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搞笑语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们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形成新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构筑平安人生
首先要树立应有的危机意识,日常生活中能够居安思危。应该看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不可预测的、非常态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灾难性后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事件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风险的年代,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在预防和应对危机中生存和发展。
1、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十分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这种来自自然界的突如其来的破坏构成了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今年5月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2、中国是处于快速发展转型期的国家,社会利益分化严重,社会运行系统相当脆弱。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导致各种利益冲突频发,一件偶发的社会矛盾事件,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交叉感染”扩大社会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安全危机。随着我国的经济连续几十年高速发展,在社会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的隐患日益显露。例如,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城市实际上发展成为一种相互联系的高科技复杂系统,城市中所有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完全依赖诸如生命线网络(水、电、煤、汽、道路等)、通信网络和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哪个网络出现问题,城市的秩序都会大乱。另外,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四“流”体系,但这些体系中,人流与物流体系的不确定性、能量流体系的不平衡性和信息流体系的脆弱性的特点相当突出,一旦这些体系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潜在的危机激活,就可能演变成一场空前的灾害。20*年初的一场大雨雪就给南方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充分而典型地暴露出我们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其次是树立自觉地遵纪守法的观念和习惯。现在的大学校园是全社会中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学习和生活的公共程度最高。每个大学生要想在校园中有秩序地学习和生活,特别是要确保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必须严格地遵纪守法。只有人人遵纪守法,才能实现人人在校园中获得安全。从全社会来说,只有每个公民把遵纪守法当作发自内心的理念和习惯,并提高到信仰的高度,才能实现公共生活的安全,维持公共生活的秩序,否则,每个人都希望别人遵纪守法,而自己却为所欲为,那就必然会出现人人都是受害者的危险局面,就象最近三鹿奶粉事件的惨痛教训一样。所以,同学们现在要从安全的角度,熟悉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什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并且能够认真、自觉地加以遵守。我一直很欣赏这样一句话:老实是一辈子也花不完的本钱,胆大妄为是引发灾难的祸根。希望同学们对有关的法律和校规校纪一定要认真学习,这既是培养良好作风和学风的需要,更是为了自己安全的需要。
再次是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加倍珍惜、尊重和热爱生命。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的价值超过一切财富,每条生命都与家庭、集体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又都承载着神圣的责任。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求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不断促进身心的健康,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身心方面的疾病,保证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切实提高生命的质量。
以上几点,都是希望同学们对安全问题有一个新的态度。
二、我们应该主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根据目前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威胁到校园学生安全的危机事件大概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几大类。希望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有关机关组织的应急演练。具备安全防范的知识和能力,已经是社会发展对每个公民的新要求。如果我们应对危机的相关知识多一些,素质高一些,就会大大减少各种突发性危机带来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危险来临时,一个人的脑子里有了安全应急这根弦,懂得必要的生存知识和逃生技巧,就能抓住宝贵的机会获取生存,否则,就会不知所措,应对失当,小灾也可能会酿成大祸。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防火防盗的问题。
