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液免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类; 补体; 体液免疫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少数重病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为了解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对123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7月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传染科住院的123例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之南(2008年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69例,年龄在5个月~6岁,女54例,年龄在6个月~9岁,平均年龄2.2岁;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儿科门诊健康儿童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4岁。
1.2 方法 检测标本为入院第1天静脉血标本,HFMD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常规静脉采血2 ml于促凝血管中,离心分离血清,避免溶血,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仪器为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的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测定结果显示,HFMD患儿免疫球蛋白中IgG、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之一,引发HFMD的肠道病毒有7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7、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两种病毒感染常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85%~95%,笔者所在医院123例HFMD患儿中3岁以下占89%,与以上数据相符。大部分患儿症状平和,1周内可以痊愈,少数患儿患有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1]。
人类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大意义,IgG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约占血清总抗体的75%~80%,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免疫效应。IgG(IgG1、IgG2、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并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病毒抗体均属于IgG,IgG水平低下降低了机体抗病毒的免疫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中IgG明显偏低,说明手足口病患儿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较低。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中,参与黏膜局部免疫,通过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结合,阻止病原体粘附到细胞表面,从而在局部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泌型IgA在黏膜表面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IgA水平下降,降低了胃肠道和呼吸道防御能力,使病毒更容易侵入机体而致病。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在血中含量在很短时间内消失,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补体是血清蛋白的正常组成部分,也是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并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在本研究中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A明显降低,IgM无明显改变,与王跃飞等[2]研究一致,认为血清IgM未见明显升高可能与患儿的B淋巴细胞功能不完善有关。补体C3、C4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与刘亚敏等[3]报道一致,可能是由于患儿IgG水平低下,无法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导致补体C3、C4水平无明显改变,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123例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C4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显示IgG、IgA明显偏低,IgM、补体C3、C4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说明手足口病患儿由于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存在体液免疫的改变。提示在手足口病的诊治中应该注意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治疗中,除采取对症处理和抗病毒治疗外,在适当的时机,应使用丙种球蛋白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6):46-48.
[2] 王跃飞,郑瑞,陈葆国,等.手足口病相关免疫学指标检测的病例对照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0):15-21.
【摘要】 目的 研究鹅绒藤总生物碱(Cynanchum Chinense Total Alkaloid,CCTA)对正常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给正常小鼠腹腔注射高(12.96mg/kg)、中(6.48mg/kg)、低(3.24mg/kg)3个剂量的CCTA,每天1次,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后12h,眼球取血并取脾脏,定量溶血分光光度试验进行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检测,对小鼠血清溶血素进行测定。结果 CCTA高、中剂量组抗体形成细胞OD值及血清溶血素HC50明显高于免疫小鼠对照组(P<0.05,P<0.01);与CCTA低剂量组比较,CCTA高、中剂量组抗体形成细胞OD值升高(P<0.05),血清溶血素HC50升高(P<0.01)。结论 CCTA有提高正常小鼠体液免疫的作用。
【关键词】 鹅绒藤;生物碱;抗体形成细胞;小鼠
