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节描写的片段

细节描写的片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细节描写的片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细节描写的片段

细节描写的片段范文第1篇

1、有一次,我们全家去爬山,一进山里就听见小溪的声音,我们沿着声音一路上山去。走到山崖边的一条小路,爸爸说:“我走外边,你走里边。”虽然这时山风很大,但我心中被这句话所温暖。我们终于来到了小溪边,听着溪水带来的音乐,闻着植物带来的清香,我忍不住走进溪水边抚摸它。啊,好清的水呀,连水底的落叶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把所有事忘得九霄云外,一会儿打水、一会儿把纸船放入水中、一会儿捧起一口尝尝它的甘甜,等我玩够了,回头一看,爸爸就站在我身后,原来他一直站在我身后守护着我。

2、父亲终于有了高高兴兴的时候,那是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日子。人们都来恭喜父亲,夸我是大学生的坯子,值得重点培养。父亲一高兴,送我一个日记本,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个“奖”字,那是他在地区开劳动模范大会时得到的奖品。在我的记忆中,那是父亲首次喊我的名字,并且是欢欢喜喜地喊。我像接受一个不认识的人赠来的礼品一样,低下头,说了声“谢谢”。

3、照常的时间,爸搬出了那辆黑色的老自行车,我跨了上去,爸爸将雨衣套在身上,我钻进紫色雨衣那尾后。爸爸沧桑的老脸,将雨衣绳系好。天色开始作怪,原本不小的雨势下成了暴雨,风吹得雨歪歪斜斜,外面白茫茫的雨瀑,我都不在意,在紫色雨衣下溅进来的雨水也成了漂亮的紫色露珠,狂风让自行车摇摆不定。

4、父亲回家过程的细节他后来一直没告诉我,我每次问起,他都以一句简单的话搪塞过去:“还能咋回来?坐车呗。”直到这个国庆节我母亲来北京,我才在一次闲聊中知道一个细节。原来父亲当天在北京站买了火车票之后,身上已经只剩下区区十元钱,仅够到省城后买一张回家的汽车票。而这十块钱,还被火车站几个无赖小孩,围着我父亲撕撕拽拽的给偷走了。(现在想来那些小孩应该是当年火车站那些缠着人要钱的小乞丐)这样,父亲第二天到达省城后,就只好安步当车了。100多里的路程,除了中间断断续续的搭乘一些运货车,父亲竟然主要是靠双脚走过的。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情节,从父亲在学校吃完一个馒头一碗粥的早饭离开学校,到他第二天将近傍晚到家这两天一夜中,就再没吃一点东西。

5、由于孩子多,属缺粮户,家里经常喝哗哗响的稀粥。有一年,身体瘦弱的父亲终于决定到江西去搞“副业”,拉着板车,跟几个同伙上路了。可不到一年,父亲又两手空空地回来了,车子没有了,人也瘦了许多,不仅没挣回一分钱,还少做了一年的工分。父亲面对着母亲哭了一场,哭得像猫叫一样令人揪心。为了弥补这一年造成的损失,父亲白天干完活,晚上就抱着铺盖到没人去的阴森森的野山沟里为生产队的树林守夜,时常带回来一些又甜又酸的小野果,和蘑菇,往桌了上一丢。

6、朦胧中,我回忆着小学时,坐在自行车上,直瞅着父亲的背发愣;与父亲一起坐在草坪上,背对着背看天;父亲用宽大的背,气喘吁吁地背着胖胖的我到六楼还直说不累……鼻子里有一种酸酸的气息游走,我吸吸鼻子,父亲赶忙回过头,一脸关切:"鼻子塞了吗?"我上前一步,赶忙拉住父亲的手,是那么粗糙,像一张砂纸。父亲憨憨地笑着,一滴浊汗在额头晶莹着。

7、就在这短短几天中,以前在我心中的那个忙碌的老爸,在这期间实现的那么慈祥,温暖。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可怎么写?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忽然感觉凉飕飕的,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被老爸听见了,他走了过来,拿了一件衣服披在我身上,说:“要是还会冷就说,啊。”刹那间,我突然有了写作的灵感。爸爸给我的是一种无声的爱呀!回想起以前,老爸总是在我感到冷的时候,给我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在我上学忘带书的时候,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来,给我送书……这些可都是爸爸对我的爱呀!

