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火烧云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课前预习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学习《火烧云》一课前,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网络搜索《火烧云》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简历等,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学生尽快了解课文内容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也是预习课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寻与课文教学有关的参考资料,有关火烧云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意境,体验课文内容的情感。同时思考教师课前给出的阅读指导思考题,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提倡阅读中质疑。学生通过自由和独立的网络阅读,信息检索、筛选,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获得知识构建。这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无论是对作者本人,还是对课文的内容都会在总体上有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了良好的铺垫。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化难为易,克服思维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笔者了解到小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观察到火烧云,有时即使有机会观察,看得也不是十分地仔细,也没有特别留意观察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因此,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似懂非懂,很难想象,难以理解。上课时,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通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使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过程直观形象的在屏幕上显示,学生很直观清楚地看到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弥补了课下观察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不足,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描绘的细腻,从而降低了理解的难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时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视听效果,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领悟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质疑课文,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境界中,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如,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得以培养。如教学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这一段时,有一句“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对此,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课件让学生“见一见,说一说”。五彩斑斓的云朵,瞬息万变的天空清晰地展示在同学们眼前,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静静地欣赏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从甜美的朗读录音中受感染,在感受火烧云颜色鲜艳奇异变化之快的同时,放飞了想象,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都浮现出色彩斑斓的火烧云图,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丰富了学生描写色彩的词汇,为他们说话写话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从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弥补了教师用语言描述抽象事物不够直观的不足,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加强朗读训练时巧用信息技术
一、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学生掌握并且理解运用知识,若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不敢提问甚至反驳教师的不同意见,就不能很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势必会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必不可少。语文教学是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综合能力于一体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能说会道,还要能读会写,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具备自学、自悟的综合能力。
经验交流能够带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因此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由成绩好、学习方法先进的学生做组长,带领副组长、组员一起学习。由于每个组都有优有劣,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同时学困生也要积极向优等生进行讨教。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将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让学生都努力学习,人人都奋勇争先。我们也可以将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组,由于他们水平比较接近,容易有共同语言,在讨论过程中也容易面对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想象能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想象作为创新的前提,需要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须重视和面对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往往想象力丰富,头脑中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如何将这些灵感捕捉下来,化作学习的动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新。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都见过火烧云吗?”有的学生回答见过,有的学生则回答没有注意过。这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为见过的同学详细地介绍了火烧云,为没见过的同学讲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变化等等,我们学过之后,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给我们什么启发。”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火烧云的形状和形态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尤其是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见到了火烧云。这时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山石投影,让学生进行联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火烧云》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启蒙,描述山石投影时就显得非常轻松容易了,很快学生就根据课件中的内容说了自己的感受,不仅描述得绘声绘色,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锻炼了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巧妙设置疑问,让思维的火花绽放课堂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能够更加喜欢探究和钻研,喜欢所感兴趣的学科。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产生好奇心理,才会有思考和动脑。课堂上,教师要想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就必须进行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来体现,这个时候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提问能联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擅长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和角度去提问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有时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问得好,学生就会回答的精彩,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置疑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才有兴趣探究问题,有动力去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其中。只要我们将问题设置的巧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让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发展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制造机会,注重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具有集趣味性、知识性、容量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点,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收效明显。多与学生沟通,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多去总结,多去实践,就会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媒体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其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本能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1 多媒体激发思维兴趣
学生思维兴趣是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注意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是思维活动产生的前奏。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通过画面、色彩、音响等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兴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时得意洋洋的形态及它们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公鸡比美的过程。由于把多媒体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文字材料转变成直观、形象并且富有趣味、优美的动画过程后,学生被屏幕上那色彩斑斓、富有趣味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对动画的内容产生了好奇,从而其注意力非常集中。随着动画剧情的不断发展,学生在不断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对公鸡的比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急于想知道啄木鸟及其他动物不愿与公鸡比美的原因,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他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意思及其他问题。这样,能够在寓教于乐中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
2 多媒体满足思维欲望
多媒体能穿越时空界限,提供多种丰富的材料,再现多种学习情境,它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开辟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新途径。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声音,把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精美画面声形并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作诗时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课件仿佛真的看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时学生通过创设的意境唤起了对诗境的联想,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体会了诗人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怀,也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瀑布那雄伟壮丽的气势,从而更深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充分满足了学生思维的欲望。
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最初学生对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很难理解,这时我播放《桂林山水》教学视频,顿时学生被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清净画面所深深吸引了,此时此刻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好情境中。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学生的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开发,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充分满足了学生参与思维的欲望。
