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一生命

第一生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一生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生命范文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至上  安全第一

生命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对每一人来说只有一次,也正是因为它的唯一性才体现了它的至高无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轮回,唯独生命例外。从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安全事故,当生命邂逅死亡,我们才真正感到生命是如此的宝贵!“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字眼,没有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生命世界将暗无天日,只有生命才会创造奇迹!而贯穿于生命中最主要的旋律是安全,生命呼唤着安全,安全捍卫着生命,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保鲜活。

安全就是生命。只有确保了安全,生命才会美丽精彩。安全,几乎天天都会在我们耳边响起的字眼,而正是老生常谈的两个字,依然还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让我们错愕,一个个悲情的瞬间、一声声哀痛的呼唤,像一块块寒冷的冰,撞击着我们的眼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搅动着我们的心灵。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还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康,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未来。安全靠的是责任心,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无视安全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每年我国有多少安全生产事故,有多少个鲜活的生命无辜的断送,有多少个老幼无奈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无情的事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伤痛。

今年是国家第18个“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生产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逆耳的忠言利于行啊!天天说安全,时时话安全,但久而久之未见出任何事,就会使一些人产生了麻痹思想。那一一幕幕惨烈的事故背后是怎样一个情景,大家可想而知。我们还清晰的记得,2019年3月21日江苏响水化学储罐发生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的惨痛悲剧吗?给我们留下的是沉痛的思考和那血淋淋的教训。

在自己的工作当中,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每个人的保命法则,必须时刻记在心中并严格执行到位,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地遵守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规定要求,守住我们的保命“底线”,要站在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高度,将安全记在心中。

第一生命范文第2篇

但对于陈鸣雁,旅行绝不是偶尔为之的活动。“旅行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在新浪微博的个性签名那栏,她明确地宣布对旅行的爱。

旅行即生活

爽朗干练,初次见到陈鸣雁的人大概都会留下这种印象。她一头长发垂肩,脖子还挂着银色吊坠,与人交谈时,常常会开怀大笑。从事旅游行业让她养成了带点“豪放”的性格。

说起陈鸣雁的“豪放”,不得不说她刚刚结束的北极之旅。整个航线最远到达了地球的最北,在那里,她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极光。和大家守在邮轮6楼的甲板,直到晚上11点。广播传来一声“叮”,大家立刻条件反射,这是极光出现的通知。有些人赶紧折返去拿拍摄器材,更多的是奔到甲板高处,生怕极光瞬间流逝。因为有人提醒过,极光的持续时间大概只有5到10分钟。当时的温度近乎零,海风呼啸,她浑身颤抖得厉害。

看完第一波,陈鸣雁冻得实在不行,跑回房间套上一件衣服,又跑回“观光地”。但还是不能像其他人熬到了凌晨三点观看第二波,颇有些遗憾,但至今仍旧记忆犹新,“在漫长的极夜里,当那梦幻的光幕在眼前飞舞的时候,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会让人将一切困扰都抛于脑后”。

“在那里的感觉,真的很幸运,而且有想哭的那种感觉。”描述这段观看极光的经历,陈鸣雁语气中难掩兴奋,好像布满波浪状、条纹状极光的星空就在眼前。

早年,陈鸣雁在填写大学报考志愿时,她本来向往的是英文专业,结果阴差阳错去了暨南大学的“旅游经济管理”专业。她生于大理,长于北海,这些都是有名的旅游城市。“后来做了旅游行业就觉得,其实我跟旅游也是蛮有缘分的。”

在陈鸣雁的感受中,书本带来的旅游知识跟纸张一样,都是扁平的,只有真正把身体和灵魂都投入到路上,投入到山川之间,才是旅行最真切最美好的享受。1999年,她开始从事旅游方面的工作。次年,她第一次带团到欧洲,从俄罗斯到法国。7月份的俄罗斯刚好有极昼现象,一行人半夜11、12点还在坐火车。陈鸣雁至今还记得俄罗斯之旅,她记得“天鹅湖剧场那个时候还很小”。

2004年,陈鸣雁有幸参加了一些旅游展。她开始心心念念了—原来“老外可以有这个玩法”。当时在戛纳,主办方为他们安排了最好的五星级酒店,乘坐直升机,品尝米其林餐厅的食物。这次参观给她的印象很深。一年后,陈鸣雁开始和团队策划主题旅行活动。第一次是在爱尔兰举办的高尔夫主题分享会,还邀请了瑞士、德国、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的旅游局,活动反响不错。