8、哑父流着泪把自己和张晓光的情况写在黑板上。原来张晓光的父亲张大山并不哑,张晓光小时候十分淘气和小伙伴们打闹不小心掉进了井里。张大山看到后四处喊人,因为井离村子太远,张大山喊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见人影,直到最后一声刺耳的“救命”声传到了关田里的几个村民耳朵里,大家过来搭救,张晓光才从井里死里逃生。可是从那天起,张大山却永远的失声了,张晓光那时还小并不记得这件事情了,所以他总以为父亲是个先天性聋哑人,他觉得哑巴父亲在同学们面前出现一定很丢人,所以他才编了个父亲外出打工的谎言。

9、虽然父亲从不辅导我的学习,却总是时不时“拐弯抹角”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当父亲晚上下班回家时,看到我伏在桌前认真学习,便会悄悄地站在旁边静静看着。目光里满是慈爱,看的那样入神,似乎是在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那目光使我不由自主地更加努力学习。而当我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兴奋的跑回家,喜滋滋的说着我的分数时,父亲总是在一旁笑得无比灿烂。我想,那份喜悦应该是无与伦比的吧!看着成绩单,父亲的目光里又添了几份欣慰和自豪。也许父亲并不知道,那目光让我无比的快乐,也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

10、第二天的早上,父亲早早叫醒了我。载着行李和我,向汽车站驶去。父亲一路上没有说话,车子骑的安稳而又小心,背后看着他的肩膀,儿时像山一样硬实的肩膀,岁月摧残下,变得宽松缺失活力。不知不觉到了汽车站,父亲把行李去下来,嘱咐我早早的上车找座位。我坐在了窗前,看到了父亲,他的眼光突然变得好锐利,在不断的寻找我。两眼光一碰时,折叠在一起皱纹像村头的风一样舒展开来了,父亲安心的笑了,我也笑了。时间在继续,身穿西装革履的人不断涌来,在我面前走过,不知不觉感到那种光鲜特别的刺眼,反而父亲那件泛黄的外套显得格外的可爱。车子慢慢发动起来,我看着父亲,父亲也在目不转睛注视着我,深情的如川流不息的池水,在诉说千万个舍不得。司机冰冷的就像时间,他没有理会我们父子两,车子如箭一样飞驰出去,所有的一切在眼前渐渐消逝,包过父亲。那一刻,我在也忍不住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时全涌来。

11、父亲已是中年之人,儿子即将回学校,对几个熟识的茶房再三嘱咐,一定要帮忙照顾好自已的小儿,终于还是不放心,又亲首将儿子送上车。临分别时,还要去买几个橘子,恨不得替儿子打点好一切。这便是父亲了吧!尽管自己肥胖的身子使他在翻越栅栏时困难了些,可父亲并不在乎这些,儿子竟可以安危大于父亲的一切。父亲竟可以如此地忘我!在这简单的其中也透出一丝伟大的父爱!

12、渐渐我长大了,就像一个丰羽的老鹰,有展翅翱翔的冲动,想纵横在天地之间。高三的暑假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被一个异地的学校录取了,全家沉浸在喜悦之中,看到了父亲空乏的眼中泛起的涟漪,我会心的笑了。离行前那一天晚上,妈妈炒了拿手的好菜,父亲拿来过年时姑姑送来不舍得喝的好酒,静静的喝着。突然高喊一声,把我叫到了眼前,我吃惊的不知所措。我紧紧促促走到父亲面前,心里没了谱。父亲从来就没有这样单独找我谈话,唯一的一次也是在奶奶去世的那天。静静的屋里,烟晕充斥着灰暗的灯光。灯光下父亲身影紧紧的抱在地上,混杂泥土气息头发下隐藏着抓深的让人心疼的皱纹,眼睛的光华也渐渐逝去。父亲让我做下,我下意思做了下来。父亲找了杯子把酒给我到上了,我们碰了杯。或许是借着酒劲,父亲打开了话匣子。

13、漫长的十二天终于过去,一下校车父亲和母亲便迎上来,抓起了我大包小包的行李。父亲左手拎着我的书包,右手提着行李箱,慢慢地向前走。“把书包给我吧,我自己能背。”“没事,你老爸我还很健壮呢。一个书包算什么。”说着又左摇右摆的向前走去。看到这里,我的心为之一颤,鼻子酸酸的,眼角一下就涌出了泪花。

细节描写的片段范文第2篇

专家点评:人物细节描写有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为细节、心理细节等,本案例抓住肖像细节,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断其一指”策略,指向明确,目标集中。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

课堂呈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画金岳霖的肖像的?请大家找一找相关语句,并且咀嚼一下这些语句写出了金岳霖先生什么特点?