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为萝摩科鹅绒藤属(Cynanchum Chinense R.Br.)植物。野生于宁夏川区各地,资源极为丰富,夏、秋间随用随采。鹅绒藤味苦、性寒,具祛风解毒、健胃止痛之功效,全株具白色乳汁,民间常用鹅绒藤乳汁治疗寻常性疣赘,也有用于治疗耳乳突状瘤和甲癣的报道[1-2]。国内外现有研究表明,鹅绒藤水浸膏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茎干乳汁冻干粉对蛙心和豚鼠离体心房表现明显的正性肌力(强心)作用,鹅绒藤全草水提物和氯仿提取物对实验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及中枢药理作用,而其正丁醇提取物可增强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3-6]。我们从鹅绒藤全草中提取了鹅绒藤总生物碱(Cynanchum Chinense Total Alkaloid,CCTA),研究CCTA对正常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对鹅绒藤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ICR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由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为2007019,实验动物许可证号为SCXK(宁)2005-001。
1.2 仪器和药物 低温冷冻离心机(Beckman,美国)、VIS-7220N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恒温水浴箱、100目不锈钢网、手术器械。RPMI-1640 培养基为美国Sigma 公司产品,CCTA由本校化学教研室指导提取并鉴定,鹅绒藤生药提取CCTA的得率为0.097‰。
1.3 方法
1.3.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ICR小鼠(4~6周龄,体重20±2g,雌雄各半)50只,随机分为正常小鼠对照组,免疫小鼠对照组,CCTA高剂量(12.96mg/kg)组、中剂量(6.48mg/kg)组、低剂量(3.24mg/kg)组5组,每组10只。正常小鼠对照组和免疫小鼠对照组每天1次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0.2mL,CCTA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ip CCTA 12.96、6.48、3.24mg/kg,每日1次,连续7日。于给药的第3天除正常小鼠对照组以外的其余4组小鼠均一次性腹腔注射5%的绵羊红细胞(SRBC)0.2mL。第8天处死各组小鼠,体外测定各项指标。
1.3.2 小鼠血清和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眼球取血,室温静置30min,2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血清分装,-20℃保存。取血后颈椎脱臼法致死小鼠,剪开腹部各层,取出脾脏,剔除脂肪和结缔组织,放在尼纶网上,将尼纶网置于盛有Hank's液的平皿中,轻轻压挤脾组织,使单个核细胞经网进入平皿的Hank's液中,吸取平皿中的Hank's液于15mL离心管中,离心2000 r/min,5 min,弃上清。加入1mL三蒸水50s左右裂解红细胞,再用等量1.8% NS调至等渗,离心2000 r/min,5 min,弃上清。随后加Hank's液,离心2000 r/min,5 min,反复2次,去除血小板。最后将沉淀细胞用1 mL完全RPMI-1640培养液重悬,进行细胞计数,并且用2%台盼蓝检测活性细胞百分比(活细胞数大于95%),调整脾细胞悬液浓度为5×106个/mL。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QHS)[7]测定抗体形成细胞 在5mL的一次性离心管中加入1mL(5×106个/mL)的脾细胞悬液,0.2%SRBC悬液1mL,及1∶10的补体稀释液1mL,摇匀后置37℃水浴60min(孵育期间轻摇2次,避免细胞下沉)。取出后3000 r/min离心3min,取上清,分光光度计上波长413nm读吸光度(OD)值。
1.4.2 血清溶血素测定[8-9] 小鼠血清做1∶50稀释。在5mL的一次性离心管中依次加入经1∶50稀释的小鼠血清1mL、5%SRBC 0.5mL、10%补体1mL,置37℃恒温水浴中孵育30min,然后移至冰浴中终止反应,1500rpm离心5min,取上清1mL,加都氏试剂3mL,摇匀放置10min,分光光度计于540nm波长比色读取OD值。另取5%SRBC 0.25mL,加入都氏试剂4mL,比色读取OD值,即为实验中所用SRBC半数溶血时的OD值。
血清溶血素含量以半数溶血值CH50表示,样品管中半数溶血值CH50按下式计算:
每只小鼠的血清CH50=(样品的OD值/SRBC半数溶血时的OD值)×稀释倍数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
2 结果
与免疫小鼠对照组比较,CCTA高、中剂量组抗体形成细胞OD值增高(P<0.05,P<0.01),血清溶血素HC50也升高(P<0.01);与CCTA低剂量组比较,CCTA高、中剂量组抗体形成细胞OD值升高(P<0.05),血清溶血素HC50升高(P<0.01),见表1。表1 CCTA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产生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免疫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鹅绒藤主含甾体皂甙和生物碱,可能是其具有祛风解毒、健骨止痛功效以及外用治疗寻常性疣赘的主要成分。生物碱(alkaloid)是存在于植物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往往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份,多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如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及抗菌抗病毒作用等[10]。
本研究发现CCTA高剂量组(12.96mg/kg)和中剂量组(6.48mg/kg)小鼠的抗体形成细胞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同时高、中剂量组小鼠的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CH5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中剂量的CCTA可促进正常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形成和血清溶血素的合成、分泌,且其促进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形成与提高血清溶血素合成分泌的效果是一致的。抗体形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是代表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可靠指标,因此,本研究提示,高、中剂量的CCTA可提高正常小鼠体液免疫水平。
现有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表现为小剂量(或低浓度)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大剂量(或高浓度)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CCTA高、中剂量组之间的上述免疫学指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CCTA剂量的增加,其正向调节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活性不再增强,但是否会出现抑制作用,还要进一步实验以证实。曾有研究表明[6],鹅绒藤全植株正丁醇提取物可增强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但其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活性成份与本实验中的增强体液免疫的活性成份是否相同,调节机制如何,还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红苹.鹅绒藤乳汁治疗耳乳突状瘤1例报告[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18.
