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3]廖开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处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74-75.
[关键词]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033-02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估计全国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以上,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是我国40岁以上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威胁。研究表明[1],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要联合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方可达到目标血压。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降压的同时,具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氢氯噻嗪作为一种常用利尿剂,二者联合用药比的降压效果比单剂好,且不良反应低[2-3]。因此,本研究观察在社区医院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疗效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按照坐位收缩压< 180 mm Hg,且90 mm Hg≤坐位舒张压< 110 mm Hg标准,共纳入1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已知的继发性高血压和有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为2010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患者,两组入组时一般情况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
1.2 方法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厄贝沙坦治疗组(n = 52),服用厄贝沙坦150 mg,1次/日;另一组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组(n = 54),服用厄贝沙坦150 mg和氢氯噻嗪12.5 mg的复方制剂,1次/日,均由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厄贝沙坦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于每日7:00前后半小时内服用,观察期为8周。入组后在观察期内原降压方案(包括用药剂量及服药时间)仍保持不变。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1、4、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上午8:00~9:00,静坐5 min后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每次测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随访记录SBP、DBP、PP(PP=SBP-DBP),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电解质、血脂、尿酸值。
1.3 疗效评价
(1)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85 mm Hg以下或下降20 mm Hg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 Hg但降到85 mm Hg以下或下降10~19 mm Hg;(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用x±s表示,分类变量用百分比或率表示。经正态性分布检验,两组间变量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8周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降压的总有效率为83.3%(45/54),厄贝沙坦降压的总有效率为78.8%(41/52)(P < 0.05);两组血钾、LDL-C、尿酸、血糖较入组时无明显变化(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钾、血脂、尿酸、血糖变化(x±s,mmol/L)
注:与入组前比较,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倡高血压联合治疗[4]。联合用药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处方的临时联合应用,另一种为固定复方制剂的应用。采用固定配比复方的给药方式,服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固定复方制剂,厄贝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它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与其Ⅰ型受体的结合,拮抗Ang Ⅱ的强力缩血管和水钠潴留作用,从而导致降压、强力利尿、排钠、降低冠脉阻力,减轻左室重构,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脏血流,不仅起到降压效果,还有靶器官保护作用。应用ARB后,血清Ang Ⅱ水平上升与Ang Ⅱ2受体结合加强,可能发挥介导缓激肽、NO和前列腺素的产生,有利于降压和靶器官保护[5-6]。有研究表明ARB可改善心脏与血管重构,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房颤发生率和代谢紊乱发生率(如血尿酸降低),另外较少引起血钾升高[7]。氢氯噻嗪作为一种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在降压的同时可能影响肾脏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肾素活性,从而影响降压效果,另外可使患者糖耐量下降,血尿酸升高,血钾下降,降低脂肪酶活性,使三酰甘油分解代谢减低,以致血三酰甘油升高[8]。因此,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可产生以下协同作用:在增强降压作用同时,抑制利尿剂诱导的RAS激活,改善单用噻嗪类利尿剂产生的对电解质、尿酸、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影响等。因此,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患者既通过抑制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激活的角度改善血压,又从减少容量负荷的角度协同降压,且相互抵消不良反应[2-3]。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具有确定的降压效果,有效率可达83.3%,而单用厄贝沙坦降压的总有效率为78.8%,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比单用厄贝沙坦降压疗效显著,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会出现尿酸增加,诱发痛风,或造成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均未出现上述现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较单用厄贝沙坦的血钾、血脂、尿酸、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增加不良反应,但降压效果优于厄贝沙坦组。
总之,对于在社区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降压疗效满意,达标率高,且安全,不良反应少,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理想用药。
[参考文献]
[1] Hansson L,Zanchetti A,Carruthers SG,et al. 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HOT)randomised trial[J]. Lancet,1998,351(9118):1755-1762.
[2] 孙宁玲,荆珊,陈捷.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7):618-621.
[3] 陈少萍,郑兴,秦永文. 复方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4):164-166.
[4] 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5]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Committee. 2003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2003,21(6):1011-1053.
[6] Julius S,Kjeldsen SE,Weber M,et al. Outcomes in hypertensives patients a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treated with regimen based on valsartan OR amlodipine the value randomized trial[J]. Lancet,2004,363(9426):2022-2031.
