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学生的基础上,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其克服自我失败的固有思想,逐步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一、要善于欣赏学生,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1.欣赏学生,不吝惜爱心的投入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低,大部分是由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当、生病或者家庭缺失,在学习上缺乏恒心、自由散漫等原因造成的。中职学生绝不是“天生愚笨”。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学生往往都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是否能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欣赏和信任学生,不吝惜爱心的投入,使学生们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没有放弃他,自己也有优点,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欣赏是实现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成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2.善于欣赏,就要善于用放大镜去放大学生的优点
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不仅欣赏学生的优秀品质,也把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作为良好的教育契机。一个好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然后对症下药。每个学生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特别对于班主任来说,要随时随地拿着放大镜,放大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比如笔者班里的学生小刘,无心向学,是出了名的逃学大王,并且极端厌恶劳动,常与社会中不务正业的人来往、游荡,对老师的善意教育傲慢无礼。为此,师生关系一度陷入僵局,班级工作难以开展。一次偶然的募捐活动,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全部的零用钱捐给了患病的同学,这在班中是唯一的一个。为此,笔者在班会上抓住他的善行大做表扬。笔者用赏识敲开了他紧闭的心门,在多次以情以理的教育下,他终于被感化,并表态下定决心改邪归正。通过深入接触,笔者发现他很有写作的基A,于是多次认真辅导,把他的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公开表扬。
后来,他不再逃学,成绩随着自身的努力在上升。学习对他来说,有了更重要的意义。拿着放大镜,真诚地欣赏学生,可以让师生间多一份融洽,少一点隔阂,可以构筑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平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做个善于欣赏的老师,让中职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一朵独特的花。
二、要善用赞美,激发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赞美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欣赏的巩固。叛逆的中职生,一般都渴望得到关注,所以作为中职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地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而激发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但是在赞美学生时不要凡事都空泛地说:“你真棒”、“有进步”,一定要注意方法。
1.实事求是,拿出真诚来赞美
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诚心诚意,切忌虚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目的。对学生的赞美要发自内心,面带微笑,语气肯定,让他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你的称赞是真诚的。因此,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有意拔高,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最能打动心灵。”
比如:一个学生的成绩始终一般,但却写得一手好字。如果你称赞他“成绩不错”,他就会觉得你的称赞不是发自内心而觉得你很虚伪,对你的态度也不会友好;反之你称赞他写的字非常漂亮,与众不同,他就会接受,愿意与你接近、沟通,并受到很大的鼓舞。(下转第55页)
2.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赞美
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赞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用学生的闪光点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
3.抓住每一个微小进步,及时赞美
学生学习中的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学生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美。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学生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如果孩子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很好,才能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抓住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来及时赞美,让学生长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就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就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
4.根据生活琐事,具体赞美
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从学生的生活琐事入手,实事求是,不要单纯地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学生觉得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而这是很不现实的。赞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于生活,所以你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具体生活琐事,你的赞美越具体,学生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把教室打扫得干净、守秩序、谦让、礼貌等生活琐事进行赞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学生小范清洁工作认真细致、不怕苦不怕累,笔者适时表扬。学生小龙不斤斤计较主动承担黑板报的设计工作,笔者及时表扬,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这样的赞美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从而达到了规范行为之目的。