[2] 王淑珍.鹅绒藤治疗甲癣的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1996,8(3):49.
[3] 余建强,李汉清.鹅绒藤浸膏对麻醉大鼠的降压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1,23(5):327-328.
[4] 李汉青,谢伟,阎琳.鹅绒藤的正性肌力作用与毒性[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95,17(4):304-305.
[5] 彭晓东,闫乾顺,王锐,等.鹅绒藤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74-1776.
[6] 李阳,佟书娟,周娅,等.鹅绒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1998,20(2):76-77.
[7] 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39.
[8] 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6.
关键词: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体液免疫示意图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某一种类的抗原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来活化B细胞,同时也可以运用直接刺激B细胞的方式来进行活化?针对这样的疑问,通过抗原的分类来进行简要分析。
1问题的产生
关于同一种的抗原是否既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来活化B细胞,同时也可以运用直接刺激B细胞的方式来进行活化,这一疑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37页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引出的。如图:
图一 体液免疫示意图
2问题的解析
由于示意图带来的困惑与知识混乱,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晰区分体液免疫中B细胞被活化的具体过程,关键要让学生对于抗原及其分类有个直观的认识。
2.1抗原的特性
人教版高中教材上对于抗原的定义为: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并举例病毒、细菌灯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同时根据现代抗原的概念,抗原必须具备二种特性,即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它涉及到了抗原分子与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它必须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作用,以及可以被T细胞和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因此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关,更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特性相关。
另一方面,抗原的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分子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故亦称之为抗原的反应(reactivity)。它只涉及抗原分子与抗体分子或T细胞的抗原受体分子(TCR)间的相互作用,即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只是抗原分子表面的有限部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称此部位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因此抗原的抗原性主要决定于抗原分子的化学性质。如抗原为蛋白质分子,其抗原性可决定于其氨基酸序列或其空间构型。
2.2抗原的分类
由于抗原具有以上的特性,通常可以将抗原分为天然抗原、人工抗原、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和超抗原四种类型。其中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就是解决我们上述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关键。
实验证明,由抗原激发的免疫应答是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由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共同参与予完成的。
大多数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必须有辅T细胞(helperTcell),简称TH细胞的参予才能完成,称这种抗原为胸腺依赖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但是也有少数抗原物质,不需要TH细胞的参与,就可以单独刺激B细胞来产生抗体,称这种抗原为胸腺非依赖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该抗原由B细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这二种抗原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抗原决定簇的结构不同所致。TD抗原在其分子结构上,既具有载体功能的决定簇,也具有抗原性决定簇。且在其分子表面出现多种不同抗原决定簇,但缺乏重复出现的同一决定簇,TD抗原主要是大分子蛋白质。而TI抗原多数为大分子多聚体,带有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簇,且降解缓慢,故不需要TH参加即能直接刺激B细胞,TI抗原主要是多糖类物质。
3问题的结论
由以上关于抗原的特性及分类特点可知,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中37页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所示的体液免疫中同一种的抗原是否既可以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来活化B细胞,同时也可以运用直接刺激B细胞的方式来进行活化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少数抗原可被B淋巴细胞直接识别,其他的抗原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可以。
4教学建议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上,可以简单跟学生介绍一下抗原的分类,分为胸腺依赖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抗原。而两种抗原的特点就是前者对于B细胞的刺激需要T细胞的参与而后者不需要。那么根据这样的特点就很容易理解每一个抗原要么需要T细胞要么不需要T细胞的传递过程,因此不可能同一种抗原有两条不同的刺激B细胞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马兴铭、丁剑冰[M].北京:医学免疫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利迪亚德.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手术;应激;免疫
[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044-03
