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厌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拒绝再去上学的时候,我们做父母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带孩子去医院,在排除身体原因后,再与学校沟通一下,看是否在学校里出现了什么状况,引发了心理上的问题?通过帮助孩子一步步解决所面临下列各种情况,从而战胜对上学的恐惧。
在上学的前一个晚上,鼓励孩子准备好书包和校服,同时确保按时上学。
给予孩子清晰的上学命令,如“起床”“穿衣服”等,用坚定而关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按时抵校将孩子交给老师,然后冷静地离开,别舍不得。
当您强硬要求孩子上学时,随时可能出现孩子大声反抗、发脾气甚至耍赖的情况,这些必须坚决忽视。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榜样,当父母表现出放松、冷静,很好地自我控制时,孩子会模仿父母,这样可以帮助他战胜恐惧和焦虑。
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恰当的语气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反之会直接影响孩子面对困难和恐惧的自信心。
2、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基准,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家长的最高境界。
3、学校因素。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一味地追求优秀率和升学率,只重视学生成绩好坏,而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作业的“题海论”。空前的危机感使得这些教师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提高升学率上,而升学率又是靠学生成绩来判定的,致使教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
5、学生自身因素。学习能力不足。有的学生并非是真的厌学,也不是懒惰、智力低下,而是存在着学习方面的严重落后,影响了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就是学习能力不足。
6、无明确的学习计划。多数学生没有一个科学性的学习计划,不会对科目进行统筹安排,学习起来顾此失彼,对知识死记硬背,对课程内容不会抓住重点、难点,不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7、解决策略:家庭方面。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8、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犯错时,切忌简单、粗暴,棍棒相加,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知道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
9、学校方面。转变观念,客观地评价学生。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改革,应从多方面、多渠道、综合地评价学生。
10、活跃教研氛围,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应多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公开课、研讨课,开展听课、说课等活动,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11、学生自身方面。明确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开主题班会或给学生讲名人故事的形式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每个人都有奋斗的方向。同时使学生明白有了目标就得为之奋斗,即使不聪明,只要努力了就会成功。
12、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应教育学生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克服厌学情绪,还要合理地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以质取胜。
前几天,我身体不适,在卫生室打针,在我临床的是一位男孩,大约八九岁的样子,长得胖嘟嘟的。医生对孩子说:“今天打完这针就好了,明天就可以去上学了。”男孩说:“我才不想去上那破学呢,我宁愿待在你这里打针。”我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就问那孩子:“打针不疼吗?”孩子却说:“疼,不就扎针疼那一下吗,总比上学强吧。”听了孩子的话,我感到一阵刺心的痛。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对学习应该是充满兴趣的,而现在小小年纪却宁愿待在卫生室打针也不想去学校上学,上学对他来说竟是那么痛苦的事,将来他还要上中学,甚至还要上大学,可怜的孩子,他的学生阶段该会多么痛苦呀!
这个小男孩可能夸大了上学的痛苦,但是实际上像他一样讨厌上学,对学习存在厌倦情绪的学生很多。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在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逃学。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最普遍的学习心理障碍,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众多孩子对学习如此厌倦,甚至恐惧呢?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
1. 父母期待过高,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科院的调查表明,中国人目前生活的最大动力就是望子成龙。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又没掌握教子成材的规律和方法。《中国教育报》曾做过调查,中国百分之七十的父母不懂家庭教育,不懂教育规律。乱管孩子比不管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要大得多。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考虑孩子的差异性,盲目拿自己的孩子跟朋友、同事的孩子攀比,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人家的孩子数学考了98分,自己的孩子考了95分就觉得不够好,周末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家长施加给孩子太大压力,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快乐感,不自觉地把痛苦与学习结合起来。家长在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比较的过程中,使孩子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痛苦,一次次失败,让他觉得自己不行,在心理学上,这叫习得性挫败感,从而导致厌学情绪在幼小的心灵慢慢滋生。
2. 家长包办过多,学生的意志力削弱导致厌学
目前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不承担任何责任,连洗衣、收拾书包这样的小事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孩子上学之前家长为其收拾好书包,然后再帮其背着书包一直送到学校门口。孩子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服务,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很多小学生表现在学习上是缺乏主动性,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想退缩,害怕独立写作业,不愿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3. 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厌学
我国目前虽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没有升学压力,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往往通过考试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自然不敢懈怠。于是教师们的评优树先往往就和班级的考试成绩挂钩,即使教师自己不想当先进,但是所教学科成绩排在年级之末,教师们也觉得很没有面子,更觉得对不起家长和学生。这时,教师就可能会增加作业量,延长上课时间,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间,有的教师甚至会挤占音乐、美术、体育等考查学科的上课时间,改上考试学科的课程。尤其是让学生大量做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周末,有的学生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上家长给报的外语、数学、作文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使得孩子整天身心疲惫,没有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学习自己喜欢的其他知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极为痛苦的事情,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甚至恐惧心理。
4. 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生厌学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们常常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果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很容易对学生发火,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特别是对那些表现差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办法,比如体罚和侮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伤害自己的教师怎么能够喜欢得起来呢?学生会由不喜欢而过渡到讨厌其所教的这门学科,特别是在学习动机比较单纯的小学阶段。
5. 课堂教学的单调,造成学生厌学