5.创设成功,时时赞美
目前在学校的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是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所享受的殊荣。大多数的学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如何奖励这大部分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本着“跳一跳可摘桃”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小活动,通过生活上的一些事情来鼓励学生,除了学习方面,他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表现得很好。这样他们也能燃起希望的火花,产生跃跃欲试的努力愿望。
刘瑛,女,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1985年从教,任教小学英语5年,中学英语15年;1999年任塘沽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2004年任副校长,2012年任初中部校长;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塘沽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塘沽优秀教师、塘沽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塘沽“十女杰”等荣誉称号;在塘沽第二届青年成才竞赛活动中获说课、演讲两项第一名;撰写的论文在《天津电教》《国内外教育信息》《新课程探索与实践》《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曾应邀在天津师范大学、塘沽党校等多所学校开办教育教学讲座。
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是一所具有60余年历史的学校。在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成为本区域的龙头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岳鑫龄校长就提出“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突破口、以调整课程体系为关键、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的“快乐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和相关实践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原国家教委曾向全国教育界进行推介。
作为新一代的学校管理者,如何继往开来、坚持特色、再铸教育的辉煌,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在管理岗位上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使我对“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背景下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即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精细化管理中不仅蕴含着有形的、刚性的制度制约,更有无形的、柔性的精神激发。
马斯洛在“金字塔理论”中强调:每个人内心需要的金字塔的最高点,屹立着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追求。我认为,对教师思想的引领,最大化地实现其自我价值,并引导教师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实现双赢,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和做法。
一、运用“共生效应”
生物学中的共生现象运用到管理中将产生一种“共生效应”,即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个体间的互相交流、影响和信息传递往往会极大地促进个体与群体素养的提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价值,学校依据发展目标和教师自身专业特长,设计专题讲座,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自荐和教研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在校本培训中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展示自己的教学强项,目的在于思想的碰撞、视野的拓展、积极的反思。于是我们开办了“用心做智慧型教师”“集体备课经验”“新课标下如何说课”等教学专题讲座、“校园网培训”“课件制作指导”“新课标下网络资源的利用”等信息技术讲座、“起始班和年级管理”等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和“永葆阳光心态”“真诚工作,快乐生活”“让我们同行”等师德专题讲座。主讲教师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更享受着与人分享的快乐。听讲的教师中,争鸣讨论者有之,取长补短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这样的校本培训,场场精彩,令教师折服,激发了每位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诉求。由于报名人数多,有的教师要等上一个学期才被安排开讲座。
正是得益于平日的“小试身手”,我校多名教师从学校的小舞台走上了更广阔的大舞台。有近10位教师应邀去兄弟校演讲。2009年3月,天津市“初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专题论坛在我校举办,我校2名教师代表全区进行论坛宣讲,7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研讨课展示。同年5月,杨金岭老师在全市课改总结会上发言,他对生物课堂的“有效投入分析”体现了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领悟、对教育理论的实践探索、对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内在驱动,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持久影响,把各种管理规定转变为内心的自愿承诺和自觉行动;有效激励,自我实现需求最终成为教师的高层次需求。正因如此,精细化管理达到了凝聚人心的最佳境界。
二、鼓励“特色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每位教师的个性特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提倡实现教师自我价值,因此,也就格外重视个性化的课堂研究和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凝炼与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发挥教师个性优势,形成个性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提升。苏老师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出口成章,她在作文教学中采用随堂仿写名家、片段训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灵动思维和丰富想象;贺老师博闻强记,其鲜活的英语教学风格深深吸引着学生;李老师的物理教学,语言幽默,训练有方,归纳得当,他辅导的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填补了我区多年的空白。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激情幽默型、理智技巧型,还是朴实自然型,各种教学风格都能在课堂上尽情发挥,相映成趣。教学特色和个性的张扬,带来的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与修正、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教育价值的发现与实现,这一切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张力与保障。