生1:“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常年”戴着很奇怪,写出了金岳霖先生很古怪。

生2:“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写出了金岳霖样子古怪,很有趣。

生3:“经常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在那个人人长袍马褂的时代,这样的穿着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自由洒脱的个性。

生4:“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土路上走着。”金岳霖先生走路的姿态很怪,很有趣。

生5:“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写出了金岳霖体型魁梧,有个性。

师:同学们看得很细,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把集中描写金岳霖肖像的第二段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专家点评:发言是个体,齐读是群体。群体目光聚焦于人物肖像,老师照顾到那些尚未锁定肖像描写区间的“后进生”。

师:同学们,文本对金先生的肖像细节具体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专家点评:在相对集中的人物肖像描写区间锁定后,深入一步探究文本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肖像细节描写的。语文课堂,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一个“导”字上。但是,这里笼统在一起讲,不如在前面找的过程中分别讲,并分别练,可能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生1:从他的身材体型、服饰打扮角度来写的。例如写他身材很高大,常年穿一件黄夹克,戴一顶呢帽。

生2:金岳霖眼睛不好,戴一副黑白镜片的眼镜,写眼睛。

生3:写他的一个习惯性姿态。例如他的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这实际上是金岳霖先生眼睛不好造成的。

生3:汪曾祺先生写金岳霖的外貌抓住了他最有特点的方面来写,写出了他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师:什么不同之处?

生3:怪。

专家点评:这一组师生问答扣住“肖像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主题,把“肖像细节以至于肖像描写一定要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主题讨论,渗透进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中,这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反复之中固化“为凸显特点而细节”的理念。

师(边板书边小结归纳):从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动作神态等方面对金岳霖先生作了肖像细节描写。

师:下面老师来将同学们发现的方法归纳一下:(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4)注意习惯性的动作神态;(5)可以用“闲笔”来衬托人物。

专家点评:老师的概括“来自学生,又高于学生”,这正是教师“导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梁实秋先生写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看他是怎样刻画他的老师的。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师:好多学生笑了。梁实秋先生写得太幽默了,他笔下的这位老师太有趣了。我们来看看,这段肖像细节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刻画出了人物什么特点?

专家点评: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但依旧是揪住“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肖像细节描写”和“这肖像细节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两个话题,只是换了文本,换了人物。这就是“用文本教语文”,而不是“用语文教文本”。

生1:围绕人物的凶、怪来写。例如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生2:写了人物的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例如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好一个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徐老虎”!

生3:抓住了人物的习惯动作及神态。例如:不时地吸溜着鼻涕,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生4:对人物“五官”描写很细致,例如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这个老师太有特色了。

生5:还大量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例如用了比喻:“嘴撇得瓢儿似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夸张:“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联想:“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仔细。我们在梁实秋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又学到了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来使人物生动形象,有立体感。

专家点评:本案例是探究“人物肖像细节”描写的,老师发现学生们对此已经熟练掌握;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本堂课的外延——由肖像细节探究开拓为肖像描写探究。在前面归纳出的五种方法基础上又增添一法,相机拓展课堂,合理自然丰富课堂,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手段之一。

师:从这些名家的生动刻画的人物的肖像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动形象的富有立体感的金岳霖、徐老师向我们走来。你们昨天也对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等熟悉的人进行了肖像描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片段,和两位大家比比看。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

他总是绷着脸,不苟言笑,他身材很高大,走起路来身子摇摇晃晃,而且声响很大。每当上课铃声响后,只要听见走廊上传来的脚步声和一串钥匙碰撞声,就知道他来了。

生:也能由人物肖像见到些人物特点,只是不如两位大家的肖像细节写得生动,人物特点凸显得鲜明。

师:咱们能否对这名同学的肖像细节描写,作一些比大家逊色的原因分析呢?

专家点评:这一环节是走向“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非常科学合理,环环紧扣循序渐进。

生:描写太干巴巴了,一点都感受不到人物的个性特点。

师:我们请作者说说你写的是谁?