小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多是因为好玩,或者因为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夸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课堂的感受。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有些陈旧,语言缺乏激励性,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不周,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结果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没积极性,学习效果非常一般。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体验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滋生了厌学情绪。
二、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策略
1. 加强家校合作,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主阵地。学校首先要改善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单纯以分数衡量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制度,并且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教师素质的提高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校一定要和家庭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增强育人效果。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论坛、教育平台、班级QQ群等多种渠道,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在小学阶段落实素质教育,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有利条件。
2. 寓教于乐,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知识感兴趣,就会投入地、快乐地进行学习,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表现出顽强的毅力,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寓教于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且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实物操作等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增加一些做游戏、讲故事、情景表演和比赛等有趣的活动,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而达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的教育是从心开始的,是以爱为前提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育人效果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包容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要允许小学生犯错误。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犯错之后总结教训和经验,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狠狠地批评教训,甚至体罚侮辱,给学生幼小、脆弱的心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赏识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金钥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扬学生一定要真诚、具体,不能笼统地对学生讲“你真优秀”“你真棒”“你很可爱”等,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一定要具体到学习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细节。例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特别工整”“你今天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洪亮”“你今天读课文很有感情”等,教师的表扬、赏识不但为学生今后的努力指明了具体的方向,而且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增强了。
孩子也会“过劳”
“过劳”这个常用于成年人身上的词汇,用在孩子身上也不为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睡眠不足。
我们平r喊“累”,一般说的是生理性疲劳,是身体上的超负荷运转而造成的。但经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后,身体疲劳很快就能消除,恢复体力。事实上,更多孩子饱受心理性疲劳的影响,这是由于心理上的弦儿绷得太紧导致的。
这些来自于心理上的压力,不仅会引起生理疲劳,还会引发厌学情绪,孩子觉得学习越来越无趣,却无法逃避,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心理疲劳,形成恶性循环。家长会发现,再怎么给孩子施压,成绩都没有起色;原本活泼可爱、爱说爱笑的孩子变得沉默、叛逆,不爱跟爸妈说话;长期得不到调整,孩子还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出现品行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心理问题。
【提示板】
在此,提醒家长们,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就要警惕是心理过劳了――
1.在没有校园欺凌、老师存偏见等情况下,孩子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一说上学就谎称“肚子疼”“头痛”等;
2.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无精打采,对以前感兴趣的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3.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一背书就头疼;
4.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看了半天一个字都没记住;
5.不愿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校园生活避而不谈,一问就默不作声或发脾气;
6.性格变得孤僻,情绪时常焦躁不安,学习效率低,总是胡思乱想。
如何消除心理疲劳
消除心理疲劳,光靠休息没有用。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减负,走出心累的怪圈。
第一,不要给孩子施加无形压力,主动帮孩子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减轻精神压力。让孩子量力而行,不必强迫他学习不擅长的,不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孩子的成功与否。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学会说“尽力就好”,同时要做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第二,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要灌输“胜不骄、败不馁”的观念,而不是“凡事争第一”的理念。坚强的意志和坚忍的毅力才是更宝贵的品质。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1、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原因。虽然早已实行小学免试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的应试压力并未消失。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只有学生成绩,初中名校的择生标准仍旧是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仍没有被大多数的教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减负”热之中或之后都没能实质性的减少。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还在流行。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事实证明,以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正是学生厌学的“动力”。
3、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学生见了教师如同老鼠见了描,教师与学生毫无向心力,导致学生对他所教课的离心力;亲师才能重道,学生由爱老师而过渡到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小学。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无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生厌学的趋势中,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4、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对策之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是治理厌学的内在动力。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对策之二: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治理厌学的启动力。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科学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此外,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任务过重,也是学生腻烦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要看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适量的作业后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对策之三: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是理厌学的助动力。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对策之四: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是治理厌学的支撑力。 中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