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包装生产线

包装生产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包装生产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包装生产线

包装生产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 PLC 控制系统 硬件 软件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5-0015-03

石化、粮食、医药等行业的散装物料的包装码垛离不开自动化包装机械。国内新一代包装码垛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将打破国外产品在我国自动包装行业的垄断地位,并实现用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技术产品武装我国支柱产业的目标。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是集机、电、仪于一体的高技术产品,它主要应用于化工、粮食、食品及医药等行业中的粉、粒、块状物料(如塑料、化肥、合成橡胶、粮食等)的全自动包装,即对包装过程中的称重、供袋、装袋、折边、封袋、倒袋整形、批号打印、检测、转位编组、码垛、托盘和垛盘的输送等作业全部实现自动化。以PLC为基础的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控制系统简单、便于维护、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1 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工艺流程

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的机械系统主要包括全自动称重单元、包装单元、输送检测单元、码垛单元。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物料自储料斗进入包装秤的给料装置,通过粗、细给料,实现粗、细两级加料。当秤斗中的物料重量达到最终设定值时,称重终端发出停止加料信号,待空中的飞料全部落入秤斗后此次称重循环结束,此时电子包装秤等待装袋机的投料信号。当自动装袋机完成上袋后,发出讯号,使称重箱打开卸料翻门,向包装袋内投料,卸料后称重箱关闭翻门,装袋机张开夹袋器,包装袋通过夹口整形机和立袋输送机进入自动折边机,包装袋经折边后,进入缝口机,当设在缝口机旁边的光电开关检测到包装袋后,缝纫机开始工作,缝合包装袋,当包装袋离开缝纫机后,缝纫机停止,并自动切断缝合线。包装袋经过倒袋整形机进入金属检测机及重量复检机,若检测不合格,在包装袋通过自动捡选机时将被剔除,而合格的包装袋则顺利通过自动捡选机,再经喷墨打印机、过渡输送机、缓停机等设备,将包装袋输送到码垛单元,由转位机根据码垛工艺要求将料袋依次按“2袋直-3袋横”和“3袋横-2袋直”循环做转位处理。包装袋便以2袋直或3袋横的形式进入编组机,最后由码垛机将包装袋堆码到托盘上,一般以码8层为一垛。码垛完成后,垛盘输送机将其输送出码垛区,停放在叉车区域垛盘输送机上。码垛机所使用托盘由托盘仓和托盘输送机根据程序自动提供。

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C200H型PLC为模块式结构,可以根据控制系统的需要灵活地组合成最佳的配置。

2.1 硬件配置:硬件配置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200H―CPU01-E、I/O扩展单元、电源模块、检测元件(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真空开关等)、人机操作界面(触摸屏、按钮、指示灯等)、控制元件(交流接触器、变频器、电磁阀等)以及执行元件(电机和气缸等)。

2.2 输入/输出点分配:一般输入点与输入信号、输出点与输出控制是――对应的。分配好后,按系统配置的通道与接点号,分配给每一个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即进行编号。C200H型PLC的输入/输出通道号采用自由配置、固定通道方式。输入输出继电器可自由选择,与输入点对应的即为输入继电器,与输出点对应的即为输出继电器。全自动包装码垛生产线控制系统主机单元A0.0如图1所示,带四个16点DC输入模块C200H-ID212;扩展单元A0.1带一个8点输入模块C200H-ID211和三个16点DC输入模块C200H-ID212,并带有一个16点继电器输出模块C200H-0C225、一个8、点独立接点继电器输出模块C200H-0C224和两个8点继电器输出模块C200H-0C221;扩展单元A0.2带两个8点独立接点继电器输出模块C200H-0C224和六个16点继电器输出模块C200H-0C225。输入模块通道号为002CH~005CH,010CH~013CH;输出模块通道号为014CH~017CH,020CH~027CH。

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结构化编程方法。采用结构化编程,可以优化程序结构,减少指令存储空间,缩短程序执行时间。结构化编程使程序结构层次清晰,部分程序通用化、标准化,程序修改简单,调试方便。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对那些需要经常执行的程序段,设计成子程序的形式并为每个子程序赋以不同的编号,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可随时调用某个编号的子程序。该系统设计以下子程序:称重包装子程序、供袋取袋子程序、封口输送子程序、检测子程序、转位编组子程序、推袋压袋子程序、分层码垛子程序、升降子程序、托盘输送子程序等。

包装生产线范文第2篇

Processing Practice

P ET 瓶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的

灭菌处理和无菌保持

陈能玉,张澄龙,陶存兵,沈安峰(南京轻工业机械厂,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PET 瓶无菌灌装技术已成为中国饮料包装行业的趋势,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探讨了无菌灌装生产线的灭菌处理和无菌保持,旨在为PET 瓶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关键词:无菌灌装;灭菌处理;无菌保持中图分类号:TS275.2文献标识码:B

1

灭菌处理

PET 瓶饮料无菌灌装的关键的技术之一是灭菌处理,它是无菌灌装成败的关键所在。灭菌的范(PET 瓶和盖)、设备、工作围包括饮料、包装材料环境等。1.1

饮料的灭菌处理

饮料一般采用热力灭菌方法以达到商业无菌状态(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1]),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1.1

