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奋斗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拟人抒情式
例:一直苦苦思索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心中的精彩语文。你给我清风与明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选自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的满分作文《精彩语文》)。
解读:考生开头就直抒胸臆:自己一直苦苦思索、追求着“精彩语文”。然后以第二人称行文,将“精彩语文”拟人化,用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语文”的“精彩”,拉近了人们与语文的距离,读来有亲切之感。
二、比喻抒情式
例: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选自江苏无锡半命题“精彩 ”的满分作文《精彩一幕》)
解读:开头将生活比喻成诗、茶、歌、酒,并以工整的排比句式,抒发了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节奏感强,情意绵绵,令人陶醉。
三、排比议论式
例: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选自江苏无锡以“珍惜”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懂得珍惜》)。
解读:这篇文章的开头紧扣话题“珍惜”,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排比句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珍惜阳光、晚风、绿叶、星空这些自然景物的理由,为下文展开“懂得珍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情景描写式
例:秋日的黄昏,荻带着一身的寂寞,走进了那片枫林中。踩着那些干枯的失去绿色的落叶,嗤嗤啦啦的声音在脚底响起。你蹲下去,慢慢捡起一片,一颗泪珠竟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叶子上(选自山西太原以“公平”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被遗忘的角落》)。
解读:秋日黄昏这一特定时间和落叶这一特定事物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寂寞伤感这一特定的心境,可谓浑然天成。使人立即想起鲁迅《故乡》的开头,“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的景与“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的情的水融。可见考生也是学以致用。
五、悬念提引式
例: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选自江苏宿迁命题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
解读:开头紧扣题目点明掌声,设置悬念――为什么这“赞许”我的掌声,却“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落实“又”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引用名言式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挑战,攻克各式各样的难题。这样才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甚至于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选自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____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
解读:开头紧扣文题中的“挑战”,引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言,阐述道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然后摆出论点――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七、题记单列式
例一:淡淡的,真的是淡淡的,却让我一瞬间体味到了一种别样的馨香……――题记(选自2005年江苏南通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例二: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题记(选自重庆以“力量”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家庭的温馨》)。
解读: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运用优美的抒情议论语句写明题记,有一种先声夺人之感,一开始就引人注目。
“凤头”当然不仅这些,诸如“开门见山”、“引用歌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文章的字数达到了要求,有的同学就认为大功告成了;也可能因为时间安排不当,来不及对结尾作精心安排;或是因为不会安排“豹尾”而放弃推敲,草草收兵。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要知道再忙的阅卷老师,结尾都是要认真看的,同学们就要像导演安排压台戏那样认真写好“豹尾”,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现从中考满分作文选出几种结尾可供借鉴。
一、感悟反问式
例: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选自江苏扬州以“让”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让的技巧》)
解读:这是考生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从乘竹筏的大伯的一句“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得到的感悟。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生的感悟是多么地独特而又深刻啊!反问句结尾,更让读者觉得不容置疑。
二、俏皮幽默式
例: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选自广东深圳半命题“____的味道”的满分作文《江南的味道》)。
解读:考生明明知道在诗人笔下,江南的味道是多情的,最后还要两个设问句来一句:“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并俏皮、幽默说:“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似乎与自己无关,这就留给读者以仔细揣摩品味的余地。
三、诗歌意境式
例:夜深了,小街静下来了,天上的星星和小街的街灯遥相呼应,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选自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
解读:读了这篇文章的结尾,人们自然会想到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因为这一结尾抓住小街的特征,运用了联想的写法,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四、展望号召式
例: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你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远的好心情之旅吧,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一份好心情(选自江苏常州以“好心情之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好心情之旅》)!