火灾是当今世界,也是学校事故灾难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因为学校人员高度集中,年轻的学生防范意识较差,所以火灾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既从个人安全也从集体安全的角度高度重视消防安全问题。大家绝对不能拿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当儿戏,绝对不能私接电源、私拉电线、违规使用电器。平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用电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必须掌握消防逃生方面的知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否则就容易出大问题。多年来有些学生总是不把防火当回事,只图自己一时方便,经常在宿舍里使用违规的电器,还与管理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就在昨天,上海商学院一间女生宿舍因违规使用电器引起火灾而导致四名女生跳楼的空前惨剧,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痛心,同时更应该让我们高度警觉。
校园生活中也经常发生学生物品被盗和财物被骗的问题,应该格外注意防范。我认为大家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要提高警惕,养成细心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养成平时不乱放物品、人离锁门的习惯,不给他人留下“顺手牵羊、见利忘义”的机会。钱包、手机,特别是电脑等要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不给小偷有下手的机会。二是要注意了解和掌握防诈骗的知识,学会识别欺诈性的行为和信息。我校和我院学生中都曾发生过被诈骗的事情,经济损失严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两件事,一件是一定要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把手机、银行卡交给陌生人,遇到来不及接听的陌生来电不要回电,不要听信诸如快速发财之类的谎言。第二件是要特别提醒我们的家长防受骗,在家中留下学院办公室、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电话,家长一旦接到异常电话,如说你孩子遇到车祸或突发疾病并要求汇钱等,一定要设法核实或报警,不要急于汇钱。
2、关于防食物中毒和防疾病的问题。由于全社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法制观念,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失范现象,尤其是还没有真正确立起崇高的生命意识,所以现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隐患相当突出,学校这样的人群高度集中场所的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个人来说,我们一定要从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例如,我们要不食无证摊贩的食品,尽可能不去校园周边的排档进餐(因为它的油、肉、粮、菜等的卫生没有保障)。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立即报告,及时就医。卫生专家说,乱吃东西危害最大,等于慢性自杀,大多数人不是饿死的而是吃死的,还说喝(酒)死的比淹(游泳)死的多。这话很有道理,建议大家都要主动多学习一些卫生健康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广东的传染病是很严重的,尤其是乙肝比较严重,学生群体中更为突出。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公共生活中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防范,积极锻炼身体,保证自己平安顺利地完成学业。
3、关于公共场所和公共交往中的安全文明问题。
首先是注意交通安全问题。关注身边的交通环境、保持适度的警觉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我校学生时有发生乘坐非法摩的而出问题的事例,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校园车辆日益增多,平时走路要保持清醒头脑,格外注意过往车辆,防止出交通事故。
其次是注意在校园周边活动的安全。我们要知道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不安全的。谈恋爱也要注意恋爱安全,有个别谈恋爱的同学在校园周边偏辟的地方被抢的案例。周边出租屋的不安全隐患很多,一定要防止被敲诈或者被侵害。异往一定要遵守道德规范,避免受到害、防止性骚扰、防范性病和艾滋病。古往今来许多人在恋爱过程中不珍惜感情,过于自私而引发的爱恨情仇导致了许多人间悲剧,因恋爱而危及到生命安全。
就让你们的生命之舟在新的岁月港湾里启航,载着对太阳的憧憬和对未来的畅想,脚踏实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校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离校发言稿1我们都经历了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知识的,也是情感的。老师们在课堂上或滔滔不绝,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知识的无限魅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了祖国的生命和血脉,更看到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老师,您用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无数夜的伏案耕耘,给了我们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双洞察的眼睛和一颗热忱的心灵,把“自信自强”的校训融进了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生命。