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寒食古诗翻译

寒食古诗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寒食古诗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寒食古诗翻译

寒食古诗翻译范文第1篇

**是**矿**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他既要安排生产任务、抓好安全,又要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你别看他身体单薄,干起工作来他却有一种不怕任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2002年初,**矿刚刚恢复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当时运转队承担着矿井四大机械的检修维护,井上、下高低压供电,供暖,供风,供水及井上、下运输,队伍刚刚组建,人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面对困难,他从人员的培训入手,一边工作,一边自己编写培训材料,为工人讲解,不会的就手把手的教,经过培训使全队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矿井建设的发展,涉及到的机电方面的问题不断增多,主副井绞车完全采用自动化,技术含量高,维护起来十分困难,要求维护人员业务素质高,针对这种情况,**带领技术骨干经常对绞车等设备,进行学习、研究,发生故障及时到现场。白天他在班上精心组织生产,下班后同样想着班上的工作,每晚从家里向班上打两次电话,已成为他的惯例,如果没有问题,他才能安心的睡觉,一旦发生故障,他就会立即赶到现场。去年12月一天,凌晨一点钟,他家的电话响起,是主井系统出了故障,他放下电话,穿上衣服,顶着凛冽的寒风打车来到矿里,投入到紧张的处理故障中去,当处理完故障,主井正常提升时,已是早晨5点多钟了,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从主井下来时,凛冽的寒风吹得他打起了寒战,这一夜他只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稍微休息一下,他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队长对安全工作抓的特别严,每安排一项工作,都要指出在什么地方要注意安全,在哪个环节上要小心谨慎,对一些主要岗位要求得更为严格,主扇风机是矿井生产的主要通风设备,一旦发生故障,直接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他经常到主扇机房,给主扇司机讲解一些突况的紧急处理,并组织对主扇司机进行操作能力的考核,逐个指点,使主扇司机的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倒换一次风机仅用3分钟时间。

**矿的四台压风机,缺少部分保护,给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带领技术骨干,自行设计压风机的保护,没有配件自己买,没有材料就用旧材料,经过半个月的研究,设计出一台压风机保护装置--自动巡检仪,能对压风机的断水、断油、超温、超压实行自动巡检,并一次调试成功,使压风机有了安全保证。

我矿主井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在实际提升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经常发生中断生产故障,同时给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每天到卸载处,手拿矿灯,观察卸煤时舌板动作,他一会蹲下,一会趴下,认真观察,卸煤时弄得他满脸都是煤灰,经过几天的细致观察,他发现由于舌板安装不合理,导致卸煤时产生极大的震动和洒煤现象,他做了一些煤自由下落的实验,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总结,他们采用给箕斗加装一挡煤斜板以控制煤流速度,使箕斗在卸煤时产生一定的抛物线,取消了原来用风缸推动舌板而后卸的程序,由于采用的办法合理,解决了卸煤时产生的震动和洒煤现象,同时加快了卸煤速度,每小时比原来多卸一斗煤,原班多提煤20斗,为全矿的高产高效做出了贡献。

**深知抓好管理工作,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2003年**队制定了班组长管理制度;值班干部管理制度;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值班电钳工管理制度;包机人员管理制度;材料跟踪管理制度。由于管理制度的完善,责任到人,班子人员分片管理,各负其责,使全队在人,财,物方面管理有序,特别是工人最关注奖金分配,他不寻私情,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实行奖金“三公开”制度,工分奖金上墙,谁挣多少一目了然,增加了奖金分配的透明度。从王忠君当队长至今,没有一名工人由于奖金分配问题而找到他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全队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同心协力抓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队153名员工,谁家什么家庭状况,有什么困难,他都了如指掌,尤其是三名原公亡家属,*队长经常找她们谈话,到家里走访,问寒问暖。2003年国庆节,他到特困户赵敏家走访,听她唠起最近家里事多,经济很紧张,临走时,他掏出200元钱,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一名员工上花班,王队长两次到他家走访,了解情况,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安心工作。