在初中部圆满送走第十届毕业生之际,学校举办了以“十载耕耘路,今朝续新篇”为主题的特色教学开放活动。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展现教师独有的教学风采。语文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开放思维,使学生会学、乐学;数学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架构知识的网络,品尝发现的快乐;英语组提炼出的“教、扶、放、收”四步教学法,让学生在互动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理化组开发实验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悟物体的变化和科学的真谛。开放活动一个半小时的完美呈现,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震撼。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甚至每一个映入眼帘的字眼,无不是教师们心血和智慧的凝结,是对教师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活动后,全体教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自发组织合影留念,此项活动凝炼出的团队精神深深地铭记在每位教师的心里。
2010年,我校迁入新校区。新校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时,我们的教学方式如何适应本地区学生的发展,成为全体教师思考的新问题。经过两年的反复实践、论证,各教研组又摸索出了“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12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来到我校,与我校教师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与全国知名学校教师的对接与对弈、碰撞与切磋,进一步展示了我校教师的能力与水平。
我们就是这样在管理中精细、精心、精致地引领着教师的精神需求,使教师乐享自身价值,从而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内驱力,学校工作也因此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价值 学校教育 冲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同、接受并实施者,人本教育的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显露出来。有人就担心人本教育中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倡导尊重学生个性是不是会凌驾于团体法则与集体之上,是否会对学校教育带来冲击。的确,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学校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当代的大学生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如何看待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学校教育的冲击,是每个教育者应思考、正视的问题。为此,近年来,我们学院针对教育中遇到的这方面的问题,不断的思考、实践、修正、落实,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并持之以恒的在行动中实践着这一课题。
1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突显学生的中心地位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那时,很少有人提出质疑。近年来,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撞击中,使很多教育者明白传统教育模式收效甚微,“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价值,逐渐被众多教育者接受,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验证着。
1.1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院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为学生提供就业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促进学生个人成长、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进而达到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在这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尝试。以经管系课程设计为例,我们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第一步,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在公共课与专业课两大类中,学生明显偏重于专业课的学习;在公共课中,学生又特别喜欢趣味性课程,如语文、体育、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等;专业课中,学生又特别注重基础学科与技能课程的学习,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算技术、会计模拟等。
第二步: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我们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大力开设选修课,并坚持在每一学期结束后对学生问卷调查。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厌学、逃课现象,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以后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手材料。
1.2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育者习惯于师生间的主客体的关系,教师滔滔不绝的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应洗耳恭听,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今天仍主导着我们的课堂。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多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性、重要性,我们也明白。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于是,许多教育者喊出了师生间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兴趣性,应该是知识交流、个流、情感交流的过程。如今,教育者如何有效使之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是当务之急。在此方面,我们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推广,主要措施有:
①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技能训练课程中,教师在必要的理论点拨后,引导学生进入实际训练操作中,在练中点拨、纠正、示范,直至学生完成、熟练为止。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掌握者,教师的权威性应该放下。
教学在融洽平等中进行,教师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本着这一点,我们坚持学生对教师课堂评价制度,从教师的态度、课堂气氛、学生的愉悦感、学生的建议等几个方面,本着事实求是、改进教学的态度评价课堂教学,以便让教师能准确了解自己与学生的现状,促进教学。
2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有个误区,认为这是管理者与辅导员的分内之事,其他教育者无需过问。其实不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教育者如要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你就绕不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此,我们学院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全天候接待学生咨询,并定期不定期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各系各班级都制订了自己的健康教育计划,采取观察——调查——交流——沟通——解决——巩固一系列措施。观察: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及时发现苗头,汇总到系或辅导员处。调查:对学生不良情感进一步确定,并弄清其发生的原因。交流:找时机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沟通:学生说明原因后,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并谈谈若是自己遇到此事会怎么处理。解决:教师给学生多提供几种解决办法,让学生参考,以便能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巩固:教师要有耐心,跟踪调查学生情况,及时处理可能的反复现象。
3 理性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难点
我们不时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先看一组课堂现象:睡觉的、说话的、接手机发短信的、迟到逃课的、顶撞教师的等等;再看一组课外现象:说脏话的、打架的、上网吧的、谈情说爱的等等。对大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的方法已很难收效,往往会越管越糟,最后无法收拾。如何解决这些不良现象,困绕着众多的学校和教育者。难到真的束手无策了吗?其实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有的。有人就提出,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善即效果,不期望一两次的教育就改掉。
3.1 制订合理的学院规章制度是理习惯养成的保证。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完善与合理的学院规章制度并非矛盾。我们倡导的是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行为标准,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那是对人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学期伊始,辅导员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学院的规章制度,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行为规范化,就是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
3.2 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制度。教师对学生有评价标准,同学之间有评价标准,学生也应对自己有评价的权利。几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然后对学生作出较公正的评价,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接受教育,并在自我评价中反省自己的行为,接受大家监督。坚持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发放学生行为调查表,例如:
上面调查表格可用做教师观察记录表、同学之间互评表、学生自我评价表。不要担心学生互评与自评时是否真实,调查过程的本身就已经起到了提醒、监督、反省的作用。同样,我们也不要把一两次的调查看成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育任务。
关键词:“无为”;价值误区;自我价值;回归本真;老子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24-0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界,推动社会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除了无限制地向自然的索取,社会在你争我夺间徘徊前行,资源、利益,权力、金钱,现实和欲望的差距酝酿着堕落和悲剧,人类自我价值的取向和定位开始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摇曳不定,生态环境的破坏、道德危机的出现、个人自由的丧失种种现象不间断地袭来。
一、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误区
有人称这是一个“道德沦丧的年代”,重个人价值、轻集体价值,重物质价值、轻精神价值。自西方科技革命以来,社会的物质化倾向逐渐明朗,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随即在这样的趋势里扭转了价值取向,甚至陷入了价值定位的误区。
(一)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倾向
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海德格尔就认为人类中心论是“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人的地位的绝对性、至上性和唯一性。人类以“万物之灵长,自然之主宰”自居,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为人而存在,人的利益和需要决定自然的存在和价值,只重视人类的需要和利益,无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生态的平衡性与规律性以及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附性与不可分离性,对自然界进行着“征服”式的强取豪夺。
诚然,人之于自然,具有更多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人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不可能被视为与人类独立平等的道德主体、价值主体和权力主体。但问题在于,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利益矛盾的激化,使得这种取向走向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推进了人类主体理性的无限膨胀与扩张,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和动力,忽视了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和生态的可持续限度,断裂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联系。
(二)绝对“功利价值”倾向