生:我写的是×××老师。

师:这位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大家都很熟悉,某某老师是个很“凶”的人,对学生十分严格,他长得高而瘦,很单薄,走路有特点,常常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生(齐笑):钥匙声。

师:下面请大家将上面这个片段进行修改,把人物特点写出来。

专家点评:教学的是“肖像细节”描写,而要求学生操练的是“肖像描写”,要求放宽了。这不是偏离本堂课主题,而是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操练——肖像描写时必然会渗进“肖像细节”描写的。

(出示学生修改后的优秀片段)

他的脸窄窄的,长长的,又总是绷着脸,脸就更长了,好像谁欠他钱似的,我们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对他有几分畏惧。课上我们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都不敢开小差,这带来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他身材高大,但是身板单薄,远望像根长长的扁担。他行走时身子左右摆动的幅度特别夸张,有时候我真担心“扁担”可别折断了。他走路时声响很大,有时上课铃响了,我们在教室里等着他来上课,只要听见外面传来哐啷哐啷的钥匙声和窸窸窣窣的衣服摩擦声,我们就知道他来了。他夏天时总爱穿一件白衬衫,口袋里总能隐约地看见几张红色大钞。

师: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修改稿明显比之前的生动形象,上面这个片段成功地运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写出了“这一个”,而不是一群人。看来好的作品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断的修改中走向成功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较好地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肖像了。细节描写,除了肖像细节外,还有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金岳霖先生》这个文本中的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等描写都非常精彩,课后大家可以像本课探究“肖像细节”一样,去分别探究一下其他几类细节描写,更希望大家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能学以致用。

专家点评:将课堂学习导向课外自学,将文本学习导向作文实践,教师的“导学”功能就应该如此。

教学反思:善于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对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表达等非常重要,因此,本堂课把“品味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并让学生学会用肖像细节来凸显人物特点”作为教学目标,同时在肖像描写的寻找和体悟中感受金岳霖先生的独特个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和表达中善于运用细节来描写人物,表达情感。

细节描写的片段范文第3篇

一、研读课文片段,揣摩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致的细节描写,都为我们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我们发现这些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俯拾皆是,但又并非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人与物的特点,就能起到点睛之用。

如《一夜的工作》:“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过来把小转椅扶正的这一细节,乍看起来似乎很琐碎,但实际上包含了很深的含义:尽管工作了一整夜,十分劳累,但遇事仍然很细心,对生活的琐事绝不忽视。这表现了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教养、生活习惯。

再如,我让学生熟读评析《穷人》中桑娜内心独白的片断,找出这段心理描写的特点。我还让学生注意《黑孩子罗伯特》一文中的罗伯特捐钱前后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中感受罗伯特的精神。

二、抓住细节,将文章写生动

细节是情节和场面的最小单位,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或景物的某一细微特征所作的具体描写,是作文当中最生动形象的部分。在此,我介绍五个写好细节的方法。

方法一:少用“美丽极了”这样的形容方式。《草原》一文中,如果以“草原美丽极了”为开头也无不可,但要将草原的美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景物描写出来,否则“美丽极了”就只是一句空话,因为读者根本不知道美在哪里。

方法二:不对人物下评语而是让事实说话。有些学生在写人物时总喜欢用一两句评语给人物下定论,人物的特点被架空,读者无法找到认同点。我们应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如:“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他勤于钻研,不贪玩。他对动物的身体充满了好奇。他小时候做了很多解剖实验。”这段文字几乎都是评语,没有具体的事例。我们再读一读下面的这段文字,全文只有一句评语作为总起式的开头,其他的句子都用来记叙白求恩所做的事情。

“白求恩从小热爱学习,六七岁的时候,他就自己学习解剖甲虫、青蛙等小动物了。

有一天,他悄悄躲进楼上的一个房间,并关上门。过了一会儿,他妈妈闻到一股血腥味,赶紧推开了他的门,只见白求恩一本正经地站在桌子旁,桌上的大盘子里盛着一条刚从食品店买来的牛腿,他正聚精会神地用小刀解剖着牛腿。他向吃惊的妈妈这样解释着:‘我想知道牛腿的血管、肌肉和骨头的位置,我想长大以后能像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外科大夫。’”

方法三:放慢镜头写动作。有的学生作文时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一般指导学生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来写。如《擦桌子》的片段:

指导前学生这样写道:我先用抹布擦,擦不掉。后来用清洁球来擦,把红油漆都擦掉了。

指导后学生这样写道:我在水盆里将抹布浸湿,然后用力地擦洗桌面,可是怎么也擦不干净。于是,我拿起清洁球,对准桌子上的污渍,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用力地擦。过了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把我吓呆了:桌面上的红油漆被我擦掉了!