今年3月份,副井4M绞车提升钢丝绳到使用期限,由**队承担更换任务。由于没有换过,这对**队是一次严峻考验,**决心把这个大活干好,他组织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换绳的每个细节,确定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合理安排人员,从引新绳,换绳,吐旧绳,调绳。每个细节都要做到周密考虑,特别是安全工作,是这项工程的关键所在。就在这紧要关头,由于操劳过度他患上了感冒,发高烧,体温高达39度,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就大把大把的吃药,高烧还是不退,牙疼,腮边由于牙肿脸上起了个鸡蛋大的包,张嘴说话都非常困难,3月4日晚,疼得他一夜没有睡觉,5日上班,脸上的大包更明显了,他安排工作后,就到保健站打点滴,并让母亲到医院给他买止疼药,什么药止疼快就买什么药,然后跟队里人说:“为了明天正常换绳,我今晚到医院把牙拔掉,好让我睡一夜安稳觉”。下班后,他独自一人跑到医院,要求医生把牙拔掉,医生说现在是发炎期,不能拔。他哀求医生说:“我求求您了,给我拔掉吧,我明天还有重要的工作等着我去做呢!”医生告诉他现在拔掉会出问题,只给他一些止疼药,疼痛使他又是一夜没有睡觉。3月6日开始更换钢丝绳,他忍着痛苦,用手捂着脸指挥作业,在场的人不忍心看到他疼痛难忍的样子,劝他回去休息,他始终不肯离开现场,他一边吃着药,一边指挥作业,一直奋战了两天一夜。安全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2005年度王**光荣的被评为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队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集体,**队党支部被矿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现在他带领着运转队全体员工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在紧张的工作中。

寒食古诗翻译范文第2篇

从网络中了解诗人及背景

现代教学已经不是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等单一的媒体可以完成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其显著的特征是网络发达。学习古诗词时,运用网络可以丰富课程资源,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比如,学习辛弃疾《水龙吟》,可以用百度搜索“辛弃疾”,完整地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评价、轶事典故、辛稼轩纪念祠、故居墓葬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教师用书-必修4”中,可以查到《水龙吟》详细的参考资料:辛弃疾一心为国为民,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

又如,学白的《蜀道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中,有完整的资料: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如何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如何理解“西去”与“西望”、如何理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如何理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几句诗的诗意;关于练习的参考答案;教学建议;有关资料,如作者介绍、评述,《送友人入蜀》《剑阁赋》《蜀道难》的赏析等。

在互联网上,学习资料应有尽有。很多学生都玩手机。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用手机,用手机上网学习古诗词;那么,对于促进古诗词的学习将是非常有好处的。

从工具书中理解诗意

高中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学习中表现为我能学。在学习中,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市场上的语文工具书很多,比如教材全解、教材分析、状元笔记、文言文全解等。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购买一两本工具书,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参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最基本的就是翻译原文。自己能独立翻译的,一般不必阅读工具书。在自己借助注释还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或者自己与别人的观点不同的时候,才翻阅工具书。

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意境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和谐统一,“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古诗词的意境要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古诗词的学习要倡导自主诵读,在诵读中加强理解,在诵读中逐渐背诵,在诵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读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不读,永远不能触及心灵。语感培养出来了,那么诗歌的意境也就出来了。既可以在多媒体环境下放声朗读,也可以借鉴李阳疯狂英语的“三最”法,“最清晰、最快速、最大声”地诵读,“重复一百遍”地读。

笔者认为,学习一首诗至少要读四遍:第一遍,学生先不借助任何资料,自主阅读;第二遍,再结合课下注释;第三遍,借助工具书再读一遍,然后做课后练习;如果做不出来,再带着问题进行第四遍阅读。在这样反复的阅读中,学生们能自读自悟,理解诗意,他们可以尽情地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融入反复的吟诵之中,使自己情感与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如身临其境,再现意境,增强语感,发展思维,增强口头表达能力,领略其深刻的底蕴。

要领悟诗词的意境,除了反复的诵读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例:2007年陕西卷《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第一次默读,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歌展现的图景画面: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烟雨图。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第二次默读,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第三次默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在探讨中把握主题