低温灭菌

又称巴氏灭菌,灭菌条件为61~

63℃/30min,或72~75℃/15~20min 。巴氏灭菌可以杀灭多数致病菌,而对于非致病的腐败菌及其芽孢的杀灭能力就显得不足,如果巴氏灭菌与其他储藏手段相结合,如冷藏、冷冻、脱氧、包装配合,可达到一定的保存期的要求。巴氏灭菌技术主要用于柑橘、苹果汁饮料的灭菌,因为这些果汁的pH 在4.5以下,没有微生物生长,灭菌的对象是酵母、霉菌和乳酸杆菌等。巴氏灭菌所需时间较长,对热敏性饮料不宜采用。1.1.2

高温短时灭菌(HTST )

灭菌条件为85~

90℃/3~5min ,或95℃/12min,主要用于低温流通的无菌奶和低酸性果汁饮料的灭菌,可采用换热器在瞬间把液料加热到接近100℃,然后在短时间内冷至室温。此方法需时较短,效果较好,有利于产品保质。主要可杀灭酵母菌、霉菌、乳酸菌等。

低温灭菌和高温短时灭菌具有灭菌效果稳定,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应用历史悠久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各类饮料和乳品的灭菌。1.1.3

超高温瞬时灭菌(UHT )于1949年随着斯托克

)装置的出现而问世,其后国际上出现了多种(Stork

类型的超高温灭菌装置。超高温瞬时灭菌是将食品在瞬间加热到高温(130℃以上)而达到灭菌目的。该方法用于饮料灭菌时,一般是根据饮料的粘度和颗粒大小,选用板式换热器和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适用于果肉含量不超过1%~3%的饮料。管式换热器对产品的适应范围较广,可加工果肉含量高的浓缩果蔬汁等饮料。为了保证设备的卫生清洗,无菌饮料灌装生产线一般采用管式换热器。

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效果非常好,几乎可达到或接近完全灭菌的要求,而且灭菌时间短,物料中营养物质破坏少,食品质量几乎不变,营养成分保存率达92%以上,生产效率很高,比其他两种热力灭菌法效果更优异,配合无菌包装技术的超高温灭菌装置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如今已发展为一种高新灭菌技术。目前这种灭菌技术已广泛用于牛奶、豆乳、果汁等各种饮料产品的灭菌。1.2

包装材料(瓶和瓶盖)的灭菌处理

包装材料指PET 瓶和盖子,其灭菌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利用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与细胞酶蛋白中的-SH -巯基结合转化为-SS -基,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干扰细菌酶系统的代谢,使其失去

2009年第

12

卷第

5

[收稿日期]2009-02-15

[作者简介]陈能玉(1972-),男,1993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现为南京轻工业机械厂工程师。

Processing Practice

生产实践

活性。目前,PET 瓶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上瓶子和用户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但所选用的清洗/灭菌盖子灭菌常用的药剂为双氧水和过氧乙酸。

剂应尽可能与包装物一致,以便于回收和处理。双氧水是一种灭菌能力很强的灭菌剂,对微1.4

环境的灭菌处理

生物具有广谱灭菌作用。其灭菌力与双氧水的浓在完成物料、包装材料和设备的灭菌处理后,度和温度有关,浓度越高、温度越高,其灭菌效还必须在灌装系统内建立一个无菌洁净环境,使力就越好。而在常温下,双氧水的灭菌作用较弱。已杀菌产品能在此环境中灌装到无菌的包装容器双氧水通常用于包装容器和辅助器具等灭菌。但中并完成密封。

在灭菌时双氧水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其他灭菌技PET 瓶饮料无菌灌装一般在100级洁净度(美国术配合使用。例如,双氧水+热,这是应用广泛的标准FED STD 209E ,对应于ISO 14644-1标准规方法,几乎所有包装材料都可用此方法处理。用定的5级

)无菌环境中完成。国内外各设备生产厂热双氧水浸泡或喷雾,然后加热,使残留在包装家通常采用无菌隔离装置来建立并保持该无菌环材料表面的双氧水挥发和分解。加热本身亦有抑境。该装置直接安装于设备上,其围板上安装多菌作用,不同的设备加热方式不同,但一般多为付隔离手套和隔离传递装置等,可以在不破坏无无菌热空气加热。

菌环境的情况下,调整生产步骤或排除故障。

过氧乙酸(PAA )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能力生产线投入生产之前,需要用灭菌剂对无菌较强的高效消毒剂,具有强氧化作用,可以迅速隔离装置内的空间进行喷雾熏蒸操作,以快速建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立无菌环境,达到无菌状态。一般采用与包装物过氧乙酸溶液容易挥发、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灭菌相同的灭菌剂,以便回收和处理。

酸、水和氧。过氧乙酸灭菌效果好,无毒性,缺点是有酸残留,需要控制其残留量。过氧乙酸可用2无菌保持

于不耐热包装材料的灭菌,能够达到无菌要求[2]。

在具体应用中,各设备生产厂家采用的PET PET 瓶饮料无菌灌装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

瓶/盖灭菌方法也各不相同:意大利PROCMAC 采因此,无菌灌装环境建立后,必须能够有效保持,用的是过氧乙酸PAA 杀菌,

无菌水冲洗;德国KHS 防止受到二次污染。造成无菌灌装环境二次污染采用的是H 的潜在微生物来源包括进入洁净室的空气携带、2O 2+130℃洁净蒸汽,热空气冲洗;德国KRONES 采用洁净蒸汽130℃+过氧乙酸/ABF(润湿包装材料携带和人为因素造成携带。