这也意味着,如果要把主题旅行坚持下去,陈鸣雁和团队必须去世界各地考察,开拓更多的特色航线。旅行即工作,旅行即生活,陈鸣雁特有的生活模式也是从这个时候建立的。

遇见“海上钢琴师”

“我觉得出去的经历特别好的就是,不同的人愿意跟你交流,尤其是老外。如果你懂外语的话,他会特别愿意跟你交流。”

在旅途中,陈鸣雁最开心的就是遇见不同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北极之旅的邮轮BRILL号上,听到一个外国人聊起他十几年前的中国印象,陈鸣雁也乐于向他们描绘中国的现状。

那艘邮轮上还有一个特别的乐队,是来自法国北部的三位老爷子组建的,队龄有十年了。各种乐器,吹拉弹唱,不在话下。

在船长Le Boreal告别晚宴上,老爷子们演绎了一首歌,歌词的核心是:在美妙的旅程中,没有任何手机信号,在这里,我们享受着快乐的旅程,不受干扰“所有的客人都被他们所感染,带动。真的,看着这些老人家们,不由地想:我们将来的生活,也要如此的快乐!旅行,真的带给你无比的惊喜和经历。”在后来的日记中,陈鸣雁记下了当时的感悟。

陈鸣雁说,三位老人很有“海上钢琴师”的感觉。《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一个名为“1900”的弃婴在船上无师自通,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师。“1900”一生没有下过船,生命中唯有大海与音乐。

老人和音乐的结合令她不禁产生这样的联想。一位叫PATRICK的老爷子,给她印象最深,“花白胡子飘逸,总是叼着根牙签,每天开心地跟我们打招呼,还和我们学中文。”老爷子煞有介事地听着,还在小本子上记下法语的发音标注,准确地发出中文的读音。“简直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提到这段趣事,陈鸣雁音量也提高了不少。

感动陈鸣雁的不止这三位古稀老人,还有一对来过中国的法国夫妇。先生因为车祸而半身瘫痪,尽管邮轮巡游旅行,夫妇二人无法每次都体验,但是尽可能参与。一次巡游,工作人员帮他们把轮椅抬上了冲锋舟。在场的人看到那一幕,不少都感动得红了眼眶。

陈鸣雁还碰到过一对生于1949年的夫妻,两人白发如霜染。老夫妻深深触动了陈鸣雁,身体条件和年龄大小都不是障碍,“只要有这个梦,或者真的想去,真的可以一直走下去。”这个梦是关于旅行的梦。

在路上,感动,并感恩

陈鸣雁对于从事旅行的工作充满感恩,因为这份工作为她扩大朋友圈带来很大的便利。

在瑞士举办儿童夏令营时,她邂逅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小伙子,叫Wilson,二十七岁左右,负责教孩子们学习户外攀岩。“整个人晒得黑黑的,当时我就很好奇,跟他聊天。”打了个招呼,Wilson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说起自己在香港找不到适合户外专业的工作,也说到了他的研究课题—研究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他经常到阿尔卑斯山拍照,一个人一背包,爬山攀岩,到挪威拍摄极光。

一番交谈,陈鸣雁觉得Wilson是个蛮有意思的人,就顺便把他推荐给了邮轮公司。Wilson精通中英文,随即被聘任为探险专家。当陈鸣雁再次和他在船上相遇时,Wilson迫不及待地跟她分享船上的新生活。“这是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也真的是机缘巧合。”“机缘巧合”四字几乎贯穿了整个访谈和陈鸣雁的所有回忆。

入住酒店时,陈鸣雁有时会跟酒店的工作人员聊天,“觉得他们很好玩”。Gaby就是她在瑞士期间认识的一位“好玩”的服务生—“非常聪明的小伙子,本科读电影专业”。本来,毛里求斯政府奖励一年奖学金给Gaby进修研究生,但由于其他费用短缺,Gaby来到邮轮上打工,签了9个月的工作期。陈鸣雁记得,“他很醒目,心态特别好”,丝毫没有身为服务生,做着低贱工作的怨念。他还用手机录了“粥”的发音,询问用早膳的中国客人。

在旅行中,陈鸣雁很容易因这样的生活点滴而感动,从而更加懂得感恩。在她的感受中,旅行的意义就是放松自己,在旅行中充电,认识不同的朋友。而且,只要心态好,在世界各地的旅途中都能实现自己的完美旅行,收获友谊和感动。