[Key words] Laparoscopy; Biliary tract surgery; Stress; Immune腹腔镜自20世纪应用于胆管疾病治疗以来,称为微创外科的腹腔镜手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手术适应证由最初的诊断探查,胆囊切除等发展为现在包括多种腹部器官与组织的手术[1]。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它对机体的影响,尤其对于胆管手术,腹腔镜下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操作时间长,这就需要我们客观评价腹腔镜在胆管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2]。其中胆管腹腔镜手术创伤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比如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而这一抑制情况与胆管手术应激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腹腔镜下胆管手术对机体的应激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2月经电子胃肠镜检查并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我科行腹腔镜下胆管手术的患者80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和右上腹压痛。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3~77岁,平均(54.42±2.22)岁;体质量指数(BMI)16.85~26.50 kg/m2,平均(21.03±0.26) kg/m2。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79岁,平均(54.44±6.24)岁;BMI为16.91~26.45 kg/m2,平均(21.11±1.25) kg/m2。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与流行病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采用卧位与气管静脉复合全麻,取脐下缘1 cm为切口,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以CO2经气腹机建立人工气腹,10 cm Trocar分别置于脐下缘、剑突右下,5 cm Trocar分别置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放入电视摄像系统探查腹腔情况,行胆囊减压,立即以吸引器将胆汁完全洗出,分离胆囊三角区。尽量将胆囊管结石向胆囊方向推动,取出结石,紧靠近端钛夹再以一枚钛夹夹闭胆囊管,完全切断胆囊管。以电凝勾沿粘膜下层分离、切除胆囊,完成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进腹探查吻合口情况及全腹情况,若无异常,则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治疗: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4]。两组术后常规给予静脉补液和第三代头孢抗生素抗感染,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
1.3 观察指标
常规指标:观察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应激指标: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L-6)、肿瘤因子α(TNF-α)在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免疫指标: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完成分析统计,常规指标、应激指标与免疫指标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指标比较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 0.05)。见表1。
2.2 应激指标变化
经过观察,两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TNF-α值均有明显提高(均P < 0.05),治疗组到术后第3天逐渐恢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 免疫指标变化
经过观察,治疗组在3个时间点CD3与CD4值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对照组则有明显波动(P < 0.05)。见表3。
3 讨论
自1987年腹腔镜应用于胆囊切除术以来,由于其切口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壁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外科的各个领域[5]。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
众所周知,对创伤的应激反应是维持机体在自然界生存的适应性反应,胆管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干扰机体的功能[6]。腹腔镜手术虽然切口微小,其创伤仍会刺激相应的应激反应系统,促进相关激素与炎症因子,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CRP、IL-6和TNF-α等的释放[7]。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应激远小于开放手术[8-11]。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TNF-α值均有明显提高(P < 0.05),治疗组到术后第3天逐渐恢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是一种迅速涉及全身各系统、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保护性反应,如这种反应过于激烈或调节失衡便会造成自身损害,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CD3细胞代表所有的外周成熟的T淋巴细胞,能协助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12]。CD4细胞是辅和诱导性T细胞,能辅助功能并且是TCR信号传导的协同受体,增强抗肿瘤效应[13]。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在3个时间点CD3与CD4值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对照组则有明显波动(P < 0.05)。
总之,腹腔镜胆管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除了能够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在应激保护与免疫功能保护上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rteaga-Gonzalez I,Diaz-Luis H,Martin-Malagon A,et al. 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of short-term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during the leaming curve [J]. Int J Colorectal Dis,2006,21(6):590-595.
[2] 李雅钗,黄向华,王振海.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5,24(4):202-205.