剂)60℃雾化注入,无菌水冲洗;日本SHIBUYA 采无菌灌装生产线隔离装置一般通过设置正压,用H 与外部保持10Pa 以上压差,将温度控制在18~2O 2+130℃洁净蒸汽,无菌水冲洗;中国南京轻工业机械厂采用过氧乙酸PAA ,无菌水冲洗。

26℃,利用风速0.3~0.5m/s正压层流无菌空气维持内使用化学灭菌会对容器和包材以及设备产生部100级无菌状态[3]。

目前市场上的超高性能HEPA 一定量的残留污染,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残过滤器对0.3μm 以上空气粒子的捕集效率可达留,以保障最终产品的安全性。99.995%以上,可以保证向灌装空间内无菌环境连1.3

设备的灭菌处理

续提供无菌空气,维持灌装空间内的无菌状态符设备的灭菌处理是通过CIP/SIP(内部清洗/灭合100级要求。

菌)以及COP/SOP(外部清洗/灭菌)对设备内外表面但是,根据ISO14644-1标准5级的要求,1m 3

进行清洗和灭菌来实现的。灭菌后的设备采用无空气中允许存在的0.1μm 及以下颗粒数量最多可菌水循环运行,对设备进行无菌保护。开始正式达100,000个,0.5μm 及以下颗粒数量最多可达

生产时,用灭菌处理后的物料代替无菌水。

3,520个,详见表1和表2。该标准并未对颗粒性由于无菌灌装设备在经过内外清洗/灭菌后必质作出具体规定,可以是水滴,也可以是尘埃或须能够保证达到无菌状态,因此对灌装设备和清微生物。从微生物角度而言,我们感兴趣的是较洗/灭菌系统本身的卫生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的颗粒。

设备的内外表面、管路、阀门、回转接头等必须球菌的直径在0.5~1μm 之间,杆菌直径在避免死角或选用无菌卫生型号。用于外部清洗/灭0.5~1μm 之间,长为直径的1倍至几倍,螺旋菌直菌的泡沫清洗系统本身也是设备系统内的外表面,径在0.3~1μm 之间,长在1~50μm 之间。因此,必须采用卫生设计,并能够被清洗/灭菌。清洗系细菌完全有可能穿过过滤器进入洁净室。酵母和统本身的内表面尽管只与清洗和灭菌液接触,但霉菌比细菌要大得多,但其孢子则很小,也有可能也不是没有卫生隐患。为了保证绝对的卫生安全,进入洁净室。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该系统应设计成能够通蒸汽灭菌。

对100级洁净室允许的沉降菌和浮游菌数量提出灌装设备的CIP/SIP和COP/SOP清洗程序可由

了明确规定(见表3)。

2009

年第

12

卷第

5

生产实践

表1

洁净室分级

Processing Practice

不是为了保护无菌区域内的操作人员,而是为了保护灌装环境和灌装物料等不会因操作人员和外部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际上,大多数微生物问题都是因为无菌区域内的不当操作引起的。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无菌环境内的表面因

4353523,52035,200000352,3,520,000

FED STD

209E ISO EN 14544-1

12

1m 3空气中允许存在1m 3空气中允许存在0.1μm 以下颗粒数0.5μm 以下颗粒数

(ISO (ISO ))

101001,00010,000100,000

异物或微生物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是无法完全排除的,而灌装过程中对二次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又非常困难,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常对无菌环境内的表面进行清洗和灭菌。

微生物繁殖为指数级增长,缓慢启动后,就

[4]

)。会出现指数级增加(如图1

[***********]000

345678

由于隔离装置内达到启动无菌状态后是按100级洁净度技术指标进行保持的,那么就可以假设其初始沉降菌数量为1CFU 。根据曲线1判断,应(COP/SOP),每隔2~3h对外表面进行一次清洗灭菌抑制微生物繁殖。

time (h )number of

germs

010.52141.582162.5323643.512842564.5512510245.[1**********].[1**********]8

7.[1**********]6

表2洁净室分级:允许颗粒数量及其尺寸大小

3

3

3

3

1m 空气中允1m 空气中允1m 空气中允1m 空气中允

ISO EN

许存在0.1μm 许存在0.3μm 许存在1μm 许存在5μm

14644-1

以下颗粒数以下颗粒数以下颗粒数以下颗粒数

12345678

101001,00000010,100,000

4353523,52035,200352,0003,520,000

8838328,32083,200831,000

292932,93029,300

No.of germs

70.0006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

00

1

2

3

4h

5

6

7

表3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附录》)

洁净度级别1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

尘粒最大允数/m3≥0.5μm 3,500350,0003500,00010,500,000

≥5μm 02,00020,00060,000

微生物最大允数浮游菌/m3

[1**********]

沉降菌/皿

131015

图1微生物的理论生长速度

3结束语

并不是说只要对瓶/盖进行灭菌,对饮料产品

进行灭菌,并在无菌环境内完成灌装封盖就可以保证PET 瓶无菌灌装生产线顺利运行。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PET 瓶无菌灌装的起点为饮料的加工和处理,终点在灌装区的无菌保持。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需要认真对待。

包装材料造成的污染可以通过充分的内外灭菌处理来避免。在工业应用中,常用“无菌保证水(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 )概念来评价灭菌平”

(无菌)工艺的效果,SAL 的定义为产品经灭菌/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该值越小,表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为了保证无菌安全性,国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 不得大于10,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

-6

2009年第

12

参考文献

[1]GB 4789. 26-94.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S].