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既是老师、有是朋友、更是亲人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即将远行,请允许我们深情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是的,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三年里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们的初中生活也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句号也将是我们迈向更高层次追求的号角。我们的母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时代,都是指引我们脚步和方向的恢弘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母校领导、老师们对我们所有毕业生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牢记母校“自信自强”的校训;让我们牢记母校“四会”的办学目标,带着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耕耘四年的收获奔赴八方,在高中及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书写新的x篇章!现在的我们,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远眺未来,原来,毕业是伤情而张扬的告别,让今宵的月色格外亲切,让明朝的阳光别样热烈。毕业是一种去意回徨的境界,是行色匆匆的回眸一瞥,所有缤纷灿烂的往昔时光,都被点击成生动传神的细节,曾经有过的光荣梦想,曾经有过的深沉激越,正召唤着我们重新聆听爱的声音。毕业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是散场之后的余音绕耳,所有甜美或者苦涩的故事,定格为热泪盈眶的欣悦,依然真诚直率的目光,依然奔流激荡的热血,正牵引着我们再一次传唱,传唱那飘逝的日月春秋。
毕业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毕业是执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经典时刻,低眉处无奈流年似水,行有志风华如火,毕业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毕业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时间作证,承载着延安领导、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我们一定会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德才兼备并勇于创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同学们,临别之际,让我们立下誓言:今天,我们以作为延安的毕业生为荣;明天,延安将会以我们——祖国的栋梁,为荣
离校发言稿2同学们:
你们辛苦了。今天,你们就要毕业离校了,我们三年时间培育的师生情谊,将在此刻打住。对大多数同学而言,离校虽非永别,但是,如果我们师生能够再相见,可能是陌生加上尴尬,说话更多的是敷衍。少数同学,今日一别即天涯。还有一些同学,我们虽然在空间上是分开了,但师生之间的心会更近、更亲。但无论未来你们对老师怎样,夏雨霏霏,代表不尽我对你们无比的留恋;同时,我真诚地祝愿,雨后彩虹会升起,你们也会金榜题名。
值此分别时刻,我表达两份感谢:
一是感谢你们对我们老师的不离不弃,感谢你们容忍了我们某些老师们对你们的歧视、咆哮、谩骂,训斥、恐吓、威逼。三年了,你们挺过来了,你们仿佛是经历过暴风雨洗礼的劲竹,终将什么都不再畏惧。其实,课堂就是缩小的社会,社会比课堂还要险恶,这是你们一定要懂得的。感恩老师的不道德吧,这样的学习材料,你书本上找不到,但比什么都宝贵。因为,
它教会了你们坚强、坚韧、坚守。有了这三份素养,所有的目标终将达成。
二是感谢你们学会了竞争、合作、感恩、乐观。这是同学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收获的副产品。有时候副产品对同学们一生的影响更大。请保持竞争,你们会更优秀;请保持合作,你们会更强大;请扩容感恩的心,你们会更幸福;请乐观对待每一天,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
最后,我对你们提出四点期望:
一、期望你们过俭朴的生活。因为俭以养德,品德的财富是无价的财富。
二、期望你们过高尚的生活。因为读书、运动、交友,会让你的生活卓而不凡。
三、期望你们继续上学。无论我们上的是什么学校,上学的阅历可以丰富我们的青春。如果能刻苦学习更好,因为精钢不是在常温下炼成的。
四、期望你们常回母校看看。把你们的困惑和成长与你信任的老师说说,遇到风雨,我们愿与你们分担,有什么喜讯也让我们与你们一同分享。
女儿长大了,终要出嫁。
鸟儿会飞了,终要振翅蓝天。
没有不散的宴席,现在就散吧!
难忘的初中生活,永别了!
难忘的52名同学,再见!
离校发言稿3敬爱的老师:
您们好!!!
在这个绿树成荫的季节里,我们就要告别这个朝夕相处的学校了,就要告别父母般的老师。心中的不舍无以言表,六年来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成为了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当我们刚刚入学的时候,是谁握着我们的小手,一笔一划地教着我们写字;是谁指着黑板上的乘法口诀表,带领着我们一句句的读,并讲解……是您,老师,是您把我们从懵懵懂懂的时候,引领到现在的成熟懂事,这期间凝聚着多少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多少期盼啊!
回忆六年来,您们冒着烈日,顶着风雨来给我们上课,给我们讲授知识。当你们遇到淘气的我们,虽然口头上说着不再管我们,任凭我们去调皮,但是常常在我们淘气时又忍不住批评我们,我们就像您们孩子,您们怎么忍心让我们沦落而不理不睬?这时候您们对我们的爱悄悄的蕴含在这些批评的话语中……,我们听话时,您们爱意也不经意流露出来,鼓励,加油,我们倍感温暖!