[3] Tang CL,Eu KWj,Tai BC,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ect of open versus laparoseopically assisted colectomy Oil systemic immunity in patients colorectal cancer [J]. Br J Surg,2011,88(6):801-807.
[4] 胡建昆,周总光,陈志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3):242-243.
[5] 赵刚,肖刚,黄美雄,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5):407-409.
[6] 严美娟,葛云芬,楼小侃,等.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4):370-372.
[7] 陈训如.微创胆管外科手术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62-165.
[8] 吴金术,彭创,毛金海,等.胆囊切除至胆管损伤210例诊治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6):416-418.
[9] 陈建尧,蔡秀军.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9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1):69-70.
[10] 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5例[J].医药杂志,2011,23(3):30-32.
[11] 马红霞,胡爱书,焦玉荣,等.腹腔镜在普通外科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医药杂志,2011,23(4):202-203.
[12] Staudacher C,Vignali A,Saverio DP,et al. Laparoscopic VS open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in unselected patients with rectalcancer:impact on early outcome [J]. Disc Colon Rec,2007,50(9):1324-1331.
【摘要】
目的: 探讨竹荪提取液对As2O3引起小鼠免疫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建立As2O3急性砷中毒模型小鼠,研究竹荪提取液对小鼠体重、脏器系数、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砷中毒组小鼠体重、脏器指数无明显改变;CH50、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免疫力; 竹荪; 砷中毒; 体重; 补体溶血活性测定;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possibly exist in extract from Dictyophora( EXD) on immunosystem of mice against the injury caused by As2O3. Methods: Acute immunotoxicity model of mice was made with As2O3. The effect of EXD on body weight, organ indexes, total hemolysin complement levels (CH50), lymphocyte accruing rates, and macrophocyte phagocytosis of mice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acute experi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ody weight or organ indexes between the normal control and arsenic poisoning groups;while the CH50 level, lymphocyte accruing rate, phagocytosis rate and macrophagocyte index in arsenic poison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Key words] immunity; Dictyophora; arsenic poisoning; body weight; complement hemolytic activity assay; lymphocytes; macrophages; phagocytosis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以引起神经、泌尿、消化、心血管、免疫、内分泌等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甚至可以引起肿瘤的发生[1,2]。竹荪是一种食、药两用真菌,有学者观察到竹荪托盖液对辐射损伤大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3],但对砷引起的免疫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在既往竹荪提取液抗突变和抗氧化损伤研究的基础上[4,5],本实验进一步研究竹荪提取液对急性砷中毒小鼠免疫系统的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酶标仪MQX200(美国BiO-TEK公司)、CO2培养箱(日本三洋公司)、TGLL-18台式高速离心机(北京长源实验设备厂)、HH-8恒温水浴箱(上海申化仪表自控公司)。
1.2 主要试剂
As2O3(AR)由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提供,溶血素由浙江省玉环县南方试剂厂生产,小牛血清由杭州四季青有限公司生产,细胞培养液RPMI1640由Hyclome公司生产。
1.3 竹荪提取液竹荪干品由贵州省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生产。准确称取竹荪干品50 g加500 ml双蒸水浸泡3 h,制成匀浆,煮沸30 min后用200目滤筛过滤,将滤液浓缩至200 ml,所得竹荪提取液浓度为0.25 g/ml,4 ℃冰箱保存备用。
1.4 动物及分组健康昆明种小鼠180只,雌雄各半,体重28~32 g,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平均分为3批,每批60只,每批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批分组及剂量均相同。正常对照组,竹荪高剂量、低剂量组(10 g/kg、5 g/kg),砷中毒模型组(As2O3 5 mg/kg),竹荪治疗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竹荪10 g/kg、5 g/kg)。砷中毒模型组和竹荪治疗组用As2O3按5 mg/kg标准造模,1次/d,连续7 d;竹荪治疗组在造模的每天下午给竹荪治疗,灌胃量0.02 ml/g。
1.5 实验相关试剂的配制
1.5.1 绵羊红细胞悬液(SRBC)
健康成年绵羊颈静脉处局部消毒采血,加入等体积阿氏细胞保存液(Alsever's),4 ℃保存。临用前用巴比妥缓冲液洗涤3次,2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
1.5.2 巴比妥缓冲液(BBS)
准确称取NaCl 85 g、巴比妥 5.75 g、巴比妥钠 3.75 g、MgCl21.017 g、无水CaCl2 20.066 g,将巴比妥钠溶于双蒸馏水中,依次溶解上述试剂,双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高压蒸气灭菌20 min,4 ℃冰箱中保存。
1.5.3 营养肉汤及6%淀粉肉汤配制
牛肉浸膏0.3 g、蛋白胨1.0 g、NaCl 0.5 g,加入100 ml双蒸馏水中,微火加热溶解,高压蒸汽灭菌20 min,4℃冰箱中保存。在营养肉汤中加入可溶性淀粉6 g。
1.6 观察指标
实验结束时准确称量实验小鼠体重,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肝脏、肾脏、脾脏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CH50活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显微计数法检测并计算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2 结果