把记忆带回家

淘到各种心爱的“宝贝”,也是陈鸣雁在每次旅途中的惊喜时刻。在巴黎,她买了“潘多拉袋子”;在新西兰的凯古拉,她收获了一根限量版的抹香鲸尾巴中白丝编成的链子。每到一个地方,陈鸣雁一定会去买一件当地的饰品。“这个感觉是旅行的一种精华所在。”像大多数旅行者一样,她也会把记忆浓缩在纪念品中带回家。

除了买好看的,自然少不了寻觅特色美食来犒劳自己的胃。提起吃过的美食,陈鸣雁第一时间想到了瑞士山区的“美味一餐”—肥厚新鲜的牛肉加上当地特产蘑菇烹煮,配着梅洛的红酒,一行人吃得很满足。有时候光吃不过瘾,她还会参与动手。一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家五星级酒店,陈鸣雁向大厨学会了制作别具特色的提拉米苏。

在独处的时候把这样的点滴整理成笔记成了陈鸣雁的一个习惯。在她的记忆和笔记里,旅途是充满温暖的。在国外扛行李等火车或飞机,如有外国人在旁,打个手势便有人上前帮助。即使不是同一站下车,但是特意帮她把大箱子扛下车再重新上车的大有人在。

北极之旅的邮轮上,陈鸣雁和客房的私人管家也成了好朋友。过海峡时风浪太大,陈鸣雁因为没吃防止晕船的药,尽管没有像其他客人一样吐得七荤八素,也晕得脸色惨白。私人管家为她送来青苹果和苏打饼干,帮她度过难受的晕船过程。

一位为英国女王服务过的老人家,没有任何架子,和陈鸣雁分享自己的勋章故事,说起白金汉宫的时光,脸上挂着平和温暖的笑容。末了,老管家专门去了一趟船上的礼品店,挑了一个鳄鱼牌的包包,作为礼物送给她。

第一生命范文第3篇

结果,我被弄糊涂了。

“它俩难道不是一回事儿吗?”我想。

当然,它的意思是说,有时候,一段要绕着走10公里的高速路,可能要开10分钟;一条只有5公里的小路,得开上半个小时。

不幸的是,商场上没有能够清楚勘察前路的GPS。经过多年的历练之后,我学到一点:最快的路很少是最好的。

当你努力创立一家新公司、创造一款新产品时,急急忙忙地把产品推向市场,可能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但请缓一缓,把产品做得恰到好处,更新一下设备,然后测试一下,往往会更好。

就连最成功的公司,有时候也会犯匆忙上线新产品的错误。

2008年,提供云存储空间的大战,空前激烈。苹果公司急急忙忙推出MobileMe,承诺用户在注册之后,就能把自己所有苹果设备上的数据,同步到云端。这个服务当时存在重大缺陷,它经常无法使用。苹果公司花了两年时间,努力缩减开支,终于创造出免费服务i-Cloud,并由乔布斯于2011年自豪推出。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苹果公司再次从落后的地位赶超上来。那三年,苹果公司在云服务方面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亚马逊和Google。后二者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挫折,顺风顺水地发展,基本上没有偏离业务主线。苹果公司从自家服务的糟糕体验中吸取教训,很快补上了课。

请大家这么想:到一个没去过的城市出差,除了机场和市中心,你很少会看到其他东西。比如有人问我,对中国印象如何,我会说,自己只了解这个大国的一小部分。

我一般会谨慎地回答:“我亲眼见过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但是……”一个只去过伦敦的游客,自然不怎么了解英国;一个只去过纽约和洛杉矶的人,自然也不怎么了解美国。

我的重点在于,你需要对你所处的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多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让潜在客户测试它们,问问他们的反馈,都会让你更加了解你所处的行业。如果你略微偏离业务主线,尝试一些非同寻常的点子,你很有可能会发现一些被竞争对手忽略的机会。

在维珍大西洋航空,我们曾经在与对手英国航空竞争时犯过类似的错误。我们想率先在最受欢迎的商务舱里推出平躺座椅,因此,我们赶工研制一款新型座椅。

我们引以为豪的“平躺座椅”的特点是,它是平的,但它不是水平的。因为急着当第一个,我们走了最近的那条路,生产出一款座椅,它能调成平躺模式,其实倾斜大约30度。然而,乘客(包括我)担心躺在上面,进入梦乡时,自己会滑到地上。

英国航空听说我们的新款座椅后,花时间开发出一款可以真正放平、让人躺平的座椅,把我们打趴在地上。

于是,我们又回到画板前面。这一次,我们想出一款全新的、完全水平的座椅,并且在座舱内设计出一种革命性的“人”字形机舱结构。然后,维珍大西洋航空又跑到英国航空前面。因为急着当第一名的心态,让我们付出很高的成本。这昂贵的一课提醒我们,与其第一个把创意推向市场、但是做得很糟糕相比,把事做得恰到好处才更好。

第一生命范文第4篇

我第一次生病

赵一鸣

我五岁时的星期六,在爷爷家玩耍。那时下着倾盆大雨,并不影响我高兴的心情!