今天,当离别的钟声敲响,当您们又将送走我们这一届学生,又将在您们的过去添上一道回忆。这些回忆也许有快乐的,有悲伤的,当您们若干年后,回忆起现在的时候,回忆起曾经让您们摇头叹息的我们,也是一种快乐的回忆吧。我相信,若干年以后,我们将会是您们的骄傲。老师,您是我们一生中的一盏导航灯,一个指路标,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为我们指向未来的道路。虽然我们知道,这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开始,我们就要步入初中的殿堂,但是仍有不舍,离别有太多的伤感,可是我们不会流连于昨天,要认真度过今天,用全新的面貌期待明天。六年后的今天,将是我们给您们报来喜讯的一天!!!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也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当毅然回首之时,严父慈母般的老师啊,您们是我们最坚实的堡垒!!!
日子会流失,但是您们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六年后的我们绝不会辜负您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即将离开这个校园之时,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您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老师,您们辛苦了!在此,我建议,全班起立,向老师们表达我们最真切的敬意,敬礼!!!
离校发言稿4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级全体同学感谢我们的母校和老师,感谢你们这四年来的悉心教导和精心栽培!
现在我站在这里,很荣幸,也很忐忑。作为即将离开武汉大学的年轻一员,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新一代武大人,在社会浪潮中该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又该如何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
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武大给我们的财富,不是的理论,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执着信仰和由衷热爱。当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给我们如数家珍般地诠释深奥的学术概念时,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是大师的睿智;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者挥洒自如地展现他们恢弘的风采时,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专家的敏锐。在武大,每一次讲授都是一次教育,每一堂讨论都是一次提高,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升华。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武大,用对理性的思辨和对人文的关注教出了一群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理论和实践同样出色的学生。弱者权利保护中心里的知行合一;辩论赛场上的理性与睿智;支援西部建设无私奉献;风云学子的成长舞台;学术科研,你我争占鳌头;综合竞赛,人人欲领。这一切,是我作为05级毕业生的普通一员,对自己成长在武大的总结,更是每一位从武大走出的学子丰富的四年生活,多彩成长足迹的缩影。因为这里自由的氛围,好学的风气,悠久的传承,厚重的积淀,已经在我们身上深深烙下了印记。每一位武大人拥有的三分信仰,三分思辩,三分历练,还有一分兼容并包,让我们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时刻秉承自强的品性,弘毅的精神,求是的理念和拓新的勇气。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请母校放心: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谨记母校的教诲,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晨钟催醒巍巍江城,东方朝日在此升腾,长江汉水春潮滚滚,扬起新的武大精神。让时间作证,承载着领导的殷殷期盼和老师的深情嘱托,我们04级所有的毕业生,一定会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智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于勇挑重担的人,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武大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不辱武汉大学学生的称号。
最后,我代表05级所有的毕业生,衷心祝福所有的师长万事顺意,每一位学弟学妹鹏程万里,祝愿我们的武汉大学永远年轻美丽.
关键词 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023-03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Patterns of High-efficiency and High-yield for Wheat in the North of Henan Province
GUAN Li QI Guang-rong XUE Xin
(A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Henan Province,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technical patterns for wheat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four kinds of patterns in the area of the north represented by Anyang′s ecological conditions,the treat ment 1(the sowing date was 10 th October,basic seedlings were two million seven hundred thousand strains per hectare,using nitrogen 210 kg/hm2 with its 60% of the amount as basal fertilizer,and 40% of the amount as after fertilizer,irrigated soil moisture water,jointing water and flowering water)was the better model for obtaining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wheat.
