物,比如需要用手的虾和螃蟹。最后若有浪费,也不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TIPS:

其他隐形试场

除了冷餐会,还可能是以下模式:鸡尾酒会考察交际能力是重点,能够成功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是重要的加分点。

餐桌上的礼仪范文第2篇

选用酒杯

如果你面前放着四个杯子,不要随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区分。

大杯用于盛水,人们不用它来干杯。因此,干杯时不能举这个大杯。

中杯用于盛红葡萄酒。小杯用于盛白葡萄酒。细长杯子用来盛香槟酒。

饮酒、水、饮料时应注意事项

在饮用杯中物时,应先将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后将刀、叉在盘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纸将嘴唇擦拭干净。然后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时,中国人习惯举杯仰头痛饮,一口喝光。而在西方这却恰恰是应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头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饮。喝到底时,杯中总还是留一点酒。

在喝饮料、汤、酒、水等时,不要用嘴唇吸出声音来,而应一口一口地轻轻喝。

在祝酒时,总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议。

在握杯时,应一手抓满杯子,不要在擎杯时翘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使用刀叉

如在用餐时要放下刀叉,应将其放在盘子两边,刀与叉子头向内。

如用完了餐(即使盘中仍有剩余食物),应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盘中,叉齿朝下。叉离自己近、刀离自己远。

在将盘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时,应使用面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终拿着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后,便放下刀,让刀放在盘子平行的右侧,然后使用叉吃。

注意,如果不知该怎么正确使用刀叉时,就看别人如何做,依样画葫芦。

在有许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时,使用规则也是每次使用最外侧的刀与叉。

在使用刀时,应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食用面包

将面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盘中。在食用面包时,是不用刀去切割面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块一块面包,然后再放入嘴中。因此,人们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面包,除非是三明治。

如果要将黄油涂上面包,应是用手一块块撕下面包,然后一小块一小块涂。不要一下子将整个面包涂满。当然在早餐时,可以在一长条半片棍子面包上涂上黄油、果酱。但在正餐中就不能这样了。

种种注意事项

除了用手撕面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来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边缘去切割。

盘中最好不要留下剩余食品。当然也不用“涮”得很干净。

使用餐巾时,应将其平摊在膝盖上。用完餐后略一叠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将其完全叠好,也不能将其揉成一团扔在桌上。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签,因此最好不用。

万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惊小怪,只说一声道歉便可。到用餐结束后再道歉一声更好。

餐桌上的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

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

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烹调过后的食物因为发烫和柔软不适合手抓,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筷子。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道“纣为象箸”,可以推导出远在商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了。

英国有发达的畜牧业,这是因为当地的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作为典型的西方国家,西餐以肉食为主,肉食需要切割,所以英国人多使用刀叉。无论中国还是英国,正确地使用餐具都是餐桌礼仪的第一步。

中国人看重人伦,在餐桌上表现为对老人的敬重上。如果餐桌上有一道鱼,那么鱼头就应该对着老人摆放,表示老年人是德高望重的。在座次方面,老人是坐在上座的,老人的对面则由地位最低的人坐。在老人动筷子之前,大家都是不能夹菜的,食物的第一口由老年人来品尝,这是中国人的尊老敬老的表现。如果餐桌上没有老人,则推崇主人,尊重主人,这是中国人的为客之道。而主人一般会殷勤地招待客人,亲手为客人加食物,这是彼此关系好的表现,也是身为朋友的荣耀。

英国的餐具使用方法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3],因为一般人右手有力,方便切割。刀叉分放两侧表示正在进餐,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正规的西餐会配备整套的刀叉,这时每吃完一道菜就应该换一副刀叉,顺序由外向内使用。英国文化中有崇尚贵族的倾向,繁复的餐具本身就是一种优越感的象征,同时不同的食物使用不同的刀叉也保持了食物味道的纯正。

二、仪态与氛围

与中国人相比,英国人更注重餐桌上仪态的优雅。他们就坐时,身体会坐直,绝不会跷二郎腿或将胳膊肘放在桌面上。在吐鱼刺或骨头的时候,英国人不会直接往外吐,而是用餐巾捂住嘴先吐在餐巾上。英国人在就餐的时候是非常安静的,如果需要交谈,也是悄悄地说话,必要的时候轻轻微笑,绝不会在餐桌上哈哈大笑。而且在喝汤的时候,英国人不会发出声音,咀嚼食物的时候一定会闭上嘴巴,直到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才会开口说话。