解读:展望号召式的结尾,能够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良好愿望,引导人们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五、揭开谜底式
例: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选自湖南益阳市半命题“走近 ”的满分作文《走近那张“牛皮癣”》)。
解读:题目中的“牛皮癣”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专门清除“牛皮癣”的清洁工、晨练的老爷爷都没有揭掉这张“牛皮癣”?上学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要呵护这张“牛皮癣”?直到文章的结尾才解开了这个谜底。不但能给人以“原来如此”的轻松感,还给人们以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值得弘扬的亲情美的享受。
六、引用名句式
例:现在我成绩好了。我也读懂了那句我从前决不会明白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浙江金华半命题“想起了____”的满分作文《想起了那次醒悟》)!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也许谁都知道,鲁迅先生爱护书的事例或许大家都知道。但你们都不知道,书,却燃起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记得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发完新书,回到家里,那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发的语文书,坐在我的书桌旁,看了起来。当我看到《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我被主人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拉开窗帘,窗外万籁俱寂,月光如牛乳般倾泻在大地上,桌上的闹钟滴答滴答地转向10点钟了。而我却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毫不厌倦地读着《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当我读到“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想起了闻名中外的优秀作曲家贝多芬,他虽然双耳失聪,但他不知创作了多少老少皆知的音乐精品······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他俩咬紧牙关战胜困难的坚毅神情。
与他们相比,我真是自叹不如。还记得发生在三年级的一件事:在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练耐力,让我们饶跑道跑七圈,我不情愿地跑了三圈,最终跑不动了,我想起了体育老师说过:实在跑不动可以走。我就和几个同学慢慢悠悠地走了四圈。现在,我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当时的行为让我突然觉得很惭愧,不就跑七圈吗?与海伦的双目失明,双目失聪又能刻苦学习相比,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应该学习海伦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每当我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是海伦那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奋发图强。书,燃起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看完这句话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我不务正业,要是那样的话我会伤心得“泪满春衫袖”,与我相爱的“他”会跌入“伤心太平洋”。那就请你耐着性子看看我和知心爱人的“恋爱史”吧。
于是,我慢慢地被他的魅力和涵养所俘虏了,他成了我心仪的偶像。我们渐渐开始交往,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我的选择没有错,他真的很博学,很有气质。我相信他是可以值得我托付终生的。他陪着我去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奇观;陪着我去观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塞外雪景;陪着我去游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是他陪伴着我游览了名山大川。他还是非常有智慧的,他给我讲《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诸葛亮的风采;他给我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为保尔的精神所打动;他给我讲《水浒传》让我感受到什么事真正的义薄云天……
我苦苦地追求他,我彻底的爱上了他。他也被我的真诚、执着打动,我们相爱了。我和他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他交往过密,暂时影响了我的学业成绩,遭到了母亲的的强烈反对,母亲把他的“缺点”罗列了一大串,叫我少和他来往,还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我把心收回来好好学习,硬硬的把我们分开了一段时间。
心中的思念鼓动着我偷偷地靠近他。我去找他,把我的担心,母亲的想法告诉他,我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我的成绩。它却告诉我:“成绩不是唯一,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能合理处理我与成绩的关系,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提高。”经他这么解释,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们继续相爱着,我比以前变得更理智。
每当回忆这段青橄榄般的酸涩的时光,我愈加觉得我们相处是苦中有甜。他是五彩的风筝,载着我在智慧的高空翱翔,送我到生活的果园里寻觅馨香。如果有人问我愿意一生和他在一起吗?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愿意!”他就是我的知心爱人——书!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6年的日子,6首的新歌,6载的光阴已匆匆走过。在6年的道路上,我一直以书为友。
与书为友的日子就如阳光般灿烂。在夏日的午后,泡一杯香茶,捧一卷诗书,在淡淡的茶香中去感受那浓浓的书香,真是茶香满口,书香满怀。在那我品味了李白的老酒,摘下了易安的黄花;看到了杜甫的眼泪,东坡的华发;听见了长蒿划破李后主的春水;登京口北固亭,
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与书为友的日子里日日天蓝,月月柳青。泰戈尔会在“雨天”向我讲述“孩童之道”,到“对岸”去采摘那美丽的“金色花”;冰心奶奶告诉我“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我心中充满了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身边,有家门、院门、球门、校门,有心灵之门、知识之门、成功之门、幸福之门……门,伴随我们一起长大;门,见证我们的苦乐年华;门,连接着生活的过去和未来;门,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请以“门”为话题作文。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抒发感情,也可以记叙经历。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析】