忽然,我头疼了,哇哇大哭起来。爷爷见了连想都没有想忙问:“乖宝宝,你感觉怎么样啊?”“我……头疼!”我吞吞吐吐地说。爷爷急忙拿来体温计,一看,大吃一惊,三十九度!爷爷对我说:“乖宝宝,你在家等着,我去给你买药吃!”我急忙喊:“爷爷不要,这样你会生病的!”我的话还没说完,爷爷已经走了。我没有办法,只好在家里等。

过了好一段时间,爷爷回来了。他全身都湿了,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爷爷烧完了开水后,把水倒入杯子中,最后把药放进杯子里,让我喝。

这次,让我明白:父母伟大,爷爷更伟大。这一次生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指导教师

第一生命范文第5篇

父亲也曾经是孩子,他一定会记得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挨揍,第一次经历长途旅行,第一次接触崭新的世界等等。如果这些“第一次”都来自于父亲,必然带着呼啸的风和巨大的烈度,长期影响伴随你的一生。

这不是说母亲对子女的“第一次”影响不重要,相对于吃奶、抚摸、食物和冷暖等生活细节的关爱,母爱总是温馨的,带着给予的满足感,充满了叮咛的安全提示:而父爱绝对不是这样,必然是挑战性的,猎奇的,带着游戏法则的,要付出代价的。

写父亲这个题目,我感觉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我从三岁就没有了父亲,不是他死了,而是他离开了幼小的我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北大荒去了。很快,他就重新组织了家庭,回到老家和母亲分手。

那年我五岁,至今还残存着一点点父亲的印象:一个穿着黄大衣的男人曾经把我抱起来举了举。此后,在我的人生词汇里,“爸爸”成了一个极其陌生拗口的称谓。

大概,恰恰是从小缺少父爱的原因,我很看重父亲的角色。我记得,女儿第一次用稚嫩的语气叫我“爸爸”的时候,还不能够规范地发出两个音节:Ba Ba,而是发出了一连串的BaBaBaBa……这已经让我激动万分了。我多次校正女儿的发音:是爸爸,不是爸爸爸爸……直到我清晰地听到了那两个陌生又亲切的称呼:爸爸!从发音学上分析,这是双唇爆破音,气流聚集到双唇后,必须形成瞬间的力量冲出后才能形成“爸爸”的音节,否则,就是柔和的Ma Ma了。

上小学时,我经常遭到同学们说我没有爸爸的奚落,也从没有发出过爸爸这两个音节,便一个人偷偷在屋子里对着镜子叫“爸爸”,连续叫了多次,我才悟出了这个发音的秘密。不信?你试着发发这两个音节。

事实上,我在做父亲之前和当了父亲之后并没有考虑这么多的角色感。我和很多男人一样,大多都是糊里糊涂就做了一个二十几岁的爸爸,然后,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进入父亲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女儿教会了我怎样做父亲。现在才体会到,在一个小小生命的面前,我等于也让自己重新回到了童年,在教会女儿每一样新本事的时候,让她开眼界的时候,我也是怀着一颗童心,强烈感受到了曾经有过的拒绝的恐惧和熟悉的喜悦。所以,父母在自己孩子的面前,第一要务是不要忘记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当你认为你的孩子如此笨拙愚蠢的时候,那恰恰就是你小时候的影子。

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多少个“第一次”是和我这个父亲有关的?我开始回想。

第一次挣脱搀扶学会走路,第一次摔倒后自己再站起来,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看小人书,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登泰山看黄河,第一次到曲阜看孔庙,第一次吃巧克力,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到动物园,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挨打,第一次下乡,第一次化妆,第一次出国,第一次下馆子,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喝酒,第一次经历挫折后的谈心,第一次考试后见到成绩单的人,第一次指导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打针吃药,第一次发脾气而又能让大人屈服显示了意志的力量,第一次……