英国人去高档的西餐厅一定会注重仪表,穿着得体是英国人的常识。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并且化浓妆,因为西餐厅的光线较暗,淡妆或素颜会让人显得很没有精神。至于男士则必须要打领带,注重整洁。当男女同行的时候,男士要有绅士风度,比如为女士打开餐厅门,让女士走在前面,入座和点酒都以女士为先。

在英国餐厅里不会有人大声吆喝“服务员”,而是耐心地坐在那里等待服务员上来点餐。在就餐的时候,如果需要服务员的帮助,则会用眼神或挥手对服务员示意。而且,英国人即便是就餐时,“对不起”和“谢谢”也是不离口的。

而中国人的餐桌氛围与英国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安静地用餐是主客双方过于拘谨的表现。大家喜欢互相劝酒劝菜,说两句俏皮话,笑声不断,越是放得开,越显得关系好,餐桌上的气氛热闹而亲切。中国人认为真正的朋友之间是不该有太多讲究的,所以中国人在就餐时不怎么注重仪态,只要别出丑态就行。

不同于英国的AA制,中国人喜欢请客,今天你请,明天我请,请来请去就会有一种“人情”在其中。主人在餐厅里会特别热情地招待客人,而客人一般也不会太见外。因为中国的餐桌是崇尚热闹的,所以在吃饭之余,大家还喜欢做游戏,正如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与众人一起喝酒行令,是典型中国传统餐桌的写照。现代的餐桌游戏有许多种类,猜拳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其他还有数数字,成语接龙,老虎棒子鸡等等。

如果中英两国都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对方,中国人可能会认为英国人吃饭时好拘谨,而英国人则认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吵吵闹闹没礼貌。其实,中国人并不是不会在餐厅里安静下来,只是中国人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热烈的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开放、包容,带着无限热情的生命力。所以,不是说中国人不懂礼仪,而是按照中国的礼仪,餐桌上本该如此。

三、原因与建议

中国和英国之所以在餐桌礼仪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是因为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分享,认为彼此心无芥蒂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中国人的人格中有一种坦荡的霸气,不怕外人猜,也没有什么秘密,谁都活得有理。中国人害怕冷清,不喜欢独处,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很多,从来都没有独处的必要和机会。这种性格多少有点孩子气,但中国人到老也还是小孩。中年人稍成熟一些,但没有多少成熟的快乐,只有对中年人生的抱怨,中国人是不喜欢成熟的。

英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开放,其实整个欧洲人都有一种欧洲气质。这种欧洲气质既进取,又保守。英国崇尚个人价值,但这种个人价值却先被包裹在优雅的生活艺术之中,所以没有显示出一种肆意酣畅的畅快。英国人在餐桌上选择安静地进餐,对朋友的尊重,是出于对私有化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贵族,礼貌而节制,即使是对待服务员也会给予礼貌的尊重。优雅本身是带有疏离的,英国人却不觉得彼此疏离了,反而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就该是这样。

笔者所讨论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只是一般意义上具有某种共性的族群,人和人的差别其实很大,也有喜欢清静的中国人和爱好热闹的英国人。餐桌礼仪是相对的,一般来说在家里吃饭就没有在外面那么讲究,在小餐馆里吃饭和在高档餐厅又很不一样。而就餐者的亲疏远近也决定了礼仪的繁复简约。礼仪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血脉,但绝不可以由此而过度保守。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英两国的人就餐时,应该在注重礼仪的基础上学会察言观色。

在餐桌上,不是说对方是哪一国的人就该以哪一国的礼仪去对应,而是你要看对方的态度,他喜欢热闹的时候,你就多说笑,他一声不响了,你安静地吃饭就好。不管是在哪里,识趣又知变通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总的来说,中国和英国的餐桌礼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从食物和餐具到仪态和氛围。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参照着来看,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就显得更清晰分明了。你可以选择入乡随俗迎合对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对方感受异国的文化气韵。只要餐桌上的气氛和谐舒畅,选择哪一种礼仪方式都是正确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主编.诗经赏析[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7):47.