[2]李传秋,焦楠,王磊. 过氧乙酸灭菌效果及酸残留的实验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7(9):28~29.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S].

[4]WERSHOFEN 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ng aseptic filling lines[J].(4):69~74.New Food ,2003

卷第

5

之一,也就是PET 瓶饮料无菌灌装生产线一般要求的log6。

在整个环境因素中,操作人员是最大的污染源。应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制定无菌操作规程,并严格控制无菌环境的人员出入。进出无菌区域的人员必须经过淋浴,更换无菌工作服。需要强调一下,此处制定无菌操作规程的目的并

(下转第38页)

生产实践

Processing Practice

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冠军蔬菜。据初步统计,每加工1t 红薯可产生1.5~2t红薯细胞液废水[2];我国果品生产企业排放出的果渣大部分是作为饲料使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些红薯细胞液水和果渣的充分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研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应用前景广泛。

红薯、苹果醋饮品推向市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出新型的营养保健醋饮品,必将为饮料市场带来新的繁荣。

液体呈透明状,无明显沉淀,无正常视觉可见的外来杂质。3.2.2

理化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5.0总酸(以醋酸计)≥0.3g/100ml

不挥发性酸(以乳酸计)≥0.05g/100ml总砷(以As 计)≤0.2mg/L铅(以Pb 计)≤0.05mg/L铜(以Cu 计)≤5.0mg/L3.2.3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致病菌:不得检出

参考

219~221.

文献

[1]吴卫华. 苹果综合加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2]李新华,包天才,贾宁,等.红薯汁营养饮品及工艺方法[Z].专利申请号[1**********]8. X ,2007.

4应用前景

红薯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and apple vinegar drink

AI Xue-dong ,WANG Ning

(Shenyang Maijinli Food Producing Co. ,Ltd. ,Shenyang 110117,Liaoning ,China )

Abstract: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essentials for a vinegar drink made from the waste liquid obtained in the pro -duction of sweet potato starch and pomace as the main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sweet potato ;pomace

≤≤≤≤≤≤≤≤≤≤≤≤≤≤≤≤≤≤≤≤≤≤≤≤≤≤≤≤≤≤≤≤≤≤≤≤≤≤≤≤≤≤≤≤≤≤≤≤≤≤≤≤≤≤(上接第36页)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maintenance in aseptic filling line for PET bottled beverage

CHEN Neng-yu ,ZHANG Cheng-long ,TAO Cun-bing ,SHEN An-feng (Nanjing Light Industrial Machinery Works ,Nanjing 210016,Jiangsu ,China )

Abstract:It ’s currently popular for the Chinese beverage packaging industry to adopt the technology of aseptic filling of PET bottles ,which has come to be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he sterilization and sterility maintenance in aseptic filling lines for PET bottled beverages are discussed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ers and operators of these lines.

Key words:aseptic filling ;sterilization ;sterility maintenance

2009年第

12

卷第

5

2009东北市场瓶装饮用水产量投资分析

目前在整个软饮料市场,瓶装饮用水产量排名居首位,销售额居第二位。由于瓶装饮用水市场空间较大,进入门槛低,投资回收周期快,瓶装饮用水市场被不同投资者看好。中商情报网研究显示,2008年中国瓶装饮用水产业规模达到395亿

元,2004~2008年间中国瓶装水产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CAGR )均高达45.7%。

截至2008年11月末,我国东北地区瓶装水企业为74家,从业人员为5560人。2008年东北地区瓶装饮用水行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为41.7亿元,同比增长

8.9%。共计生产瓶装饮用水465万吨,占全国瓶装饮用水产量18.77%的份额。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这一地区未来仍将是瓶装饮用水市场投资关注的焦点。

包装生产线范文第3篇

一、县药材种植概况:

该县种植药材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依托于“药都”樟树这个历史著名药市,老百姓对于药材的种植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积淀了药材种植的丰富经验,药材种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县有几个乡镇几乎家家都种药材,现有药材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有13万多亩,加上零星种植的总量达15万多亩。在1700多年种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商州枳壳”等品牌道地药材和一批走南闯北的药材经营户,至今仍有个别乡镇的农民长年在外经营药材,并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经他们的经营,每年可拉动全县药材交易额达7000多万。他们一方面将本地药材推销至全国,一方面将外面的药材销售信息反馈给的种植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导着当地的药材生产的作用。

当地政府对药材种植高度重视。一是将药材生产作为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布局,力图利用地理和特殊的人文优势,将“商州”品牌发挥光大,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二是该县为加强对药材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管理,专门成立了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正科级设置,配备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全县药材生产的规划、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以及药材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服务。三是在土地的使用、资金的配套与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目前,该县所种植的药材主要是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三木”(杜仲、厚朴、黄柏)以及其它药材。其中枳壳、车前子、黄栀子、“三木”(杜仲、厚朴、黄柏)均在万亩以上,枳壳、黄栀子达到3万多亩,在单品种上有相当规模。枳壳、车前子由于其优异的品质和规模产量,在市场上有相当的价格引导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药材总产量达4万吨。最近几年通过内引外联,放活经营主体,已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和种植基地日益增多。