这个题目,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生活之中,也启迪着我们的思维。题目开放性强,自由度大,能为我们提供张扬个性,展露才情的广阔天地。面对着这个以“门”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一、审题:把握两类含义。正如题目的导语所说,“在你的身边,有家门、院门、球门、校门”,这里的“门”,是指它的本义;“有心灵之门、知识之门、成功之门、幸福之门……”这里的“门”,就是指它的喻义。对于前者,需要我们找出与门有关的人物、故事或者论题;对于后者来说,需要我们用心思考,准确掌握抽象概念、事物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立意:把握两个角度。门可开,开门具有迎接、沟通、开放等积极含义。门也可关,关门具有拒绝、阻隔、保守等相对消极的含义。
三、选材:把握两个维度。要敢于跨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打开视野,从或古或今、或虚或实、或中或外中,广泛搜集素材备你选用,在你的笔底化作生动的景观。只要符合主题表达需要,你都可以尽收囊中,为我所用。
【精彩例文】
禁锢心灵的门
林芬
伴随着铁门开启的“隆隆”声,我走进了这座已经荒废很久的庭院,这个养育了我15年的地方。熟悉的老屋、熟悉的铁门,门前门后都留着我生活的足迹,记录着我儿时的故事。沉重的开门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十几年前,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隆隆隆”,铁门被一只大手关上了。我也被一只大手拉回了门内,像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一样,和外面的一切隔绝开来。我常常蹲在门下,渴望的双眼望着门外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我讨厌这扇铁门,它将我和快乐隔开。我不理解人们为什么在院子外安个大铁门,为什么把自己的家封锁在框框里。事实上,我常常趁家里没人时,从门下的空隙里爬出去,到外面的世界中寻找快乐与自由。虽然一切都是短暂的,时常以遭到大人的呵斥为代价,但那还是满足了我小小的好奇心。
在铁门的封锁中,我渐渐长大了,逐渐习惯了它的封锁,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那份童真的好奇。我学会了在这个框框里寻找快乐,过着平凡而单调的生活,没有了性格的棱角和儿时的叛逆,不再在意铁门的存在。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中度过,在每天的开门和关门中,我的生活也像那“隆隆”声一样转瞬即逝。
一天,我在门前捡到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我用铁丝网将门下的空隙挡住,将它关在家中。小狗开始时不停地狂叫,后来变成了呜咽,再后来一直蹲在门前,充满渴望地看着外面……看到它,我想到了儿时的自己。它一定恨透了这扇门,和我那时一样。我想,它也会像我一样,渐渐习惯这种生活的。可是有一天,它竟然在地下刨了个坑,从门里逃走了。这时,我才明白:它终究不是人,不像人一样会轻易改变自己,它会一直保持自己的习性。
“隆隆隆”,门被风吹开了,又拉回了我的思绪。从开始封锁我的生活到最终改变我性格的过程中,门不断地磨损着我本性的棱角,让我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在这15年中,我不知道自己因此丢掉了多少年少的轻狂,也不知道将来还要丢掉多少,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曾经丢掉过,改变过……
[简 评]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我”的心路历程,融入了“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后深深的无奈和郁闷。同时,也寄托了对本真性格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期盼。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狗刨坑从门里逃出去一事,决不是闲笔,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主题,启发读者对于自身进行反思。结尾写道:“我不知道自己因此丢掉了多少年少的轻狂,也不知道将来还要丢掉多少,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曾经丢掉过,改变过……”将笔触由过去回归现在,由现在展望未来,由自己延伸到大众,发人深省,含蓄蕴藉,是深化主题的“豹尾”。
文章开头由现实起笔,中间着力叙述回忆内容,结尾又拉回现实,首尾圆合,思路清晰。
“闷”-“门”=“心”
――让心走出门
赵坤
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感到烦闷不堪。他们整天盲目地为金钱拼命,为地位打拼,为学历奋斗,到头来却似乎一无所成,身心满是创伤,灵魂苦闷不已。一次梦中,神医华佗赠予我一剂良药,使我终于有办法破解现代人的“苦闷综合症”啦!那就是――打开紧紧锁着的心灵之门,去掉“闷”外之“门”,还心灵自由,让心潇洒地走出门!
让心走了门,亲近朋友,你会发现――
朋友是夏日的清风,朋友是冬日的炭火;朋友是久旱的甘霖,朋友是他乡的知音;朋友是一双支持你走出困境的有力的手,朋友是能与你分享快乐的至亲;朋友是与你声气相通、肝胆相照的镜子。请看看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之交;请看看管夷吾与鲍叔牙的肝胆相照之情;请看看刘皇叔与诸葛亮的互敬互信之谊。亲爱的朋友,你现在明白了吗?与知音、知己相亲相近,能够化解心中的忧愁苦闷。
让心走出门,亲近自然,你会发现――
自然是孕育人类的摇篮。作为自然之子,如果我们真的能与自然相知、相通,就必能摆脱世俗的纠缠,达到超脱的境界。看那日落西山之景,听那雨打芭蕉之声,嗅那泥土蒸腾之气,赏那江流天际之情。亲爱的朋友,我们何不仿效陶渊明老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我们就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让心走出门,亲近诗书,你会发现――
诗,是养育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甘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这两样圣灵之物的相伴,你必能摆脱束缚心灵的荆棘,获得灵魂的自由。那么,何不读读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何不读读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何不读读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不走进《巴黎圣母院》,领略人性的真善美;何不走进《简・爱》的生活,体会她不卑不亢的人格力量……亲爱的朋友,亲近诗书吧!它一定能让你修炼到“勇者无惧”、“无欲则刚”的境界。
朋友,请记住“闷”-“门”=“心”。当烦恼忧愁时,请打开门,让心走出门,释放灵魂的光彩,放飞心灵的辉芒!