工业文明社会主张价值理性让位于工具理性,注重对技术使用、物质占有的强调。物质化逐渐强化的现实下,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影响和支配着作为社会细胞存在的个体的被认可程度和行为的可支配范围。现代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直接与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关,而这种社会资源更多地以客观化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因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致不择手段,甚至是反目成仇的相互迫害,人类日益深重地生活在物质利益的阴影之下沦为物欲的奴仆。
金钱、利益、官位、声望,功名利禄以巨大的诱惑力支配着在物欲横流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理想、道德便在这样的荡涤下岌岌可危。人的存在和本质、生命和世界终极意义之类的形而上问题被束之高阁,人类沦为非精神性、非生成性的动物。对于现世,则走向“享乐主义”,欲望的极度膨胀、功利化价值的泛滥促使人与人的交往被定格在你争我夺的资源利益争夺的拉锯战中。
(三) 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在功利价值的指导之下,追求最大幸福、力图免除痛苦,趋乐避苦成为人生的基本目标,社会生活中也就形成了以个人的利害、享乐为标准的利己行为倾向。对于科技和技术的推崇使得人的个体价值不断被强化,人类开始狂热地谋求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这是被限制在抢夺有限物质资源状态下的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应对社会现状的普遍表现,个人私欲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听任常人俯首称臣。
个人主义的极端走向导致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利己主义的泛滥,人类精神世界逐渐滑坡,道德缺乏明晰的认同感,甚至道德底线的坚守也日渐力不从心;而另一方面,权力崇拜横行当道,对其过度的迷恋和追求容易引发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难以坚守同一的道德标准,道德选择的多元化、模糊化以及利益的相悖相逐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二、老子“无为”思想中关于人类自我价值的定位及实现路径
五千言《道德经》,核心在于“道法自然”,手段在于“无为”,即“无违”,因任自然而无所作为或不强作为之意。此所谓“自然”,并非单指自然界,而是 “如此”、“自然而然”的意思,是“道”的本质属性,也是世间万物所依循的生存和发展规律。
“无为”是一种待物之道、处世之道,也是一种养心养性的自我修养之道。在老子看来,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心之中,必须首先引导人类守住自己的人性本质、明白生命的究竟,人类才会有一个合理的生存方式,才不至于迷失在声色货利的现实世界。
(一)节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对名利贵在知足知乐,适可而止才可以平安生存,避免危难;反之,贪求名利,则适得其反,后患无穷。贪图名利越多,要付出的代价也势必越多;蓄积私人财富越多,个人失去的也势必愈多。
节制欲望,既是克制对于物质资源的具体贪求,也是减少对于外在环境的欲念欲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要做好人,就需要力克私心杂念,保持该得则获、不抢强索取的淳朴本性,人生自然安乐无险。
当然,老子之节欲并非强求人达到“无欲无求”的超然境界,节欲并非无欲,而是收敛无限的占有欲、权势欲,抛却泛滥的欲望和杂念,杜绝奢华的生活,即“无私邪”。
(二)不争
《道德经》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不争”的思想,把它作为良好的人生原则之一。纷争同样是“私欲”恶性张扬的反映和表现,会诱发恶劣的后果。“不争”使人居后处优、处下利上,不是坏的事情,而是“上善”。
不争功,不争能。“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人一旦建立了功勋,只有居功不能、居功不傲,淡泊金钱和荣誉,才不会失去所得,功勋也才会更加长久。
不争先,不争斗。老子认为做人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在此,他提出了不争天下先的观点,一味争先、放弃退让除了造成自身身心压力的后果之外同时也会恶化自己的周边环境。
因而,“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即不争斗善于得胜。按照自然规律则不必要争,该达到的就会自来;因争斗引发的你死我活的残酷结果并不可取。
(三)善为
“无为”,并非“不为”,是区别于“妄作乱为”、“胡作非为”而言,是一种“无为之为,无事之为,无欲之为,即要弃绝外在的,人工的妄为,使之成为无造作,无偏好,无骚扰,无文饰,任其发展,合乎自然的行为和状态。”[1]
“无为”不可否认地蕴涵着蓄势并发的精神,这可以从其呼吁人类收敛一己私欲、消除社会争端而提出“不争”可以看出,也可以从其要求人凝练内在生命的深度、拓展主体的精神空间可以看出。
无节制的作为导致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道德危机的出现,因而有必要规范人类的所作所为,净化外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依循自然的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运作方式,以自身行为去贴合应和其行为轨迹方能做到“知善而为”。
“善为”还包含着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即是要求世人要学会用现实的眼光“执古御今”,解决好现状。
(四)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无为”之道最终所达的境界,是以一种出世的态度达至入世的目的。“无为”只是一种手段,达至体验的、境界的真实,而不是认知的真实,“无不为”才是最后的目标,是“无为”在真实世界的显现 [2]。
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横加干涉,“万物作而不为使,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以守柔至静的姿态,做到善言善行方能贴合于“常无为”之道而成就“无不为”、“无不治”的境界。
因而,自“无为”而至“无不为”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言行上的节制和应变,更深层次是一种心性的荡涤和灵魂的净化,是一个最为祥和、自然地处理身外之物与个体关系的过程,其最善的结果便是人类“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达到与天地万物和谐为一的状态。
三、“无为”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的导引和意义
老子以博爱、宽容的态度,给与人类精神回归和终极关怀,为人类展现了一个构想中的“无不治”的极乐世界。虽然其思想中掺杂着很多理想主义色彩,但观望现实世界,老子所倡导的“节欲”、“不争”、“善为”等主张在调节当代人类自我价值取向和引导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方面仍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调节人类自身道德取向
现实中价值相倾、利益相夺、权势相轧,越来越多的人纵情于声色货利,个人本位、利己主义等极端倾向侵蚀着个人精神领域。如何在这片浊世间开辟出一片灵魂的净土,重新诠释老子主张的希望世人返璞归真、回归婴孩般纯真强大的生命力量的思想迫在眉睫。
1.回归本真。老子之“大道”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宇宙之道,是按照自然法则要求所作的道德修养,即要求人学会甘守淡薄、澹然无系,回归自然的人性,提高精神境界。诚如白芳礼,这个两次候选“感动中国”的老人,以淡泊的心态,真挚的情意致力于助学支教,几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贪黑却毫无怨言,为失学少年撑起另一片天空,或许就此失去财富、利益,然而收获的则是心灵上的充实和满足。