餐桌上的礼仪范文第4篇

但中国人会吃饭吗?说这话肯定得罪人,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中国人吃相不雅似乎与中餐一样,闻名于世了。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地,中国旅游团游客一般都是被安排在当地档次较低的餐馆进餐,一是旅行社节约成本,另外国人不注重餐桌礼仪也是重要因素。

有人把问题归结于中西餐有别,但看看国内外媒体批评一些国人用餐“衣着随意,高声喧哗,抢菜浪费,满桌狼藉”,就可以看出用餐不文明与吃中餐还是西餐是没有关系的。

也有人说我们餐桌文化的传统就是“热闹”。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书籍上这样写道:“我国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中国是礼仪之邦,饮食礼仪由来之久”。类似这样的阐述不在少数。但我们在将美食佳肴一代一扬光大的同时,把老祖宗的一些优良传统也遗忘的差不多了。

“热闹”不是中餐的文化传统。战国时代就有“食不语,寝不言”的说法。更早的《礼记》记述了孔子的话“夫礼之初,始于饮食”(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直白地说就是“讲文明有礼貌从吃饭做起”。其中“毋抟饭”(别抢着吃)、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等诸多告诫,千年之后似乎还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徐淳)

专家点评

北京礼仪学院院长李柠

餐桌礼仪很丰富,也是非常琐碎的。被调查者列举的不雅观的吃相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般来说,餐桌礼仪包括获取食物要有分寸,点菜和自助餐时都要注意,菜量应以吃完为宜;吃饭喝汤时身体不要发出各种声响;得当地使用东西方各种餐具,不要犯忌讳;还应注意,吃饭中不要喧哗和频繁接听电话。一般讲究的宴会场合,最好把手机置于静音状态,否则像防贼一样接电话,是十分失礼的。

餐桌上的礼仪范文第5篇

维吾尔族的民族习俗以《古兰经》为一切行为的准则,民间的礼仪习俗和规则也概莫能外。《古兰经》里,关于食物的详细阐述和分类、宗教的礼仪习俗、思想意识、信仰与文化生活等,对维吾尔族生活和民间习俗中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礼仪意识是在宗教教义的基础上产生、演变和发展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维吾尔族人从准备食物到进餐,讲究洁净,不能有任何污染。食品原料必须按照穆斯林的饮食标准可信、“合法”(hellal)的食品而准备。此外讲究饮食礼仪,注重对他人保持礼貌,进餐前、中、后都有一套完整的行为礼仪,餐具的使用、坐姿、饮用的方法都很讲究。在做客方面,这种礼仪表现更为明显,社会礼仪要求较严,文化层面内容丰富、教条较多。本文先从维吾尔族对食物的要求标准来讲解,再谈餐桌礼仪中的行为准则。

一、维吾尔族对饮食的分类

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对食物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吃什么不吃什么,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饮食活动已成为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之间有所差异。自古以来,维吾尔族人民不仅从可食与不可食的角度观察食物,也对食物形成独特的鉴别方式。

维吾尔族的饮食范围按宗教规定的“清真”和“非清真”的观念分别。“清真”一词来源悠久,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给金陵礼拜诗所题的《至圣百子赞》中有“教名清真”一语,此后“清真”一词一般就指伊斯兰教。外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食品称为“哈拉里”,Hallal是阿拉伯语,其真正词义“合法”,即符合伊斯兰教教条,用在饮食上则表示穆斯林可食用的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食品。但是,《古兰经》中也明文规定了非法食物。

(一)禁忌食物

猪、狗、熊、猴、驴、老鼠等动物类;虎、豹、狼、狮、猫、蛇等一切猛兽类和鹰、鹞、鹫、鸯等凶禽类;非正常宰杀的自死动物,诸如病死、毒死、撞死、压死、闷死、摔死、淹死的一切可食用动物;非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以及非穆斯林所宰杀的一切可食用动物;所有血液,包括忌食动物的血液和被许可吃的动物的血;嗜吃粪便的牛、羊、骆驼、鸡等动物,除非使其禁吃粪便一段时间而改喂草料,方可宰杀。