[简 评]这篇文章是很有创意的优秀作文,文章的过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关 键 词】 美文;作文;思路;文采
林逋点化江为的诗句获得千古名句,王勃改动庾信的诗句成就旷世佳作。使旧的东西获得了新的生命,脱胎换骨,即所谓点铁成金。在学生作文训练中,收集到的材料就是“铁”,用得不好它就是一堆“废铁”;用好了它才会成为“金子”,才会使整篇文章发出光彩,成为美文。那么怎样“点铁成金”呢?笔者就作文中材料的使用问题,略呈浅见。
一、理清思路
以“自强”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一段话,后经过老师指导作了修改,原文改文如下:
①“自从那个秋季以后,我便更加喜爱那美丽的菊海,”史铁生领悟着,“刘易斯的失败只是幸福路上的一个障碍。”双腿残疾的他用他的坚强和毅力为自己撑起了另一片天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一生历尽坎坷,用奋斗不息的精神在凯旋门上写下永恒的功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的语言饱含着哲理,永远闪烁在人类智慧的苍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的高度评价也是司马迁一生的真实写照,花费数十载,呕心沥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在司马迁笔下熠熠生辉。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闪烁着智慧光辉的话告诉了我们君子的标准。身受宫刑的司马迁是君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用笔倾吐的不仅是对人生价值的领悟,更是中华历史最精彩的篇章;双腿残疾的史铁生是君子,因为他懂得“死是个一定会到来的节日”,“不必着急”,他“走”出了命运的阴影,用笔写出了人生的精彩;拿破仑是君子,他历经坎坷,凭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信念,在凯旋门上写下了永恒的功绩。
比较后不难发现,原文材料翔实,作文时能搜索出来也属不易,但它却是一堆“废铁”,问题不少。改文在思路上做了调整,采用总分结构,并以“君子”一词彰显思路,同时按照古今中外顺序来安排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材料才成为了“金子”。爱因斯坦说过:“思维比知识更重要。”从作文的角度来说,思维能力乃是成功的关键。
二、扣题而论
用事例来说理,不是有事例摆在那里就行。事例是“死”的,是一堆“铁”,关键在于怎样让它“活”起来,成为“金”。而要变成“金子”的关键,又在于会不会扣题而论。围绕话题“认识自己”,有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用到了海伦·凯勒的事例:
①海伦·凯勒这个只来到世界没几个月的人便失去听力和视力,却用顽强的意志和信心读完了一所著名的大学。我记得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没有新鞋子穿,我一直在哭,不断地哭,直到我看到有人没有脚……”也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海伦·凯勒一直都在顽强地活着,并写出许多美丽的文章。
②海伦·凯勒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不平凡的作家。她从小就失明、耳聋,可她没有失落、苦恼地面对人生,她认识到虽然自己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但自己还有手,有那与常人别无两样的大脑。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用身体的每个部分去接触东西,感觉万物,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名著。海伦·凯勒的成功,虽离不开她坚强不屈的个性,但更重要的是,她从一开始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克服缺陷,创造辉煌。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成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啊!
同样是海伦·凯勒的事例,在第一位同学的笔下,没能扣住“认识自己”这个中心来写,而重在讲她的顽强意志,就使这一事例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再加上语言表达欠佳,这一事例就成了“废铁”。然而在第二位同学的笔下,海伦·凯勒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陷,而且能够正视缺陷,“把自己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并不断努力,她成功了,这就紧紧扣住了“认识自己”这个中心,再加上“虽离不开她的坚强不屈的个性,但更重要的是……”表意的准确,使我们认识到海伦·凯勒的“不平凡”,不仅在于她的坚强不屈,更在于她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最后一句话再来扣题点睛,这块“金子”就在文章中发光了!