“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的旋涡里,就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益空虚”[3],因而老子唤醒人要摈弃外在物质世界的诱惑,而持守内心的安定,确保原有的天真。
回归天真与本性,并非甘于落后、不思进取。“回归”是“无为”达至“有为”的一个独特途径和方式;找回本真、回归天性,才能正视自身与万物的关系,才能辅万物之自然而更好地去作为。因而,“回归”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进取和更好地发展。
2.节制私欲。人类之所以会矛盾、痛苦、迷茫、堕落,多半源于贪求欲望,遭受贪欲难以实现的煎熬,从而难以回归本性的淡定和安宁。因而,人类应当弃绝杂念,“至虚静,守静笃”,少私寡欲,将个人欲求限制在应然范围之内,以虚养德、以静养生,在“不争”之中沉淀出朴质纯粹的自然之性,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寻得自身真正的价值。
在欲望陈杂的现实世界里,能够全然抛却七情六欲、视名利为粪土而追求至善难免强人所难,但倘若能够在物欲世界里保存一份“人性”的纯真和向善,至少可以免于争名夺利的摸爬滚打,寻得自身的追求所在和价值所在。
(二)调节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老子虽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观念,但倡导将自然和人类都视为“道”的客观化物,人是宇宙有机体的中心,两者应该是融合的关系,并不是掠夺与被掠对立、征服与被征服的对立关系[4]。“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其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5]老子思想中没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相反,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遵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生态伦理学、现代环境伦理学即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续建立。以生态农业为例,就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现代化农业。
1.因道而为。老子认为人应当有主体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应当遵循宇宙大化的客观规律,力戒任何主观随意,“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自然界的花开花谢、风吹海啸、生灵繁衍都依自然律而行,而自然律就是“道”在客观世界的具体化,因而这种与大自然为友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便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理念,在自然生态系统上通过人为调控建立起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完善农业生态链,从而组成完善实施了千吨水厂工程、沼气联供、科普公园等一系列工程,一切农商活动遵照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实践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真理,人类戡天役物的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界允许的限度。”[6] 这是“道”之精髓,亦是人之“向善”之路。
2.索取有度。诚然,人类的生存发展免不了要向自然界索取,出于基本生存发展的需求必然要得到满足,但问题往往出在如何控制索取的“力度”,超出正当欲求的强取豪夺必然招致自然界的报复。
因此,“尊道贵理”所提出的不仅要遵循宇宙万物的最一般规律,还要遵循众多万物的各自不同的规律的主张正是现今工业化社会里我们努力想要实现的生态和发展的协调这一目的的最好指导。“人类的命运需要老子大道思想的指导,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唯一出路。”[7]
可见,满足人的需要与保护自然并不矛盾,两者协调的关键点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在这个“度”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完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调节人与人的关系
1.与人为善。老子主张“挫其锐,解其份,和其光,同其尘”,意在谋求“与人和”,“与人和者,谓之人乐”,把“与人和”作为“人乐”的前提,表达了“与人和”的价值取向。即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应以沉静谦卑的态度与人为善,各得其所、互利互惠;不与人结怨,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宽阔包容之心与人相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诚然,社会规律因为某些独特性而区别于自然规律,但当人类回归自我、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时候,这种“与人为善”的思路正能协调现在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无欲、无争、无为,宽大为怀,缓和因为物资资源却反而引发的抢夺和竞争,才可能从根本上将人际关系引入正常的轨道。
2.谦下不争。人类私欲泛滥,出现不信任、相互利用、互相伤害,一切唯以利益至上,导致人情淡薄,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根源于人类的相争――争名、争利、争功……为了减少和化解人世间的纷争,培养人际之间的和谐,老子主张恪守“不争之德”。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消沉颓唐,他还是主张人要去“为”的,不过是要顺着自然的情状去“为”,而且不必将“为”的成果擅据为己有,而其结果却是“不争而善胜”,是“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人类之间的平等相处。
四、结语
在当今这个物质化严重社会,道德危机日益严重,老子提出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来引导人类“无为”之为而达至“无不为”主张,就具有了时代意义。人类必须首先从回归自然本性入手,以无欲、不争、善为指导个人行为,正确处理身心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个人类社会持续向善发展的美好理想。
当然,老子“无为”思想只能从理论的高度给予我们理想化的建议和导向,将“无为”之思想真谛内化于心并渗透到日常为人处事之中才是现实可行之处。我们都期待实现一个自然与人类、人类与人类无争无害的世界,而“无为”所暗含的和谐理念必然能为我们提供达到这样美好境界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朱晓鹏.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5.
[2]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二辑“道家与现代生活”专号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33.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20.
[4]孙以楷.道家与中国哲学(先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6.