Key words wheat;high yield;high efficiency;technical patterns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1-2]。为此,国家农业部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心在全国不同麦区设置了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试验,该文报道安阳试点试验结果,目的是探索出一条适合豫北地区的小麦高产高效模式,寻求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实现科学种田,保证粮食稳定增长[3-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安阳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灌排条件良好,土质为黏壤,前茬为玉米掩青,按试验要求施入基肥。10月9日机耕整地,机耕深度30 cm,旋耙3遍,确保地面平整无坷垃,随后统一播种。田间墒情较好,苗齐,苗匀,苗壮,出苗较好。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矮抗58。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70万株/hm2,施氮肥210 kg/hm2,将60%氮肥作底肥,40%氮肥作追肥,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2: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70万株/hm2,施氮肥210 kg/hm2,将60%氮肥作底肥,40%氮肥作追肥,灌底墒水、返青水、开花水;处理3:10月15日播种,基本苗390万株/hm2,施氮肥210 kg/hm2,将60%氮肥作底肥,40%氮肥作追肥,灌底墒水、拔节水。以常规模式作对照(CK),即10月5日播种,基本苗195万株/hm2,施氮肥270 kg/hm2,将50%氮肥作底肥,50%氮肥作追肥,灌底墒水、返青水、开花水、灌浆水。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12行区,行距0.2 m,小区长9 m、宽3 m,小区面积27 m2,实收计产面积13.5 m2。每个栽培模式之间设有6行区一畦的保护区。
1.4 试验管理与测定项目
小麦生育期间,严格按照各处理要求适时浇水、施肥,其他管理同大田。在试验过程中,分别于返青期、拔节期和开花期及收获后分层测定土壤含水量;在苗期选取有代表性的2行,用竹竿标记1 m长的样方(样方内按基本苗间苗)作为调查点,每个小区调查2个样方,并分别于越冬期、起身期、拔节前期、拔节后期、成熟期调查群体茎蘖动态,与此同时,每个小区取10株调查主茎叶龄和单株分蘖数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从挑旗期开始,每7 d调查1次,调查上3叶叶面积及干重;从开花期开始,每5 d调查1次籽粒灌浆速率。6月14日收获,脱粒后晒干称重计产。产量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不同栽培模式中,以处理1产量最高,其次为CK,二者均比处理3、2显著增产,其中,处理1较处理3、2分别增产21.46%、30.13%;CK较处理3、2分别增产13.99%、22.13%;处理1比CK增产6.55%。处理1和处理2相比,充分说明在播期、基本苗、施肥量与施肥时期相同的情况下,拔节水比返青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处理1和处理3相比,说明基本苗要适中,并非越多越好;适期播种比稍晚播要好;在底墒水和拔节水均有的情况下,增加一次开花水,对于小麦增产相当明显。虽然处理1和CK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但二者相比,处理1要优于CK。说明在豫北地区,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基本苗以270万株/hm2为宜;施肥量并非越多越好,另外,底肥与追肥的比例6∶4要好于5∶5;拔节水是非常关键的。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分蘖动态的影响
如图1所示,处理3有效穗最高,为540万穗/hm2,处理1和CK基本持平,分别为513万、519万穗/hm2,处理2有效穗数最低,为462万穗/hm2;最高总茎数以CK最高,为1 125万个/hm2,其次是处理3、1,分别为1 080万、1 047万个/hm2,处理2最低,为966万个/hm2;年前分蘖以CK最高,为285万个/hm2,处理1、2、3基本持平,分别为231万、229.5万、223.5万个/hm2。
由于2009—2010年冬季温度较低且持续时间长,许多麦苗被冻死,出现越冬期分蘖比基本苗还少的怪现象。虽然年后温度回升,麦苗迎来第2轮分蘖高峰,但最高总茎数较往年减少约50%,有效穗数较往年减少1/2。说明虽然小麦有自我调节穗数的能力,但年前分蘖是至关重要的。
2.3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数、干物质重的影响
如表2所示,CK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数、干物质重在各个生育时期,均为最高,说明在4个栽培模式中,CK最优。
2.4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株高和主茎节间长的影响
如表3所示,不同栽培模式株高和主茎节间长大体一致,说明不同栽培模式对株高和主茎节间长影响不大。