3 多媒体简化思维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缺乏,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经常会造成偏差,以致会产生错误的思维,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则能用多种途径再现事物形象的优势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降低了学生理解难点时的思维坡度。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因为学生在平时对火烧云没有仔细观察,所以对课文中描述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颜色不能深入理解。此时我通过投影片的播放,各种形象和颜色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通过投影片的模拟让学生通过文字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次领略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多样与变化多端,弥补了原来对真火烧云没有认真观察的不足,从而能帮助学生简化在理解课文时冥思苦想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
4 多媒体化解思维难度
学生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最难的就是进入抽象思维。而运用多媒体就能有效地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化解学生理解课文时思维过渡的难度。
例如,在教《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这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内在联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在联系比较困难,因此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课文讲诉的顺序,出示“长满绿叶的青藤上,挂着几只可爱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许多小虫”、“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个落了”的几幅投影后,接着又同时将“长满绿叶的青藤”和“小葫芦变黄了”两幅投影展示出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只有枝叶茂盛,葫芦才长得又大又好”这一内在联系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轻松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由直观向抽象的过渡,化解学生在理解中的思维难度。
5 多媒体升华思维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他们非常容易受课文语言的感染。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能为课文有效地创设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感情。
例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用多媒体逐一展示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让学生在图、文学习观看的基础上亲身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接着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同时再展现小兴安岭的全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小兴安岭树木茂盛、一片葱茏、幅员辽阔的景色,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文中把小兴安岭比喻成绿色海洋的原因。通过图文的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兴致高涨,仿佛置身于茫茫林海之中,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真挚感情与小兴安岭展现出的诗情画意般的秀美风光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美的愉悦,又升华了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
6 多媒体锻炼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锻炼,让学生成为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具有创造力的人。
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学生通过对饶有趣味的多媒体课件的观看,对公鸡比美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啄木鸟、青蛙、蜜蜂等动物为什么不与公鸡比美;老马对公鸡所说的话代表什么意思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对学生教学适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以上问题,经过引导交流,让学生明白啄木鸟、青蛙、蜜蜂不与公鸡比美是因为它们非常勤劳地为人类做事。老马对公鸡所说话的意思是,“公鸡虽然外表美丽,但是成天游手好闲,不想着为人民造福,最终是不美的,而只有心里美才是真正的美”。经过这样的引导和交流,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又让学生明辨了是非美丑,进而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力四射,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能,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飞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创设情境是个好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让其亲自实践,使其产生好奇、疑惑、惊讶,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预先精心做好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变化多姿的火烧云,启发学生欣赏思考:这是什么?课一开始,我就录音播放《火烧云》课文朗读,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在此基础上导:同学们你们想见见美丽的火烧云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并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句子和词语,然后观看课件,让同学们把自己看成是看火烧云的人,看成是作者,自由畅想,体会这种欢快愉悦之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如何做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已成为众多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在课堂上,要不断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的是什么,收获的是什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并生成可让其终身受用的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学会学习,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教学策略时就须考虑类似的问题:本节课若用讲授的方法教学有效性有多大?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对话能使学生们学到多少?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漂浮的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在课文中划线、标记、解疑。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注重学生的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力手段。学习需要个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也需要志趣相同的人共同讨论,,得到交流。把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激发出来,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应做的。交流可分为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交流时,每位学生必发言,这样对于一些胆小的,成绩差点的学生都很有好处。在讨论后,提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其回答,谈感受及时给予鼓励。如:“你真棒”、“你说得真好”、“你真会动脑”、“你真了不起”、“掌声鼓励!”等等,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鼓舞,找到信心。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再作全面总结,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张扬,找到学习的动力。经过讨论交流、总结,加深知识印象,从而达到在效性。
四、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什么是自学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观察、学习、总结等方面必须使学生做到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我常跟学生讲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一次特殊的实验》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科学家受伤后身体产生的变化及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这些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科学家的顽强与执着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施密特博士的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被蛇咬伤后博士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此时此刻,你想对施密特博士说些什么?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施密特博士当时的内心难受、痛苦及博士忍受痛苦的顽强毅力。从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让学生了解到:在这生死关头,博士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博士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实验,是人类的科学事业,为了全人类的幸福,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科学家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任何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首先,语文老师要做好读书工作,读出课文特有的语文味。这样的好处是:能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悟;能够更好地用感情感染孩子;能让孩子更精妙地学语文。
我初读《夕阳真美》,一是发现课文线索明了,是按“去看日落一日落过程—赞美日落”来写的;二是课文语言简洁准确。但是,我却不能从简洁明了的语言中读出浓浓的语文味来。于是再读时,我把《夕阳真美》和《火烧云》放在一起品读,去寻找《夕阳真美》的语文味。《火烧云》中云彩颜色的变化丰富,而《夕阳真美》这篇课文为什么写得简洁易懂准确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在疑问中一次次品读,我发现了《夕阳真美》的妙处:文章简洁易懂准确,适合给二年级学生学习;文章结构清晰,是很好的写景的范文,文章简洁明了处很适合进行补白训练。补白可以达到和《火烧云》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丰富的补白,会比《火烧云》的形象描写更加丰富。就这样,《夕阳真美》浓浓的语文味就在一次次品读中诞生了{为高效课堂做好了准备。
第二,教师要有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能力。平时教师就要肯钻研大纲,肯钻研所有的语文教材,研读各年级段的教学任务。
我上《夕阳真美》一课,实施备课方案时,发现了,基本功的重要性。备课方案中有这样—个设计:我设想让孩子欣赏“夕阳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看一幅图,说一幅图,目的是:不仅会欣赏美,还会表达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是试教后发现这介教学的设计,超出了低年级段学生的能力,学生根本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一幅幅画面,使教学效果犬打折扣。自己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就是自己对教学大纲年级段的要求,解读还不够到位。后来我把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学生赏析美景。教师用一句句精炼准确活泼的句子做解说,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接触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句子,从而激发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
第三,设计能促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流畅,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实施更加严谨和科学。无论你使用何种教学模式,设置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都要看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地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适应教育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在《夕阳真美》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一是巧妙过渡,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复习的词语用先写……再写……最后写……句式说话,感知课文是按照太阳西斜—下沉一落山的顺序来描写落日的。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又引出了新课)。二是细读欣赏,感受美景。(分别精读二一四自然带,配合课件,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在读电感受夕阳的美)三是整体品读,培养情趣(在美妙的音乐中,听老师范读,回味夕阳下壮丽的西山、五彩的云朵和灿烂的霞光,然后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品读)。四是情景交融,升华主题(教师引出最后一段,体悟满面红光,体悟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但是他们带着小孙子去看日落,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这种总分总的教学设计不但结构简活,富有美感,而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