(二)禁忌饮料

禁忌饮料包括:酒;血液;其肉不可食动物的奶,嗜食粪便的羊、牛、骆驼的奶;人奶(婴儿哺乳期除外)。

二、餐桌礼仪

饮食是一种具有一定文化色彩、与道德观念有一定联系的行为。饮食礼仪在每个民族生活习俗中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传统,并能表现人们的道德观、信仰和意识水平。维吾尔族将饮食习惯认为一种神圣、严肃的事,注重这方面的礼仪。维吾尔族是非常热情好客的,严格遵守道德礼仪。

(一)饮餐期间的礼仪

对人的礼仪:先让长辈、年老的或者这个家庭有尊贵的男士让座在上席,而且这位男士坐之前其他人都要站着。他坐好了,按年龄大小顺序,男士优先,女士候等的原则坐。在餐桌上年长开口时,年轻人不得说话或者不能插嘴抢话,不然被认为失礼。

1.维吾尔族人进食时必须铺布“达斯特汗”(大桌布),然后围绕着它供餐。桌布无论在饭桌上或者在大坑上都要展开所有部位,周围的人坐姿不能踩着或者碰桌布;坐式不能太靠近餐桌或者不能太往后,太靠近是不礼貌的表现;太往后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主人以为此聚餐不太理想。

2.食物顺序是:首先端上囊、瓜果、干果、甜食、果酱之类,并倒茶;先是一盘煮好的肉,其次是各种主食饭。

3.倒茶方式:壶嘴紧挨着碗边慢到,避免茶面起沫;按照年龄大小顺序、男士优先、女士候等原则倒茶;端的时候用双手端不可单手端,而且手指不可碰碗内;端茶时稍微弯下腰。

4.维吾尔族主食较多是用手抓,因此进餐前洗手,或者将水壶和盆子(qilapqa)端到客人前面,一手抓盆子,另一手抓水壶为客人倒水洗手,对方洗完手不能甩手。

5.维吾尔族家里第一道饭必须是手抓羊肉,肉食在餐桌必须出现,这种肉是用水煮,然后将胡萝卜、土豆、皮牙子之类的菜为配菜做成,端的时候将熟好的肉从肉汤里取出来,并将配菜放在大盘里,吃肉序也是年长的男士先拿刀将肉放在一个囊上切。还有大人没有说开餐之前,小孩或者年轻人也得等。

6.在进餐时,务必用右手吃,不得用左手,因为在《圣训》里禁忌用左手进食。如果饭是大盘,几个人共同吃,那必须从朝自己的方向入手,慢慢吃,不能将筷子或勺子直接送到大盘正中间;吃饭时不能翻盘里的饭;不能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免得自己口中的饭渣会落在餐桌上,第一不卫生,第二不礼貌;不能朝着餐桌咳嗽,用手捂着再咳嗽,朝着没人的方向咳嗽。

7.若用手抓饭时,右手抓着饭,左手放在右手背下方护着右手,免得手里的饭落在地下;

不把讨厌或者过敏的食物放在碗里一边,不得把它放回原来的大盘里;不得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若需要他们自己夹或者专用的餐具来夹;不要将专用的公用餐具放在自己碗里或者嘴里。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得站着吃饭、不得躺着或者靠着某物吃饭;不得碰食物之外的东西,也不能抓身体的任何一部位。

(二)餐后的礼仪

1.饭后,主人一边体贴问客人要不要再为他们盛饭,一边倒茶。第二次开始主人端茶时,客人礼貌地将碗用双手捧着,茶倒满为止。

2.饭吃到七分饱,《圣训》里讲穆斯林吃饭必须吃到七分饱的状态”。客人喝茶时不能往茶具里吹气,但每个人务必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维吾尔族和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忌讳大吃大喝、浪费食物,用餐前要叮嘱主人自己的饭量。

3.若牙缝里有食物渣,必须刷牙或者漱口,避免牙缝里的饭入胃,民间认为这是不洁净之物。

4.若有人想走动,不得从人的正面走过,要从背后绕过;不能直视其他人吃饭的样子;不能其他人还没吃完就离开餐桌,务必等到所有人吃完饭才能起身。

5.客套地对待主人,赞美主人做的饭极好;讲一下天天有食吃,一生不愁吃穿、愿全家天天好聚,年年有丰收之类的关于饮食的祝福语。

6.主人客气地说:“伺候好诸位客人,若没能照顾周到请理解。”