2.5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如表4所示,在4个栽培模式中,处理1穗粒数最高,为31.67粒,明显高于CK和处理2,但与处理3(30.39粒)无明显差异;处理3千粒重最低(38.37 g),明显低于其余3个模式,说明开花水对千粒重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4个处理的穗长、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单株穗数相近,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这4个性状无明显影响。
2.6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上3叶叶面积及其干物质重影响
如图2所示,小麦上3叶叶面积在各个时期均以CK为最大;处理1上3叶叶面积虽然比不上CK,但与处理2、3相比,后期仍能保持较大的叶面积(1 126.0 cm2),同时由于其比CK少浇一水,故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栽培模式。
如图3所示,除了5月25日的调查数据外,各个时期上3叶干物质重也基本上仍以CK为最大,其次为处理1,其余2个模式则较低。
2.7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如表5所示,5月12日调查以处理2灌浆速率为最快,其鲜重和干重分别为1.24 g和0.53 g,远远高于其他栽培模式,其次为CK,处理3最慢,说明开花水对籽粒灌浆有明显影响;5月17日调查结果显示,处理1、2、CK基本持平,处理3最慢;5月21日调查,处理2最快,CK、处理1基本持平,处理3最慢;5月26日调查,处理1最快,处理2、CK基本持平,处理3最慢。综合来看,在小麦灌浆期,灌浆速率以处理3最慢,处理1和处理2交替上升,CK基本居中。由表4、5还可知,不同栽培模式从5月12日至6月10日,小麦籽粒灌浆鲜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处理1、2与CK趋势基本一致,尤以处理1表现较好,处理3在5月21日之前与前3个模式趋势大体相同,但在5月21日之后,其鲜重累积进程明显低于前3个模式,说明拔节水或返青水基本上能满足5月21日之前籽粒灌浆所需用水,而5月21日后籽粒灌浆所需用水主要由开花水提供,处理3之所以灌浆速率显著下降,正是由于未浇开花水所致;而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则呈现缓慢增长—急剧增长—急剧下降—急剧增长的趋势。其中,有2个高峰期值得注意,第1个高峰期在5月17—21日;第2个高峰期在5月26日至6月10日。第1个高峰期以处理2灌浆速率最快,干物质累积最多,其次为处理1,处理3最差;第2个高峰期则以处理1、2灌浆速率较快,干物质累积较多,处理3仍然最差。由此可见,这2个时间段对小麦灌浆速率影响极大,因此,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保证此期小麦营养和水分的充足供应。
2.8 不同栽培模式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如表6所示,单株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开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均以CK为最大,其次是处理1,其余2个模式均较小;开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处理1为最大,CK次之,其余2种模式均较小;开花前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CK为最大,处理1次之,并且两者远远大于处理2、处理3 2种模式。因此可以看出,在这4种模式中,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以处理1和CK较好,其余2种模式则较差。
2.9 土壤含水量调查结果
如图4所示,返青期土壤含水量以处理1为最高,其次是处理3和CK,处理2最低;拔节期以处理1为最高,其次是CK与处理2,处理3最低;开花期以处理1为最高,其次是处理3与CK,处理2最低;成熟期以CK为最高,其次是处理1与处理2,处理3最低。据此可知,处理1与CK土壤保水能力较其他模式为强。
2.10 不同栽培模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如表7所示,在4种栽培模式中,CK施N、灌水成本最高(2 010元/hm2),其次为处理1和处理2,处理3成本最低(1 380元/hm2)。但从投入产出的收益来看,则以处理1为最高(12 552.6元/hm2),较CK增值1 331.88元/hm2,提高11.9%;较收益最低的处理2增值3 264.12元/hm2,提高35.14%。因此,可以认为,处理1不仅增产而且节水,是获得高产、高效的较佳模式。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在4种栽培模式中,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70万株/hm2,施氮肥210 kg/hm2,60%作底肥,40%作追肥,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的栽培方法是以安阳市为代表的豫北生态类型区较为适宜的高产高效模式。与CK相比,该模式不仅省水、省肥、省工,而且产量较高,因此在豫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6]。
需要指出的是,2009—2010年属于冷冬年,冬前冻害较重,年后倒春寒危害也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后期持续低温,生长发育进程相对延迟(抽穗成熟推迟将近15 d),故该试验结论是否具有代表性尚需通过进一步试验或生产实践加以验证。
4 参考文献
[1]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9(4):690-695.