在种植技术与种质培育等方面,通过县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组织,逐渐总结形成了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杜仲、厚朴等药材的丰产栽培技术;先后与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加大了对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近十年来,共组织实施了各类中药材科技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其中2005年由省药物研究所承担的枳壳品种质量比较研究项目,从现代药物分析的角度证明“商州”枳壳在药物成分上较其它地域所产品种有较大优势;在黄栀子的种质培育研究上,通过8年的单株选育,形成了8个单株纯系,其中有两个单株在黄栀子苷和色素含量上明显高于现有的其它栽培品种,是国内目前最好的黄栀子品种之一。单株纯系的选育成功,为今后该品种种质培育继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药材生产是该县一项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营项目,如何经营好这项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使之成为今后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亮点,县委和县政府拟打造一个具特色的中药产业链。即形成以GAP种植为特色的中药农业、以GMP生产为特色的中药工业,以GSP经营为特色的中药商业,三者在中药材生产经营中互为补充、互为关联,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符合现代要求的完整中药产业链。在具体举措上一是打算结合枳壳等药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历史形成的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引进强势企业共同发掘该县中药材生产的潜力,以拉动药材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实现强强联合;二是利用该县主产陈皮、“小柑子”、“小橙子”等药材药食两用的特性,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药膳系列食品(小吃),扩大药材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副产品的用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二、该县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县为做大做强药材生产经营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通过考察,也发现该县的药材生产经营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其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1、信息掌握不全,药材的种植缺乏前瞻性。由于生产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加上信息获取的手段不多,对于一些现有强势主打品种的全国总需求情况、主要流向、用药分布、历史价格运行区间、用药量峰谷、各药市动态价格变化等情况基本不了解,表现在生产上不知种植多大面积,如何调节产量和价格,无法在总体上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与产量、价格预测,无法有效把握生产和经营。这对于将药材种植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前几年的黄姜生产,因未能把握黄姜的总体走势,不了解国内外皂素市场的变化原因,只看见销量、价格连年上涨,盲目采取各种措施,大面积种植,结果导致巨大损失。

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该县药材生产现有的总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其生产和经营主要还是农户和部分种植大户的散在种植。在没有龙头企业起到联接市场与农户种植作用的前提下,缺乏一个平台或有效的形式来组织药材的协调生产和经营。除传统的几大品种外,其余药材的生产均为跟风种植,盲目性和趋同性现象严重,品种变换频繁,加上新种植品种的市场、生产技术把握不透,常出现种少了是宝,种多了成草,或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让药农感到市场难以把握,对市场感到迷惘。

3、植保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种植现场通过对药材植物的观察,发现枳壳不同程度地存在病虫害,有死株现象和不同程度的病毒感染现象,车前子植株的花穗有黑坏死等。对药农的询问,了解到药农对控花、控果、低毒农药的选择以及土质、水份、湿度、光照、营养元素等对药材生长、药材质量的影响等因素更是掌握不多。在种植上,基本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手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对于一些病害如车前子的黑穗病等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尽管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草”,药材的主要特性、品质靠特殊的地理环境,但完全靠天种植药材,加之防病、用药等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其产量、质量是很难做到均一、稳定和可控。

4、经营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在产品的销售上,除部分产品靠籍在外市场的经营户收购和极少部分直接销往药厂外,主要是靠外地药贩上门收购鲜品,价格高低没有主动权不说,一些种植户由于没有联系渠道,很多药材在有价有市的情况下白白烂掉。为衔接种植与加工而设立的几个收购、加工企业,也由于外部市场变化无法继续经营而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营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导致种植与销售脱节,使得生产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生产经营风险也难以控制。

5、专业技术人材缺乏。农户种植药材栽培、生产、植保技术主要来源于历史的传承、相互的学习、其它农作物种植经验的移植等。一些种植大户也主要是由于有一定资金优势,在种植面积上有一定规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近年成立的药材生产管理局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人员编制也只有几个人。尽管成立了一些药技站,但其技术水平和经验与目前药农的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

6、对各种政策把握和运用还不够充分。目前国家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对农产品产业化、涉农产品产业化具有很多鼓励、扶持政策。对于发展和规范中药产业化等政策出自农业、科技、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对于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的政策出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些政策的支持角度各有不同,对申报主体也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听取介绍和询问种植户,明显感到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利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对各种政策的支持点不完全了解,不能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争取支持来促进药材种植的发展。二是对于GAP等规定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未能将GAP的具体要求贯穿于药材种植生产的过程之中,对今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留下隐患。一旦药品生产中要求采用符合GAP要求种植的药材或实施按GAP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药材标准,按现有条件种植的药材将很有可能成为不合格产品而不能在药材市场上流通。

三、分析和建议

有着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广大农户有着丰富的传统种植经验和种植热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有着一系列各种好的政策和把药材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决心,这一切都预示着药材种植生产有着一个光明的前景。针对考察过程中看到的问题,特作如下分析和建议:

1、准确定位,将发展思路具体化。药材生产也是商品的生产,必须要了解自身的生产目的是属于满足外部需求的生产还是创造需求的生产,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植物都有一定的适生性,其生长都要有一定的生态条件,药材当然不能例外。枳壳之所以成为的道地药材,与的特殊生态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枳壳特别适合于药用不无关系。这是所具有的其它地方所不能取代的优势。此类药材一般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应该去创造新的需求。因此,建议对现种植的药材进行分类,明确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明确优势品种与非优势品种,明确适生品种与非适生品种,明确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明确社会总需求与阶段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品种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逐一定位,在引导药农种好道地药材的同时,选择适销对路的短线、小药材来养长线的品种,实现长短结合,以长求稳定,以短求综合效益。具体到枳壳,应调查了解全国甚至全球目前的总需求情况,再将枳壳作为一个长线的、看家的品种来确定其总的种植规模,同时从单位种植面积的总体经济效益考虑其合理的种植密度。然后充分利用紧邻药都樟树的地理优势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的籍药材经营人员和渠道,通过宣传、品牌运作、营销策划、质量标准提高等来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从而达到调节该品种的市场价格的目的。从目前市场上几个不同产地、不同质量的枳壳在市场并存的局面,说明枳壳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强化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鉴于目前在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方面尚没有龙头企业,药材种植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等处于散在、无序状态。然而作为一个产业,要想做好,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与规划,其职责在目前状况下无疑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因此,建议强化县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的职能,除负责全县药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外,增加市场、政策研究职能、科研规划职能以及销售组织的职能等,以填补没有龙头企业而产生的空档,使整个产业运转的每个环节保持完整。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全县各品种的种植生产定位提供依据,并引导农户的合理、科学生产。同时积极鼓励以各种申请主体申报国家项目,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其次是要针对提高产量、增强品种抗性、病虫害防治、满足国家对药材的质量要求、品种间作套作、扩展产品新用途、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中药材生产的田间质量控制与规范化栽培等依靠农户难以完成的课题工作,加强科研和协作力度。再是在现有江南药材网基础上参照其它一些省份园林苗木、药材市场信息电子化的成功经验,扩充搭建成一个集市场信息、技术、政策、培训、招商、交易功能的综合性虚拟电子化平台,以准确掌握本地药材贮量、外部市场价格走势,并以丰富的信息为外界了解药材生产、本地农户掌握政策、技术提供一个窗口,并为药材产品提供的一个无硬件环境的交易场所。

包装生产线范文第4篇

【摘 要】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电子书包的产生打破了传统教学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总结国内外电子书包发展状况,我们得出电子书包的四个发展阶段:硬件发展阶段;软件研发阶段;初步试用阶段;完善提高阶段。通过与传统纸质教材及传统课堂的对比分析,探讨电子书包对当下教育现状的影响,凸显电子书包的优势,力求证明电子书包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技术;教育;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5-0037-03

从教育的技术发展史来看,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教育,但唯一不会改变的是教育的本质。而教育资源,也是人类不断探索的一项内容。新技术环境下,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地促进教学,它们对于教学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从兽骨、竹简到纸张,再到计算机,后来又有了电子书,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所使用的阅读介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电子书这种新形态的阅读模式标志着人类的学习进入数字化时代。各种移动学习设备也应运而生。比如iPod,很多企业现如今已经告别了在围墙内开展传统的基于课堂的企业培训模式,而是通过iPod一类移动设备对员工进行微型培训。

又比如“按按按”(图1),这款具有交互性能的设备,教师可以在问题提出后,第一时间收到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反馈可以在屏幕中显示。利用“按按按”,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检测,也可以进行抢答等,抑或其他一些高互动的教学活动,利用此设备有利于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电子书包(图2)的诞生使得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丰富,产品的小巧精致以及超大容量的设计,将代替沉重的传统书包,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电子书包的产生将国内电子教材建设推向了。利用这一设备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电子书包的发展历程

电子书包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一个偶然,电子书包经历着从硬件设备到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也正是这一步步的创新,鉴证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真正融合。从第一代电子书问世开始,很多国家纷纷投入到电子书包的研发当中。当然,中国也在为电子书包的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总结中国电子书包发展的情况,可以把电子书包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硬件发展阶段;软件研发阶段;初步试用阶段;完善提高阶段。

硬件发展阶段。硬件发展阶段是电子书包研发的准备阶段之一。从2000年开始,中国产生了很多这类硬件设备。比如“金博览”,它被誉为我国电子书中的“大哥大”。内存仅为4兆,大小约为扑克牌大小,黑白显示屏,一屏能显示32字,可存储180万汉字。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书的功能又有所进展,比如彩色显示屏、高清晰度、更大的存储空间,等等。因此,将这一阶段归为硬件发展阶段,它是电子书包发展的开始,为电子书包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软件研发阶段。软件研发阶段是电子书包研发的第二个准备阶段。在开发出各种电子化硬件设备后,研发者们又开始将其植入更多的软件,并建立后台。这些资源平台收集了电子书包需要的大量内容,并且还拥有许多纸质教材以外的资源。例如,视频、音频等很多纸质教材所不能提供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优化了教学,更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电子书包还拥有能辅助教学的多种先进功能。诸如同步教学、即时互动一类的教学设想已不再是奢求,电子书包的诞生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初步试用阶段。自2001年1月,台湾首度将电子书包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在高中开始试行。同年11月,大陆地区第一批电子书包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四个城市开始试行。在试用阶段,教师与学生对电子书包的反响都很不错。为了使电子书包能够更符合教学的需求,贴近教学的实际,2010年11月,我国成立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开始探讨电子书包设计的标准。在这个阶段里,会尽可能地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效能,寻找其不足,然后在下一阶段进行完善提高。