7.主人不得在其他人面前与自己家人吵闹,不得用大声说话。

8若家里的客人起身要走主人必须送到门外。

三、餐具的使用

维吾尔族在饮食的餐具方面也非常讲究,要用精致的餐具来用饭,在餐桌上端筷子时不得出现单数的筷子,必须成双;喝茶的碗不能用餐,汤之类的饭用比茶碗大一点的碗,维吾尔语里每种碗都有称呼;不得使用金、银、铁之类的餐具,用陶瓷餐具;不得出现有裂印或者有污点的餐具,使用的餐具要完整无缺、干净。

四、饮食观念

维吾尔族天生就喜欢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古兰经》也强调人进食时放下所有事情,尽情享用饭食,无论生活富有或者贫穷,无论这顿饭是否如意,美味佳肴或者一个囊都要用知足和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不能说出一句不满意的话。

1.在餐桌上,维吾尔族厌恶挑食习惯,不能歧视别人做的饭菜。若肚子已经填饱可以礼貌推辞。维吾尔族最忌讳浪费事物,不得用脚踩踏任何食物,在民间有种说法若谁踩踏食物,会遭双目失明的恶报。

2.无论一碗粥或者大盘肉,进食前先邀请周围的人一起拱餐。若周围的人想尝尝,请将筷子或者勺子双手递过去,则不然,得到他人的允许再进食。

3.在餐桌上尽量避免说出不愉快的话题,关心周围的老小,让长辈的先动手,再为小的剩饭。不能议论他人吃的少或者多;在多人聚在一起的场合不能交头接耳说悄悄话,避免让身边的人尴尬。

4.若自己比别人晚到了,先礼貌地向主人道歉,再与其他人稍微弯下腰轻轻打招呼,找个边边的座位坐下,不要凑到其他人之间坐;别一进来就大笑呼唤,别为了一个个打招呼而让已经坐下的客人起身。

5.若一家人共餐,突然有客人到来,全家起身迎接客人并邀请客人与自己一起共餐,有什么就端出来与外来人一起共餐。餐桌上不得有醋意或者小气的心思。维吾尔族是心胸宽广的民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6.维吾尔族认为每个人的今生该吃多少粮食,该享用多少富贵或者遭何等的不幸都是真主在这个人出生前就为他安排好的,他人与自己一起享用自己的食物也是真主安排的。因此,无论一个人吃得多或少,或者在别处进餐,都在自己的范围内。

五、结语

对饮食方面的态度,不同国家在文化上有不同的表现。在法国,当精美的菜谱端到餐桌上时,敬意的沉默会笼罩所有客人,客人可以轻声地表达感叹,对食物毫不掩饰地赞美。而另一些国家,客人不仅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赞美,还用激动的声音与行动来强调这一赞美。阿拉伯客人在喝茶或咖啡时要喷喷有声,以此来表示满意,他们通常会喝不止一次,否则会令主人感到不愉快。日本人吃面条时的“呼噜”声,中国人吃骨头时的“喷喷”声,还有表示愉快的咂嘴声,都是为了取悦主人,表达喜庆的目的。仅此而言,无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怎么样的差异,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是古代还是现代,餐桌礼仪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像洁净的食物,对他人的态度礼仪和就餐礼仪,还有一些餐桌上的禁忌。这些礼仪是社会在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社会礼仪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

维吾尔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而礼仪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各种礼仪,维吾尔族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并且,饮食礼仪中蕴藏与他人同甘共苦、和谐团结、同吃共食等文化精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中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凝聚力。玉苏普・哈斯哈吉普在《福乐智慧》中写道:

“倘若国君赐予你膳食,

进餐时应当彬彬有礼。

食物要用右手去取,

莫忘了口诵以真主的名义!

别人面前的菜油,莫要伸手,

只可把自己面前的夹送进口。

吃饭时不可啃咬骨头,

莫要招呼别人,劝人动手。

席间切不可狼吞虎咽,

也莫像女人忸怩腼腆。”

人们从中可以看出,维吾尔传统文化里就有饮食礼仪的观念,并流传到现在。通过维吾尔族饮食礼仪,人们不难看出宗教观念深深地渗入到维吾尔族的日常习惯。而在长期的生活中,这些教义规定的戒律也逐渐通过饮食风俗呈现在维吾尔族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