三、反用其材
有位同学在《“有病”之人》的作文中写道:
一个丛飞,自己虽然作为一名歌手,但并不富裕,却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去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还那么卖力地挣钱供他们上学。自己没有钱就算了,却要到处借,背了一身债,只得变卖家电补助。最后自己得了癌症也没钱治疗,年纪轻轻就这样走了,这病还真病得不轻,应该是“罪有应得”吧。
一个文花枝,湖南某地导游,在一次外出工作途中发生车祸,与车上十多名游客同时都有生命危险。自己本来就伤得很重,却一心想的是游客。当救护人员要救她时,她硬是不让,还说什么“先救游客,我不要紧”之类的傻话。最后因为延误了救治时间,不得不切除一条腿来保住性命,这样的代价可真“不值”啊,她的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丛飞和文花枝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在大部分同学的笔下,都从正面用例,如果与这位同学这两段文字做一下比较,是“铁”是“金”自见分晓。似贬实褒,正话反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四、变换角度
许多材料的意蕴都不是单一单向的,只要引述评议得当,旧材料可以变成“新酒”,“铁”可以变成“金”。如“昭君出塞”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证明“义不容辞”“民族关系”“祖国需要与个人幸福”等观点,但遇到命题与材料主题不完全吻合时,就要变换材料角度,使之能有力地证明观点。例如高考满分作文《意料与情理的较量》:
驼铃叮当,叫醒了沉睡的大漠,伊人款款,带来了美丽的童话。美丽的昭君黑色的眼睛映出了金色的飞沙。当中宫立于众嫔妃之中点出王昭君出使西塞后,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地望向昭君: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容颜沉鱼落雁,文采斐然飞扬,身段妙若天仙。昭君含泪望向夜空,道出这实在“情理之中”。我自恃貌美清高,不贿画师,才有那画师笔下丑陋的画图啊!从此,伴昭君的是夕阳落平沙,雁飞暮云下。
换个角度去思考、挖掘材料,就更容易产生新颖、深刻的立意,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把材料用于哪一个方面时,就要着力突出哪个方面。
五、增添文采
善于驰骋联想想象,以激活写作思路,充分调动起自己头脑中的库存材料,点“铁”成“金”。在这方面,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这短短的三百字蕴含着极为密集的知识信息,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其所用材料,多取自课本。但是,由于作者善于展开联想想象,思维活跃,化用巧妙,穿插合理,并充分地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文章文采飞扬、意蕴丰富。
总之,厚积能发是高手,薄积会发是强手。使材料变成“金子”,就是要选好材料,用好材料,最后炼出美文。学会“点铁成金”使用材料,就如同从狭窄的胡同里走了出来,而胡同外面,作文天地还很广阔。
【参考文献】
[1] 曹国庆. “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J]. 语文建设,2013(3).
因而,一般来说,对于考场议论文,“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比如下面这个议论段: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论点)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该段文字观点明确,论据丰富,但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其属于明显的“观点+论据”格局。写这类格局的议论文的同学有一个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一个标准的议论语段,应该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材料+结论句。比如: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二十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那如何才能保证每一议论语段的标准化?可以尝试下列方法。
因果分析法——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点)。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方法:自问自答)
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比如《六国论》里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就是很典型的假设分析。我想提醒同学们的是,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我们不妨看看2008年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片段里“假设分析法”的运用:
人生如画,浓墨泼洒,淡泊与浓烈交相辉映;人生如歌,高低迷离,嘈杂与清脆皆成曲调;人生如酒,婉转悠长,热烈与缓淡亦沉醉。拔开蓝丝绒的乌云,一定是一片湛蓝无边的苍穹;追寻流水的踪迹,一定是清如许的源头。或许途中诱惑满目,或许路上艰难险阻,但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坚强!
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就不会有出身贫寒的洪战辉“背着妹妹上学”的壮举;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就不会有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奏出伟大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支撑?……
辩证分析法——在讲道理、作分析时,要能围绕自己的观点,从客观对象的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合理分析、论证。只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所讲的道理才能合乎情理,所作的分析也才能准确、透彻。倘若不从全局出发,只注意事物的一面,注意不到事物的另一面,重视了某一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所讲的道理就很难服人。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方法,还有正反分析法、例后解说法、意义分析法等,当然,大家还可以综合运用其他的分析说理方法。
如果各语段落实了“标准化”,再加上清晰、完整的结构,那么,这样的议论文想不得高分都难。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种经典的“六段综合式结构”,即“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具体说来就是:
第一段,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不要过于详尽。举例时可以采用“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在前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反面例子,可以用“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等假设句式把主要例子变成对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