[2] 王志敏,王璞,李绪厚,等.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理论与技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5):38-44.
[3] 马溶慧,朱云集,郭天财,等.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4(4):12-15.
[4]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1-92.
关键词:德育;高校德育;德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04-01
一、重视德育工作,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平台
“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教育乃是向年轻人展现一些较高水平道德推理的事例,以便使他们当前的思维模式受到挑战并代之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1]”德育是一门做人的学问,特别是培养社会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关系,通过德育工作的展开,使大学生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能够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做人”、“做事”。
1.注重德育工作者培养和德育实践途径改革。首先,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地位,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举办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年即开始尝试采用“德育答辩”制度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种做法在具体操作上对学生实行专业答辩和德育答辩相结合的双答辩方法,凡是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完成专业答辩和德育答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大改革,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如果能将这项举措制度化、操作化、普遍化,势必在全国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2.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行”教育效果。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应该体现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在学习传统美德时兼顾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和讲授的方式。如《爱弥儿》所强调:“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2]这样才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的教学达到德育的教育效果。
其次,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在教学而非教育,正如是赫尔巴特所批评的“无教育的教学”,涂尔干也曾经说过“不能把道德教育和道德教学混为一谈”[3],教学在于传授知识,而教育不仅有教学的含义,还包括育人的目的,“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二、积极迎接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的发展挑战了大学课堂作为德育主战场的权威性和唯一性,在课余生活中成为德育的一种重要力量,网络的存在使德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德育工作的新挑战,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对网络的飞速发展影响了德育工作这一事实要辨证对待,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不加甄选的信息,正面及负面的报道和宣传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视听,使价值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会产生迷茫、不负责任、沉溺等问题,但另一方面,网络本身作为一种媒介,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普及性、便捷性更全面地对每位大学生展开道德上的个别辅导,开展网络多媒体教育,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同时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紧跟时展,利用网络信息更新德育内容。
其次,通过网络促进德育工作者的自我学习和监督,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并检验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引导学生群体营造自己的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以大学生的素质肃清网络垃圾,逐渐形成德育建设和网络发展相长的局面。
三、管理与引导相结合,营造良好大学文化
首先,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不仅是成文的规定,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的一种认同精神,即制度文化不仅是一套强制执行的文件,更是一种集体认同,体现的是为全校师生认可的道德规范、行为模式、政治认同等,在制度的约束下全校师生愿意为这种认同改掉自身不足,规范自我言行,所以制度文化不能仅为约束人而制定,更要注重引导人、教育人,体现出制度的严格的同时,体现出其实际的社会效果。一套适合高校发展的制度文化必定是经久不衰、为广大师生共同认同的制度的凝练,它对人的道德教育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其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是激发学生成才欲望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内在动力。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凝练和升华,往往体现在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办学精神等方面,众所周之,国内几所知名大学的校园文化不仅激励了本校学生,也是众多大学生心中神圣的向往。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化,使广大学生得到激励和鞭策,自发创新和自我约束,建立和维持一种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约束机制。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德育实效的特色,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的内涵,对于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最后,校园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依托,只有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如: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的教学设施等等,为良好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滋生和营造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美]霍尔·戴维斯.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陆有拴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6.