2.1 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各组小鼠的体重、肝脏、脾脏和肾脏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各组上鼠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比较(略)注:脏器指数=[脏器重量(g)/小鼠体重(g)]×100%。
2.2 CH50淋巴细胞增殖、吞噬率及吞噬指数
由表2可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砷中毒组CH50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 =3.345,P=0.032
3 讨论
砷对机体的先天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产生一定程度的毒性作用,也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本次实验采用As2O3对小鼠经口灌胃染毒7 d并检测免疫系统的相关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砷中毒组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砷中毒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建立成功。
肝脏和肾脏不仅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的功能;脾脏既是T、B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含有大量的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还具有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起到增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在肝脏、肾脏、脾脏系数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其原因,可能是本次实验染毒时间短,进入体内的大部分砷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尚不能对机体和免疫器官发育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6]。
CH50是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具有介导细胞溶解、调理吞噬、免疫黏附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等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的作用。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执行者,其数量及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吞噬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其吞噬能力是衡量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可以反映其吞噬功能的强弱。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竹荪组CH50、淋巴细胞增殖率、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竹荪提取液对小鼠免疫指标在短期内无明显影响;而砷中毒组小鼠CH50、淋巴细胞增殖率、吞噬、吞噬指数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目前对砷中毒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手段,排砷药物、中药制剂、拮抗剂等是常用的治疗药物。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糖、糖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损伤和抗肿瘤的活性[12]。实验结果显示,竹荪治疗5 g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CH50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无明显变化,竹荪治疗10 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CH50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显著升高,说明在一定剂量条件下,竹荪通过促进砷中毒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补体活性来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还通过增加巨噬细胞数量或活力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砷中毒小鼠的免疫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降低砷诱发的免疫毒性作用。
参考文献
[1]Hamilton E 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a holistic evaluation of land contaminated by histonic mine wastes: a study multielement mine wastesinwest Devon,2000(2):163-166。
[2]Gebel T. Confounding variables in the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of arsenic[J].Toxicology, 2000(1-3) :155-162.
[3]郭渝南,熊彬,唐礴,等.竹荪托盖液对辐射损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修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27):116-117.
[4]罗鹏,张爱华,汪希兰,等.竹荪提取液对抗砷致小鼠肝脏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8)11-13.
[5]罗鹏,吴应宽,蒋宪瑶,等.竹荪提取液对抗砷中毒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5):402-404.
[6]刘佳,吴克枫,俞红,等.三氧化二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国地方病杂志,1998(5):281-283.
[7]朱筑霞,费樱, 张爱华,等.燃煤型慢性砷中毒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1):13-15.
[8]成静,祝寿芬.三氧化二砷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学志,2000(1):16-18 .
[9]Anthony Lemariw, Claudie Morzadec, Emilie Bourdonnay,et al.Human macrophages constitut targets for immunotoxic inorganic arsenic[J].Immunology, 2006(177):3019-3027.
[10]Sakurai T, Ohta T, Tomita N,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otoxic and immunodisrupative effects of inorganic arsenite on human monocytes/macrophages[J].Int Immunopharmacol,2003(6):30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