完善提高阶段。我国正处在电子书包的初步试用阶段,很多城市学校正在积极开设电子书包课堂。虽然电子书包正在持续走热,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所以在试用阶段过后,电子书包的发展必然走向完善期。在这一阶段,是将电子书包在试用期表现出的不足集中进行改善。对于中国的电子书包来说,完善阶段将是电子书包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有改善不足,充分发挥其优势,才会更好地发展电子书包,使其成为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工具。

电子书包对国内教育现状的影响

1. 电子书包与纸质教材的比较分析

电子书包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当今的教育者之所以会如此看重电子书包,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书包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也是纸质教材所不可替代的。

第一是呈现方式。电子书包依托的是移动设备,这些终端都是采用图文混排的方式。而传统的纸质教材是都是纯文本的,即使是彩色印刷,有的也只是文字和图片。这也就意味着,利用电子书包学习,从视觉上改变了教材的枯燥乏味,从而能够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第二是可操控性。对于传统课堂来说,学生需要多个练习本、练习册、课本以及其他文具,但在电子书包课堂中,因为电子书包的大容量存储空间,学生只需一个小小的电子书包,便可以进行各个学科的学习。电子书包采用全触屏的操控方式,更加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无论是做题、绘画,仅需要这么一台小小的终端,然后伸出手指,轻轻触控。

第三是网络连接。这一点是纸质教材望尘莫及的。因为有了网络连接,课堂与学习就不会再受到局限与约束。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寻找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既方便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也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寻他们所关注的一切知识。因为有了网络,也就可以在平台中进行资源的共享,因此方便了不同地域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相互交流。

第四是资源设置。因为电子书包移动终端的特性,它可以存储多种资源,所以不再拘泥于文本,各类型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都可以放到电子书包中。这样的资源设置打破了传统课堂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更直观,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第五是交互功能。因为是电子化的终端,软件开发者会为其设计开发各种软件,每一种不同的软件都有着不同的教学功能,使得利用电子书包可以进行不同种类的互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即时性,更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

2.电子书包引领教育变革

从中国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电子书包究竟有哪些影响?

首先,电子书包可以改善中国的“应试”课堂。中国的教育现状正在逐渐发生改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培养。但是就国内如今中考、高考的情形来看,应试教育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因为这种教育现象的存在,课堂的授课方式也就更偏重于对知识的学习,而非素质培养。电子书包可以容纳各科教材,所以在浅层次上看,它绝对不会减退应试教育的效果,相反,电子书包的使用在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趣味化、深层次化,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其次,电子书包对成本节约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国内学校,现在的书本造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教科书的设计、编排以及审阅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如果纸质教材出现某个错误或纰漏,试问有谁来承担这份责任?如果重新定稿印刷,又由谁来承担这笔资金?然而,电子书包完全避免了这样的担忧。如果出现错误,电子书包有独立的终端,有资源平台,修改起来轻而易举,完全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及人力的耗费。由此看来,这能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不小的帮助。

但也有国内很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对电子书包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如果持续使用电子书包会对孩子的书写能力及视力造成影响。这些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坚持认为,初入学校的孩子在刚接触文字的时候,不用纸笔来练习,会使孩子们的书写能力退化。而且,电子书包的终端均为电子产品,长期使用这些产品,会使学生的健康得不到保障,这些都是一直困扰着中国教育者的问题。

由此看来,电子书包的使用是有利有弊的,所以它的设计更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点与使用者的需求相结合。

首先,要遵循政策规划的要求。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第一次将“电子书包研发工程”列入“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因此要根据《规划》中的要求,开发适用的硬件设备,保证其质量;遵循《规划》中的要求,要提高使用率,保证对环境及资源的保护,更好地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

其次,不改变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电子书包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要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大都是以纸质课本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然后进行设计再载入移动终端中。如此,就要考虑传统教学与智慧化学习的结合,不改变教育的本质,才能设计出更好的电子书包。

再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电子书包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形象到抽象逐渐转变的。小学生的思维较简单,他们比较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而中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形象化向抽象化过渡,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化事物的学习。因此,电子书包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年龄段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

最后,要有简洁而易懂的界面。全触屏操控是电子书包的优点之一,因此它的界面也必须人性化、智能化。因为电子书包服务的对象很大一部分都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能够使使用者用得更方便,用得更简单,一个友好的界面很重要。因此,电子书包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界面的设计问题,友好的界面也能够增加使用者的兴趣。

电子书包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纠其原因,有很多。但分析电子书包对国内教育的影响来看,终究是利大于弊的。每一个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无法排除它不好的一面,但充分发挥其特性,避免缺陷,是人类一直遵循的原则。这也促使电子书包的开发者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开发出最适合中国教育的电子书包。

结束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继被开发和使用。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会改变教学的本质,但对于促进有效学习,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却有着很大的帮助。这些资源被开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促进教学,所以只有合理地运用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这也必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子书包的优势日渐凸显,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子书包必将取代纸质教材。

参考文献

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237-256.

汪琼,尚俊杰,吴峰.迈向知识社会:学习技术与教育变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1,2-76.

陈桄,龚朝花,黄蓉坏.电子教材:概念、功能与关键技术问题[J].开放教育.2012,18(2):28-32.

龚朝花.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特征与课堂应用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17-20.