对古诗词主题的把握,需要从作者、标题、注解、内容、题材等多方面去把握,并可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作者 诗歌的作者,尤其是著名诗人,往往有一贯的风格及明显的思想情感倾向。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选用的诗歌《鹊桥仙》的作者为陆游,回忆以前学过的陆游的诗歌,就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仕途坎坷。至此就可以明白,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主题。

标题 标题往往能告知读者诗歌的内容,引导读者把握诗歌的主题。2006年福建卷李商隐《端居》(注:端居,即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诗人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9年辽宁卷《晚泊岳阳》,诗的题目“晚泊岳阳”――在外漂泊;再从自己“失江路”、渔人“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情绪。

注解 注释是解读诗歌的细节之一,往往是读者把握诗歌主题的关键。2014年北京卷选用杜甫的诗歌《奉陪郑驸马韦曲》的注解是:“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注解明显含有“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这一主题。

题材 分清诗歌类别,对解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有所帮助。诗歌常考的类别,包括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哲理诗等。2013年高考天津卷选用的诗歌标题为《鹧鸪天・送廓之秋试》,从标题“送廓之秋试”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送别的人为廓之,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抓住关键语句 议论抒情句、表达情感的词、用典的词句往往是把握主题的关键,可以以此为切入点。2008年重庆卷诗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后两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议论之中,那种惜别之情、怜春之意可见。

此外,新课程强调合作和对话。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主题的把握可以借助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个学习小组从以上不同的方向去寻找答案,小组内互相讨论,然后在班上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再做补充。

把握表达技巧

要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的掌握能力,应重视教材中经典诗词的学习。在课本古诗词的学习中,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我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想通读所有的古诗词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以本为本,通读教材中的诗词,积累古诗词的基本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篇章结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排比、双关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描写技巧有: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抑扬关系等。

课本中出现的基本表达技巧,可以从高一开始积累: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刘禹锡《石头城》的“借古讽今”等。到了高二,可以把学过的表现手法进行归纳:如《石头城》和《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山居秋暝》和《李凭箜篌引》等篇目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这样,通过对同类表达技巧在不同诗词中运用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达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实现了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目的。

在积累中领悟语言艺术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需要积累的。因此,古诗词的学习需要加强语言的积累。学生只有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各种诗歌语言常风格,了解诗人的诗歌语言风格,丰富自己的语言,实现“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达到古诗词欣赏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我国古诗词常用的语言风格有: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历代知名诗人的诗歌语言风格有许多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比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不过,古诗词基本的语言风格词汇不能单一的积累。枯燥地记忆一些诗词风格词汇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们应该在文本的学习中逐渐积累,在考试中出现的诗词加强记忆。

在语文活动中提升素养

寒食古诗翻译范文第3篇

一、用方言朗读古诗词――别有韵味

课本中有不少古诗词,如果用普通话朗读,我们会发现有的诗上下句平仄不相对,且句末不押韵。现在学生对诗歌的平仄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对押不押韵还是一读便知,押韵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有少数古诗词用普通话朗读简直难以押韵,那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诗歌的形成源远流长,诗人的作品显然要受到方言的影响,因此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方言朗读,常常会“柳暗花明”,读得更有味道。

最初给我启发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敕勒歌》,前四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最后这个“野”只有用方言读成“yǎ”才能和“阴山下”的“下”押韵。

之后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就开始做个有心人,和学生一起探讨,将一些普通话读不押韵的诗句,试着用方言读一读,还真的有不少收获。

比如说《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因为句末押的是“”韵,所以为了押韵,“青山郭外斜”的“斜”应读成“xiá”,或者用我们这边的方言读成“qiá”也可以。类似的这个字还出现在学生熟悉的这几首诗中:《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些诗句中的“斜”只有用方言读才押韵,才能读出古代诗歌的韵味。

为求合于韵律,可从方言中探寻读音的字还有很多,除“斜”字外,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是“回”字。“回”在某些诗中作为韵脚时,应读成“huái”,而不读“huí”。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浣溪沙》:“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其中的“回”只有用方言读才押韵。