[7] Watchell K,Hornesstam B,Lehto M,et al.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 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LIFE) study[J]. JACC,2005,45(5):705-711.
【关键词】高血压病;全科医疗;诊疗分析;诊疗措施
从高血压病的全科医疗上可以看出,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的健康教育,第二部分的一级预防和第三部分的二级预防。最后,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治疗。只有将这几部分相互结合,做好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治疗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病。在这一过程中,高血压病人本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1、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为了提升高血压病医疗工作进行的高效性,研究人员对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患病人数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患病人员的患病率和其年龄成正比。尤其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众,患高血压病的几率占45%-50%左右。但是,从调查中还会发现,人们对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几率也比较低。所以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血压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对于高血压病来说,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由于人们所接触的后天环境不同,血压调节机制的作用发挥程度也就存在着差异。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遗传因素仅仅占据20%左右,可见,后天的行为方式是直接的影响因素。比较典型的就是患者对食盐的摄入量、精神因素以及饮酒和吸烟的程度等等。从临床诊疗中可见,如果对后天的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克服,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完全可以对高血压病进行控制,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2.1一级预防
所谓的一级预防,就是对那些存在着发病因素,但是还没有存在高血压病症状的人群进行预防。这种预防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区居民的档案情况来对这些人群进行筛选,这就是预防工作所面临的高危人群。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对选定对象的日常饮食进行规范,主要以清淡和高营养为主。同时还对食物中的钙离子和纤维素等含量进行控制和规定。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应该尽量减轻体重,保持锻炼。另外,戒烟戒酒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平衡程度是保证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这些人饮食和运动进行规定的同时,工作人员不能间断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讲解。
2.2二级预防
进行二级预防工作主要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选定疑似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要及时地对这些人进行确证,进而进行治疗。从这一方面上看,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落实一级预防的所有工作内容,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法来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治疗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等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解和明确,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另外,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压值测定,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用量进行说明。一旦出现严重的病情恶化,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找到主治医师进行治疗。
3、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3.1要求病人自觉干预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定期给病人测血压并作记录。
3.2必须参考每位病人年龄、病程、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既往用药史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制定用药原则,治疗方案应尽量简便,容易被病人接受,能够坚持长期治疗,选择副作用少、价廉、长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5大类:
第一,利尿剂: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血脂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第二,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降压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第三,钙拮抗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已证明钙拮抗剂长期治疗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其长效制剂副作用少可用于长期治疗。
第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伴有右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咳嗽,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药后即可消失。
第五,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性低血压,因此较少作为一线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平稳,适应症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
3.3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降至138mmHg,舒张压降至83mmHg,可使高血压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30%;平均舒张压从105mmHg降至83mmHg,每1000病人每年可防止4起严重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在得到良好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使用小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可使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降低36%;因此控制血压是降低高血压死亡率的基础。
3.4注意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血压持久升高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可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4、总结
全科医疗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为特色的基本服务,非常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全科医疗在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宏华.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与血压控制率调查[J].中国药师杂志,2011,25(6):22-26.