方法四:形容词(什么样的)+名词

如: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燕子。这句话不具体,也不生动。

修饰后的句子: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方法五:副词(怎么样地)+动词

如:他走了。

修饰后的句子:他把书扔进书包,生气地走了。

三、分清描写与叙述的差异

叙述就是讲故事,也就是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地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

例一:

叙述式:路上过来一辆小车。

描写式:路上过来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车。

例二:

叙述式:风忽然大了,柳条飘动了起来。

描写式: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潇洒地摇摆了起来,像遇到了什么可喜的事似的。

从以上例子可见,叙述式强调的是“发生了什么”,而描写式不但写出了“发生了什么”,还把所发生的事的具体情状写生动。叙述式只告诉读者结果,描写式还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细节描写的片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仿写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初中语文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2]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拥丶岫ǎ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 “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细节描写的片段范文第5篇

1.修改目标集中明确

如果仅笼统地要求学生自改作文,那么修改范围太大,针对性不是很强,难以保证效益最大化。教师应及时记录学生在该次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事实证明,目标越集中越明确,成效也越高。如某篇题为《咀嚼生活的滋味》的作文,我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部分学生没找到合适的切入口(选材问题),部分学生的文章缺乏精彩的细节描写(作文素养问题)。那么这堂课的重难点即围绕此展开。

2.精心准备相关语文常识

教师的指导要实在到位,要善于为学生搭设支架,化抽象的语文常识为具体可感的事例,并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认为:“作文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从学生运用的日常语言现象和阅读经验出发,去发现特点、归纳规律,并将它变成自己能理解和掌握的图式。”如上述案例中的第一个问题,可采用比较鉴别的方法,即提供甲文(生活中的几件琐碎的事情)、乙文(胆小的自己第一次上讲台竞选的经历)让学生点评。学生经过交流基本就能感悟出作文选材要能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做到以小见大。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这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巧用课本中的名家名段,如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中均有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教者可借助这些素材让学生感悟细节描写,并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曾在网络上看到一则细节描写指导课的案例,教者首先由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眼睛鼻子都没有,但头上有三根毛”的三毛形象画,引出细节描写的话题;然后选取《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故意略去几处有关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产生疑问,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总结相关写法。总之,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方法重拳出击,加深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认知,为修改环节做好铺垫。

3.评改联动提效益

光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认真修改作文。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语文特级老师陆鉴三也曾这样说:“得法的批改固然有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但充其量只是学生提高的外因――第二位原因;学生自身的多写多改才是提高的内因――第一位的根本原因。”怎样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修改作文呢?我采用评改联动的策略。结合上述案例,流程如下: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讲评要点自改作文。作文是经验的外显,同学们会把上述环节学到的经验趁热打铁用在修改环节中,如某同学结合细节描写这个知识点,将文句“雨落在身上,其实还是有一种感觉的”增补为“雨落在身上,有时快,有时慢,让人很摸不透,我说不上是喜欢它呢还是讨厌它,反正,一点一点落下来,敲打在我身上,其实还是有一种感觉的”。由此可见,该生在努力调动自己的体验,丰富文章的细节内容。

当然鉴于学生的素养各不相同,吸收内化也各不相同。学生自改后需小组内成员互评。补充介绍一下学习小组,即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理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互评采用“层层递评”策略,以4人小组为例,按能力高低将4人命名为甲乙丙丁,“层层递评”即为甲评乙,乙评丙,丙评丁,丁则圈画、点评甲文中的亮点之处。(实践证明,人人都具有欣赏好作文的天然感觉)。

所评内容分为共性内容和个性内容。共性内容即学生结合讲评要点第一遍自主修改后的内容,个性内容是个人在作文中所犯的不同错误。学生在修改环节很认真负责,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某生对上文所提到的片段是这样评价的:“内容虽然较之前丰富了一点,但是还没有放飞自己的想象,写出对雨的独特感受;建议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精彩的生成内容是学生内在生命力的一种张扬,诠释着他们在写作方面的无限潜力。

第三步是结合小组同学的点评第二次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践证明,相比较教师的建议而言,学生更喜欢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修改起来十分卖力。如上述案例中的某生结合同学的点评后,对片段二次修改如下:“雨在敲打着,与同伴嬉戏着,就像一张古老的琴,奏出了细细密密的旋律,单调中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点点滴滴,似真似幻,如孩提时在摇篮里,母亲吟哦的鼻音和喉音。”这种持续的修改过程是学生作文技能的一个体验和累积的过程,是作文素养的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修改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两头的学生的面批面改,以期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