此外,还有一首诗也比较典型,八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咏鸟诗三首》中的《迎燕》,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韵脚“遮”,如果按普通话应读“zhē”,但首联“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韵脚“家”(jiā);颈联与尾联的韵脚分别为“花”(huā)、“华”(huá),“遮”字按普通话读显然是不押韵的。因此,教学这首诗时,应向学生讲清楚:《迎燕》中的“遮”应按江淮方言读“zhā”,这样全诗一韵到底,读起来才顺畅。

如果继续探究下去,我想肯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与收获,朗读古诗词时偶尔穿插一下方言,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有时还能让我们找回古人吟诗的感觉。

二、用方言解读文言文――通俗易懂

对于初中生来讲,文言文的学习始终是个难点,文言中一些生僻的词语,尤其是一些实词,离学生生活太远,直译过来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此时我们利用方言加以解释,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还能带给学生因为讲“自己话”而产生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以虫治虫》时,许多学生对“子方虫”是什么样的虫,根本没有概念,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教参上翻译时也是直译过来。通过文中的相关描写,我发现此“子方虫”就是我们方言中常说的“土土狗儿”,夏秋之时,泥土地上,墙角落里,经常可以看到,灯光一闪,爬得飞快。当我告诉学生“子方虫”就是我们方言中的“土土狗儿”时,学生恍然大悟:“哦,知道了,原来就是这种虫子呀。”再比如说教学《鱼我所欲也》时,其中的“一箪食,一豆羹”中的“豆”字,按注释上理解,是盛食物的器皿,但是这种器皿是大的还是小的,是碗状还是钵状的呢?总是想象不出它的样子。后来我跟学生提起家中常用的一种大碗,方言叫“斗碗”,“斗”和“豆”音还差不多,所以它的大小、形状应该跟“斗碗”比较类似,而不能像少数同学错误地理解为像豆一样很小的器皿。还有《陈涉世家》中“置人所罾鱼腹中”,这个“罾”字注释为“用网补”,我就想到我们方言中一种捕鱼的工具叫“罾子”,显然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么跟学生一解说,就很容易理解了。再比如《愚公移山》中的“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就是我们常说的“畚斗儿”,这样的解说,真是通俗易懂。

三、用方言赏读古白话――妙趣横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角色之间的对话比较多,且人物语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文章,很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果偶尔试一试让学生用方言分角色朗读,学生往往会情绪高涨,纷纷参与,力求有机会在同学面前露一手。

记得我在教《范进中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感觉总是读不出味道来,范进中举之前的唯唯诺诺、低声下气只是表现为声音低了一点;胡屠户的冷言嘲讽似乎也不够力度,就像听一泼妇骂街,满口都是书面语,感觉不到她的泼辣劲。就在这时,一学生用方言嚷了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切!”满是嘲讽的意味,尤其是他加上去的书上没有的这个“切”,更是妙不可言,极尽嘲讽、鄙夷之意。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提升道:“同学们,下面我们不妨就用方言来读一读这几段文字,而且读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添字漏字,允许自己适度发挥,只要能突显人物的性格即可。”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用方言读开了,读到趣处自己便会哈哈大笑,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好了,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之前扭扭捏捏的局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我!”的争夺声,以及一个个几乎伸到我面前的小手。被指名读的同学刚读了几句,教室里便空前地沸腾起来,一个个笑得七倒八歪,尤其是胡屠户骂范进为“现世宝”“尖嘴猴腮”“不要失了你的时了”“撒泡尿自己照照”等词句,口语色彩比较浓,学生用方言表达,真的是惟妙惟肖,将胡屠户的庸俗势利、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范进的那句最难表现的“噫!好了!我中了!”学生用方言一说,并适当处理:将“噫”读成“啊”,“好了,我中了!”再适当重复,将范进的喜极而疯、似傻若狂的丑态也都逼真地重现出来。直到下课以后,许多学生还意犹未尽,继续在用方言朗读胡屠户那几句经典骂语,直到把瘾过足。

相关期刊更多

旅游时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太原市系统工程开发研究所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