【摘要】文章探讨了降压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地位,包括高血压导致脑卒中机理及相关研究,降压治疗防治脑卒中的现状,指导病人控制血压防治脑卒中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脑卒中;高血压;调控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B)-0044-02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生随年龄的增加和血压的增高而增高。降压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高血压导致脑卒中机理及相关研究
全世界约2/3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归因于血压控制不佳。Progress研究显示,随着基础血压的升高,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均升高[1]。据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2]。持续性的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以破裂出血导致脑卒中;或使血管管腔狭窄、血管扭曲变形以致形成缺血性梗死导致脑卒中。血压的高低对脑血流量至关重要,由于大脑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波动并不会改变脑血流量,一旦超过某个范围,脑的血流便依赖血压的变化。
2目前降压治疗防治脑卒中的现状
当前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CCB)、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等几种。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不断更新,长期实践已证明,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的三个基本原则。而血压能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脑卒中后防止再卒中极为重要。自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以来,对于推动我国控制高血压,防治脑卒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提高治疗高血压及其脑血管并发症的疗效一直是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而降压达标是预防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关键因素。降压可以有效地降低脑中风发生率已成为共识,包括心脏结局预防评估研究(HOPE)、培哚普利预防再次脑卒中研究(PROGRESS)、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氯沙坦干预减少高血压终点研究(LIFE)等,一致显示无论在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均能带来对其预防的益处。多项大规模随机降压临床试验证实,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5,6]。重视个体化治疗是预防再卒中发生的关键,必须重视其它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如依据脑卒中的病理分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是否高龄等分别对待,只要能耐受、无严重禁忌证,可实施缓慢、平稳、逐步的降压治疗,并尽可能达标,保证足够的脑血流。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过中风的病人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破坏,如果同时合并动脉硬化,则过度降血压可导致脑灌注降低。虽然部分学者认为血压越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越小。不存在脑卒中危险性增加的血压阈值,但在脑卒中患者降压时保证一定的脑灌注是必要的,强有力性的过度降血压会导致继发缺血区域灌注降低,从而扩大梗塞面积,故降压必须循序渐进,正确地把握度的原则,过犹不及。如在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达标治疗(
3指导病人控制血压防治脑卒中
脑卒中无论是初发还是再次发作,高血压都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高于160/100mmHg可使脑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而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有症状性高血压患者的4倍,因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高血压;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主张终生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积极的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脑卒中的风险。首次脑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有否高血压病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脑卒中后急性期过度降压会导致全脑低灌注或脑白质疏松,是卒中后痴呆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降压需平缓,所有患者均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长、短效钙通道阻断剂预防脑卒中方面有明显差别,由于利尿剂或短效钙通道阻断剂价格低廉,不管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临床效果看,利尿剂都是首选的降压药[12],而钙通道阻断剂是预防脑卒中的最佳选择,ACE抑制剂联合利尿剂可能是最佳的联合。另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能显著减低后负荷而特别推荐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病人。
4今后研究的方向
4.1客观评价疗效临床医学已进入循证医学阶段,诊断和治疗都必须有客观证据。某种治疗方法是否对脑卒中病人有效,对哪一类病人有效,需要通过对一定样本数、有明确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他研究者必须能重复其结果。
4.2加强健康指导无高血压病史的中年人和小于35岁但有高血压家族史者也应监控血压,确诊为高血压后应开始非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并持之以恒。指导高血压病人监控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服药或换药后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调整药物剂量等。
4.3临床医师医师应积极做好二级预防如在没有用药禁忌证前提下对房颤病人进行长期抗凝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调理血脂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关键;在饮食、运动等疗法的同时使用降脂药物是预防高脂血症病人脑卒中的必要手段。
4.4在降压过程中对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临床医生有义务防止患者由低危变为高危,即由简单的高血压症状转变为发生并发症,如糖尿病、脑卒中等。
4.5研制新药尽管在抗高血压及预防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仍需要更加有效的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血压;危害;健康;预防
高血压病的形成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其次是受心脏搏动影响。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是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依据之一。
近几年来,在社会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需要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促进人类身体的健康。高血压病发病的特点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高盐饮食者高于低盐饮食者;有烟酒嗜好者高于无烟酒嗜好者;身体超重者高于正常体重者;长期从事精神紧张者,高于其他工作者等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会引发头痛、头晕心情烦躁,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率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高血压还可以并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虽然高血压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引发的并发症变得十分可怕,能严重威胁着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通过对高血压病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对高血压病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只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有效地的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就可高效治疗、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大家对自己怎样治疗、预防高血压病的问题越来越关心,为了远离高血压病,加强人类的身体健康,自我治疗和自我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1.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对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是随身携带的,每天最好测量2次血压,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用利尿剂和钙拮抗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长期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病,但见效慢。
2.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预防高血压病。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所以平时要按照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饮食,不能过饥过饱,多食用有益于降压的食物(鱼类蛋白、芹菜、萝卜、西瓜、冬瓜、西红柿、茄子、、向日葵子、海带、香菇),进行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和动物内脏,多饮用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硬水,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3.是体育运动可预防高血压病。加强体育运动除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外,还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控制体重,减少心脏负担和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糖、血脂和血压。
4.是戒烟戒酒可预防高血压病。因为烟与酒能使人体的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开释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因此,不吸烟不饮酒的人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