包装生产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障碍因素;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08-01

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在农业生产上,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下,土地、劳动力、设备、资金、经营管理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农业规模经营很大程度上是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家庭经营为主的条件下,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经营的条件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实行后,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产生了承包的耕地分散、经营规模太小、农业效益低下等问题。在目前形势下,应采取一定引导措施,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1-2]。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渭河穿区域而过,辖9个县3个区96个乡镇1 729个行政村,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0万人,占72.6%。2015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为29.67万hm2,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33.2万hm2,总产为149.65万t。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粮食比较效益的持续走低,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种粮企业等新型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托管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宝鸡市粮食产业提高种粮效益、增强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宝鸡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3-4]。

1 宝鸡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近年来,宝鸡市立足粮食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粮食规模经营发展,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主体类型多样但规模不大

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种粮企业为主的统一经营型和以代耕、托管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统一服务型。截至2015年底,全市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总数已达到1 649个,其中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1 578户1.06万hm2,占总面积的69%,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50个3 066.67 hm2,占总面积的20%;托管、代耕等服务机构12个1 533.33 hm2,占总面积的11%。全市规模化种粮面积总计1.52万hm2,仅占粮食生产总面积的4.5%,且41%的规模在3.33~6.67 hm2之间,规模化水平总体不高。

1.2 发展模式成熟但层次不齐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粮食规模经营模式已逐渐成熟,机制不断完善,管理逐步规范。凤翔县汇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扶风富鑫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何乃洲、孟五长等11户农民先后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108个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但目前仍有近1/2专业合作社仅限于统一供应农资等单一环节服务,在组织开展全程生产服务、打造优质品牌等方面发展滞后;家庭农场普遍生产结构单一,发展种养加结合的占比较小;规模化经营主体文化素质不高,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0%。

1.3 生产规模集中但效益不突出

规模化粮食经营主体由于耕种面积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新优技术集成推广,力争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据调查,全市规模种植41%集中在3.33~6.67 hm2,32%集中在6.67~33.33 hm2,27%集中在33.33 hm2以上,在正常年份规模生产纯收益能达到2 250~3 000元/hm2。与分散经营相比,川塬地区规模化经营能实现增收750~1 500元/hm2,山区由于耕作条件差,规模化后大多实行粗放生产,规模效益几乎为零,规模化效益得不到体现。加之规模经营者承受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较大,基本是丰年略有收益、平年持平经营、灾年亏本生产。

1.4 群众发展意愿强烈但扶持有限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外出务工劳力增多,农村“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在调查中,家中缺劳的生产农户中有90%的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有80%的种粮大户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意向。但是,目前川塬土地流转费已达1.2万~1.5万元/hm2,山区达7 500~9 000元/hm2,流转费用整体偏高,在无任何政策扶持情况下新型经营主体很难接受。目前,70%以上新型经营主体都是在5年前签订的流转合同。虽然从2014年开始陕西省开始实施粮油家庭农场专项补贴项目,但从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等方面缺乏系统支持,造成虽各方具有强烈意愿,但重视支持力度不大,发展步伐缓慢。

2 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宝鸡市发展现状,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还面临以下障碍因素。

2.1 土地流转缓慢阻碍生产规模扩张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前提。目前,由于宝鸡市部分农民害怕失地失权,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流转意愿较低,加之流转费用居高不下,土地流转步伐缓慢,全市土地流转率仅为17.2%,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2.2 社会化服务滞后影响生产水平提高

全市社会化服务机构偏少,且不同程度存在运行不规范、内容单一、范围有限等问题,不能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给予有效补充;许多技术和配套服务仍停留在较小面积的示范点,不能满足粮食经营主体系列化、全程化服务,影响了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规模效益提升

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承包的耕地一般地处偏远,农田灌溉、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据调查,85%的规模经营主体缺乏晒场、烘干设备及仓储设备,32%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机具配套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规模化发展。

2.4 生产资金不足抑制经营规模再扩大

粮食规模化经营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新型经营主体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以3万~5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主,对新型主体支持有限,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难。加之各级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资金不足,对粮食规模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 提升宝鸡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

3.1 进行宣传引导,扩大社会影响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粮食规模经营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营造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积极性。

3.2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经营模式

对因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川道地区和城镇近郊,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把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或种粮企业,实行集中规模经营。在土地碎片化、生产粗放型、经营分散化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或暂不具备流转条件的山区和塬区,大力发展农资经销企业、农机服务队、托管公司、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在省级现代粮食生产基地、高产创建项目区,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模式,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互利共赢。

3.3 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在新型主体小麦、玉米生产上,围绕着提质增效,推广应用优质抗逆品种和高产稳产技术,发展强筋小麦、专用玉米等优质专用粮食,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展青贮玉米,满足工业生产、食品加工和畜牧饲料的不同需要;围绕节本增效,在增效技术、节本机具上挖潜力,加快推广应用精简化、高效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能;围绕加工转化增效,根据粮食企业生产需求,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实行标准化规模生产,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生产效益。

3.4 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政策扶持

建议有关部门整合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耕地质量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统一规划实施,集中连片改造,建成渠井管网齐备的高标准农田,使基础建设配备齐全,便于发展规模种植。制定出台规模经营主体解决附属设施用地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宝鸡市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市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资金,对新型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补贴。进一步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将农业救灾资金、生产生活补贴资金转化为农业风险基金,解决粮食规模经营者后顾之忧。

4 参考文献

[1] 钱克明,彭廷军.我国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3):4-7.

[2] 陈海霞,王新迎,刘华周.江苏省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测算[J].江苏农业学报,2014(6):1506-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