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育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改革发展 变革举措

农村小学教育对于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极大的作用,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广基础教育必须要攻克的环节。但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下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逐步重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小学教育仍然是整个国家教育的薄弱环节,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落后因素,作为人民教师与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反应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弊端,并且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大的决定因素便是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条件,而学校条件的好与坏是师资力量的决定因素。农村的小学教育由于地处偏远,生活条件与教师待遇都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如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更新,想对落后;教师的文化素质与教学能力偏低;教学出现一个老师包揽所有科目的情况,专业素质不高,面对新课改的大背景与素质教育推行的新情况,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老师更是缺少,素质教育的推行收到极大地阻碍,教师工作散漫,拖沓懒散,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有极大地影响,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设施对于推进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音乐课需要钢凳乐器,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体育课需要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等体育设施,使学生强身健体,卓越成长,如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偏远农村的教学设施极为落后,音乐课指示教师单独的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唱,体育课只能自己带着玩具玩耍,这对于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教师常年在农村教学,教育信息既不通畅,教学活动无法创新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中学生家长的思想陈旧

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落后,是因为学生家长对于教育工作的不支持。有些地区家长重男轻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支持女孩子上学读书,但是对男孩子的教育投入极大的关注,这直接造成教育的性别结构单一,家长对于男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学校无法展开教育活动,教师的正常惩戒行为就要遭到家长的辱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无法无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并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推行,使学校在管理制度与教育活动上受到极大的阻碍。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农村小学教育的负担,束缚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全面发展,需要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教师素质是教育教学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在思想上要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引导,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言正气。使教师的思想不断升华,树立争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教师能够以轻松自由的心态面对教学活动。在教学能力上,要及时传输给教师新的教育信息,使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新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关怀度,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会不断提高。

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金钱的资助。政府需要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改变农村教育改革的资金不足,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促进农村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设施的增强,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社会也需要在农村小学教育上加大资金支持,使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不断增强,使办学条件,硬件设施等不断发展,促进教育可持续长远发展,小学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指日可待。

农村小学教育长远发展,需要更新家长的思想观念。

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留守儿童家长的溺爱,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冲突,都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极大的负担。教师需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传输给家长,需要将男女平等的心思想新观念传输给家长,需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把爱和溺爱的区别传输给家长。同时大部分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学生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有指引与启发作用,所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性格养成,人格发展,道德品质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及时的与家长沟通,经常进行家访,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的活动与家长交流,使家长明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形式,教育改革与教育主张,明确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育人政策,明确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与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 农村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深化农村教育体质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在现实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矛盾性,保持其可持续长远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们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促进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使农村小学教育不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王大兵.《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7,9

王子君.《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07,12

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7,7

小学教育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 阻碍因素 教育改革

引言

社会各个阶层都应该对教育形成重视,因为教育是国家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小学教育在根本上和城市小学教育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因此需要区别对待。我国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据了80%左右的比例,农村人口比例较大,农村中小学生人数较多,但是教育基础条件及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因此一定要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形成高度重视。只有有效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才能促使农村获得更好发展。

1.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农村小学拥有相对落后的教育思想。

当前一些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工作者一味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做事,没有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1]。同时,少数小学教育机构都以成绩为目标,导致不管在学生还是老师心里,都认为成绩决定一切,学校追求的仅是学生成绩提高,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往往采取忽略态度。这种做法一般情况下都会导致小学生德智体美劳难以全面发展,因而,难以为以后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落后的教育思想会阻碍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1.2农村小学教育投入资金少,难以更新设备。

通常情况下,农村自身经济为农村小学教育提供资金投入,假如农村本身没有较为发达的经济,难以将更多教育经费提供给小学教育,时间一长,往往会出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象。农村小学教育本来就和城市小学教育存在差异,再加上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城市小学教学设备[2]。当前,农村中很多小学没有计算机机房、缺乏良好的运动设备等。这种现象导致农村小学生难以对社会发展进行更全面的了解,甚至导致他们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当然难以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他们学习能力提高及自身成长。

1.3农村小学教育生源正慢慢减少。

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村人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因为不想和孩子分开,往往会把孩子带到城市上学,特别那些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或者,一些家长因为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将孩子送到城市念小学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村小学生源慢慢减少的重要原因。

1.4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农村小学教师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小学教师的自身能力存在不足[3]。在农村小学教学的教师往往拥有较少的进修机会,有些教师即使有进修机会也因为懒散而将其放弃,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往往缺少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教师教授给学生的那些知识往往难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且,利用陈旧的教育方法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如果不能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积极主动性。其二,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相对而言,农村教学环境较为艰苦,所以很多有能力的教师都申请调到更好的学校任教,剩下的一般都是一些整体素质偏低的教师。并且一些小学教师因为怕招惹麻烦,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和自己都失去信心,教师难以将其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难以将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相关对策

2.1有效改革农村小学教育思想。

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相关工作者应该将只重视成绩的教育思想摒弃,相应的,树立重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意识。只重视成绩的意识往往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对自我能力进行开发。比如,开展分组讨论、主题班会及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还能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最终促使其各方面全面发展。所以,只有改革农村小学教育思想,才能为社会提供其所需要的人才。