一、法律及法律实践都是地方性
知识尽管目前学界对于地方性知识的界定众说纷纭,但地方性知识无疑是与普遍知识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强调的无疑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其地方性一方面旨在强调特定的地域,另一方面在于强调知识形成所依赖的特定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视域等。[2]具体而言,地方性知识乃是某一特定区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一个村落)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自主生产和传递的以文字形式保存的地方文明和以非文字形式保持的地方民俗、习惯、信仰和思维方式。[3]正如中医在疾病治疗中往往表现出神奇的功效一样,地方性知识对于当地事物和事件具有普遍知识无法企及的解释与调节能力,这也正是地方性知识的魅力与优势所在。正如苏力教授所言:“一个民族的生活创造了它的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4]法律在本质上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因为法律不是单纯的哲学范畴抑或逻辑体系,它乃是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的民族生活经验的总结。无论是一般性的法律概念,还是具体性的法律知识,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生成,是对特定场域中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概括。也正因为如此,只有站在具体地方性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深刻理解法律的意义。尤其是被称为“活法”的民间法,它生于民间,在乡民长期生活、劳作、交往和利益冲突中逐渐形成,乃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性知识,且对当地民众的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这些民间规范作用于不同的地域,在当代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法律知识的地方性以及不同地域的法律文化的多元与差异,各地的法律实践无疑更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这种知识是在司法活动别是在近代司法职业化进程中逐步生产并再生产出来的”。[5]法律实践的目的乃是要保证法律的有效运作,而这总是需要更多更具体的地方性知识来应对具体的个案。比如在笔者所熟悉的某县法院,所有离婚案件孩子抚养权(尤其是男孩)归属的裁判原则并不是严格依照《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而是遵循“孩子在谁手里就判给谁”的原则。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该法院解决的该类纠纷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而在这些村子里,妻随夫居,即便是离婚,孩子肯定也是在夫家,且孩子的抚养权归夫,女方一般也不会反对。(因为女方如果再婚的话,带着孩子很难找到“好婆家”),况且“孩子抚养权”的执行会非常困难(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事实证明这样的裁判在当地社会中为多数人所认可。而如果是在城市,这可能是不可理喻的。可见,在不同场域中,法律实践的具体知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法律实践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国家的法制外,更要重视地方的文化、传统、习俗等地方性知识,而这些知识无疑也是法学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二、新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办学
目标的地方化“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6]新建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合理定位自己的办学目标。而学校办学目标的定位一定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的条件。尽管新建地方高校在生源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都无法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但由于其拥有个性化的专业设置、特殊的人文环境、靠近乡村的地理位置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地方密切合作的关系,新建地方高校有着明显的立足基层的区位优势。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特色办学资源,新建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应反映出强烈的地方取向,即应以培养地方需求的应用性与服务性高级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走“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和服务地方”之路。[7]只有坚持办学目标的“地方化”,新建地方高校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竞争力。同理,新建地方院校的法学教育应当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地方提供应用型的法律人才,尤其是合格乃至优秀并且服务于基层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尽管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社会(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似乎处于一种饱和状态,但实际上服务于作为法治事业关键部分的基层社会的法律人才数量极少。所以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不能一味的坚持“国际化视野”,应该着重培养熟悉基层社会实际情况、服务于基层社会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这应当定位为新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的办学目标。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基层社会的法律实践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性知识”,即由于地方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不同,抽象的法律制度在各地实践中可能需要灵活实现。尤其是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更是急需一批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熟练掌握当前各种法律规范,了解基层社会实际情况并能把所学法律知识灵活应用于基层社会实践的优秀司法干部、优秀律师、优秀法律服务人员、优秀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村官等活跃于基层社会各行业的法律人才。以菏泽学院法律系为例,自2002年建系以来,一直以满足菏泽基层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为办学目标,已经为菏泽市基层司法机关和其他各部门、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菏泽学院法律系有90%以上的法学毕业生都选择了在基层法律实务部门或企业或农村工作,而这些部门往往是那些重点高校不愿意去的地方。而且这些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有的已经成为基层司法部门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基层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有的已经成为地方知名律师,有的成为地方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的成为优秀村官。菏泽学院法律系也因此在本地生源中极具吸引力。这种地方高校的办学实例反映出地方高校培养的法学毕业生对基层社会的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也证明了新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基于自身的现实条件准确定位的重要性,证明了新建地方高校法学培养目标“地方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