可以这么说,孩子的第一次与父亲的联系越多,这个生命中父亲的性格基因就越多,此后他人生的历程基本会重复或者超越父辈的模式,家族的生命和希望就这样轮回往复。

令我宽慰的是,上面所举的第一次,基本上都是我这个父亲给的。我至今还记得女儿很多“第一次”的场景:

第一次学游泳,我托着她的腮帮子,从泳池的这头走到那头,而在家里,我用一个凳子垫在她腰间,让她学蛙泳的姿势:

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我抓着车的后座位,锻炼她平衡的技巧,很快女儿就能飞车自如了:

第一次写稿子,我在台灯下给她讲了好多诸如开头、标题、文体、语言的问题,当爷俩的心血变成了报纸上的铅字,我们高兴得击掌庆贺:

第一次女儿因赌气离家出走,我偷偷跟在她身后,一直追踪到西门桥才把她拦住强拉回家,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激怒自己的女儿了。

在女儿诸多的“第一次”中,有几件事让我难以忘怀。当我把它们贯穿起来以后,发现这就是一个人生命嬗变、意志淬火的过程,如同我从懵懂童年的初始,到少年的勃发,再到青年的壮怀,竟是如此的相似和熟悉。

女儿三岁半的时候,要送到幼儿园去了。那天早上,我抱着女儿出门的时候,她还以为我又要带她去公园呢,满脸高兴的样子。路上,我不断说这个地方有很多小朋友能和她一起玩捉迷藏、摆积木的游戏,女儿挥舞着小手,并不知道她那狠心的爹要让她一个人留在那个陌生的小屋子里了。将孩子带到幼儿园后我没有立刻离去,而是陪伴着女儿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玩,很快,阿夷就给我使眼色,让我离开。

趁孩子不注意,我偷偷溜走了。傍晚,我去接孩子,还没进完门就听到了熟悉的哭声。急匆匆跨进大门,看见我女儿一个人坚在屋子前的小凳子上嚎啕大哭,鼻涕眼泪一塌糊涂,其他的孩子们依旧在房间玩耍,阿姨也不理会。孩子见到我,哭声戛然而止,随即爆发出一连串撕心裂肺的爸爸爸爸的叫声,随即跌跌撞撞扑向我的怀抱,那一刻,我满眼泪水,我搂着女儿,哽咽地安慰她:爸爸在这儿,有爸爸不哭了。

我突然强烈感受到一个人的孤独和一个陌生的环境,永远是人生最可怕的挑战。而父亲,就是帮助你战胜这些的那个人。我也突然联想到当年父亲举起我的那一刻,当时,我就像我女儿这么大,但却没有父亲温暖的怀抱和有力臂膀的呵护。

大概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女儿从幼儿园小班一直哭到中班,时间长达一年,这期间几乎都是我亲自接送,安慰,威胁,疏导,用好吃的东西利诱,讲集体生活的好处。渐渐地,女儿的哭声变弱了。我清楚地记得,每次分手她都哭泣着对我说:爸爸,快来接我啊。而后来几次,女儿只是忍着泪花看了我一眼,就独自一个人走进教室了。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的职责和使命感,就通过女儿的这一幕幕让我牢牢记住了。

有一年我去北京出差,正值学校暑假,便带着女儿和我一起去,我带着她逛故宫,看颐和园,到王府井大吃了一顿烤鸭。那天正好是她十八岁的生日,我特意带着女儿到宾馆的美发室剪头发。我对美发师说,今天是我女儿成年的日子,我希望你能把她打扮得像一个漂亮的女人。

于是,女儿第一次画眉毛,涂口红,打粉底,头发吹风造型,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女儿竟是如此漂亮,如此有女人味,那天,我给女儿拍摄了很多相片,我对她说:今天,你要找到女人的感觉。女儿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和好奇,镜头里的她显得成熟端庄。

晚上,她一个人躲到卫生间很长时间不出来,我这个爹知道,女儿一定是对着镜子舍不得卸妆。但是,我有必要提醒她尽快“出画”,便敲门催促立刻卸妆休息。我记得,同样是十八岁的时候,我也曾经在省城一家叫奇美的理发店里第一次吹风,为的是参加一次学校的会演。当时,理发师在我头上抹了不少头油,镜子里的我容光焕发,全然不是少年的模样。晚上,我舍不得我的发型,但还是被母亲揪下床来逼着洗了头才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