2.2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对于国家来说,教育是基本,因此,政府一定要以实际行动为小学教育各项活动提供支持。首先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利用各种措施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只有农村经济收入增加了,才能更好地扶持小学教育。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对农村小学教学设备加以更新,如购买美术和音乐课上需要的器材和设备、新修体育场、购买计算机等。利用新型教育设备更好地让学生对所学技能和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才能让农村小学教育获得更好发展。

2.3需要在思想上对农村小学生的家长进行教育。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同城市人口素质相比较而言较为低下,所以在对孩子做出正确引导方面表现得比较吃力,家长难以将其具备的指导性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基于这种情况,进行农村小学教育的相关工作者或者孩子的班主任需要及时且积极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如可以采取定期家访或者开家长会等形式。通过这些沟通方式促使家长有效强化教育意识,并且促使家长有效提高思想素质。这样,家长才会更重视小学教育,同时正确支持孩子的教育问题。

2.4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教育建设。并且,农村小学教育机构应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教师待遇,让一些有能力的教师感觉到在农村任教的好处,保证他们自愿留在农村任教。教师在愿意认真任教的前提下,还需要积极对课堂教学方法加以创新[4],利用新设备及新课本等更生动及有趣地将课堂呈现在小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农村小学还需要重视对教师的继续培训。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从而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教师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有效地为学生将来生活及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已经随着社会持续发展慢慢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农村小学教育机构如果想做好教育工作,就一定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改革。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表现为让小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并不只是局限于学习成绩提高方面。望小学教育机构及相关政府机构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实事求是地对小学教育做出调整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给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官儒,刘惠芳.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教育观察,2012(9):224-225.

[2]郭阿苏.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青年教师,2012(11):332-334.

小学教育改革范文第3篇

    当前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往往特别重视知识教育、题海战术,致使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近视率上升。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大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学校也逐渐变为考试训练中写。这些都严重干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状况,教学管理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1)以教师为本

只有有了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师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人物。因此,学校在管理中要以教师为本。

首先,要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关心,给教师提供优越的条件,对教师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了解,并且尽最大能力为教师解决。然后,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关注。对教师的文化知识要进行培训、考核。因为每个教师都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为学校工作,因此,管理者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中的每个教师都要给予尊重,与他们平等交流。

(2)以学生为本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若是没有学生,学校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因此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替学生着想,在制订管理政策时,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小学生都还没有成年,因此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安全进行保障,只有学生的安全有了保证,才能更好地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时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对不良风气的免疫力,让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小学生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解。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在运行中,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根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拟定了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合理搭配好各年级及教研组的教学力量,按《课程计划》、学科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编排好课程表,安排好各项课程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的质量标准,将教学的检查指导、督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如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性的常规大检查,并加以量化评分,平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及自身特点制定教改实施方案、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师教学联谊活动,制定具体措施。定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月活动,以加快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举行各种讲座,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实现课堂教学的求实与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1)抓教学目标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学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要求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2)抓教学结构优化

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抓加强主体意识,要求课堂面向全体,以学生为本,强化因材施教,实施快乐教育。

四、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教育科研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手段,完善教学教研管理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1)听课评课促教学

说课、听课、评课是进行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方式,能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

(2)竞赛总结相结合

竞赛是教研管理的一种方法,研究总结是教研活动的深入。首先抓好教师竞赛。优质课从校级入手。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并给予奖励,作为评先评优条件。其次,抓学生竞赛。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思想正确与否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思想尤为重要。学校领导及老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要克服“片面追求”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同时掌握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既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始终紧跟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学校最根本的基础建设之一。

六、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

(1)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课堂教学管理首先要以学生为本,达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华东师大的周彬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谁放弃了这块阵地,就意味着谁是教育教学的失败者。”因此,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将管理的服务定位于对发展较好的学生锦上添花、对发展有障碍的学生雪中送炭、对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激励、对学生遇到学习挫折后鼓励、对学生正当需求的全身心的满足和对学生不正当需求的循循善诱等方面上,就能较好地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内化为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管理好自己,视学生为课堂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管理,努力将学生从消极的被管理对象变成积极的管理者。对于学生课堂教学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此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集体主人的思想,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份子,应该群策群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充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3)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接触是长期的,对教师有着全面的接触和深刻的了解,对教师教学的优缺点感受较深,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根据自身的体验,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学生评教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改进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能够切实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学生评教的目的和作用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教师进行排名,而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管理,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调动师生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改革;路径

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而又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教育也开始面临新的考验。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对未来最有影响的教育,也是最难实施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其次,小学教育改革是时展必然。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首先,片面追求分数。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拿高分成为学习的唯一目标,显然是偏激的,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仅仅依靠分数作为评判学习好坏的唯一目标,测试学生学习的成果,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过早地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重知識轻能力。我国教育部的调查显示,义务教育目前采用的教与学相结合的形式,体现出被动教学的特点。把教学建立在了人的客体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接收知识、探讨学习和能动性。教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丰富人的知识和情感,实现个体的长期发展。因此,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三、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一)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学困生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一个个困难从而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尤其使学困生能够摆脱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而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四)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四、结束语

小学教育改革范文第5篇

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13-01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2教材建设改革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根据地方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且需要经常向小学语文教育人员请教,或者请他们作专题讲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兼顾上述三个方面编写系列新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3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