[5]张岂之.先秦哲学关于“天道”与“人道”问题[N].人民日报,2000-05.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踏着春天的脚步,“5.12”护士节又来了。今天,《护士条例》正式实施了,这是党和国家给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亲爱的护理姐妹们、白衣天使们,让我们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明灯,发扬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把我们满腔的激情奉献给护理事业,把爱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里,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有不凡的业绩和价值,让我们不负重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我们护理工作事业的美好明天而一起努力。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段话是冰心老人对我们白衣天使做的诠释,也是对护士工作的最好解说。当无数人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是谁还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当人们举家团圆的欢庆时刻,是谁还默默地忙碌在工作岗位上?当可怕的病魔肆虐横行时,又是谁用瘦弱的身躯组成一道道钢铁长城?是她们,是那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我自豪,我是她们中的一员。
在业外人看来,护士的工作较清闲。可谁知道,一个尽职的护士仅巡视和处理病人,一天就要走上十几公里甚至更长的路程。遇上抢救病人更是眼观耳听手脚并用,全力以赴与死神抗争,忘却了时间和空间,那紧张、那忙碌、那繁重、那琐碎,只有自己最清楚。个别对医院某些制度不理解、不满意,而正要找人出气的人,常会把护士作为首选对象,而我们护士姑娘却要忍气吞声,耐心解释,承受着较大的心理痛苦。
常言道,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护士是生命的守护神,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操作、每用一种药物都有严格的要求,出不得半点差错。从某意义上讲,生命就操纵在我们手中。提心吊胆可能是经常的心态,这份如履薄冰的紧张和巨大的压力可要伴随我们终身!
然而,这一切一切的酸甜苦辣与生命本身相比又算得什么?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是自豪而神圣的职业。
作为白衣战士,谁都知道我们的工作很平凡,我们给病人打针,我们给病人发药、铺床、输液,……每天,我们都干着同样单调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工作很琐碎,我们的精力很有限,我们需要照顾病人,我们还要兼顾家庭,我们也希望能两全其美,但是往往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给予了我们的患者。我们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我们的休息也没有规律,说句实在话,作为年轻人,特别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青人,谁不想拥有闲暇假日?谁不想追逐浪漫舒逸?谁没有几分脾气?谁没有几分娇弱?但自从选择做护理工作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知道,我们面临的将是什么。我们在苦累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在忙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在医疗系统的气氛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从无助的哀号中,我们消耗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蒙蒙的氛围中,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丈量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在亲人的期待和埋怨声中,我们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
我是一名护士,记得每年妇科普查,计生大行动时,每天来做检查,上环,人流,结扎的病人都不少,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服务政策,有些人理解,但也有很多人抱着埋怨的心态,不愿意落实长效避孕措施,于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和宗旨,通过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其自愿做手术,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除此之外,向广大群众学习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开展了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宣传活动。让受术者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提高了节育措施的应用率、及时率。
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作为一名护士,要用春天的雨露去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要用有力的双手搀扶患者走过心灵的沼泽,要积极与病人架立一座座心灵之桥。纵使受了委屈,我们的脸上依然是灿烂的微笑,我们知道:这微笑是阳光,能减轻病人的疼痛;这微笑是雨露,能滋润患者的心灵;这微笑是翅膀,承载了千万个家庭健康平安的希望。
作为一名护士,在儿子感冒发烧时,我却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守候在他身边,在丈夫劳累时,我不能及时送上一杯新沏的茶,在爸爸妈妈思念女儿时,我也只能说工作太忙。作为母亲,我何尝不想像其他母亲一样时刻陪伴着儿子,帮他驱除病痛;作为妻子,我何尝不想享受儿女情长;作为女儿,我又何尝不想对父母尽一份孝心?可是,为了计生事业,为了病人,我只能选择扮演好一个角色。作为母亲,妻子,女儿,我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了,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但我深知,我是一名好护士,一名深受病人爱戴的好护士。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如今我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四个年头。十四年,几千个日日夜夜,可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是啊,护士这份工作太普通了,普通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职业;护士工作太琐碎了,琐碎的好像自己什么也没做;护士工作太辛苦了,辛苦的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关爱,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却是千家万户幸福和健康拥有的安详。
护士是白衣天使,这是社会给予的荣誉,也是社会的期望 。作为一名护士成为人们希望的白衣天使是我心中理想护士的一个方面。为此,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能站在病人的立场,学会为他们着想,关心、体贴病人,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患者清除病痛。每当那些受伤的,受疾病侵蚀而十分脆弱的生命需要呵护时,白衣天使总是第一个时间出现,用双手驱赶病魔,挽回生命。我想这个时候,所有优秀的护士都应该觉得自己是个天使,一个没有私心,勇于奉献,能为人们减少痛苦与烦恼,带来欢乐与幸福的使者。应该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满着爱心、智慧、自信和创新精神,守护健康,关爱生命,同时也知道关爱生命,活出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